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课件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 它,(这)万钟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 呢?!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 恩德)(而接受它)吗?
“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 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 么思想?
舍生取义 义 羞恶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羞之恶心之心,义 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给与),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 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 钟在数量上孰多孰少?在 意义上呢?为什么会做出 不同的选择?
词语解释资料
1、丧 : 丢掉 2、辟:通“避”,躲避。 3、 箪 4、豆 5、蹴: (cù)用脚踢 6、不屑: 因轻视不敢接受。7、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8、何加:有什么益处》 9、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 10、乡:通“向”,从前。
补充注释:
兼:同时得到(有几样东西)。 甚:超过、厉害。 恶:(wù)讨厌,憎恨。 本心:本来的性善说”。
二、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应 该“舍生取义”的道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篇古诗文及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篇古诗文及译文001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 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B.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20.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 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 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 分 )篇名| 示例| 项目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乞人不屑“蹴尔”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把“①”与“②”在《鱼我所欲也》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食的事例财富数量上作对比而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 守城方得“地利”却域民不以封疆之把“多助”与“寡 界 威天下不以兵助》“ ③ ”的事例助”的结果作对比革之利答案:19.A 【解析】 A. “亦”都是“也”的意思; B. 动词,舍弃 / 名词,住所、房间; C. 介词,比/ 介词,在; D.动词,感激 / 动词,得到。
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三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及反思《鱼我所欲也》课文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部编九下语文《鱼我所欲也》课堂笔记整理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kē),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写作背景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人就可以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文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本性的事。
孟子的这一思想,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
(三)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参考翻译9.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本心,人人都有这颗心,只是贤德的人能不丧失它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些做法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我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换小,非常好;虽然这样,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秦王很不高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PPT电子课件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疏通大意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3)
疏通大意
如使人之所 欲
莫 甚于 生, 则 凡 可 以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
得 生者
何不
用 也?使 人之所 恶
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
莫 甚于死 者,则 凡 可 以 辟 患 者 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
探究内容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排比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为
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
身死而不 受,
今
为 妻妾之奉 为
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
之;乡
为
身死而不 受,
以前有人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疏通大意,探究内容
(3)
今
为所识 穷乏者 得 我 而 为 之: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文原文及翻译注释整理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⑵,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⑶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⑷有所不辟⑸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⑹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⑺?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⑻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⑼食,一豆⑽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⑾,行道之人弗受;蹴⑿尔而与之,乞人不屑⒀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⒁则不辩⒂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⒃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⒅?乡为身死而不受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⒇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68张ppt)
3、由此看来,作者在此论述的观点 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中心论点、主旨句)
义重于生,我们应舍生取义。
4、第5句“生亦我所欲,……故 患有所不辟也。”是从正 面论证中 心论点。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假使 那么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中期邹人。是战国 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 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主张“以民为本”,实行“王 道仁政”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 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观点。
“兼”是副词状语置后.
生命 舍弃 译文:
大义
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 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 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 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 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这种方法。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因此,由此可见。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 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 (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 的事(那就是“不义”)。
“甚于生者” “甚于死者” 所欲莫甚 于生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 所恶莫甚 为也? 于死 非独贤者有是心 人人都有向 ( “性善论” ) 也,人皆有之. 善之心,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1【主题思想】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2【文章结构】提出论点-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舍生而取义道理论证-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举例论证-嗟来之食(正面论证)-万钟俸禄(反面论证)-正反对比3【文学常识】文题“鱼我所欲也”通俗易懂,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
这个题目间接交代了的观点。
文题中的“鱼”具有比喻义。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期,他非常看重“义”,主张为了“义”而舍弃“生”。
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认为,对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对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
他还说:“夫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
”就是说,“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在崇尚武力、混战激烈的战国时代,孟子高举“仁义”大旗,反对“霸道”,反对对外发动不正义战争、对内实施剥削。
课文(鱼我所欲也》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阐述。
4【词汇-5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苟得gǒu dé不当得而得。
所恶suǒ è所讨厌的。
簞食dān shí指装在箪笥里的饭食。
豆羹dòu gēng豆器中的羹。
喻微小、细微。
蹴尔cù污辱性的施舍。
五【一词多意-3组】词汇拼音词汇释义得dé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得d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与yǔ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与yǔ呼尔而与之给,给予。
是shì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指某种办法。
是shì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shì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六【古今异义-6个】词汇拼音释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kě yǐ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shì古义:指示代词,这种;今义:对,正确一豆羹dòu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zhōng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jiā古义:指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是亦不可以已乎yǐ古义:停止;今义:已经7【成语-8个】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不屑一顾bù __è yī gù形容极端轻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字音】得兼(jiān)苟(gǒu)所恶(wù)辟(bì)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屑(xiè)妻妾(qiè)欤(yú)穷乏(fá)【注释】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2.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取:求取义:正义,道义。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更要的。
甚:超过;于:比。
5.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6.所恶:讨厌的(事物)。
恶,憎恨,讨厌。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
下文同义。
9.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的办法。
11.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2.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099 鱼我所欲也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本心”,即“羞恶之心”。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二)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
2.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古代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
5.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31张PPT)
即使是路上饥饿的行人也不会接受; ⑤不屑: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别人,即使是
乞丐也不肯接受。
万钟①则不辩②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③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④者得⑤我与? 乡⑥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 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⑦。
重点词语
①万钟: 优厚的俸禄。 ②辩: 同“辨”,辨别。 ③加:益处。
[译文]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那么优厚 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 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从前为了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住 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 舍),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从前为了义宁肯 死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 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 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 羞恶廉耻之心。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義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的写法, 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的“羊”表 示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意,“义”的本义就 是指杀牲祭祀的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 正义;义不容辞。那怎样才算是公正合宜的举动呢?怎样的表现才 算是“义”呢?下面我们就走进《鱼我所欲也》,一起来寻找答案。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同“辨”,辨别
有什么益处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
优厚的俸禄
侍奉
同“德”,感恩、感激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同“欤”,语气词
译文: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 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 感激我吗?
同“向”,先前。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在本课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关键词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甚:超过。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高官厚禄。
熟读原文
一箪( 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 一豆羹( gēng 汤),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 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cù 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 xiè 认为值得)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 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 ,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同“向”以前。 )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 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为第二段划分结构。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议论严密,层层深入。 •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
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 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 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善用比喻。 •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 中心论点。第二段以“行道 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比喻守义不辱,形象生动。
论证
比喻论证
舍鱼而取熊掌
“甚于生者” “甚于死者”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 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
正面 “不义”患有所不避 论证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 用也?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 为也? 反面 论证
人人都有向 ( “性善论” ) 善之心,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贤者能勿丧耳”) “ 舍生取义” 提出 论点,并说明 “义” 的美德 就是人所固有的。
• 正音 • 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 • ②所恶(Wù,动词,厌恶) • 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 ④羹(gēng 汤) • ⑤蹴(cù 践踏食物的样子) • 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
• 正句 •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 •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⑦是 / 亦不可以已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 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 “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 “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 的“仁政”、“王道”。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分析第二部分: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1、行道之人 2、乞人
举 例 论 证
对 比 论 证
1、宫室之美 (反) 万钟之禄 见利忘义 2、妻妾之奉 对 比 论 证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 小结: • 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
• 第一层: (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 (喻证) • 第二层: (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
探究
“非独贤独贤者有是心,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 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 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非独贤者有 升华 主题 人皆有 贤者勿丧
递 进 论 说
分析第一部分
论点 舍生而取义 “义”; 不为苟得
提 出 论 点
鱼、熊掌
舍鱼取熊掌
类比(比喻论证)
生、义
舍生取义
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所欲
辩证分析
(正面)
所恶
所欲
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 甚于死(不义) 故不避患
莫甚于生(最喜生) 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 莫甚于死(最恶死)
假设分析
所恶 (反面)
何不为(不择手段躲祸)
因 果 (结果) (原因) 分 析 由是避患 不为 有甚于死者
• 一词多义: • 1、是 •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这种作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 2、得 •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尔 •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 4.为 • 为了 例句: 向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呼尔” 得——生 “蹴尔” 羞恶之心 一箪食 一豆羹 舍生取义 不屑 舍——死 接受
宫室之美 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
保有本心
关乎生死 不受食羹
丧失本心
身外之物 接受万钟
探究
1.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 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2.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 “可以止”。 3.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由是则生 不用
有甚于生者
探究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 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 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 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 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 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 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孟子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说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 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 一步:辩证分析(正) • 二步:假设分析(反) • 三步:因果分析
• 第三层: (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 丧。(递进式)
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
• 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 (正面举例) • 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 (反面举例) • 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 舍生取义。(对比论证)
• 3.善用对比。 • 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
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 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 以正反两个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 欲引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 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中心论点。
• 4.善用排比。 • 加强了气势,增强感情,显示出说话 人的义正严词,理直气壮。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试举例说明。
⑴ 正反对比论证 :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因为有 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 ⑵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 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 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 对“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 的观点 ⑶对比论证 :用“向”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 比。 ⑷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 生与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