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参照模板

合集下载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引言高中生物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实验教科书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辅助教材,承载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文档旨在编写一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通过生物实验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1: 细胞的结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掌握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封装好的洋葱鳞片、虫尾片。

实验步骤1.将洋葱鳞片放在显微镜镜片上,加上一滴甘油。

2.用显微镜调节清晰度,观察洋葱鳞片的细胞组织结构。

3.再次调节显微镜,观察虫尾片的细胞组织结构。

4.绘制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并进行标注。

5.总结并交流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和虫尾片,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洋葱鳞片的细胞结构相对较简单,虫尾片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一些,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并进行绘制和标注。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加深了对细胞的结构的认识,掌握了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通过观察洋葱鳞片和虫尾片的细胞结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实验2: 酶的特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酶的特性和催化作用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试管、酶溶液、淀粉溶液、滤纸、助色剂。

实验步骤1.将试管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在实验组试管中加入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3.对照组:在对照组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4.在两组试管中加入助色剂,观察颜色的变化。

5.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组试管中,酶与淀粉反应产生的产物会导致助色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试管中,没有酶参与反应,颜色的变化较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酶具有催化作用的结论。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了解了酶的特性和催化作用机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标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标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标准
一、测试目标
省普通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主要测试实验方案实施、操作技能、实验能力、实验习惯等。

实验操作测试要有助于引导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二、测试内容及要求
普通高中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2019版)必修模块中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为参照,结合我省教学实际,考虑实验操作测试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挑选出部分适合在规定时间完成的实验。

具体内容如下:
三、测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一)测试时从以上实验中任选一个实验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为20 分钟,考生独立操作完成。

(二)实验操作测试成绩以“合格”与“不合格”呈现。

考生在考试中,实验操作能正确达到所抽取实验的测试要求的60%及以上成绩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含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含答案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学习目标1.体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重点)。

2.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重难点)。

|基础知识|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实验原理:将动物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即可得到。

2.实验过程及结果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成熟)红细胞稀释液↓制作装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低倍镜→高倍镜)↓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二、细胞膜的成分及与功能的关系1.成分2.成分与功能的关系(1)功能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

(2)与脂质或蛋白质结合为糖脂或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方式实例 间接交流激素随血液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直接接触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形成通道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1.主要成分⎩⎪⎨⎪⎧ 纤维素果胶2.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自查自纠|1.选用兔、鸡的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是因为该类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 )2.制备细胞膜时滴加的是生理盐水。

( )3.细胞膜主要的化学成分有脂质、糖类、蛋白质。

( )4.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 )5.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6.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 )答案 1.× 2.× 3.× 4.√ 5.√ 6.√|图解图说|纯化细胞膜的方法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密度不一样,可采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含解析

第2课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正确的技术手段是() A.用化学方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用32P和35S同时标记T2噬菌体D.用标记过的大肠杆菌去培养T2噬菌体3.为了验证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可能是()A.S;培养时间过长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D.S;搅拌不够充分4.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知识点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6.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③DNA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⑤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①②④B.③⑤C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再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检测放射性。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2020年最新]

1. 2 设计特色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来体验科学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从这个实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
生物科技的新境界。在《标准》中明确指出: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
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
试管 振荡混匀
滴加重铬酸钾( 3 滴)

这节课完成了果酒制作的探究, 对于果醋制作的学习, 我让学生课下通过比较果酒与果
4
醋制作的不同, 自学果醋制作。 这样设计不但节约课堂时间,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
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新课标要求, 倡导探究性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两大亮点: 第一: 问题探究教学: 通过设置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探
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是在高二下学期完成的, 暑假开学确实有很多同学拿着自
己酿造的果酒让老师品尝,有的同学酿制的果酒品质还相当好!
《标准》在本模块中的课程
设计思路中指出: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
探究的能力, 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 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
高中生物“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1. 1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
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 教学要符合 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 通 过对设计的层层递进的有效问题思考,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使探究 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实验:生物体维持PH 稳定的机制 【原理解读】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 不同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 相对稳定的机制。

通过三组实验的对比,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也是实验设计最为常用的方法。

【实验步骤】1.画记录表:设计一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2.测自来水PH 的变化(1)测酸对自来水PH 的影响(2)测碱对自来水PH 的影响3.用缓冲液代替步骤2中的自来水,重复上述步骤4.用两种生物材料代替上述步骤2中的自来水,并重复上述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由实验结果绘图如下:(绘出自来水、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2的变化曲线)①将25mL 自来水倒入50mL 烧杯中,并测起始PH②加入酸并测PH 变化:一次加一滴_________________,每加5滴测一次PH ,直到加入30滴为止,将PH 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①在上述烧杯中加入25mL 自来水之前要____________烧杯,并测起始PH ②如步骤(1)中②,一滴一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测定并记录PH2.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不同于________。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___________,因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血浆PH调节机制】1.缓冲物质(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1)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加时:HL + NaHCO3→ NaL + H2CO3 H2CO3→ H2O + CO2↑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不稳定经呼吸系统排出(2)当碱性物质(如Na2CO3)增加时:Na2CO3 + H2CO3→ 2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了解细胞膜的半透性及渗透压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原理:在渗透作用下,液体会从浓度较低的地方通过半透膜渗透到浓度较高的地方,直到两侧浓度均衡。

细胞在渗透过程中,如果渗透压差过大,可能导致细胞膜破裂或细胞变形。

实验材料:新鲜的洋葱、甘油、盐水溶液、显微镜、载玻片、尖头镊子、刀片等。

实验步骤:
1.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尖头镊子夹取一块洋葱表皮;
2. 在载玻片上放置一滴甘油,然后将洋葱表皮放在甘油中,静置片刻;
3. 观察洋葱细胞在甘油中的变化;
4. 将载玻片移到装有盐水溶液的容器中,继续观察洋葱细胞的变化;
5. 切换显微镜倍镜,观察细胞膜的状态;
6. 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使用刀片和镊子,以防划伤皮肤;
2.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焦距,确保清晰观察;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在甘油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在盐水溶液中,洋葱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或破裂现象。

这些变化说明了渗透对细胞的影响。

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离子溶液对植物细胞的影响,以及探究细胞不同状态下的渗透压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离子渗透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并且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通过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探索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及适应能力。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实验专练:(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实验专练:(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实验专练:(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2、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细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

现用PenrS型细菌和R型细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3、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体外转化实验中,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B.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 )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在不含DNA的生物体内, 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5、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叙述中有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B.该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C.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D.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菌的DNA后,观察发现只有S型菌落6、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2020届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2020届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复习

观察 叶绿体
原色 观察
叶绿体

观察植物细胞 的质壁分离与 复原
原色 紫色 观察 大液泡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 下表皮)、藓类的叶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无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

(2)以上实验除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外(三 次观察都只用低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 倍镜。
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 观察线粒体、叶绿体、 质壁分离及复原
95%的酒精
洗去浮色
切片法检测脂肪
防腐保存 杀菌消毒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
微生物的培养
配制解离液, 使细胞分离
冲洗根尖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体加倍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使叶片脱色
鉴定光合产物淀粉
冷却后析出DNA DNA的粗提取
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提取色素
试剂
质量分数 8%的盐酸
质量分数 15%的盐酸 0.3g/mL蔗 糖溶液 层析液 卡诺氏液
作用
实验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 蛋白质分离,有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
观察DNA 和RNA的 分布
与体积分数95%的酒精 1:1混合配制解离液, 使组织细胞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且对细胞 无伤害
溶解并分离色素
观察有丝分裂 低温诱导染 色体加倍
观察质壁分离
分离色素
要求或原因
富含相应物质,材料白 色或近白色,不宜选用 甘蔗或甜菜检测还原糖
制备细胞膜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无核膜及具膜细胞器
观察DNA和RN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含DNA、RNA, 取材方便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1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1章 实验1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1章实验1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知识导航1.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2. 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3. 实验过程(1)材料用具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自来水,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

(2)方法步骤和记录①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②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③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④,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

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⑤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⑥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4 记录结果。

(3)现象观察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4)实验结论①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

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②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5)实验评价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误区警示]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新课标⾼中⽣物实验教案新课标⾼中⽣物实验教案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使⽤⾼倍显微镜观察⼏种细胞教师邢华⼀、实验⽬的:1、学会如何使⽤显微镜观察细胞;2、了解细胞的结构;3、学会制作临时装⽚。

⼆、实验材料及⽤具:(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载玻⽚、盖玻⽚、蒸馏⽔、滴管、镊⼦、⼟⾖、⼑⽚、显微镜(物镜5X、10X、40X)三、⽅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1)取⼲净的载玻⽚⼀个平置于试验台上,⽤滴管在载玻⽚中央滴⼀滴蒸馏⽔。

尽量薄的薄⽚,削时,⼿腕不动,靠⼤臂带动⼩臂移动⼑⽚。

切⽚数次。

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置于载玻⽚的⽔滴上。

(3)从⼀侧轻轻盖上盖玻⽚,不要产⽣⽓泡。

⽤吸⽔纸轻轻吸去盖玻⽚周围的⽔滴,即完成临时切⽚的制作。

2、观察切⽚:(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对准光源。

(3)使⽤5X物镜观察切⽚,使松针切⽚在视野中⼼,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液临时装⽚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切⽚,其他类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的观察。

四.实验现象: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清晰的细胞,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数⽬多,细胞⼩,视野明亮,⾼倍镜下细胞数⽬少,细胞较⼤,视野较暗。

⽣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质的鉴定教师邢华⼀、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特定的颜⾊反应。

(2)具体原理: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沉淀。

②脂肪⼩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颗粒。

③蛋⽩质 + 双缩脲试剂→紫⾊反应。

⼆、实验⽬的:初步掌握鉴定⽣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质的基本⽅法。

三、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颜⾊为⽩⾊或近⽩⾊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1)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例 9】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要确定一株高茎豌豆甲的遗传因子组成, 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
A.选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 3∶1,则甲为杂合子
(2)自由交配 指群体中的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之间均为随机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 配子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 例如:方法一:基因型法 某群体中 AA 占25、Aa 占35,则自由交配的方式有 4 种,分析如下:
方法二:配子法 由已知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概率,求出亲本产生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概率,然后利 用棋盘法列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 如:群体中 AA 占25,Aa 占35,则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概率为 A 占170,a 占130,子代分 析如下: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是隐性
4.由子代推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逆推法)
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亲本遗传因子组成
全显
AA×_ _
全隐
aa×aa
显∶隐=1∶1
Aa×aa
显∶隐=3∶1
Aa×Aa
亲本性状表现 亲本中一定有一个
是显性纯合子 双亲均为隐性纯合子 亲本一方为杂合子, 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必修一生物实验报告册答案

必修一生物实验报告册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必修一生物实验报告册答案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答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问题探讨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教材分析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教材分析中图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教材分析中图版必修11.蛋白质的合成(1)核糖体的结构核糖体含40%的蛋白质、60%的RNA,蛋白按照一定的顺序与RNA结合,组成两个核糖体亚单体,其中RNA是骨架结构,有些蛋白质不直接与RNA结合,而是结合在其他蛋白质组分上。

核糖体中的蛋白质、rRNA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因子在一起提供了翻译过程所需的全部酶活性,这些酶活性只有在核糖体整体结构存在的情况下才具备。

要点提炼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两种物质组成。

rRNA表示核糖体RNA。

不同来源的核糖体其形状、大小、化学组成稍有不同,通常根据沉降系数的不同分为70S和80S两种类型,70S核糖体存在于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80S核糖体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比原核细胞的大。

所有的核糖体都是由大小两个亚基构成,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只有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才结合在一起,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又解离,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

(2)蛋白质的合成探究活动核糖体的两个亚基只有在合成蛋白质时才合在一起。

豚鼠胰腺蛋白的分泌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 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全析提示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细胞学的研究,用来对分子的位置进行跟踪。

据左图回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要点提炼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表明细胞对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叫做多肽,不是真正的蛋白质。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认识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认识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认识酶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教案(1)苏
教版必修1
[实验原理]
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水解成水和氧气。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酶催化特性玫催化效率的方法。

2、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材料用具]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动物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溶液、3.5%的FeCl溶液、
量筒、试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
[方法步骤]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
2、3,并各注入2mL过氧化氢溶液。

2、向1、2、3三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蒸馏水、2滴肝脏研磨液、2滴FeCl溶液。

(注意:不共用试管)
3、堵住试管口,分别振荡三支试管,使试管内物质混合均匀。

4、观察三支试试管内产生气泡的速率。

5、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三支试管卫生香的复燃状况。

1、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
2、为什么要用肝脏研磨液?
3、三支试管能否共用滴管?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蔗糖溶液
(高浓度)
真题真:题(2:00(52.0理05综.理全综国全卷国Ⅱ卷(新Ⅱ课(新程课).3程0)).30)
应用:
1.测定细胞液的浓度 范围 ; 2.判断细胞的死活,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3.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 4.比较未知溶液浓度的范围等。 注意: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 .①②
请解释:色素带不整齐、色素带异常、 滤纸上无色素带、色素带只有2条(或3条)
验证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能熟练地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观察种子中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方法步骤 1. 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益的温水中浸泡36 h。 2. 取4粒已经泡胀的籽粒,将其中2粒在沸水中煮5 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 分别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放在培养皿中,用 刀片沿胚的中线 纵向切开籽粒,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以淹没种 子为宜)。2 min后,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籽粒数 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4. 观察籽粒中胚的颜色。
调查类实验
(12)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1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模拟类实验
(1)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油脂 (2)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糖类和蛋白质 (4)验证活细胞吸收 物质的选择性 (8)叶绿体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实验
根据颜色确定某 物质存在的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仅仅是记住基础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对基础实验所及的方法
与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才能达到说明对基础实验的考查要
求。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 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 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 方法。(较高层次)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
度大,造成质壁分离。
2、实验材料及试剂
紫色洋葱鳞片叶(液泡大且有颜色易观察) 0.3g/ml的蔗糖溶液
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
如果使用的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KNO3溶液、 乙二醇溶液溶液,其结果呢?为什么?
渗入
清水
(低浓度)
细胞液
(较高浓度)
渗出
细胞 (液泡)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实验原理
(1) 根尖、茎尖的分生区、茎形成层、愈伤组 织可观察到有丝分裂。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Ⅱ、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材料) (2)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顺序不能交换) (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
Ⅲ、 注意事项
(4)成像特点:低倍镜/高倍镜
(5)物象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 向关系(包括顺逆时针问题)
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6)视野光线亮度的调整与切片
颜色、厚度的关系
(7)污染物位置的判断
1)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 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 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 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还原糖 + 本尼迪特试剂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2、实验材料
还原糖: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
如苹果、梨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都是还原性 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脂肪: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蓖麻种子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 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透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实验中并未设置对照实验而是前后对照。所以在开始时要记下内 外液面的高度, 注意分析: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由于单位时间内 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 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 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 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1)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油脂 (2)检测生物组织中 的糖类和蛋白质 (4)验证活细胞吸收 物质的选择性 (8)光合色素的提取 和分离实验
根据颜色确定某 物质存在的方法
(3)观察多种多样的细 胞
(5)观察叶绿体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 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 裂
(11)制作并观察植物细 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课本实验复习
研读考试说明
☺明确说明对实验知识的要求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 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说明明确提出了要“能将这些实验、实习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 综合的运用”,这意味着将说明基础实验的掌握 要求作出了提升,
性环境)摇匀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0.01g/ml的CuSO4溶液,提供
Cu2+)4滴,摇匀 观察(紫色)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问题: 1.色素提取原理?色素分离方法是什么? 2.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实验时,收集到 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绿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A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丙酮加入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丙酮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CaCO3 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经被破坏
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B
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D
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A
(7)探究pH对过氧化氢 酶活性的影响 (9)探究环境因素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14)探究2,4-D对插 枝生根的作用 (15)探究培养液中酵 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性实验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分别注入1ml过氧化 氢酶溶液(可用质量分数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替代)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方法
(4)验证活细胞吸 收物质的选择性
验证性实验
(7)探究pH对过氧化氢 酶活性的影响 (9)探究环境因素对光 合作用的影响 (14)探究2,4-D对插 枝生根的作用 (15)探究培养液中酵 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性实验
(16)调查社区、 村镇或学校附近 一个淡水区域的 水质
(1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重点,培养环境单 因子影响,微生物生长曲线与自然种群增长方式比较)
(16)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重点, 水体(池塘)生态系统特别关注昼夜变化即种间关系,黑白瓶法,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确定重点、难点 一、课本学生实验复习重点
学生实验中涉及的一些实验方法和技术
实际上包含了探究的各个方面。这本条目的要求中,包含了丰富 的内容,除字面直接表达的要求外,还隐含着一些要求:如根据 所给材料提出所要研究的课题,设计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的数据, 运用包括数学模型在内的各种方法处理实验的数据等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 (较高层次)
研读考试说明
④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目的是洗去组织中的 解
离液,便于染色(防止酸碱中和)。
⑤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 醋酸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 色质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⑥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 根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压片) (压片过重过猛可能将组织压碎、压烂;过轻则细 胞未充分分散开而重叠。)
2)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 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 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 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观察叶绿体
一、原理 扁平的
叶绿球体形一或般是
形椭绿,球可色以的,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二、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取材:藓类小叶或黑藻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
(实验前一般需浸泡3-4小时)
蛋白质:可选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等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制备组织样液: 加入2ml组织样液 加入1ml本尼迪特试
检测样液:剂(淡蓝色) 水浴煮沸2min左右 观察颜色变化:(淡蓝色 棕色 砖红色)
2)脂肪检测与鉴定
制作切片: 滴苏丹Ⅲ染液2-3滴与花生子叶切片上 染色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目镜
一、显
微镜的
结构: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与光圈 反光镜
镜臂
物镜
镜柱
镜座
二、操作指导:(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1)使用顺序:先低倍后高倍 (2)放大倍数:
2、取镜安放
3、对光 4、放置玻片标本 5、观察
(3)目镜、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 倍数关系:
周期特点,注意与动物细胞培养联系以及连续培养法测定细胞周期各时间长短)
遗传与进化
(12)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一般不考) (1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制作不考,但平面结构特 点注意与遗传物质基础及限制酶切割粘性末端等联系)
稳态与环境
(14)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重点,生长素双重性, 分组对照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