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与无为-当现代科学遇上中国智慧》读书笔记4000字

合集下载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智慧读后感“人之有眼无珠,以致是非不明、优劣不分、黑白颠倒。

往往‘只见其劣,不见其优’。

可见,认识人或物,如果只看一时,只看一点,就如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

每当面对一个问题,人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得出的结论往往入镜花水面一般虚妄不实。

”当我看到智慧背囊的这几句话时,我觉得老师推荐的这套书,真是太棒了!因为它让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和意义。

就比如刚才那句话,它让我知道了:人想要彻底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必须得把心胸放宽放大,有了知识、有了远见,才能让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的道理。

“只有一个人确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暖的人。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颗大树,就做一颗小草;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做一颗亮晶晶的星星又何尝不可。

只要你活出了自己本色,活出了自己的价值,生命同样绚丽夺目。

但凡有价值,便觉问心无愧。

”这里的几句话,虽然字数不多,但说出了很多的道理。

这让我懂得了:所有活在这世界上的人,都要活出自我、有自我存在的价值。

世上所有的事、物、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一棵林间的小树苗,有时都会比娇艳的花朵美丽。

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有些为爱存在,有些为学习存在;还有些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我很喜欢读这本书一一《智慧背囊》。

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文章,下面还陪着故事的关键词、道理、意义、方向引导。

我这个暑假过的很充沛,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期待着开学后的成绩!2、读后感作文百字智慧背囊读后感《智慧背囊》系类丛书是老师们推荐的好书,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智慧背囊4》。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书,将书细细读了一遍,读完后我不禁感慨万端。

其中一文的名字叫《漂亮的女司机》。

一位漂亮女孩驾车技术很好,她做了一名公交车司机。

一天,她正开车,突然几个歹徒冲上车来:“不许动!”乘客都吓傻了,看着女司机被歹徒拉下车去。

一位瘦小的中年男子想去救她,但被歹徒一顿暴揍。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1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

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

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

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1对于易中天先生的书,我向来敬爱有加。

他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叙述问题平民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读到会心处,合卷细品,真是其乐融融。

最近,我读了他的《中国智慧》一书。

《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

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

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

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

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

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

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

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

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1《中国智慧》主要写了易老师对国学六法,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的理解,而且与现代社会结合,写出了许多新意。

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他的世界观。

开篇易老师就告诉我们”这六大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深刻地告诉我们如何在21世纪的中国,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大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他的体会是二十四个字: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对我们最熟悉莫过于儒道两家。

在这本书中,易老师告诉我们儒家就是”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

儒家重视”仁“与”爱“。

特别是孝顺父母。

有一段讲得很好。

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谓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是啊,真正的孝便是那份尊重,那份最高敬意的尊重。

我们人的孝,和动物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动物只有出于本能的”孝养“,人却有出于亲情的”孝敬“。

而现如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孝养的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而孝敬的问题却仍然突出。

很多人把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进了养老院,好吃好住地供着,却一年难得来看他们几次,我以前去过养老院,很冷清,老人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整天都呆在房间里,讲话已经不利索,整个人陷入自己的世界里。

而且新闻也有报道,一些养老院的保姆对待老人家的方式十分粗鲁,每次看到,眼泪都忍不住流下。

父母为我们操心这么多年,劳累又劳心,他们怎么能如此对待父母呢?我们要给我们的父母世上最高的敬意,抽多点时间来陪陪他们,聊聊天,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步等等,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才是”孝“。

当然孝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不能愚孝,盲目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孟子的智慧”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1对于易中天先生的书,我向来敬爱有加。

他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叙述问题平民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读到会心处,合卷细品,真是其乐融融。

最近,我读了他的《中国智慧》一书。

《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

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

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

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

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

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

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

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

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

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

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

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一)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

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

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

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中国智慧读书心得是指通过阅读中国智慧类书籍,总结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体味。

智慧类书籍是指那些涉及哲学、思想、人生等方面的著作,这些书籍通过深入的思量和研究,提供了对人类智慧的理解和启示。

在阅读中国智慧类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

这些书籍不仅包含了古代思想家的智慧,还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思量能力和人生智慧。

首先,中国智慧类书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惟独与自然相互融合,才干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幸福。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并努力与之和谐相处。

其次,中国智慧类书籍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在《大学》中,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惟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我深受启示,开始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

此外,中国智慧类书籍还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强调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人际关系对于个人成长和智慧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学会了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最后,中国智慧类书籍还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庄子》中,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逐功名利禄,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开始思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努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通过阅读中国智慧类书籍,我收获了不少。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思量能力和人生智慧。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这些智慧不仅适合于古代,也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一)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

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

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

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古代以来统治阶级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爱”思想是最为后人所用的。

《中国智慧》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300字_300字读后感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中国智慧》读后感1500字_读后感这本书是易中天老师在09年底给中国移动做的几次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为六部分: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诚如本书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

读易中天老师的书总能学到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至于说智慧,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开卷有益,尤其是易中天老师的书。

在《中庸的原则》中很讲到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时候说即坚持原则,又灵活很难。

这话说的没错。

我们是要么一点原则都没有,人云亦云,要么就是认死理,刻板死性。

儒家认为“有经有权,需要很高的修养”,非常正确,没有修养的人就是盲目的改变,根本没有原则。

甚至把自己不坚持原则认为是自己的原则。

后面讲到要“守住底线”,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不到的!我们已经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金钱等诱惑,根本就没有底线可言。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3篇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3篇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3篇《中国智慧》读后感1原文有六大内容,我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序。

一、禅宗的境界二、魏晋的风度三、老子的方法四、周易的启示五、中庸的原则六、兵家的思考、心心相印,叫做“道体心传”。

于是菩提达摩就在中土开创了禅宗,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鼻祖。

中土禅宗的二祖是谁呢?慧可。

中土禅宗的第三祖,叫僧璨。

僧璨的法嗣(传人),也就是中土禅宗的第四祖,是道信。

到七十多岁,道信圆寂了。

衣钵传给谁?弘忍。

六祖是谁呢?惠能,也有书上写成慧能。

__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__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悟,就是一点一点地修,慢慢修成正果。

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顿悟,说白了就是“立地成佛”,没有那么麻烦。

所谓“魏晋风度”,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

魏晋风度,其实还要包括风采和雅量。

风采与仪容有关,雅量与性情有关。

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

__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

礼教虚伪,美就只在天际。

前途无望,美就只在当下。

人生无常,美就只在当世。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

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这段话,加上解释和串联,翻译过来就是:用兵的人都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前进一寸,只敢后退一尺。

因为真正懂得用兵的人,是以“慈爱、节制、不打第一枪”,为生死存亡之道、克敌制胜之宝的。

于是,敌人打进来,想摆开阵势,却没有武器可握。

或者说,摆开阵势,却等于没有阵势;举起胳膊,却等于没有胳膊;紧握武器,却等于没有武器。

这就是“无人与之为敌”了……《中国智慧》读后感2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中国智慧读书心得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当代阅读理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书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智慧读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智慧读书强调对经典著作的深入理解。

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见识。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选择了《论语》这本经典著作进行研读。

通过仔细阅读和思考,我发现《论语》中的智慧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这种深入理解经典著作的阅读方式,让我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在与文化和历史的对话中成长。

其次,中国智慧读书注重内化和实践。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读之书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将书中的智慧理念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相结合,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书籍的内容。

例如,在阅读《道德经》时,我学到了“无为而治”的智慧,即通过无为而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尝试将这个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不强求、不干涉反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通过将智慧内化并应用到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得到了改变,更加符合中国智慧的理念。

此外,中国智慧读书也强调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样文化的国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思想。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尝试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书籍,如西方哲学、印度教和佛教等,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养分。

通过与中国智慧进行对比和对话,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估不同文化的智慧。

这种多元文化的阅读方式,让我拥有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

最后,中国智慧读书也强调对个人成长的关注。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扩展自己的视野和培养自己的品格。

中国智慧读后感_3

中国智慧读后感_3

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1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后记中提及的一样,这六章分别是他对自己在福州、重庆、绵阳、咸宁、南京和黄石做的六场演讲的记录稿进行大幅度修改才公开出版的著作,总标题为《中国智慧》。

然而《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是中华智慧中的精华,这样走马观花般地浅尝辄止自然难入方家法眼,但他仍旧希望我们这些只是想“观其大略”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其实古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用意也与中庸有几分相似之处,他来告诫我们为人不要太苛刻、处事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来践行今日之中庸之道?书中提到一个办法——权益。

“权益”首先要抓大放小,“大事经,小事权”;其次是得意忘形,“方向经,方式权”;再次是各行其是,“下级经,领导权”;最后是讨价还价,“不能最好,就退而求其次”。

其中经就是不变的,权就是要变的,有经有权,才是中庸。

总之,今日之中庸之道,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事原则、更是一种做人一书。

虽然中庸是中国智慧,但它也并非是唯一的智慧,在先秦诸子中,法家和道家就不主张。

但至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今日之中庸,辩证地思维去容纳中国古今各个派别的智慧。

或许您会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谈的《中国智慧》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我仍然坚信,即便是这“一家之言”,也足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了,至少你我都从中收获了我们想得到的“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读后感2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

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

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

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

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

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

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

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

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

结果追悼会上就一片驴叫声。

你说一个重要人物到场,你不至悼词也就罢了,竟然叫大家学驴叫?——这成何体统?还有那个刘伶喜欢裸身在家喝酒。

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范本)

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范本)

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浅显的方‎法引见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咱们从中国现代文‎明精华中吸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本‎身的智慧。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中‎国智慧心得领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读‎中国智慧心得领会‎之前,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泛滥‎鲜活的人物笼统时‎,我已对他幽默有‎趣,娓娓动听的评‎说,早已赞不绝口‎,极为敬佩了。

而‎在新作《中国智慧‎》中,他继续用轻‎松活泼、谐趣横生‎的文字对中国智慧‎深入浅出的引见,‎也让我获益匪浅。

‎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这是‎易中天学生书中的‎一句话。

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是‎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

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古国,‎拥有的典籍浩如烟‎海,名家也数不胜‎数,文明底蕴极其‎深厚。

咱们可以学‎习咱们先人遗留下‎的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要通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维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机点,是‎领悟。

如何领悟‎,可能咱们需求别‎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易中天学‎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咱们‎从中国现代文明精‎华中吸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本身的‎智慧。

因此,我‎有幸阅读过这本书‎。

读后,不只对中‎国智慧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本人少少的启发‎。

中国智慧,是‎一个大标题。

它的‎内容,当然绝不会‎限于本书所言。

但‎我认为,作者就是‎把《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这些精华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了,‎用简单的言语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向读者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显明。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学生六场讲座‎整顿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准则,兵家‎的考虑,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

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2021年中国智慧读后感1“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易中天“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

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

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向来喜欢。

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

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我有时觉得现代的人,是沉重的.。

压抑的心情、伪装的表情、麻木的感情,人们开始喜欢放松,开始追求用更轻松的形式和更愉悦的感受去享受知识。

易先生的幽默,天衣无缝的切合了现代的思潮。

我也是这样的人,我喜欢轻松、幽默的方式。

于是对于我来说,上的课要尽量风趣;看的电影要尽量喜剧;读的书也要尽量幽默。

所以我喜欢易先生。

我有时觉得现代的人,是浮躁的。

浮躁的为人、浮躁的处世、浮躁的学习。

在机场的候机室,人们除了打牌就是看手中的电影、除了听歌就是在聊天,很少见到有人正儿八经的读正儿八经的书。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多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多篇)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中国的智慧》读后感《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智慧》读后感1对于易中天先生的书,我向来敬爱有加。

他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叙述问题平民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读到会心处,合卷细品,真是其乐融融。

最近,我读了他的《中国智慧》一书。

《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

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

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

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

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

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

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

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

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与无为:当现代科学遇上中国智慧》读书笔记4000字《为与无为:当现代科学遇上中国智慧》一书由森舸澜所著,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人文与科学完美结合的思想旅行。

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为与无为:当现代科学遇上中国智慧》读书笔记4000字。

一、天、道和德1、天原来是周朝国王祭拜的神,后来演变成强大的生活在天上的人(神一般的人)。

自周朝以来,天也被视为价值和善良的来源。

2、道的字面意思是指道路或通道。

对古代中国人来说,道还有更广大无边的意义:道是成为完人的途径,是忠实执行天意的途径。

3、忠实执行天意的人(遵循道的人)会获得一种天赐予的力量,也就是德。

拥有德的圣人能吸引他人,安抚猛兽,保证丰收和风调雨顺。

4、无为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进入无为状态后你是在遵循天道,凡是遵循道的人都能拥有德的力量。

二、热认知和冷认知1、热认知是迅速的、自动的、轻松的,一般来说也是无意识的,大体上与我们所谓的身体和庄子所说的天机相吻合。

冷认知是缓慢的、有意的、用力的和有意识的,大致与我们的思想相当。

2、脑成像研究提出,大脑这几个区域与认知控制联系格外紧密:前扣带脑皮层(ACC)和侧前叶皮层(lateral PFC),我们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称为大脑的认知控制区(cognitive control regions)。

前扣带脑皮层的功能如同烟火报警器,而侧前叶皮层是消防队。

与烟火报警器功能相似的前扣带皮层总是处在监视模式,报告哪怕一点点的危险,如认知冲突。

这种冲突被前扣带脑皮层(报警器)发现后,随即向侧前叶皮层(消防队)报警,侧前叶皮层(消防队)就会出来处理。

3、研究表明:当被试者做有意识的、用力的活动时,侧前叶皮层(消防队)出现大面积激活区域,相关感觉运动系统、前扣带脑皮层(报警器)和被称为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的前部分,活动频率明显提高。

当被测试者做自发的活动时,当侧前叶皮层(消防队)关闭时,前扣带脑皮层(报警器)依然保持清醒。

三、无为和心流1、无为和心流的共同之处:专注、忘我的体验。

2、为了区分好的专注、忘我体验(从专注、忘我的状态出来后,感到充沛和充实)和不好的专注、忘我体验(从专注、忘我的状态出来后,感到空虚和疲劳),无为和心流的区分标准又有所不同。

3、按照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定义,心流的先决条件是挑战和技能的高度吻合。

当我们碰到太容易和太困难之间那个有效点时,心流就发生了。

因为技能越练越精,所以心流要不断的面对挑战和复杂性才能有所长进。

凸显挑战和复杂性,这是从纯粹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考虑的。

4、早期中国的宗教观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无为的最大特点就是把自我投身到更大的东西。

所谓更大的东西就是天,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价值观为我们的行为赋予意义,定义我们认为的好坏、善恶等。

5、在人类长河的大部分时间里,价值观是由宗教提供的。

对古代中国思想家来说,这种结构是对道和天信仰后才出现的。

传统宗教有一个特点,就是把你的一天排得满满的。

在特定的时间内,你要面对没完没了的宗教仪式,对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乃至很多集体活动,无不规定得一清二楚。

凡此种种使你与神圣发生互动,身边可能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宗教仪式能演变成进入无为状态的有效途径。

6、然而,在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传统的宗教价值观和种种信念已经风光不再,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的宗教。

但自由主义的大多数呼吁都是否定的。

如:不能违反人权,不能限制人们表达思想的自由,不能恃强凌弱。

在此之外,你希望怎么生活便没人干预了。

7、所以,与传统宗教把人的一天排得满满的相比,自由主义还有不少时间要打发。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入社会团体的原因,团体提供了每天的生活指南,告诉我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四、中国古代思想家为进入无为状态提出的四种策略1、孔子:必先克己修身(1)孔子认为,我们与生俱来的种种倾向,若是任其放纵,最终必将导致恶果。

若想度过圆满人生,与社会相和谐,唯一的途径是按照过去传下来的理想(周礼),重塑我们的天性。

他们的目的依然是无为,但这种无为被理解成人为的自发性,是文化和教育的成绩,而不是顺其自然的产物。

也就是说,虽然孔子和荀子也把无为(自发性)当成最终的目标,但他们强调的却是有为(冷认知)。

(2)之所以强调有意识,是因为:①当热的、快的、自动的技能,遇上路障时,意识允许变通。

如:当无意识的动力发现自己遇上矛盾(吃甜食的想法与睡觉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当压制无意识的想法,对我们的长期福祉有好处时(吃甜食与减肥形成矛盾),意识就被请出来充当裁判。

②意识能帮助我们管理社会生活。

意识能以虚拟的形式再现他人的内心思想,所以我们才知道怎样与他人互动。

在意识的虚拟世界里,我们还可以进行演练,但又不必真刀真枪的去做。

③意识也是安顿语言的地方。

虽然语言确实有其局限性,但也是我们这种社会动物的重要工具。

(3)但是,比较而言,前扣带脑皮层和侧前叶皮层(认知控制功能区)相对弱小,大脑的其他部分则如同一队战马或川急的河水。

意识心智可以把这股力量转向某一个方向,甚至可以使其改道,但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和大量精力。

意识控制实施起来速度慢,代价大。

在生存的游戏里,每一秒都是重要的,对生物来说,如果每次决定都多用上百万分之一秒,那么这种生物不久将变成尘埃。

(4)至此,我们似乎碰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

意识控制对文明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大面积实施意识控制的话,你永远也别想让太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和工作。

但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控制耗时费力,因其性质又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而且容易遭到破坏。

(5)儒家学说的一大长处,就是儒学能利用无为来摆脱上述麻烦。

刻意的、有意识的行动可以被变成无为。

研究表明,某一活动的技能水平提高后,大脑活动逐渐减少,涉及的区域也在减少。

等技能内化后,意识心智逐渐放松下来,任凭基底神经节和感觉运动系统照顾自己去了。

(6)所以,儒家的道(周礼)需要人们彻底消化吸收,儒家哲人通过强化训练人们的涉身心智来达到这一目的,反复训练后,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才能变成无为方式。

修身修到儒家的无为,认知控制已经没有必要,君子的举手投足已达到从容不迫的程度,但又毫不逾矩。

(7)不过,在古代儒家著作的后面,我们也发现修身未必总能达到无为的理想。

那些不热爱儒家的道,不愿意经过艰苦的自我锤炼就希望达到目标的人,他们以德作为伪装,满嘴仁义,但内心深处却没有真正君子的信念。

这些外表上如同君子,但身上没有真正品德的人,就是伪君子。

2、老子:不为(1)如同孔子,老子也认为自己生活在堕落的时代:社会不公、经济混乱、不知生死的消费主义。

身边的腐败说明社会没有遵循天道,他的目标也是再次进入和谐的无为。

不过,他对道的看法可不像孔子,不仅如此,在众多方面,与孔子的道更是南辕北辙。

(2)老子认为:①人的本性根本上是善良的,我们内在的性情才是我们需要遵循的。

因此,教育和修炼不仅毫无用处,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使我们与本质的善良渐行渐远。

②思考和语言左右了我们体验生活的能力,为事物贴上语言的标签,这种做法能把我们与我们的经验分离开来。

论述语言遮蔽的研究也指出,有意识反思我们的感知力或品味评价,然后又被迫形诸语言,这种做法其实损害了我们的判断力。

③推动阴阳兴衰循环的那股力量正是欲望。

欲望又因两种活动引发出来并得到巩固:一是文化知识,二是积极进取,这两种活动对儒家追求无为来说却是根本性的。

老子指出,文化品味和人为的需要扭曲了人生在世的自然快乐。

(3)然而,人们喜好变来变去,成天急三火四的,凡此种种并不仅仅是邪恶的推销员或嚣张的资本主义独有的产物;相反,上述种种反映出的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享乐适应症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事件,对幸福或不幸造成的影响不过是片刻的。

其原理是适应性:在一段时间内,你感知一种东西,你的感知力就能适应下来,使被感知的东西退到后台。

(4)一旦达到最低物质标准,财富的等级就会变得比财富本身更为重要。

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找到合理的原因我们被排在哪个等级,这种排列能决定我们能传下来多找基因,或一个基因也传不下来。

(5)老子提出回归到婴儿的心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他的提法不仅仅是比喻。

道家修炼的目的正是要颠覆成年后长成的或过分发育的大脑区域,目的是使我们更基本、更原始的系统接管下来。

其结果是轻轻松松的与周围深度融合,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既没有期待无欲,也不用算计无谋。

无论处世,还是进取,这种全然放松的状态能产生奇高的效率。

(6)老子敏锐的发现,进取必然造成讽刺的结果,过分看重自己也将适得其反。

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用大量时间来研究他所说的意识的讽刺效果。

他指出:我们喜欢的不少目标,一旦刻意追求的话,可能被干扰和压力破坏,最后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适得其反。

(7)但是,你从道家的无为里得到好处的唯一途径,是你确实不想得到好处。

这种道理怎么说得通呢?3、孟子:有所作为,但也要适可而止(1)孟子坚守儒家的价值,但他又被无为应该发乎心底,而不该从外部强迫的理念所吸引。

所以孟子希望在孔子和荀子的传统主义与老子激进的原始主义之间找出一条路来。

(2)孟子认为:我们生来身上就有道德上正确的无为。

我们出生时自发的善不一定与我们一同来到世上,但我们是向善的,如同幼苗在合适的环境和照顾下能长成成熟的庄稼,你只需要真心呵护善的取向就够了。

为了向往的无为,我们先要发现无为的存在,然后关注无为,滋养无为,再使其茁壮成长。

(3)孟子既反对墨家的理性主义,也反对道家的原始主义。

孟子认为,要想进入无为,我们既要有所作为,但也要适可而止:①墨家的创始人墨子认为:人类的心理太恶劣,人性应该被战胜,而不应该被娇惯。

墨家提倡按照不折不扣的理性路线,其指导原则是物质财富、人口和国家秩序的最大化。

墨家的道德训练,是学习一种简单的原则:对一种行为的结果予以评判,然后看结果总的来说能不能达到三个目的(财富,人口和国家秩序),如果达不到,那这种行为就是错误的。

②墨家的实用主义或效果论在今天依然很流行。

不仅如此,这种结论在现代西方还是伦理判断的重要模式。

现代派生出来的伦理模式,在表面上没那么冷漠,因为这些派生模式所追求的最大化(如幸福或免于痛苦的自由)与墨子的标准相比(财富、人口和国家秩序)在直觉上更能吸引我们。

③对此,孟子反驳说:抽象的思想是不牢固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向人们传授逻辑和自我控制,而是指引他们呵护正面的、内在的价值取向,并将其转化为全面无为的性情。

④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内侧前额叶皮层患者(他们的热认知遭受损伤,但冷认知还能工作)进行的研究也表明,患者在失去身体标志(以无意识的方式判断情感价值的能力)过滤功能之后,或是没法作出决定,或是任意选择行动路线。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实验足以证明,理性主义者的伦理模式是绝对不完整的:与墨子所谓道德的人相比,这些患者身上什么也不少(拥有正常的认知系统),然而他们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健全的道德执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