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上课讲义
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
![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2283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e.png)
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第一章:家乡的美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美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湖泊、田野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古城、建筑、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
3. 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
2. 学生分组进行美景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
3. 举办“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第二章: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们,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人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乡的人们和谐相处。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各行各业的人物: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等。
2. 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3. 与家乡人们和谐相处的技巧。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家乡人物采访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2. 举办“家乡的人物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采访到的人物故事。
3. 开展“和谐相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乡的人们和谐相处。
第三章:家乡的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品尝家乡的美食,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制作和分享美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美食的文化背景。
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美食:地方特色菜肴、小吃、糕点等。
2. 美食的制作方法和安全饮食知识。
3. 家乡美食的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美食制作活动,学会制作家乡的特色美食。
2. 举办“家乡美食节”,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制作的美食。
3. 开展“美食文化”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美食的文化背景。
第四章:家乡的资源与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责任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261b90029bd64793e2c0e.png)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与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知识: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为“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课。
本节课授课内容是“家乡的风光美”,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
根据四年级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
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意识。
3重点难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找一找,说一说(1) 出示中国地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出福建在祖国的什么位置吗?它占有什么优势?(2)出示漳州地图:你知道漳州共有几个县市吗?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渗透地理知识。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_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21539899b6648d7c0c746b7.png)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_人教新课标《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夸夸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丫解家乡的名人,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3.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了解家乡的名人,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家乡人的资料教学设计一、说一说聂耳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画面,同学们想不想看啊?(想)请看大屏幕。
2.(播放多媒体课件,示意学生三三两两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聂耳经常与田汉合作。
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歌》、《新女性》、《飞花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告别南洋》、《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3.死亡及墓地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4岁。
在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K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他的墓地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的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
琴盘顶部,七块晶莹的墨石卜,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墓地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既富于特点,又显得庄严大方。
现云南玉溪建有聂耳公园,昆明西山、翠湖及玉溪有聂耳雕像。
聂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
据两国人民的友好愿望,聂耳的生、殁之地,昆明藤泽于1981年结成友好城市。
二、家乡人物知多少?1.美丽的红土高原不仪培育出了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还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你们肯定知道很多,谁愿意把知道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一下?2.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会儿,我们举行.个擂台赛,比一比是哪个小组知道的家乡人最多。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d451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9.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美景和人文景观;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乡的美景:山水、建筑、风景名胜等;2.家乡的人:村民、民俗、习惯等。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景和人文景观;2.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3.如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介绍“家乡”的概念和重要性;2.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步:了解家乡的美景(15分钟)1.带领学生观看家乡美景的图片或幻灯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印象;2.分组交流,讨论自己家乡的美景,提问:你们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山水、建筑或风景名胜?第三步:了解家乡的人(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己家乡的人,如村民、民俗和习惯等;2.学生分组展示,介绍自己家乡的人文景观,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四步:撰写家乡的美景和人文景观(30分钟)1.学生独立或分组撰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和人的文章,要求包括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鼓励学生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描写技巧,突出家乡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第五步:分享与展示(20分钟)1.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互评和修改;2.部分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展示自己对家乡美景和人的理解,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问。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文章撰写是否符合逻辑和连贯性;2.学生的观点和感受是否准确表达;3.学生的分享和点评是否具备合作和批判思维。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家乡的美景和人的魅力;2.鼓励学生进行家乡影像或摄影作品的创作,展示家乡的美景和人文景观。
七、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学生对家乡不熟悉或没有自主思考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8111c3df49649b6648d747a6.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2、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和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3、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的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感受。
4、了解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唤起学生的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而建立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和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明白家乡的美丽和繁荣是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从而建立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一、找一找,说一说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旅游团组团外出请学生当导游介绍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这一特设情境下展开本次学习活动。
师:在祖国的东北,有一个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的小城,说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方正,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它的怀抱,感受它独特的美丽。
(板书课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
(1)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2)占有什么地理优势?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你从图中还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方正是个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二、看一看,夸一夸1、看并说家乡的风景名胜。
2、夸家乡的丰富物产(1)粮食(2)鱼类(3)鸟类(4)野生动物师:我们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宝地,三、展一展,唱一唱。
1、展示搜集的资料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搜集到的材料(包括图片、工艺品、诗歌、传说、历史故事、谚语、民俗等)。
2、播放歌颂家乡的歌曲《乌苏里船歌》。
师:有一首著名的歌曲是歌颂赫哲族的,你们知道歌名叫什么?(《乌苏里船歌》)。
(欣赏歌曲)3、播放同江自然风光的录像片。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6725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d.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第一篇:《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激、敬佩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
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四年级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环境的美好。
由于同学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名人事迹知之不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环境、生产、生活方面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父母,查阅有关家乡的旅游、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也能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现家乡的闪光之处,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通过“家乡的光荣榜”,检查学生的调查能力,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对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d6d66b482fb4daa58d4bd1.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夸夸咱们宜宾美《夸夸咱们宜宾美》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资料收集活动、访问活动、课前准备活动等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教学资源及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举办“家乡美景照片展”。
由同学组织收集照片、布置照片展板、设计投票卡、组织全班同学投票、统计票数并评出奖项。
2.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或朋友询问等办法了解宜宾的风景名胜。
3.自制地图。
由第二联络组的同学用彩色笔绘制出宜宾地图。
4.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师:同学们,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家乡宜宾的地理位置,知道宜宾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第二课,我们将学习了解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
我知道,在课余同学们都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展现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家乡,去(师生同读课题)夸夸咱们宜宾美。
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2.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并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交流。
二、活动、交流、汇报(一)展示作品1.师:同学们,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每个同学都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推荐一件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小组内展示、交流,师巡视,相机指导)2.请各组展示评选出的作品,小作者介绍,感受家乡的美。
(二)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1.师: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你眼中的家乡美景。
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来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
(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2.师: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处景点吗?3.师:这样,我们把这四处景点根据你的喜爱程度来排排序,并说说你的原因,好吗?(生把图片排序,抽生回答各自排序的理由,并为自己喜爱的地方在自制地图上贴小红旗)4.师:同学们,我们家乡是不是就只有这几处景点呢!(不是)你还知道哪些美的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生每说一处景,就在自制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5.师:同学们,你们可个个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可吓一跳(看自制地图)。
山东人民版思品三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思品三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887b96519e8b8f67c1cb98a.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城镇小学任惠芝一、说教材《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九年义务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编者的意图是让本课继续在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的基础上,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感情。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感受家乡的美,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并在其中体验自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了解、感知家乡的过程中,加深热爱家乡感情。
初步考虑自己要为家乡做什么。
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家乡情感、体验不够,我把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
对于搜集材料缺少图书、互联网等支持,出去机会较少、口语表达较弱的山区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
二、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和情景法。
在教学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
可我们山区的孩子见得少,收集资料的途径也有限,我就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家乡的美景,激发他们而爱家乡的情感,了解家乡的优秀儿女,萌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念头。
三、说教学程序。
1、教学准备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为了搜集材料活动的有效落实,我提前将学生分组,并向同学们推荐网站。
教学课件是我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着做的ppt课件。
2、设计思路新课程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很难达到这一标准。
家乡美说课稿
![家乡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18a795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f.png)
家乡美说课稿家乡美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第2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第一课时。
主要是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贴近,易于感知。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教材适用于全国,因此教材内容并非局限于某一家乡。
所以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②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③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2)能力目标:①通过调查活动、访问活动,体会探究问题的重要性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目标:①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②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③增强环保意义,树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志向3、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本课的难点是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4、教学准备:①学生举办“家乡美景照片展”。
由同学组织收集照片、布置照片展板、设计投票卡、组织全班同学投票、统计票数并评出奖项。
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向亲人或朋友询问等办法了解山海关的风景名胜。
③自制电子地图。
④教师自制课件。
5、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向面四年级的学生,运用学习中常用的访问、调查、收集、整理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展示收集来的材料、猜谜、评选小导游等活动,使学生对课堂有积极性的关注,能够主动的全程参加课堂学习,收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发现法,并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助。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48bc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e.png)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2 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及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爱乡的自豪感。
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及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调查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请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谁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翟志刚)对,他叫翟志刚,我们的航天英雄,他的家乡就在我们黑龙江,黑龙江是我们共同的家乡。
(板书:家乡)二、家乡的美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熟悉的家乡,你是否留意过家乡的美景。
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去转一转,去欣赏一下家乡的美景。
(板书:的美景)2、出示课件(家乡的风景图片)。
3、看到家乡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要说的?4、学生谈感受。
二、家乡的人如此美丽的城市,如此美丽的家乡,离不开从古至今、各行各业家乡人的共同努力。
黑龙江人杰地灵,是许多名人的故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板书:家乡的人)1、名人推荐活动。
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的名人资料,以小组为单们,推荐最值得我骄傲的黑龙江人。
2、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
4、美丽的松花江水孕育了无数的`黑龙江名人,他们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同样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
5、出示课件(平凡的人)。
三、争做合格的家乡人。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课件备课讲稿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课件备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4c37712f60ddccda38a06a.png)
活动一:家乡的风光美
1.大家动起来:我的 家乡我来夸,谁的作品 最棒。
活动一:家乡的风光美
2.美丽的家 乡我来猜。
我是小导游: 家乡的美丽我来 说。
亚心之都----乌鲁木齐
天山天池
喀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
可可托海--蓝色的河湾
楼兰故城
金沙滩旅游度假区
巴音布鲁克草原
活动三:家乡未来 的美好蓝图
• 我是家乡的小主 人,描绘家乡的 未来蓝图。
• 欣赏:萨仁高娃 新疆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博斯腾湖
赛里木湖
克孜尔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天山神秘大峡谷
塔里木沙漠公路
香妃墓
火焰山
葡萄沟
那拉提草原
魔鬼城
戈壁明珠---石河子
周恩来总 理纪念碑
焉耆县霍拉山
活动一:家乡的风光美
3.欣赏:新疆风光.pps,你 一句艺术名人: 劳动名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b37aa605f0e7cd18425369b.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稿主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该课的教学重点有三点:通过观察、参观、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人物了解的过程,体会、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一些考察的基本方法。
该课教学可组织开展下面几个活动活动一“寻找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以及它的传说故事;搜集这些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找到它们在家乡地图上的位置。
搜集家乡名人、伟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了解对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及身边的让你感动的人的事迹。
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访问。
还可让学生组成“爱护家乡环境行动小组”,了解家乡环境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计划;调查了解家乡的新鲜事。
活动二“我爱家乡山和水”,让学生将个人搜集的资料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可将学生分成三组,按家乡的山水、名胜古迹与传说故事将资料整理成导游词,进行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汇报交流(可采用主持人串讲、表演、讲故事、当小导游、采访等多种方法),分工合作,做好汇报准备。
各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可将风景名胜的图例或名字贴在家乡的地图上);“爱护家乡环境行动小组”汇报交流。
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的模拟活动,学生以小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活动三“家乡的骄傲”,全班分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考察和搜集资料和图片: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我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有条件的可现场摄影。
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汇报:介绍家乡名人、伟人的故事;介绍家乡建设者的优秀事迹;说一说我看到的,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出示“光荣册”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册”。
进行“我为家乡做点啥”演讲。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说课稿《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有三个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发展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劳动工具发展变化的认识,体验人们在劳动中的不同感受,知道人们为什么要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原因。
三年级思想道德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
![三年级思想道德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44c31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4.png)
三年级思想道德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三年级思想道德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案一、教学内容: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二、教学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酷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看、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漂亮和家乡人对家乡的酷爱和家乡人的尽力分不开的。
鼓舞学生为家乡做奉献。
三、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酷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看、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成立为家乡的进展作奉献的思想情感,明确此刻应该做些什么。
四、教学预备:多媒体:《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预备图画纸和彩笔。
3、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五、教学进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试探:本中的小朋友喜爱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爱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启发谈话:你喜爱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铛铛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址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小孩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窗描述他最喜爱的家乡的某个地址,其他同窗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现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窗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生共评最正确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教师第一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奉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明白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5d0e44844769eae009edd2.png)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小学:陈捷教学内容:《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二的内容。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主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主题三:浓浓乡土情。
本单元确定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情况: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中已出现过,本单元的内容加深和拓展,增加了对家乡风景名胜、风俗文化、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变迁了解方面的内容,并注意了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究其中的一些关系,如地域与民居的关系,气候与饮食的关系,历史与古迹的关系等等。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通过电视、电脑、报纸等方式去搜集查找资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去调查了解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理解。
教学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水平及能力特点,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式:采用调查了解的方式;采用小组活动学习的方式。
教学手段:1.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2.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看录像导入、当“小导游“夸家乡、画一画、评一评等,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特产等。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说课
天津市静海县模范学校王红梅
一、说课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课标中提出“要指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二、说教材:
《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单元主旨是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学生经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妈,我爱您”和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家乡,并初步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课在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的基础上,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感情。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
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
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
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为下一课《浓浓的乡土情》打下基础,本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并为五
年级上学期“我爱祖国山和水”和“我的祖国多辽阔”的学习以及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随着生活范围不断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社会环境,因而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他们也初步具有调查、探究、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地搜集、整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四、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和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了解文化、历史的发展。
2.在调查、搜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分组交流、展示身边美景、“当小导游”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描述风景区的特点。
激发学生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目标1、3)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2)
六、说教法及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提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构建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学法:
课前调查,合作探究:学生课前调查、搜集资料,课上分组探究,互动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拓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法:
创设情境,多种体验: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学生参与其中,“用眼看家乡”、“用心体会家乡”、用不同的形式,“真情赞美家乡”。
七、说教学过程:
1.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学生课前调查、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如:照片,图片,文本资料,试着编写解说词。
2.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紧扣《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自然“生成”的资源,通过课前游家乡景点活动,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体验中爱上家乡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课上引导学生对进行观察、探究交流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平台,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3.说教学流程:
这是本课流程图,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 视频播放歌曲
《天津我可爱的家乡》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互动体验了解家乡
ppt 视频展示盘山 风光教师介绍
分组交流资料
整理解说词 展示美景赞美家乡
身边美景(照片、
采访录音、文字模拟表演 我是小导游 借助ppt 介绍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 ppt 情感升华热爱家乡
播放背景音乐
表达对家乡的爱 视频欣赏歌曲
课堂总结
结束 ppt 借助视频
介绍古文化街
课前分组探布置预习
首先,视频播放歌曲《天津我可爱的家乡》。
[设计意图:运用歌曲、音乐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天津美景。
]
然后谈话,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互动体验,了解家乡
首先播放视频,
师生共同欣赏盘山美丽风光。
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学生交流做好了示范。
]
然后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整理课下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的资料,如:照片,图片,文本资料以及编写的解说词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知识与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
第三个环节,展示美景,赞美家乡
1.美丽风光就在身边。
学生展示与家乡静海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诗歌等。
侧重介绍身边美景,(如:团泊洼水库、台头绿源生态园、西双糖别墅、附近小区、广场、建筑等)。
[设计意图:这些都是学生平日里常见的景物,交流起来亲切自然,如数家珍,便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
2.模拟表演,以“小导游的身份,夸夸家乡的美丽风光。
首先谈话激情:同学们,家乡有许多美丽的风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更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来做小导游,把这些介绍给大家吧!
为了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采用了大量师生共同搜集制作的天津美景图片,鼓励学生走到讲台前,自由选择顺序,分类介绍。
看到自
己搜集的图片,学生产生了主动交流的欲望,争做小导游到前面来介绍。
[设计意图:模拟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小导游的身份更激发了学生主动交流的兴趣。
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直观地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有利于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传说和故事。
] 当介绍到天津古文化街时,播放视频,教师介绍。
[设计意图: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激发兴趣。
]
然后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继续交流。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学重难点。
第四个环节,情感升华,热爱家乡
首先,视频播放歌曲《我是天津人》。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升华情感,学生畅谈学习体会,教师总结,明确主旨:家乡的美丽风光让我们骄傲,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自豪。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然后,播放背景音乐,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爱。
如:填写心愿卡、朗诵诗歌、画一幅画等。
[设计意图:达到强化认知的目的。
同时进一步明确主旨,升华情感。
]
最后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丽风光,家乡如此美丽,离不开建设者的智慧与劳动。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天津历代名人,以及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下次课我们再来夸夸咱们天津人。
[设计意图: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下一课时内容的兴趣,课后能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以深化认识,培养情感。
]
八、说板书:
本课板书简明扼要,引导学生交流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爱家乡”三个字用红笔书写,与周围红心相呼应,点明本课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