chapter 2 表面形貌和表面性质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课程笔记

《复合材料》课程笔记

《复合材料》课程笔记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述1.1 材料发展概述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使用天然纤维(如草、木)与土壤、石灰等天然材料混合制作简单的复合材料,例如草绳、土木结构等。

然而,现代复合材料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因航空工业的需求,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

此后,复合材料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的研制和应用。

70年代,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复合材料的发展。

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够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复合材料。

1.2 复合材料基本概念、特点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

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 重量轻: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比传统材料轻,有利于减轻结构重量。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仅为钢材的1/5左右。

- 强度高:复合材料可以承受较大的力和压力,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3500MPa以上。

- 加工成型方便: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成型工艺进行加工,如缠绕、喷射、模压等。

这些工艺能够适应不同的产品形状和尺寸要求。

- 弹性优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冲击性能,能够吸收能量并减少损伤。

例如,橡胶基复合材料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吸收大量能量。

- 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复合材料对酸碱、盐雾、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应用。

例如,聚酯基复合材料在户外长期暴露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

1.3 复合材料应用由于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它们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航空航天:飞机、卫星、火箭等结构部件。

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轻质特性使其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能够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燃油效率。

摩擦学原理

摩擦学原理

2.3 表层结构与表面性质
2.4 粗糙表面的接触
7
任何摩擦表面都是由许多不同形态的微凸蜂和凹谷组 成。表面几何特性对于混合润滑和干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磨 损和润滑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了解和研究表面形貌及 其参数是十分有必要的。
表面几何特征采用形貌参数来描述。最常用的表面形 貌参数是表面粗糙度,它取表面上某一个截面的外形轮廓 曲线来表示。根据表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一维、二维和三 维的形貌参数。
26
对于一条轮廓曲线来说,它的自相关函数是 各点的轮廓高度与该点相距一固定间隔处的轮廓高 度乘积的数学期望(平均)值,即
R(l ) Ez( x) z( x l )
这里,E表示数学期望值。
如果在测量长度L内的测量点数为n,各测量 点的坐标为 x i ,则 R(l )为
1 n 1 R(l ) z( xi ) z( xi l ) (2-7) n 1 i 1
12
图2-2 不同轮廓表面的
和 Ra 值
13
坡度 z 或 z ,它是表面轮廓曲线上各点坡度 a q 即斜率 z dz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z 或者均方 a dx 根值 z q 。该指标对于微观弹流润滑效应十分重要。
峰顶曲率C 或C ,采用各个粗糙峰顶曲率的
算术平均值C 或者均方根值C 。它对于润滑和表面 q a 接触状况都有影响。
切削加工表面形貌的分布曲线往往与标准 Gauss分布 存在一定偏差,通常用统计参数表示这种偏差。常用的偏 差统计量有偏态s(衡量分布曲线偏离对称位置的指标)和 峰态K(表示分布曲线的尖峭程度)。
22
偏态s的定义是
S



z 3 ( z )dz

3

7-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第3章粘着磨损)4详解

7-材料磨损与耐磨材料(第3章粘着磨损)4详解
将粘附对摩件金属,发生“金属转移”,即发生”物质 转移”。
在以后的摩擦过程中,附着物碾转于对磨件的表面之 间,有些粘附物在反复的摩擦中可能由金属表面脱落下 来→磨屑。
9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粘着磨损也称咬合(胶合)磨损。磨损产物通常呈小 颗粒状,从一物体表面粘附到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然 后在继续的摩擦过程中,表面层发生断裂,有时还发 生反粘附.即被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的材料又回到原 来的表面上,这种粘附反粘附往往使材料以自由磨屑 状脱落下来。粘着磨损产物可以在任意的循环中形成。 粘着以后的断裂分离,并不一定在最初的接触表面产 生。
4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图(d)为腐蚀磨损。它的主要特征是磨损表面有化 学反应膜或小麻点,但麻点比较光滑。磨损物为簿的 碎片或粉末,典型工件如船舶外壳、水力发电的水轮 机叶片等。
5
Chapter 3: 材料的磨损机理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10
§3.1 粘着磨损
• §3.1.1 粘着磨损的概念 •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 §3.1.3 粘着磨损分类 • §3.1.4 粘着磨损表达式与定律 • §3.1.5 影响粘着磨损的因素
11
Hale Waihona Puke §3.1.2 粘着磨损一般规律
• 粘着磨损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跑合阶段亦称 磨合阶段(磨合磨损阶段); (2)稳定磨损阶段; (3)急 剧磨损阶段亦称破坏磨损阶段。如下图所示:
26
§3.1.3 粘着磨损分类
第一类胶合的相关因素: • 材料性能(表面物性、表面化性、表面力性);
• e.g.强度、塑性、韧性、氧化性等

晶体(100)(001)表面的定义

晶体(100)(001)表面的定义

晶体(100)(001)表面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而成的固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晶体的表面是晶体与外界相交的界面,其结构和性质对晶体的生长、形成和应用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晶体(100)(001)表面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一、晶体表面的定义晶体表面是晶体中晶格排列与外界交界处的界面。

它可以是由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所组成的原子层或者是由小于晶格尺寸的准粒子在晶格排列的影响下形成的。

晶体表面的特征决定了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化学反应、表面缺陷和能量,以及腐蚀、清洗和喷涂等表面处理技术过程都受到表面性质的影响。

晶体的表面是指其与外界空间相交的平面或曲面。

晶面是晶体中某个晶向的平行面,可以由晶体内的原子或分子排列规律来确定。

在晶格理论中,晶面的定义是通过晶胞的倾斜系数(h,k,l)来表示。

晶面表示为(hkl)。

二、晶体(100)(001)表面的定义在晶体学中,晶体(100)(001)表面是指晶面为(100)或(001)的晶体表面。

对于(100)和(001)晶面的定义及其特性,需要详细介绍。

1. (100)晶面的定义(100)晶面是指晶格沿着x轴和y轴进行排列,而平行z轴。

它是一个方向丰富的平面,对称性较高。

它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对晶体的物理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2. (001)晶面的定义(001)晶面是指晶格沿着z轴进行排列,而平行x轴和y轴。

它是一个较为平坦且较为简单的晶面,对称性较低。

它在晶体中的排列方式也对晶体的物理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三、晶体(100)(001)表面的性质晶体(100)(001)表面的性质决定了晶体在这些表面上的生长、形貌和应用。

这些性质包括表面能、表面结构、表面形貌、表面活性等。

1.表面能晶体(100)(001)表面的表面能是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表面能决定了在晶体生长、晶体间的界面结合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在表面上发生的物理化学现象。

2.表面结构晶体(100)(001)表面的表面结构是指表面上原子或分子的排列规律和稳定性。

晶体表面形貌和基本结构

晶体表面形貌和基本结构

(1)台阶表面 (图5.1.2 )
台阶表面不是一个平面,它是由有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台 阶的表面所组成。台阶的平面是一种晶面,台阶的立面是 另一种晶面,二者之间有第三种晶体取向的原子所组成。
[110] [112]
[111]
周期
图5.1.2Pt铂(557)有序原子台阶表面示意图
(2) 弛豫表面 (图5.1.3,图5.1.4 )
5、表面偏析
不论表面进行多么严格 的清洁处理,总有一些杂 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 ,从而使固体表面组成与 体内不同,称为表面偏析 。
偏析
表面原子是从 体内分凝出来
6.表面力场
在晶体内部,质点处在一个对称力场中,但在晶 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性重复中断,表面上的质点 一方面受到内部质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性质不 同的另一相中物质分子(原子)的作用,使表面质点 的力场对称性被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这就是固 体表面力的来源。
说明:
NaCl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
对于不同物质,上述三种力都会存在,只是那一种强 弱的问题。 (2)长程力:它是二相之间的分子引力通过某种方式加 合和传递而产生的,本质上仍是范德华力。
(3)静电力:在二个相表面间产生的库仑作用力 。一个不带电的颗粒,只要它的介电常数比周围的介 质大,就会被另一个带电颗粒吸引。
(4)毛细管表面力:在二个表面间存在液相时产 生的一种引力。粉体表面吸水并产生毛细管力,会立 即粘结成块。
由于固相的三维周期性在固体表面处突
然中断,表面上原子产生的相对于正常位置
的上、下位移,称为表面弛豫。
0.1A
0.35A
图5.1.3 弛豫表面示意图 图5.1.4 LiF(001)弛豫
表面示意图, Li

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

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

杜永平
无量纲的自相关函数
R* (l )
R(l ) R(l0 )
R(l )
2
➢ 精加工表面,随机变化分量为主,函数衰减,
相关性随 l 的增加而减小;
➢ 粗加工表面,周期变化分量为主,函数不衰减,
相关性随 l 的增加而不变。
表面形貌特征的描述:
➢ 分布概率密度函数ψ(z):表示高度分布的大小及 分布状态;
杜永平
2. 轮廓均方根偏差或称均方根值
1 l z 2 ( x)dx l0
1 n
n i 1
zi2
3. 最大峰谷距Rmax或最大凸峰高度Rp
在测量长度内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高度差。
4. 中线截距平均值Sma 轮廓曲线与中心线各交点
之间的截距Smi在测量长度 内的平均值。
Sma
1 n
n i 1
S能完善 地说明表面几何特征
二维表面形貌图像
三维形貌参数 即等高线图
摩擦磨损
杜永平
三、表面形貌的统计参数
1. 高度分布曲线(Gauss曲线)
(
z
)
(
z0
)e
z2 2 2
1
2
e
z2 2 2
Gauss分布曲线也称为承载面积曲线, 反映的是承受载荷的能力
摩擦磨损
杜永平
➢ 我国在摩擦学领域内曾有巨大贡献 :
•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使用水碓、滑车等,采 用木质轴承,以动物油作润滑剂;
• 14世纪以前,我国在掌握轴承、齿轮、凸轮、 润滑剂等方面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
摩擦磨损
杜永平
• 1962年召开了摩擦、磨损和润滑研究的报告会; • 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摩擦学会; • 1987年首次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摩擦学会议。

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及表征

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及表征

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及表征材料的表面性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表面是材料与外界交互的界面,其性质可以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因此,对表面性质的研究和表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面能是表征材料表面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表面能是指材料表面与周围环境或者其他材料之间交换能量的能力。

表面能的大小与表面结构、表面化学成分、表面湿润性、电荷等因素相关。

表面能的测定可以通过接触角法、表面张力仪等实验手段进行。

接触角法是通过将一滴液体滴在表面上,观察液体与表面的接触角来确定表面能,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的测量。

而表面张力仪则是通过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几何形态来计算表面能。

表面能的测定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材料表面化学性质也是材料表面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化学性质指材料表面化学成分、表面氧化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因素。

这些表征参数的测定与分析可以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进行,如XPS、FTIR、SEM等。

其中XPS可以分析表面上广泛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学价态,能够揭示表面化学反应的机理。

FTIR可以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材料的分子结构信息,可以用于反应物和产物的定量和结构确定。

SEM可以用于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和表型大小,也可以通过拍摄显微照片获得各种表面形貌纹理的信息。

这些表征手段的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材料表面化学性质。

另外,材料表面的电化学性质也是材料表面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表面电位、表面电荷密度、电荷离子浓度等都对表面电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电化学性质的测定手段可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进行实验测定,可以得到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表征表面电化学参数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电化学反应过程及其机制,从而优化材料表面的使用。

综上所述,材料表面性质是影响其性能和应用的重要因素,表面分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表征材料表面性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材料表面性质的研究将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和性质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和性质

聚氧乙烯化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团表面层结 构与离子性者有所不同,其表面是一层相当厚的 聚氧乙烯“外壳”。此“外壳”可包括大量的水 化水。这些水与聚氧乙烯的醚氧基相结合。非离 子胶团不带电,溶液中也不存在扩散双电层。
一般认为,对于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在浓度不 是很大,而且没有添加剂和加溶物的体系中, 在小于10倍临界胶团浓度的范围内,胶团大多 呈球形。在10倍临界胶团浓度或更高浓度的表 面活性剂溶液中,胶团一般是非球形的,可以 是椭球形、扁球形、碟形或棒形。
cmc
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通常是指使水的表面张 力降低到一定值时,所需的该表面活性剂的浓 度。通常用 pC20 来表示,意指将水的表面 张力降低了20mN/m所需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的负对数。 表面压:
cmc 0 cmc
2.1.3表面活性剂 溶液特性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的Krafft点。
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 (surfactant): 当浓度很小时,溶液的表面张力便急剧 , 但减小到一定值后就不再随浓度增加而变化。 从结构组成上看,一般为具有长碳链(碳 原子数大于 )的极性有机化合物.
从结构上看,表面活性物质是两亲分子,一端亲水 (-OH,-COOH,-SO3Na等),另一端亲油(憎水) (-R等)。
例如,考虑n个表面活性剂单体形成半径为 l 的 c 球形胶团的情况。胶团的表面积A和疏水内核的 体积V有下列关系:
A 4lc nA0
2
4lc V nVc 3
3
合并上面的式子,即得
Vc
l c A0
1
3
为计算几何排列参数P所需的 Vc , lc , A0 的值可以
分别由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等到。A0通常根据

第二章 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

第二章 表面性质与表面接触

2.2 表面吸附与表面氧化 Surface Adsorption and Surface Oxidation
2.2.1 金属表面性质 The Metal’s property 金属及其合金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金属的性能不但取决于其组成的原子的本性 和原子结合键的类型,而且还取决于原子的排列方式。 固态金属的规则排列的原子称为晶体结构,其基本排列形式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 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种,如表 2-4 所示。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α-Fe) 、铬(Cr)、 钼(Mo)、钨(W)、钒(V) 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铁(γ-Fe) 、铜(Cu)、铝(Al)、镍(Ni)、铅 (Pb) 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镁(Mg)、锌(Zn)、镉(Cd)、铍(Be) 等。 表 2-4 金属晶体结构与滑移系
2
校公共选修课《摩擦学》讲稿, 材料学院孙建林 Sun-jl@
波纹偏差又称波纹度, 是被加工金属表面周期性出现的几何形状误差, 通常用波距与波 高表示。 (3)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又称微观表面粗糙度, 是指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国家标准 GB/t131-1993 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代号、符号及其标注方法。 形状偏差 + 波度偏差 + 表面粗糙度 ‖ 实际表面形貌
5
测量仪器
校公共选修课《摩擦学》讲稿, 材料学院孙建林 Sun-jl@
光学显微镜 干涉显微镜 反射电子显微镜 表面轮廓仪
0.25~0.25 0.25 0.005 1.35~1.5
0.18~0.35 0.025 0.005 0.005~0.25
图 2-4 为使用表面轮廓仪测量的不锈钢板表面轮廓图形,表 2-3 为该表面粗糙度各参数 测量结果。
图 2-1 金属表面显微形貌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特征

第2章 固体表面的特征
第二章 固体表面的特征
• 固体的表面特性 • 表层的结构 • 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特征 • 固体的表面几何形貌 • 原子力显微镜
2.1、 固体的表面特性
固体表面是指固体气或固液体界面,具有很复 杂的结构和特性。影响实际接触面积、摩擦、 磨损和润滑性能,也影响光学、导电、传热、 着色和外观。 三个基本特征:
(3)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3.1)表面粗糙度标准有: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术 语、定义及参数》(GB/T 3505-2000)
《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GB/T1031-1995) 《机械制图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T 131-1993)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宏观几何形状 λ>10mm
几何形状误差
表面波度 1mm< λ<10mm
表面粗糙度 λ<1mm
(2)表面粗糙度对互换性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对零件表面许多功 能都有影响。其主要表现 :
1. 配合性质 2. 耐磨性 3. 耐腐蚀性 4. 抗疲劳强度 为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互换性,在零件几何精度设 计时必须提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
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参数
Ra
幅值参数 - Ra
参数
Ra Ra Ra
Ra
幅值参数 – Ra的限制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均方根粗糙度Rq(rms) 均方根粗糙度为测量区域高度的各点偏离
该区域平均高度位置的均方根值。
Rq 1 L z2dx
驱动箱 60/120/200mm行程(X)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

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一直以来都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还能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从介观尺度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入手,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表面与界面的介观尺度特征材料的表面和界面通常被视为材料结构的特殊区域,在微观尺度上具有与体相不同的特征。

一方面,材料表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在许多材料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材料界面是材料间相互作用的平台,其特性直接影响材料的宏观性能。

因此,深入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表面和界面的特征主要包括表面形貌、表面能、界面结构、界面能等。

表面形貌直接反映了材料表面的细节结构,不同的形貌将导致不同的表面性能。

表面能反映了表面原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强度,它决定材料表面的润湿性、粘附性等特性。

界面结构是指两个不同材料之间的交界面,根据不同的材料特性和界面条件,界面结构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

界面能主要研究材料界面的能量状态和热力学特性,对于材料的粘接、分离等过程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表面与界面性质研究方法在研究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时,科学家们尝试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一些方法也适用于表征材料的界面结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表面分析技术:表面分析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

这些技术能够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原子级别的化学状态,从而得到表面的物理和化学信息。

2. 界面能测量:界面能测量是研究界面物理性质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接触角测量和界面力学测试来实现。

接触角测量可以定量表征材料的润湿性和界面能,在微纳尺度上研究材料的表面能。

界面力学测试可以测量材料界面的拉伸、剪切等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界面粘附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表面结构与性质

表面结构与性质

表面电导
01
表面电导
表面电导是指材料表面导电的性能,它与表面的电子传输 有关。表面电导的大小会影响材料的导电性能、电磁屏蔽 性能等。
02 03
影响因素
表面电导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表面的化学组成 、晶体结构、表面态密度等。此外,表面的氧化程度、吸 附物质等也会影响表面的电导性能。
实际应用
在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等领域中,了解表面电导 对优化材料的导电性能、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例如,在制备高性能的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时, 需要控制表面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以提高表面的电导 性能。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分子之间的引力,它使得液体表面尽可能地缩小。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有关,如液体 的种类、温度、压力等。
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的大小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如范德华力、氢键等。此外,液体的温度也会影响表面张力,一般来 说,温度升高会使表面张力降低。
实际应用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了解表面张力对优化液体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液体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例如,在制备微纳米材料、表面涂层、化学反应等领域中,都需要考虑表面张力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
总结词
表面性质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展是表 面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旨在将表 面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他领域,实
现跨学科的创新和应用。
详细描述
表面科学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能源领域,可以利用表面科学的方法制备高效的光电 材料和催化剂;在环境领域,可以利用表面科学的方法制备具 有优异性能的吸附剂和过滤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利用 表面科学的方法设计和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的医用材 料。因此,需要加强表面性质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拓展研究, 推动表面科学的创新发展。

实验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

实验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

实验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材料科学领域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了解材料的性质和表面形貌对于改进材料的性能以及开发新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原子力显微镜作为一种重要的表征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一种基于扫描探针技术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不同,原子力显微镜的探测原理是通过探针和被观察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材料表面的观测和分析。

在原子力显微镜中,探针的尖端具有非常尖锐的尖端,可以在纳米级别对样品进行探测。

通过探针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可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力学特性等信息。

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材料类型。

无论是金属、陶瓷、半导体,还是有机物材料等,都可以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来观测其表面形貌。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来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可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缺陷、晶体结构等信息。

例如,在金属材料研究中,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到金属晶粒的排列方式、晶界的结构以及微观缺陷的存在。

这些信息对于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等方面非常重要。

除了材料科学领域,原子力显微镜还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微观结构。

通过观察细胞表面的形貌和结构,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细胞功能。

这对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病理学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中,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来观察材料表面形貌需要严格操作和样品制备步骤。

首先,需要正确安装并调整原子力显微镜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需要制备出具有平整表面的样品,并将其放置在显微镜的扫描台上。

调整显微镜的扫描参数,以便优化扫描过程中的信号和图像质量。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摩擦表面)解读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摩擦表面)解读
(2)将各平行线截取轮廓图形中微凸体的长度相加, 画在轮廓图右侧,直到轮廓图形的最低点为止,连 接图中各点,即得到支承面曲线。
(3)描述参数(GB3505-83): 相对支承长度率:
支承面积: Ax离峰顶h处面积 Ao离峰顶最大高度面积
(4)按支承面积的大小将轮廓图形分三个高度层:支承面积小 于25%的部分称为波峰,为最高层;在25%~75%之间部分称 为波中,为中间层;大于75%部分为波谷,最低层。
塑性接触状态:
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为线性关系,而与高度分布函 数ψ(z)无关。 结论: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取决于表面轮廓 曲线和接触状态。当为塑性接触时,无论高度分布 曲线如何,实际接触面积都与载荷成线性关系。在 弹性接触状态下,大多数表面的轮廓高度接近于正 态分布,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也具有线性关系。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
1 摩擦表面
1.表面形貌组成:
固体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即形状公差、波 纹度和表面粗糙度统称为表面形貌。
(1)表面形状误差:
实际表面形状与理想表面形状的宏观 偏差,是一种连续而不重复的形状偏差。 它是机床- 工件- 刀具系统的误差和弹 性变形等造成,如机床和刀具精度不够、 不正确的加工规范或温度应力等。表面 形状误差的数值由最大偏差表示,国家 标准 GB1182~1184-80 规定了形状和 位置公差。
(4)四次矩-峰态K:分布曲线的陡峭度。正态K =3,K<3概率分散,表面凸峰较平缓。K >3概 率集中,凸峰较尖锐。
(3). 自相关函数R(l):
反映了相邻轮廓的关系和轮廓曲线的变化趋势。 对于任一条轮廓曲线,自相关函数是各点的轮廓 高度与该点相距一定间隔处的轮廓高度乘积的数 学期望,即
离散函数:测量长度内测量点n,高度值xi,则

摩擦学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摩擦学 第2章 表面和接触

摩擦学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摩擦学 第2章 表面和接触
31摩擦基本原理摩擦的定义29311摩擦基本原理摩擦的分类分类方法摩擦的分类摩擦形式外摩擦摩擦形式内摩擦运动形式静摩擦运动形式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滑摩擦润滑状态干摩擦润滑状态边界摩擦润滑状态润滑摩擦摩擦材质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等工况条件常见工况常温常压环境介质等工况条件特殊工况高低温高低压辐射真空腐蚀介质失重等30311摩擦基本原理摩擦的分类外摩擦
轮廓峰的平均曲率 为取样长度!内全部轮廓峰顶处 半径(代号"#$%) 的曲率半径平均值
11
2.1表面形貌-典型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光学显微镜 光轮廓 斜剖面 干涉显微镜 复光束干涉 反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表面轮廓仪 分辨率μm 横向 0.25~0.35 0.25 0.25 0.25 5 0.03~0.04 0.005 1.3~2.5 纵向 0.18~0.35 0.25 0.025 0.025 0.005 0.002~0.008 0.0025 0.005~0.25
2
第2章 表面和接触
表面:指两相间的边界物质,其中相的定义是“具有明 确的物理边界、区别于其他物质系的均一部分”。 实际存在的固体表面并不是象镜面一样简单的平面, 它具有复杂的形状和表面性质。 2.1 表面形貌 2.2 表面结构 2.3 接触和变形
3
illustration of a regular wavy surface texture
8
2.1表面形貌-轮廓曲线的高度特征
Ra、Ry、Rq比较 Ra和Ry是加工中直接用于控制表面质量的参数,Rq在 工程中很少用,但在轮廓的理论分析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 值。上图为两种支承表面的微观形貌,这两种表面的Ra相 同,而Rq值却能把好与差的表面差异反映出来,在塑性材 料磨损,特别是磨合过程中,这种表面形貌的变化是常遇 到的。

第二章 表面形貌和表面性质

第二章 表面形貌和表面性质
2.与摩擦磨损关系密切:表面粗糙度的 特征对接触表面的压力分布、接触变形 程度、分子吸引力的大小、以及摩擦阻 力和摩擦成因等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高度特征参数:沿着垂直于中心线的方法测
量的。包括: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2)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3)轮廓最大高度Ry
(3)形状公差:是实际表面形状与理想表面形状的 宏观几何形状误差,波距10 mm以上。在表面形貌 分析中,通常不考虑。
表面粗糙度的特征:
1.变化规律:呈现某种规律性变化或为 无规律的随机变化特征。如车削、钻孔 或刨削等工艺加工的表面微凹凸体分布 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性;磨削、 研磨或抛光等精加工表面则为无规律的 随机分布特征。
二、摩擦表面性质
1、表面张力、表面能和接触角
(1)表面张力 :在水内部的一个水分子受周围水分子的作 用力的合力为零,但在表面的一个水分子却不如此。因上 层空间气相分子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内部液相分子对它的吸 引力,所以该分子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 向液体内部,结果导致液体表面具有自动缩小的趋势,这 种收缩力称为表面张力。即液体受到拉向内部力的作用, 使其表面积收缩和凝聚,这种力叫表面张力。
由于摩擦的起因是由于两相互接触表面的相对运 动,因此表面性质和表面接触状态必然会影响到 接触表面间的摩擦。 一.表面形貌
任何表面都不可能是绝 对光滑的,即时宏观看 起来很光滑,但是在显 微镜下仍然是非常粗糙, 在微观上看,材料表面 是由连续凹凸不平的峰 和谷组成的,右图为金 属三维表面形貌图。
材料的表面形貌是指其几何形状的详细 图形,着重研究表面微凸体高度的变化, 表面形貌由形状公差、波纹度和表面粗 糙度组成。
(2)干涉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点缺陷
C
z线缺陷
D
B A
z面缺陷
点缺陷
a 空位
杂质原子
b 间隙原子
c 置换原子
点缺陷破坏了原子的平衡状态,使晶格发生了扭曲—晶格 畸变,使金属的电阻率、屈服强度增加,金属的密度发生 变化。
线缺陷
C D
B A
线缺陷
位错破坏了原子的有序排列,位错运动可使晶体产生弹性畸 变和塑性变形。位错的产生使金属接近表面处产生微孔隙, 当微孔隙凝聚时就产生相平行的裂纹,当裂纹生长到极限长 度时,材料就会以“薄瓣状”剥落下来。加工硬化就是当位错 密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增加时,许多位错相互作用的结果。
Outline
2.1 表面形貌 z2.1.1 表面形貌 z2.1.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2 金属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质 z2.2.1 固体表面层结构的变化 z2.2.2 摩擦表面的性质 z2.2.3 切削加工对表面层的影响
2.3 固体表面的接触 z2.3.1 接触的本质 z2.3.2 接触表面的相互作用 z2.3.3 接触面积 z2.3.4 赫兹接触
表面形貌
材料的表面形貌是指其几何形状的详细图形,着重 研究表面微凸体高度的变化,表面形貌由形状公差、波 纹度和表面粗糙度组成。
表面形状误差
实际表面形状与理想表面形状的宏观偏差,是一种连续而 不重复的形状偏差。它是机床-工件- 刀具系统的误差和弹 性变形等造成,如机床和刀具精度不够、不正确的加工规 范或温度应力等。表面形状误差的数值由最大偏差表示, 国家标准 GB1182~1184-80 规定了形状和位置公差。
固体表面层结构的变化
在常见金属中: ¾体心立方晶格:铬(Cr)、钼(Mo)、钨(W)、钒(V)、铁(αFe)等。 ¾面心立方晶格:铝(Al)、铜(Cu)、镍(Ni)、铅(Pb)和铁 (γ-Fe)等。 ¾密排六方晶格:镁(Mg)、镉(Cd)、铍(Be)、锌(Zn)等。
固体表面层结构的变化
晶体缺陷 按几何特征,晶体缺陷主要有三类:
2.2 金属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质
摩擦过程中,除了表面形貌影响摩擦磨损性能外,材料 表面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影响也很大。如表层的吸附作 用;切削加工和摩擦过程中,表层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和机 械性能的改变;固体表面结构的变化和表面膜的变化等均导 致表面层性质与本体材料有很大的差异。
固体表面层结构的变化
金属及其合金都是由原子或分子所组成的一种物质的凝聚集 态。通常,金属在固态下都是晶体,其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 有规则的排列,称为空间晶体。基本排列形式分别为体心立 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见下 图:
tp
=
a+b l
+c
tp =
Ax A0
Ao离峰顶最大高度面积
表面形貌统计学特性
切削加工的金属表面形貌包含了周期变化和随即变化两 个部分,单一形貌参数不能够描述复杂的表面形貌,采 用形貌统计参数能反映更多的表面形貌信息。
轮廓高度分布函数:右图 为以轮廓的中心线为x轴,轮 廓上各点高度为zi。轮廓高 度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绘 制方法如下:
面缺陷
晶体


面缺陷
晶界对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使金属的强度升高。 晶粒越细,则晶界越多,强度和塑性越高。
亚晶界
摩擦表面性质
表面张力、表面能、接触角 表面膜 金属的表层结构
固体表面层结构的变化
晶体结构变化:晶体结构变化可改变表面的摩擦特性
z例如钴在加热时,晶体结构从密排六方晶格转为面心立方晶 格,摩擦系数增大,而当温度降到室温时,摩擦系数将与原 先密排六方晶格的摩擦系数相符。说明了结构变化的“微观 可逆性”。
的凸峰和五点最低的凹谷之间的算术平均距离,hpi第i
个最高的轮廓峰高,hvi第i个最低的轮廓峰高。这一参
数对表面轮廓的评定,在测量时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不能稳定反映出表面的几何特征。
5
5
∑ ∑ h pi +
h vi
R Z = i=1
i =1
5
高度特性参数
轮廓最大高度Ry:在取样长度内,轮廓的峰顶线和谷 底线之间的距离。峰顶线和谷底线平行于中线且分别 通过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表面粗糙度是固体表面的基本形貌,又称表面微观粗糙 度,波距小,约 2-800μm,波高较低 0.03-400μm,属 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主要与切削加工方法、刀具的运动轨迹、磨损及工艺系 统的高频振动有关。
GB1031-83 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和数值。工程上通 常采用表面粗糙度表征表面的形貌参数。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高度特征参数:沿着垂直于中心线的方法测量的。包括: z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Ra z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 z轮廓最大高度Ry
间距特征参数:是沿着中心线方向测量的,能直接反映表 面加工纹理的细密程度。包括: z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z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
形状特征参数:用轮廓支撑长度率表示。
形状特性参数
z以通过最高峰顶点的直线为零位线,在标准长度L的轮廓 曲线上,作与中线平行的一系列直线,如h1、h2、 h3…..
z将各平行线截取轮廓图形中微凸体的长度相加,画在轮 廓图右侧,直到轮廓图形的最低点为止,连接图中各点 ,即得到支承面曲线。
z描述参数(GB3505-83): 相对支承长度率: 支承面积: Ax离峰顶h处面积
表面波纹度
表面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几何 形状误差,是有规律、周期性 、峰和谷的大小几乎相等的表 面宏观误差。是由机床-工件刀具系统的振动和机床传动件 的缺陷引起的。
它的存在对摩擦磨损是有 害的,减少配合件的实际接触 面积,导致真实接触表面压强 增加,加快零件的磨损。
波高h:波峰与波谷之距离 波距s:相邻波形对应点距离
n
∑ t p
=
ηp l
=
bi
i =1
l
形状特性参数
z按支撑面积的大小将轮廓图形分三个高度层:支承面积小 于25%的部分称为波峰,为最高层;在25%-75%之间部分称 为波中,为中间层;大于75%部分为波谷,最低层。
z评定摩擦表面的接触和表面磨合:(a)图中,支撑面曲线在 微凸体顶部处的斜率较大,曲线较陡,这种表面组成的摩 擦副,接触面积小,耐磨性差。(b)图中的支撑面曲线在 微凸体顶部处的斜率较小,曲线较平缓,这种表面组成的 摩擦副,接触面积较大,耐磨性能较好。
¾偏态S:衡量分布曲线偏离对称位置的指标,定义为:
∫ S
=
1 σ3
−∞ z 3ψ (z )dz
+∞
¾峰态S:表示分布曲线的尖峭程度,定义为:
∫ K
=
1 σ4
+∞z4ψ (z)dz
−∞
表面形貌统计学特性
自相关函数R(l):反映了相邻轮廓的关系和轮廓曲线的
变化趋势。对于任一条轮廓曲线,自相关函数是各点的 轮廓高度与该点相距一定间隔处的轮廓高度乘积的数学
l)
2.1.3表面形貌的测量
光切法:双管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常用于车、铣、刨 等外表面的Rz的评定,测量范围0.5-60 µm。
干涉法:利用光干涉原理,用干涉显微镜测量。可测Rz和 Ry,测量范围0.025-0.8 µm。
印模法:利用石蜡、低熔点合金(锡铅等)或其他印模材料 将被测表面印模下来,然后对复制印模表面进行测量。由于 印模材料不能充满谷底,其测量值略有缩小。该法适用于笨 重零件及内表面(深孔、凹槽、内螺纹等)。
∑ Sm
=
1 n
n i=1
Smi
三个评定主参数对照
Ra:能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特征。 Rz: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方面不如Ra全面,但测量
方便。
Ry:所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更不全面,但测量十分简 便,弥补了Ra、Rz不能测量极小面积的不足。
确定表面粗糙度时,可在三项高度特性方面的参数中Ra、Rz 、Ry 选取,只有当用高度参数不能满足表面功能要求时, 才选取附加参数。
高度特性参数
上图为一条典型的表面轮廓曲线y(x)。l 为取样长度;m-m 为轮廓中心线,该线之上轮廓包围的面积与之下包围的面 积相等;yi 为轮廓上的点与中心线的距离。
高度特性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上各点高度在测量长度范围内的 算术平均值,数学表达式:
∑ ∫ Ra
=
1 n
n 1
yi
近似为: Ra
表面粗糙度的特征
变化规律:呈现某种规律性变化或为无规律的随机变化特 征。如车削、钻孔或刨削等工艺加工的表面微凹凸体分布往 往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性;磨削、研磨或抛光等精加工表 面则为无规律的随机分布特征。
与摩擦磨损关系密切: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对接触表面的压 力分布、接触变形程度、分子吸引力的大小、以及摩擦阻力 和摩擦成因等有决定性的影响。
表面形貌的测量
针描法:利用仪器的触针与被测表面相接触,当触针 以一定的速度的沿被测表面移动时,微观不平的痕迹是 触针做垂直轮廓方向的运动,从而产生电信号,信号经 过处理后,可直接测出测量Ra。
比较法:将被测表面与粗糙度样块进行比较来评定表 面粗糙度。比较法可用目测直接判断或借助于放大镜、 显微镜比较或凭触觉来判断表面粗糙度。用此法检验表 面粗糙度是生产车间常用的方法。
高度特性参数
轮廓均方根偏差 Rq:轮廓图形上各点和中线之间距 离平方和平均值的平方根。均方根偏差比算术平均偏差 优越,在理论上普遍采用。
∫ ∑ Rq =Leabharlann 1 L[y(x)]2dx =
L0
1 n
n 1
yi 2
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在取样长度范围内以平
行轮廓中线的任一条直线为基准,测量轮廓上五点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