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史之巴金与《家》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故事情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 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因为父母早亡, 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 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 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 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 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 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两人的见面带 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2、重要人物形象
(1)封建大家长高老太爷
(2)痛苦的觉新
(3)反叛者觉慧
(4)几位女性:梅
瑞珏 鸣凤 琴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 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 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 是权威,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 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 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 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 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 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 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 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 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 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 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 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 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 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 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 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 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 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 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 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 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 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 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 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 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 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高觉新人物形象分析

(1)、觉新是一个既“新”且“旧”的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作揖 哲学”

(2)、觉新是“新”的,进过新式学校,受到新思潮滋养,对事业、 爱情有美好憧憬,希望出国留学,向往新生活。

(3)、觉新又是“旧”的,作为封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他深受传统
文化浸淫,唯“孝”是从,忍辱负重,牺牲自己,同时也间接地造成了




阶段二:对现实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开始关注小 人物的生存悲剧,发表了《憩园》、《寒夜》等 感情更蕴藉、思想更深刻的作品。 特点: 1、从写理想英雄转为写“小人小事”,故事普通 平淡,失去了诱人的感情色彩,基调深沉,但具 有一种内在的推动力,启发人对社会做出评判, 对生活做出思考。 2、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冷静客观地描绘人 物的性格、心理、命运,把情感评价消溶在血肉 丰满的形象里。
别人的悲剧(珏)。

(4)、觉新的这种接受新思想同时又向旧势力妥协的矛盾性格最终葬
送了自己,成为封建制度的殉葬品,展示了中国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过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当极左思潮还禁锢着人们的
思想时,巴金率先拿起笔来“呐喊”,较早地提
出“文革”不仅仅是“四人帮”的事,也是每个
人的事,受害者往往也是参与者,是推波助澜者。

巴金呼吁人们不要轻易遗忘“文革”,而应该正
视它,真正地吸取教训。
二、巴金创作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 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阶段三:“文革”后,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 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
四、《家》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 连载,最初题名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 时才改名为《家》。1938和1940年,巴金又继续 顺着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了《春》和《秋》, 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这三部 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的构思,写作时间先后的 间隔很长,每部作品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 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 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的小说。在这三部作品中, 《家》是关注度最高的。
1928年底巴金回国,居上海,著
作颇多。
在前期创造中,巴金最喜爱的是“爱
情三部曲”(《雾》《雨》《电》)。 成就最高的是《家》。

抗战开始后,巴金的创作日益成熟谨严,
写了不少一流的作品。如中篇小说《憩 园》、《第四病室》和长篇小说《寒夜》。

这三部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为此, 巴金遭到了左派作家的攻击。巴金在《寒
夜》后记中这样写道:

从1978年到1986年,巴金不顾衰老病残创作了
《随想录》。

巴金这样说自己的写作目的: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
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
革”的“博物馆”吧。
Biblioteka Baidu
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的本身和文学
范畴。

讲真话,是《随想录》的基本格调。
国的。它有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 强权;二是强调绝对的个性自由。无政府主义对 向往革命的青年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1923年,巴金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
1927年赴法留学。
巴金的创作生活也开始于旅法期间。
1927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灭亡》,第一次使用“巴金”这个 笔名。
巴金
一、生平及创作综述(1904-2005)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于成都 一个官僚地主家庭。9岁丧母,12岁丧父。
在“五四”浪潮冲击下,巴金接受了革命民主主 义和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在“五四”
时期是作为国际社会主义思潮的一种派别传入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