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短文精选阅读应考训练十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短文精选阅读应考训练十篇
一、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僖公四年》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①。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②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③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④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④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①如:到,去。师:军队。②不穀: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③徼:求。④绥:
安抚。
【阅读导引】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亲率军队去讨伐楚国,以巩固自己的盟主地位,但楚国也毫不示弱,为了制止齐国的军事进攻,派使者屈完深入齐国军营中进行唇枪舌战的外交斗争,不费一兵一卒,以智慧的力量使敌人心理上先行崩溃,从而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齐国终未达到目的,不得不与楚国签订盟约。文中对双方人物的描写生动传神,尺幅之中见波澜,笔法吞吐灵活,是绝妙的外交辞令。
【应考演练】
1、文言实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次.于召陵()(2)辱.收寡君()
2、文言虚词:下面各组句子来自本文段和初中课文,请选择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与屈完乘而.观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先君之.好是继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楚国方城以.为城愚以.为营中之事
D、次于.召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
(2)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4、理解探究。
(1)整体感知填空:
文中人物描写很传神。齐国自恃强大,对楚国忽而威胁,忽而笼络,真是;而楚国使者却随机应变,忽而强硬,忽而恭顺,,针锋相对地予以回答,致使齐国始终不能折服楚国,于是双方讲和,签订盟约(在横线处各填一个成语)。
(2)语言品析: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楚国使者说话强硬的一组是()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③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④与不穀同好,何如?
⑤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⑥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③⑥
(3)拓展联想:当年的齐恒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能带领各路诸侯组成多国联军,以所谓的“夹辅周室”的名义试图侵略楚国,呵呵,这种气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今的什么?好一个楚国,好一个屈完,让人想起岳麓书院的什么?
二、子鱼论战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⑤,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耈⑥,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⑦可也。”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重:重复,再。④二毛:头发花白的老人。⑤勍:音qing,强劲有力。⑥胡耈:耈,音gǒu,胡耈,年老、长寿。⑦儳:音chán,不整齐,这里是说“未成列”。
【阅读导引】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子鱼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
【应考演练】
1、文言实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未既济.()(2)既陈.而后击之()
(3)国人皆咎.公()(4)阻而鼓.之()
2、文言虚词:下面各组句子来自本文段和初中课文,请选择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楚人伐宋以.救郑俯身倾耳以.请
B、虽及胡耈,获则.取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及其.未既济也增其.旧制
D、既济,而.未成列乡为身死而.不受
3、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2)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4、理解探究。
(1)整体感知: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后分驳“不以阻隘”“”,再驳“不禽二毛”、“”,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均用原文填写)。
(2)迁移比较:
①初中课文《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本文段中的子鱼都提出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思想。曹刿立足于既“克之”,又“逐之”。子鱼着眼于“”,因而既要“重伤”,又要“。”擒敌即使已及“胡耉”,也不放过;重伤只要伤未及死,便不手软。
②依靠什么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曹刿和子鱼都认为首先要靠士气高涨。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子鱼说:“”,“声盛致志。”显然二人都体察到士气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战鼓对振奋士气又起着重要作用。
③怎样歼灭敌军有生力量?曹刿和子鱼都强调把握战机。在曹刿看来,彼竭我盈和辙乱旗靡是进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只有此刻进攻,才能克敌;只有此刻追击,才能逐敌。像鲁庄公那样“将驰之”,很可能遭到伏击。在子鱼看来,“”,乃是阻击和进攻的最佳时机。楚人未既济,“”;既济而未成列,“鼓儳可也。”像宋襄公那样一曰“不可”,二曰“未可”,一再坐失战机,与勍敌之人对阵交锋,只会败绩(均用原文填写)。
三、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①。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②,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③,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④。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⑤,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注释】①吕:吕甥;郤:音xì, 郤芮。二人都是晋大夫。晋侯:指晋文公。②指鲁僖公五年,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下令捉捕公子重耳(即晋文公)和夷吾(即晋普公),而让寺人披攻打重耳居住地蒲城一事。③田:打猎。④鲁庄公9年,管仲奉公子纠与齐桓公战于乾时,管仲曾射中齐桓公革带上的钩,后来他投奔齐桓公,齐桓公能听鲍叔牙劝说,置射钩之仇而不问,任用其为相。⑤三月的最后一天,即三月三十日。
【阅读导引】春秋五霸有多种说法,晋文公在各个版本都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当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