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文”教学例谈

合集下载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第一章:看图学文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看图学文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看图学文的概念和意义。

2. 图片的类型和特点。

3. 观察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看图学文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观察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看图学文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图片的类型和特点。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看图学文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介绍图片的类型和特点,讲解观察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3. 演示:展示不同类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图片的重要性。

第二章:观察人物图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人物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人物图片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物图片的类型和特点。

2. 观察人物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人物图片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观察人物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人物图片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图片的类型和特点,介绍观察人物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图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图片的类型和特点。

2. 讲解:介绍观察人物图片的技巧和方法。

3. 演示: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图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教育资料】《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学习专用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察实践,增强对图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

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察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

由于感觉器官素质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

学生观察图画,应该允许他们这样观察,这样想象,也应该允许学生那样观察,那样想象,这样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

如果教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把课文的全部内容,硬是要他们看出来,照书上的话一句一句地讲出来,这样做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不但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文也十分不利。

课文里的话,学生已经都讲出来,看图后再去学文,前后重复,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一步可本着“各观所见,自我感受”的方法安排教学活动。

就拿《燕子》这课来说,开始不妨要学生看看图上都画的什么,这些东西(燕子、青草、野花、柳树、稻田、湖水等)都处于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变化,等等,要他们各观所见,培养他们的能力。

当学生观察到春季大自然的变化时,可以再追问一下:你们看到春天里万物都在变化,有什么想法或感触?这时可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的题目《燕子》,看看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的形态特点,把燕子的“来”“飞”和大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抓住题目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既指给学生思路,又不拘于书上文字的框框,要学生各观所见,各谈自我感受,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案例评析《重视图文结合 加群思维训练 以美丽的大公鸡为例》

案例评析《重视图文结合 加群思维训练  以美丽的大公鸡为例》

案例评析重视图文结合加强思维训练----《小熊住山洞》麒麟区珠街街道堡子小学张焕粉看图学文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形象的图画和抽象的文字之间的关系。

只有图文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活动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课文]: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

熊爸爸对小熊说:“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

”春天,他们走进森林。

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夏天,他们走进森林。

树上长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

秋天,他们走进森林。

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

冬天,他们走进森林。

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

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

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教学设计及评析一、以图激趣,了解课文大意(一)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边仔细地看图,把形象艳丽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初步联系起来。

(评析:教师的读有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树立标尺。

让图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从而理解课文;让语言文字帮助学生观察,从而了解图意。

)然后,提出下列一些问题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以检查学生的视听效果。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件什么事?2.小熊和爸爸一共几次走进森林想去砍树?3.他们砍了吗?为什么?(第3小题不必让学生立即回答,教师可把这题做过渡句提问,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评析:带着问题读课文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自己去感悟。

)二、以图为据,结合词句训练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画,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每段重点词句的理解,领会每段讲的是什么,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整篇课文的关系,正确认识小熊舍不得砍树的原因,结果怎样,为揭示课文的寓意奠定基础。

为此,又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回答。

1.轻读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

2.看看第一幅图,春天树上有什么?小熊为什么舍不得砍?他会想什么?会说什么呢?3.夏天、秋天、冬天树上又有什么,他为什么舍不得砍呢?4、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会感激小熊一家呢?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后概括课文内容回答,并抓住“长满、开满、结满、许多、舍不得、一直”等词句的理解,会意体味,初步懂得“要爱护树木,不要破坏小动物的家园”的道理。

“看图学文”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最新文档

“看图学文”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最新文档

“看图学文”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看图学文”这类课文占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的四分之一,教学中上好这类课文,对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语文综合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教学中应重视“看图学文”教学的实施。

我就“看图学文”在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谈谈其认识和具体的做法,可采用以图读文和以文说图的方式达到结合,同时,还可以采用开展学科课内外相结合的做法。

一、以图读文以图读文就是通过看图,使学生能够读懂课文。

看是重点,要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

“看图学文”课文中,图有单幅和多幅,还有人物或景物,根据不同类型的画面,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看图。

如《温暖》一课,是单幅人物画面,是一个清洁工人对总理的怀念。

指导学生看图时要从周总理和蔼慈祥的神态和清洁工人紧紧握手的动作以及清洁工人深情含笑的面孔上,看出周总理给清洁工人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使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内容。

又如《美丽的大公鸡》一课,共有六幅图,而六幅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故事情节联系。

观察这类图,就要把每幅图读懂后再连接起来,就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第一幅图到第六幅图,必须要仔细观察才能了解课文的内容。

精心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会看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力,还能让学生通过看图来领会课文内容。

这就是以图读文,从图学文。

二、从图说文学生通过以图读文,在读懂课文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说图中画面的意思。

如《小八路》一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他是谁?”学生就能从课文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八路穿着打扮和外貌的句子来回答。

当问到“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勇敢的小八路”,学生也会在第二段中抓住“结实”“很多”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来回答。

这样以文说图,是在看图学文中让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开展学科课内外活动在看图学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应在课内外开展一些学科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和动口。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word资料4页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word资料4页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学文呢?看图,是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客观事物。

学文,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客观事物,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看图学文直观教学,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图文结合去理解图意,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学生如果有兴趣,就能在情绪高涨的状况下,精神饱满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第二册的《识字一》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放录音:潺潺的水声,鸟儿呜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叮咚”“ 叮咚”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了春天美好的境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的看图学文都是由具体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一段或几段文字组成的。

目的是观察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看图学文有单幅图画和多幅图画两种。

单幅图意比较集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活动过程。

应先指导学生从图入手,进入学文,引导看图,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或有什么),在干什么之类的内容。

多幅图的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写的,要看有几幅图,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注意图与图的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注意从几幅图的联系中帮助学生认识事情的经过,使学生脑子浮现出画面的内容。

在教学看多幅图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

观察多幅图,要先把几幅图连起来看一看,了解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的内容,再一幅一幅地进行仔细观察,如《美丽的公鸡》这一课一共有6幅图,每幅图的内容都有一个故事情节。

教学时,先让学生把6幅图连起来观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再让学生逐幅图进行观察,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看图学文经历发现过程《司马光》开放式教学案例分析

看图学文经历发现过程《司马光》开放式教学案例分析

看图学文经历发现过程《司马光》开放式教学案例分析看图学文经历发现过程——《司马光》开放式教学案例分析郭沫若同志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

”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与时俱进而产生的必然要求。

根据新大纲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

然而作为一名语文特教老师,我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着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来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潜能。

我在人教版第六册第五课看图学文《司马光》中进行了一次开放式教学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看图后来读课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

首先,我针对我们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挂出一幅彩图,故意设疑:这幅图你们在哪里看到过?因为不少同学都翻阅过课本,很容易知道这是第五课的插图。

然后,拿出一些“小红花”、“小贴纸”等奖励性道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励学生:“我们一起来地大声看图读文,然后,老师看哪些同学的收获多,哪个同学得到的小红花、小贴纸就多?”学生听后笑逐颜开,马上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一边仔细看图,一边认真读文;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琅琅有声。

有的同学抬头看到教师微笑着注视自己,越发劲头十足,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老师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气,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

在汇报读后收获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

一个学生率先说:“我知道了司马光和小伙伴在后院玩”,我马上板书:司马光。

一石激起千层浪:“司马光和小伙伴在后院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围绕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从而将故事的重要部分通过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讲这一发现的依据,并让学生理解了“叫着喊着、使劲”等词语。

对于以前学习过的词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同学们看着图来说一说,结果同学们纷纷指着图来练说。

小学语文教材中看图学文的教学点滴谈

小学语文教材中看图学文的教学点滴谈
方 法 交 流
2 0 l 3 - 0 7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看 图 学 文 的教 学 点 滴 谈
文肼 碧 云
应借助生动形象 的厕嘶 , 引导学生理解, H j 与句之 的 看图学 文的课文 , 一 一 般 都是 内容 比较 丰富的图 ( 照 片) 和反 意的基础上 , 映同意内容的文字组成 , 『 H 来 训练学生 的观察能 力 、 想象能力和思 联 系, 懂得课文是怎样 连句成段 , 连段 成文。单 幅罔 , 我们 可以要 维能力 , 促进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能力的提高 “ 图” 是 对客观 求学生从课 文中找出能反映 网意 内容的一 , 口 J 活 刈 ‘ 多幅 罔. 可要 事物的描绘 , “ 文 ”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 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 求学生给各 幅图写一 l - _ t b 标题 ,培养学 生的概括 、理 解能力。 如, 容, 小仪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 , 还使“ ” 成为学生进 《 骆驼 和羊》 这 篇课文 巾共 有一 幅图 , 教学时 , 我 先让学生 试着写 行抽象思维的感性 支柱。课文 内容又可以帮助学生 J J u 深对形象逼
l L 的树枝 , 而 文对照 , 学生阅读 、 观察 、 想象和思 考 , 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丰要 了一 件事来 证明 白己的长处 。即骆驼 高可以吃到墙_
争 论不 休只好请老 方式。 如何进行 “ 看图学文” 课型 的教学呢? 我在课堂教学 中作 了大 羊矮却 能轻而易举地钻进 园子去 吃草 。最后 ,

个个 小标题来反映每 幅陶的图意 ,再要 求学生一 一边 读课文, 以
真的画 晒内容的认 识。 因此 , 让学生观察画面 , 提高认识能力 , 就贯 便用笔找 出哪些 自然段分别写着 三幅图的内容。 在学生动笔写一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进展了观看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看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看事物的方法。

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看实践,增强对图的明白得,提高观看能力。

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看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受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

由于感受器官素养的差异、生活体会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看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看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

学生观看图画,应该承诺他们如此观看,如此想象,也应该承诺学生那样观看,那样想象,如此做有利于进展他们的能力。

假如教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把课文的全部内容,硬是要他们看出来,照书上的话一句一句地讲出来,如此做明显是不妥当的。

这不但束缚了学生能力的进展,同时对学文也十分不利。

课文里的话,学生差不多都讲出来,看图后再去学文,前后重复,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样做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一步可本着“各观所见,自我感受”的方法安排教学活动。

就拿《燕子》这课来说,开始不妨要学生看看图上都画的什么,这些东西(燕子、青草、野花、柳树、稻田、湖水等)都处于什么季节,那个季节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变化,等等,要他们各观所见,培养他们的能力。

当学生观看到春季大自然的变化时,能够再追问一下:你们看到春天里万物都在变化,有什么方法或感触?这时可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的题目《燕子》,看看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的形状特点,把燕子的“来”“飞”和大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抓住题目谈谈自己的方法和感受。

如此,既指给学生思路,又不拘于书上文字的框框,要学生各观所见,各谈自我感受,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展了他们的观看能力和想象能力。

以《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篇二)

以《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篇二)

以《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当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察实践,增强对图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

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察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

由于感觉器官素质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

学生观察图画,应该允许他们这样观察,这样想象,也应该允许学生那样观察,那样想象,这样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

如果教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把课文的全部内容,硬是要他们看出来,照书上的话一句一句地讲出来,这样做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不但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文也十分不利。

课文里的话,学生已经都讲出来,看图后再去学文,前后重复,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一步可本着“各观所见,自我感受”的方法安排教学活动。

就拿《燕子》这课来说,开始不妨要学生看看图上都画的什么,这些东西(燕子、青草、野花、柳树、稻田、湖水等)都处于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变化,等等,要他们各观所见,培养他们的能力。

当学生观察到春季大自然的变化时,可以再追问一下:你们看到春天里万物都在变化,有什么想法或感触?这时可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的题目《燕子》,看看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的形态特点,把燕子的“来”“飞”和大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抓住题目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既指给学生思路,又不拘于书上文字的框框,要学生各观所见,各谈自我感受,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看图写话教学案例

看图写话教学案例

看图写话教学案例第一篇:看图写话教学案例看图写话教学案例低年级的看图习作,我们不能把它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作文形式来训练,而应该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来夯实它。

看图习作也是生活的习作,同样要求学生是“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同样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对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大有裨益。

看图写话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上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想象写话。

这种训练,可以由看一幅图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到看几幅图写一段或几段通顺完整连贯的话。

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

一、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让学生明确观察要有顺序,比如教学单幅图《小鸭得救了》,先引导学生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围绕“图上画了哪些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话说出简单的图意,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将画面上的大象、猴子、小熊、鸭子的动作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这个故事。

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如此。

我先引导学生统观几幅图,看这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逐幅图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回到整体,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其次,观察要有重点。

一幅图和一篇文章一样,作者是不会平均使用力量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作图目的,画面内容必然有轻有重,如《蘑菇伞》,共有四幅图,前两幅图画是一只小白兔去效外采蘑菇下起起了大雨,后两幅图画则是小白兔如何去帮助小松鼠的。

毫无疑问,后两幅图表现了小白兔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是图画的重点内容。

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我要求学生对画面的小白兔认真观察,它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抓住小白兔的表情、动作去刻画,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看图说话、写话所展示的图画内容,往往是事件的某一部分、“一瞬间”的情景。

看图学文中的看图教学论文

看图学文中的看图教学论文

看图学文中的看图教学论文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重要凭借,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开展语言的重要依托。

因此,“学文”固然重要,但“看图”也不可无视。

那么,如何加强“看图”教学以促进学文呢?笔者认为:一般地讲,应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去理解图意,使图文并重。

完成“看图学文”的教学任务。

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统编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温暖》可分两个层次进展看图训练。

其一,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答出“周总理和清洁工人”“在马路上谈话”,就应属达标。

至于谈些什么之类深层次的内容,应该在学文中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解决;其二,通过理解文题“温暖”的意思,进一步指导看图。

思考图中是什么时间,与文题“温暖”有什么关系?注意不要马上“揭底”,要带着悬念去指导学文。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文前指导看图时间不能过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教师就应立即转入学文,学文中再加深理解。

老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万不可引导学生一次性把图‘看透看懂”,更忌放纵学生离开课文内容漫无边际地去想像,去争议,致使学生思维,造成教学耗时低效。

讲读课文,在对重点句段、中心句段的理解过程中,需要再一次指导看图,图文并重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难以理解的句段,抽象生僻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再次指导看图去感知形象,减小理解难度。

这里对老师的要求是:要把握好指导看图的契机。

思考题指向要明确,指导看的部位要确切。

对学生的要求是:看得细致,想得充分,说得到位。

总之,要做到图文并重,把图看明白,把意思说明白。

还以《温暖》一课为例。

这课讲的是亲爱的周总理亲切问候一位普通清洁工人的感人情景,歌颂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周总理和清洁工人亲切握手、谈话的场面,是中心句段,重点句段。

要按由人物到景物、由近及远的顺序指导学生仔细有序地去观察,充分合理地去想象,入情入境地去表达。

要通过引导观察、提示想像、表达交流三个训练层次,使学生观察想像到:近处,周总理面带笑容,双手紧紧握着清洁工人的手;远处,人民大会堂里还亮着灯,门口停着周总理的汽车,司机(或警卫员)在车边等着周总理。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

低年级看图学文教学之谈【摘要】小学低年级看图学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图学文是由图画与说明图意的文字组成。

指导学生看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指导学生学文,能使学生了解怎样利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图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兴趣;能力;想象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学文呢?看图,是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客观事物。

学文,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客观事物,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看图学文直观教学,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图文结合去理解图意,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途径。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先导,学生如果有兴趣,就能在情绪高涨的状况下,精神饱满地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第二册的《识字一》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放录音:潺潺的水声,鸟儿呜叫渐起的《春之声》)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小溪“叮咚”“ 叮咚”唱起了歌儿,空中能看见小燕子快乐的飞翔,这是什么季节到了?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了春天美好的境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的看图学文都是由具体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一段或几段文字组成的。

目的是观察形象的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低年级的看图学文有单幅图画和多幅图画两种。

单幅图意比较集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活动过程。

应先指导学生从图入手,进入学文,引导看图,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或有什么),在干什么之类的内容。

多幅图的是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写的,要看有几幅图,主要内容是什么,要注意图与图的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注意从几幅图的联系中帮助学生认识事情的经过,使学生脑子浮现出画面的内容。

小学看图学文教学

小学看图学文教学

谈小学看图学文教学摘要:“看图学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文并茂的生动样式,旨在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那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看图学文”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些看法。

关键词:看图学文;朗读教学;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23-01一、让学生掌握图的类型看图学文的图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多幅连续图式。

如:《骄傲的孔雀》等。

另一种是单幅图式。

单幅图式中有综合图式,如《桂林山水》用一幅图描绘出山奇、水秀的景色特点;另一种是片断式单幅图,如《难忘的泼水节》,图上反映的是课文内容的一个镜头。

指导学生看图时既要掌握观察图的共同规律,又要掌握观察两种不同类型图式的特点。

二、看图入手,初读课文初步看图。

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独立地认真观察图画,然后启发学生口述图意。

第一步,说出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第二步,看懂图中事物间的关系,说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发展变化。

对于以人物为主的图画,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对于以景物为主的图画,要着重观察景物的特点。

初读课文。

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之外,还要通过阅读,一边读抽象的文字,一边重现图中的具体形象,把看图得到的初步印象和课文中的文字描述联系起来。

多幅图的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各幅图相对应的部分,让他们一边看图,一边一段段地读课文。

还可以由老师范读,或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全体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图,从而了解课文是怎么叙述图意的。

单幅图的看图学文,则要求学生通过个人阅读,看出课文中哪里写的是图画上的意思,哪里写的是图上没有的,然后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图画,并想象课文描写了而图上没有的图画。

三、图文照,理解课文文照图:①不懂词语,如《燕子》这课“光彩夺目”等,指学生看图,观察图形象进行理解。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

看图学文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知图片中的事物。

2. 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3. 通过图片,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知识。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想象故事情节的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并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讲授法:讲解图片中的故事情节,教授生字词。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看法。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素材,确保图片清晰、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准备与图片相关的文字材料,以便于学生理解和阅读。

3. 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于板书重点内容和生字词。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注意图片中的细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与图片相关的文字材料,理解故事情节,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学习生字词:从图片和文字材料中挑选一些生字词,教授学生认读和理解这些生字词的意思。

5. 表达与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片中的故事情节,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编写故事的续写或改编。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观察一张图片,并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故事情节。

2. 让学生选择一张图片,用所学的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价,评估他们运用生字词和创作故事的能力。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杨光永
一、突出“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
又如,“思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胜利充满信心?”通常,学生只会用课文中描写红军战士的表情和神态的句子来回答。

此时,如能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画面。

注意老红军一边吹笛一边翘起赤脚板打拍节的动作细节,回答必定更加完美。

因为在这十分艰苦的战斗岁月,老红军居然还有板有眼地吹笛,如果灰心丧气,悲观失望,还能这样一板三眼地演奏吗?
二、突出课文的写作特点
“看图学文”《艰苦的岁月》的“文”有什么特点呢?描写具体、想象合情合理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教学中,不能把这一特点简单地抄给学生,而应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认识这一特点,学到写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图学文”教学例谈
图画是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文字记载。

无论观察或阅读都是为了了解客观事物。

看图学文的作用在于:通过观形象的图画。

理解课文语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

并且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文。

冈此,教好这类课文,对于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何教好这类课文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下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1. 图文结合,抓准时机,激发兴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看到美丽的图画,就迫不及待地想弄清画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对画面的一切总是停在是懂非懂的水平上,总希望通过教师引导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观察力和了解不明白的内容。

这时,对于学文,有了高涨的“悱愤”悬念,作为教师应抓准这一有利时机导入新课,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浓烈的兴趣驱驶下和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追求新知,其效果甚佳。

例如:教学《海上日出》,我本着帮助学生体验“伟大的奇观”的目的,通过电脑设计了三幅彩图画面:通常情况下的日出片;天边有薄云的情况下的的日出景色片;天边有厚云情况下的日出景色片(动态)。

通过这三幅画面的观察引导进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领悟到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观”并且引导学生从文中找
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进行图文对照循序诱导,进入学习状态。

2. 图文结合,直观教词,加深理解
图文对照是看图学文的中心环节。

这一环节要求深入观察图画时理解生字、新词和休味人物的思想感情,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句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好有关句子,进行字、词、句的圳练,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句。

例如:看图理解词义。

《小蝌蚪找蚂妈》一课中的“迎上去、追过去、露着、鼓着”等词的理解,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运用图画的直观性作用来理解就可以了。

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蝌蚪和鲤鱼的面对面的位置关系来理解“迎上去”。

又如:《秋天》一文要求理解的词“稻田、池塘、岸边、梧桐树、黄澄澄”等,只要看田就清楚明白其中之意思。

稍难的词语,只要教师对画面略加点拨,也就容易理解。

如“一眼望不到边”让学生细看高山变低了,远处的稻田画得模糊了,可见稻田伸向远方,这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意思。

这样的词语教学就简便易行多了,否则离开了图画形象,对词句的教学就费时、费劲、肤浅。

3. 图文结合,加强朗读,表达情感
为了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特别是文章的对话部分。

在练习朗读前,先引导学生看图,学生获得的印象越鲜明,感情的激发越强烈。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小蝌蚪对鲤鱼说的话,教师可以在朗读前指导看图,启发:“这小蝌蚪是迎上去的,他们看到小鲤鱼围着鲤鱼妈妈,心里也很想自己的妈妈,这时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鲤鱼妈妈说话呢?”点拨之后,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很着急,希望鲤鱼妈妈告诉他们的妈妈在哪里。

于是教师就要求学生试用急切、盼望的语气读出小蝌蚪的问话。

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边渎边在脑海里再现画面。

如果还不能正确读好,再通过引导看图,达到领会。

为此,最后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表演来加强巩固,加深理解。

4. 图文结合,培养思维,提高能力
“看图学文”的重点,虽然在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训练与提高,目的还是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理解与思维的能力。

所以教学时。

要从始到终抓住这一环节,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来加强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看、读、思、议”是教学“看图学文”的基本程序。

教师抓住图文引导学生多思多议,是启迪、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王二小》。

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当敌人迷了路,看见王二小要他带路时。

而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

当时王二小心里是怎样想的?”这一问题的提出起初好多学生都按课文内容
来回答说:“王二小当时可能这样想:我要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消灭敌人。

”这时,我又进一步提出:“除此之外,他还可能会想到些什么?”再经过教师多角度的启发性点拨引导,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有的认为:王二小如果不给敌人带路很可能会被敌人杀害,所以没办法要装着顺从的样子给敌人带路;有的认为,因为王二小是个机智勇敢的小八路,看准机会,乘机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消灭敌人;还有的认为,可能王二小的父母在作战中被敌人杀害,对敌人非常仇恨所以为了报仇,不顾个人安危一定要把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为父母报仇……。

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的思维训练从广度与深度的方向去延伸、发展,而且达到了一定的深刻性。

5. 图文结合,加强互补,提高效益
“看图学文”中,图是画的,不可能都写在文里;而文里写的,也不一定都能画得出来,这就是图文的互补,从而使图和文更臻充实、完善。

如《秋天》画面上是燕子,旁边一片片黄叶的飘落;文中是“电报来了,催我们赶快到南方去呢?”两方面相得益彰,形象地表达了秋燕急切南归的意思。

又如《温暖》画面边角上有一辆汽车,旁边站着司机(或警卫员),文中有“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

”图与文的互相补充,沟通于双向联系。

画面为课文中对周总理行动的描写提供了根据,课文对画面上为什么画着一辆
小车和站着一个作了说明。

这样含意就非常丰满完整。

深刻地表现了一位党和国家领导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和尊重。

也就是说在看图学文的过程中,认真对照图文,对图文都有的部分内容是重点,要注意观察与阅读相结合,从中挖掘思维的实质——图意(即文章的中心);对图有文无的部分,应认真研究画面对文中某部分内容的暗示和“隐蔽作用”;对文有图无的部分,是文中作者的想象,教学时要用文中的语句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深刻理解图意效果。

综上所述,对看图学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了对图画的观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看图与学文,观察与阅读,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提高看图学文的整体效益,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阅渎、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