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全套,1-8章)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这种巨大力量的体现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一方面,理想是人们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教学课时:3学时实践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
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
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青年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时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成就事业的动力。
有没有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向往、追求理想,渴望有一个闪光、充实的人生,这正是处在人生旅程新起点的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目标。
思修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全套,1-8章)

【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大学生活及特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做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为现代化而努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重点: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人才观;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确立自己的成才目标。
难点:如何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
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振兴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江泽民什么是大学?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最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大学是人才济济、专家云集的场所。
大学有系统训练和严格教育。
大学拥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实验手段。
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大学在人生历程中的地位(1)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大学使一个人真正地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使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起来,自主地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2)大学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造型期所谓造型,即通过大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一定专长和特色的,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
(3)大学是人生的积累期大学时代是人的意志和才能的积累的时代,是为未来生存于社会,发展在社会准备条件的时代。
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一)尽快适应校园环境1、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
改变拘谨的态度,学会主动询问、求助。
“你能主动开口吗?”2、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3、担任一定的工作(班级或社团)。
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接受现实,发展自我你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Attitude is everything(三)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
它是适应成人教育的需要,帮助成人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的课程。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成人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成人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道德素养、自觉的法律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本课程面向成人教育开设。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成人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绪论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认清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明确其目标,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1、认识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难点: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本章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认识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明确当现时代的成才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邓小平的图片)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3)坚强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3、信念与理想、信仰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废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精编资料简介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三观".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关键词: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绪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及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其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制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接班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性质和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
它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同时,它又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同学们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的修养,树立科学的“三观”。
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可以分为适1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绪论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绪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绪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3.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4.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绪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绪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及其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绪论的内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阐述绪论中的基本概念,如思想道德、法律等,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讲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明白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方法和途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第二章《道德与道德修养》,内容包括: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认识到道德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做到知行合一。
3. 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如何做到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有机结合。
重点: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道德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以及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修养经历,讨论如何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六、板书设计1. 道德定义、功能与作用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要求3.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道德的定义、功能与作用。
(2)谈谈你对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系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2)开展法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紧密结合教材的章节内容,突出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川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

川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与目标1.1 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意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1.2.2 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1.2.3 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1.2.4 课程目标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意义、目标及其作用。
1.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思辨能力。
1.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道德与道德修养2.1 课程简介2.2 教学内容2.2.1 道德的概念与特点2.2.2 道德的作用2.2.3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途径2.2.4 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道德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道德修养的含义和途径。
2.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实际案例,分享心得体会。
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道德概念、特点、作用以及道德修养的理解程度。
2.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践性作业,检验学生对道德修养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1 课程简介本章节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和培育途径。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践行。
3.2 教学内容3.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3.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3.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3.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培育途径及其作用。
3.3.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要求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1.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讲解:详细阐述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要求实践: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第二章: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的影响使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个人品质的培养与提升2.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讲解:详细阐述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第三章: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2 教学内容社会公德的定义与意义职业道德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与要求3.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社会公德的定义与意义讲解:详细阐述职业道德的定义与意义实践: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第四章: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4.2 教学内容家庭伦理的定义与意义家庭美德的定义与意义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引入:讲解家庭伦理的定义与意义讲解:详细阐述家庭美德的定义与意义实践:引导学生遵守家庭伦理与家庭美德的基本原则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对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5.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思想道德修养对法律的影响与作用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与提升5.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讲解:详细阐述思想道德修养对法律的影响与作用实践: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第六章: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使学生掌握正确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他人权利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公民的法律权利的定义与意义公民的法律义务的定义与意义正确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的方法与要求6.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公民的法律权利的定义与意义讲解:详细阐述公民的法律义务的定义与意义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第七章:刑法与犯罪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刑法的定义与作用使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7.2 教学内容刑法的定义与作用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刑法的基本原则与规定7.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刑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详细阐述犯罪的基本特征与类型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与规定第八章:民法与民事权利让学生了解民法的定义与作用使学生掌握民事权利的基本内容与保护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他人权利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8.2 教学内容民法的定义与作用民事权利的定义与内容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与要求8.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民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详细阐述民事权利的定义与内容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与要求第九章: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使学生掌握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9.2 教学内容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内容与要求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9.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劳动合同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详细阐述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内容与要求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第十章: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使学生掌握法律方法的应用与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方法的应用与技巧法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与要求10.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讲解:详细阐述法律方法的应用与技巧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第十一章: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11.2 教学内容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法律法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作用讲解:详细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十二章:案例分析与法律实践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法律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2 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法律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法律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12.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讲解:详细阐述法律实践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实践:分析法律实践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第十三章:网络法律问题与网络安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律问题的特点与危害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与防护措施13.2 教学内容网络法律问题的类型与特点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与防护方法网络法律素养的培养与提升13.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网络法律问题的类型与特点讲解:详细阐述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与防护方法实践: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增强法律意识第十四章:国际法律与道德规范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际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使学生掌握国际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国际规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14.2 教学内容国际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国际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我国在国际法律与道德规范方面的实践与贡献14.3 教学过程引入:讲解国际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讲解:详细阐述国际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践: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法律与道德规范方面的实践与贡献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形成长期坚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学习的意识15.2 教学内容课程重点与难点的梳理与回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践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15.3 教学过程引入: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讲解:总结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强调其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实践:激发学生继续践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的动力重点和难点解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1.2 教学内容1.2.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1.2.3 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1.3 教学过程1.3.1 课堂讲解1.3.2 学生讨论1.3.3 案例分析1.4 作业与评估1.4.1 作业布置1.4.2 作业评估1.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二章:道德修养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2.2 教学内容2.2.1 道德的含义与分类2.2.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2.3 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2.3 教学过程2.3.1 课堂讲解2.3.2 学生讨论2.3.3 案例分析2.4 作业与评估2.4.1 作业布置2.4.2 作业评估2.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三章:道德修养的实践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和途径,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修养。
3.2 教学内容3.2.1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的应用3.2.2 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3.2.3 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3.3 教学过程3.3.1 课堂讲解3.3.2 学生讨论3.3.3 案例分析3.4 作业与评估3.4.1 作业布置3.4.2 作业评估3.4.3 课堂表现评估第四章:法律基础4.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4.2 教学内容4.2.1 法律的含义与分类4.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4.2.3 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与途径4.3 教学过程4.3.1 课堂讲解4.3.2 学生讨论4.3.3 案例分析4.4 作业与评估4.4.1 作业布置4.4.2 作业评估4.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五章:法律的应用5.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解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
1.2 课程目标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讨论学生应培养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
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 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来源。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2.2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详细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国家、社会和个人。
讨论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三章:道德修养的重要性3.1 道德与道德修养解释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强调道德修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2 传统与现代道德修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观念。
讨论现代社会中道德修养的新要求和挑战。
第四章:法律基础4.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解释法律的基本含义和功能。
强调法律在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中的重要性。
4.2 中国的法律体系介绍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
讨论主要法律部门和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内容。
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融合5.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强调两者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的重要性。
5.2 实践与反思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理解。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估,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第六章:个人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 个人品德的含义与意义解释个人品德的概念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
强调个人品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6.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品德修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品德。
讨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体现。
第七章:社会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 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内涵解释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讲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回答“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怎样上好大学”等问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并使他们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成长成才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2、如何引导大学生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
【教学思路】面对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大一新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本专题作为课程的开篇,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不适应,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因此,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视角,紧密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针对部分大学生过多关注自身发展,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离的,只有承担起社会赋予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才能获得个体的全面发展。
【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重点问题】问题一:什么是大学?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问题三:怎么样上大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研讨问题】生命是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节奏?(你准备如何度过你的大学生活?)【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一位著名诗人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应该说在人生道路上已跨过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接下来的人生道路上,怎样走好大学期间的每一步,是摆在每个学子面前的重要课题。
经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培养教育,通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同学们有幸跨入新疆师范大学的大门,这既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新转折。
新起点使我们踏上一条光辉灿烂的成才之路,面前呈现出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前景;新转折又意味着大学阶段与中学阶段有着很大的差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林琳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理解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何为科学的理想信念,并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作用;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手段和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讨论互动及演讲等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 4学时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课时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课时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课时教学内容(讲稿)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生在世,谁不想成功?而时光如逝,青春有限要想成功必须要有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如同草木已秋,匆匆枯槁没有理想信念的青春犹如大海迷航的孤舟无望且随时都有触礁沉没的危险问题导入同学们,步入大学的你们,已经实现了一个理想,到了人生的新的高点。
还需要什么理想信念呢?当上大学已不再是你们的理想,而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现实。
是不是就应该漫无目的的享受大学生活呢?大学期间,有些学生会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些学生始终找不到人生方向。
当他们第一次收到补考通知单时,当他们应聘被拒之门外时,他们惊讶的发现前途是如此渺茫,一切懊悔似乎为时已晚。
现在,我请同学思考以下三个简单的问题:(课堂回答)我是谁?我来大学做什么?我大学出去后要干什么?【教师点评】1、"我是谁?"这是一个角色定位和角色认同问题。
对"大学生"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会出现角色错乱,大一、大二就会变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认同不自信,"University"则成为"由你玩四年",大学人生有可能成为"大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