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月食第二单元 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月食
1、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这是就月食。
2、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只有处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
3、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4、日食发生的特点:①、太阳被物体挡住;②、当光物体是球形或圆形;③、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④、挡光物体在运动。
5、、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
6、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
7、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环形山
1、广泛分布的环形山,是月球表面突出的特征。环形山,又叫做月坑,形似圆形,中间地势低平,内侧比较陡峭,外侧较平缓。有些环形山的周围,还向外辐射出许多明亮的条纹。
2、在月球上到处可以看到环形山。无论是月球的正面,还是月球的背面,无论是明亮的高原,还是低平的月海,都有环形山分布。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个。环形山的大小差别很大。较大的环形山直径达100千米以上,小的直径则在1千米一下。
3、环形山的特点:①、分布杂乱随机;②、数量众多;③、大小和深浅不一。
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20分)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2、物质的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和等。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
5、米饭刚开始在口腔里我们尝不到甜味,咀嚼后感觉微甜,是由于米饭含有,它在口腔里和作用发生变化。淀粉和碘酒会生成,属于反应,利用这种特性可以。
6、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包括、等。
7、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它能使火焰熄灭。
8.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9、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
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4、生活在物质世界里,有些物质像房屋、马路等,没有运动,也不会发生变化。()5、水、糖、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够制成柠檬汽水,这是物理变化。
()6、医生用的镊子是变形的杠杆,用它给病人治病能起到省力的作用。
()7、如果缺少了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经过许许多多的(),才能完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一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是()
A不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C有时产生新物质,有时不产生新物质
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混合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玻璃杯中,发现燃烧的细木条()
A立即熄灭 B过一会才熄灭 C继续燃烧
四、实践操作(共20分)
1、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8分)。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2、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12分)。
(1)、研究的问题:
(2)、我们的假设: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现象分析:
(6)、实验结果:
六、简答(8分)
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