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的山水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 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 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 性。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

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
三、细读课文,理解具体内容
➢ 3、第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③④段以李太白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主席的 词《十六字令三首》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古诗里往往有很好 的意境,都通过写景,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
➢ 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回答: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用文中句回答) 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第6段)
齐白石画虾 举例
站得高于现实 (第7段)
毛主席《沁园春·雪》 举例
• 【表达效果】读者耳熟能详,具有典范性;用领袖的诗词,符 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
画作。
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4张PPT)
2、山 水 画 如 何 才 能 做 到 有 意 境 ?
具体从三方面分析——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要深刻认识对 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与意匠相结合起来。
8
初步感知
3、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
• 为什么说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 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 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 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 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13
作业布置
运用课文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 诗词进行赏析。
14
11
思考探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作者首先提出了本文的论点——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然后从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 和意境与意匠要相结合三方面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出“意 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的结论。
12
思考探究
3、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例说说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4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 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 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 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 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 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 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 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独特性。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14.1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14.1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பைடு நூலகம்喜欢的朋友请下载支持--
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 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 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整体感知
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
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 第二部分
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 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 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 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A.台湾作家九把刀所说的“希望30年后能够和金庸并驾齐驱”被一些媒体解读 为 “干掉金庸”,很多人批评他哗众取宠。 B.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 回肠荡气的感觉。 C.我们不散发华而不实的广告,而是把一些有关联度的、简单明了的文本广告,放在 搜索结果的右侧 D.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从,不能夸父追日,要认清局势,量力而行
李可染谈意境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 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 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 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 的境界,就叫意境。”
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Xuàn
ǎi chóu chàng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勾皴点染绘山水》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勾皴点染绘山水》课件
2019/8/20
富春山居图 作者:黄公望(元)
山色空蒙雨亦Βιβλιοθήκη 寒江独钓图观察上面几幅中国山 水画后,思考、总结中国 山水画有什么特点,你在 这些画中发现了什么?
山水画画法步骤:
根据上述步骤,画一幅 你自己的中国山水画,并拿 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学习。
勾皴点染绘山水
作品欣赏: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作者: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20世纪60年代,李可染以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 句为情境,创作了七幅《万山 红遍》题材的作品,每幅作品 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 本格局相同。是中国“红色山 水画”的代表性作品。 《万山红遍》一反平时惯用 的淡墨画法,集中突出“红 色”。这种色调的强烈转变, 塑造出另一种崭新的审美境界, 整幅画作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 响。画家创作使用了名贵的上 等朱砂,墨色映衬下,朱砂的 红色鲜艳浓烈却沉稳凝重。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9张PPT20212022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公开课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39张PPT20212022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公开课

课文精讲 (内江中考) 作者谈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却引用了大量的诗词?
文中多次引用诗词,强调画和诗是相通的,都要创设意 境;以广大读者熟悉的诗词的意境来论述其不太熟悉的山水 画的意境,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还增 添了文章的文学气息,使行文更加典雅。
课文精讲 第7段“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 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 那样迅速。
形近字
字词清单
渲(xuàn)渲染 暄(xuān)寒暄
霭( ǎi )暮霭 蔼( ǎi )和蔼
喧(xuān)喧闹


旁 辨 字
日落暮( mù )霭生,心中很羡慕( mù ),用布擦屏 幕( mù )。


词语集注
字词清单
伤感,失意。( G )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D )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E )

2 开头通过引用名言(诗句/俗语……),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并作 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 开头通过引用名人逸事等,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增强论述的趣味性;
4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参考答案 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即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引出下文的论述。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代表画作有《漓 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略有改动。李可染的山水画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写实”到 “写意”,由“写生”到“创作”,由“写境”到“造境”的 发展历程。1954年,李可染开始了写生之路,为变革山水画而 进行探索。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主张,“胆” 就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条框,“魂”就是要创作具有时代 精神的意境。课文节选自《漫谈山水画》一文。该文是孙美兰 根据李可染的讲课笔记所做的整理稿,最初发表在《美术》 1959年第5期上。课文节选的是其中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任务探究
任务三: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能从意境的角度鉴赏山水画作。 从意境的角度鉴赏李可染《万山红遍》
任务探究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 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 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 “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 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另一方面,“红遍” 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 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 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 时地利人和。
1.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提示: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山 提出问题(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阐释什么是意境
画 的
分析问题
获得意境的途径

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
境 解决问题(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任务探究
2.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分
任务探究
2.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简 要概括出来。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深刻认识对象,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身临其境,长期 观察,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任务探究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 内容说说“意境”与“意匠”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识文体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
辩”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李可染在作画
一、重点词语
1.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 2.惆怅:犹豫不决或指有些不知所措,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
3.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4.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5.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 6.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7.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8.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
李可染
目标明确
1.通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意境。理清 意境与意匠的关系。(重点) 2.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 (重点) 的论证方式。 3.提高自己艺术鉴赏的能力。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 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 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 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 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 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 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 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 集》、《李可染画牛》等。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2.第六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八段的主要内容。 4.依据课文,说说意境与意匠有什么关系。
1.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
一问一答,自然过渡。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 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 感动不了人。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任务活动二:细读探究
文章在论述“意境是什么”的问题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试分析运用这 些方法的好处。
任务活动二:细读探究
而荆浩的例子侧重证明长期观察的目的是“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 ,这样才有可能创造意境。原文是这样表述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 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 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一个“像”字看出举荆浩这个例子是 为了阐释前面的观点句“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2-4段: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借助实例进行理论阐述 。
5-8段: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第四部分
9-10段:承上启下,提出“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
任务活动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结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或者称为“ 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 ,“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 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 部分得出综合性结论。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 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 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 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 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 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背景介绍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 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 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 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 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以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为例,证明了好诗词有很深的意 境,每一个字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观点。
学习论证
作者要论述的是“山水画意境”,为何以上两例却选用 古诗词的意境来进行举例论证?
诗歌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作者巧借这 一点,以诗的意境类比山水画的意境,让读者借助诗词 的意境,来理解和把握山水画的意境,化深奥为浅显,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本论
_如__何___获__得__意__境____________


_有__了___意__境__,__还___要__有__意__匠___
结论 ________意__境__和___意__匠__是__山___水__画__的__两_ 个关键
学习论证
发现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分别有何作用?请 结合原文举例论述。
山 水 画 的 李意 境 可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 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 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 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
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 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 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 《李可染画牛》等。
引用杜甫的诗,论证了意匠的重要性,具有极强的说 服力。
理清思路
完善本文的论证思路:
引论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举例论证)

深刻认识对象,
(举例论证)

本论
如何获得意境 有强烈、真挚的思想。(对比论证)
意 境
有了意境,还要有意匠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山水画的意境》ppt课件
(3)要苦心经营意匠,千方百计地传达感受和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6、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
品出来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两段说说。
不是。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 即表现方法、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 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空了。
深入探究
1、作者谈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以齐白石的印章佐证齐白石讲究意匠,以齐白石讲究 意匠论证意匠对于画画的重要性。
深入探究
3、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
道理论证
引用杜甫的话,深入浅出地论证了“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 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这个观 点。有力地指明了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这样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深入探究
4、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
青城天下幽。”
道理论证
有力地论证“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的观点, 进而论述了画作要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创造出鲜明意境。
深入探究
5、五代画家荆浩画松树 一位作者出外写生。
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证明了注重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对象,才 能创造意境。
惆怅(chóu zhàng) 赋予(fù yǔ) 浮光掠影(lüè) 金碧辉煌(huáng)
当堂检测
2、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 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 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26张PPT)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课件 (共26张PPT)

第四部分
1.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 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 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2.意匠和意境是什么关系?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 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 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②对比论证。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强调“长期 观察、全面认识”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③道理论证。作者引用杜甫的名句,有力地论证“要苦心经营意匠”的观 点,增强说服力。
3.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下面这些 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启示: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 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板书设计
山 水 画 的 意 境
观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及其重要性
获得意境
深入全面认识 感情强烈、真挚
苦心经营意匠
再见
①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 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②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 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启示: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 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 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题跋”有何含义? 题跋:“余三游漓江,觉
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 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 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
漓江(中国画) 1963
10
作品欣赏——形式分析
“以大观小”的含义 “以大观小”即把山水画家自己看成是
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如作盆景观。这样, 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 加以表现,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 深远的构图方法,画繁复的崇山峻岭。
22
探究·交流
• 李可染的山水画给你哪些突出的感受? • 你能说说李可染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吗?
23
• 饱满的构图 • 浓重的笔墨 • 鲜明厚重的色彩 • 虚与实营造的空间层次 • 灵动变幻的光与影 • 中西合璧所营造出的山
水意境
24
学习建议一 —— 作品赏析。
具体要求: 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从作品内容、形式分析、
11
作品欣赏——形式分析
1.这张画构图有何特点? 构图饱满。
2.真实的山有这么黑吗? 逆光下的山体显得厚重; 采用积墨法凸显剪影般的山 体形状。
3.真景的层次有这么清晰、 这么多吗? 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层峦 叠嶂的纵深感,使画面产生 幽深的空间感。
4.真实的江水有这么明亮吗? 江面在浓重的山体衬托下,越 显明亮。
李可染(1907—1989)
27
学习建议二 ——了解李可染及其艺术追求。
李可染的书法
想一想: 如何理解这幅书法作 品表达的意思呢?
李可染的艺术观念:不仅要潜 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更要大胆革新。他以鲜明的时代精 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 的嬗变与升华。
28
学习建议之三——自主研究及知识拓展。
课后任选一个内容进行研究,并选择适合自 己的一种形式呈现:
1.赏析一幅李可染的山水画作品。 2.查找关于李可染艺术特色的相关知识。 呈现形式: 1.撰写200字以上的评述短文。 2.用电脑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展示与评价: 在班级举办以《李可染的山水画》为主题的
赏析文章展。教师从作品内容、形式分析、画家 意图、作品评价等方面给予评价。
7
桂林山水这么美, 你知道画家李可染是如何描绘他心目 中的桂林山水的吗?让我们一同看看他是如何表现的。
漓江天下景(中国画) 1980
8
漓江(中国画) 1980
雨中漓江(中国画) 1972 9
作品欣赏——内容描述
1.画面里有什么?
层层叠叠的山峦千姿百 态,在平静的江面上留下清 晰可见的倒影,几艘小船在 江中摇曳,画面上方的题跋, 明确表达了画家的创作想法。
20
观察·思考
1.说说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
整幅作品以红色调为主,颜 色鲜艳、炫目。 2.画面上有哪些内容?
画面上近处山体高耸陡峭, 远处山势广远绵延。一条小河顺 势而下,在悬崖处形成瀑布,汇 成山脚下的溪涧。山体被红色的 层林所覆盖,山腰间隐现着几处 房舍。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中国画)196421
画家意图、作品评价等方面对李可染的《春雨 江南图》《山顶梯田》进行欣赏、分析。小组 成员分别选取某一个方面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相互交流后,选出代表综合发言。
25
春雨江南图(中国画) 1984
山顶梯田(中国画)1974
26
学习建议二 ——了解李可染及其艺术追求
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著 名国画家。他的作品既体现了 传统功力与文化修养,又具有 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继承传统、 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在现代绘画史 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2
积墨法:即层层加 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 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 干,再画第二次、第三 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 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 后还可再皴、再勾,画 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 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13
作品欣赏——画家意图
想一想: 为什么画家要把秀美的山峦
画得黑黑的呢?
古画论中有“外师造化,中 得心源”之说。 李可染所画漓江 就是自己心中感受到的漓江美景。 他吸收西画画法,选取逆光的角 度,用极尽丰富的中国画积墨手 法进行表现,使群山显得浓重迷 离、层峦叠嶂,映衬出江水的明 亮,别有一番新意。
14
作品欣赏——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试试做个小评论家。 通过以上分析,请你和本组
同学进行三分钟的讨论,然后和 老师、同学交换对作品的感受。 • 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 • 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 • 这幅作品取得了怎样的艺术
效果?
15
作品欣赏——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 这幅作品构图饱满,
整体感强,明暗对比强烈, 墨色浓重,层次丰富,表 现出漓江美景特有的空灵 秀媚,彰显了艺术家独特 的审美视角和艺术风格。
观察·思考
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词意,试着读懂画家所要表达的 思想。
画家为词中“万类霜天竞自 由”的豪迈恢宏气势所感染,也 为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的壮丽景 象所激动。该画构图饱满,先以 水墨勾皴,再以朱砂点染,形成 红与黑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既厚 重又层次丰富,表现了秋之娇艳 和郁勃生机,是画家热爱祖国山 河情感的抒发,也是时代情感的 反映。
16
观察·思考
仔细观察这 两幅作品,说说 它们在风格上有 什么不同?
《漓江春早》: 画面清新,山体 多用皴擦。
《漓江》:画面 凝重,善于运用 逆光,山体多用 积墨法。
漓江春早(中国画) 白雪石
漓江(中国画) 李可染
17
观察·思考
比较写生稿和画作后,思考:李可染为什么要面对大自然真 实写生后,再进行山水画创作呢?
29
李可染艺术馆
写生铅笔稿
漓江山水天下殊(中国画)1984
18
观察·思考 这幅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画家是怎样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和构图表现的?
无尽江山入画图(中国画) 1982
19
观察·思考
笔墨——运用 “积墨法”, 画面“黑、满、 崛、涩”。善 于运用逆光。
内容——高山峻岭, 层峦叠嶂;房舍烟霞, 轻舟荡漾。
构图——构图饱满,整体感强。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八年级上册
第二课
李可染的山水画
1
“桂林山水甲天下。” 你到过著名的桂林吗? 你游历过美丽的漓江吗? 漓江之美,美在哪里?
2
注意观察这些山峦剪影般的外轮廓。
3
这幅摄影作品中பைடு நூலகம்出了什么?
4
你觉得这幅摄影的构图好看吗?
5
你能看清楚山峦的层次吗?
6
如何分辨出山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