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5579128ea81c759f57823.png)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专题09:古诗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湖北专用)
![专题09:古诗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解析版(湖北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d580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e.png)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专题09:古诗阅读古诗阅读(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简要分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在全诗中的作用。
2.有人评价本诗“意境旷达,一洗悲凉凄怆之气”,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点明送别原因;呼应文题;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2.诗人虽然即将与友人离别,却在颈联中鼓励友人友情真诚无惧分别,尾联中又劝勉友人不要如小儿女般挥泪告别,乐观积极,意境旷达。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⑴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
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句意: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
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
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天变化,不可端睨。
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故答案为:点明送别原因;呼应文题;由写景过渡到抒情;体现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鼓励之情。
2.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8533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8.png)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答案:15.(共2分)逐移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共2分。
(四)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4c4cb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9.png)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d7aa7455270722182ef733.png)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cb01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8.png)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4c121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9.png)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一)诵读《关雎》,完成1-3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二)诵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4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
2.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3.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
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品味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曾进山为僧。
一日游山,与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后对诗,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唐宣宗作下二句。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从一个“作”字可以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四)诵读《赠荷花》《白莲》两首诗,完成1-3题。
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列举以上两首诗中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词。
2.写出一句与荷花或莲叶相关的诗句或谚语。
3.细读以上两首诗,说说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题。
(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1e053d27d3240c8447efc1.png)
阅读一百天100_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 ______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解析】画裟句子对景物的歸运用了奇畀的想豢,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辛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飛家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号电的谨4只有E项没有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巻案】诗歌前两旬写了丈漠在療霜一祥》吉曰的月光的照燿之尸曰光一片的换间景象・或看答大滾出如霜瘁月色虱或肴回答夫漠月谀图。
只直译绪1分.【解析】亭题寿查对诗句画面田描縊解答此类題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彖词為然后信助于想象.匿想展开描绘诗句所麦现的画面,尽童要做到描写细腻传命唐言优董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r答案】要点!恩念家乡.【解析】育盒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青的思乡之情.本题考査对作看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汪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孚词芋对作看的情感进行捉炼概括,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 •用“ /”戈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9fd43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f.png)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a162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b.png)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古诗词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2题。
(共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
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
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
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202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3.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3分)4.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4分)【三】(2024年·甘肃白银卷)古诗阅读(5分)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注释】①沽: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e541a7192e45361166f54d.png)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bd81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6.png)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04ab21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6.png)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83e79776a20029bd642d4d.png)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品读诗歌,展开想像,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
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2分)
16.古诗阅读。(4分)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外古诗文阅读与理解(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课外古诗文阅读与理解(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8e5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5.png)
二轮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与理解1【学习要求】独立完成课外古诗文阅读与分析理解,并对照参考答案自我批阅与订正。
【古诗文阅读1】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6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字端已,晚唐诗人、词人。
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一般而言,“柳”婀娜多姿、依依不舍,诗人为什么却说“台城柳”最是“无情”?(4分)答:2.请简要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古诗文阅读2】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问题。
(14分)送江陵薛侯入觐①序(明)袁宏道当薛侯之初令②也,珰而虎者③,张甚。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④任事,人皆为侯危。
侯笑曰:“不然。
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
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⑤。
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
”已而果就约。
至他郡邑,暴横甚,荆⑥则招之亦不至。
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⑦。
部使者檄下如雨,计亩而诛,计丁而夫。
耕者哭于田,驿者哭于邮。
而荆之去川也迩⑧。
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
侯谕父老曰:“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
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⑨吾赤子!”诸征调皆缓其议,未几果平。
【注释】①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②令:担任县令。
③珰:汉代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
珰而虎者,意为宦官像恶虎一样抓捕百姓。
④甫:刚刚,才。
⑤负嵎:指背靠山角(反抗主人)。
⑥荆:荆州城,即江陵。
⑦播酋之变:播州的少数民族叛乱。
播州,属下文的“川”。
⑧迩:近。
⑨疲:使……疲。
1.解释加点字意思。
(4分)⑴珰而虎者,张.甚()⑵人皆.为侯危()⑶荆则招之亦不至.()⑷侯谕.父老曰()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两处)。
(2分)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0192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c.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e0018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e.png)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共7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①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②,我心悬③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运寥!【注释】①行人:裴坦,在宣州任职,诗人故友。
②的的(dí dí):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
③旆(pēi):旗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一幅“春郊送别图”,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
B.颔联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中有动,画面形象而鲜明。
C.颈联叙写了友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和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不同心境。
D.全诗写景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富有韵味。
2.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
(4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共7分)菩萨蛮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B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表现了诗人无事可做的苦闷。
C.这首词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
D.全词典雅明丽,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一句的妙处。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共7分)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80c4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2.png)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
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的。
1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韦庄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答案】(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
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
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
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
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2、【答案】(1)逐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
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
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3、【答案】⑴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⑵符合题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
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
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4、【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5、【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6、【答案】⑴数粒、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
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
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
“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7、【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
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8、【答案】⑴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意思对即可)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刘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9、【答案】⑴落日、绮霞、远山、青草⑵.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