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之间的联系

合集下载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公允价值会计所存在的顺周期效应是否致使全球经济出现危机,甚至促使危机变得越来越激烈,一直都成为有关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引起重视的话题之一。

我国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致使国内经济也产生一些干扰。

即便是在金融学亦或是经济学中,诸多研究是关于顺周期效应的,然而在会计学中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对此,本文主要从现行会计框架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的传导机制、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策略几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标签:公允价值会计;应对策略;顺周期效应自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来临,怎样解决公允款及的顺周期效应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值得深思的一个话题。

我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一波危机带来了影响,因此公允会计的顺周期效应获得了我国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

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出发,“顺/逆周期效应”主要是对经济波动以及相应的经济数量之间所形成关系的专业术语。

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顺周期不仅仅体现出经济数量以及有关波动之间所产生的正比关系,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力度。

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见解,供以借鉴。

一、现行会计框架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且自愿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时的金额。

公允价值是一种脱手价格,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活跃市场中可观测的价格(1级);市场上类似的金融工具所使用价格,其价值评估模型使用可观测的投入要素(2级);按模型计值,其模型假设和投入要素难以直接观测(3级)。

现行会计中的“持续经营假设”指出,除非有相反的证据,否则企业并不需要或打算清算资产,或大幅缩减业务规模,因此,强制性出售或“减价”出售并不是市场价格的有效决定因素。

会计师和审计师需要非常谨慎的审查交易价格和FV 金融工具价值(例如在交易清淡的市场以大打折扣的价格卖出的金融工具),以尽量减少后期对金融工具的减记、注销和操纵。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分析_颜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分析_颜晓燕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分析■论坛LUN TAN一、公允价值会计定义与争论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负债付出的价格。

当同质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中的定价能够取得时,那么就可以将其作为公允价值(一级估计)。

如果不能,可以使用二级估计或三级估计。

二级估计适用于活跃市场中有同类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的情况。

当一级、二级估计的条件都不存在时,应使用三级估计,可通过模型获得公允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叫做“估值计价”。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157类似。

在决定公允价值时,IFRS的分类与FAS157类似:当活跃市场中的报价能取得时,必须使用公允价值。

如果不能取得,主体应该使用估值技术和所有可用的相关市场信息,以使估值技术能最大的使用可观察的参数(IAS39)。

为了达到有序交易中的价格,主体应对可观察的价格进行重大的调整。

在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IFRS中,公允价值通常应用于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但是,对金融资产或负债也是采用混合计量模式:有一些是用公允价值报告,其余的则是以历史成本报告;对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可能会影响净收益,也可能不会,要视这些资产或负债的具体分类而定。

例如,FAS115要求所有的交易性证券和可供出售的证券都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公允价值报告。

但是,假如由于这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而产生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则在利润表中仅对交易性证券的变化进行确认。

对以摊余成本报告的持有至到期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用于确定这些项目的减值。

另外,公允价值被用于披露财务报表的附注项目(FAS107)。

FVA的支持者认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能反映当前的市场状况,能提供及时的信息,因而能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鼓励及时、正确的行动。

透明度非常重要,对这一点很少有争论。

但是,问题在于FVA是否真的能有助于提供透明的信息和是否能为银行和公司采取合理的行动提供帮助。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关于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思考作者:宋子睿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1期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整整六年,但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导致了此次危机的争论却始终没有停息。

后危机时代如何反思和重构公允价值会计,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都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为切入点,回顾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分析了顺周期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逆周期优化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 ;顺周期效应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世界最大的期货经纪商曼氏金融集团(MF)在纽约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成为首家因欧债危机而倒下的美国大型金融机构。

破产消息一出,美国股市全线大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挫2.3%,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弥漫了整个金融市场。

曼氏集团主席Bradley表示,是市场对其持有资产可能贬值的担忧导致了信贷降级、保障金追缴以致最终破产。

这似乎告诉我们:公允价值会计体系并非完美。

当其失去应有的效率、不再准确反映基本面变动时,公允价值会计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1995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当事人自愿据以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强调不得将强迫或清算拍卖所产生的交易价格看作是公允价值”。

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公允价值计量》中则将公允价值阐发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脱手价)。

这一价格的计量可分成三个层级:层级1是活跃市场中可观测的价格,其公允价值按照活跃市场的报价确定,也称盯市原则;层级2是市场上类似的金融工具所使用价格,其价值评估模型使用可观测的投入要素;层级3是模型假设和投入要素难以直接观测的”。

另外,准则还要求公允价值模型应保证最大程度地使用相关可测数据,并优先采用层级1的定价机制。

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公布的FAS175对公允价值的规定一致。

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与经济的顺周期效应课堂案例某公司资产为10000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各位5000万,公司优化的的资产负债率为50%。

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得出以下结论:1、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资产的价值上升100%,资产负债率下降到25%,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中看好整个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会放宽信贷要求,为了达到优化的资产结构,而公司的决策者会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提至50%,贷款一亿。

公司的运营资本较多,有利于公司的发展,获得更多盈利。

这使得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公司越是能够融资与发展,获取更多收益。

同时,可以反映出来的是公司实际上表面的风险比实际大,只是账面的资产上升了,而不能说明企业真正的谨慎。

2、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假设资产的价值下降37.5%,同时负债不变,此时所有者权益变为1250万,资产负债率变为80%,金融机构由于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提高带宽要求。

一方面是再融资的困难,另一方面,原先的负债到期,企业需偿还负债,使得运营资本不足,公司很可能发生周转困难,使本已恶化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拓展课堂上,老师提到了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这一问题,以下是我通过搜集、阅读、整合一些资料,形成的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自己的看法: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而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

一、基本概念1、顺周期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必然伴随着金融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

在不同的波动阶段,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的互动效果就是所谓的周期效应。

当经济总量与经济波动同方向变动时,说明存在顺周期效应;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

2、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3、具体到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研究周秀莲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体系经历经济危机,公允价值处于风暴中心被认为放大了损益表的盈余波动并具有顺周期效应,国际金融会计理论界对这场金融风暴前因后果的讨论持续数年,本文通过比较正常及极端经济条件商业周期中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识别公允价值会计产生顺周期效应的条件方式,更好地评估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损益表造成的影响,为银行监督者和高管层提供科学量化的见解。

关键词:顺周期效应;损益表波动性;公允价值会计一、研究背景2007年全球金融体系经历了一场狂风骤雨,第一波金融“次贷危机”的阴霾尚未驱尽,接踵而至第二波全球金融机构的全面危机。

关于这场金融风暴前因后果的热议一直持续数年,风暴中心讨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构建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工具如何估值?这个基础问题决定着金融危机中的大多数金融机构的命运,因为激烈争论涉及的基本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对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某些人而言“公允即邪恶”,应用公允价值会使金融机构暴露于变幻无常的市场风险之中;对于另一些忽略来自金融市场信号的人来说,公允价值描绘出的金融前景模糊不清极具危险。

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数以万亿美元的损失,而且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爆发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空前绝后的激烈辩论,焦点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并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黄世忠,2009)?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经济危机中公允价值角色的思考,将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与实务。

二、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研究综述与内涵2008年金融危机中,最早指责公允价值会计的是AIG 首席执行官Martin Sullivan 。

他声称“mark .to .marke 盯市会计”(公允价值)迫使企业按当前市价处理不准备出售的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了恶性循环,引起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丧失信心,由此引发的贷款利息上升使得存贷利率倒挂。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基于会计顺周期公允价值效应

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基于会计顺周期公允价值效应

题 和成 本 效 益 原 则 的考 虑 , 我 国 尚不 具 备 广 泛 采 用 公 允 价 值 的 条 2 . 公 允价值实施成本较 高 件。 根 据 公 允价 值 确 定 的 三个 层 级 可 知 应 用 公允 价 值 不 仅 难 度 很 笔者 认 为 , 在 目前 的 研究 中最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是 : 公 允 价 值 实 大 , 而且 成本 较 高 。 施 的难度 及 成 本 问题 , 以及 其 容易 引 发利 润 操纵 等相 关 问题 。虽 然 首先, 第 一层 级 要求 活跃 市 场 。第 一 层级 获 得 的公 允价 值 是 最 这 些 问题 已经得 到 了一 定 的重 视 , 却 一直 没 有很 好 的解 决对 策 和 建 准 确 有效 的 , 因此为 了获 得 最 能体 现 决 策有 用 的信 息 , 尽 量 满 足 确 议 。 因此 , 本文 试 就公 允 价值 的 应用 所存 在 的 问题 以及 相 应 的对 策 定 公允 价 值 的第 一层 级 是 十分 必 要 的 。为 了满 足第 一层 级 , 必 然 要 和建议 进 行分 析和 探讨 。 投 资完 善市 场 , 大力 发展 市场 经济 。 其次, 第 二层 级 要求 职 业判 断 。第 二 层级 获 得 的公 允价 值 的 准 公允价值 的概 述及作用 确 性 低 于 第一 层 级 , 但 由于 该层 级也 是 根 据 市场 得 来 , 仍 能提 供 比 公允 价值 指 资产 和 负债 按 照在 公 平 交易 中, 熟 悉情 况 的交 易 双 较 有 效 的 决策 有 用 的 信 息 。第 二 层 级 要参 考 相 似 资产 或负 债 的 市 方 自愿进 行 资产 交 换 或债 务清 偿 的金 额 。基 于价 值 属性 , 公允 价 值 场 , 因 此对 于 相 似 资产 或 负 债 的判 断 十 分 重 要 。 并且 , 对 于 相 似 差 的认 定过 程 是对 价 格 的统 计和 归 纳 , 也有 人 说是 价值 发现 的过 程 。 异的调整 , 也 需 要 十分 专 业 或 有 经验 的人 员 才 能 准确 判 断 。 因 此 , 我看 , 以财务 报 告 为 目的 的评 估 , 其 初 始 计量 中 的评 估一 般 是 一 种 对 于 专业 人员 的培养 成 本也 相应 需要 增 加。 价值 发现 的过 程 。 3 . 公 允价值易 引发 利润操纵 财 务 报告 的作 用和 目的是 为决 策 者提 供 对决 策 有用 的信 息 , 因 依 据 我 国的 会计 准 则规 定 , 资 产 和 负债 的 公允 价值 变 动 是计 入 此 会计 信 息 应 该 侧重 于 相 关性 。历 史 成 本 的计 量 只 能反 映过 去 的 当期 损 益 的 , 因而 直 接 影 响企 业 的 收益 , 给企 业 操 纵 利 润带 来 了推 事项 和 据此 推 测未 来趋 势 , 其 反 映 的会计 信 息 强调 可靠 性 过于 相 关 动 力 和可 能 性 。另 外 , 确 定公 允 价值 需 要进 行 的相 似性 判 断 、估 值 性, 是 为 了更好 地 满足 受 托责 任 观而 采用 的。 而公 允价 值 的计 量 反 等 , 主 观性 很 强 , 也 给企 业 利 润 操纵 带 来 了 很大 的 空 间 。缺 乏 相 应 映 的是 现在 的情 况或 者未 来 的价 值 , 提供 的信 息更 能 帮助 决 策者 预 的监 督机 制 和宽 松 的 惩处 办法 , 也使 得 企业 对 利润 操 纵抱 着 “ 敢 于 测未 来 , 相 关性较 强 。 尝试 ” 的态 度 。特 别 是处 于 会计 顺周 期 效 应 的影 响之 下 , 市 场繁 荣 企 业 的收 益 是 由收入 费 用 的 配 比 原则 计 算 得 出 的 。现 今 企 业 时, 交 易 价格 上 涨 的诱 因导 致 相 关产 品公 允 价值 的高 估 , 市 场 低 迷 都是用历 史成本计算费用 , 现行市价计 算收入 , 所 得 收 益 并 不 准 时 , 交易 价格 下跌 的诱 因导 致相 关产 品公允价 格 的低 估 。 确 。如 果 采 用 公允 价 值 计 量 收入 和 费 用 , 计 量 时 点一 致 , 更 能反 映

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策略

应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策略

种情况是指在经济繁荣时期 , 银根放松、 信贷投 放充 足 , 企业经 营业绩 良好 , 现金流量充 足 , 市场行情 高 涨 。运用公允 价值会 计会导 致 高估 相关 金融产 品 的价 值 ; 而使金融 机构 的投资 收益 大幅度增 加 , 从 贷款减值 损失 的计 提减少 , 进一步 提高其 资本充 足率 、 并 信贷 和 投资能力 , 这会使 本 已过热 的经济环 境火 上浇油 , 市场 行情会进一步上涨 , 金融资产 的公 允价值进一步上升 。 另一种情况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 银根紧缩 、 信贷 投放趋 紧 , 现金流 量不 足 , 心缺失 , 信 市场低 迷 , 运用公 允价值会计往往造成相关金融 产品价值被低估 。 金融资 产 的公允 价值 下降造 成 的投 资损失 使金 融机构 利润减 少, 贷款减值损失增加 , 并进一 步降低其 资本 充足率 、 信 贷和投资能力 ,这会使本 已恶化 的经济状 况雪上加霜 , 在此基础 上 , 场行情 会进 一步走低 , 融资产 的公允 市 金 价值进一步下降 , 陷入恶性循环 。
了多分 红利的冲动 , 凡此种种必 定弱化银行管理 层的风 险防范意识 , 削弱金融机构抗御 和化解 风险的能力 。 3 . 顺周期 效应会影 响市场 主体和社 会公众 的心理 , 引发羊群 效应。在投资活动 中 , 由于信息不充分 而且不 对称 ,个体投 资者很难对未来 市场走势进行合 理判断 ,
交 易双方 自愿进行 资产交 换或 者债务 清偿 时达成 的交 易金额 。 其计量方法有 以市价 为基 础的“ 市值计价法” 和
采用估值模 型等技术的“ 估值计价法 ”顺 周期效应和反 。 周期 效应则 是经济 学用来 描述 经济数 量与经 济波 动相 互关 系的术语 。 如果经济数量与经济波动 呈现正相关关 系, 则说 明存在顺 周期效 应 , 反之则存在反周期效应 。 公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在市 场 经济 较 为繁荣 的时 期 , 各个 银行 的 贷款 与利 润 会大 幅增 加 , 在 银 行 的 日常 运行 中 , 往 往 会根 据 历史 的经 营状 况对 银 行 未来 致 银行 账 户与 交易 账 户产 生 预料不 到 的顺 周期 效应 。 与此 同时资 本 贷款及其他相关的经济走势做 出推断 ,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风险, 监管、 风险管理及心理反应等也对这种效应进行 了传导。 对未 来 可能 出现 的 损失 提供 一 定 的缓 冲 例如 , 资本 监 管对 该 效 应 的传导 , 不 言 而喻 , 我 们 知道 银行 在 运 可 以建 立起 动态 拨备 机 制 , 作过程 中, 其 涉 及 到 的公 众利 益 与 金 融稳 定 性 密切 相 关 , 因而 受 到 条 件 。 比如 在经 济 较 为萧 条 的情况 下 , 银行 就 可 以从前 期 已 经积 累 了业 内人 士 的高 度关 注 。监 管 部 门需要 加 强对 资本 的管 理 , 通过 对 的动 态拨 备 基 金 中提 取适 量 的 储备 , 对 不 良贷款 进 行 覆 盖 , 防 止 其
二 是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的资 产 负债 和 确认 的损 益 是否 会 对 经 济 波动 具 有 正 向反馈 效 应 。在经 济 发展 新 时期 , 为了缓 解 公允 值 会计 顺 周期
益中。
2 . 变更 “ 公 允价值 变 动损 益 ” 科 目的会 计处 理
效应, 需 要公 允 价值 会计 的顺 周 期效 应及 其应 对 策略 进行研 究 。 公 允价 值会 计 囊周 期效 应 的传 到机 制 为了 更好 的对 公允 价 值会 计 周期 效 应 的产 生 的机 理 , 首 先 需要
资本充足率的控制来对银行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 , 从而可 以保证银 对 经 济运 行 造 成更 为 严重 的破 坏 ,降 低 公允 价 值 会 计 的顺 周 期 效 行 的偿 还 能力 , 同时也 可 以 避免 银行 在 运作 中出 现道 德风 险 和机 会 应 , 进 而可 以实 现平 滑经 济周 期 的 目的 。 主义行为。当对银行资本 的充足率进行计算时, 相关的监管部门通

关于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关于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第六章 第十八条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 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 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使用的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 成本法。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 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 效应的传导机制
资本监管传导机制 风险管理传导机制 心理因素传导机制
资本监管传导机制
金融监管部门通过一些核心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CAR)=(一级资本+附属 资本)/加权风险资产,其中一级资本包括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来限制和指导金融机构的 行为,确保金融机构具备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然而金融机 构在计算这些核心指标时,只能通过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基础的数据选择。
逆周期优化策略
引入动态减值处理方法 增加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引入动态减值处理方法
动态减值准备不是一种单纯的盈利管理策略,而是一种事先约定规则的透明 性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法,是建立在对金融资产(如贷款)的充分研究和数据统计 基础上的客观处理。引入动态减值处理方法,在经济繁荣期多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以提高未来偿债能力和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而在经济收缩时少提拨备,以增强 银行利润、维持资本充足率水平,从而削弱公允价值顺周期的影响程度,达到平 滑经济周期的效果。引入此方法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相容性,减少 金融机构经营的顺周期性。
因此,在内容上应当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潜在风险的披露。在形式上应在表内区分已 实现和未实现账户,并注明两者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必要时还可设置辅助类财务报表,负 责对未实现损益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进行及时披露,以消除未实现损益对报表使用者的 误导。

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摘要】金融危机因顺周期效应使得公允价值成为焦点。

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与盯市会计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市场流动性不足时,金融机构错误的运用盯市会计是此种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的重要根源;顺周期效应应该是会计准则的一种经济后果,而不是公允价值的后果;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虽有联系,但顺周期效应并非公允价值的必然属性。

同时,针对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和会计准则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预防后危机时代顺周期效应的再次出现。

【关键词】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盯市会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理论界、实务界和金融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和激烈辩论。

辩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公允价值是否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其顺周期效应等一系列问题展开。

虽然国际经济已将进入后危机时代,但金融业仍然面临着资本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伴随着去杠杆化的趋势,其被迫出售资产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因此,为避免顺周期效应的再次发生,深思这些问题,理清其脉络,不仅有助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关乎着公允价值未来的命运和金融改革的方向。

对此,我们应当思考:顺周期性是否是公允价值的必然属性,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文献回顾葛家澍、窦家春(2009)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属性,但当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陈琼(2009)指出:“公允价值会计的许多争论是源于没有弄清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目的……现实中不存在最优的会计准则,因此准则制定者不得不根据环境进行权衡”。

徐玉德(2009)认为:“现行会计规范中缺乏对公允价值使用的有效控制、实务界的不正当使用,直接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但它并非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于永生(2009)研究发现:“对于金融工具,全部按公允价值计量是提高金融机构财务报告透明度,改革当前金融工具财务报告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顺周期效应他还指出:“顺周期效应应归因于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本身,采用废止公允价值的方法来应对该问题不是一个恰当的策略”。

论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之间的联系

论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之间的联系

论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之间的联系【摘要】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的关系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展开的,一方面公允价值会计放大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另一方面是公允价值会计其本身也会产生一定顺周期效应。

【关键词】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金融周期波动一、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的放大作用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全,且存在摩擦和交易成本,金融系统本身就具有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次贷危机的演化过程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从最初美国信贷市场相对较少的损失,发展到银行部门的信用危机,从而降低银行向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资金的能力和动力,最终影响到金融系统的核心作用。

而银行部门的借贷行为,在顺周期性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银行部门的借贷行为本身具有顺周期性,经济周期放大了银行借贷周期。

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银行资产质量水平总体较高,能够对经济体注入更多资金,因此放贷规模扩大,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下行阶段,贷款风险加大,且银行需要配置的资本金较多,银行对经济体的资金注入也相对谨慎,放贷规模缩小,从而加大了流动性紧缩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

第二,从金融加速器作用的角度来看,银行信贷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繁荣和萧条时期冲击的效应,并且这种作用在公允价值使用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金融加速器模型表明,在投机时期,信贷的繁荣来自于两种机制的协同,其一,外生的生产力冲击带来了更大的利润,以及风险溢价的下跌,扩大了从银行借款的能力;其二,也增大了企业的净价值,提高了企业的举债能力,进而扩大资本形成。

对于技术和需求冲击而言,金融加速器的作用较为缓和,但是财富冲击被放大了许多,尤其是通过第二种机制的作用。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周期波动过程中的作用。

在银行部门借贷行为顺周期性的基础上,公允价值的使用进一步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这主要通过公允价值记账定期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要求将影响资本水平这一环节产生作用,因而,公允价值投入使用后,往往要求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本基础。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

顺周期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考察袁皓(中国铝业公司,北京100082)摘要: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饱受批评的一个方面是其顺周期性问题。

考察了顺周期性的涵义。

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加重顺周期性的原因、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此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和立场。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顺周期性;会计准则;金融监管对公允价值的质疑,从其开始应用于会计实务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诸如公允价值如何可靠计量、在报表中反映尚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有悖谨慎性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权衡等争议,在公允价值日益得到广泛应用这一现实面前,逐渐变成毫无新意而又苍白无力的话题。

而在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最具杀伤力的批评也就是所谓的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被国内外文献广泛的提及。

但是,什么是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强化了金融体系顺周期的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在解决或减轻顺周期性问题上金融监管当局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应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却很少得到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对上述研究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何谓顺周期性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罗平,2009)关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有三点值得说明:首先,顺周期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内生特点。

在经济上升时期,由于抵押资产升值,市场前景看好,银行增大信贷供给,刺激经济进一步扩张。

然而,这一时期发放的许多贷款很可能转化成经济衰退时期的不良贷款。

当经济出现衰退时,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抵押物价值下降以及贷款风险得以暴露,银行发放贷款时更加审慎,提高贷款条件、担保要求、信贷审查要求,银行贷款增长速度放缓,贷款规模减少。

信贷的急剧减少对经济冲击很大,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

(罗平,2009)其次,金融监管会加深顺周期性。

目前国际银行监管领域,主要的监管制度是巴塞尔委员会公布的资本协议,即1988年和2004年出台的巴塞尔老资本协议(Base l I)和新资本协议(Base l II)。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重点。

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将公允价值会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成为各国学者批判的焦点。

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对发达经济市场下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是否对本次金融危机起到了加剧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但笔者认为,这一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等新兴经济市场的特定环境。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新兴经济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
期效应、是否对本次金融危机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结合新兴经济市场的特点找出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其次,以我国新兴经济市场上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例,对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

研究表明:一是我国新兴经济市场上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计量的调整变动额与市场经济周期具有同方向波动的一致性,但这种顺周期效应并不显著;二是金融业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与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要高于计入当期
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额与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致性。

再次,结合我国新兴经济市场环境的特点,具体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
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原因。

最后,从我国新兴经济市场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性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几点我国新兴经济市场环境下缓解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建议措施。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F i n a n c e a n d q L c c o u n t i n g R e s e a r c h l财 会 研 究
公 允价值会计 的顺周期效பைடு நூலகம்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刘雨J I l 河 南省 实 验幼 儿 园 4 5 0 0 0 0
摘要 : 现 阶段 随着社 会发展 的速度越 来越 快 , 工业化 时代 已经到来 , 经 济 进 步 的 速 度 越 来 越 快 。 人 们 也越 来越 重 视
经济 的变 化 导 致 大 量 的 亏损 。顺 周 期 效应 就 体 现 在 这 样 的 经济 变 分 为 两 种 方 式 , 一 为 交 易账 户 、二 为银 行 账 户 , 能 够 有 效 地保 证这 两种 账 户 都 能够 符 合 会 计 计量 的 目标 , 根 据 不 同 的账 户 类 型 , 我们 影响了顺应周期效应的根源有很多 , 比如 : 金 融激 励 机 制 , 就 会 影 对其 进 行 分 析 。 响 到 经济 投 资 的方 向 , 在 经 济 投 资 出 现 问题 时 , 就 会 导 致 顺 周期 效 交 易 账 户 的 计 量 目标 是 对 资 产 和 负 债 资 产 的综 合 进 行 计 算 ,
与 经 济数 量 之 间 有 什 么 关系 。在 公 允 价值 会 计 中顺 应 周期 效 应 指 的是 , 在 经 济变 化 的 影 响 下 , 很 多 的 经济 投 资 都 发 生 了变 化 , 由于 化 的 中 由于 某 些 不 合 理 的 投 资 等 , 造成的金融机构的资本匮乏 。
价值 会计 的顺 周 期 效 应及 其 应 对 策 略 有助 于 更 好 地 缓 解顺 周 期 效 的经 济 收 益 。 当 出现 经 济 危机 , 这 批投 资就 会 产 生顺 周 期 效 应 , 会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研究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研究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实务界、学术界以及监管部门的考虑重点。

笔者在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研究一系列工作后,对顺周期效应应对策略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对防范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的策略进行相关思考研究。

标签: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策略公允价值就是指在报告日或计量日,对其资产或者负债进行的最佳估计价值,这里的最佳估计价值就是在平等自愿的前提条件下,基于对市场的参照情况,估计出的交易双方对所要偿还的负债或者所要交易的资产能达到的最佳价格。

而本文中对另一个主题“公允价值会计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进行分析时,需要更具实际经济市场环境分成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为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繁荣时期。

在经济萧条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会给企业本来已经恶化的经济状况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迫使金融机构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进而使企业的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下降。

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会使本来已经过热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重,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需要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投资能力和信贷等得到提高。

一、顺周期效应应对策略的利弊分析自从发生了伤害巨大的金融危机后,金融界发生了令人惊叹的纠错机制改革变化。

众多金融监管部门及规则制定机构也从这次经济危机中吸取了丰富的教训,从政策等各个层面对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具体涉及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减值拨备、公允价值以及信息披露等一系列的改革路线。

这些应对策略的主要目的都是对顺周期效应进行降低,笔者在对众多关于顺周期效应环节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FASB、IASB以及英国金融监管局(FSA)关于这方面的策略研究是相对而言比较深刻和全面的。

从会计层面提出的应对顺周期效应策略,旨在降低金融动荡环境变化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波动的放大作用,和对金融界和政界的不当压力进行缓解,但是从其本质上来看它并不是根本解决措施,而是属于权宜之计的。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顺周期效应的思考
允价值 的实施 效果 。 它并 非金融 危机 的 但 罪魁祸 首” 。于永 生f 0 9 研究发现 :对 20 ) “ 于金融 工具 。 部按公 允价值 计量 是提高 全 金融机构 财务报 告透 明度 , 改革 当前 金融 工具财务 报告 问题 的有效途 径 ” 。同时对 于顺 周期 效应 他还 指 出 : 顺 周期 效 应应 “
a d S i(o 8 中他 认 为公 允 价 值 具 n h 2 O b) n
有顺周期效应 。同时 Wa i n 2 0 ) l o ( 0 8 明确 l s
交易而不是在 强迫或清算拍卖交 易中, 交换

项 资产或 一项 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我国
指 出 :公允 价值 会计 不仅 在经 济 萧 条时 “
或放大 了顺 周期效应 。在 P ni, a r , l t S p a a n
清其脉络 , 不仅有助于后金融危机 时代一些 问题的解决 , 而且还关乎着公允价值未来的 命运和金融改革的方向。对此 , 我们应 当思
考 :顺周期性是否是公允价值 的必然属性 , 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文献回顾
辩论。辩论的焦点主要 围绕公 允价 值是否
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其顺周期效应 等一系
公 允价 值计 量 ( 求意 见 稿 l, 公允 价 征 》将
值 定义 为 : 在计 量 日的有序 交 易 中 , 场 市
列问题展开。虽然国际经济 已将进入后危
机时代 , 但金融 业仍然面临着资本流动性不 足的问题。伴随着去杠杆化的趋势, 其被迫 出售资产的事件仍 时有发生。因此 , 为避免 顺周期效应的再次 发生 ,深思这些问题 , 理
F F探 R l A
啪 NDS 0

C CO UN TL NG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效应探讨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效应探讨

48ECONOMIC & TRADE UPDATE财会研究一、引言公允价值会计是区别于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的一种计价方法。

该计价方法将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者清偿债务所转移的价格”。

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

从那时开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便逐渐在我国上市公司以及部分非上市企业中得到了应用,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发显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公允价值会计虽然仍被广泛地运用,但受到的质疑也越来越多。

支持方认为公允机制会计不是危机根源而是客观反映了危机事实,而且这样的计价方式及时发出恶化信号止损,有助于恢复金融稳定;反对方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加剧了市场波动性,危害了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理事会将顺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机制,即具有正反馈效应;所谓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效应,指的是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会扩大经济波动,进而影响银行与投资者的决策。

双方争论焦点集中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以及是否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本文探讨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顺周期效应探讨刘乃辉【摘 要】经济危机爆发后,关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的争论一直不休。

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导致顺周期的机制,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监管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并降低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变得愈发重要。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系统性风险二、现有文献综述国外的市场经济发展较早,二十世纪初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就已出现。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在不断推进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并于2006年9月发布正式的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 ”。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复杂环境中,公允经济价值观在会计的应用顺和逆周期经济效应已经成为广泛社会关注、首要必须解决的经济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角度进行出发也要考虑这个问题,顺和逆周期经济效应可能是宏观经济波动与微观经济周期数量波动关系所致而出现的一个专业术语,从我国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除了可能会直接体现微观经济波动数量与市场波动率的关系之外,在一定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反映和给出各个经济周期之间波动的实际情况。

下文就深入研究公允收益价值管理会计的运行顺序和周期经济效应表现情况,提出几点用于应对新的策略,旨在为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提供决策帮助。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应对策略引言: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再次爆发以来,如何有效缓解公允成本会计的流动顺序和周期性经济效应成为会计界值得关注的话题。

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第二波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公允财务会计的操作顺序和周期性经济效应一直受到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国际会计实务的广泛高度关注。

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顺/反周期效应”主要用来描述市场经济波动和经济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顺应大周期利率效应不仅直接反映了长期经济波动次数与短期经济波动次数之间的绝对比例波动关系,而且对整个经济周期的利率波动也有较强和较弱的顺应性。

另外,从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盈余价值周期效应也可能意味着公允价值最近确认的固定损益值和最近资产负债表数据对于最近的经济波动是否应该有正反馈,公允价值最近确认的固定损益值和最近资产负债表数据是否应该有正反馈资产负债表价值数据的波动是否受到近期经济波动的反馈影响。

因此,研究公允风险价值投资会计的财务顺和逆周期会计效应及其风险应对实施策略也将有助于更好地有效缓解会计顺和逆周期会计效应。

1、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发生机理分析对于公允成本价值银行会计准则顺序和周期成本效应来讲,在实际成本分析期间为了对其形成准确的成本理解,应充分明确银行会计准则在分析银行各个同业账户类型方面的成本计量计算目标与适用要求,将根据银行各个账户类型分成银行交易类型、银行存款类型。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应对措施探讨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应对措施探讨

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应对措施探讨肖 迎 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摘要:随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对财务机构的分析和研究也较为普遍,公允价值的实施在发展变化方向上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发展效应成为人们和高校经济发展主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使高校在变化发展中能稳定发展和创新,实现最大的利益价值,本文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的概念和影响进行讨论,从而针对实际的发展需要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153-02引言在经济学发展变化领域下,经济在变动和数量变化期间,要进行合理的描述和发展一般会运用顺应周期效应或反方向的效果来表述。

在市场经济比较大的环境发展中看,这两种关系是正比的发展关系,也是周期在波动与实行顺应效果中的积极反应。

在统计学的变化发展领域下,顺周期的发展不仅是经济资产在价值量、资产负债的损益反应,也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他们实现的积极反馈效果。

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下,就需要对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实施相关的方法。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概述(一)概念公允价值在属性上不仅具有主观的判断性,在市场发展与利用中还具有客观性,这两种特性在发展变化中都能产生严重的顺周期效应。

如果在金融危机发展下,市场产生的流动性就会比较大,公允价值的产生就会处于被动的发展状态。

对于资产比较大的金融机构来说,要降低一些资产的损失,将要进行大幅度的缩水,从而保证抵押资产的安全性,但这种变化方式并不是以市场在价格方向上对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而是高校机构在财务方向上产生的信息来确定的[1]。

如高校机构为了降低资产的损失实现缩水现象,很多金融工具就会降低它的价值,在市场上的信用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如果高校没有相关的资金储存,在外部市场中也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在资金的监管方式上就不能满足需要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之间的联系
【摘要】公允价值会计与顺周期效应的关系主要是从两方面来展开的,一方面公允价值会计放大了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另一方面是公允价值会计其本身也会产生一定顺周期效应。

【关键词】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金融周期波动
一、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系统顺周期性的放大作用
(一)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

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全,且存在摩擦和交易成本,金融系统本身就具有放大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次贷危机的演化过程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从最初美国信贷市场相对较少的损失,发展到银行部门的信用危机,从而降低银行向居民和企业部门提供资金的能力和动力,最终影响到金融系统的核心作用。

1.银行部门的借贷行为本身具有顺周期性,经济周期放大了银行借贷周期。

在经济周期上行阶段,银行资产质量水平总体较高,能够对经济体注入更多资金,因此放贷规模扩大,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下行阶段,贷款风险加大,且银行需要配置的资本金较多,银行对经济体的资金注入也相对谨慎,放贷规模缩小,从而加大了流动性紧缩压力,不利于经济增长。

2.从金融加速器作用的角度来看,银行信贷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繁荣和萧条时期冲击的效应,并且这种作用在公允价值使用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金融加速器模型表明,在投机时期,信贷的繁荣来自于两种机制的协同,其一,外生的生产力冲击带来了更大的利润,以
及风险溢价的下跌,扩大了从银行借款的能力;其二,也增大了企业的净价值,提高了企业的举债能力,进而扩大资本形成。

对于技术和需求冲击而言,金融加速器的作用较为缓和,但是财富冲击被放大了许多,尤其是通过第二种机制的作用。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周期波动过程中的作用。

在银行部门借贷行为顺周期性的基础上,公允价值的使用进一步放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这主要通过公允价值记账定期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要求将影响资本水平这一环节产生作用,因而,公允价值投入使用后,往往要求金融机构拥有更多的资本基础。

1.经济系统本身具有周期性。

在经济景气上行阶段,银行放贷规模增大,市场流动性增大,进而带动市场需求和资产价格的高增长,为以后程度更深的、更持久的经济衰退留下祸害。

对金融体系而言,容易引起机构经营杠杆比率的放大和资产泡沫的形成。

在公允价值记账法的要求下,资产负债表必须定期根据公允价值重新核定账面资产价值,这造成资产负债表的急剧扩张,从而带来未实现资本收益增长,进一步促进流动性和市场需求增长。

在经济萧条下行期,银行谨慎放贷,市场流动性紧缩,一些机构基于流动性需求被迫折价抛售资产,资产价格下降,对金融体系而言,一些机构被迫进行去杠杆化或接受注资造成资产负债表急剧收缩,资本水平下降,进一步推动流动性紧缩和经济下行压力。

另外,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衰退期可能会导致资本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对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延缓了经济的复苏。

2.在这个金融周期波动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使用意味着任何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冲击将立刻影响资本水平,从而进一步放大经济周期,这在危机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可以看到,从危机爆发以来,到2008年6月为止,注资已经到达了3020亿美元,约占总资产减记的80%,约为信贷损失的8倍左右。

在公允价值的要求下,流动性和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直接要求利润和损失账户减记,进而影响资本基础,公允价值记账法使得流动性危机迅速影响资本水平。

因此,可以归纳为,基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主要影响是资本波动的压力过大,进而增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与此相应,它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具有更强的资本基础。

二、公允价值会计自身的顺周期性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效应。

一方面,它更加注重会计要素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

与历史成本只能反映初始静态价值不同,随着时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也会不断变化,每个时点上的公允价值都可能不同。

即使交易尚未发生,如果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或预期价值发生变化,也需要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内反映。

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面向现在和未来。

公允价值重点反映市场现行经济情况以及被资产或负债所影响的市场评价,因而与历史成本相比较,它面向的是现在和未来,公允价值变化反映了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影响。

因此,当金融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能真
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且并不会引起资产及收益等账面价值的大幅波动。

具体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顺周期效应”归因于财务报告与金融资本监管政策的关联性。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公允价值会计要求资产在报告日按市场价值计量,因为这些信息对于寻求主体资产价值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是有决策价值的。

金融监管政策的目标是金融稳定和安全,保证金和资产抵押制度是一种偿债能力的保障。

财务报告目标与金融监管或偿债保障政策的目标是不同的。

但是,因为监管资本额度和保证金或抵押资产价值的确定要依据财务报告数据,使财务报告信息有了经济后果性。

例如,如果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确认的资产损失计入了损益或权益,则这些损失要纳入监管资本的核算之中。

(二)“顺周期效应”与次贷产品的复杂性特征有直接关系。

ryan (2008)认为,产生“顺周期效应”的原因之一是许多次贷产品具有复杂性特征,它源于次贷参与者通过证券化、信用衍生及其他金融操作对次贷产品的风险进行复杂分割的过程,也与金融机构将许多次贷产品作为表外融资安排有关。

因无法获得相关财务信息,市场参与者为安全目的通常对次贷产品出价很低或干脆回避,许多持有这些资产的投资者也不计成本地抛售,造成次贷产品市场估值持续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工具,进而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估值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j].会计研究,2009.
[2]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
[3]钟伟,顾弦.从次贷危机看公允价值与金融周期波动[j].金融论坛,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