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
你的理解。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
为
。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
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
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
的。
1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