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噪声标准及降噪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噪声也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内燃机的排气噪声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

首先,理解排气噪声的产生机理是很重要的。

排气噪声主要来自于排气口,从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在空气中形成压缩波,形成声音。

排气噪声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引擎的转速和负载、排气系统的结构、接触面积、排气温度和压力等。

因此,要降低排气噪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其次,目前降低排气噪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吸声和消声。

吸声是在噪声的产生源头处使用吸音材料来吸收噪声,减少声波的反射和传播;而消声则是通过结构改善,在噪声传播路线上设置消声材料或设备来减少声音的传播。

在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方面,可以采用模拟和实验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使用模拟方法时,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分析引擎的振动和振动频率,通过改变排气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如排气管的长度、直径和形状等,来预测和改善噪声水平。

实验方法则可以通过音圈、声级计和声谱仪等测试和测量设备,对不同条件下的排气噪声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排气噪声产生的机理和排气系统的效率。

最后要指出的是,除了研究性的排气噪声分析外,汽车制造商和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努力寻求降低汽车噪声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改进汽车总体结构设计、使用更优质的材料,以及采用更先进的降噪技术等。

虽然有一些进展,但是要达到耳朵所能承受的的最低噪声标准,还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

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分析和降低将继续是汽车噪声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噪声污染的关注越来越高,对汽车噪声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这将促进技术创新和进一步的改进。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一直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着驾驶者的健康,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干扰。

对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少排气噪声。

了解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产生原因是很重要的。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主要是由于燃烧过程中高压燃气的快速排放而产生的。

当汽车内燃机在进行燃烧时,气缸内的高压燃气会通过排气门排放到排气管中,由于高速排放的燃气会产生冲击声音,从而导致排气噪声的产生。

汽车排气管的形状和长度、排气气流速度等因素也会对排气噪声产生影响。

影响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同转速下的发动机产生的排气噪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高速转转速下排气噪声会更大。

其次是排气管的结构和材料,在一般情况下使用优质的排气管会降低排气噪声。

汽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也是影响排气噪声的重要因素,消声器的设计和材料都会对排气噪声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减少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可以从发动机本身着手,优化发动机的设计和工作状态,减少发动机产生的排气噪声。

其次是使用优质的排气管和消声器,在排气系统的设计上尽量减少噪音的传播。

还可以在车辆周围环境进行隔音处理,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一个影响车辆行驶安静度和驾驶者健康的重要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采用优化发动机设计、使用优质排气系统和消声器以及对周围环境进行隔音处理等方法来减少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周围环境的安静度。

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进一步减少汽车排气噪声,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性和安静度。

【内容摘录】。

内燃叉车噪声污染及降噪技术研究

内燃叉车噪声污染及降噪技术研究

内燃叉车噪声污染及降噪技术研究摘要:在设备运行中噪声的产生不可避免,噪声的产生与机械设备的自身性能和运行系统有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噪声污染对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身体造成影响,应当对噪声进行有效控制,采取必要的降噪技术。

从目前内燃叉车的噪声污染情况来看,整个污染后果较为严重,必须得到有效的处理,在降噪过程中应当根据内燃叉车的噪声来源,重点从发动机噪声、液压系统噪声、传动系统噪声和轮胎噪声等方面入手,确保内燃叉车的噪声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降低内燃叉车的噪声。

关键词:内燃叉车;噪声污染;降噪技术;引言内燃叉车作为物流装卸搬运的主要工具在物流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内燃叉车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物流运作的整体效率。

为了保证物流运作的工作效率,减小物流成本的增加,保障叉车操作员及有关人员的身心健康,必须努力降低内燃叉车的噪声水平。

1噪声源分析1.1液压系统噪声内燃叉车在运行中,液压系统是重要的机械系统,液压系统的噪声也是设备噪声的重要来源。

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液压系统的传动部件、液压系统的运行部件和液压系统的组成部件,会因为设备的运行产生噪声,同时也会因液压系统润滑或者液压系统设备异常出现噪声,对液压系统的噪声应当进行合理控制,避免液压系统工作失常引发安全事故。

对于液压系统而言,如果液压系统的噪声超出了规定范围,则表明液压系统在传动部件和举升作业中存在一定的故障,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检修和调整,否则液压系统不但无法正常工作,同时还会对整个内燃叉车设备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1.2发动机噪声据可靠统计,内燃机造成车辆一半以上。

发动机噪音主要包括品牌、进口和机械噪音。

发动机运行期间,由于内部气体压力急剧增加,缸内产生了动态载荷和冲击波,导致频率过高,从而产生燃烧噪声。

火灾噪声的大小与燃油系统参数、燃烧室结构和采购特性密切相关。

进气和排气噪声是发动机运行时进气和排气的组合,导致管道内周期性压力和速度波动,导致气流振动时频率低。

内燃机车噪声控制的建议

内燃机车噪声控制的建议

内燃机车噪声控制的建议
内燃机能够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为各种机械和设备提供动力,如汽车、船舶、飞机、农机等等。

内燃机的使用效率高、操作简便,在工业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噪声,这是由于内燃机中的部件如发动机、排气管等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和声波所引起的。

下面赛为斯将简单介绍一下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及其降低方法。

内燃机噪声的强度和频率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发动机的设计、运行状态、燃烧过程、结构材料等等。

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噪声、气动噪声、排气噪声和辐射噪声。

机械噪声是由于机械零件的运动而产生的噪声,例如曲轴、连杆、齿轮等的振动和摩擦。

气动噪声是由于气流对物体表面的摩擦所产生的噪声,例如气缸和活塞的摩擦、进气道和排气道的气流噪声。

排气噪声是由于排气管的高速气流引起的噪声,包括直接排气噪声和声波在排气管中的传播引起的谐振噪声。

辐射噪声是指内燃机所产生的机械噪声、气动噪声和排气噪声在空气中传播后引起的噪声。

内燃机噪声治理怎么做?首先,改进内燃机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采用优质的材料和精确的加工工艺,可以减少机械和气动噪声的产生。

其次,采用吸音材料包裹内燃机外壳,可以有效地减少机壳辐射噪声。

第三,改善排气系统的结构,如使用消声器、隔音材料和消声器降噪垫,可以减少排气噪声的产生。

最后,调整内燃机的运转状态,如减少运转时的负荷和转速,可以减少机械和气动噪声的产生。

第十三章内燃机整机噪声的防治-文档资料

第十三章内燃机整机噪声的防治-文档资料

(1)单室扩张式消声器的计算
• 根据平面波理论,声波在管道截面突变 处传播时,声能的一部分继续向前传播, 而另一部分向声源反射回去。
(a)传递损失

LTI
10 lg 1
1 (m 4
1 m
)
2
s
in
2
k
l2

• (b)插入损失
LTL 20lg m23 20lg coskl1 20lg sin kl2 20lg sin kl3
• 求出噪声源的实际声功率级,同时求出 按噪声控制标准所允许的声功率级,将 两者之差作为必需的消声量。
• 设在距离r1处实测的频谱图某频率的声压 级为Lp1,则相应的声功率级为 Lw1=Lp1+201gr1+K Lw2=Lp2+201gr2+K
• 式中K为修正系数。因此满足噪声控制 标准所必需的该频率上的消声量为
• 抗性消声器的性能主取决于它的几何尺 寸和形状,即如何使管子与膨胀腔或共 振腔适当的匹配,以使某些频率或频段 的噪声进行反射,而使这部分噪声不能 通过消声器。抗性消声器主要用于消减 中低频噪声。
• 利用一维平面波理论,即可对不同结构 抗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和插入损失进行 预测。
1)扩张式消声器的计算
• 设计优良的消声器其消声量可达30dB以 上。
9.3.1 消声器概述
• 对内燃机来说,消声器应该满足以下的 要求:
• (1)消声性能好。消声器应根据噪声源 的频谱特性,满足所需要的消声量。
(2)空气动力性能好。通过消声器后,气 流阻力损失的大小是衡量消声器空气动 力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柴油机的功率 损失不宜超过3%--4%。
第九章 内燃机整机噪声的防治

内燃机排放及噪音控制技术研究

内燃机排放及噪音控制技术研究

内燃机排放及噪音控制技术研究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内燃机排放及噪音控制技术研究也逐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内燃机作为目前主流的动力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便利,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降低内燃机的排放和噪音已成为汽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研究内燃机排放将会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所以对于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也成为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比较常用的内燃机排放控制技术有三元催化转化器、氧气传感器、排气再循环技术、电控喷油技术等。

1.三元催化转化器:三元催化转化器是通过催化将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氢气、氧化物等)转化为无害物质(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达到降低尾气排放的目的。

2.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是用来检测排放气体中的氧气含量的,控制发动机的气量,从而达到控制排放的目的。

控制信息的收集由ECU(Engine Control Unit)计算后发出指令,与进气系统与油路系统协同工作,使发动机燃质混合物的空燃比保持最佳状态。

3.排气再循环技术:排气再循环技术是通过加装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排气再循环)系统,将一部分废气回流到进气系统中,减少锅炉室内部温度,抑制NOx的生成,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4.电控喷油技术:电控喷油技术可以更精准地将燃油喷入燃烧室中,避免燃油的浪费和排放。

二、内燃机噪音控制技术研究内燃机噪音不仅会影响司机和车内乘客的驾驶舒适程度,也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所以,内燃机噪音控制技术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1.降噪材料贴附:降噪材料贴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减少内燃机噪音的方法。

将降噪材料贴附在发动机盖、底盘等处可以有效减少噪音。

2.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是通过反射、吸收、散射噪声原理,可以减少内燃机排气噪音。

3.改变结构设计:改变内燃机的结构设计,如改变发动机爆震时的火花塞、进气门、曲轴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内燃机的噪音。

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

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引言:燃气发动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动力装置,因其低碳、低污染的性能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使用燃气发动机过程中,振动噪声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控制技术,希望能对燃气发动机改进和优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振动噪声的成因分析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发动机内部振动:如曲轴、连杆等部件的运动引起的振动。

2. 冷却风扇噪声:由于冷却风扇的旋转而产生的气动噪声。

3. 排气噪声:尾气排放时产生的噪声。

4. 机械传动噪声:如齿轮、链条等传动部件的噪声。

二、振动噪声的控制技术为了降低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的振动噪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技术:1. 设计优化:通过改进设计,提升发动机的结构和材料,减少振动的产生,进而降低噪声。

例如,采用减震装置和隔振材料来阻断振动传导,使用减振螺栓来减小传动系统中的振动。

2. 声学隔离:使用隔音材料和隔振装置来降低噪声的传播和辐射。

在发动机表面安装吸音材料,并在发动机底座上加装弹性支撑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

3. 气动优化:通过改变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的形状和尺寸,减少气动噪声。

合理设计曲流道和消声器,可以降低排气噪声。

4. 振动主动控制:利用主动控制技术,通过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振动状态,并通过控制器和执行器来反馈和调节发动机的振动。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响应振动的变化,从而实现振动噪声的有效控制。

5. 振动被动控制:采用被动控制技术,通过应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来减震和消除振动。

这种方法通过振动吸收器和减振装置来控制发动机的振动,从而减少噪声的产生。

三、案例分析以某代用燃料煤气内燃机为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其振动噪声:1. 设计优化:改进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增加刚度和稳定性,减小振动的产生。

同时,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减振材料来降低振动传导。

2. 声学隔离:在发动机壳体表面安装吸音材料,升级发动机底座为弹性支撑装置,减少噪声的外传和辐射。

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

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

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人类对居住环境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在城市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噪声污染。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内燃机。

内燃机的噪声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所以,内燃机噪声控制与降噪技术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内燃机噪声的来源内燃机噪声主要分为两类:机械噪声和气动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来自于内燃机运转中各部件的振动,如齿轮、连杆、曲轴等。

气动噪声则源于气流与固体表面的摩擦和撞击,如气缸、活塞、进气道、排气道等。

2. 内燃机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燃机噪声对人的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声音直接对人体的损害,如影响听力、干扰神经系统、造成失眠、头痛、心理压力等。

另一种是声音引起身体其他变化而危害人体健康,如声音引起的震动对视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干扰和损害等。

3.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即是指采用隔音材料、隔音结构、消音器、水箱、遮蔽罩等原理降低噪声。

例如,在发动机出气口处安装消声器可以降低排放噪声。

主动控制则是指通过在振动系统中增加有源控制器和传感器等设备,控制器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测量值来控制某些部位的振动,从而减少噪声。

4. 声波消声器声波消声器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内燃机噪声控制装置。

它采用了声学组合材料结构,对内燃机产生的声波进行反向反射,产生相消干涉,从而降低噪声。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波浪形板和间隔板来改变声波传递途径,使之与消声器内的纤维材料发生反射和扩散,从而减少声波的振动。

声波消声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降噪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

5. 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内燃机噪声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未来,内燃机噪声控制将会朝向更加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1. 引言1.1 概述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城市交通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也是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排气噪声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研究汽车排气噪声的产生原因、特性分析、控制技术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我们将介绍排气噪声产生的原因,探讨在不同工况下排气系统中不同噪声源的贡献。

我们将对排气噪声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频谱特性、时域特性以及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然后,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排气噪声控制技术,包括吸声器、消声器、隔声技术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排气噪声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包括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影响,以及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我们将介绍目前常用的排气噪声监测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定点监测和移动监测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更好地认识和控制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

1.2 研究背景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作为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流量的增大,排气噪声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研究表明,城市内燃机车辆产生的排气噪声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排气噪声控制技术及监测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

深入研究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产生原因、特性分析以及控制技术对于减少城市噪声污染、保护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排气噪声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监测方法,以期为解决城市内燃机排气噪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城市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研究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意义重大而迫切。

内燃机噪声标准总结

内燃机噪声标准总结

目录1. 背景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内燃机噪声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内燃机噪声测量方法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内燃机噪声限值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背景说明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噪声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害之一。

汽车所产生的噪声是城市交通的主要噪声源,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就已经以法规和标准的形式来控制车辆的噪声:欧共体自1969年制定噪声法规以来已经修改4次,限值变化在8~12dB;日本从1971年制定噪声法规以来已经修改了10次,限值变化在8~10dB;美国自1970年制定噪声法规以来已经修改4次;中国在1979年制定噪声法规,2002年出台新标准。

发动机的噪声是汽车噪声的主要成分之一,对车辆噪声的贡献很大,已引起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视。

2. 目的整理、对比国内有关内燃机的噪声标准,了解噪声法规的发展演变,学习现行法规的内容,为以后利用标准指导CAE分析工作打好基础。

3 内燃机噪声标准中国内燃机噪声测量方法标准我国从1980年开始实施GB1859-1980《内燃机噪声测定方法》标准,此后国家相关部门相继修订出台了多部相关标准,推动噪声测量方法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

表1列出了我国内燃机噪声测量方法标准的演变历程。

从表1可见我国内燃机噪声测量标准对测量方法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对修正系数影响因素考虑的也越来越全面。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指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噪声污染也随之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
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动机机械噪声:包括曲轴、连杆、气缸盖等部件的工作噪声。

2. 气缸爆炸噪声:由于汽缸内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爆炸反应,产生的冲击波
和振动引起的噪声。

3. 排气管震动噪声:汽车排气管在高速排气过程中会受到冲击波的冲击和振动,导
致排气管产生噪声。

针对以上问题,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实际测量或模拟计算,获取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频谱特性和时域特性。

频谱特性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得到,时域特性可以通过波形图、功率
谱图等方式表示。

第二步,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噪声频率和频率成分。

根据噪声频率分布的
不同,可以确定哪些频率成分是主要噪声源。

第三步,对时域特性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噪声的强度和时变性。

通过分析噪声的时变性,可以了解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噪声变化规律。

第四步,根据分析结果,探索降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可以从发
动机结构优化、材料选择、降噪装置设计等方面入手,减少主要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分析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减少噪声污染对人类
生活带来的困扰。

对汽车噪声的分析研究也为汽车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
提高汽车的使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内燃机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的排气而产生的噪声,这种噪声是汽车行驶中产生的主要噪声之一。

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对周围环境和行驶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及解决方案。

一、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产生原因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内燃机燃烧燃料时产生的爆炸声和排气气流的隆隆声。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气气流的产生:内燃机燃烧燃料时产生的燃气通过排气系统排出,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排气气流,其速度和压力的变化都会产生噪声。

2.爆炸声的产生:内燃机在工作时燃烧室内气体产生爆炸,这种爆炸导致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突然释放出来形成爆炸声。

3.排气系统的共振效应:排气系统中的共振效应也会增加排气噪声,当排气气流在排气管中回声和反射时,会增强某些频率的声音。

以上几个方面综合作用,使得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成为汽车行驶中主要的噪声之一。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对周围环境和行驶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汽车排气噪声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在城市道路上,交通拥堵时,汽车排气噪声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办公人员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对行驶者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中,会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听力产生一定的损害,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驾驶者的精神状态和专注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1.优化排气系统设计:通过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减少排气气流的湍流和共振效应,从而降低排气噪声的产生。

2.采用降噪材料:在排气系统中采用降噪材料,如吸音棉、降噪材料板等,可以有效减少排气噪声的传播和产生。

3.提高发动机技术:采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等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烧产生的爆炸噪声。

4.控制排气噪声排放:加强对汽车排气噪声排放的管理和监控,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对超标车辆进行限行和处罚,可以有效减少排气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指机动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由内燃机排气产生的噪音。

这种噪音不仅会给车辆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不适,还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和污染。

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噪声控制方法。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产生主要是由内燃机工作时排气气流与排气管道、消声器等构件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内燃机在燃烧燃料时会产生高温高压的排气气流,这些气流经过排气管道和消声器时会产生振动和共振效应,从而产生噪音。

而排气管道和消声器的设计、材料、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排气噪声的大小和特性。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在频谱特性上表现为低频噪音为主,同时伴随着高频成分。

低频噪音主要是由于排气气流与排气管道等大型构件的振动和共振所产生的,而高频噪音则主要由于排气气流的高速流动和不规则性所产生的。

这种频谱特性决定了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远的传播距离和较大的穿透能力,因此在城市交通道路和居民区等密集地区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针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控制,可以从排气系统设计、材料选择、消声器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对排气管道和消声器等构件的设计要尽量减少共振效应的产生,并通过增加长度、安装隔振支架等手段提高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抑制振动传播。

优化消声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采用多层隔音棉、阻尼材料等来减少排气气流对消声器的直接冲击,并提高噪声的吸收和散射效果。

通过改变排气气流的流速、方向等参数,减少高速气流所产生的湍流和不规则振动,从而降低高频噪音的产生。

在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控制方面,还可以采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

通过在排气管道上设置声学隔离器、振动传感器等传感器和执行器,利用自适应控制算法和电子控制单元实时监测排气噪声的频谱特性,并通过变化排气管道的结构、长度、声学特性等来实现噪声的主动控制,从而降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除了排气系统的改进和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外,还可以通过车辆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来控制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指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排放所带来的噪音。

这种噪声一方面会影响驾驶者的乘坐舒适度,另一方面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对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噪声产生的原因、噪声特性以及控制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噪声产生的原因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主要来源于排气管和排气阀排放废气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声。

具体来说,噪声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1) 发动机燃烧噪声:发动机在燃烧工作时会产生爆炸声和振动,这些声音会通过排气管传播出去,形成排气噪声。

(2) 排气管共振噪声:排气管在排放废气时会产生共振,使得噪声得到放大,成为排气噪声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 排气阀打开时的气流噪声:当排气阀打开时,废气流经阀门时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4) 排气管和排气阀的设计不当:排气管和排气阀的设计不当或者质量不良也会导致排气噪声的增加。

2. 噪声特性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具有以下特性:(1) 频率特性: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主要频率为低频噪声,尤其是在高转速时,噪声频率更低。

(2) 振幅特性: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振幅较大,特别是在高负荷和高速行驶时,噪声振幅较大。

(3) 持续时间特性: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是持续性的,而且在加速、减速和怠速时会有不同的噪声特性。

(4) 空间分布特性: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主要集中在车尾位置,同时也会向四周扩散。

3. 控制方法为了降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对驾驶者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方法:(1) 发动机设计改进:通过改进发动机的设计和工艺,优化燃烧过程,减少发动机本身的噪声产生。

(3) 使用吸音材料:在排气管和排气阀周围使用吸音材料,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4) 加装消声器:在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能够有效地减少排气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5) 提高排气管和排气阀的密封性:优化排气管和排气阀的密封结构,减少气流噪声的产生。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对驾驶者和周围环境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汽车内燃机的排气噪声是指发动机在运转时,由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排放和排放过程中的高速流动,产生的噪声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和污染。

汽车排气噪声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氛噪声、结构噪声、胎噪声和风噪声等。

气氛噪声主要指气体分子碰撞所产生的噪声。

它是排气噪声中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为排气系统中,高温高压的气体会以极高的流速排出,从而在排放中会发生气体的急速扩散、冲击震荡等现象,从而产生气氛噪声。

结构噪声则主要是由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汽车内燃机在工作时,由于发动机和排气系统中零部件的振动和颤振,会产生相应的机械振动,从而进一步产生结构噪声。

而且这样的结构噪声又容易通过隔音材料的反射、吸收和阻隔,进一步形成气氛噪声。

胎噪声则是由汽车行驶时,由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噪声。

随着轮胎的转动,车辆在行驶中会产生一个不断循环的震动,从而向汽车内传递类似于敲击声的噪声。

风噪声则是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车身和周边气体的流动所产生的噪声。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车身和周边气体之间的压力差异和流动方式就越复杂,从而产生风噪声。

对于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发动机结构设计的方法来降低机械振动和颤振,进而减小结构噪声。

其次,可以采用隔音材料包覆排气管和滤清器等声源,通过吸收、反射、阻隔等方法来降低气氛噪声。

此外,汽车消音器也是减小排气噪声的重要装置,可以通过消音器中的内部构造,通过加装吸音材料等方法,达到降低排气噪声的目的。

总之,汽车内燃机的排气噪声是车辆运行中的重要噪声源。

对于减少排气噪声,需要在车辆结构设计、隔音材料的使用、以及消音器等装置的改进上同时进行措施,从而达到更好的减噪效果。

内燃机噪声分布规律及降噪技术分析

内燃机噪声分布规律及降噪技术分析

0引言伴随内燃机自身功率与转速持续提升,机体振动与整机的辐射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化,这些均会对内燃机实际使用寿命、环境、运行安全及效率等产生直接影响。

故深入研究内燃机整机噪声的分布规律与相关降噪技术措施,现实意义及价值较为突出。

1分布规律1.1试验工况此次试验当中,把排水管全部引出到室外环境中,整机试验不考虑到排气噪声,该柴油机使用的是水冷装置,空气滤清装置并未安装。

故测定柴油机的整机表面辐射的噪声。

柴油机需运转至所规定工况下,该柴油机水温与油温应提升至正常运转温度,处于稳定的规定工况条件下开展试验测试操作。

测试采样的频率即为24000Hz 。

每工况进行两次测试,每次测试的时间即为10s ,湿度设定为55%、温度设定为20℃。

如图1所示,为现场测试各测点情况。

1.2结果部分1.2.1噪声频谱基本特性转速为1000r/min 及30%负载条件下,处于100-250Hz 期间,声压级别低,实际噪声的声压级别处于70dB (A )范围内。

250Hz 过后,噪声的声压骤然增长,快速增长到630Hz 峰值状态,噪声的声压级处于630Hz-1600Hz 范围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声压级均超过80dB (A )。

自2000Hz 声压级开始缓慢降低,到5000Hz 该噪声的声压级别后逐渐降低至70dB (A )。

噪声最大声压级时,表示为进气噪声。

噪声高声压级,是因测点临近气缸,燃烧噪声大,气缸内燃料燃烧期间,气缸内部压力增加,有气体动力的载荷及冲击波高频振动产生。

从中即可了解到,进气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1.2.2转速影响因素①进气噪声方面。

柴油机的测点9临近进气口,表示进气噪声,测点9的进气噪声实际声压级伴随转速变化而转变。

负载一定,进气噪声的声压级会伴随转速增加而逐渐提升,柴油机处于30%负载条件下,转速自1000r/min 逐渐增至1500r/min 后,进气噪声的声压级会增长8dB (A )。

转速在每次增加100r/min 时,声压级均会增加1.5dB (A )左右。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汽车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
在汽车内燃机中,排气噪声是传递到车外的最主要的声音来源之一。

排气系统中,汽
车尾管处的排气声音主要由排气气流产生,而气流则随着每一个爆炸的周期而产生变化。

因此,为了减少内燃机排气噪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减少排气气流速度:在排气系统中引入一些阻力元件,如消声器、管道弯曲、扩
散器等,以减小气流速度,可以有效降低排气噪声。

2. 改变排气系统的波形:选用合适的管径和长度,以及定位合适的阻力元件,可以
使气流通过排气系统时出现不同的波形,从而减少噪声。

3. 优化发动机工作参数:调整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气门开启时间、燃油喷射时间等
工作参数,使得排气气流的变化更平稳、更有规律,减少噪声的波动范围和强度。

在进行内燃机排气噪声分析时,需要较为完善的测试设备和手段,包括:
1. 声学测试系统:通过放置合适的麦克风、噪声分析仪等测试设备,对汽车运行时
的排气声音进行制定检测和分析。

2. 气动测试系统:包括流量计、压力计和曲线仪等测试设备,以及风洞等测试设备,可以用于测试气流速度、排气系统压力变化等有关参数。

3. 动力学测试系统:包括发动机参数监视仪、底盘测功机等测试设备,可以用于监
测和记录发动机的各项工作参数,并对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行为进行研究。

总之,内燃机排气噪声的分析和控制是汽车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设
计和管理排气系统,可以显著减少排气噪声对人类的干扰,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静性。

内燃动车组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内燃动车组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内燃动车组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研究引言:内燃动车组作为现代高速铁路运输的重要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内部燃烧机构的振动与噪声问题,给乘客和驾驶员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危害。

因此,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对于改善乘客舒适性、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噪声与振动的来源:内燃动车组噪声与振动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内燃机的振动与噪声: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会产生机械振动和气动噪声,通过减少这部分振动和噪声的产生可有效降低车厢内的噪声水平。

2. 列车运行时与轨道的交互作用:列车在高速运行时,轮轨接触会产生振动与噪声,通过轮轨之间的减振和隔振措施可以降低这部分振动和噪声。

3. 噪声的传播路径:噪声会通过空气、车体结构等途径传播至车厢内,通过调整车体结构和增加隔音措施可减少噪声的传播。

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为了降低内燃动车组的噪声与振动,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擎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内燃机是内燃动车组噪声与振动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减少引擎振动和噪声的控制方法对于降低整个列车的噪声水平至关重要。

传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使用减振器和隔振器来降低引擎振动的传递,通过改进燃烧过程减少气缸压力变化和爆震噪声。

2. 轮轨交互振动的控制:轮轨接触的振动和噪声也是内燃动车组噪声问题的重要方面。

减振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包括轮轴减振系统、轮缘减振技术和轮轨隔振装置。

此外,通过改善轨道几何、弹性板道和道床的减振性能等措施也可以降低轮轨振动和噪声。

3. 车体结构及隔音措施:噪声在车体内的传播路径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通过优化车体结构和增加隔音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例如,在车体结构设计上采用复合材料和隔音材料,增加车窗的隔声性能等方法。

4. 环境辐射噪声的控制:内燃动车组的噪声不仅会对旅客和驾驶员产生影响,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降低环境辐射噪声,可以采取降低车辆运行速度、加装噪声屏障、合理规划线路等措施。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分析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噪声控制技术分析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现阶段,中国已稳步进入汽车大国行列中,汽车市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呈现着日益迅猛化的良好发展趋势。

而在这一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汽车所带来的舒适程度实际要求逐渐提高。

噪声若过于高,则驾驶疲劳度会倍增,威胁着行车安全。

因此,加强对汽车噪声的控制尤为重要及必要。

本文主要以活塞形式机动车为主,深入研究噪声控制各项技术措施,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控制活塞形式机动车的噪声方面问题状况。

1噪声的基本分类活塞式的一种内燃机,其汽车结构的噪声方面基本分类如下:因转换了燃料类氧化剂部分能量,进而促使该内燃机内部有噪声问题产生;因车体架构及外部设计还不够妥当,促使车身部分有噪声问题产生;部分车载直/交流性发电机内部有噪声问题产生,发动机所内设的冷却系统一种电动式的风扇有噪声问题产生,起动机内部有噪声问题产生及各种不同电器装置内部有噪声问题产生;车辆在正常行驶期间,连接件配合着公差引发传动及振动,促使底盘内部有噪声问题产生。

活塞式的该种内燃机,为汽车最为基本的动力源,而噪声以其进气的噪声、本体噪声为主,声音强度等同于其余三种类型噪声之和。

故控制内燃机振动与整车振动相应,属于活塞形式内燃机的汽车控制噪声最为有效的技术处理对策。

胎噪会因车辆行驶具体速度的增加,以至于增加其几何的量级,轮胎撞击到地面后,空气遭到压缩,逐渐进入轮胎花纹所在空隙中,而轮胎离开了地面过后,会释放出空气,与气泵类似的一种噪声会产生。

2噪声标准与评定分析2.1标准在欧盟法规曾规定,对于客车外部的噪声,不可超出71分贝;小型汽车所产生噪声75分贝以内。

国内规定,客车噪声82分贝以内,轻载型货类车型噪声不能超83.5分贝。

故国内对这一方面有着较大提升空间。

2.2噪声评定噪声高低的评定法,以主/客观的评定法为主。

主观层面的评定法,对活塞式的内燃机类型汽车实施噪声主观评定,需以车辆确定性、响度、舒适度这三项为评定标准,运用语义的微分方法开展测评操作;客观评定期间,需把PCNM 噪声的测量装置合理安置在车身的内外部,借助分析所有测量数据做出客观的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车噪声标准及降噪控制分析
摘要分析目前国内外内燃机车噪声标准的指标要求、测试方法及各自的特点。

对内燃机车噪声源、噪声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

依据目前内燃机车噪声
的现状和发展水平提出对国内内燃机车噪声标准修订的建议。

关键词:内燃机车;标准;降噪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对噪声的要求愈来愈高。

内燃
机车的噪声不仅仅影响司乘人员,同时对机车维修人员以及铁路沿线的居民也有
影响。

机车噪声已成为机车舒适性评定的一个重要标准,过高的噪声会加速司乘
人员驾驶疲劳,对行车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有效的控制噪声,不但能够提高内燃
机车的耐久性,更能减少操控机车的危险性。

1内燃机车噪声标准分析
1.1标准概述
国内内燃机车噪声控制标准主要依照GB/T3450-2006《铁道机车和动车组司
机室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该标准为司机室内部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

车外辐
射噪声依照GB/T13669-92《铁道机车辐射噪声限值》,测量方法依照GB/T5111《铁路机车车辆辐射噪音测量》。

国外内燃机车噪声标准主要依照UIC 651《机车、动车、动车组和带司机室拖
车的司机室布置》,该标准对噪声限值提出要求,对测量方法仅简要说明。

国外噪声测量主要依照EN 3381《铁路应用设施·声学·有轨车辆内的噪声测量》和EN 3095《铁路应用设施·声学·有轨车辆发出的噪声测量》,定性描述噪声测试
的原则与方法,详细规定了测试仪器、测试条件与测试程序。

其优势是适用性强,使用国家较多,不足之处是没有规定车辆噪声限值参数。

1.2标准分析
GB/T3450-2006中要求司机室内部噪声在机车匀速行驶时等效声级Leq的最大容许限值为78dB。

在标准的要求之外,机车的采购技术规范中增加关闭空调时的司机室噪音要求,关闭空调的司机室内部噪声等效声级Leq的最大容许限值为
75dB。

UIC 651标准中对噪声限值的要求为司机室内噪声,分为机车运行时的噪声和
定置时的噪声,运行噪声:在开放线路司机室内噪声强制值小于等于78dB(A),“期望”值为75dB(A);定置噪声:车辆静置,辅助设备运转并且车窗关闭时司
机室内噪声小于等于68dB(A)。

GB/T13669-92规定:内燃机车时速小于120km/h,机车的辐射噪声不能大于
95dB(A),大修机车允差不大于3dB(A)。

国标和UIC标准对司机室内部噪声的限值要求相同,但是国标标准缺少对机
车定置时的限值要求。

国标有车外辐射噪声限值的要求,UIC标准没有车外辐射
噪声限值。

2内燃机车降噪分析
2.1内燃机车噪声源
内燃机车的主要噪声源包括柴油发电机组表面辐射噪声、柴油机的进排气噪声,冷却风扇的进排风噪声,各类风机的进排风噪声,振动激励噪声,电磁噪声,轮轨噪声,空气噪声等。

2.2内燃机车噪声控制方法
内燃机车噪声控制方法可以从噪声传播的三要素,即声源、传播路径和接受
者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2.2.1噪声源头控制:
柴油机噪声是机车噪声最主要的声源,柴油机噪声主要来源是活塞敲击、气
门运动、齿轮啮合等机械振动,进气、排气噪声,以及柴发机组的振动。

降低柴
油机噪声可以从进排气管路设计、隔震器、优化机械结构等,最有效的降低柴油
机的噪声的手段是使用排气消声器。

采用低噪音的新型冷却风扇、通风机、空压机和空调等旋转设备,优化风道
设计,减小阻力,降低振动及噪声;合理匹配机车悬挂系统,降低轮轨噪声。


用流线型车体设计,利用空气动力学降低空气噪声。

2.2.2噪声传播路径控制:
机车的噪声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声和固体声两种途径进行传播。

空气声就是
噪声源发出,以空气为媒介传播噪声。

固体声就是产生的振动通过机车车体向司
机室传播,引起司机室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1)空气传播噪声的控制
采用隔声、吸声相结合来降低司机室噪声,隔声阻断外部辐射声,吸声吸收
室内混响声,从而达到降低司机室降噪的目的。

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与其面密度
成正比,面密度越大,隔声量越大;吸声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多孔性、松散性,例
如多孔吸声材料,也可以用共振板来吸声。

由于声波的绕射作用,司机室的隔声性能受孔洞和缝隙的影响很大,尤其是
高频,因波长比低频短,更容易从小孔透射过去。

所以提升司机室的密封性非常
重要。

司机室隔声墙尽可能的不开孔,必须开孔的结构必需要进行密封处理,有
效降低孔洞透声,从而降低司机室内噪声。

(2)固体噪声的控制
内燃机车固体噪声主要是柴油机和其他辅助机组振动传播的噪声。

降低固体
噪声的有效措施是减小或阻碍传入司机室的振动,在车上旋转部件安装座下面安
装减震垫。

利用材料的损耗原理,在司机室钢结构内表面喷涂阻尼浆可以有效的降低司
机室的固体噪声,阻尼浆不仅可以减小车体振动降低结构声,还具有良好的隔声
性能。

2.2.3机车噪声主动降噪
主动降噪技术,基于声波干涉相消原理,通过作动器(如扬声器、压电堆等)产生与初始噪声反相声波来降噪,低频控制效果好。

主要是通过测量进入接受者
耳部的环境噪音的波型,通过计算,使用有源声源在接受者耳部产生一个波形相
同但相位相反的声波,从而使合成声波的振幅降低,达到降噪的目的。

3噪声控制实例
某型内燃机车要求司机室内噪声小于70dB(A),定置时车外7.5m的辐射噪
声小于75dB(A)。

通过对机车统计能量声学分析计算后发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
柴油发电机组排气噪声和辐射噪声、风机的进出风风口噪声、百叶窗漏声。

通过增加排气消声器,增加隔声吸声材料进行声学处理,使用低噪声风机,
增加消声百叶窗,通风机增加消声器等手段进行治理后,机车噪声基本满足要求。

表1为噪声消声量统计
表1 噪声消声量统计
4总结
内燃机车的降噪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对噪声的形成,传播路径等已经有了清
晰的认识,并且根据内燃机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了降噪的方法,并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从目前内燃机车的实际测量情况看噪声值已经低于限值的要求。

同时,按照GB12525《铁路边界噪声限制及其测量方法》的要求:在铁路外侧轨道中线30m处的昼夜噪声不能超过70dB。

内燃机车辐射噪声标准限值为25m处95dB,
应该进一步降低标准限值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雄,郭立平,秧林.基于TSI体系的轨道交通车辆噪声测量方法研究[J].技术
与市场,201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