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ARs为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9506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b.png)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介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核受体蛋白,属于PPARs家族。
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并在调控脂质代谢、糖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PPAR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在代谢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肿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PPARγ的功能主要通过结合内源性配体,如脂肪酸和合成类固醇等,来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
激活PPARγ后,它与另一核受体RXR形成二聚体,结合到特定的DNA响应元上,从而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研究表明,PPARγ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炎症反应等。
1.2 相关疾病的背景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而引起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增殖的疾病,恶性细胞会不受控制地增殖和扩散,如白血病、乳腺癌和肺癌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治疗手段和药物用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很多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2. 正文2.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疾病中的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重要的核受体,在人体的疾病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PPARγ主要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来影响细胞的代谢、增殖和分化等功能,从而参与调控多种生理过程。
在糖尿病研究中,PPARγ被发现对胰岛素敏感性具有重要影响。
PPARγ可以通过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调控血糖代谢等途径,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有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靶点。
在脂质代谢调控中,PPARγ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外,PPARγ在心血管疾病、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PPARγ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PPARγ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1c665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9.png)
PPARγ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研究进展宋扬【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核转录因子,具有调控细胞分化、脂肪代谢、糖代谢及炎症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知PPARγ有多种转录后修饰,磷酸化修饰是PPARγ第一个被鉴定的翻译后修饰方式,目前研究较多的是Ser112位点的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及Ser273位点的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5途径.PPARγ的异源二聚体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反应元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元件上调控靶基因的转录,PPARγ还参与炎性反应应答.PPARγ与糖尿病、肿瘤等疾病也有密切的联系.【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3【总页数】4页(P404-407)【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磷酸化;糖尿病;炎症【作者】宋扬【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沈阳,1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R815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
由于这类新型的核受体可以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将其命名为PPAR。
PPAR能够识别内源性或外源性的特异性配体,发生激活并转录一系列靶基因,从而参与众多生理功能的调控。
目前认为PPAR共包括3种亚型,即α、β/δ、γ。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PARγ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1]。
PPARγ的转录后修饰(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 PPARγ简介1.1 PPARγ PPAR是配体依赖的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包括三个相近同源基因的亚型PPARα(NR1C1)、PPARβ/δ(NR1C2)和PPARγ(NR1C3)。
与其他核受体相似,PPARγ主要包含以下四个不同的功能结构域:A/B、C、D和 E/F[1]。
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新靶点
![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新靶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ea68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2.png)
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新靶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
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因此寻找新的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靶点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药物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新靶点,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一、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胰岛素抵抗是代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寻找胰岛素抵抗调控的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新的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有效地改善了代谢性疾病的症状。
其中,最具潜力的靶点之一是糖尿病相关基因(Diabetes-related gene, DRG)。
DRG参与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通过干预DRG 的表达或活性,可以有效地调节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
二、脂肪酸代谢的新靶点脂肪酸代谢异常是代谢性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脂肪酸分解和合成的平衡失调,导致脂肪积累和炎症反应的加剧,加速了代谢性疾病的发展。
因此,寻找调控脂肪酸代谢的新靶点有望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效策略。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色脂肪组织中一种名为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 FATP1)的蛋白质在脂肪酸代谢调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FATP1参与储存和释放脂肪酸的过程,其表达异常与肥胖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
因此,通过调节FATP1的表达和功能,有望实现对代谢性疾病的治疗。
三、微生物群的新靶点近年来,人们对于肠道微生物群与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关注。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物的产生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影响宿主的代谢状况,进而改变代谢性疾病的发展进程。
因此,通过干预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有望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近期的研究表明,调节芽孢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菌群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设计、虚拟筛选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PPARα、γ、δ三靶点激动剂设计、虚拟筛选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4b74f35a32d7375a417809f.png)
图2 PPARa、^r、5受体二级结构叠合图 Fig 2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PPARa、Y、and 8
2.2 PPARa、弘8三靶点激动剂筛选结果通过将 所设计的小分子激动剂与PPARct、1、8各靶点进行 对接,发现苯氧乙酸类小分子激动剂中极性的羧酸基 团分别与PPARa中Ser280、Tyr314、His440、Tyr464; PPAR、/中His323、His449、Tyr473及PPAR8中 His323、His449、Tyr473等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具 有代表性的小分子对接得分如表l所示,连接部分 为柔性基团,疏水尾端为适当体积的芳香基团的苯 氧乙酸类衍生物有较理想的对接得分。 2.3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2.3.1模拟体系稳定性PPARot、^y、8与1号小分 子激动剂的复合物蛋白质的主要二级结构均未发生 变化,包括12条d螺旋及3条B折叠。在分子动力 学模拟过程中所有体系的势能在起始阶段稍有降低 后保持稳定地小幅度波动,进一步证明了模拟体系 在分子动力学过程中的稳定性。 2.3.2模拟体系波动情况体系骨架原子的均方根 偏差(RMSD)以体系初始构象作为参考对象,体现 了体系结构在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中的波动情况。 如图3所示PPARct、弧8与1号小分子激动剂的复 合物RMSD值在初始一段时期增长后均处于平衡 状态,分别稳定于0.28 Bill,0.20 am及0.22 nna;小分 子激动剂的RMSD值平衡后,上下波动较大。
图1 benzafibrate与sodelglitazar分子结构 Fig 1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benzafibrate and sodelglitazar A般性头端;B.疏水尾端;c.连接基团
1.2受体及小分子结构处理PPARet、1、8晶体结 构由RCSB蛋白数据库下载(PDB编号:2NPA、 2ATH、1GWX),其中PPARl晶体结构来自PPARll 蛋白17l,蛋白结构处理由Schrodinger Suite 2009软件 中的Protein Preparation Wizard完成,对原始结构进 行加氢原子及除去水分子。小分子结构由Chem— Draw 2008绘制,并利用Schrodinger Suite 2009中 LigPrep模块进行优化。 1.3 分子对接利用Schrodinger Suite 2009中的 Glide功能模块,生成以原始配体为中心,长度为 20A的正方体对接区域。采用柔性对接方法,对接参 数为默认参数。对接结果由Glide中Docking score 打分函数进行评价。 1.4分子动力学模拟应用GROMACS 4.0程序包 完成。为对比模拟结果,PPARot、1、8空蛋白及 PPARct、1、8与对接得分较理想的1号小分子激动 剂的复合物共6个模型分别被选做研究体系。首先 将模拟复合物置于立方体盒子中心,加入SPC模型 水分子,并加入反离子Na"或Cl一平衡体系电荷。模 拟采用NVT系统,使用v—rescale方法使系统温度 保持在300 K,范德华相互作用截断半径为1.4 nm, 静电相互作用采用PME算法。应用最陡下降法对所 有体系进行l 000步能量优化,随后对所有体系进行 10 ns非限制性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积分步长为 0.5 fs,每隔5 ps记录一次轨迹。结果分析采用 GROMACs自带分析程序,其中二级结构分析应用 DSSP程序。 2结果 2.1 PPAR受体结构分析图2所示为PPARet、^y、
糖尿病治疗药PPAR激动剂的一些情况
![糖尿病治疗药PPAR激动剂的一些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e3e126094afe04a1b171de96.png)
糖尿病治疗药PPAR激动剂的一些情况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理,而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后p细胞破坏,自身免疫紊乱,胰岛素拮抗激素,胰岛p细胞释放胰岛素异常,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抗体和胰岛素抵抗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除常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以及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外,还具有脂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费用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即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即NIDDM),其中2型患者占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
1型糖尿病治疗药主要是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产品主要有5类:磺脲类、D-苯丙氨酸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s)类口服降糖药,属胰岛素增敏剂,是一种新型的过氧化酶增殖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f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激动剂。
1997年,Warner—Lambert和三共公司研制的Rezulin(瑞泽林、曲格列酮/tmditazone,首个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品种)上市,口服降糖药市场发生了变化。
1999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Avandia(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mai—eate,SmithklineBeecham)和1999年7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的Actos(吡格列酮,ploditazone,EliLilly/Takeda)已成为口服降糖药的佼佼者。
血糖调控和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
![血糖调控和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fff300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e.png)
血糖调控和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血糖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源,它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而产生。
然而,血糖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人体需要保持血糖在某一正常范围内,这是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反馈机制实现的。
同时,很多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也与血糖失调有关。
本文将讨论血糖调控和代谢疾病的分子机制。
一、血糖调控的主要机制血糖是由肝脏、胰岛和周围组织共同调控的。
升高血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中的葡萄糖,而降低血糖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它是由胰腺的β细胞分泌的。
1. 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由成熟的胰岛β细胞合成。
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促使肝脏和周围组织中的葡萄糖摄入,同时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从而使血糖迅速降至正常范围。
2. 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肝脏是人体储存和释放糖原的主要器官。
在餐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促进肝脏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同时抑制糖原分解。
这样,糖原可以在必要时快速释放,维持血糖的稳定。
3. 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是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进入周围组织后,将被转化为丙酮酸、乳酸等,进一步氧化产生能量。
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受到胰岛素的调节,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维持了能量供应和血糖稳定。
二、代谢疾病的发生机制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代谢活动失衡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下面将分别探讨它们的发生机制。
1.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是因为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受损所致。
β细胞功能不足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或储存,从而导致持续的高血糖状态。
同时,长期高血糖会对各器官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2. 肥胖症肥胖症可以认为是能量代谢失调的结果。
当摄入能量超过消耗时,过量的能量将被储存为脂肪,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肥胖症还与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异常、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长期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9872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4.png)
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概述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是一种核受体,在调节脂肪代谢和糖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既与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有关,又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
本文将围绕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解析。
PPARγ与葡萄糖代谢的关系PPARγ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成熟,同时还可以调节葡萄糖代谢、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
研究表明,PPARγ通过影响GLUT4的表达和运输,可以调节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此外,PPARγ还能够影响各种代谢酶的表达,包括糖代谢酶、脂肪酸代谢酶和胆固醇代谢酶等。
PPARγ与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代谢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并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促进糖原的合成。
研究表明,PPARγ通路与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有关。
具体来说,PPARγ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可以提高胰岛素受体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的表达,从而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PPARγ与转录因子的作用PPARγ通路还涉及到许多转录因子的调控,包括C/EBPα、IRE1α、CHOP等。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调节PPARγ的表达和活性,从而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此外,PPARγ还能够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如PPARα和SREBP-1c等,从而调节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和代谢。
PPARγ的药理作用由于PPARγ在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PPARγ激动剂也成为了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要药物。
当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PPARγ激动剂,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BRL49653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从而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和肥胖。
结论综上所述,PPARγ通路在葡萄糖代谢中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既涉及到葡萄糖吸收和利用,又涉及到胰岛素的分泌和敏感性,甚至还与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有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a6fbe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b.png)
基金项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面上项目(16BJZ28)通信作者:孙赫,E mail:773691039@qq.com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魏士雄 孙赫(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胸心外科,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属于核激素受体家族的一员,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包括PPARα、PPARβ/δ和PPARγ三种亚型。
PPARs已被证实具有调节血糖水平、脂质稳态、炎症发展和机体发育在内的多种功能,且能够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既往研究已明确PPARs激动剂在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中的重大作用,近来PPARs配体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现综述PPARs激动剂对心肌梗死情况影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方向提出设想。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心肌细胞【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1 12 013ActionMechanismof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AgonistinMyocardialInfarctionWEIShixiong,SUNHe(DepartmentofCardiothoracicSurgery,TheFirstBethuneHospital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00,Jilin,China)【Abstract】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s(PPARs)belongtonuclearhormonereceptorfamily.Theyareligand activatedtranscriptionfactorsandexistinthreeisoforms,PPARα,PPARβ/δandPPARγ.PPARsregulateavarietyoffunctions,includingglucoseandlipidhomeostasis,inflammation,andbodydevelopment.Theyexhibittissueandcelltype specificexpressionpatternsandfunctions.BesidestheestablishednotionofthetherapeuticpotentialofPPARagonistsforthetreatmentofglucoseandlipiddisorders,morerecentdataproposedspecificPPARsligandsaspotentialtherapies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HerewereviewthebasicandclinicalresearchresultsoftheeffectsofPPARsagonistsonmyocardialinfarction,andproposesideasforfurtherin depthresearchinthefuture.【Keywords】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Myocardialinfarction;Angiogenesis;Cardiomyocytes1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高致死率,以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及氧供不足等为特点,导致了以心脏缺血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脂质代谢和信号通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脂质代谢和信号通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f9b5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9.png)
脂质代谢和信号通路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脂质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脂质代谢不仅与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还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因此,对脂质代谢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而信号通路作为分子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样对脂质代谢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脂质代谢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脂质是我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之一,包括脂肪、胆固醇、磷脂等多种类型的分子。
这些分子对于人体的能量代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以及许多生理过程十分关键。
但是,脂质的积累和代谢的紊乱也会导致多种疾病,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血液中常见的脂质成分,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甘油三酯是来源于膳食或肝脏合成的一种能量储备物质,但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胆固醇则是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胆汁酸和许多激素的前体,但过多的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壁、心脏和肝脏中,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和脂肪肝等疾病。
二、脂质代谢与信号通路的关系信号通路是细胞内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必要方式,也是细胞代谢、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中心。
在脂质代谢过程中,许多信号通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几个信号通路是脂质代谢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代表:1. AMPK通路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个在脂质和糖代谢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的酶,它能够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激活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代谢等通路,从而维持能量平衡。
同时,AMPK还能够受到多种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调控,如ATP、AMP、乳酸、AMPK磷酸酶等。
对于疾病,AMPK通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AMPK信号通路的缺陷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2. SREBP通路SREBP(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通路是胆固醇合成和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调控途径。
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4a0e1ec281e53a5802ff1a.png)
of b船al semm l印tin was seen址all dietary groups.HaweVer basal senlIn leptin was
si印讯canlly elevatedinHiFALT ra主∞m】)ared州地con嘶l嘲(P<O.05),飘din rat僦the
expe血l肋taltrea衄em胖.Atboth com畔d、vi血for fat-rich diet for 60 days
Because m usIIally deVelops long befo∞these disea船s appe甄thc expe血nem smdy 0n IR
f.砒i溅in血e h鹪pot即向llly g陀a:t 1heor茚c髓d哪li。d Val∞.A bigh level of
mo‘lem
style diet is consid部ed t0 be a m面or矗lctor iⅡ也e deVelopmem of瓜.I璐uliIl plays趾
缩语
英文原文
IR
lnsIllin reSlstaIlce
INS
insulin
G Ⅵ,AT HiFAT
舀llcose
wIlite adipose tissue
lligllfat
EHCT TNF a GIR NEFA FFA
euglyceIIlic垃,perinsulinemia chmp technique tIlmor necrosis facto卜alpha
30 days(P<O.05).Insulin-stimula钯d∞rum
kptiIldidnotdi脑s嘶ficanny锄ong
30 alld60
hyper咖hy(P<O.001)aIld days,me HiFml卸imals demonstralted epididymal adipocyte
PPARs激动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曾正英
![PPARs激动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曾正英](https://img.taocdn.com/s3/m/fffa0620ee06eff9aef80756.png)
噬细胞中存在,控制细胞分化和脂肪的储存,调节 唑烷二酮环得到化合物 7( 图 3) ,然后将化合物 7
胰岛素耐受性,是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的 2-苯基口恶唑换成 2-( 3H) -苯并噻唑酮得到化合
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并具有降压效应。因此,PPARs 激动剂的研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近几年的 PPARs 激动剂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激动剂; 心脑血管
中图分类号: R914
文献标志码: A
心脑血管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 认 定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是心脑血管 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开发高效的心脑血 管疾病药物刻不容缓。研究表明 PPARs 与心脑 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而,PPARs 激 动剂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究的热点。1990 年,Issemann 等在小鼠肝脏首先发现了一种新的 甾体激素受体,它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 化物酶体增殖剂( pro-liferators,PP) 激活,被命名 为 PP 激 活 受 体 (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PPARs) 。PPARs 是 一 类 由 配 体 激 活 的 转 录 因 子,属于 Ⅱ 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是 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启动子来调节基因转录而发 挥多种生理作用,在肝脂肪和脂肪细胞的分化与 生成、炎症因子生成及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
3 PPARs 激动剂
根据配体对 PPARs 三种亚型的选择性和活 性,将激动剂分为单激动剂、双激动剂及全激动剂 三类。 3. 1 单 PPARs 激动剂
目前单 PPARs 激动剂分为三类: PPARα 激 动剂、PPARγ 激动剂、PPARβ / δ 激动剂。 3. 1. 1 PPARα 激动剂
以PPARγ为靶点调节糖脂代谢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以PPARγ为靶点调节糖脂代谢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f674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e.png)
以PPARγ为靶点调节糖脂代谢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22卷第3期LISHIZHENMEDICINEANDMA 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3 以PPARy为靶点调节糖脂代谢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王国强,尚文斌(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实验中心江苏省中医医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y)是一种细胞核受体,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一种亚型.众多研究证实PPARy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癌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炎性反应关系密切;以PPARy为信号通路的中草药提取物的相关研究成为药物开发新热点;诸多中草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PPARy激动剂或是拮抗剂,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文章意在探讨以PPARy为靶点的中药有效成分对于糖脂代谢的调节及影响,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关键词:PPARy:糖脂代谢;中药有效成分DOI标识:doi:10.3969/i.issn.1008-0805.2011.03.088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3~706—03 ResearchProgressinPPAR~,TargetedEffectiveComponentsofChineseMedicineonthe- RegulationofCarbohydrateandLipidMetabolismW ANGGuo-qiang,SHANGWen—bin(MedicalResearchCenter,FCollegeofClinicalMedicine,』]V0ngUniversityofTraditiona lChineseMedic—ne;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JiangsuProvince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 ne,Nanjing210046,China)Abstract:Peroxisomeprolferator—activatedreceptor^y(PPARy)isanuclearreceptorthatactsasasubtypeofligand—activa—ted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s).SeverallinesofevidenceindicatePPARy hasmanybiologicaleffects,iscloselyrelatedwithadipocytesdifferentiation,glucoseandlipi dmetabolism,theformationofather—osclerosis,inflammation,cancer,insulinsensitivity.StudiesoneffectivecomponentsofChi nesemedicinethatactthroughPPARy signalingpathwayhavebecomeanewhotspotofdrugdevelopment.Inaddition,thecurrentst udyhasconfirmedthattheactivein—gredientsofmanyChinesemedicinecanbeusedasPPAR-yagonistorantagonist,influencead ipocytedifferentiationandcarbohy—drateandlipidmetabolism.WearegoingtodiscussthatPPARytargetedeffectivecomponents ofChinesemedicineintheregula—tionandinfluenceofcarbohydrateandlipidmetabolism,whichmayprovideatheoreticalbasi sandideasforthefurtherexperi—mentalandclinicalresearches.Keywords:PPARy;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ActivecomponentsinChineseherb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ferator—activatedreceptor^v,PPARy)是一种细胞核受体,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的一种亚型.PPAR~主要在脂肪组织,肠细胞及巨噬细胞中表达,同时在骨骼肌和内皮组织也有少量的表达,可以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胰岛素增敏药物的作用靶点.众多研究证实PPARy具有多种生物效应,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癌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其对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为热点之一.目前的研究证实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可以作为PPARy激动剂或是拮抗剂,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的临床治疗.收稿日期:2010-06-04;修订日期:2010-08—10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N0.08KJB360012);江苏省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No.ZN091002)作者简介:王国强(1982一),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简介:尚文斌(1966一),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研究所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研究工作.706?1PPARy激动剂,脂肪组织是PPAR激动剂TZDs主要的靶组织.在脂肪细胞中TZDs有选择性刺激脂肪生成的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导致更多的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在一项有关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筛选试验中发现,有的有效成分单独激活PPAR-y,有的可以激活PPARo./-,/或同时激活PPARc~/y/8.从近些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PPAR'v激动剂,促进葡萄糖转运及周围组织,靶器官对糖的利用,维持血糖和血脂稳态,改善脂代谢异常,抑制脂肪分解.1.1人参皂苷(Ginsenoside)人参PanaxginsengC.A.Meyer及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s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有效成分被认为是由一组甾体皂苷组成的人参皂苷.人参皂苷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分为两类:人参二醇类和人参三醇类.人参二醇类包含了最多的人参皂苷,如人参皂苷Rb,Rb:,Rb,R,R,Rg,Rh及糖苷基PD.人参三醇类包含了人参皂苷Re,Rg,,R,Rh及糖苷基.人参和其组成成分对于中枢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系统具有复杂的药理学作用.Rb是人参根部含量最多的人参皂苷,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作为促进3T3一L1细胞中的脂肪形成的诱导剂,可以增加脂质聚集.用Rb.处理正在分化的脂肪细胞,能使其mRNA以及PPARy及C/EBPoL蛋白表达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脂肪酸结合蛋白(ap2)的mRNA的表达.用Rb处理正在分化的脂肪细胞后, LISHIZHENMEDICINEANDMA 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3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22卷第3期伴随着mRNA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水平及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显着增加.富含人参皂苷R的人参醋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有明显的抗高血糖及抗肥胖作用.用其治疗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较用媒介物处理的大鼠有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实验组的大鼠通过腹膜内2h糖耐量实验后证实总的葡萄糖波动下降了21.5%,预示R能改善葡萄糖耐量.治疗组大鼠肝脏重量,内脏脂肪含量,体质量及血清丙氨酸转移酶也较对照组要低.这些效应与R作用下PPARy的表达增加以及在肝脏和肌肉中腺苷磷酸激活蛋白激酶磷酸化有关.1.2大黄素(Emodin)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rn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大黄素的化学名为1~38一三羟基一6一甲基蒽醌,是中药大黄和虎杖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抗微生物生长,免疫抑制作用,解痉,止咳作用.经大黄素治疗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小鼠体重,肝指数,谷丙转氨酶,血脂和甘油三酯显着降低,肝组织学表现也大大改善.同时,肝脏的PPAR-ymRNA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纤维结合蛋白,腺苷磷酸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PARy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促进3T3一L1成纤维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三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和脂肪细胞aP2 基因的mRNA的表达增加得以证明这一点,此外使与C/EBPct 及PPAR~/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有关的甘油三酯的蓄积加快.1.3肉桂提取物(CinnamomiCassiaeextract)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树皮.肉桂皮含有1%~2%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肉桂醛(CHO).现代药理研究其有镇静作用,降温,降血压,杀菌,祛痰镇咳,利尿,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肉桂提取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C57BL/Ks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肉桂治疗组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治疗组.肉桂组小鼠血脂和肝脂肪含量也明显改善.相比对照组肝脏中PPARctmRNA和脂肪组织中PPARy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12J.肉桂,被广泛的用作食品制作的调味剂和传统的抗糖尿病药物,其能激活PPARy和d,改善高热量饮食引起的肥胖和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在体外研究表明,肉桂增加在3T3一L1前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y/ct.肉桂水提取物可以充当PPARy和仅的双重激动剂,并可能在肥胖有关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充当PPARy的激动剂的角色.1.4黄芪提取物(Astragalusextract)中药材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的根.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对1型糖尿病拥有免疫治疗的作用.给予APS治疗后,在脾脏中血糖水平下调, 血清胰岛素浓度上调,13细胞数量增加,B细胞凋亡百分率降低, Thl/Th2细胞因子比下调和PPA的基因表达上调.研究发现黄芪及葛根提取物可以明显激活PPARct和PPARy.从黄芪中分离出的芒柄花黄素,能够活化PPAR~的驱动受体基因活性并诱导3T3一L1前脂肪细胞分化.黄芪甲苷可明显促进胰岛素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能改善脂肪细胞在高糖诱导下产生的胰岛素抵抗,显着提高胰岛素诱导的葡萄糖摄取,抑制内皮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一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活力的丧失.1.5葛根素(Puerarin)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葛根素化学名为4,7一二氢基一8B—D葡萄糖基异黄酮,是葛根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对肝组织免疫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逆转化学诱导的肝纤维化,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及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据报道葛根素有全面的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葛根素可以使胰岛素诱导脂肪细胞分化增强,促进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防止肿瘤坏死因子一仅诱导细胞凋亡和血管内皮细胞丧失活力.此外,这些影响可能是由于部分通过促进PPARy的表达和抑制异常TNF一,而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内自由钙离子的积累所致.葛根素对于公认的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症候群有综合的药理作用:.2PPARy拮抗剂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适度的减弱PPARy的活性对于治疗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有益,PPAR-/拮抗剂可作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潜在药物.充当PPAR~拮抗剂调节糖脂代谢的中药有效成分相关研究证实,PPARy拮抗剂抑制PPARy依赖的脂肪细胞分化,抑制脂滴的积累,降低脂肪量和体重,改善糖耐量,改善糖血液和肝脏中的糖脂代谢.可以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2.1小檗碱(Berberin~)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s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teetaWall的干燥根茎.小檗碱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又称黄连素,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有抗菌作用,并有增强白血球吞噬作用,近年来将其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纠正脂质紊乱的作用作为研究重点,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用游离脂肪酸棕榈酸处理L6肌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小檗碱使其葡萄糖消耗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分别降低了43%和63%.小檗碱治疗增加了在正常细胞中葡萄糖消耗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提高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中的葡萄糖摄取.小檗碱作用下葡萄糖摄取的改善伴随着PPAR和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及CD36蛋白表达降低'j.有研究显示,小檗碱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由分化培养基诱导的3T3一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及有丝分裂的克隆扩增.小檗碱抑制与脂肪形成有关的转录因子PPAR~,C/EBPoL及它们上游调节子C/EBPBmRNA的蛋白水平.结果证实PPARy和0【转录活性受到小檗碱抑制,涉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的靶基因,诸如脂肪酸结合蛋白(aP2),CD36,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脂蛋白脂肪酶(LPL)都受~Ufl, 檗碱的抑制[2o3.小檗碱降低糖尿病大鼠体重,肝重和肝体比.小檗碱可以降低升高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并减缓了肝脏的病理进展并恢复升高的肝糖原,甘油三酯,使其接近正常水平.使得糖尿病大鼠肝脏中PPARoJ8的表达增加和PPARy的表达减少并接近对照组.小檗碱可能是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PPARc~/8/y在肝脏中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血液和肝脏中的糖脂代谢.2.2桔梗皂苷(P1atycodin)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的根.桔梗中主要含有皂苷,黄酮,甾醇,多聚糖,酚类,聚炔,脂肪油,脂肪酸,氨基酸,无机元素,挥发油等成分.桔梗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桔梗有免疫调节,抗炎,祛痰,保肝等作用.桔梗的提取物桔梗皂苷D处理3T3一L1细胞后,与脂质代谢有关的脂肪酸结合蛋白4和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导致PPAR'y表达及其目的DNA序列结合均减少.在PPARy上游的各种调节因子中,抗脂肪形成因子Kruppel样因子707?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第22卷第3期LISHIZHENMEDICINEANDMA 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3 (KLF2)的表达,经桔梗皂苷D处理后显着上调.当KLF2上调被KLF2siRNA抑制时,PPARy的表达和其与靶序列的结合显着增加.可见,桔梗皂苷D抗脂肪形成的作用涉及对KLF2表达的上调和对PPAR~表达的下调.2.3丹参酮(Tanshinone)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丹参Sal—viam.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酮ⅡA是丹参根中含有的二萜醌类色素中的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最近发现其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丹参酮ⅡA抑制3T3一L1前脂肪细胞分化,并抑制PPAR~的配体结合域的转录活性,提示丹参酮可能是PPARy的天然拮抗剂.丹参酮ⅡA在不改变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动物模型的食物摄入量的同时,可以降低脂肪量和体重,改善糖耐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3问题与展望目前研究证实许多中药有效成分能够调节PPARy的活性,并以此为药物靶点对于机体的糖脂代谢有明显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提示这些活性成分可用于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以糖脂代谢障碍为特点的代谢疾病的治疗,但目前的研究面临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目前已发现以PPAR~为靶点的中药成分对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活性较弱,有待于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改造,提高其药物活性;其次,对于其确切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缺乏,总体疗效尚不清楚,并且缺乏将有效成分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所以,一方面需要继续筛选PPAR~ 的活性成分,另一方面,对已探明活性得有效成分加大基础和临床研究力度,开发新型PPARy调节剂;此外,PPAR~激动剂往往产生水肿,体重增加,肝肾损害等副作用,应针对此类中药及活性成分的毒副作用进行监测,评估其药物安全性.总之,进一步开展以PPARy为药物靶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有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调节糖脂代谢的新药物.参考文献:[2][3][4][5][6]QuinnC,HamiltonP,LoekhartC,eta1.Thiazolidinediones:effeetson insulinresistanceandthecardiovascularsystem[J].BritishJournalof Pharmacology,2008,153(4):636.KershawE,SchuppM,GuanH,eta1.PPAR{gamma}regulatesadi- posetriglyceridelipaseinadipocytesinvitroandinvivo[J].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2007,293 (6):1736.BajajM,SuraamornkulS,HardiesL,eta1.Effectsof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PPAR)一andPPAR一^yagonistson glucoseandlipidmetabolism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 [J].Diabetologia,2007,50(8):1723.WeiS,Y angJ,LeeS,eta1.PPAR[gamma]一independentantitumor effectsofthiazolidinediones[J].Cancerletters,2009,276(2):119. DuanS,UsherM,MortensenR.PPARs:thevasculature,inflamma—tionandhypertension[J].CurrentOpinioninNephrologyandHyper- tension,2009,l8(2):128.ChiarelliF,DiMarzioD.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一agonistsanddiabetes:Currentevidenceandfutureperspectives[J].V ascularHealthandRiskManagement,2008,4(2):297.708?[7]RauO,WurglicsM,DingermannT,eta1.Screeningofherbalextracts foractivationofthehuman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1J】.Pharmazie,2006,61(11):952.[8]ShangW,Y angY,JiangB,eta1.GinsenosideRblpromotesadipo—genesisin333一L1cellsbyenhancingPPAR[gamma]2andC/EBP [alpha]geneexpression[J].LifeSci,2007,80(7):618.[9]LimS,Y oonJW,ChoiSH,eta1.Effectofginsam,avinegarextract fromPanaxginseng,onbodyweightandglucosehomeostasisinan obeseinsulin—resistantratmodel[J].Metabolism,2009,58(1):8.[1O]DongH,LuFE,GaoZQ,eta1.Effectsofemodinontreatingmurine nonalcoholicfattyliverinducedbyhighcaloriclaboratorychaw[J]. WorldJGastroentero1.2005.11(9):1339.[11]LiX,LiuW,WangQ,eta1.Emodinsuppressescellproliferationand fibronectinexpressionviap38MAPKpathwayinratmesangialcellseul-turedunderhighglucose[J].MolCellEndoerinol,2009,307(1—2):157.[12]KimSH,ChoungSY.Antihyperglycemicandant.hyper1.pjdemicas—tionofCinnamomiCassiae(Cinnamonbark)extractinC57BL/Ksdb/ dbmice[J].ArchPharmRes,2010,33(2):325.[13]ShengX,ZhangY,GongZ,eta1.ImprovedInsulinResistanceand LipidMetabolismbyCinnamonExtractthroughActivationof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J].PPARRes,2008:doi:10.1155. [14]LiRJ,QiusD,ChenHX,eta1.Theimmunotherapeuticeffectsof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intype1diabeticmice[J].BiolPharmBull,2007,30(3):470.[15]ShenP,LiuMH,NgTY,eta1.Differentialeffectsofisoflavones, fromAstragalusmembranaceusandPuerariathomsonii,ontheactiva—tionofPPARalpha,PPARgamma,andadipocytedifferentiationinvitro [J].JNutr,2006,136(4):899.[16]xuME,XiaoSZ,SunYH,eta1.EffectsofastragalosideIV on pathogenesisofmetabolicsyndromeinvitro[J].ActaPharmaeolSin, 2006,27(2):229.[17]XuME,XiaoSZ,SunYH,eta1.Thestudyofanti—metabolicsyn- dromeeffectofpuerarininvitro[J].LifeSci,2005,77(25):3183.[18]WakiH,Y amauchiT,KadowakiT.PPARgammaantagonistasapoten. tialdrugforthetreatmentofobesityanddiabetes[J].Nipponrinsho. Japanese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2010,68(2):350.[19]ChenY,LiY,WangY,eta1.Berberineimprovesfree—fatty—acid—inducedinsulinresistanceinL6myotubesthroughinhibiting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andfattyacidtransferaseexpres—sions[J].Metabolism,2009,58(12):1694.[20]HuangC,ZhangY,GongZ,eta1.Berberineinhibits3T3一L1adipo- cytedifferentiationthroughthePPARgammapathway[J].Bioehem BiophysResCommun,2006,348(2):571.[21]ZhouJY,ZhouSW,ZhangKB,eta1.Chroniceffectsofberberineon blood.1iverglucolipidmetabolismandliverPPARsexpressionindia—betichyperlipidemicrats[J].BiolPharmBull,2008,31(6):1169.[22]LeeH,KangR,KimYS,eta1.PlatycodinDinhibitsadipogenesisof3T3——L1cellsbymodulatingkruppel—-likefactor2and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J].PhytotherRes,2010,24 ($52)$161.[23]GongZ,HuangC,ShengX,eta1.TheroleoftanshinoneIIAinthe treatmentofobesitythrough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 gammaantagonism[J].Endocrinology,2009,150(1):104.。
关于脂联素类药物研发的探讨
![关于脂联素类药物研发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041dcd27f1922791688e863.png)
关于脂联素类药物研发的探讨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
脂肪细胞来源于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在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刺激下首先分化为前脂肪细胞,然后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干细胞向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目前尚不清楚,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主要有两大类: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
人体内的脂联素含有244个氨基酸残基,一个20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序列,与其他已知蛋白质不同的n末端;一个胶元样区域;一个c末端球形区。
分子序列与胶元viii、胶元x、补体c1q相似,c末端球形区三维结构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相似。
tnf-α、β肾上腺能拮抗剂、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糖皮质激素等调节脂联素分泌,由于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故实际上对脂联素调节的机制可能还有其他尚未发现的影响因素。
已有的研究发现脂联素能降低小鼠餐后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抑制肝糖原的输出;生理剂量的脂联素能促进小鼠肝脏和骨骼肌脂肪的燃烧及能量消耗,改善肝脏和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与c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磷脂酶(pla2)、e-选择素呈负相关,脂联素在体外与炎症标记物呈负相关。
伴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
血浆脂联素浓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
低脂联素血症是预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
由此可见,脂联素分泌失调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特别是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weyer等对白人和pima印第安人脂联素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民族均显示脂联素与空腹胰岛素浓度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
脂联素有可能作为胰岛素抵抗的一个指标。
荷叶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荷叶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b38a3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d.png)
・综述・荷叶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俞月S路娟1,吕欣错1,邓明慧2,胡美廣S陈曦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荷叶碱提取自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 W:ifero GaeOn.的干燥叶,是荷叶中的指征成分和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产生调血脂、降血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对荷叶碱的潜在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总结,针对其显著的调脂和降糖作用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未来可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关键词]荷叶碱;降糖;调脂;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N89O(2O21)O1N164N7doi:10.13313/C.imn.1673-4890.20191031002Progress iz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Mechanisms of NuciferizeYU Yue1,LU Juan1,LYU Xin-kai1,DENG Ming-hui2,HU Mei-aeng1,CHEN Xi1*sPmO op Mekicinal plants,Chiness Academy p Medical Sciences,Peking Unioc Mekical College,Beijing100193,China;2.Shandocg Unmersim p Traditional Chiness MePiciok,Ji'nan250355,China+Abstrach]Nuciferine,a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the do Oaves of Nelumbo ouc C oo Gaertn.,is an indicative and mauoaphaamacoeogicaeactieecomponent.Atnotoneyhasaeastaangeoophaamacoeogicaeactieities,such aseipid-decaeasing,hypogeycemic,anti-inoeammatoay,anti-tumoaactieities,aeso hasan adeantage on itseow tojic and side e o ects.Atis consideaed haeingagaeatdeeeeopmentpaospect.An thispapea,thepotentiaephaamacoeogicaeactieitiesand itsmechanismsaae summaaized aespectieeey,and thenotabeeeipid-eoweaingand hypogeycemice o ectsweaeemphatica e y intaoduced,aswe e asthe outuaeaeseaach diaection ispaospected.+ Keyworrt]nuciferine;hypoglycemic;lipid reyulaC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y;mechanism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ouc C oo GaeOn.的干燥叶,在我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福建等地均有种植,具有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1]*研究表明,荷叶主要含有生物碱类[2]和黄酮类[3]等有效成分,荷叶碱是荷叶中富含的一种异座咻类生物碱,其不仅是荷叶中的指征成分,也是产生药理作用的重要成分,具有较强的降糖、调脂以及减肥功效*荷叶碱能在静脉注射后分布于脑、肝脏和脂肪组织⑷,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5],与临床常用降糖药物格列本服相比不良反应/J、⑷,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笔者对荷叶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通过查阅荷叶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报道的荷叶碱可能产生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可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1药理作用1.1作用高血脂临床表现为患者体内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⑺,例如,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和高水平三酰甘油(TG)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的风险[8],糖脂代谢紧密关联,总胆固醇(TC)过度累积可引起活性氧增"[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667);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经费资助项目(2O1602M-3-015,2O1702MN&RN9)*[通信作者]・164・陈曦,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血清药化学;Tel:(010)57833257,E-mail:chenxi@多,毒糖尿病[9]等。
PPAR激动剂新进展
![PPAR激动剂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9947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d.png)
ppar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调节脂肪代谢
ppar激动剂能够激活脂肪细胞中 的ppar受体,促进脂肪酸的摄取 和氧化,减少脂肪的积累,从而 达到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
抗炎作用
ppar激动剂能够抑制炎症反应中 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 抗炎作用,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具有重要意义。
抗糖尿病作用
ppar激动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 和糖代谢紊乱,对于治疗糖尿病 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脂肪肝的治疗
01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与肥胖、糖尿病等 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02
ppar激动剂可以通过调节脂肪代谢和炎症反应,改 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肝脏组织结构。
03
一些ppar激动剂还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减少脂 肪堆积,从而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代谢异常。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高血压、 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ppar激动剂在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疾病特点和生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 ppar激动剂种类和剂量。
精准医疗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患者对ppar激动剂的疗效和反应,实现精准 用药和个体化治疗。
05
结论
ppar激动剂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ppar激动剂在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治疗代谢性疾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重要药物。
随着对ppar激动剂研究的深入,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01
深入探讨ppar不同亚型在体内 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以 发现更具针对性的药物作用靶 点。
PPARγ研究新进展
![PPARγ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8a59101e2bd960590c67773.png)
PPARγ研究新进展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是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1],1990 年Issemann 等[2]首先发现了这种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PP) 激活, 而被命名为PP 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根据结构的不同,PPAR可分为α、β(或δ)和γ三种类型,其中PPARγ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与脂肪细胞分化、机体免疫及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是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roglitazone, TZDs)作用的靶分子,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1.PPARγ的结构及特征PPARγ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上[3],含有9个外显子。
由于基因转录时所用的启动子和接拼方式的不同,PPARγ可以分为γ1、γ2和γ3三种亚型,其中γ3和γ1编码的蛋白质相同[4,5]。
PPARγ2编码的蛋白质由505个氨基酸组成,比PPARγ1在氨基端多30个氨基酸。
进一步研究发现[6],PPARγ1mRNA是由8个外显子编码,而PPARγ2mRNA由7个外显子编码,编码的氨基酸数量虽有不同,但两者PPARγ的结构域、DNA结合域及配体结合域等完全相同,作用基本相同。
研究发现,不同种属间PPARγcDNA具有高度同源性,如人与小鼠的PPARγ1的一致性达91%[7]。
在啮齿类动物中,PPARγ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而在人体,除脂肪组织外,在巨噬细胞以及其他脂肪贮存细胞,如肝、肾、肺及直肠中均有表达,并且人肝组织比鼠肝表达更为丰富,而肌肉组织基本不表达。
PPARγ1是PPARγ的主要形式,表达范围相对广泛,PPARγ2表达范围较窄,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PPARγ3仅表达于巨噬细胞和大肠中[8,9]。
中药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40105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a.png)
中药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孙苏圆(综述);杨柏灿(审校)【摘要】Diseases induced by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 have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used to treat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 ,the mechan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arget,multi-link and multi-distribution.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ntervene some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factors ,and regulate lipid metabolism in multiple ways .Further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lipid metabolic diseases using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can better develop and utiliz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for lipid metabolic disorder .%脂质代谢紊乱诱发的各类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中药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特点是多靶点、多环节、多分布。
研究表明,中药能干预多个重要的脂质代谢相关因子,多途径地调控脂质代谢。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多靶点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机制,使中药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可为临床研究治疗脂质代谢紊乱提供依据。
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8bda7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7.png)
PPARγ功能与疾病关系研究进展马晶晶;章涛【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γ)对脂质代谢、脂肪形成、细胞分裂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配体激活PPARγ具有抗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有益作用,使得围绕PPARγ受体功能和配体筛选研究成为生物医学和药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并有望成为治疗上述顽疾的新的药物靶标.该文就PPARγ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2(028)005【总页数】4页(P601-604)【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肝纤维化;肾脏疾病;神经保护【作者】马晶晶;章涛【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92.11;R543.5;R575.2;R692;R73;R74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II型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包括PPARα、β/δ、γ 3种受体亚型。
通常,PPARs与维甲酸类受体(RXR)形成异二聚体并招募共抑制蛋白复合物与之结合,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当PPARs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此异二聚体释放共抑制蛋白并结合辅激活蛋白,然后与所调节基因的启动子上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sponse element,PPRE)结合,从而发挥对靶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并由此实现其诸多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PPRE通常是含有一个核苷酸间距的正向重复序列,不同物种来源的PPARs反应基因的PPRE序列略有差异,其中人PPRE的共有核苷酸序列为AGGTCA-N-AGGTC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PARs为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ived receptors,PPARs)是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
PPAR 的激活对调节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有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开发治疗人类代谢综合症药物的分子靶标,也是目前药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尝试突破传统治疗药物的基本结构,研制开发以PPARs为靶点的新型抗糖尿病药物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大热点,就PPARs多重激动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概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糖尿病;代谢综合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PPAR存在3种亚型,即PPARα,PPARδ和PPARγ,通过结合特异的DNA序列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其中PPARα的激活可以刺激脂肪酸基因的表达和脂质代谢,但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较弱。
PPARγ的激活则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炎症的发生,降低游离脂肪酸的脂质浓度及降低血压,但其对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较弱,像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肝脏毒性。
最近的研究发现,PPARδ可以控制体重增加,增强身体耐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开发PPARα/PPARγ、PPARα/PPAR δ、PPARγ/PPARδ双重激动剂和PPARα/PPARγ/PPARδ三重激动剂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
1 PPARα/γ双重激动剂与单一的PPARα、PPARγ激动剂相比,PPARα/γ双重激动剂可以集胰岛素增敏作用与降低脂质浓度两优点于一身,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及并发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研究PPARα/γ双重激动剂具有更好的开发潜力。
Han等人发现α-酰基-β-苯丙酸类衍生物(1)[1],对PPARα、γ的表达EC50分别为19 nM、13 nM,药效显示在减少血糖和三酰甘油浓度与有剂量有关;Ye等合成一系列哌啶和脱氢哌啶羧酸衍生物,从构效关系上看1,3-氧苯基去氢哌啶、1,4-氧苯基去氢哌啶和1,3-氧苯基-β,γ-不饱和酸是成为PPARα/γ潜在双重激动剂重要部位,其中化合物(2)[2]对人类PPARα、γ的表达EC50分别为0.01 μM、0.009 μM;IC50分别为0.861 μM、0.13 μM。
另外Parmenon等人以4,4-二甲基-1,2,3,4-四氢喹啉为先导物合成了对PPARα作用较弱,对PPARγ不完全激动的化合物(3)[3],又在其基础上对羰基进行改造,并进一步发现化合物(4)[3]对人类PPARα、γ的表达分别为114 nM,7.85nM,对PPARγ的激动程度达95%,具有PPARα/γ双重激动剂作用;从合成苯丙酸类衍生物(5-8)(4)[4]中发现化合物乙烷基、乙炔基、乙烯基、胺基部分和PPARα和P PARγ基因选择性粘合时,单键化合物能缓和的和联结点结合在一起,导致5-甲基-2-苯基噁唑的空间立体基团掉入疏水基空腔;使化合物(5)的向酸首基粘结部位移动,这些化合物与这个靶点相互作用,由于残基的不同和PPARα、PPARγ亚型很好的结合;其中化合物(5)对人类的PPARα、γ的表达IC50分别为185 nM,912 nM;EC50分别为140 nM、623 nM,并对人类PPARγ的激动程度达到94%,其作用机制符合PPARα/γ双重激动剂的特点,具有成为预防和治疗2 型糖尿病药物的潜力。
2 PPA Rδ/γ双重激动剂由于服用PPARγ激动剂后引起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而PPARδ可以控制体重增加,增强身体耐力,因此在优缺互补的基础上,Qi等人发现化合物(9)对人类PPARδ/γ的IC50表达分别为5 nM、50 nM;而化合物(10)对人类PPARδ/γ的IC50表达分别为5 nM、39 nM;其中化合物(10)在Zucker diabetic fatty(ZDF)老鼠模型中研究发现,与rosiglitazone相比,在相同剂量时,有显著的降低血糖和减轻rosiglitazone引起体重增加的副作用[5],完全符合双重激动剂的特点;另外GONZALEZ[6]发现化合物(11)具有PPARδ/γ双重激动剂的特点,且对人类的PPARδ(IC50=3nM)、PPARγ(IC50=35 nM)基因有高亲和性,在细胞转活试验中有潜在对抗活性,对ZDF雄鼠,在相同剂量(1 mg/kg)的情况下,化合物(11)在降低血糖和减少体重增加水平上优于rosiglitazone,对ZDF雌鼠,化合物(11)在减少血糖和胰岛素方面有显著作用[6]。
3 PPARα/δ激动剂鉴于PPARα和δ激动剂各自作用的特点,发展具有PPARα/δ双重激动活性新药已成为热点的研究领域。
该类激动剂同时激活PPARα和PPARδ,理论上应具有各单亚型激动剂的互补优势,同时避免和减少其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
最近KASUGA等人[7-8]发现化合物(12、13、14)对PPARα、PPARδ的表达分别为10 nM,12 nM、12 nM,23 nM、180 nM,700 nM;构效关系表明化合物13(S)构型活性远远高于化合物14(R),而F原子在苯环位置的取代活性变化不大。
Kasuga等人[9]合成α-取代苯丙酸衍生物像化合物15、16、17,其中对对PPARα、PPARδ的表达分别为8.5 nM,120 nM、24 nM,66 nM、10 nM,40 nM,从构效关系上看化合物(15)对PPARα表达明显强于PPARδ,而化合物17(S)构型活性高于消旋体,由此看出这类化合物的(S)构型活性高于(R)构型。
4 PPAR的三重激动剂Wang等[10]报道,PPARδ可以缓解PPARγ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诱导,减少脂肪堆积,因此,PPARα、δ、γ三重激活剂既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又可以通过调节自由脂肪酸、三酰甘油的含量来降低白色脂肪的沉积,可望具有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不诱导肥胖等作用;兰玉坤等人合成化合物(18)具有PPARα、δ、γ三重激活剂特点[11];另外CANTIN等人发现化合物(19)中的茚满乙酸基团是一个多用途的酸性首基,来自不同方向的尾基结合与不同的选择性受体亚型产生PPAR激动作用。
最佳的尾部基团使得化合物同时具有PPARδ、γ双重激动剂和PPARα、δ、γ三重激动剂特点[12]。
周吉银[13]发现中药毛茛科植物黄连中的小檗碱(20),在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35 mg/kg)2 周后,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4 周之后,连续16周分别每天拌食给予小檗碱(150、300 mg/kg)和罗格列酮(4 mg/kg)的治疗能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厚度,但视网膜的结构在各组间无差别,小檗碱(150、300 mg/kg)和罗格列酮(4 mg/kg)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蛋白表达,小檗碱(150、300 mg/kg)和非诺贝特(100 mg/kg)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PARα和PPARδ的表达,小檗碱调控视网膜PPARα、δ、γ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机制之一,因此可能成为比罗格列酮和非诺贝特更有效地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药物。
Kasuga通过研究表明化合物(21)中F原子在适当的位置可以提高目前苯丙酸类PPAR激动剂的活性,其中化合物的(S)构型对PPARα、PPARδ、PPARγ的表达IC50分别为12 nM,25 nM,38 nM远远好于(R)构型的200 nM,180 nM,160 nM[14]。
5 展望针对PPAR各个亚型的化合物结构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对PPAR及相关活性化合物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突破传统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基本结构的局限,在活性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如小檗碱、白藜芦醇,我们期望研究开发出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代谢综合征新药,有望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征的治疗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HAN H O,KIM S H,KIM K H,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oxime ethers of α-acyl-β-phenylpropanoicacids as PPAR dual agonist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4):937-941.[2]YE X Y,LI Y X,FARRELLY D,et al. Design,synthesis,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iperidine and dehydropiperidine carboxylic acids as novel,potent dual PPARα/γagonist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8,18(12):3545-3550.[3]PARMENON C,GUILLARD J,CAIGNARD D H,et al. 4,4-dimethyl-1,2,3,4-tetrahydroquinoline-based PPARα/γ agonists. part I:Synthesis and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8,18(5):1617-1622.[4]CASIMIRO-GARCIA A,BIGGE C F,DA VIS J A,et al. Effects of modifications of the linker in a series of phenylpropanoic acid derivatives:Synthesis,evaluation as PPARα/γdual agonists,and X-ray crystallographic studies[J]. Bioorg. Med. Chem,2008,16(9):4883-4907[5]SHI Q,CANADA E J,XU Y P,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and potent amide linked PPARδ/γ dual agonist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24):6744-6749.[6]GONZALEZ I C,LAMAR J,IRADIER F,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 nov el class of dual PPARδ/γagonist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4):1052-1055.[7]KASUGA J I,MAKISHIMA M,HASHIMOTO Y C,et 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phenylpropanoic acidderivatives as 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δ dual agonists [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6,16(3):554-558.[8]KASUGA J I,HASHIMOTO Y C,MIYACHI H,et al,Concise and efficien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S)-2-ethylphenylpropanoic acid derivatives:Dual agonists for 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α/δ[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6,16(4):771-774.[9]KASUGA J I,YAMASAKI D,ARAYA Y,et al. Design,synthesis,and evaluation of a novel series of a-substituted phenylpropanoic acid derivatives as huma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δdual agon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J]. Bioorg. Med. Chem,2006,14(24):8405-8414.[10]WANG Y X,LEE C H,TIEP S,et a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δActivates fat metabolism to prevent obesity[J]. Cell,2003,113(2):159-170.[11]兰玉坤,马保顺,尹子卉,等.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西格列羧的合成[J].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718-720.[12]CANTIN L D,LIANG S,OGUTU H,et al. Indanylacetic acid derivatives carrying aryl-pyridyl and aryl-pyrimidinyl tail groups-new classes of PPARδ/γand PPAR α/δ/γ agonists[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7,17(4):1056-1061.[13]周吉银,周世文.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PPARα/δ/γ表达的影响[J]. 药学学报,2007,42(12):1243-1249.[14]HOLMES P,MACHER N,GROVE R J,et al. Designing better coumarin-based fluorogenic substrates for PTP1B [J]. Bioorg. Med. Chem. Lett,2008,18(11):3382-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