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劣势 发展模式 及建议。
从地理视角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海 南 岛地 处 我 国南 部 边 陲 , 四面 环 海 , 靠 祖 国 等 )油气 储量 大 , 计有 几十亿立 方米天然气 和几 背 , 估
大陆。 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 岛相望 , 西临北 百 亿 吨 的石 油远 景 储 量 , 我 国未 来 重要 的油 气 是 部湾与越南相邻 , 东濒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 区、 台湾 基 地 。
陆地 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既是大西南 走向世 区等 。海 南 岛还 拥有大 小岛礁 60多个 , 中大于 0 其 界 的前沿 , 又是 开发利用 南海 资源 的基地 。 其近傍 港 5 0 方 米 的 有 2 5 。 0平 2个 澳, 遥望 台湾 省 , 内靠 经济发 达的珠 江三角洲 , 邻 外 这里具有 丰富 的生物 资源 。 富的光热资 源使 丰 热带雨林 和热带季雨林 中 , 生长 繁衍着 众多的植 物 和动物 , 其中很 多是珍稀物种 。 海南的海洋生物资源更是丰 富, 有鱼类 10 0 0多 亚太经济 圈中最 活跃 的东南亚 ,既有广 大的内陆 腹 海南 岛成 为我 国最 大的热带物种 基因库 。 在原始 的
51
东震, 建
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 。 生态系统有红树林 、 珊 猛增 , 工农贸旅快速增长 , 三大产业结构趋 向合理 , 已 瑚礁 、 口等 , 河 是海 洋高生产力 区和生物 多种 性区 。 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和最南端开发窗口。 浅 海 、 涂 面 积广 大 , 湾多 , 于 发 展 人 工 养 殖 业 , 滩 港 适 海南岛利用本 地资源积极 发展新 型工业 , 培育 是我 国热带海洋渔业基地。
舞台。
是冬泳和避寒 的胜地 。岛上 四季 长青 , 空气清新 , 被
回 未 人 海南 岛位于我 国雷 州半 岛 的南部 。 它就像一 只 誉 为 “ 归 大 自然 的好 去 处 , 受 污 染 的 长 寿 岛 ,
海南国际旅游岛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海南国际旅游岛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项目或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下面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进行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优势:1.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包括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热带雨林等,这些都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独特的地理位置:海南位于中国南海之滨,是中国门户的重要一环,附近还有众多的海上贸易通道,这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3.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将海南列为国家级经济特区,给予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特别支持和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降低营商成本等,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劣势:1.交通不便:与中国内地相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交通不够便利,目前主要依赖飞机和船舶运输,造成了较高的交通成本和不便的旅行体验。
2.人才匮乏: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海南国际旅游岛在高端人才方面相对匮乏,这对其国际化发展构成一定的障碍。
3.气候环境限制:海南属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较冷,这对旅游业的季节性和舒适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机会:1.国内旅游市场升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观念的转变,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旅游岛屿,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
2.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投资。
3.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
威胁:1.竞争加剧:随着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海南面临着来自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压力,如三亚、海口等,需要与之竞争吸引游客和投资。
2.自然灾害风险:海南受台风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这对旅游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和风险防范。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哪些优势?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哪些优势?可以说,海南岛已具备成为“国际旅游岛”的五大优势:优势一:天然区位和绿色生态优势海南岛地处热带,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环岛绵延着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间分布着50多个风光旖旎的海湾。
热带天然森林覆盖了岛上58.48%的面积。
海南四季鸟语花香,动植物资源丰富。
如果以全球为坐标系,海南岛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而亚龙湾可与夏威夷相媲美;海口作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阔浪平。
更为难得的是,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均匀,全岛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点有200多处,海滩、温泉、热带雨林遍布全岛。
不仅如此,海南的生态、环境、植被、气候、空气、蓝天、海水、沙滩的质量,不逊色于地中海沿岸的摩纳哥、尼斯以及夏威夷群岛。
并且,海南生态资源保存完好,几乎一个大洲的生态元素:原始丛林、山川、绿野、沿海的椰林、沙滩以及岛屿至今完整无缺。
海南省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海南岛的空气质量居全国首位,五指山更以每立方厘米8000个负氧离子号称“海南岛之肺”,海南拥有“天然大氧吧”和“生态大花园”的美誉。
优势二:民族与文化多样海南省的居民,分属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拉龟、射箭、荡秋千、攀藤摘花、挑山栏过河、过独木桥等体育项目,鼻萧、椰乌、吹树叶等乐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娱乐项目,射鱼、贵屋等生活方式,织锦等手工技能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优势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备,层次丰富2008年,三亚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604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51万余人,分别是1987年的43倍和17倍;旅游收入91亿多元,是1997年的7.6倍。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规避的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文中借助这一方法,对海南旅游业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适合海南旅游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优势(Strengths)分析1.海南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唯…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
海南是我国唯的热带岛屿省份,中国第一个生态省,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四季如春。
海南具备国际旅游流行的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和洁净空气,在我国,能与世界著名的海岛度假胜地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相媲美的只有海南.在海南岛长达1528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
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
热带海岛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造就了海南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三亚万年人类遗址落笔洞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海南历史文化遗迹保存完整,有着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石山火山口及其火山溶洞,有一批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的人文景点:五公祠、琼台书院、东坡书院、宋庆龄故居,及明代名臣邱浚和清官海瑞的墓陵等。
【精选】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生态旅游发展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由海南省提出的关系到海南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文在阐述国际旅游岛和生态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阐明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启动仪式安排在海南三亚,这是继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决定后的又一大事,这有利于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满足国际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重大举措,更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研究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国际旅游岛与生态旅游的概念(一)国际旅游岛。
“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
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是为了使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
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
(二)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产物。
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服务和要素组合;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二、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

关于海南岛国际旅游岛发展的建议蔡志晖酒本2班 201411490208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四面环海,具有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海南的建设与发展的几项要求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海南特色优势,全面提升旅游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形成人文智力支撑。
根据这几点要求,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环境保护;素质与形象的提升;打造本土特色;重视发展服务业。
首先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发展旅游业必须要重视环境问题,旅游发展离不开环境,所以在发展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同事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其次,旅游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当地人文环境,海南是一个独立的岛屿,这让海南省在拥有优势条件的同事也相对闭塞,所以,我们必须加大教育力度,提升当地居民的素养。
然后,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特有的民族特色,海南省因为前期的闭塞,拥有许多其他地区没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需要大力推广,形成自己独有的地域文化。
最后,旅游发展靠服务,这是旅游业最重要的核心,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人员,加强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游客有一种家的温馨感。
二、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问题不足之处建议如下(一)环境保护方面1、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之路,使海南成为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海南swot

背景条件
对发展旅游的影响
区位
条件
地处热带、亚热带之间,四季如春,气候温和;位于中国最南端,离中国的海南岛主要国际门户香港和澳门很近,靠近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的珠江三角洲,位于东亚与东南亚航线的中枢位置;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亚龙湾可与夏威夷相媲美;海口作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阔浪平;南海有众多岛屿,资源丰富。
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好;有利于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运作机制的引进;加强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有利的促进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热带海岛观光和度假休闲旅游的独特品牌
二、海南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海南旅游业经过建省几十年的开发建设,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归纳概述为“三大问题”。
是发展冬季旅游的最佳地方;拥有世界最美的热带动植物和热带雨林;客源市场丰富;东部海岸是全球最大的可开发旅游储备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与周边地区共享部分旅游资
条件
四周环海,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光旖旎;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度假旅游要素俱全;火山、岩溶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丰富;热带森林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温泉资源丰富。
(一)旅游规划滞后,盲目开发,建设无序
海南是旅游大省,海南所特有的美丽的热带海岛风貌、风光和良好的生态植被、景观掩盖了目前旅游项目和产品规划、开发和管理上的不足,至今尚未很好的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缺乏各项专业规划,各市县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和科学统筹,重复项目建设多,品牌旅游项目少,导致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海南省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唯一性、珍稀性及密集性的特点;空气质量保持全国最优,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从国家战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从国家战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三重视角发布时间:2011-7-14信息来源:首先向此次“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很高兴能够在这样一个高端的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一下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些认识。
今天想探讨的题目是从国家战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三重视角。
海南是大家所向往的地方,是中国最难得、最宝贵的度假天堂。
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待海南岛的建设问题:一、从三个层次认识国际性,将旅游作为改革开放的制高点说到国际旅游岛,一些人会产生一种误解:难道海南国际旅游岛只是给外国人打造的?中国人不来旅游吗?当然不是这样。
对海南旅游岛国际性的认识,至少需要从三个层次来考量:第一层次,我们确实是要大力发展入境游,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岛,对其他国家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在世界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吸引外国人,入境游客,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概念。
类似像巴厘岛、夏威夷、加勒比海、地中海等,为世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度假胜地。
第二层次,就是按国际标准来建设,为中国人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地,所以她也是为中国人打造的,但是按国际标准建造的。
第三层次是中国人可以从这里走出去,去进行国际旅游,如南海旅游,海洋旅游,作为出境游的桥头堡,开发成出境游的一个新基地,海南可以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特别是海洋邮轮旅游的母港基地。
中国人出国旅游,为什么一定要从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坐飞机走呢?从海南乘坐邮轮出发,一样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时尚。
所以,在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时,我们需要树立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国际化概念,认识海南旅游岛国际性的多层次性和丰富性。
建议在以后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体现这三个层次的内涵。
二、打开中国国际化的新大门,开辟南海旅游新时代对海南旅游岛国际化的认识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呢?在中国国际化的进程中,有这样几扇标志性的大门:北京是一扇红色大门,因为她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事外交的中心地;上海是金色大门,她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开启经济主动脉,融汇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是未来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香港、广东是彩色大门,改革开放初期它引领了时代潮流,是国际与国内交融的地方。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及发展策略刍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及发展策略刍议作者:薛高霖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8期摘要:文章分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探析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差异性问题;发展策略一、前言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依然存在,在产业人才、市场需求、文化旅游以及政策支持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都限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探索解决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的发展策略势在必行。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问题探析(1)较高的旅游产业定位和较低的旅游管理人才素质之间的差异性。
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为有特色、高品位、集约化的方向。
但是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加入,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客观条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海南省基础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的落后现状和对岛外优秀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目前海南省旅游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要求。
(2)旅游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旅游产品,以此推动旅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导致深度旅游发展严重不足、旅游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具体表现为观光旅游发展快速,而文化旅游、医疗养生旅游发展相对不足;海南岛东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而海南岛中西部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海南本土文化的长期积淀和目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性。
推动海南旅游产业形成快速发展的因素较多。
例如,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产业状态、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再加上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都推动了海南旅游产业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海南旅游产业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就必须将海南本土长期积淀的当地特色文化进一步融入海南旅游产业之中。
海南旅游现状和对策建议

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从建省至今,海南经济发展的依托已非常明显,由于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由于中央给予特殊政策和直接的支持,海南的旅游业迅速兴起,尤其是积极开展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后,到海南旅游已成为人们热门的休闲活动。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到海南,海南旅游业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严重影响到了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海南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建议1、海南旅游业发展迅猛经过建省办特区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南旅游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尤其是“九五”期间,海南进一步重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把海岛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已基本形成了热带海滨、黎苗风情、温泉康乐、热带植物、南海潜水、热作田园、海南美食、海南文化、历史遗迹、山林探险、地质考察、商务会议等系列旅游项目。
1988年,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海南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岛内外人士对海南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1988年旅游者到客人数118.6万人次,比1987年增长57.9%,旅游总收入2.3亿元,创当时历史最高水平。
海南每年的旅游到客以百万人数增长,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形成迅猛发展之势。
至2008年,全省接待总数2060万人次,是l988年的l7.4倍,其中接待海外游客97.93万人次,是1988年的4.8倍;全省旅游收入192.33亿元,是l988年的68.2倍[1]。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旅游发展带来又一重大机遇。
海南旅游业得以发展的舞台更加广大。
随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免签证、离境退税、离岛免税等)的颁布,海南旅游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的游客。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研究近年来,以“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示范区”为目标的海南旅游大力发展,从而将旅游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SWOT分析,本文探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旨在为海南旅游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优势分析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拥有优美的环境、纯净的海水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都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优势。
海南作为热带海岛旅游目的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也为其未来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潜力。
2、长远的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海南已明确了其将走“国际旅游岛建设示范区”发展路线,制定了长远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这些都是为旅游业增长提供坚实保障的优势。
3、文化多样性和历史遗迹海南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独特的文化遗产,如海南民俗文化、历史名胜古迹等等。
海南多样的文化和历史,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和客源的吸引提供充足的支撑条件。
1、交通不便海南岛距离国内一些主要城市较远,目前海南交通还不够便捷,这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如若能够尽快建设起来高速交通网络,则将很大程度上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水资源短缺海南地处热带海岛,但水资源非常短缺,如开发旅游项目可能会对水资源的再利用和保护带来重大影响。
3、人才缺失(三)机遇分析1、“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望为海南的旅游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和开放机遇。
海南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与相关业态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推动旅游服务链的提升、优化和升级。
2、世界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政策、环境以及其他多方面的机遇。
海南未来还将探索推出更多新的旅游产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旅游业数字化升级和智慧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和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旅游模式已无法引领市场趋势,智慧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哪些优势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哪些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靠近东南亚各国,与南海诸岛相隔不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海南还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2.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美丽的海滩、蓝天白云、热带雨林、独特的火山地貌等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独特的文化底蕴:海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如悠久的海南海盗文化、琼剧、麻将等。
海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拥有包括黎族、苗族、侗族等在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融合也为海南发展旅游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4.优越的气候条件:海南拥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宜人的气候为游客提供了非常好的旅游环境,并使海南成为了避寒度假和休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5.发达的旅游基础设施:为了促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海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海南拥有现代化的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网络,与全球各地连接便利。
此外,海南还拥有一流的酒店、度假村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6.政策优势:为了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其中包括:取消对中国公民赴海南旅游的签证限制、推出免税购物政策、优化税收政策等。
这些措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海南消费和投资。
7.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胜地,拥有众多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比如,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等海滩,海口的骑楼建筑和热闹的老街、中山公园等等。
此外,海南还拥有众多的温泉资源,如天涯海角、西岛等。
这些特色的景点为海南的国际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
8.清晰的发展定位:海南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和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打造出众多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活动。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劣势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劣势作者:陈晓睿钟雪娜关键词:国际旅游岛、资源、对外开放、优势、劣势摘要: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就。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海南岛成为“国际旅游岛”的五大优势一、天然区位和绿色原生态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既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又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3、位于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4、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5、空气质量高二、文化特色海南有黎族、苗族、壮族、回族等36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习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岛的社会文化风貌显得多姿多彩。
海南的流放文化有很强的魅力。
被流放的名相文士留下的诗作被历代传颂。
如唐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的诗作《望阙亭》:“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感人地表现了思国怀乡的情怀。
较集中体现海南流放文化的是三亚崖城镇水南村,从汉代到明代,被贬到海南的贤相、名臣、学士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居住在水南村,至今村中仍有多位被贬名相、大臣、学士的后人居住。
因他们的先人来自不同地方,所以不同姓氏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
海南的黎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天下无双,其文化魅力无与伦比。
但它又深藏于五指山腹地,世人知之甚少。
它披着神秘的面纱,若隐若现,偶露峥嵘,世人为之惊艳。
50年代初,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不怕艰苦,深入黎族村寨,创作反映黎族生活的文艺作品。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分析研究近年来,海南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卓越的旅游资源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化。
本文就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模式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以增加海南的经济活力。
同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市场力量的参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除了发展传统的海滨度假型旅游业,还包括亲水型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医疗旅游等多种类型。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强化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模式的核心之一。
政府通过打造“热带海滨度假胜地”、“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胜地”、“会展中心”等多个品牌,树立了海南的旅游形象。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旅游品质标准,促使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四、产业链协同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强调产业链协同发展。
政府鼓励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农民、养殖户等形成产业联盟,进行一系列旅游产品研发、旅游文化推广等方面的合作。
这种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方式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创新性,同时也可以扩大旅游产业链的规模和效益。
五、国内外联动,全球化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采用了国内外联动的方式,推动全球化发展。
政府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吸引国际旅游人群来海南旅游。
同时,政府还打造多个国际合作平台,与国外的旅游机构、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全球化。
综上所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强化品牌建设、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国内外联动、全球化发展的方式来实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
海南国际旅游岛投资前景分析

海南国际旅游岛投资前景分析一年多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振兴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密集出台及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为相关区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会。
作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列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不仅对今后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对与此相关的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目录一、海南及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介绍 (3)海南岛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 (3)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 (3)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 (4)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受益行业分析 (4)旅游业:向综合性、国际化方向发展 (4)交通运输业:开发“交通旅游”产品迎来“滚滚”客源 (5)房地产业:向与旅游业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升级 (5)金融业:财富管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5)三、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受益公司分析 (6)旅游企业受益显著 (6)交通运输企业长期受益 (7)房地产公司有望增值 (8)餐饮酒店企业值得关注 (9)四、风险提示 (9)旅游业 (9)交通运输业 (10)房地产业 (10)金融业 (11)一、海南及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介绍海南岛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中国海域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
主要陆地区域和人口集中地是海南岛,海南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其中宜林海岸线长1280公里。
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300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32200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气候属于海南性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一26℃之间,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
海南岛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东方夏威夷”之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都”。
四时花开,一年四季皆宜旅游。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国际旅游岛SWOT分析

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 和谐之岛。
LOGO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3、民族与文化多样 4、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较好
LOGO
1、区位优势明显
(1)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2)中国最南端,位于东南亚腹地; (3)位于东亚与东南亚航线的中枢位置; (4)近国际门户港、澳,以及珠江三角洲; (5)海口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国内事件营销影视剧、 Nhomakorabea体曝光等
LOGO
国际知名赛事
博鳌亚洲论坛 世界小姐模特大赛 国际帆船比赛
LOGO
小组成果 多多指教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SWOT分析
旅游管理专升本1101班
市场营销 第二小组
组长:蒋亚楠 成员:蔺萌萌、黄莹萍、刘 洋、李晗琪、
台丹丹、蔡 雷、卓柳均、陶 冶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SWOT分析
旅游管理专升本1101班 市场营销 第二小组 主讲人:陶 冶
组长:蒋亚楠 成员:蔺萌萌、黄莹萍、刘 洋、李晗琪、 台丹丹、蔡 雷、卓柳均、陶 冶
SWOT分析的含义
LOGO
SWOT分析法是进行企业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 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
LOGO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1)海南景区众多
LOGO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2)旅游产品多样化
LOGO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2)旅游酒店密集,品质高端
LOGO
二、劣势分析
1、海南岛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 2、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直接效益尚未凸显; 3、海南旅游宣传不足,知名度、影响力不够; 4、基建设施、旅业管理等与国际水准相差甚远。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机遇及对策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机遇及对策【摘要】海南省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资源过度开发、价格虚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海南省作为国际旅游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巨大。
为了解决问题,海南省可以通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措施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展望未来,海南省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关键词:海南省、旅游业、发展、问题、机遇、对策、前景展望。
1. 引言1.1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海南省作为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海南省的旅游业也逐渐成为该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年度旅游人数持续增长,旅游收入也稳步上升,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海南省的旅游业以热带海岛度假为主题,涵盖了海滩度假、海上娱乐、热带雨林探险等多种旅游项目。
海南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等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成为游客喜爱的目的地。
作为中国唯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海南省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断拓展旅游业多元化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服务质量,加大旅游业投资力度,为海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施,海南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2. 正文2.1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地域单一化:海南省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海滩、热带雨林等地区,缺乏多样化和全面性,游客在海南旅游往往会感到单一化和乏味。
2. 旅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一些旅游产品和景区存在质量问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游客体验。
3. 旅游环境保护不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景区的环境受到破坏,例如过度开发导致的破坏性后果,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多米尼克·迪兰海南拥有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卓越禀赋,近年来旅游硬件设施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
为此,一方面需要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依托区位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
海南是一个禀赋卓越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不仅有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浪漫的热带海岛风情、珍稀独特的动植物种,还有迷人的阳光沙滩、清新的空气、富有特色的黎苗民俗及风味美食,可以给各类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海南大力发展旅游硬件设施,上岛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但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却始终不尽人意。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旅游教育行业的学者、一个多次到访海南的西方游客、一位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充满期待和信心的老友,我希望尽己之力,为海南旅游国际化献上一言。
一、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建立完善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培养机制国际上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虽特色各异,但都具备完善的旅游硬件设施和高品质的软件服务。
近年来海南旅游硬件设施飞速发展,但服务品质有待提高,这也严重影响了海南的国际吸引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把从业人员视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其对旅游质量的关键作用。
这是因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取决于他们从到达至离开时与各层面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处经历。
无论是机场便利店售货员、出租车司机、酒店行李生、客房服务员,还是餐厅厨师、酒吧调酒师、导游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等,他们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接待服务水平和态度、对游客真实需求的了解程度等,都是影响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
海南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投入,制定旅游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升服务技能、增强服务意识。
这一规划要综合分析国际市场需求,例如语言技能、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西方饮食和礼仪、国际市场营销等。
只有精准把握了游客的真实需求,才更有利于政策制定者对整个旅游产业进行统筹安排。
同时,海南应该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集酒店管理、旅游营销和美食烹饪的教育机构,为海南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从业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推动旅游产品和美食产品的创新开发,更好地服务国际市场。
海南国际旅游岛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28境质量指数常年保持一级标准,生态环境保持国内一流水平,是人们公认的最佳居住地之一;2013年公布的《环境公报》,全国省会城市质量检测报告海口空气质量排名第一;各类水体总体上达到或优于国家一、二类标准;海南被人们冠于天然大氧吧、生态大花园、海南国际旅游岛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文/陈领娟政府公关Government public relations293031特色,文化石旅游之魂,所以深挖文化内涵就显得极为迫切、重要。
比如夏威夷有着草裙舞、夏威夷美食等鲜明的旅游文化符号;而提到滨海旅游目的地墨西哥坎昆,自然会想到其独特的玛雅文化、玛格丽特鸡尾酒等旅游形象。
而海南岛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海南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一席之地,需导入品牌识别系统,打造出能够深入人心的品牌。
海南的特色文化主要体现在热带海岛生态文化、特有的黎苗民俗文化以及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海南良好的热带海岛文化。
海南中部有着保护完备的热带雨林资源,主要以五指山、琼中为中心,适合开发现状旅游理念的森林旅游探险;同时海南岛还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可以发展海上休闲文化游。
第二,黎苗族作为海南最早的原住民,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黎苗文化,所以应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
其魅力景观有全国仅有的黎族船型屋、黎苗村寨、黎苗族的生活风俗(竹竿舞、酿酒、椰雕、婚嫁、对歌)、黎族的钻木取火技艺、制陶技艺、纺织技艺、黎族的服饰等,每一项都是一个亮点。
第三,要深挖以海口、三亚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遗产旅游。
以海口市为中心的琼北区,有很多高品位、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母瑞山、丘濬、五公祠、定安古城、骑楼老街、火山口世界地质公园等;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区,主要有崖州古城、天涯海角等。
(五)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引进国外知名旅行社、引进旅游业专业人才,力求改变现状,加快行业内部变革;要加大旅游交通、医疗、通讯、安全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服务标准与整体水平,与国际接轨;要发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作用,提高旅游业收入;娱乐购物项目要创新,迎合更多的游客;积极举办国际赛事、节日等,打造生态海南、健康之旅的口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海南山川秀丽、风光宜人、生态环境整体保持良好的特点,结合打造环境、产业、旅游体制特色的科学发展思路,已成为海南共识。
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取经济增长论、综合发展论和以人为本发展观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海南探索自身发展的一种新思路,综合协调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与哲学思维创新的“发酵”。
(四)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和游客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标准。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
继续推进海防林恢复和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善海南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的保护和管理,有序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益。
(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大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落后产能的力度。
加强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各类减排工程设施建设,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
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实施办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国家分解下达给海南省的节能减排任务。
(八)建设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热带海岛冬季阳光旅游、海上运动、潜水等旅游项目,丰富热带滨海海洋旅游产品。
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合理开发温泉资源,发展康体保健服务。
积极发展自驾车观光游、特色房车游和体育休闲项目,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
(十)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国际质量认证,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景区、旅行社、导游、购物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
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景区门票价格,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十一)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完善旅游相关法规。
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交通枢纽、景区、城市广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场所设立游客服务中心。
(十二)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及会展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创意产业人才,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丰富演艺文化市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
(十四)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科学规划房地产业发展的类型、规模和速度,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发展富有海南特色、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
加强产权式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
稳步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
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
条件成熟时,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十六)积极发展热带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热带水果、瓜菜、畜产品、水产品、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加强海南动植物保护工程建设。
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精细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
加强农产品贮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促进形成热带农产品集散中心。
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
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
(十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完善城市建制设置,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充分发挥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扶持重点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
加大对革命老区、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
加快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海南农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
(十八)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进出岛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
加快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建设。
建设好东环铁路,适时启动西环铁路扩能改造以及洋浦支线铁路项目。
统筹研究海南岛西部民用机场布局优化和建设问题,适时建设博鳌机场。
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配套齐全的港口格局,积极推进邮轮、游艇码头建设。
加快建设海口—五指山—三亚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提升现有国道、省道技术等级,加强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二十一)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服务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海南高校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
实施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升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力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
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政策体系。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支持海南与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开办旅游职业院校。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
(二十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统筹考虑当地居民与游客的需求,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设施设备条件,大力加强城市及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正常运行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机制。
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步伐,提高广播电视覆盖水平。
积极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展国家南海博物馆、南海水下考古中心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强对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扶持海南建设大型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一批适合于四季训练的运动场馆。
(二十三)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海口、三亚等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建立全省统一、高效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系统。
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各省(区、市)与海南异地医保互认制度。
(二十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培育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社会风尚。
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努力扩大就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扎实推进平安海南建设,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型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妥善处理利益关系,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好影响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安全感。
(二十五)集约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工业扩张。
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港口条件和重点工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大力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海南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高起点、高水平发展临港工业,集约发展油气化工、林纸一体化、汽车制造、矿产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制药等产业,重化工业严格限定在洋浦、东方工业园区,其他工业项目集中布局在现有工业园区。
培育发展房车、游艇、轻型水上飞机、潜水设备、高尔夫用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加强研发设计,发展特色旅游食品、服饰、工艺品加工业。
(二十六)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根据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基地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支持海南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软件产业基地。
加快海口药谷建设,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
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技术攻关,努力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二十七)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加大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和加工基地。
适时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洋浦开发开放。
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南建设修造船、海洋工程设备项目。
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和海洋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
(二十八)加大政策支持。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政策、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
/data/news/2011/09/50364/海南省凭借生态资源和政策优势,立足省情,扬长避短,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逐渐走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多赢”之路。
建筑的基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