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41题答题模板 历史41题答题套路总结

合集下载

全国卷历史41题应试技巧分析

全国卷历史41题应试技巧分析
一轮复习 ——41题主题式题型解题小技巧
• 一、主题陈述型:围绕*****,自行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 二、主题评析/述型
围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常见类型:
• 一、并列式即AB式主题精准型(范围较小、内容具体直 观),其中又可分为限定项时空精准或限定项时空笼统型, 比如: • 1、结合中国近代史,围绕“妇女婚姻观与社会变迁” • 2、结合世界史,围绕“科学与启蒙运动” • 二、并列式即AB式主题笼统型,比如: • 结合世界史,围绕“政治与经济”\“科学与思想” • • • • 三、比较型,比如: 围绕中外政治制度、围绕古代书院教育和现代高等教育 四、单一型,比如: 围绕近代中国婚姻,围绕科举制,围绕抗日战争

• 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 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4分) •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 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 的报道上来。(4分) •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 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 日渐丰富。(4分)
•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 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 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 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 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 作用。 • ——据马克思《资本论》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 实依据)。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人民日报》 《红旗》(党报 党刊)、《文汇 报》(综合性日 报) 内容更加丰富, 但依旧政治宣传 方面涉及较多, 娱乐题材缺乏

最新历史高考试卷中41题的解题技巧

最新历史高考试卷中41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卷中41题的认识和解题技巧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2---3分)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一、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2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 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_2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 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_2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历史大题必背万能模板高考历史作为高考文综考试的一个大科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科目。

下文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供参考!高考历史41题答题技巧方法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①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②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③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④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⑤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⑥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高考历史41题答题规范

高考历史41题答题规范

历史第一:审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第二:论题中外对比,提取中外历史信息,写出论题。

(可微观论题,也可宏观论题)第三:阐述论题、阐述具有开放性、多样性。

论题拟定可微观论题,也可宏观论题论题:1、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2、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3、文明在碰撞、交融中发展4、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路的差异性5、明代朝贡贸易与殖民贸易的差异性6、明代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差异性7、明代东西方人文主义作品的差异性8、1500----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分水岭9、14-17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相似性10、14-17世纪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性两个小栗子论题:1、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阐述: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值;4、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5、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

结论:总之,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胁。

论题:2、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阐述: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3、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值。

4、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

全国卷文综 历史 41题解体思路

全国卷文综 历史 41题解体思路

③文化:在启蒙运动之前,由于中国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又推行闭关锁国政 策,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感性认知,启蒙运动后期开始,西方对中国的认 识逐渐偏于理性。
认识: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不断美 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第二阶段认识:视中国为野蛮、落后的象征。 西方对于中国形象认识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 ①经济。在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农业、手 工业、科技的发展仍旧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而西方虽然开辟了新航路, 但依旧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初级阶段。启蒙运动后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 的开展,西方列强积极对外扩张,经济快速发展,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②政治:在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国家大多分崩离析或处于封建 帝制时期,而中国长期统一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从启蒙运动后期开始, 西方主要国家逐步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而中国仍旧处于封建专 制制度统治之下。 ③文化:在启蒙运动之前,由于中国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又推行闭关 锁国政策,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限于感性认知,启蒙运动后期开始,材料中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的认识展开评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解题思路:
一、展示材料中的观点。(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
认识: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 第二阶段认识:视中国为野蛮、落后的象征。
第一步:展示材料中的观点。
观点:应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历史性进步,否定改革 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2分)
第二步:判断该观点的是非对错。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1分)
第三步:用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合理之处:认识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历史性进步。 1、政治上:提出“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文化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全国高考历史41题题型研究

全国高考历史41题题型研究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 41题评述题答题范例第 41题单独成大题的评述题, 这类评述题一定要弄懂 SOLO 评分标准并严格注意格式和要求。

一评分标准 :一等 (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 , 观点明确 ; ②合理引用史实 , 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 , 一逻辑严密 , 表述清楚。

二等 (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 , 观点较明确 ; ②引用史实 , 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 , 表述清楚。

三等 (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 , 观点不明确 ; ②未引用史实 ;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

, 表述不清楚。

二解题方法一三段式 :1观点(提炼—表态—阐释2论证 (论点或角度 1—实证; 论点或角度 2—实证…史论结合 , 多角度分析, 层次要清晰。

3结论(升华、补充、拓展、评判三解题方法二: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

解题思路为:1、找(紧扣评论对象, 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 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 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四典例练习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

如果世界结束于 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日本学者杉原薰评述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五)论文类(自拟型)方法总结 提取信息 — 自拟观点 — 史实论证 — 总结提升
四.答题模板
1.论题(论点、观点、信息): 围绕关键词、语言简练、指向明确.;
2.阐述(论证、评析): 两到三个自然段、史实全面贴切、有段落
总结; 3.总结提升
升华观点、带入历史术语、体现历史素养。
五.练习(2016全国卷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12分)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 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论题一:“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实 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 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 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 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不过,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 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 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
论题三: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 制度。
阐述: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 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其中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 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 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 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 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 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 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

历史高考41题汇总及策略

高考41题的题型一种评分标准:SOLO分类法题型:两种可能①评析历史观点类题(全国卷出现的概率大)②评价、认识、看待、理解某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上海卷常客,全国卷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0分)。

例一:第二次八校联考第41题有同学只看了材料的第一句话,就开始答题,结果论证的观点是“所谓的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而整个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中国明清时期到底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例二:文综测试十六第41题90%的同学随便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思想基础的彻底改变,是现代化和民族振兴成功的先决条件”这句话,断章取义。

结果论证的是思想变革的重要性。

阅读41题材料的方法:材料的前后一定会围绕一个焦点问题针锋相对。

例1.2011全国课改卷的41题,材料分两段,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是靠自身的因素,而第二段肯定是相反的(西方崛起不是靠自身,而是靠东方。

)例2.文综测试十六41题,材料一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宣传新思想其实借鉴了旧思想,言外之意就是新旧思想其实不是根本对立的,那么材料二的观点肯定是相反的。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一、材料只有一种观点怎么表态①同意或正确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尝试,挑战满分)注意:①如果该观点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只能同意。

②跟中共官方意识形态有出入的,辩证看待。

(为啥不直接否定呢?)例:(2009年宁夏)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③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分析与策略

关于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的两 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幅“教材目录”
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公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
式”
讨”
1950—2008我国部分节假日 “指出其中(我国节假日的)变化的趋势并说
状况
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
“议定一个具体的议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提炼出一个观点(玄奘西游鉴 “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真东渡)
近中国开埠通商代
“提取一个自开商埠的信息简要分析”
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
“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 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钟表的演变
“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 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近代中国在外来侵略下的反抗、“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
例2,评论史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响〞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 材料中的史实进展评析,史论结合。〕
附:找出不同看法解题技巧 一、解题要领 1. 提出不同观点; 2.论述观点; 3. 再次说明观点;
例3,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 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展探讨,全面考察学生阅 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 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 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开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 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 产力的奉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 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此题 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 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 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展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 进展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展修改、补充、否 认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全国卷第41题解题方法

全国卷第41题解题方法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
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 行论证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 维观点
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 段。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 且你的论据确凿。 再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考生持赞成、反对或 另立观点均可,但从作答情况统计看,选择赞成的占88.5%, 这从反面说明另立新论难度很大。
下面是2014年湖南省的一份满分卷(原汁原味呈现)
建议: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删除,改为“国民党的英 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 勇抗战”。 理由: 1.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一直是前线的作战者, 3. 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共产党则开展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共产党的军队。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 2.在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抗日战争的主力。为 行论证 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先后开展多次正面交战,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 思路 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损失惨重,死伤无数, 维观点 (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1. 是什么?(观点或修改建议) 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2.( 为什么?(两个角度:原因及影响) 历史教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1960年新中国成立 43. )“条分缕析”是增分的有效手段 3. 怎么样?(小结:上升到理论或史观的角度分析) 11 年,打败了反动统治者。教科书的编写受时代气息的影响, 出于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需要,编成了此教科书。 结论 其实,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那些党派之争,用包容之心去对 先得“有招”,然后方能“无招胜有招” 待历史。历史无法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

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解题要领

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解题要领

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解题要领一、观点评论(析)题解题方法第一、提取材料观点。

第二、表明态度及看法。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第三、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四、总结升华。

回扣观点,升华总结。

例1(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例2(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历史高中高考试卷习题中41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高中高考试卷习题中41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卷中41 题的认识和解题技巧注意:〔 1〕价偏重于从史中得出;述偏重于表达史;认识:分固定、属于开放性。

它的开放表在以下四个方面: 材料开放、开放、重于运用史或者唯物史,说明自己史事件、人物、点的(2) 价、述一般含有志性的,答案开放、学生的思开放。

如:价、、述、明、、如何解、你、你的看法、你的点、如何理解等解技巧指 :史人物价:步一:看、明要求、确定象〔 1〕定性价即整体价;步二:材料提点〔 2〕定量价,即以史明。

在提点的候一定要做到言意并要用表述。

〔 3〕一分二和看主流相合。

步三: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序号化〕史事件或象价:在答案要分三段:第一段点局部。

在一局部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言写出你〔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史境中行价。

从材料中提出来的点,第二步亮明你的点,表述用一定要确定。

比方我⋯⋯正确、〔 2〕需要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价角度。

我同意⋯⋯等。

〔 2---3分〕二、解步第二段:史合局部〔7---8 分〕第一步:完整的材料,提点在一局部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次运用史来你的点,尽量要做到史合。

提点 , 弄清几个:用史来个点。

史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的客象者的主是什么?思路一:政治、、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有几个点?思路二:外因、外因。

各点之是什么关系?思路三:国因素、国内因素。

区:了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材料,断章取,随便把材料中的任意一句当成目思路四:与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等。

要的点,致全皆。

不同的适用不同的思路,在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与注意:①如果是:材料中某某的某某点,只能同意。

点要密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表述要准确,次要清晰。

②提出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左右的在大构思如何表有利于你接下来第三段:局部。

〔 2---3 分〕,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

用理来个点或写性言。

〔个一定要合道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史唯物主第二步:述点并点行判断表和相关的史史以及史展的等来。

历史高考试卷中41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高考试卷中41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历史试卷中41 题的认识和解题技巧注意:( 1)议论着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论类着重于表达史实;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此刻以下四个方面:资料开放、问题开放、议论重视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许唯物史观,表示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看法的认识(2) 议论、评论类设问一般含有标记性的词语,答案开放、学生的思想开放。

如:议论、简评、评论、说明、论证、怎样解说、你以为、你的见解、你的看法、怎样理解等解题技巧指导 : 历史人物议论: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立对象( 1)定性议论即整体议论;步骤二:细读资料提炼看法( 2)定量议论,即以史实说明。

在提炼看法的时候必定要做到要言不烦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联合。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重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历史事件或现象议论: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看法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 1)依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议论。

资猜中提炼出来的看法,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看法,表述时用词必定要确立。

比方我以为正确、我( 2)需要联合背景、特色、作用、影响等等,看议论角度。

赞同等。

( 2---3 分)二、解题步骤第二段:史论联合部分( 7---8 分)第一步:完好的阅读资料,提炼看法在这一部分中要修业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看法,尽量要做到史论联合。

提炼看法 ,弄清几个问题:用史实来论证这个看法。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剖析。

议论的客观对象议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有几个看法思路二:外因、外因。

各看法之间是什么关系思路三:国际要素、国内要素。

误区: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好、正确的阅读资料,断章取义,随意把资猜中的随意一句话当作题目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系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要论证的看法,致使通盘皆输。

不一样的问题合用不一样的思路,在审题时必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可以想一句写一句。

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历史全国卷41题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变式4:(2016成都二诊)
三、分类型掌握突破
(二)观点说明或论证类
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提出主题(论点),或者选取材料中一种论点 (可以对论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论点),并加以论述(说明) 。
例:(2011全国卷文综)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
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 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 准确)
变式3:(绵阳市2016三诊)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
(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 国”的外交观念。
(4)思想文化: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在《 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指导了洋务运动;五四运动传播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统的“华尊夷卑”和“中 国中心”的文化观念有所改变。
【赞成答案示例】
观点:“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 足”的经济观念。
(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诸如 学习西方、改革旧制的洋务运动(中国第一次反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 命相继兴起。
2.确定自己的观点,并多角度论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41题答题模板历史41题答题套路总结
高考文综考试题型众多,多积累些答题模板会对高考分数有一定的提高!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模板,供参考!
 历史41题高考答题模板(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
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

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幺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