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文”教学例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学文”教学例谈
图画是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文字记载。
无论观察或阅读都是为了了解客观事物。
看图学文的作用在于:通过观形象的图画。
理解课文语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
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文。
冈此,教好这类课文,对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何教好这类课文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下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1. 图文结合,抓准时机,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看到美丽的图画,就迫不及待地想弄清画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对画面的一切总是停在是懂非懂的水平上,总希望通过教师引导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观察力和了解不明白的内容。
这时,对于学文,有了高涨的“悱愤”悬念,作为教师应抓准这一有利时机导入新课,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浓烈的兴趣驱驶下和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追求新知,其效果甚佳。
例如:教学《海上日出》,我本着帮助学生体验“伟大的奇观”的目的,通过电脑设计了三幅彩图画面:通常情况下的日出片;天边有薄云的情况下的的日出景色片;天边有厚云情况下的日出景色片(动态)。
通过这三幅画面的观察引导进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观”并且引导学生从文中找
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进行图文对照循序诱导,进入学习状态。
2. 图文结合,直观教词,加深理解
图文对照是看图学文的中心环节。
这一环节要求深入观察图画时理解生字、新词和休味人物的思想感情,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句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好有关句子,进行字、词、句的圳练,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句。
例如:看图理解词义。
《小蝌蚪找蚂妈》一课中的“迎上去、追过去、露着、鼓着”等词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运用图画的直观性作用来理解就可以了。
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蝌蚪和鲤鱼的面对面的位置关系来理解“迎上去”。
又如:《秋天》一文要求理解的词“稻田、池塘、岸边、梧桐树、黄澄澄”等,只要看田就清楚明白其中之意思。
稍难的词语,只要教师对画面略加点拨,也就容易理解。
如“一眼望不到边”让学生细看高山变低了,远处的稻田画得模糊了,可见稻田伸向远方,这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意思。
这样的词语教学就简便易行多了,否则离开了图画形象,对词句的教学就费时、费劲、肤浅。
3. 图文结合,加强朗读,表达情感
为了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特别是文章的对话部分。
在练习朗读前,先引导学生看图,学生获得的印象越鲜明,感情的激发越强烈。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小蝌蚪对鲤鱼说的话,教师可以在朗读前指导看图,启发:“这小蝌蚪是迎上去的,他们看到小鲤鱼围着鲤鱼妈妈,心里也很想自己的妈妈,这时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鲤鱼妈妈说话呢?”点拨之后,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很着急,希望鲤鱼妈妈告诉他们的妈妈在哪里。
于是教师就要求学生试用急切、盼望的语气读出小蝌蚪的问话。
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边渎边在脑海里再现画面。
如果还不能正确读好,再通过引导看图,达到领会。
为此,最后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表演来加强巩固,加深理解。
4. 图文结合,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看图学文”的重点,虽然在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理解与思维的能力。
所以教学时。
要从始到终抓住这一环节,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来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读、思、议”是教学“看图学文”的基本程序。
教师抓住图文引导学生多思多议,是启迪、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王二小》。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当敌人迷了路,看见王二小要他带路时。
而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
当时王二小心里是怎样想的?”这一问题的提出起初好多学生都按课文内容
来回答说:“王二小当时可能这样想:我要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消灭敌人。
”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除此之外,他还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再经过教师多角度的启发性点拨引导,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有的认为:王二小如果不给敌人带路很可能会被敌人杀害,所以没办法要装着顺从的样子给敌人带路;有的认为,因为王二小是个机智勇敢的小八路,看准机会,乘机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消灭敌人;还有的认为,可能王二小的父母在作战中被敌人杀害,对敌人非常仇恨所以为了报仇,不顾个人安危一定要把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为父母报仇……。
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的思维训练从广度与深度的方向去延伸、发展,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刻性。
5. 图文结合,加强互补,提高效益
“看图学文”中,图是画的,不可能都写在文里;而文里写的,也不一定都能画得出来,这就是图文的互补,从而使图和文更臻充实、完善。
如《秋天》画面上是燕子,旁边一片片黄叶的飘落;文中是“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两方面相得益彰,形象地表达了秋燕急切南归的意思。
又如《温暖》画面边角上有一辆汽车,旁边站着司机(或警卫员),文中有“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
”图与文的互相补充,沟通于双向联系。
画面为课文中对周总理行动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课文对画面上为什么画着一辆
小车和站着一个作了说明。
这样含意就非常丰满完整。
深刻地表现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和尊重。
也就是说在看图学文的过程中,认真对照图文,对图文都有的部分内容是重点,要注意观察与阅读相结合,从中挖掘思维的实质——图意(即文章的中心);对图有文无的部分,应认真研究画面对文中某部分内容的暗示和“隐蔽作用”;对文有图无的部分,是文中作者的想象,教学时要用文中的语句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理解图意效果。
综上所述,对看图学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图画的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看图与学文,观察与阅读,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提高看图学文的整体效益,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阅渎、思维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