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园林布局.
寺庙园林——葛双双
视觉 “色”在禅宗的感性经验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宗教把“色” 视为心相,视为“境”。禅者的直观及其觉悟赋予相对的景物以绝对 的意义,所谓“一切色是佛色”。植物景观婀娜多姿的体态、丰富绚 丽的色彩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园林意境。海棠之姿、荷池之雅、枫叶之 色、松柏之幽分别构成了不同的视觉上的寺庙园林意境。
寺庙园林
葛双双 3120104474
1、寺庙园林简介及组成部分 2、寺庙园林中寺庙与园林的关系 3、寺庙园林的特点 4、寺庙植物 5、例子——惠山寺
寺庙园林简介
寺庙园林,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狮子林(禅宗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的组成部分(组群布局) 1、生活部分 生活供应部分,除方丈、僧房、斋堂、厨房等外,还设有供香客、游人 住宿的客房。 2、前导部分 前导香道既是寺庙的主要交通路线,也是寺庙园林游览的序幕景观。
“园包寺”即寺庙融化在山水风景之中;“寺裹园”即 寺内又建有若干小园林,供香客游人欣赏。
灵隐寺
祖宗崇拜是我国古代的又一普遍文化现象,在各地名 山大川风景区,常常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 的纪念性建筑,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杜甫草堂
寺庙园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带有某些综合性公 共园林的性质。为了接待一些香客和游人的游览,一 些寺庙常设有生活起居和娱乐的设施。有的庙园中设 有客房,以便读书人攻读或来往过客借宿。
乐山大佛
3、游览部分 园林游览部分随寺庙所处地段呈现不同的布局。位处城镇的寺 观祠庙,多是圈围在院墙内部、模仿自然的山水园,布局的方式和 手法类同私家园林。位处山林环境的寺观,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 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少量景观建筑、 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 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ppt课件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的繁荣发展,佛教建筑的昌盛期。
隋唐时期政治、贸易以及文化的昌盛,将佛教的 地位推上了至高点。主要的佛寺分布于东汉末年 的三个区域:东西二京为首的政治文化中心区, 江南苏杭一带的经济文化发达区以及剑南成都府 为中心的蜀文化区。
唐代佛教建筑的典型平面
这一时期的佛教建筑是在中国宫室型的基础上定性化并且有所发展的。延续和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建筑的特点:中轴对称的多进式院落。
佛教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宗教,无论流传到哪里,都能与 当地民风结合,发展为适于当地的佛教。
佛教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建筑,也是也是一种政 治、经济、社会环境的产物。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萌芽期——东汉 融合器——魏晋南北朝 昌盛期——隋唐 衰落期——宋元明清
普陀山自北而南贯穿一条山脉,地势北高南低, 最高峰位于北部,山势向四面延缓。
西、北坡陡峻,山脚平地狭小,海岸多淤泥,更 有北风侵袭,所以寺庙基本不建设在西北面。
南部山势缓和,山麓一带平缓开阔,海岸洁净平 展,景色秀美。所以大本分庙宇庵院都分布于东 部和南部。
普陀山寺庙群
二、深藏不露,取其幽蔽
寺庙建筑充分利用山林优越 环境,向深山密林发展。将 寺庙建造在山坡或山麓低凹 处,隐于参天林木巨石之间, 以藏而不露的布局方式取得 幽静隐蔽的效果。
慧济寺
法雨寺
普济寺
普陀山主香道
中国佛教建筑分类和空间研究
官署式佛寺 民居式佛寺 园林式佛寺
官署式佛寺
中国传统世俗建筑以院落式布局为基本方法,凡属比较重要的建筑群,其总体布局和主要屋宇的 建造都强调中轴对称,以此显示建筑物的庄重和使用者的尊贵地位。
中国佛教寺庙最初脱胎于官署世俗建筑,官署建筑群的中轴对称布局形式对于表达神圣的佛寺在 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是十分相宜的。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
佛教寺观园林空间特色研究作者:张诗怡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35期[摘要]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园林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思想也影响着中国人的造园方式,尤以渗透到对待自然的态度为典型。
寺观园林也不例外,我国的宗教文化也影响着寺庙的景观设计,更为重要的是能直接通过其空间布局与组成、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等反过来烘托宗教氛围,传达宗教文化教义。
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遂宁广德寺为例,介绍广德寺园林景观空间及园林空间艺术特征,为其他地区寺观园林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寺观园林;宗教文化;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35-67-2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的寺观园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之和[1]。
空间作为园林最重要的设计部分,其本身的意义就不可否定。
而且寺庙园林的空间布局、序列组织等,既是美学的,又是宗教的。
遂宁广德寺——四川省遂宁市的著名佛教寺庙园林作为“观音文化之乡”,自从建成以来园林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广德寺的空间格局基本无异,依然是呈庭院式的轴线对称的布置。
1 遂宁市观音文化与广德寺1.1 宗教文化对中国寺观园林的影响中国历来就信奉以礼为准则,包括建筑制度在内,宗庙作为以前的行政场所当然也不例外。
这种理性精神主要表现在寺观的建筑群体布局呈对称式,采用以殿堂为主的庭院式布局,形成轴线对称、庞大而主次分明的建筑群体[2]。
1.2 廣德寺概况遂宁广德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卧龙山间,也是沿山麓到山顶布局,这种选址方式是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寺观园林的选址模式,也是为了为修行僧人道士营造自然幽静、远离尘世的氛围,同时也使广大信士对佛道二教悠然产生高不可攀、令人神往的追求。
遂宁广德寺,先名石佛寺,始建于公元618年,已有1 280多年的历史。
在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元),被封为“禅林寺”,最后在明武宗正德年间被封“广德寺”。
XX山地型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设计
案例分析之 苏州重元寺
概况: 重元寺距今已有1504年历史.重建后的重元寺,以其水上观音院室内高达33米的观音圣像成为
一大特色,体现重元寺莲花佛国、观音道场独特风貌。 特点: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水系纵横与阳澄湖相连,水质优良且均为活水,具有良好的自 然水体景观条件;
目录
1、项目背景 2、相关案例分析 3、方案形成 4、专项设计 5、用地平衡与投资估算
项目背景
河北迁安五里山 佛教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HEBEI QIANAN WULISHAN BUDDHISM THEME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项目背景
• 从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图纸中可以看出,规划对滦河及两岸都 进行了重要调整,滦河西岸也规划新城 区,形成围绕河流发展的态势。
认知与分析 之 现状解读
由于五里山位于场地中部的位置,导致将园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从而产生了不同坡向,这对植物材料的 选择有部分影响。对于现状地形进行坡度分析,其分析结果结合场地坡度作为景观营造的依据。此外,山 体的坡向对于建筑布局的规划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通常会选择南向的地块作为放置建筑的首选。
认知与分析 之 场地优势、限制及策略
• 同时,基于北魏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的 开展,并对五里山佛教建筑群进行重新 规划与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 景观的品牌地位,建设新的城市精神文 明风貌。
• 所以本项目的建成对于城市绿线、河流 驳岸共同形成新的城市绿网,进而构成 新型城市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里山石佛寺位置
项目背景
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促进了优质城市景观与和谐人居环境的建设。打造 五里山公园不仅能推动城市生态文明的长足发展,而且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深入挖掘 迁安市的文化底蕴,丰富了迁安市的山水园林格局,进一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佛教的建筑
•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派人去西域,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回洛阳,遂建白马寺,自此佛教传入中国。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
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
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称寺、寺刹、僧寺等等。
在我国及东南亚许多风景区、景观园林里都能见到佛教建筑的山门、殿、塔、阁。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与中国四合院的布局形式相似。
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一般有三个门(故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以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为例
中国幅员辽阔 ,名山众多 。每一座 山都展
现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与壮丽的人文景
观 交融辉映。在诸名山 中,除了有不少文 人墨
客的遗迹外,大多融合有佛教、道教等文化氛 围, 修建有大量的佛、道建筑。这些寺观在营
建过 程 中,无不对庙宇的选址 、园林环 境等极
为重视,同时也受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的古代地理学思想——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普 陀山是 中国佛 教四大 名山之一 , 中普济寺 、 其 法 雨寺 、慧济寺三大寺在园林空间环境 的营造 及 与风 水的融合方面堪称典 范。
1 普 陀山三大寺概况
11 普陀 山概况 .
普 陀山风景 名胜 区位于我国浙江省舟 山群
收 稿 日期 :20 .91 ;修 回日期 :20 — . 060.9 061 1 00
作者 简介 :丁兆光 (9 1 18 一),男 ,回族 ,福 建屏 南人 ,硕士 ,从事园林规 划设计 与理 论研 究 ;・ 讯作者 。 通
维普资讯
6 期
1 . 三 大 寺概 况 2
维普资讯
第2卷 第6 6 期 2006 1 月 年 1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T CH. E
V0 . 6 No 6 12 . NO . V.2006
C. J OUR. OF z] j I NG FOR. S I & 田1 A
文章编号 :10—76(06 0 - 1—5 0 1 7 20 ) 60 40 3 0
丁兆光,等: 论佛寺园林空间构成
1 5
普济寺 、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三座寺庙 , 代表了普陀山佛寺的文化特征。 普济寺 , 俗称前寺 , 是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位于普陀山的灵鹫峰南麓 ,占地面积约 3 0 其中建筑 7 0 , 0 m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自古就受到传统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下面就从道教、儒教和佛教三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一、道教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园林布局。
道家常将景物分为阴阳两派,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布置园林中的湖、山、亭、林等景物,使之相互配合,达到阴阳协调,五行平衡的目的。
2.景观规划。
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园林中的建筑、景观、植物以及水体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追求自然的美。
道教思想强调“是曰万物之始也”,因此很多园林从建园之初就注重保护和栽植古树名木,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
二、儒教儒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道德,倡导礼、义、廉、耻等教化人心的原则。
其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是一种文化艺术,儒家注重文化内涵,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园林艺术也应当体现儒家文化的标志与价值。
2.园林细节。
儒家思想重视细节,园林艺术中也注重点滴之处的规划与雕琢,如小径曲折、蜿蜒、池边石径等,都蕴含着文化内涵和审美理念。
三、佛教佛教是一种宗教思想,强调追求永恒不变的东西,倡导心静自然慧,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造景构思。
佛教思想追求虚静解脱,园林中的金碧山水、亭台楼阁等种种造景都是依据佛家思想而构思的,体现了佛教的特色。
2.世俗与佛性的统一。
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水整、假山、石苑等建筑和景观,不仅具备了世俗的功能,还体现了佛教的思想,实现了世俗和佛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在园林布局、景观规划、文化内涵、园林细节、造景构思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古典园林艺术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魅力。
中土佛教寺院布局
中土佛教寺院布局中土佛教寺院布局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
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
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
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
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
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
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
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寺庙园林建设方案
寺庙园林建设方案一、引言寺庙园林建设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与安宁的场所。
一个良好的寺庙园林建设方案,能够为信众提供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助力他们修身养性、修行求道。
本文将就寺庙园林建设方案的设计原则、景观布局、植物配置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寺庙园林建设应尊重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弘扬文化:寺庙园林应体现佛教文化特色,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注重宗教、哲学和艺术的融合。
3.造型简洁:园林建筑和景观要注重简洁大方的造型,避免过度华丽和复杂,以突出寺庙的庄严和安宁氛围。
4.景观延续生命周期:植物选择应考虑植物的生命周期,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状况、花果季节和颜色搭配,打造四季有花开的园林景观。
三、景观布局1.入口区域:入口是寺庙园林的门面,应设计简洁明快的入口通道,配以装饰艺术品,如雕塑等,使人们产生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2.庭院布局:庭院是信众祈福、诵经的场所,可以设置一座水池或水景,增加整体层次感和宁静感。
庭院周围种植绿色植物,以形成绿化带,使寺庙园林更加生机勃勃。
3.佛堂建筑:佛堂是寺庙园林的核心建筑,应选用富有佛教特色的建筑风格,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佛堂前可以设置广场或空地,供信众诵经、礼佛等活动使用。
4.禅房和寄舍:寺庙园林中的禅房和寄舍应建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的地方,供僧侣修行,提供给前来进香朝拜的信众安排住所。
四、植物配置1.乔木和灌木:可以选择一些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如松树、柏树、榆树等,以增加园林的垂直层次感和空间感。
2.花草植物:建议选择一些四季有花开的花草植物,如牡丹、蔷薇、月季等,在不同季节为园林增添色彩和生机。
3.水生植物:可以在水池或水景中选择一些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等,营造出恬静清幽的水生景观。
4.草坪:适当布置草坪,提供休憩、活动的场所,使寺庙园林更加宜人。
五、管理维护1.园林绿化养护:定期修剪植物、修整草坪,剪除枯死枝叶,保持园林的整洁和美观。
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园林比较研究
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园林比较研究藏传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北京地区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拥有众多藏传佛教寺庙。
这些寺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特点。
寺庙的主体建筑通常位于中轴线上,以佛殿为核心,前后呈轴对称布局。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元素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它们融合了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次,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
寺庙通常建在山水之间,借助山势和水势的优势,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有山、水、林、石等,它们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植被丰富多样,有各种树木、花草和草地,为寺庙增添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三,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充满了文化内涵。
寺庙中常见的文化元素有佛像、壁画、经幡等,它们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信仰和教义。
壁画是寺庙园林的重要装饰,它们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
经幡则象征着吉祥和祈福,常常在寺庙的高处高高挂起,给人一种崇高和神秘的感觉。
最后,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园林中的建筑、景观和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寺庙的建筑以其雄伟壮观和精美细致而闻名,表现出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园林中的自然景观则以其优美的形态和和谐的布局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总之,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园林在整体布局、自然景观、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寺庙园林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对藏传佛教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为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外园林史 第4章--寺观园林
寺观不仅在城市中兴建,还有很多建在郊野和山岳风景地带,在当时形成了很多以 寺观 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它们既是寺观宗教活动中心,又是风景游览胜地。作为 游客和香客的接待场所,寺观对风景名胜区区域格局的形成和原始型旅游的发展起 着决定作用。
3.典型实例
(1)西安大慈恩寺
(2)昆明圆通寺
(3)玄都观
西安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太 子李治为了追念报答他的母亲文 德皇后而 建立的,它是当时长 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 大慈恩寺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武 则天重建的大雁塔,这是组成慈 恩寺园林的 一处重要建筑。大 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 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2.发展过程与成就
清代自顺治帝定鼎关内,佛教发展日渐兴盛,寺庙园林也随之发展。自世祖定 鼎北京至康熙六年为止,仅二十余年间,兴建寺庙、修复旧寺之数额已超过明 代全盛时期。全国有大小寺庙多达79620余所。
清代的寺观园林按照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寺庙 庭园
二、是寺庙 附属园林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一)魏晋南北朝寺观园林
1.背景概况
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之说对于苦难的人民颇有迷惑力和麻醉作用,因而 受到普通人的信仰。加上统治阶级加以利用和扶持,佛教得以流行。佛教、道 教的盛行,使得佛寺和道观大量出现,遍布当时的市井、近郊及远离城市的山 林之中。
2.发展过程以及成就
道教开始于东汉,奉老子为教主。它讲究养生之道、长寿不死、得道成仙,符 合了当时统治阶级企图永享奢靡生活、永留人间富贵的愿望,因而不仅在民间 盛行,更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也兴盛起来。
二、寺观园林发展历程
(五)清代寺观园林
论佛教寺庙式园林设计艺术
论佛教寺庙式园林设计艺术作者:陈祖辉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6期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论其数量,它比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总和要多几百倍;论其特色,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长;论其选址,它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
本文就寺庙式园林的设计艺术加以分享,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启发更多的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中体现艺术。
1.佛教寺庙园林概述寺庙园林是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
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
而且,其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
道教文化强调天人同化,认为人来自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只要物我两忘,无为而有为,自在得逍遥。
儒家文化强调天人感应,自我道德完善,在把握人之道的同时能够感应天之道进而把握天之道。
佛家文化的本源来自印度,传到中国后吸收了儒、道两家文化而演变为中国佛教的禅宗文化,以佛为天。
道、儒、佛三家文化都注重自然和人为的统一,只是统一的方式不尽相同,道家文化追求逍遥神游,儒家文化追求道德感应,佛家文化追求净根顿悟。
因此,四周院墙、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建筑组群及其审美观赏,更多地与儒家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主要体现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而风景名胜追求自然天成及其审美欣赏,更多的与道教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体现于道教园林与自然园林;佛教梵宇却对上述两者兼收并蓄,建筑组群显然与儒家文化相联系,园林部分恰好与道教文化相联系。
XX禅宗寺庙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 禅宗与净土美学形态比较
2 禅宗美学强调灵活、随机与内心真诚
--偏重于如来禅的是宁静空寂的风格,类似于极少主义风 格。 --偏重于祖师禅的是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与要求,不必特 别强调禅宗 的特点,要法无定法,随机运用 --总的来说都应保持设计思路的灵活开阔,以及内心的真诚。
4 现代代寺庙功能布局
九峰山分区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
1.佛寺建筑功能分区及布局
参考国内最著名的禅宗寺庙少林寺,其基本功能作为本方案功能布局蓝本。
少林寺鸟瞰效果
少林寺功能布局图
少林寺入口效果
本方案功能分区 九峰山分区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
2.佛教现代化
现代寺庙对设计提出了多功能综合等更加完善的需求。
重点研究
3 纯现代风格寺庙建筑
-- 安藤忠雄 -- 姚仁喜 -- 高松深 -- 石山修武 -- 户尾任宏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 (日本) 台湾省台南市佛光山南台别院 香光尼僧团台中养慧学苑 星岭能势妙见山信徒会馆 (日本) 真言宗丰山派观音寺 (日本) 专念寺本堂 (日本)
九峰山分区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
九峰山分区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
5.现代寺庙案例研究
我国新建寺庙以古建为主,有少量仿古现代建筑,极少纯现代建筑
1 古典寺庙建筑 -- 唐式古建 -- 明清式古建
2 仿古现代寺庙建筑 -- 将古典建筑元素加以夸大,突出繁复华丽:无锡灵山梵宫、台湾中台禅寺
-- 将古典建筑元素加以简化,突出朴实淡雅:台湾佛光山、法鼓山寺、高雄紫竹林精舍、 扬州大明寺鉴真学院、九华山旃檀禅林客寮
大型法会、早课晚诵、观光、礼佛 皈依
寺庙案例-西庐寺
2.1 平地寺院的典型化布局单院式:这是我国佛寺早期的一种布局形式,院落由回廊围成方形,有的在院外也有建筑。
这种布局,是受当时印度佛寺样式的影响,与中国传统宫署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形制。
(敦煌莫高窟宋代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的佛寺)纵轴式:这种布局将各主要殿堂井然有序的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每个殿堂前后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
一些大型寺院还可以并两条或三条轴线。
(敦煌莫高窟晚唐第85窟北壁药师经变的佛寺)横列三院式:这是比较特殊的形制。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列三院互不连接各自独立成单院;中院最大,东西二院较小,方向各朝向中院。
另一种方式是三院接连,中院最大,左右二院的南北向宽度小于中院的进深,三院全部由回廊围绕。
(敦煌莫高窟中唐第231窟北壁弥勒经变的佛寺)2.2 山地寺院的布局我国山地寺院建筑布局常常在保持中轴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形灵活布置,创造一种既符合寺庙严谨规则又与自然地形完美结合布局形式。
这种布局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最早在西藏地区创立的。
西藏大昭寺是自由式山地寺院布局的典型范例,它甚至没有明显的主轴线,因地制宜,按照地形很自由的布局寺院各类建筑。
(西藏大昭寺)普陀山法雨寺、镇江金山寺都属于随地形起伏的“台地院”均采取“依高差分梯台,按地势划景区”的方法,寺院建筑围山层叠错落而建,塔楼高耸,轮廓线富有变化,从山麓一直建到山顶,形成“寺包山”的特殊景观。
黄山东部的皮蓬古寺、镇江焦山的定慧寺等建在山中的小盆地中,四周青山拱卫,秀色可餐,人称“山包寺”。
福建晋江的南天禅寺、厦门的南普陀寺,背山面水,寺庙设在向阳的坡地上,寺院依地形逐渐升高,低处则林木争荣,群芳荟萃,绿树浓荫中露出红墙翘角,高处则视野开阔,远眺四周青山绿水,景观变化丰富。
杭州的灵隐寺沿溪流在谷地中曲折布置,这类寺庙地处山坳山麓,其最大特点是山深林静,环境幽邃,一侧溪泉相伴,颇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九华山绝顶的天台寺、华山北峰的真武宫、泰山顶上的碧霞寺、峨眉山的金顶等寺庙,矗立于名山之巅,居高临下,与雄伟的山势结合在一起,呈现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中国常见的佛寺殿堂有许多类型,包括三门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三大士殿、念佛堂、罗汉堂、佛学苑、戒坛殿、藏经楼、方丈室、斋堂、放生池、如意寮、化身窑等,佛寺建筑的布局内容随着宗教礼仪、教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各异,下面简要介绍其特征:三门殿,亦名山门殿,因象征“三解脱门”而得名。
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守护佛法。
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
上海龙华寺设有弥勒殿。
弥勒殿的建筑常为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殿两侧置有蹲立石狮和石幢。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击之以召集僧众。
因其供奉地藏菩萨,亦有称之为地藏殿的,一般地藏殿也设置于寺院的东边。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佛寺素有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之说。
鼓楼中供奉关帝,其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
也有供奉观音的。
天王殿,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有着显正却邪的意义。
单橹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正门左右两侧有石幢,左右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殿中供奉弥勒的真身或化身。
东西两房供奉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其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
日本称之为金堂。
其建筑式样有重檐庑殿式或重檐歇山式等。
大殿左右有石幢,大殿前有大香鼎,殿内正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
有各种不同姿势的佛像。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另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有的大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称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也有其旁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
有的大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有的供奉阿弥陀佛,有的大殿两侧供有二十诸天,有的大殿则于后两侧按古制供有十六罗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独特,造型精致,布局合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殊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征。
下面将介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几种类型及其主要的布局特征。
1.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四合院由四条边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天井,四面围合的房屋一般是厢房或正房,布局简洁、对称,富有民俗色彩。
四合院通常建筑在平地或者坡地上,以中心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前后延伸,中心位置通常是一个庭院,用来种植花卉或者栽种小树。
四合院的布局以居住为主,围合起来形成内外两重保护,非常适合中国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
2.园林庭院园林庭院是一种以景观为主、居住为辅的园林建筑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园林庭院常常以一种虚拟的山水景观为主题,通过布景、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方式营造出各种景致,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营造出一种恬静的居住环境。
园林庭院的布局通常不规则多变,依据地形地貌自然分布,具有强烈的自然气息和独特的美感。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是一种寺庙建筑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主要用来供佛教和道教信徒修行、礼佛、诵经等活动。
寺庙园林的布局通常规整、朴素、庄重,室内设斋堂、大雄宝殿、经堂等,室外布有行道、庭院、假山、池塘等景观,整体构思密切结合了佛教教义、园林美学和建筑技术。
4.宫殿园林宫殿园林是中国古代帝王家族居住和行政用地的建筑类型,主要建在城市中心或者大型皇家园林内。
宫殿园林布局宏伟、富丽堂皇,建筑古朴典雅,装饰华丽繁复,常常配以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红墙黛瓦、琉璃栏杆、石桥、宝塔等。
宫殿园林的布局多为中心对称或者轴对称式,根据尊卑贵贱划分主次次序,符合古代中国皇家住宅及园林建筑的特点。
5.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贵族和富商巨贾的私人住宅内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多变,风格独具匠心。
寺观园林景观设计ppt
小组成员:张玲 赵小敏 汪琴 李靖 胡梦茹 张晓阳 宋德强
目录
• • • • •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寺观园林的特点 寺观园林的组群布局 影响寺观园林景观设计的因素 植物对寺庙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 空间构成及作用 • 寺观园林主要植物及配置方法 • 寺观园林实例分析
寺观园林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二)植物与寺庙其他要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古人云:“山,骨于石,褥于林,灵于水”, “花间置石,必整玲珑,忌零确叠砌”,在寺庙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中,可以利用堆山等手段结合 植物配置,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或者置 石与植物相配,即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石重 在表现叠石之美,于假山置石间,点缀屈曲斜倚 之树木,披垂纤细虬之藤萝,起到凸显嶙峋、补 足气势的作用,如栖霞寺植物与千佛崖石窟(如 图),栖霞寺红枫与山石、鸡鸣寺植物与山石 (如图)。另外,阴湿的自然石阶及置石、盘根 等处,为了模拟苍石有时宜置以苔藓地衣,足以 见植物配置的艺术修养。
植物对寺观园林各造园因素的景观空间构成
• 寺庙园林中设置的水体,以“放生池”为主兼有 其他水体形式。“放生”善举源远流长,《列子? 说服篇》载:“邯郸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园林中的各类 水体,无论是作为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借助植 物来丰富水体景观空间,使之更富自然情趣,构 筑园林水体景观幽静含蓄的空间基调。植物与寺 庙水体的景观空间构成
(三)其它的原因
• 在寺观园林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了一些其 它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寺观园林跨越朝代的 长久的传承特性,僧侣道士一代接一代的精心管 理,景观甚为古朴,形成了悠久古拙的氛围。 • 古庙大刹多保留有较珍贵的宗教文物及其他艺术 品,这些文物也促成了一种古雅的艺术气氛,装 点于园林的自然美景之中。 • 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 包含着宅院的第宅,转化为寺观,形成了一种独 特的寺观园林氛围。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
中国佛寺建筑一般布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哼将,原名郑伦,原是商纣王的大将,是度厄真人的弟子, 他拜度厄真人为师。由于郑伦虔诚拜师,认真学法,因此 深得度厄真人的钟爱,于是度厄真人很快授他一种法术, 这就是“窍中二气”。他在“警卫”中如遇盗贼,只要鼻 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并随响声喷出二道白光,可吸敌 人魂魄,所以,任何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失败。 • 哈将,名叫陈奇,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 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 若木鸡,举手就擒,置敌人于死地。
山门
• 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 。 • 因为以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 为寺院的别名。这是因为过去的寺院多居 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 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 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 亦泛称山门。 • 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 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 “无作门”。
• 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这三座 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 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 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金刚力土 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其形象一般都 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 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 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 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 后世多筑哼哈二将。
佛号声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天王殿
• 天王殿——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 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 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 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 • 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 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胜金)洲人民; • 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 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 • 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 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世俗称 为“四大金刚”。
竖三世佛
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 名“竖三世佛”。 • 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 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 • 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
佛家一览
——刘杰武
• 作业: • 根据园博园的所见所闻,结合目前已经学 过的知识,写一篇社会实践论文。 • 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 格式:论文格式。 • 提交:第一星期,提交论文框架。 • 第三星期,提交论文。
• 佛寺布局 • 佛教其他知识 放生池 佛手印 塔
佛寺布局
• 一般中轴线上建筑:山门——钟鼓楼—— 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 • 东西两侧及其他建筑:僧寮、香积厨、斋 堂(食堂)、位比丘立 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 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 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 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 继领徒众,后世称为二祖。
横三世佛
有的大雄宝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 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 • 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 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 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 •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 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 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
• 大肚能容容天下一 切难容之事; • 开口便笑笑天下一 切可笑之人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大雄宝殿
•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 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 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 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 • 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 意思。 • 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 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 • 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灵隐寺韦驮天
弥勒佛
•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 Maitreya的音译简称 。 • 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 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 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 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 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 是名也。
谭拓寺大雄宝殿
释迦牟尼及二祖
•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 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成佛,建立了佛教,所以称 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式, 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 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 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 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 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 事。这种姿式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大悲禅院山门
哼哈二将
钟、鼓楼
•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 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 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 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 时节制礼仪之用。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 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 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 • 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 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 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 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 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 说法的姿式。 • 另外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 这名为旃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 旃檀木按照佛的形容所作。下垂名‘与愿印’, 表能满众生愿;上伸名‘施无畏印’,表能除众 生苦。后来仿照此形象制作的也叫作旃檀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