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3、合理的知识结构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1.确定课的教学目标2.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3.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4.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5.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6.课后小结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

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一。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第一篇: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体育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存在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

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体能: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持续法: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比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个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综合法: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C38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C38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Microsoft Word 文档

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与《运动生理学》部分合计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三、主要参考书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四、考查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核内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考核要求: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考核内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考核要求: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考核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功能和目标考核要求: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四章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三、体育课程的实施及评价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考核要求: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及体育课程的编制,理解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第五章体育教学考核内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1.体育教学的概念 2.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三、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的层次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四、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要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体育教学过程的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七、体育教学实施考核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和构成要素,掌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实施。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精编WORD版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精编WORD版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 2.体育教材)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不定项选择题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三基”的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3.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下列学校体育功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4.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意识、思想、习惯、方法、学历等方面的基础。

5.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6、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8. 体育课教学的概念具有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授,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不在涵盖范围内。

9.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传播媒介、体育教材。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1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礼、御、射、乐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12.是心理特点组成因素的是气质、性格、才能。

1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4.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16,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口头评定成绩的语言法形式17.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语言,器材设备、运动动作。

18.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包含郊游,远足:体育舞蹈、健美操:旅游登山 ;攀岩。

1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资料

1.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思维: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即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过程。

4.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5.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6.个性: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7.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个性。

8.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9.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0.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1.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健身、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12.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3.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14.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本文由taozi8322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 学校体育学 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 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 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终身体育 3:健康: 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 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 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 学生身体机能发育 学生体能的发展 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 ,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 ,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3)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 一) ,运动教育 :1,体育与健康课程 3,课余体育训练 二) ,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 三) ,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 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 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 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学校各种 教育相配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 促使其成为具有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10:学校体育总目标: 总目标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 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 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 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 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4) ,心理健康目标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2)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3)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 4)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 5)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1 2) ,运动技能目标 5) ,社会适应目标 3) ,身体健康目标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4,课余体育竞赛 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其中课外体育活 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 ,课间操(课间活动) ,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 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三章: 第三章: 1:体育课程的含义 : 1)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 它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 2) 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 ; 3) 课程即研究领域; 概括来看: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 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2:体育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指导下,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这种相 课程概念: 课程概念 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 "情意性""自然性""人文性"四性兼 , , 3:课程性质: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以"技艺性"为主, 课程性质: 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技艺——求异思维,多种风格;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情意——发展人的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自然——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人文——赋予课程以人文精神,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4: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 :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 ——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 —— 5:体育课程的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1) ,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 3),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 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 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 6: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理论 一) ,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1,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休息和调整 时体内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一步调整和休息时,体内的能 量会超过原来水平. 我们把这个状态看做为: 工作阶段 ——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 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有机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在开始阶 段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上升,然后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由于疲劳的出现,机体 能力逐渐下降,形成一个上升——稳定——下降的规律.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依据 二) ,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重点 重点) 重点 1,身体认知——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即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皆表 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伴随有多余的动 作.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处于泛化阶段,神经联系还未拓通,肌肉感觉不准 确.从心理上来讲,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知各种动作,范围小且不完善. 2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准确,连贯,但不熟练,不巩固,遇到干扰 时动作易变形.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渐集中,处于分化阶段,初步建立了动力定 型. 从心理上来讲, 该阶段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 肌肉感觉准确, 注意逐渐扩大到整个动作.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熟练,轻快,运用自如.从生理上来讲该 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 内抑制相当牢固, 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 达到了自动化程度. 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肌肉感觉更加精确,清晰,注意了集中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的条件上. 上述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同的. 在体育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是为了使学生最快,最好地掌握动作. 2,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 : 学校体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作为体 育课程,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并强调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 三) ,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四) ,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五) ,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1: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 1 ), 体 育 课 程 规 划 阶 段 3) ,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 含义)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包括 体育课程实施: 含义) 课程实施 (含义 ( 三个阶段:起始阶段,实施阶段和维持阶段. 体育课程实施: (内容框架)和所指 体育课程实施 (概念)她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依据)课程性质,目标, 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 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 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 育课程目标综合性的教学过程. 3: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 4: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的作用 体育课程实施主要参与者的作用 参与者 1)学生; 调动学生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体验 ( 2)体育教师; (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研讨, 研究和设计各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3)体育教研员; 体育教研员提供方向和指导,并监督实施过程 ( 4)校长; 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组织环境,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提供必要的支持. ( 5)家长和社区成员 第七章: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基本方法 1,规则简化:只保留能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 2,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发展的,复杂而又陈旧的内容, 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 4,简化技战术:只保留简单的基本技战术. 5,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二,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 体育场地的改造和开发可以有多种形式 (1)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 (2)制造无板多圈简易活动篮架,或把篮圈直接安在墙上; (3)利用篮球场地或排球场地进行小足球活动; (4)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场; 3 2 ), 体 育 课 程 实 施 阶 段 (5)在篮球场地进行地面乒乓球比赛; 8)雨天可利用课桌做乒乓球台 (6)小型羽毛球,板羽球场地; (9)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 (7)小型健身房; (10)综合性运动场区. 学校应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发使用运动场地,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的使用空间和 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学校周边环境,合理地安排好运动的时间,处理好"利用"与"安全" 例: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用做绳操,跳 移动绳,跳蛇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也可用做体操轻器械,哑 铃操等;栏架可以用来跨栏,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橡皮筋可以用来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标枪 可以用来作标志物,可以作跳跃障碍物,绕竿蛇形跑等;手榴弹可以用来打保龄球,也可以用来做接力 跑器械等;体操棒和足球或排球可以用作赶球进圈游戏等;鞍马,跳箱,山羊等体操器械可以作障碍物 使用. 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 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抽陀螺等. 第八章: 1: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 过程 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体育教学目标:即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得到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内容:即教什么或学什么的具体内容.其既包括了教师教的内容,也包括了学生学的内容. (三)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绝对不可缺乏的因素,必须依靠体育教师来发挥主导作 用.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水平和能力, 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技能水平和能力, 体育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基本条件外 如较全面的运动技能水平,良好的组织能力等. 如较全面的运动技能水平,良好的组织能力等. 力等 (四)学生:体育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和可能,因而学生是 体育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 1, 认知前提: 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信息之前已有的经验储备, 如运动技能水平, 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等. 2,学习能力: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能力. 3,情感特性:学生对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和情感类型. (五)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 划的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 标的具体手段.其广义,包括体育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 手段,教学艺术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 (六)体育教学环境:任何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 和无形的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 (七)体育教学反馈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 ,语言法(讲解法重点)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 如何运用讲解法:第一,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第二,讲解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教育性; 第三,讲解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第四,讲解要有启发性;第五,注意讲解的时机和形式. 2,口令与指示 3,口头评价 4,口头汇报 5,默念与自我暗示 5,定向与领先 (二) ,直观法:1, 动作示范法 3,采用多媒体技术 (三) ,完整与分解法 1, 完整练习法 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 4,助力与阻力 2, 分解练习法 (四)循环练习法(重点)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 重点) : 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作 4 完一轮可再重复下轮练习,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锻炼身体;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 如何运用循环练习法: 第一, 科学设计循环练习的方案; 第二, 各练习站的练习内容和手段不宜太难; 第三,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 跑 俯卧撑 X5 跑 跳下 屈腿跳栏架 X 3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双脚跳上跳箱 (六)游戏与比赛法 跑 鱼跃前滚翻 纵跳 X 20 走 10 挺举 X 10 走 在创编体育活动时, 健康第一" 体育活动的创编 :在创编体育活动时,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进行设 在创编体育活动时 应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 计,从而使教学内容能达成多种目标;应注意活动创编的实效性,要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与开展, 从而使教学内容能达成多种目标;应注意活动创编的实效性,要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与开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 生的运动兴趣 趣和需求,并注意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 趣和需求,并注意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 4: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 一堂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大致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有明确的任 务,内容和要求,并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部分结构可以有如下变式: 开始;准备部分 5: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 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 6: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是指利用课余时间, 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 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7: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广义的课外体育活动是泛指体育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而言的. 确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 切的含义是: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 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 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 8: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3) ,俱乐部活动 2) ,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5) ,个人锻炼活动 4) ,小团体活动 基础部分(技术教学部分和身体训练部分) 结束部分 51。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

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3、体育课程:是增强学生的体能,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课程。

4、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

5、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6、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7、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

8、自主学习: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9、探究式学习: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过程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活动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10、同质分组: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将若干个班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学生的体能或运动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由不同的老师分别进行教学。

11、异质分组:是有意识地扩大组内的差异,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同一小组,小组间基本同质,实现小组内学生互帮互学的组织形态。

12、体育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和心理发展,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经验,提高体育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

《学校体育学》复习要点[试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要点[试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点考试题型:单选、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设计、论述小知识点:1、斯巴达—“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还有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2、雅典——体育教育内容除“(斯巴达)五项竞技”而外,还有走、跑、跳、游泳、舞蹈、骑马、驾车等内容。

并注重文法、修辞和哲学的学习。

3、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学校体育萌芽。

4、唐朝——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复兴(实行武举制,选体育人才)。

5、洋务运动——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清政府于1903年)——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均开设“体操科”,标志着我国结束了我国学校教育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学校体育思想受日本“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影响。

内容为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

7、《课程纲要草案》的颁布(北洋政府于192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学校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影响。

教学内容为近代项目。

学校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德国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古茨穆茨——体操体系的八项运动(跑、跳跃、投掷、角力、悬垂、平衡、游戏性运动、有秩序的运动)。

9、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实施和评价阶段。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和评价阶段名词解释:1、体能——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包括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3、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4、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5、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的统一课程,体现国家得意志,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6、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得前提下,有本校或校级之间得体育教师通过对本校学省得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得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得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构成得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牛人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牛人

(完整版)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牛人《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1.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2.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3.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1.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2.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考点一、名词考点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4.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

6..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7.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8.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9.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0.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1.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

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

学校体育学复习内容可打印

学校体育学复习内容可打印

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㈠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㈡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全体斯巴达人都无一例外地被编入军队。

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内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也要进行学习。

男孩7—18岁,要学习10年的时间。

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缺点:而文化学习在斯巴达根本就不被重视㈢雅典的教育-------军事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目的:培养具有精湛技艺与意志精神相统一的军事人才。

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

特点: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性。

内容:(1)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音乐,同时也进行一些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2)到了12岁,学生便进人体操学校学习。

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雅典先进之处:因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故注意把体操活动与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学习协调配合,各项体操练习常常伴以琴弦乐器的吹奏。

所以体操学校也不是单纯地进行体育活动,它们还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继续完成文化知识和音乐艺术的课业。

此外,在体操学校中也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㈢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和耶稣会关于教育、体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㈣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体育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第一编学校体育基本问题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转变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体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主张按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

军国民教育思潮内容:1.批判传统文弱教育,宣传尚武精神2.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3.重视学校体育4.在社会上加强军事教育和训练体育课程的新特征: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框架,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分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学校体育对学生心里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建立在一般意识形态或政治需要的基础上,表现为具有某种哲学或伦理学倾向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是一般教育原则或宗旨在学校体育中的直接应用2.“行为目标”取向,是将学校体育目标表述为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描述来展示3.“生成性目标”取向,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4.“表现性目标”取向,关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范围或领域,是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至于活动的结果则是开放的。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1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的复习重点1. 教学活动:指在学校范围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2. 学生的主体性: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3. 学生中心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教育过程不应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验或体验。

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

4. 体育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

5. 分解练习法: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6.完整法: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7.领会教学法: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

8.循环练习法: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一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

9.运动游戏法: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10.运动竞赛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11.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2. 体育教学计划概念: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13. 启发创造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1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考试重点1、学校体育:以学校为主的教学环境中,以身体运动卫生保健为手段,采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来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3、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4、教材比重:教材的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5、学校体育管理概念: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教育和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验的过程。

6、体育教学大纲定义: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定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各类教材的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它是编写体育教材、实际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

7、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通常集中体现在1.体育教学大纲2.体育教材)8、体能: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9、循环法:是指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10、体育知识: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它表现为身体的一定肌肉、骨骼运动与相应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12、动作示范的定义: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13、体育课的密度: 1.综合密度或一般密度:练习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2.专项密度: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3、练习密度:又称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时间/全课时间*100%14、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它反映了练习过程中学生机体的生理功能一系列变化。

15、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全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体育教学工作计划、课时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6、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针对班级具体情况而编写的每次课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教师上课的直接依据。

17、家庭体育:学生在家长的组织、指导或参与下进行的校外体育活动。

18、社会体育:学生参加的由其所居住地区的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19、终身(享用)体育:指一个人一生中所进行的体育学习和所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20、健康定义: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总称。

21、体育课组织的概念:是指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合理措施与手段。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教育思想在我国的没落。

《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的。

1903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至今。

“三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技术、体育与健康技能“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部分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目标过程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体育教学手段基本模式:辅助式、直接式发展体能的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体育知识的分类:一是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一是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

动作示范的种类: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体育课的类型:体育理论课、实践课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体育实践课种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不分组、分组轮换、分组不换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体育实践课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学校体育功能:健身功能(本质功能)、教育功能、启智功能、情感发展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经济功能。

学校体育学的一般功能:教养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发展体能的方法: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循环法、综合法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经验选材、科学预测选材心理负荷的评价指标:注意、情绪、意志1、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1,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2,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3,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4,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2、校体育学的特殊功能:即本质功能,健身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3提高人体的功能4.调节人体的心理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3、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4.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5.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6.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4、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5、学校体育总体目标: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6、学校体育的具体效果目标: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掌握“三基”。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7、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整体学生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8、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以后一种教学为主。

其特点为:(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9、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三大)1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3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10、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11、我国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结构:(1)、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比重与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2)、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3)、附件(包括各年级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考核项目、体育课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1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3、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13、体育教材的分类(三部分):1、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分为:走、跑、跳跃、投掷、攀爬、悬垂支撑、平衡等。

2、按运动项目分类,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

3、按身体素质分类:速度、力量、耐力14、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3、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4、工作具有社会性。

15、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1、高尚的思想品德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3、合理的知识结构4、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16、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关系:运动能力是身体赖以表现的运动形态,而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

身体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发展运动能力来实现的,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体质基本内涵的重要部分。

17、编写课时计划步骤:确定课的教学目标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及练习次数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18、主要体育教学工作考核:是指对学生体育课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对教师教学工作态度与质量所进行的检查和评定。

意义:通过考核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上,工作态度和教学效果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特点:内容多、评定难、组织复杂、工作量大。

19、课外体育锻炼的计划:1、全校体育锻炼计划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3、个人体育锻炼计划20、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1、全校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2、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 3、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21、运动技能教学的三个阶段(作业)一。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做动作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并伴有多余动作。

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三.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在时空上都更加集中,动作准确、熟练、省力、连贯、节奏稳定、可靠性和适应性强。

22、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原则: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四、循序渐进原则23、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与竞赛法三、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学练方法: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24、动作示范的基本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