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_秦及西汉散文
第七讲秦及西汉的散文
•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七篇,被贬长沙途中
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谪居长沙 三年,作《鵩鸟赋》,假托与鵩鸟的问答,说 明“万物变化之理”,对死生荣辱,万物众生, 皆不在意。发自肺腑,哀伤之情跃然纸上。假 辞赋之要,抒忧国之情。其赋皆为骚体,形式 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所著文章五 十入篇,刘向编为《新书》十卷,已散佚不全。 明人辑有《贾长沙集》,今人辑有《贾谊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斯和《谏逐客书》
• 鲁迅说:“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
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李斯其人
•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
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 律,推行中央集权制,统一车轨、文字、度量 衡、货币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 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夷三族。 •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李斯作为 一个普通平民事秦,利用机遇和能力辅佐秦始 皇终成霸业。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让人容忍 的恶行(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了他 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公、召公媲美了。
第一章 秦及西汉的散文
• • • •
第一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谏逐客书》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 吕不韦其人:商人、投机家、宰相、养士、
《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其书:门客集论、增损一字千金、 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 • 体系严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一序,共一百六十一篇。 结构上“法天地”完整体系。是优秀的文学散 文集。寓言二百多则。
《淮南子》
汉高祖刘邦之孙, • 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长之 汉高祖刘邦之孙 子, 汉武帝刘彻叔父。《水经注》:“淮 汉武帝刘彻叔父 《水经注》:“ 》: 南王刘安折节下士,笃好儒学, 南王刘安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 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 之徒数十人,皆为俊异焉,多神仙秘法 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 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 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 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 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 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
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
言,以为备天下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
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 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 吕不韦列传》
体例:
秦统一以前,由秦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而 成,由12纪(60篇)、8览(64篇)、6论(36篇)组 成,又称《吕览》,共20余万字。 编著目的:集腋成裘
一、成书过程及体例 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 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 书· 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 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条理清楚,以寓 言比喻增强文章的形象性。
《吕氏春秋》的创作背景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秦及西汉散文
《吕氏春秋》 李斯的散文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秦 文 学 概 述
一、政治背景: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及历法。 二、文化背景: 1、“焚书”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 非今者族。‛(《史记· 秦始皇本纪》) 2、“坑儒”
结局:秦王心悦诚服,当即收回逐客的命令。
艺术风格:
1、议论驰骋,气势奔放;晓之以理,说之 以利害; 2、排比铺陈,富于文采;首尾呼应,条理 清晰; 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 化,被后人称为 “骈体初祖”。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 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 之旗,树灵鼍之鼓。…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期杰出 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所著文章五十八篇,刘向编 为《新书》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如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吊屈原赋》 《鵩鸟赋》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1) 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 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 结论。 (2)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善于对比: 秦与六国力量的对比,秦朝势力的威赫与陈胜力量的小弱对 比,六国与陈胜力量的对比等,都使文章论点的得出,显得 自然而然。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 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种雄健奔放、汹 涌澎湃的雄辩气势,特别能激动人心。 (4)结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语 言酣畅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西汉其他散文作家
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成就也最高
晁错
桓宽 邹阳 枚乘 司马迁 刘安 刘向
《论贵粟疏》
《盐铁论》、 《狱中上梁王书》 《谏吴王书》、 《报任安书》、 《淮南子》原称《淮南鸿烈》 《说苑》、《新序》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 。《谏逐客 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 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 材,不必限于本土。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 虽不产于秦,而秦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 晓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风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兼具汉代 辞赋之丽
秦及西汉散文PPT课件
西汉散文概况:西汉初期散文
• 1、总结“秦所以失”、“汉所以得”以 及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为国家献计献策 的政论文。
• 代表作:陆贾《新语》,贾山《至言》, 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又称 《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
• 2、周游吴楚各国的谋臣说客上书献策的 文章。
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
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
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
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
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杨恽《报孙会宗书》 引民谣
• “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 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 代表作:董仲舒《天人三策》(《贤良对策》)、刘向 《谏营起昌陵疏》。
• 2、言志抒情散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报任少卿 书》)、东方朔《答客难》、杨恽《报孙会宗书》 、扬 雄的《解嘲》 。
• 3、子书——《淮南子》 。 • 4、桓宽《盐铁论》 (辩论记录)。 • 5、富于小说意味的杂史、杂传:刘向的《新序》、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
第一节 李斯和《谏逐客书》
• 鲁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 (《汉文学史纲要》)
• 《谏逐客书》成书于秦并六国以前,带着战国游 士说辞的特点,到了秦立国以后,他的文风就发 生了转变,先前文采斐然的游说之辞一变为“质 而不文”的法家之文。
• 这一时期他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秦帝国
歌功颂德的刻石文,如:《泰山刻石》、《琅琊
台刻石》等。 另一类是写给皇帝的上书,如《论
督责书》、《狱中上二世书》,但无多大文学价
秦及汉代散文
第四节 政论散文
❖ 政论散文旳发展过程
❖ 1 、西汉初年
❖
因为政治上旳迫切需要,政论文得到发
展,一般都写得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
文采,代表作家、作品有:
❖ (1)贾谊 《过秦论》、《论积贮书》和 《陈政事疏》;
❖ (2) 晁 错《论贵粟疏》
❖ 2 、武帝初年――东汉中叶 ❖ 是西汉帝国由盛到衰、又由衰到盛旳时期,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汉代散文
❖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秦世不文,颇 有杂赋。”
❖ 秦代文学萧条旳原因:
❖ (1)统治时间短暂 ❖ (2)秦文化一直比较落后 ❖ (3)秦统一后推行极端严酷旳思想统治,建
立文化专制制度
❖ (4)秦皇暴虐,民生困苦,所以文化几乎空 白
第一节 吕氏春秋
❖ 一、成书 ❖ 其成书约于公元前239年前后,集论而为
最大欲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悚之以害, 按照人物旳心理接受规律,逐层推动,劝谏 秦王。
❖ 2、从论证措施来看,利用了对比手法。经过 正反对比、正反并论,利害对举,说理透彻 有力。
❖ 3、从论据看,“据事类义,援古征今” (《文心雕龙·事类》),有理有据。
❖ 二、铺陈排比旳利用有向汉赋过渡旳趋势。
❖ (2)仲长统 《昌 言》
第三节 汉代散文概述
❖ 一、 汉代散文旳分类 ❖ 大致分为史传散文、政论散文、记事散文
和抒情说理散文。 ❖ 二 、记事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刘向旳《说苑》、《新序》和《列女传》
❖ 三 、抒情说理散文旳代表作家、作品 ❖ 1、司马迁❖ 4、班昭《为兄上书》 ❖ 5 、徐淑《答夫秦嘉书》
八览、六论、十二记。吕不韦众门客集体编 成,《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3、晁错
《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言兵事疏》 等
《过秦论》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 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 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 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 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 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 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 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 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 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 不难哉?有过於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 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於此。
第一节
秦代散文
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时也。时不与法俱 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 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 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 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故审 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 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 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秦及西汉散文)
第1章秦及西汉散文1.1 复习笔记一、《吕氏春秋》1.成书过程及体例(1)《吕氏春秋》的成书《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2)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内容驳杂,《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杂家”。
在杂取各家为己所用的过程中,也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它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吕氏春秋》的体例《吕氏春秋》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l61篇(今存l60篇)。
全书从结构上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十二纪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是时间的纵向流程,八览是由八方、八极等观念而来,是空间的横向划分,六论,则是由六亲、六义等人间事象脱胎而来。
2.艺术特征(1)平实畅达的文风。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丰富多彩的寓言。
《吕氏春秋》的一个突出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
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李斯的散文1.辞采繁富的《谏逐客书》文章叙述了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强调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其最精彩的是中间一段,语辞泛滥,意杂诙嘲,语奇字重,兔起鹘落,可谓骈体之祖。
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2.体制独特的刻石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秦代散文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然而其过于严酷的文化专制致使秦代文学凋敝。
加之秦代历史短暂,今仅可见吕不韦门客合著的《吕氏春秋》、李斯的奏议以及少量石刻文。
一、秦世不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有天下,立为皇帝”(《琅琊石刻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如“始定刑名,显陈旧章”(《会稽石刻文》),修订《秦律》,颁行全国;“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琅琊石刻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皆遵度轨”(《会稽石刻文》),全国统一度量衡,通行秦国半两钱,并治驰道,使车同轨;“同书文字”(《琅琊石刻文》),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改大篆成为小篆书体,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秦自来以名法治国,认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贬斥文学之士。
加之天下甫定,秦益加防范“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可能带来的隐患,实行严酷的文化制度,来控制民众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次年术士侯生、卢生出逃,秦始皇迁怒诸生,坑杀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故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土,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因此,短暂的秦朝文学荒芜,流传至今者只有《吕氏春秋》、李斯文章及少量石刻文,《杂赋》九篇、《仙真人诗》俱已失传。
且石刻文多以四言为句,三言为韵,对后世碑铭多有影响,但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文学价值不高。
故刘勰慨叹“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其编著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10第二编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既,德施百姓而不费。……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 大荒之野。
▪ 《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相当丰富,保存了“女娲造 人”“女娲补天”“苍颉造字”“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 射日”“嫦娥奔月”等约四十条神话传说。
▪ 《淮南子》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塞翁失马”“削足
《法言》是模仿《周易》《论语》
写成的。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 等。
▪ 《法言》包括《学行》《吾子》《修身》等十三篇。“法言” 的“法”,指以五经或孔子之言为尺度的治学、处世的法则。 对汉代今文经学宣扬的天人感应说予以批评,力主回到先秦 原始儒家的基本观念上,是《法言》的重要内容之一。书中 还对不少历史人物加以品评,开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先声。 ▪ 《剧秦美新》之作,扬雄自谓意在劝王莽行巡狩封禅之事
一、秦统一前夕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各篇文章大多先提出论题,说明篇旨,然后以 具体事实或寓言故事加以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论证条理清 晰,文风平实畅达,语言简明易懂。 ▪ 许多典故进入现代汉语,变成成语。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 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 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天人三策》就武帝之策问逐条对答,集中体现了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及文章风貌。
▪ “制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
秦及西汉散文
制作:陈骞
9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贾谊的散文。
–贾谊(前 201~前168),洛 阳人。 18 岁能诵诗书属文, 文帝任为博士,后出为长沙 王太傅,后抑郁而终。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纵 横捭阖的战国余风。
制作:陈骞
10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晁错的散文。
–(前 200 ~前 154 年),有辩 才,时号为“智囊”,七国 之乱时被景帝所杀。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主讲:陈骞
纲要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制作:陈骞
2
第一节 《吕氏春秋》
?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 述,是战国诸子向汉 诸侯门下文人的过渡。
?“法天地”的体系。
?说理方法与文章风格 统一。
吕不韦画像
制作:陈骞
3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
–实用性:时代背景与内容。 –“骈体初祖”:文辞华丽。
?李斯的刻石铭文
–秦刻有记事与“颂”的特点。
制作:陈骞
4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鲁迅:“秦代 文章,李斯一人而 已。”这要考虑时
李 斯
代的特点。他的文
小
章,都是实用性的,
篆
但在艺术形式上有 自己的特点,值得 我们在应用文写作
刻 石
中借鉴。
–《论贵粟疏》的艺术特点: 简洁明快,相对朴实。
制作:陈骞
11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淮南子》的独特成就。
–道家思想为主的理论性著作。 –追求巨丽之美。 –纵横家说辞之特点:广征博
引,反复论证。 –楚文化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第二编-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副本
这三本故事集,文笔朴实简洁,叙事写人 生动形象,上承《韩非子》的《内、外储 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 语》类小说之先河。
西汉后期的其他散文
桓宽的《盐铁论》,是西汉后期政论 散文的代表作。
扬雄《太玄》、《解难》、《法言》、 《解嘲》。
《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拜为秦客卿。 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谍,被秦发觉,秦 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 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 客。”李斯也在此列,乃上此书。历叙 客的有功于秦,历陈逐客之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斯时说: “李斯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事秦,利 用机会和能力辅佐秦始皇终成霸业。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无法忍受的恶行 (杀韩非、焚书、篡改圣旨)毁坏 了他的声誉,那么他的功绩可与周 公、召公媲美了。” 《谏逐客书》:
《论积贮疏》:主旨是劝谏汉文 帝要重视农业生产。说明积储的 重要性。指出百姓“背道而趋末” 与“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事实, 提出了“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 本”的主张。
三、《过秦论》讲析
《过秦论》分为上、中、下三篇,最 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以及迅 速灭亡的主因,得出秦亡于“仁义不 施,攻受之势异”的结论。
《论贵粟疏》:题目是后人所加,是 晁错继贾谊《论积贮疏》稍后写下的 名作。这一奏疏大约上于汉文帝十一 年(前169)。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 经济薄弱,粮食来自足现象,分析了务 农贵粟的重要性。
《论贵粟疏》内容简析:
1.通过古今对比说明当今蓄积不足的 原因,强调君主只有“务民于农桑” 才能巩固统治。中心是讲重农。
写作特点:1.正反论述,说理透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 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 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 “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 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 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 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写
作
背
景
《史记· 李斯列传》载:
第一节 秦及西汉散文
第 一 节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一、秦代散文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 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 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文中大量寓 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四节
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
的一位学者,也是个积 极的政治改革家。曾学 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 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 引起“七国之乱”。后 被“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
秦及西汉散文
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集结 其门客 编写而成的一部杂家 (儒、法、道 等等)著作,其 中多见寓言故事。 本课的两则故事选自《吕氏春 秋〃察今》(注:《察今》中原
有三则寓言。)
察今——明察当今实际情况,不
死守故法。
(一)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
经过 正在,正要 牵拉
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
擅长、善于 原因、缘故
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处理
即使
qǐ,难道 bè i,荒谬
jù ,就、遂
荒唐举动
引婴投江 其父善游 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荒唐言论
反问驳斥
表明观点
讽刺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只 是主观判断的人。
(二)刻舟求剑
3、循表夜涉
人(变化) 地(变化)
时(变化)
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 物质是运动的;发展 运动是有序的。规律
把握规律,依律而动,是为智者
Page 16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李斯(?-前208),楚 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 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 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诸 子百家中,李斯和韩非师从 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 成为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 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1、《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 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 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 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突出成 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Page 5
《吕氏春秋》两则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一节、秦代散文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然而其过于严酷的文化专制致使秦代文学凋敝。
加之秦代历史短暂,今仅可见吕不韦门客合著的《吕氏春秋》、李斯的奏议以及少量石刻文。
一、秦世不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有天下,立为皇帝”(《琅琊石刻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如“始定刑名,显陈旧章”(《会稽石刻文》),修订《秦律》,颁行全国;“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琅琊石刻文》),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皆遵度轨”(《会稽石刻文》),全国统一度量衡,通行秦国半两钱,并治驰道,使车同轨;“同书文字”(《琅琊石刻文》),李斯、赵高、胡毋敬等人改大篆成为小篆书体,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这些措施对历史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秦自来以名法治国,认为“儒以文乱法”(《韩非子》),贬斥文学之士。
加之天下甫定,秦益加防范“私学而相与非法教”可能带来的隐患,实行严酷的文化制度,来控制民众思想,消灭一切反秦意识。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在古非今者族;吏见不知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次年术士侯生、卢生出逃,秦始皇迁怒诸生,坑杀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
故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因此,短暂的秦朝文学荒芜,流传至今者只有《吕氏春秋》、李斯文章及少量石刻文,《杂赋》九篇、《仙真人诗》俱已失传。
且石刻文多以四言为句,三言为韵,对后世碑铭多有影响,但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文学价值不高。
故刘勰慨叹“秦世不文”(《文心雕龙·诠赋》)。
二、《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以前,由吕不韦召集他的门客集体编纂的,其编著目的在于博采众长,为当时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作理论上的论证。
古代文学史秦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
古代文学史_代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章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第一节代文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
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短短十几年的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
这是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
和先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
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斯。
斯,楚人,曾师事荀卿。
入为吕不韦舍人,后为丞相。
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斯的一篇名作。
它首先历叙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然后列举种种器物玩好,虽不产于,而用之,以与异国人材相比,揆之以事理,说之以利害,更加强了说服力:今陛下致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不生一焉,而陛下说(悦)之。
何也?必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踶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女,不立于侧也。
文章排比铺,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而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有一些刻石文,如泰山、琅玡、之罘、会稽等处的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斯之手。
第1章秦汉散文
三、抒情议理散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 四、刘安《淮南子》 以道家为主,兼采各家,思想庞杂。不仅以百家 之说讲哲学、政治,也讲社会历史、人文风俗,乃至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讲修身治国,有与武帝削夺诸 侯相抵触之处。
第四节 东汉散文
一、东汉前期散文 多怀疑批判,以桓谭、王充为代表。 二、东汉后期 多清议文风,指切时弊,发愤为作。代表人物及作品 仲长统《昌言》、王符《潜伏.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 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 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 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 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 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第二节 西汉初期散文
一、西汉初期政论文的背景 鉴于秦亡之弊,广开言路,追思秦亡原因。形式多为 奏、议、书策等,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 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要谋反的。艺术上 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 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 二、贾谊
1、创作: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书》《陈 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 • • •
文学特点: 1、擅长分析,论证深切。 2、纵横铺排,有战国策士余风。 代表作:《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 末的主张。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一、董仲舒 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渐趋一统。文人 为文,大都依经立义,杂糅‚天人感应‛之说,论证 君权神圣,专制合理,政论文章有了学术色彩。从汉 初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到以天人之际立论,完成这一 改变的是董仲舒。其《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同为 汉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 二、刘向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历仕宣、元、成三世, 曾三度下狱,免死。一生著述甚丰。其政论文承董仲 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其叙事性强的文章是 《新序》《说苑》,带有志人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杨志君
第 一
1、秦代唯一可以称得上作家的人物是 李斯,他的代表作品是《谏逐客书》。
节
2、《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
《 吕 氏
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共26卷,分 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又称《吕 览》,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
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
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 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 家和文学家。
二、贾谊的散文
• 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 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代表作 是《过秦论》三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一、《淮南子》: 《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共21篇,十几万字,是西汉一部大著述。原称《淮南 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
作者自认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出于诸子 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 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写作背景
• 《史记·李斯列传》载: • 李斯拜为秦客卿。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
谍,被秦发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 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也在此列, 乃上此书。历叙客的有功于秦,力陈逐 客之失。
写作特点
• 其一,正反论述,说理透辟。 • 其二,是气势奔放,极富文采。 • 其三,善用比喻,生动形象。 • 清代李兆洛视此文为“骈体初祖”,并
三、书信体散文: 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
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 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 逸斜出的奇葩。
பைடு நூலகம்
春
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
秋
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依据,
》
文中大量寓言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一、李斯其人 • (?~前208),战国末期楚
国上蔡人,官长史、客卿、廷 尉、丞相。 • 李斯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 人物。 “由现存者而言,秦 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 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
二、西汉其他政论文作家: 1、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大儒,一生著述甚丰。其影响最大 者,则为《汉书》本传中所载《贤良对策》三篇。 2、刘向。刘向是西汉后期一个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 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说苑》、《新 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轶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 意。 3、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除上文 所述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如司马相如的《难蜀父 老》、东方朔的《答客难》、桓宽的《盐铁论》、扬雄的《解 嘲》、《解难》等等。
二、《谏逐客书》
• 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公 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为“书”。
• 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上书”或“奏 书”,属公牍文的“奏疏”;后者单称“书” 或“书札”、“书简”、“书牍”。
• 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 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 宗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 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 代表作是《陈政事疏》、《论积贮疏》。
• 第三类:杂论
三、《过秦论》
•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最早见于《史记·秦 始皇本纪》。
•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以及迅速灭亡的主因, 得出秦亡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的结论;
• 中篇,分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以及二世 未能改正错误,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 论;
(二)晁错的文章
•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 贾谊和晁错是西汉初 期的文章大家,鲁迅 称他们的文章为“西 汉鸿文”,说他们 “沾溉后人,其泽甚 远”(《汉文学史纲 要》)。
• 下篇,指陈子婴不才、君臣离德、士民不附,得出 “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的结论。
• 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
四、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 晁错(前200?~前
154),颖川人。汉初的 一位学者,也是个积极 的政治改革家。曾学习 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 说。号称“智囊”。提 出“削藩”的建议,引 起“七国之乱”。后被 “腰斩”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