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用法整理

合集下载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用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用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A 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左司马曹⽆伤使⼈⾔于项⽻⽈(说)不可不语(告诉)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项王(⽰意,使眼⾊)刑⼈如恐不胜(惩罚)道芷阳间⾏(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若⼊前为寿(⾛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体健康)B 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夜望将军⾄(每⽇每夜)常以⾝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四⼈持剑盾步⾛(徒步)道芷阳间⾏(从⼩路)C 动词使动⽤法项伯杀⼈,⾂活之(使……活下来)交戟之卫⼠欲⽌不内(⽌:使……停步内:使……进⼊)拔剑撞⽽破之(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咸阳者王之(使……为王)沛公旦⽇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D 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 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的⽅⾯)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后继者)【拓展】⼀、通假字(解释加点字)1、今⽼矣,⽆能为也已(已,通“矣”,语⽓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王之威(“振”通“震”)5、今⽇往⽽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还”通“环”,绕)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13、距关,⽏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李之往来((古义:出⾏的⼈)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道路上的主⼈)3、微夫⼈之⼒不及此(古义:那⼈)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投⽆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进(古义:袒露⼀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古义:⼤腿)11、沛公居⼭东时(古义:崤⼭以东)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亲家)13、备他盗之出⼊与⾮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解释加点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秦军”)2、若亡郑⽽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法)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5、朝济⽽⼣设版焉(“朝”、“⼣”,名词活⽤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作动词,作疆界。

鸿门宴文言整理

鸿门宴文言整理

《鸿门宴》文言整理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彩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拒:据守3.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纳:接纳4.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5.秋豪不敢有所近豪—毫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否11.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坐─座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意外之事今:十分,极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4.约为婚姻婚姻古:儿女亲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5.范增数目项王数目古:屡次;使眼色今: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

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的离间之言。

今:详细地讲述。

7. 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今:鱼身上的肉8.持剑步走步走古:徒步逃跑今:步行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用如动词:1、沛公军霸上。

驻军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告诉3、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4、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5、范增数目项王。

使眼色6、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说7、若入前为寿上前8、刑人如恐不胜。

惩罚;施加肉刑9、道芷阳间行。

取道,动词(二)名词作状语:1、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连夜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3、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头发上指。

向上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

抄小路(三)形容词用如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好2、拔剑撞而破之击碎,击破3、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接近(四)形作名1、此其至不在小小处(五)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带领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4、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内四、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一」关于鸿门宴的知识点总结一、高考语文通假现象距关,勿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s。

s 通隙沛公不胜G杓,不能辞。

G 通杯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二、高考语文虚词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因招樊哙出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妇女无所幸宠幸故幸来告良幸好为击破沛公军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谋划窃为大王所不取也认为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君王为人不忍对待为之奈何对于客何为者干、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高考语文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B、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E、使动、意动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止)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动用法,使跟从)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四、高考语文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

《鸿门宴》文言现象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沛公军霸上(军,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名册)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若入前为寿(前,上前)刑人如恐不胜。

(刑,惩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做王)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步,步行)2、形容词用作名词今事有急(急,急事)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大行不顾细谨(细谨,细枝末节)3、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对……友善)4、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私见张良(私,私下地)具告以事(具,详细地)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对人的态度)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道芷阳间行(间,从小道,抄小路,表方式)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止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之破)6、动词做名词亡秦之续后续四、一词多义: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虚词释义( 12个)实词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使……进入。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 10.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否则,不这词: 名词作动词:
驻扎。 军, 驻扎。 • 1. 沛公军霸上。 沛公军霸上。 • 2.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秦地可尽王也。 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王,wàng称王 称王 • 3.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 使眼色。 目,使眼色。 • 4. 范增数目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 5. 若入前为寿。 若入前为寿。 上前。 前,上前。 • 6. 刑人如恐不胜。 •刑,指施加肉刑 处罚 刑人如恐不胜。 刑 指施加肉刑,处罚 • 7.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取道 道
浙江省龙二高徐丽丽
一、通假字
• 1. 吾令人望其气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成五采。 成五采
距,通“拒”,把守 不要。 • 2. 距关,毋内诸侯。 毋,通“无”,不要。 距关,毋内诸侯。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进入。 内 接纳,进入。
三、古今异义词
• 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 古义: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 古义: 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 父为姻。 父为姻。 •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非常也 • 古义:意外的变故。 古义:意外的变故。 • 今义:副词,很。 今义:副词, • 3.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有大功而击之 •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鸿门宴》词类活用练习与归纳

《鸿门宴》词类活用练习与归纳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 2.寿毕,请以动词。 3.藉吏民,封府库 (登记造册) 4.刑人如恐不胜 (用刀刺割,处 罚) 5.道芷阳间行 (取道) 归纳: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或者名词 带有宾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 6.沛公欲王关中 (称王) •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游泳) • 归纳: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这个名词就 活用为动词。 • 8.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 不语 (合道义,说) • 9.范增数目项王 (用眼示意) • 10.二月草已芽 (发芽) • 11.神弗福也 (赐福) • 归纳:名词前有副词状语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 d 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 d 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 i )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y i 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 d)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 d)。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w e i )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 o u)生说(shu i )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sh d o)长(zh d ng)”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y a o)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 i )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 i)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中虚词的用法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中虚词的用法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中虚词的用法虚词在鸿门宴知识点总结中的运用1.[和](1)用作连词。

1.承接关系的表现。

可以翻译成‘刚才’‘那时’,或者不翻译。

地方,拔出你的剑,打碎它。

(《鸿门宴》)2.表达的点缀,即衔接状语。

不可翻译。

王祥挺剑下拜曰:“客是谁?”(《鸿门宴》)3.显示目标关系,做公务员,封国库,等将军(《鸿门宴》)2.[何](1)用作疑问代词。

1.作为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翻译成“在哪里”和“什么”。

翻译时,“他”应该后置。

国王在这里做什么?(《鸿门宴》)(2)何:传“啊”问问题。

裴公大吃一惊,说:‘有什么事吗?’(《鸿门宴》)3.[几乎](1)用作语气助词。

2.表现修辞语气,相当于“做”“做”。

布料和衣服之间的友谊仍然没有欺骗对方。

中国的情况如何?(《鸿门宴》)4.[is](1)用作副词。

1.可以翻译成“天赋”、“这种天赋”、“刚刚”等。

来表现前后两件事的逻辑继承或时间的直接继承。

我去部队的时候,大众都在。

(《鸿门宴》)5.[和](1)用作连词。

1.妥协,仍然,仍然。

(1)我死了也不回避。

我对我的酒很满意!(《鸿门宴》)(2)用作副词。

1.威尔威尔。

怎么办(《鸿门宴》)是否属于所有并被捕获(《鸿门宴》)6.[如果](1)用作代词。

1.桌子是对称的,相当于‘你’和‘你’;当属性被使用时,它被翻译为“你的”。

(1)如果是第一次生活,请舞剑(《鸿门宴》)不,如果是全部,就抓拍(《鸿门宴》萧亚轩演唱会如果是:你)7.[研究所](2)助词性能原因。

相当于“原因”.".因此,那些将保留海关警卫的人被派去为其他人的进出做准备。

(《鸿门宴》)8.[为了](1)动词。

2.思考,思考。

秦朝之死。

为王偷而不取(《鸿门宴》)(2)介词。

1.被动表达,有时与“所”结合,构成“所”或“所”,翻译为“被”。

我属于现在。

(《鸿门宴》)不,如果它属于所有人并且被所有人捕获。

(《鸿门宴》)2.没错没错。

(1)做什么?(《鸿门宴》)(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鸿门宴第三段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第三段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第三段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 “内”通“纳”,接纳。

2. “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 “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

4.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 今义:山东省。

2. “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 今义:副词,很、非常。

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2. 举。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3. 如。

-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4. 为。

- “使子婴为相”(担任)-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 使动用法。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率领)五、特殊句式。

1. 状语后置句。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正常语序为“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 “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具以事告”)2. 省略句。

- “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之”,应为“为(之)击破沛公军”)- “沛公军(于)霸上”(省略介词“于”)。

鸿门宴重点字词整理归纳

鸿门宴重点字词整理归纳

鸿门宴重点字词整理归纳一、“军”读音:jūn出处:“沛公军霸上”。

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

造句:将军军于城外。

近义词:驻、扎反义词:撤二、“击”读音:jī出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解释:攻打。

造句:我军击敌于山谷。

近义词:攻、打反义词:守三、“内”读音:nà出处:“距关,毋内诸侯”。

解释:通“纳”,接纳。

造句:不可内奸人于室。

近义词:收、容反义词:拒四、“如”读音:rú出处:“沛公起如厕”。

解释:到……去。

造句:吾如集市。

近义词:往、赴反义词:返五、“谢”读音:xiè出处:“乃令张良留谢”。

解释:道歉,谢罪。

造句:他向我谢罪。

近义词:赔罪、道歉反义词:责怪六、“意”读音:yì出处:“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解释:料想,意料。

造句:我不意他会来。

近义词:料、想反义词:知七、“坐”读音:zuò出处:“因击沛公于坐”。

解释:座位。

名词作状语,在座位上。

造句:他坐于椅上。

近义词:座反义词:站八、“举”读音:jǔ出处:“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解释:举起。

造句:他举旗高呼。

近义词:抬、擎反义词:放九、“胜”读音:shèng出处:“刑人如恐不胜”。

解释:尽。

造句:数之胜数。

近义词:尽、完反义词:缺十、“斗”读音:dǒu出处:“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解释:酒器。

造句:桌上有一斗酒。

近义词:杯、盏反义词:缸鸿门宴中有很多重点字词,它们在文中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这些字词不仅体现了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也对我们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要仔细研究这些字词,才能更好地领略鸿门宴这一历史故事的魅力。

鸿门宴重点句式归纳总结

鸿门宴重点句式归纳总结

鸿门宴重点句式归纳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会晤,于公元前206年发生在汉朝初年。

会晤的过程中,项羽设计围魏救赵,意图消灭刘邦的势力。

这场鸿门宴也因为其特殊的背景和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总结鸿门宴的重点句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历史事件。

一、句式分类1. 交际句式:(1) 鸿门宴开始时,项羽首次发出邀请:“请吕后吃鸿门宴,好好地谈一谈。

”(2) 刘邦接到邀请后,表达了自己的疑虑:“这次邀请可靠吗?”(3) 鸿门宴上,项羽用嚣张的语气命令刘邦:“现在你只能在这里等我。

”2. 描述句式:(1) 描述鸿门宴的下场:“鸿门宴上,项羽设下了一个陷阱,意图困住刘邦。

”(2) 描绘鸿门宴现场的奢华景象:“会场的布置极为豪华,鲜花和美食摆满了整个屋子。

”(3) 描述刘邦的表情:“刘邦听到项羽的话,露出了迟疑和不安的神色。

”3. 引用句式:(1) 夏侯婴对项羽的警告:“我有个朋友曾经说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2) 陈平回忆当时的情景:“那天鸿门宴上,我清晰地记得刘邦的沉默和犹豫。

”(3) 史书记载项羽的话:“项羽大声说道,刘邦,你的命运就要在这里结束。

”4. 表达观点句式:(1) 作者对鸿门宴的评价:“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会晤,也是一次被刘邦成功化解的危机。

”(2) 历史学家对鸿门宴的看法:“鸿门宴展现出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明显对立,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权谋和斗争。

”(3) 学者对鸿门宴可能的发展进行推测:“如果刘邦不具备足够的智慧和胆识,可能会被项羽困住,导致刘邦的失败。

”二、句式运用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式,文章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更加清晰准确。

在讨论鸿门宴时,我们可以运用以上的句式,以提供相关信息并加深读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例如,当我们描述鸿门宴的氛围时,可以使用描述句式来描绘其奢华的场景和美食的陈列。

同时,交际句式可以被用来展示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指令的传递。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      安乡一中   龚德国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版一.字音桮bēi(同杯) 飨xiǎng(犒劳)瞋chēn(瞪,怒生气) 卮zhī(酒器)戟jǐ(长柄兵器)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跽jì(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彘zhì(猪)玦jué(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眦zì(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哙kuài(咽下去)鲰zōu(短小、浅陋)郤xì(同隙) 俎zǔ(砧板)二.成语成语含义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复词与称谓1.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3.称谓①足下:您②竖子:小子③亚父:对人的敬称④季父:叔父四.实词实词含义倍①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辞①动词,辞别:未辞也何辞为不能辞②动词,推辞:卮酒安足辞③动词,争、计较:大礼不辞小让从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当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道①取道(名作动):道芷阳间行②道路:从此道至吾军斗①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鸿门宴之的用法和意义

鸿门宴之的用法和意义

鸿门宴之的用法和意义一、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二、鸿门宴的用法和策略分析1. 突出矛盾对立,制造危机2. 利用外援助力,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三、鸿门宴的意义与影响1. 打破传统道德规范,开创游说政治先河2. 彰显行动力和决心,凝聚群众支持一、鸿门宴的历史背景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谋略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06年。

当时,秦朝第二位皇帝秦二世嬴胡亥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强大到极点。

因其专横残暴以及大兴土木给百姓带来了巨大负担,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而项羽则是当时反抗秦朝统治者刘邦的部下兼好友,在称霸天下的道路上经过多番辛苦后最终于鸿沟设立了他自己坐镇虎牢山。

二、鸿门宴的用法和策略分析1. 突出矛盾对立,制造危机项羽在与刘邦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各种智谋和政治手段。

鸿门宴也是他策划的一次重要行动。

鸿门宴前,刘邦军队粮食几乎耗尽,以及部分将领背叛所带来的危机感使得刘邦被迫接受项羽的邀请前往鸿沟。

2. 利用外援助力,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为了加大对秦朝统治者的打击,项羽利用吕禄、周市等人向刘邦提供了细心筹备的情报和人员支持,触摸到了大量百姓的民意。

这些外援有效地削弱了秦军实力,并为后来反攻开辟了空间。

三、鸿门宴的意义与影响1. 打破传统道德规范,开创游说政治先河鸿门宴无疑是一场政治勾当,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封建社会传统道德规范,并成为今后演绎中国历史上众多政治游戏的开端之一。

此举遵循了"驱虎吞狼"之策,实现了打破常规传统以及谋略智慧的最佳展现。

2. 彰显行动力和决心,凝聚群众支持项羽通过鸿门宴向刘邦传达了他长期积攒的安抚民心、争夺天下的决心和意志,并对外展示国家人口力量。

从某种角度上讲,项羽与刘邦这场公开对话,在演绎了一种情感指向的共生共赢方案以及充满智慧的合作地图中得到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谋略之一,它通过突出矛盾对立、制造危机以及利用外援助力来打击敌对势力。

在意义与影响方面,鸿门宴打破传统道德规范并开创了游说政治先河。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鸿门宴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鸿门宴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鸿门宴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本文将介绍《鸿门宴》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

在此次宴会上,项羽诱骗刘邦,险些将其囚禁。

这一事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鸿门宴词》。

一、词类活用1. 动词《鸿门宴词》中使用了大量的动词,使句子更加生动。

例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在这句话中,“起”和“飞”都是动词,用来形容风和云的状态,表现出大自然的力量。

2. 形容词形容词在《鸿门宴词》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例如:“翩翩君子,八妻美人。

”这句话中,“翩翩”和“美”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君子和美人的外表和风度。

3. 名词名词在《鸿门宴词》中也是重要的成分,它们用来描述人物和事件。

例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句话中,“鸟”和“人”都是名词,用来比喻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二、特殊句式1. 并列句并列句是《鸿门宴词》中最常用的句式之一,它们用来表达并列的意思。

例如:“霸业未成兮掌在人,笑逐颜开兮生又何妨。

”在这句话中,“霸业未成”和“掌在人”是并列句,用来表达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复杂心理。

2.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它在《鸿门宴词》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楚楚衍兮悲且哀,九州生民兮何有于我哉。

”在这句话中,“楚楚衍”和“九州生民”都有一个后置的定语从句,用来进一步说明他们的状态和身份。

3. 反问句反问句是用来表示反问的句子。

在《鸿门宴词》中,反问句被广泛使用,用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和态度。

例如:“仆何敢为君死?”这句话中,“仆何敢为君死?”是一个反问句,用来表达伍子胥对于吴王的不满和不信任。

以上就是《鸿门宴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学习古代汉语有所帮助。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鸿门宴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鸿门宴词类活用归纳整理

鸿门宴词类活用归纳整理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用法整理
通假字
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教材上无注释,可不必作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使..进入;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读fǒu,无义)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古义:进来,偏义复词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进出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古义:黄河以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今义:河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我为鱼肉
鱼肉:古义:比喻被欺凌的人今义:鱼的肉
不过二十里尔
不过:古义:不超过今义:只是
臣请入,与之同命
同命:古义:拼命;同归于尽今义:同生死;一同死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3)不可不语(告诉)(4)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5)吾得兄事之(侍奉)(6)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7)刑人如恐不胜(杀)(8)道芷阳间行(取道)
(9)沛公欲王关中(称王)(10)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11)沛公奉卮酒为寿(祝福)
2.名词用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2)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3)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4)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6)头发上指(向上)
(7)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8)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3.动词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
(3)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今日之事何如?(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大王来何操?(4)沛公安在?
(5)客何为者?(6)籍何以至此?
2.介词结构后置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贪于财货
(3)具告以事(4)长于臣
(5)因击沛公于坐(6)得复见将军于此
3.定语后置
(1)白璧一双(2)玉斗一双
4.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2)珍宝尽有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
此天子气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
2.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得复见将军于此3.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
4.被动句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沛公军霸上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一词多义
1.实词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全、尽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动词,劝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5])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①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2、虚词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如恐)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⑦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⑩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⑫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介词;wéi,做、献,动词)
⑭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wéi,是,表肯定)
⑮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去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
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代玉璧
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