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
哈贝马斯分析当代社会矛盾Microsoft Word 文档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的传统,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批判。
哈贝马斯把当代资本主义叫做晚期资本主义,并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有一些与自由资本主义不同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首先,在生产力方面,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丰富和优化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文中,哈贝马斯在谈到发达资本主义的两大发展趋势时就指出:“推进科学研究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依存,这使得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
”其次,在生产关系方面,私人垄断资本向国家垄断资本发展,出现了以股份公司普遍化和股份分散化、私有企业国有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主要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使得现代资本主义成了“有组织的资本主义”。
再次,在上层建筑方面,以“经济计划化”为中心的运行机制改革,强化了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功能,特别是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现代资本主义成了“国家调节的资本主义”。
但是,哈贝马斯又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这些新特征和新趋势只是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矛盾。
例如,尽管在生产关系方面出现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变,仍然是私有制。
在股份公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人垄断企业,使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但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仍然是少数人的私有财产,发行小额股票、增加股东人数不过是加强资本家实力的一种手段。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名义上是公有制,实际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计划的实施,使得晚期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某种程度的计划性,但晚期资本主义不可能成为有计划的资本主义。
因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先决条件,而这些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积极关于《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他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理论起源于奴隶制时期的广场集会,建立在自由发表意见和对话基础之上。
人们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角色截然不同。
真正的公共领域则诞生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催生的资产阶级内部。
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
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市民间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的公共交往。
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
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
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
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
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后半部分,哈贝马斯重点分析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
从19世纪末开始,垄断资本主义导致的财富不均衡导致了对公共领域的不平等控制。
参与经济利益分配的国家,逐渐控制了原本为公共服务的媒介,媒介的民主功能不断下降,诸多免费的公共服务机构转为私有开始收费,“社会的对话被管理起来”。
(微博的出现) 由此,具有政治功能的媒介集团被意识形态所操纵,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趋向融合,从公私分明转向国家社会一体化。
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
1、核心问题:传媒的管理体制。
公共领域建构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
NO V. 2 01 3
Vo 1 . 3 1 N o . 6
公 共领 域 建构 中 的公 民参 与机 制研 究
— —
基 于公 共 服务 型政府 职 能转 变 的视 角
户 晓坤
( 中山大学 社会 科学教育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2 7 5 )
[ 摘
要 ]哈 贝马斯 的公共领域是介于 国家 和市 民社会之 间具有批判精神 和监督功能 的弹性第三空
述公开 、 透明、 良性互 动 的基础 上 , 公 共利 益才 能够 真正 得 以实现 。
“ 公共领域” 是在欧洲中世纪“ 市民社会 ”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经历 了结构性 的
历史 变迁 , 就产 生 的社 会 基础 而言 , “ 公共 领域 ” 的理 论及 实践 无法 直接适 用 于 中国的 现代 化进 程 。但 是 , 在 中国加速 社会 转 型的背 景下 , 把握 “ 公共 领域 ” 发 生作 用 的内在机 理 、 结构 性转 型 及其 与公 民精 神培 育 、
德 研 究。
户晓坤 : 公共领域建构 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研究
社会公共领域 , 对此费孝通先生解释道 : 私人领域是“ 熟人领域” , 公共领域则是 “ 陌生人领域” , 即公共生
活 领域 , 是 介 于 国家 和 私人 领域 之 间进行 独立 调 节 的弹性第 三 空 间。
人们在公共空间作为人格独立主体互相交往公共领域的思想可 以追溯到古希腊 , 基于古希腊城邦的 政治生活 , 汉娜 ・ 阿伦特提出了“ 公共领域” 这一概念。公共领域是 “ 以意见取代真理 , 从 意见 中掌握 真
公民参与机制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于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公共领域的概念1、公共:⼀个意义复杂、多变的概念。
(1)开放的,与封闭社会形成鲜明对⽐;如:公共建筑,意味着⼤家都可以进⼊。
(2)公益性,担负着为全体公民谋幸福的使命;如:国家是公共权⼒机关(3)公开的,让内容公知于公众;如:公共法庭(4)⾮强制性,⾃由平等的讨论;(5)理性批判,通过⾃由地讨论、公开地批判⽽形成的⼀种普遍合理性2、公共领域的演变(1)古希腊城邦:(古典时期的公共领域)城邦及其政治⽣活为本质内容的公共⽣活,这种公共在⼴场上进⾏,与经济活动⽆关。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是以世袭奴⾪制为基础,私⼈领域是建⽴在动产和对劳动⼒的⽀配之上的,公民在公共领域的⽣活取决于领主的地位。
如果贫困和缺少奴⾪,则有碍于进⼊公共领域。
⾔谈、对话(讨论、诉讼)公共⽣活→⼴场⽂化共同的实践活动(战争、竞技活动)(2)代表型公共领域(出现:中世纪中期消亡:19c封建领主所有制↓封建领主集经济、政治和⽂化统治权⼒于⼀⾝↓公共领域、私⼈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控制↓私⼈经济独⽴性丧失↓私⼈领域消解↓公共领域消解(以私⼈领域存在为前提)↓但是存在公共性(公共性在中世纪和所有权是⼀个意思,所有权是⼀种公开地代表形式)代表型公共领域:缺乏实质性内容,实质上市封建领主为实⾏专制统治⽽以公共名义制造出来的象征。
以⼀整套关于⾼贵⾏为的繁⽂缛节为标志,没有固定的发⽣场所。
消亡⽂中提到,“在早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民族和领⼟主权国家形成了,于是,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发⽣了动摇”。
以这些为前提,“王室贵族统治阶层把社交场所改造成为‘上层社会’的活动领域,这个领域在18世纪已经清晰可见了”。
“这个时候的代表型公共领域已经是正在从国家当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内部的⼀个禁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
哈贝马斯强调到,“只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与私⼈领域之分”。
代表型公共领域在18世纪已经明显开始⽡解了。
“公共性”的由来及演变过程
“公共性”的由来及演变过程20030511 谢振才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中文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为此意。
汉语大辞典中“公共”意为“公有的,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
因此,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语义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
也有人认为“公共”一词有两个起源:一是起源于古希腊词汇(pubes or maturity),强调个人能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他人的利益。
同时意味着具备公共精神和意识是一个人成熟并且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
二是源于古希腊词汇(Koinon),英语词汇“共同”(common)就起源于该词。
意为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交往中相互照顾和关心的一种状态。
在古希腊社会里,公共是一种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的政治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建立一些永久的标准和规则,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之善。
因此,从起源上看,“公共”更多的意指社会层面地非个体性,在古希腊政治社会里与早期民主相关联。
这也应证了“随着时代发展,当代的“公共”概念发生很大改变,公共成为政府和政治的同义词”的观点。
1哈贝马斯考察了另外一种公共性起源,因为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中,公共性或公共领域不是指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而是指一种建立在社会公/私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独特概念,它诞生于成熟的资产阶级私人领域基础上,并具有独特批判功能。
关于公共性的演变,哈贝马斯认为,自古希腊以来,社会有明确的公私划分,公代表国家,私代表家庭和市民社会。
例如在古希腊、罗马,公私分明,所谓的公共领域是公众发表意见或进行交往的场所,但那时虽有公共交往但不足于形成真正的公共领域。
在中世纪,公私不分,公吞没私,不允许私的存在,公共性等同于“所有权”。
直到近代(17、18世纪)以来,在私人领域之上诞生了公共领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2受到国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启发,国内也有学者从社会领域分化的角度分析公共性的产生。
他们认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生活与经济活动具有对应的相关性。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哈贝马斯在初版序言就表明了分析的对象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并且提出研究对象本身较为复杂,需要打破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来研究,这本书关注的是自由主义模式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发展,以历史形态为主要特征。有人说哈贝马斯是乌托邦主义者,但是我们真的不得不折服于其笔下的公共领域,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细细地研读,会发现哈贝马斯并非纯粹感性的乌托邦构想者,他的分析论证有理有据,理论框架和逻辑也很清晰,虽然有些语句读起来较为绕口,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不太容易理解。但是这仍不失为一本了不起的著作,真的让我有种“读一本好书胜过读十本平庸书籍”的感觉,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启迪和共鸣。
这本书共有七章,我个人觉得可以归纳为三个部分,1-3章为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和概念,5-6章为第二部分,阐述公共领域两方面的转型,4、7两章为第三部分,主要阐述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意识形态、哲学层面的理解,包括对公众舆论的史前范畴归纳和概念把握。
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和概念
关于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作者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公共领域范型,分别是古希腊城邦的公共领域、中世纪时期的代表型公共领域和现代国家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古希腊城邦的公共领域虽然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有着很大差别,但不难看出,作者对这一范型是持高度赞扬态度的,古希腊人将公共领域视作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是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表现空间。我觉得古希腊城邦的公共领域虽然不尽完善,存在领主、奴隶等今天看起来人权不平等的现象,但是其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激励和鼓舞是后来的几种公共领域范型都无法比拟的。代表型公共领域则是贵族世界、上层社会的地位标志,“公有”意味着领主占有,而非民众的普遍所有。哈贝马斯说代表型公共领域具有一种权威的“神光灵气”,王侯和各特权阶层本身就是“国家”,他们代表的就是上层社会阶层的地位和特权,显示他们的伟大、崇高、尊贵、荣耀。随着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型公共领域所依赖的封建势力、教会、诸侯领地和贵族阶层发生分化,最终公私对立,劳动阶层发展成为“市民社会”,与国家对立,当市民社会的公众意识到自己是公共权力的对立面,把公共事务当作自己的事情时,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就产生了,并成为一个“批判”的领域,要求公众对它进行合理批判。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过程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商品交换进而带来信息交换,进而产生新闻媒体,可见信息的流通,舆论的开展,是具有批判性质的公共领域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是真正的社会的进步。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1)古希腊时期:公有、私有领域泾渭分明。
(2)中世纪时期:代表型公共领域。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前身。
(3)18世纪末:代表型萎缩,公共权力领域出现,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慢慢形成。
2. 发展(1)文学公共领域为母体:文学公共领域是非政治形式的公共领域,是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的前身,是公开批判的练习场所,基本上集中于自己内部。
它和王室的代表型公共领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也是没落的宫廷公共领域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过渡的桥梁。
(2)文学公共领域逐渐向政治公共领域转化:以文学公共领域为中介,与公众相关的私人性经验关系也进入了政治公共领域。
事实上,这两种形式的公共领域已经完全渗透到了一起,因而共同塑造了一种由私人组成的公众。
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1.公共领域社会结构的转型(1)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伴随着国家干预主义的发生,公共权力在介入私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把私人领域中间产生出来的各种冲突调和了起来。
利益冲突由于无法继续在私人领域内部得到解决,因此开始向政治层面转移,由此产生了干预主义。
(2)社会领域与内心领域的两极分化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小家庭这一机制和社会再生产过程脱离了关系,随着私人领域自身失去了私人特征,内心领域退到了私人领域的边缘地带。
家庭变得越来越私人化,而劳动和组织世界则变得越来越'公共化’了。
”(3)公众从文化批判到文化消费的转变文学公共领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
阅读公众的批判逐渐让位于消费者“交换彼此品味与爱好”。
2. 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1)从私人的新闻写作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服务【1】小型手抄行业,纯粹是为了做生意,活动局限于新闻交流与新闻监督【2】私人新闻写作阶段,报纸变成公众舆论的载体和主导、政党相互斗争的政治工具【3】有意识批判功能的报刊业摆脱意识形态的压力,真正从事商业活动从而争取赢利。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作者:陈勤奋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
公共领域既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历史实在,更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哈贝马斯用于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
关键词:公共领域;社会批判;哈贝马斯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市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逐步形成为席卷全球的社会思潮以来,受到这一思潮特别是西方汉学界有关研究的直接启发,中国学者也纷纷表现出对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分析模式的兴趣和关注,尝试运用这一理论与分析模式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作实证研究或理论探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
然而,由于“…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理论都源自西方社会科学,对其概念的界定和解释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混乱、失误和偏颇”。
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理论是否能适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及如何运用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很大争论,固然是由于中西历史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也与对此种理论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着密切关联。
因此,必须溯本求源,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的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理论体系进行深入考察,准确地把握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实质,明了它在西方政治社会思想中的意义。
而“市民社会”理论的复兴,与哈贝马斯的旧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之英文版的出版密不可分;哈贝马斯在这部著作中所构建的公共领域理论是近20年来有关市民社会的讨论中最具生命力、最有影响力的核心理论之~。
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解读,尽可能从源头上弄清公共领域理论的思想内涵,以期在理论上尽可能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的实质,为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较切近哈贝马斯本意的理解与阐释。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德国社会学家约根·哈贝马斯于1962年出版的重要著作,它探讨了公共领域的结构变革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公共领域的理论框架。
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处理的重要变化,这种转型可能对民主和社会正义产生影响。
哈贝马斯在书中首先分析了公共领域的概念和作用。
他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独立的领域,它不受国家、市场或私人领域的控制。
公共领域的存在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讨论和解决公共问题的场所。
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政治决策以及探索真理。
因此,公共领域被认为是民主和社会正义的基础。
然而,哈贝马斯指出,现代社会中的公共领域正在发生结构转型。
他认为,随着国家和市场的强化,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受到了侵蚀。
国家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手段来控制公共事务,而市场则通过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来影响公共领域的决策。
这种转变导致了公共领域中的公众讨论变得表面化和受限。
哈贝马斯进一步分析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对民主和社会正义的影响。
他认为,这种结构变化可能导致公共领域中的不平等和压迫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受到了市场和国家的双重限制,使得少数利益集团能够通过金钱和权力来主导公共事务,而较弱的利益集团则被边缘化。
这种不平等和压迫可能削弱民主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为了解决公共领域的结构变革带来的问题,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公共领域的理论框架。
他主张,公共领域应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和民主的领域,促进公众参与和公共讨论。
他强调,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应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受市场和国家的干预。
同时,他还强调了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以促进公民的参与和自由讨论。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哈贝马斯作为一个公共领域理论的发展的重要贡献。
这本书中的观点和理论对于理解现代社会中公共事务处理的问题以及民主和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_公共领域_概念
8..8 年 00 月 第 00 卷第 " 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 社会科学版 6 XB$,CA& BH ;C*$’ ;D,’($&F$,A& LC’M+,)’FN 2 )B(’A& )(’+C(+ +K’F’BC 6
被西方文化界视作经典性术语的 “ 公共领域 ”( #$%&’( 概念, 可以说是哈贝马斯政治、 社会哲学思想发展中 )#*+,+) 如影随形的重要范畴,无论其早期的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 变》 、 作为 “ 意识形态 ” 的技术与科学 》 , 还是中后期的 《 交往 行动理论 》 和《 事实与规范 》 都反映出了这一点, 尤其是他在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作进 -. 年代初还在对 ". 年代提出的 “ 一步的规范和解释, 更是凸显了 “ 公共领域 ” 在其思想中地位 “ ‘ 的举足轻重, 公共领域 ’ 之于哈贝马斯就如同 ‘ 新教伦理 ’ 之于韦伯 ” 。 / 0 1 2 3!45 6 一 “ 公共领域 ” 一词在哈贝马斯那里有两种含义, 一是 “ 资 “ 产阶级公共领域 ” 的简称。二是泛指某类现象, 资产阶级公 共领域 ” 不过是这类现象中的一个类型。鉴于哈贝马斯大都 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 “ 公共领域 ” 概念, 用以特指 04 世纪后 因而, 我们讨论 期的英国和 07 世纪的法国开始出现的现象。 的范围也仅限于此。 哈贝马斯认为, “ 公共领域 ” 是一种独立于政治权力之 外、并不受官方干预的社会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 治的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 其范围包括团体、 俱乐部、 党派、 沙龙、 通讯、 交通、 出版、 书籍、 杂志等等, 这个 “ 由私人构成的
读《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有感
成。向所有公 民开放这一点得 到 r保障 。 今天, 报纸 、 杂志 、 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 领 域 的媒介 。 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相 关的对象 时 ,我们 称之 为政 治的公共 领 域, 以相对于文学的公共领域 。 ” 在二十一世 纪的今 天 , 网络这一媒体
在 日常 生 活 中普 及 , 并 且 逐 渐 成 为 公 共 领
是说 ,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不是 自上而 下 的, 它是由私人以共同意愿 为 目标集合
而成 。公 共 领 域 可 以说 是 一 个 中间 阶 层 ,
政治学 、 社会学 、 历史学角度 , 多维度探讨 其发展和转型。该书言辞颇为晦涩难懂 ,
需要读者有较强的历史观和思辨思维 , 方
其上针对 的是公共权力机关 , 其下承接的 是广大 的私人 自律领域 。 3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点: 公共性 、
N E W S W O R L D I 读书- g . 记
读《 公 共领域 的结构转 型 》有感
。何 凡
【 摘
要】 本文对哈 贝马斯 的 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 一 书中一些重要观点进行梳理 , 并就网络平 台对我 国社会公共领域 建构 的
网 络公 共 领 域 结构 转 型
影 响等 问题进行 了探讨 。
( 作者 : 暨 南大学新闻 与传 播学院研
究生 )
以看 出, 中国的教科书侧重于把 梳理好 的
内容介绍 给学生 , 而西方的教育则更侧重 于逻辑和推理 , 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实验得
介绍 , 无论在教科 书的编排还是写作 中都
按照 历史 的顺 序或是按 类别划分 对理论 知识进行介绍 , 便 于学 生快 速清 晰地 掌握
合 理 性 和批 判 性
当代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
面的政治功能: 国家与社会之 间的协调空间, 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参与新路径 , 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方式。
关键词: 网络 ; 共领 域 ; 治功 能 ; 公 政 治理
中图分类号: 263 G 0.
Ke r s i tr c ; u l p e e p l ia f n t y wo d : n e tp b i s h r ; oi c cmn; o en n e a c tl u g vr a c
公 共领 域理 论 主要来 源 于哈 贝马 斯 , 是指 一
个介 于 私人 领域 与公 共权 力领 域之 间 , 旨在 形 成 公 共舆 论 的批判 空 间 。“ 由私人集 合 的公 众在 这
YAN Yi y n , I a - u n 2 - u L U Xi g a g o
( . Sho li d ne ao aR ltn, og n esyS ag a20 9 , hn; 1 c ol f ot s n tr tnl e i sT njU i r t h hi 0 0 2 C i oP ie a I n i ao i v i, n a
2S hoo P biA mi sao , hn a Wokr no ’V li aC l g Maae n,h ga2 0 3 , h a .col u l d n t tn S ag i re i S o tn l o ee f n gmetSa h i 04 7C i ) f c ir i 网络普 及率 达到 2 .%。我 国网 民规模 、 5 5 宽带 网 民数 、 国家 顶级 域 名注 册量 三项 指标 居 世界 第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讲稿
§1PPT-P2第一章的标题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初步确定”,第一节从“公共”一词入手来讲公共领域的起源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名词概念包括:公共的、公共性、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等。
此外,理解这些概念则需要我们建立在对如下概念的理解上:市民社会、自律等。
本书中提到,“举凡对所有公众开放的场合,我们都称之为公共的;公共性所发挥的主要是评判功能,本身表现为一种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的。
有些时候,公共领域说到底就是公众舆论领域,它和公共权力机关直接相抗衡;公共领域是“市民社会”所特有的,既是商品交换场所,同时也是社会劳动领域,有着自身的规则。
”市民社会的概念请大家参考31页的注释54,主要抓住两点:一是将他们与贵族、农民以及城市中的下等阶层相区别,也就是说他们不是贵族、农民及城市中的下等阶层;二是最后一句话“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讲,我们也称他们是受过教育的资产阶级,是资产者,他们和大众有着严格的区别”。
这样的市民阶层所构成的市民社会。
私人和自律等名词概念我们将在下面提到。
--------------哈贝马斯由古希腊时期“公”与“私”的范畴(在中世纪,公与私最初是罗马法中规定的范畴)入手,简要讲了公共领域早在那时就已经存在了。
他说道,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
PPT-P3文中提到,在古希腊人看来,公共领域是自由王国和永恒世界,与作为必然王国和瞬间世界的私人领域相对。
这种相对体现在私人领域涵括着人的“生的欲望”和“生活必须品的获得”,而公共领域则为个性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如果私人领域让人有些羞涩,那么公共领域则让人引以为豪。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人”的解放,在我们看来,抓住“人”的变化是抓住本书主旨,也就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关键,另一个关键是“机制”的变化,也可以先粗略理解成“场所”的变化,此外,还有“对象”的变化,讨论对象或礼仪。
试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解析网络空间_韩秀琴
1—————————————————【收稿日期】2010-08-09【作者简介】韩秀琴,女,山西晋中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社会学。
第8卷第4期2010年12月Vol.8No.4Dec.2010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韩秀琴(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公共领域理论强调三个核心因素:公众,普遍利益上形成的公众舆论,讨论的理性、批判性和平等性。
网络作为新兴媒介打破了第一媒介时代散播式的传播方式,其信息的易获取性以及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为公共领域的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
网络空间出现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出现了“独特”融合、网络空间的舆论兼具批判性和消费性、网络和权力机构的关系发生微妙转变,网络空间孕育着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
【关键词】公共领域;公众舆论;网络空间;私人领域;公共权力【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24(2010)04-0001-04The Analysis of Cyberspacewith “The Public Sphere Theory ”of HabermasHAN Xiu-qin(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Gansu ,China )The public sphere theory focuses on three core elements:the public,the public opinions formed on commoninterests and the reason,criticalness and equality of work as an emerging media has broken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the first media age and it established referential conditions for the shaping of public sphere with its easy acquisitiveness of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s of anonymity and de-center.With the emergence of cyberspace,the private sphere and public sphere merge into each other uniquely.The public opinions in cyberspace are both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work and authorities has undergone a subtle change.The cyberspace is pregnant with another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phere.public sphere;public opinions;cyberspace;private sphere;public power一、“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在汉娜·阿伦特看来,“公共的”和“私人的”是对立的。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读书笔记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前言: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后期产生的社团组织具有进步意义,通过招募私人成员自愿组成。
在一定程度上把市民排斥在外的协会里,后来社会的政治规范贯彻实施。
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原本以文学和艺术批评为特征的公共领域逐渐政治化了。
直到19世纪中叶,舆论报刊繁荣、对抗官方检查制度。
检查制度的实际功效,仅仅在于把文学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投入政治漩涡之中。
(1848欧洲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叛乱。
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
法国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二共和,确定了普选权。
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
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大部分承诺的改革。
叛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1848年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早期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已经开始转型。
19世纪英国的大众自由主义,对阶级的形成过程、城市化过程、文化动员过程进行研究,文学公共领域由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操纵的领域转型。
传统民众文化中,激进知识界的影响,独特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新政治文化:平民公共领域以资产阶级为参照,但是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变称。
增加了解放潜能。
(只是不具备资产阶级社会公共领域的前提)民众被资产阶级、贵族排除在外,来衬托他们的背景。
所以民众才是构成代表性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
(辩证关系)18实际,当资产阶级私人转变为公众,进而成为一种新型公共领域的载体时,代表型公共领域的成规旧俗便瓦解了。
排解机制在进行分野和压制的同时,唤起了无法排解的对抗力量。
公共领域本身就带有父权特征。
(女性和没有独立地位的男性从中排挤出去。
)女性争取公民权不是改变阶级机制,不仅深入到经济制度而且也深入到私人领域的核心(小家庭内部空间)性别决定了政治公共领域的结构以及它与私人领域的关系。
既然女性主义者的斗争已经使女性赢得了几乎所有的正式公民平等权,此时凸显出来的对立就是男性形象塑造的平等和女性所应有的真正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对立。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黄泽锐(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网络财富TheoryStudies・Intemetfortune构转型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集中讨论资产阶级。
公共领域。
的概念,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的内涵,。
公众舆论4以及如何平衡公共权力与私人领域两者关系,即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核心问题,论证哈贝马斯关于恢复批判精神是重建公共领域的出路。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结构转型哈贝马斯1929年成月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古马斯巴赫小镇。
1949年,哈贝马斯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哲学、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文学。
哈贝马斯曾经沉迷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而1953年海氏发表1935年所作的《形而上学导论》,把哈贝马斯的纯真梦想打得粉碎。
“直到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出版,我的政治信念和哲学立场还完全是两码事,它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
…“1954年,哈贝马斯撰写关于谢林哲学研究的博士论文,在波恩大学通过答辩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5年,哈贝马斯走进了战后重建起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成为奠基人阿多诺的助手。
1980年,在法兰克福市授予哈贝马斯的蒂尔阿多诺奖的证书上写着:“在过去20年中,尤尔根・哈贝马斯教授经历由对实证论以及系统理论的论辩性分析,已为人文科学和哲学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u12001年哈贝马斯荣获了德国书报业和平奖,2008年哈贝马斯荣获欧洲政治文化奖。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是哈贝马斯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1962年,哈贝马斯完成并通过了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标志着哈氏结束了学术预备阶段,进入了学术长足发展期。
雷纳特梅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对《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予以高度评价。
拉尔夫达伦多夫在《法兰克福汇报》称该书使德国找到了当代的公共知识分子。
库特松赛姆在《法兰克福人公报》上也热情洋溢地赞誉了哈贝马斯的专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他们都高度评价该书给当代民主所带来新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领域政治功能的转型》读书笔记
哈贝马斯是享誉当今世界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出版了《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当时该书的出版如同石沉大海,波澜不惊,丝毫都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让哈氏本人都感到吃惊的是,该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书中所提出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奉为传播学批判理论的圭臬之一。
那么,公共领域理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哈氏在此基础上是如何认识媒介的?公共领域的转型与媒介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1.什么是“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理论是哈氏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批判性工具,公共领域则是构成这一理论的概念基石。
在哈氏看来,“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范畴”,它的完整概念应该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并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意义。
它是指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
哈氏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的前提是“市民社会”的形成。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最初就是由一些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所形成的公共交往空间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先是以文学公共领域的形式出现而已。
但是,文学公共领域并不具有政治功能,直到其批评范围渐趋扩展到经济和政治方面,文学公共领域才正式转变成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
2.公共领域转型的“中枢”——媒介转型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的转型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媒体的转变上。
他对公众舆论的媒介或载体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它们才是真正公共话语的空间,对公共领域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原则是公共性,目的是消除专制主义统治,而公共领域发展的结果却是维护在自由市场中成长起来的,拥有一定的财产和受过教育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
也正是在对公共领域这一内在矛盾性认识的基础上,哈氏分析了公共领域在1世纪后期因国家和社会的渐趋融合所出现的结构转型。
他指出,公共领域是在国家和社会间的张力场中发展起来的,而且本身一直都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
但由于市场经济关系在19世纪的迅猛扩张,此前构成公共领域基础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泾渭分明的分离关系变成互相渗透的融合关系。
一方面是国家干预主义的极度增强,公共权力介入私人交往过程;另一方面是承担公共权限私人组织的广泛兴起,私人交往呈现公共权力运用,其后果就是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同步进行,并最终导致两者的相互融合及公共领域的转型。
在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阶段,媒体始终是公共领域机制化的重要平台和反映公共舆论的重要载体。
它兼具了公共领域的平等性、公共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等诸多特点,对于公共领域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
3.媒介转型的表现
但是,随着公共领域结构的转型,它的机制化平台之一———媒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首先表现在文学公共领域。
他说“:文学公共领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
”在分析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生产机制所发生的变化之后,哈氏认为公共批判在文学领域已经不复存在,受众本身也从文化批判者变成了文化消费者。
表面上看来,电台、出版社和协会在不断举办着各种热闹非凡的公开讨论,讨论本身似乎也“得到了细心的培植,扩展其领域时似乎也不存在桎梏”,而事实上是讨论成为消费的形式,交换成为批判的原因,大众传媒所构成的文学或文化领域彻底显现了公共领域衰败的事实。
其次,哈氏分析了大众媒体兴起所引起的新闻写作形式的变化。
在他看来,十七与十八世纪的报刊活动基本上都局限于新闻交流与新闻监督,而到了十九世纪报刊逐步从纯粹新闻报道发展成为思想文化传播,新闻写作也由“个人新闻写作”阶段转变到公共服务的阶段,报刊由传播信念为目的转变为以商业盈利为宗旨。
同时,新闻写作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编辑成为独立于写作之外的一种新闻专业活动,对素材的选择变得比社论更重要了。
对此,他描述到“:尤其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这种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了:一家报纸的地位和声誉主要不取决于其评论员是否色,而取决于其发行人是否能干。
发行人在任用用编辑时,是期望他们能够按照企业的私人利益行事。
”
这是对曾经作为公共领域的报刊蜕变为商业报刊的形象描述。
这种描述只是哈氏所指的公共话语空间消失的表象,紧接着他论述了构成媒体公共性品格丧失的实质———作为公共功能的宣传(广告)对公众舆论的操纵和控制。
他指出,与报刊结构转变相伴的是商业广告的崛起,甚至成为报刊的主宰,这就彻底地使报刊作为公共话语的空间功能逐渐消失。
因为广告本身虽是销售的手段,但是在侵入“公众舆论”的变化过程中,它却具有了舆论管理的政治功能,比如在关实践时它有计划地制造新闻或利用有关事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种方式已经俨然把商业目的置于公共舆论之上,从而成为操纵人们观念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变戏法。
到此为止,公共领域彻底完成了结构的转型,假借公众舆论外衣的伪公共话语成为现实交往的常态,理想的公共话语平台也彻底崩盘,通过批判性的讨论而实现理性交往的途径也无迹可寻了。
因此,哈贝马斯最后以不无忧虑的口吻称这种表现在媒体公共领域的转型为一种“重新封建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正是借助公共领域这一利器才结束了封建专制性的舆论统治,并实现了自身的解放。
然而,经历了短暂的发展之后,公共领域的理性的光环却黯然退去,伴随着本身的转型而最终成为再次封建化的“伪公共牢笼”。
哈氏正是以公共领域
理论为参照,完成了对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媒体的前后变化过程的分析,从而向我们揭示他对媒体功能和角色的深刻思考,即作为公共话语平台,它在构建理性交往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