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

合集下载

抓住语文教育的灵魂——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抓住语文教育的灵魂——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Huaxia jiaoshi jiaoyu
织学生在活动型课程的开展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

就学科课程内容来看,以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改造形成学科核心内容,并在学科核心内容中提炼出主题,再把教学主题转化为议题,使议题对整个课堂教学发挥引领作用。

因此,议题与学科课程内容、议题与情境、议题与问题以及议题与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需要遵循逻辑规律分别对议题
其他科目的学习和考试,都会或多或少运用到语文阅读能力。

比如历史、道德与法治这两门学科,里边有很多材料,如果没有阅读能力,根本不知己对人生、对社会、对日月星辰的理解和敬仰,用优美的文字留给我们的传世宝藏。

阅读本身是享受,是自然而然的吸引,它绝不同于那些支离。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和老朋友聊天时,她为我推荐了周国平的作品,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书店买来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

“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这是此书封面上的题字,如此醒目。

周国平先生既非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但是他对教育却可以有自己深入的见解,这可以说是让人非常佩服。

但身为曾经的学生和现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亲身谈谈读后之感。

以下摘自书中的原文片段是我最有感触之点所在: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为将来快乐地工作打好根底。

可以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这是精神上优秀的征兆。

在我看来,学习不快乐,把学习变成折磨,仅此一点,就已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从小学开场,孩子们就受这个折磨,上了一天学,回家还必须做大量枯燥的作业,天天上床时都筋疲力尽,其用处只是应付考试,对真正的智力开发毫无好处。

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折磨越来越甚,简直是虐待了。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能得到素质全面的开展,这也是我们教育界屡次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宗旨。

但结合我们的国情来讲,何为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一个理想体面的工作是不是教育?依周国平的看法,似乎不是。

而这绝对是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的教育。

学会文武艺,报效与国家,学而优那么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深沉传统。

否认这一传统,固然显得有思想,但是显然脱离了中国教育最大的现实。

在我看来,正如共产可以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一样,教育也可以区分出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

前段所述,即是最低目的。

通过教育,使人可以拥有一项技能,为自己谋生,同时也为社会效劳,把这做为教育的目的,绝对是正正当当、理直气壮和无可厚非的。

然而,教育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教育的最高目的,正如周老师所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应使人获得成熟和自由,让生命绽放在爱和蔼良之中”。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书的第四页他又谈到:“德育就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标准;智育就是要开展好奇心和理性考虑的才能,而不是灌输知识;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共两篇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共两篇

读周国平论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篇一知道我是一名教师,朋友送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给我。

说实话,对周国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他的散文,知道他常用散文的形式谈哲学,但从不知道他对教育还有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领悟,直到看到了这本《论教育》。

虽然还没有读完,但一些精彩的句子已经深深启迪了我,在此记录一二,与同行们共勉。

“什么是教育?教育应使人获得成熟和自由,让生命绽放在爱和善良之中”。

说的多好啊。

一个没有良知的人不能说他受到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虽然在劝人向善上方面不象宗教那样立竿见影,但也不能说教育的功能不包括让人变的善良,也许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和教育者的责任之一。

记得在电影《2012》中黑人地质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我们不为他人着想时,就是我们失去人性的时候。

所谓的为他人着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善的表现,有了善良才会有同情;有了同情,才会有道德。

正如周国平所言:“道德是建立在生命与生命互相同情基础上的”。

可见,善良、同情、道德,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让学生变的善良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是保护和鼓励他们对书籍的兴趣”。

说的一语中的,的确,成人爱不爱读书往往和自己在童年的时候,有无对书籍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记得自己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买的第一本书就是《中国历史故事》,那是一本少年历史故事书,书中第一节就是盘古开天地,然后是三皇五帝夏商周,那是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在读的过程中我充满了好奇,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可能对书籍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现在的读书习惯也许也是受那时的影响。

“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这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为人父母,很容易,但做好父母却很难。

父母不仅仅需要给孩子温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人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更重要是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我接触过一些有恋父或恋母情结的学生,他们大都在单亲家庭,孩子跟着父亲或母亲过。

可见,亲情缺失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灵创伤是无法避免的。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模版很久没有读书了,翻开《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心情一下子宁静下来。

切身感受到,读书是快乐的、充实的,也是必须的。

无论多忙,都不应该不坚持读书。

该书第一辑讲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有七条箴言。

书中这样叙述: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

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

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

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教育的七条箴言是:1.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2.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6.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7.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周国平先生的思考始终在指导着他自己的生命实践,他的哲学思想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密切关注生命、人生、生活的实际。

正如书的封页所述:“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也认识到所有的学问和科学最终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体现在实践中。

整部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3篇)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3篇)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阅读《周国平论教育》一书,我获得了深刻的洞见。

周国平老师以哲学家的视角,以质朴、真诚的文风,营造出一种难以言表的亲近感,他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我。

周老师在哲学领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人生问题的沉思,而人生问题与教育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他认为,做人与教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应让学生获得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价值观。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老师教育思考的基石。

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他强调,教育的真谛往往源自哲学家的深刻洞察。

专业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如缺乏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他们的观点可能局限于经验或心理学的细节,显得浅薄和平庸。

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人性”的培养。

周国平老师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守护人性”。

这一理念贯穿全书,犹如一条平静而有力的河流,激荡着我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教师对人性的整体理解和洞察,对于避免教育的局限和偏差至关重要。

周老师提倡知识分子应成为真正的读者,具备高雅的阅读品味,形成独特的阅读趣味,并养成阅读的习惯。

他认为,阅读经典著作能引领我们加入人类精神探索的进程,超越世俗,拓宽精神视野。

众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周国平老师警示我们,不应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局限于流行和时尚的书籍,以免沦为文化市场的消费者,而非真正的读者。

书中关于“生命教育”和“灵魂教育”的探讨,以及教育演讲的记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本书并非一本提供具体教育策略的工具书,但其哲学性的深度和思辨性,使其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一读的宝贵文献。

周国平老师以其非教育家的背景,带来了无拘无束的教育见解,而哲学的底蕴则赋予了他深刻而独特的洞察。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我对教育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2024年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二)我已有一段时间未曾阅读,近日翻开《周国平论教育》,内心瞬间归于平静。

我深感,阅读是愉悦的,是充实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心得体会: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心得体会: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心得体会: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最新)之前我有幸参加了“亲近母语”活动,在哲学家周国平的讲座中,他结合高中考试阅读选自己文章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教育观点,及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故事,朴素的话语客观又真实,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哲人,让我更多思考教育怎样返璞归真。

寒假里,我拜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写下自己的浅感。

书中用七个部分对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别是“神圣的好奇心、阅读与成长、童心和童年、如何做父母、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我看道德教育、讲演辑录”,虽然有一些往日随笔和采访的后期汇总,但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其认知的完整性。

好奇心之所以神圣在于其易夭折,在教育上好奇心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相对比哲学教材不能只是一些教条,而应该真正启迪学生爱智慧,像儿童的爱提问也是一种哲学;阅读与成长中周教授更强调阅读经典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看学生的心智素质可以看其是否具备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童心童年从自己的孩子啾啾和圣诞老人的故事讲了自己怎样保护孩子的童心,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更容易相信善良;如何做父母则从他写的《宝贝,宝贝》序入手写了新生命的奇迹和为人父的喜悦,切身谈孩子的独立灵魂和彼此成就;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写了他所认为好老师具备的6条素质;而我看道德教育和讲演辑录则讲了孩子的德育塑造,如何为人处世。

这会儿,我想说的是第五部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从当老师以来,有人问我的理想时,我笑着说:“简单,我就想当名好老师。

”我遇到教育困难和挫折也总是宽慰自己心里要求自己怎样做是对的,达到我认定的好老师。

渐渐,有学生和我说:“老师你真好!”有家长说:“徐老师是用心负责的好老师。

”也有同事说:“你做的很好了,非常用心!”有成绩出来进步了或者第一名了可能更直观的来说明你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也让我从简单的师德师风规范要求中在思考,读了周教授他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这样讲的:1、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知识分子;2、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3、懂教育,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4、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5、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6、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

《周国平论阅读》心得体会《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主体彰显着周先生心田头脑的深沉、宁静和纯粹,深深地吸引着我。

周国平在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时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别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当作“闲书”读就好。

“一本经典的阅读,千万别当教科书去读,而要不感兴趣的就跳读、喜欢的就精读,读不懂的就放弃,读懂的地方就享受。

非常喜欢他的观点,这样读书,没有压力地读,没有功利地读,往深里说,这也是阋读的志趣与方法啊!能在闲暇时捧上一本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种幸福,也是一种生活。

周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经常偷读课外书甚至是逃课,多年后回首往事,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基本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当然本文不是想否认课堂教学的意义,周先生所说也只是一家之言,很多人抱有一定的目的性做事,做学问,也能取得很不错的成就。

人们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每个人的读书旨趣是不一样的。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要求别人读什么,更不可能要求别人有什么样的收获。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有的人,无论读什么样的书都可以从书中有所正面收获;有的人,再好的书,他也不能从中得到好的思想与理念及行为指导。

面对这样的不同人群,怎么要求都一样呢?所以,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阅读书籍的权利,收获也就在内部蕴积,外人岂能知道?外人岂能干涉?外人岂能命令?再者,每个人的读书目的是有所不同,但是读书不是仅仅为了当下的一点目的。

比如,小孩子阅读的儿童读物,小故事,寓言等等,那些图画册子里面的人事儿,有的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画面,孩子没有功利目的的阅读,到长大了,还很有影响,有的甚至影响终生。

相对而言,读什么书并不是非常重要,喜欢读就好了,讲究的是读书的趣味。

真正爱读书,迟早会找到自己的书中知己,这恰恰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领域。

只要一个人通过阅读发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品尝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漫游的快乐,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在他的人生地图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位置,会不断地向他发出召唤。

教师读书随笔读《周国平论教育》一点感想

教师读书随笔读《周国平论教育》一点感想

教师读书随笔读《周国平论教育》一点感想教师读书随笔读《周国平论教育》一点感想前段时间,维扬实小的王云校长来慰问我们在甘泉交流的老师时,送给我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周国平论教育》。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我不曾了解的观点,并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教育即生长”,这个由卢梭提出,杜威作进一步阐发的概念,激起了周国平的共鸣。

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情。

比如说,教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养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现今的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应该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

具体到教育上,就是把人身上的哪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一种合格的教育就应该把学生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价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把这些价值实现出来。

简单地说,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价值。

周国平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最宝贵,第一个是生命,第二个是头脑,第三个是灵魂。

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育是体育,针对头脑的教育是智育,针对灵魂的教育是德育,再加上一个审美教育。

他认为学校里就应该有这样的四种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和课堂,过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智育上面,而轻了其他三个方面。

这样的人文精神教育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

这样也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人之为人的价值。

我们只注重智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是不是不能成为一个饱满的,有血有肉,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人?还是只能成为一个仅存生存技能,苍白地活着的人?周国平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时培养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兴趣,才有可能感到幸福。

那种生命力乏弱的人,心如死灰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开心的。

尊重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有意义地度过一生。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阅读是自身生活和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我并不是很懂得阅读的真谛,虽然很喜欢阅读,但有的阅读收效很低,甚至可能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周国平先生对阅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帮助师生领悟阅读之道,我从中也得到不少启发。

以下是几段书摘,愿与大家分享: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

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摘自《周国平论教育》第41-42页“经典和我们”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室不安,自惭形秽。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

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得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

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

——摘自《周国平论教育》第29-30页“做一个真正的读者”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

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现代知名作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还有多部教育著作。

在读完许多周国平的教育读书心得之后,我深受其启发,对于教育和阅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认为周国平在他的作品中非常强调自由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教育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能被完全同化。

他号召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和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不要一味地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自由的教育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和成长。

其次,周国平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多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

我在读完周国平的这些心得之后,开始尝试着多读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例如文学作品、哲学、历史等等。

我发现这些书籍不仅让我更加广阔了视野,还拓展了我的思考方式,让我更加有洞见和深度。

此外,周国平还在他的作品中反复强调了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地去理解和关爱他人,倾听他人的声音,从中汲取营养。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尝试着去更多地与他人交流,关注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不仅让我更加成熟,还让我拥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总之,通过阅读周国平的教育读书心得,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阅读、交流等这些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耳濡目染,不断丰富自己,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篇1《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

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

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国平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

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

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

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样吗,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

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

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周国平讲座观后感

周国平讲座观后感

周国平讲座观后感那天去听了周国平的讲座,就像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奇趣冒险。

一进场,看到周国平老师站在台上,那气场,感觉就像是智慧的化身,周围都散发着那种让人忍不住想靠近汲取知识的魔力。

他一开口,那声音就像一条平静却充满力量的河流,缓缓流淌进我的心里。

他讲的那些关于哲学、关于人生意义的东西,我原本以为会特别高深难懂,就像天书一样。

结果呢,完全不是。

他就像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邻家大叔,把那些深刻的哲理,用生活里的小事儿,像穿珠子一样,一个一个串起来。

比如说他谈到幸福,没有给幸福下那种干巴巴的定义,什么数据啊,什么大道理啊统统没有。

而是说起了自己早上看到的一抹阳光,感受到的那一丝清风,说这些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我一听就觉得特别在理。

我平常就老觉得幸福是那种特别大的事儿,要中大奖啦,要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啦,其实每天早上能吃到一口热乎乎的包子,喝到一杯香浓的豆浆,这也是幸福啊。

还有啊,他讲关于面对苦难的时候。

我本来以为他会像那些励志鸡汤一样,喊着要坚强,要勇往直前。

可他却很实在地说,苦难就是苦难,它不好受,承认这种难受也是一种勇敢。

这让我一下子就对那些自己遇到的烦心事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老是觉得自己不能被困难打败,就一直憋着,结果心里更难受。

现在明白了,难受就难受呗,在难受里也能慢慢找到力量。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我发现周国平老师的眼睛里就像藏着小星星,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执着。

他讲着讲着,就会突然来一句幽默的话,让全场哄堂大笑。

就像在沉闷的哲学世界里,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欢乐花园的门。

听完这个讲座,我就像被打了一针清醒剂。

以前浑浑噩噩地过着日子,觉得人生就是这么按部就班地走呗。

现在不一样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一切,那些被我忽略的小美好,那些被我放大的小烦恼。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迷雾里走了很久的人,突然被周国平老师点亮了一盏灯,虽然还不能一下子就把整个路都看得清清楚楚,但至少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读《周国平》有感

读《周国平》有感

读《周国平文集》有感我读周国平写的文章,有的就像他对尼采的作品产生一种无比的喜悦一样,我对他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周国平对人生的指导思想很简单,第一条是快乐。

我对人生的看法和他是一致的。

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珍惜我们的生命,去享受我们的人生,这中间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快乐。

生活中不免有许多困难挫折,对待它们,我们当然要选择乐观的面对,而不是痛苦的不敢面对。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这是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快乐是天经地义的。

周国平写道,他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

是啊,我们总是想到以后会幸福,只要现在付出自己的全力去苦苦奋斗。

生命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为什么总要一味地把幸福向后推,而要放弃享受现在生命的美妙呢?我们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拒绝幸福的做法。

人只有一个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

有一些享受,过了青春期诚然还可以有,但滋味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快乐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整天荒废生命,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快乐也充盈在我们每天奋斗的那份充实感中。

这就牵出了第二条指导思想,那就是“可持续的快乐”青春终究会消逝,如果只是及时行乐,毫不为今后考虑,倒真会"老大徒悲伤"了。

“可持续的快乐”就要求我们既要珍惜真实的今天,也要适当的考虑快乐的持续性,如此,我们必须靠我们的双手来打下我们明天快乐的基础。

重要的是,要使快乐本身不但是快乐,而且具有生长的能力,能够生成新的更多的快乐。

什么叫做更多的快乐呢?它应是精神上的享受,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好书。

我们倘若能够通过读书、艺术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身上就拥有了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这种快乐时不会变成虚无,它始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

这两条指导思想是相辅相成的。

顺便提到了读书。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docx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docx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周国平论阅读》-------做大师的学生有感叶素盈读经典就是进入人类精神生活系统,从而使自己过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周国平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

它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一些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优秀,正像培根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1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因此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所以,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背书、休憩时看时尚杂志、不切实际的科幻书、杜撰的穿越书等等绝不是真正地阅读。

那真正的阅读是什么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求,读什么倒无所谓 ; 但要让阅读成为获得精神粮食的途径,就必须慎于选择。

很多人都很苦恼,怎么选择呢 , 这个“专家”推荐了一个书单,那个“名人”推荐了一个书单,又一个“大师”列了一个书单,这样的书单太多太多,但一家之言不能成为选择的标准。

放下所谓的专家标准,放下所谓的名人标准,放下所谓的教科书标准,“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金子”。

只有了洪流的籍才能成永恒,我又将之称“ 典”。

什么是典 , 在不同的人的眼睛里,典有不同的解。

我有一种常的看法,典就是文学名著,什么曹雪芹,什么雨果,什么列夫托斯⋯⋯但是作一个人的精神育和成,靠文学名著是不的。

汪涌2豪教授 : “不能将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多人文社科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人的境有真切的关心,人生在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的肯,人内心有感同身受的体,并精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典,都成我的重点。

”了解了什么是典,那怎么典呢 , 人普遍典一定要好好,的深刻、的透,不要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

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5篇

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5篇

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5篇,欢迎阅读参考!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1)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周国平老师是位哲学家,书中的文字素朴、真诚,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这本书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

周国平老师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他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

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

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

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周国平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周国平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周国平作品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作品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周国平作品读后感1“读一本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最近我读了着名哲学家周国平写的《周国平作品精选》,读后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感悟有三:一是正确看待“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是习惯于失去。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

只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

我们在社会上尽可能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

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事了。

二是靠自信来赢得大家心。

在与人交往中,自信心就如同吸铁石的磁力,会把许多有能力的人吸引过来。

老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只有你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和你一起干活的人才会有信心、有兴致。

相信自已能行,便会攻无不克。

有人说:“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但是,自信不是自负。

只觉得自已行,别人都不行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三是培养责任感。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到对家庭、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大到对国家、对整个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只有对自已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家庭和工作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论教育》读后感1《周国平论教育》共有八辑,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内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

作者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

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

”对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人”是教育的原点,“人的充分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一个教师,如果拘泥于教育的“技术”,而没有对人、对人性的一种整体洞察和思考,教育就会有局限和偏差。

那么,作为一个哲学家,周先生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呢?“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是周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

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

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驱赶孩子去做有违他们个性的事,不惜牺牲他们童年的幸福;认为孩子什么也不懂而把成人的喜好观点和评判标准强加给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论阅读》读后感:做大师的学生有感《周国平论阅读》
-------做大师的学生有感
叶素盈
读经典就是进入人类精神生活系统,从而使自己过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周国平
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

它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一些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优秀,正像培根说的“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
1
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因此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所以,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背书、休憩时看时尚杂志、不切实际的科幻书、杜撰的穿越书等等绝不是真正地阅读。

那真正的阅读是什么,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他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求,读什么倒无所谓;但要让阅读成为获得精神粮食的途径,就必须慎于选择。

很多人都很苦恼,怎么选择呢,这个“专家”推荐了一个书单,那个“名人”推荐了一个书单,又一个“大师”列了一个书单,这样的书单太多太多,但一家之言不能成为选择的标准。

放下所谓的专家标准,放下所谓的名人标准,放下所谓的教科书标准,“大
浪淘沙,留下的就是金子”。

只有经历了时间洪流检验的书籍才能成为永恒,我们又将之称为“经典”。

什么是经典,在不同的人的眼睛里,对经典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有一种常见的看法,认为经典就是文学名著,什么曹雪芹,什么雨果,什么列夫托尔斯……但是作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和专业成长,单靠文学名著是远远不够的。

汪涌
2
豪教授说:“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了解了什么是经典,那怎么读经典呢,人们普遍认为经典一定要好好读,读的深刻、读的透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看到这些要求,人们读经典的欲望瞬间下降了,因为压力太大,怎一个“累”字了得。

周国平却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别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当作“闲书”读就好。

由此不由得想起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她的一生都在读《人鱼公主》。

有人在心里偷偷地笑话:“五十岁的人去读童话《人鱼公主》。

”可是你看,十岁读不出三十岁的感悟,五十读不出二十岁的张扬,只要读了,有点浸染与熏陶就够了,谁一次可以读尽一生呢。

《周国平论阅读》第三辑至第九辑就记录了周国平的阅读经历,在他的阅读体会中,我发现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本经典的阅读,千万别当教科书去读,而要不感兴趣的就跳读、喜欢的就精读,读不懂的就放弃,读懂的地方就享受。

就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好读书,
3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你看,陶渊明就是在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有一本书能让你的心静下来,能给你思考人生的机遇,就是一种愉悦,一种幸福。

当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绝不属于大众,所以,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

谈读书的人很多,谈读书方法的也很多,但给人以启发的并不多,给人以误导的也不在少许,如何择取,就又要我们回到读书中去体会,去感悟了。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