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课件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关于蜀文化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蜀文化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蜀文化的教案一、蜀文化的概念蜀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概念,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蜀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内陆农业文化。

二、文化特征1、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蜀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内陆农业文化,她的肇始、发展,与治水有密切关系。

古蜀不仅有以大禹治水、李冰治水著称的农耕文明,而且有发育较早的工业和商业:是世界最早的天然气开采地、是世界城市文明的地区之一,早在距今4500-3200年之间,就有新津宝墩、温江鱼凫、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和紫竹等6座古城,在三星堆、金沙文化时期,古蜀已进入国家形态,有比较发达的神权和礼乐制度。

成都在古代是自由都市,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成为中国西南与南亚以至西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长期积累的精神成果。

它植根于小农经济,在历史上与宗法等级制度及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从总体上审视,属于维系封建政治和经济统治的官方意识形态,正面和负面交织,精华和糟粕混杂,封闭与开放并存。

历史悠久,内涵丰厚的蜀文化,精华、进步、开放、超新是主流,但糟粕、保守、排外、守旧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

蜀文化这种多重性,既反映在同一个历史人物身上,也表现在同一事物内部。

比如受道教影响较大的蜀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总体上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强调人为天地的中心,重顺应自然和社会人事,忽视向自然界作科学探讨和征服自然,并斥技艺为“奇技淫巧”的弊端,这无疑阻碍了蜀科学思想的产生和科学技术的普及。

总之,用唯物史观审视,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源头之一的蜀文化,是成都平原、岷江流域历史的积淀,是该区域社会存在的反映,既有其灿烂辉煌的一面,也有其时代和地域的局限性。

有分析地扬弃蜀文化的上述特征,既有利于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又有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三、传统文化上蜀文化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兴起,到西周中期突然黯淡失色。

三星伴月——博物馆课程“古蜀文明”第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星伴月——博物馆课程“古蜀文明”第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星伴月——博物馆课程“古蜀文明”第一课教学目标:1. 了解古蜀文明的历史演进,了解其在南方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位置;2. 初步通过馆藏文物的鉴赏,永想象与推测与文物对话,感受古蜀先民的智慧;3. 小小讲解员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会收集整理资料,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物进行讲解。

教学重难点:初步通过馆藏文物的鉴赏,永想象与推测与文物对话,感受古蜀先民的智慧;课前作业:自主研读:登陆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官网统览馆藏文物;选择其中一件文物截图上传作业,练习用一分钟介绍它。

技术运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上课系统。

课中练习:1. 请在图中标注出古蜀国城内的各个区域。

祭祀区、宫殿区、生活区、手工业区、墓葬区2.文物DTY: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剪一剪、捏一捏、画一画,表现出自己喜欢的三星堆文物形象。

教学过程:引入:猜猜这个字,对“蜀”【课件】怎么猜出来的?上面有一只突出的眼睛。

四川,古称“蜀”,“蜀”字甲骨文中有很多种写法【视频1:“蜀”字的演变——《三星堆:消失与复活》2“29:44—30:15”】。

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青铜面具,也有着这样凸出的眼睛,它的眼球呈柱状往外凸出有10厘米(板书圈画图上的眼睛)。

【课件:戴冠纵目人像】他是谁?学生猜。

师:他很可能是蚕丛,第一代蜀王,他教人们种桑养蚕利国利民,被古蜀先民所敬仰,尊崇为神。

在《华阳国志》中也提到了蚕丛,念【课件《华阳国志》“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圈画蚕丛二字),这个蜀王蚕丛外貌不同于一般人,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的眼睛是“纵目”。

纵目青铜面具的出土,人们自然就把它和蚕丛联系起来,也许这是蚕丛的一个象征,或者说是他的一个标志。

这件文物的名字叫做“戴冠纵目人像”(圈画“纵目”)。

【课件:《蜀道难》诗词引入】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也提到蚕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圈画“蚕丛”以及古蜀第三代蜀王”鱼凫),依据“开国何茫然”更是概括了过去的人们对古代四川的看法,看来在唐朝“古蜀”已经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了!一、三星伴月——穿越古蜀时空隧道1.【课件:三星堆遗址图例】这尊青铜人像来自于“”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巴蜀文化(课堂PPT)

巴蜀文化(课堂PPT)
7
• 1、巴为蛇称说 巴字在古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山海经》,而且是以地名与国名出现
的,“西南有巴国……后照是始为巴人” “巴蛇食象”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原文为:巴蛇食象,三岁
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 在犀牛西。
其译文为:有一种蛇名叫巴蛇,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 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有大德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 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也有说 巴蛇身是黑色的,脑袋是青色的,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
•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 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凡四千岁。
• 蚕丛氏:主要活动在岷山山地,今天的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境 • 鱼凫: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既有可能就是当时的都城 • 蒲泽:杜宇氏,今郫县北边的杜鹃城 • 开明氏:开明九世从樊乡(今彭州、新繁境内)徙都到成都,时间大
• “巴蜀文化”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来的, 1940年3月,徐中舒老师在成都出版的《史学季刊》创刊 号上,发表了《古代四川之文化》一文,这是我国近代学 者第一次从文化的视角对四川的古代作出粗略的描述。随 着一系列重要考古的刺激下,学术空气的推动下,巴蜀文 化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继而出现了巴蜀史研究会 (1979),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也陆续出版 了相关著作。
巴 蜀 文 化
1
巴蜀文化的自然环境
封闭的盆地
巴蜀自然环境的 特点之一,就是四 周大山的怀抱。北 面是秦岭山脉和巴 山脉,东面是巫山 山脉,南面有大类 山,西面是横断山 脉,形成了一个封 闭的盆地区域。
2
3
4
百川汇流的沃野
• 巴蜀地区河流纵横,水力 资源极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教学课件

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教学课件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 一道路 。 藩篱。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5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 只要后 者再向 前几步 。 5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 开始的 。 58、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 不是一 飞就到 的,而 是他们 在同伴 誉就很 难挽回 。 59、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 会做!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 62、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 。原来 爱的太 深,心 有坠落 的感觉 。 63、命运不是一个机遇的问题,而是 一个选 择问题 ;它不 是我们 要等待 的东西 ,而是 我们要 实现的 东西。 64、每一个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 倍的赏 赐。 65、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66、淡了,散了,累了,原来的那个 你呢? 67、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不 惜一切 代价争 取胜利 ! 68、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永远 是个失 败者。 而一向 努力奋 斗,坚 韧不拔 的人会 走向成 功。
• 2.若干头盘卷曲发髻和 脑后高髻的造型.
第9页,共17页。
青铜神树枝头花 蕾及铜鸟
鸟头
• 古史记载的古蜀国王 蚕丛,鱼凫,杜宇,都和 虫,鱼,鸟动物有关.
• 1.在三星堆遗址中,确 也出土了若干鸟,鱼的 造型.
• 2.陶质的鸟头柄勺,鸟 头长喙带钩,似乎都于 古蜀文化鸟崇拜有关.
第10页,共17页。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
第2页,共17页。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的记载
《蜀王本纪》:《蜀王本纪》是汉

《巴蜀文化地理》课件

《巴蜀文化地理》课件

传统小吃
了解四川特色传统小吃,如担担 面和糖油果子。
调味品
探索四川特有的调味品和调料, 如花椒。
四川的茶文化
1
茶园与品种
了解四川丰富多样的茶园和特色茶叶品种。
制茶工艺
2
探索四川特有的茶叶制作工艺和传统技艺。
3
茶道文化
了解四川深厚的茶道文化和茶艺表演。
四川的音乐与舞蹈传统
民族音乐
了解四川各民族的独特音乐和乐器。
探索巴蜀文化在语言、宗教、传统艺术等方面的独 特遗产。
当代价值
探讨巴蜀文化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四川的地理与自然资源
自然奇观
探索四川壮丽的山脉、江河和自然 景观。
竹林文化
资源丰富
了解四川独特的竹文化和竹林景观。 探讨四川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
温泉乐园
品味四川的温泉文化和疗养资源。
农业在四川经济中的作用
熊猫保护区
了解巴蜀独特的熊猫保护区和熊猫 保护工作。
结论与对巴蜀文化与地理的思考
1 文化价值
2 地理重要性
3 文化自豪
反思巴蜀文化对中国社会和 全球的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四川地理特征对当地经 济和环境的影响。
呼吁人们保护和传承巴蜀文 化的自豪。
蜀剧
探讨蜀剧在四川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川剧
介绍川剧的起源、发展和表演艺术特点。
传统舞蹈
了解四川传统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
巴蜀文化的影响与现代发展
1 文化继承
探讨巴蜀文化对现代四川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2 经济创新
了解四川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3 文化创作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PPT68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PPT68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பைடு நூலகம்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巴蜀文化PPT课件

巴蜀文化PPT课件
巴 蜀 文 化
1
巴蜀文化的自然环境
封闭的盆地
巴蜀自然环境 的特点之一,就是 四周大山的怀抱。 北面是秦岭山脉和 巴山脉,东面是巫 山山脉,南面有大 类山,西面是横断 山脉,形成了一个 封闭的盆地区域。
2
3
4
百川汇流的沃野
• 巴蜀地区河流纵横,水力 资源极为丰富。
• 百川汇流 • 天府之国 • 沃野千里,号称陆海 • 促进着农业、手工业生产、
12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包 括重庆),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 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 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 汇。
——谭洛飞《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5期 《关于开展巴蜀文化研究的建议》
13
巴蜀文化特征
• 与中原文化的相似性
民俗
语言
日常生活习惯
14
• 消费文化
享 乐 性
三国蜀汉谯周认为,巴的含义是指一种草,即是所谓苴。《史 记·张仪列传》记载:“苴、蜀相攻击”,苴应是荆棘楚木一类植物, 大概在古代巴地普遍生长着苴这种植物,所以把这个地区称之为苴, 也就是所谓巴。 • 3、因水为名说
因水为名说认为巴的得名来源于河流走向,谯周、李吉甫等持 此看法。尽管巴地各族对巴的含义有不同的解说和传说,但巴作为一 个地区名称却是众所公认的,是分歧中的一致。
约距今2500年以前。 • 开明氏晚期,北边的秦国已经开始迈开了统一的步伐。公元前316年,
秦军南下,本年之中,先灭成都之蜀,再攻江州(今重庆)之巴,巴 国与蜀国不复存在。在其旧地建立了巴郡与蜀郡。
10
2019/10/24
11
巴蜀
• 巴和蜀,其概念的内涵都经历了发展,现在主要指地域名, 今天主要用作四川地区(重庆)的代称。大致上,川东称 巴,川西称蜀,巴与蜀之间,大致以涪江为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郡的设 置,从秦代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代以后,川西乃至整个四 川长期以蜀或者蜀中作为代称。清末时期,清王朝在四川 的统治被推翻后,重庆所成立的新政权仍叫“蜀军政府”。

巴蜀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初中

巴蜀小学语文教案模板初中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巴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巴蜀文化的特点。

2.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巴蜀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巴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巴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巴蜀文化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特点?(2)巴蜀文化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元素?(3)巴蜀文化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蜀文化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巴蜀文化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阅读1.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重点关注巴蜀文化的内涵。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巴蜀文化的精神?(2)巴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3.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巴蜀文化的认识。

三、情感体验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巴蜀文化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巴蜀文化的情感,鼓励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巴蜀文化。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巴蜀文化的认识。

巴蜀文化课程设计

巴蜀文化课程设计

巴蜀文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价值,掌握巴蜀文化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巴蜀文化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巴蜀地区的历史名人、古迹、民间传说等。

(4)理解巴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和整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巴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巴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3.巴蜀地区的历史名人、古迹、民间传说等。

4.巴蜀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5.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阐述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3.案例分析法:分析巴蜀地区的历史名人、古迹、民间传说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蜀文化。

4.实地考察:学生参观巴蜀地区的古迹、文化遗址等,感受巴蜀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巴蜀文化教程》等相关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如需实地考察,准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安全器材等。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第一章:四川地理与文化概述1.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1.2 气候类型与自然资源1.3 四川古代文化与发展历程1.4 四川现代社会与文化风貌第二章:古蜀文明与三星堆遗址2.1 古蜀国的传说与历史2.2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考古意义2.3 三星堆文化的特点与影响2.4 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与传承第三章:巴蜀文化的发展与影响3.1 巴蜀文化的形成与演变3.2 巴蜀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3.3 巴蜀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3.4 巴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四章:四川名人与历史事件4.1 李冰与都江堰水利工程4.2 杜甫与四川诗歌文化4.3 四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4.4 四川名人的当代影响力第五章:四川旅游资源与特色美食5.1 四川旅游景点介绍5.2 四川特色美食与文化5.3 四川旅游的发展与影响5.4 四川旅游的推广与宣传第六章:四川民族与文化多样性6.1 四川民族的分布与特点6.2 彝族、藏族、羌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6.3 四川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发展6.4 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措施与实践第七章:四川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7.1 川剧与四川戏曲艺术7.2 四川民间艺术与工艺品7.3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7.4 四川艺术的现代发展与创新第八章:四川现代经济发展与产业特点8.1 四川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8.2 四川的主要产业与经济特色8.3 四川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8.4 四川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第九章:四川教育与科研资源9.1 四川教育体系的发展与现状9.2 四川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介绍9.3 四川科技研究与创新成果9.4 四川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十章:四川地方史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四川地方史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10.2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运用10.3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与反馈10.4 教学反思与教案改进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四川地理与文化概述环节解析:本章节是对四川地方史的宏观把握,需要学生理解四川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文化发展历程。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第一章:四川概述1.1 地理位置与交通1.2 自然资源与气候1.3 人口与民族第二章:四川历史文化2.1 古代四川2.1.1 巴蜀文化2.1.2 四川古代名人2.2 近现代四川2.2.1 四川近现代历史事件2.2.2 四川近现代名人2.3 当代四川2.3.1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发展2.3.2 四川当代名人第三章:四川名胜古迹3.1 成都3.1.1 锦里3.1.2 武侯祠3.1.3 杜甫草堂3.2 乐山3.2.1 乐山大佛3.2.2 峨眉山3.3 阆中3.3.1 张飞庙3.3.2 阆中古城3.4 其他名胜古迹3.4.1 青城山3.4.2 都江堰第四章:四川特色美食与民俗4.1 四川美食4.1.1 川菜概述4.1.2 常见四川美食4.2 四川民俗4.2.1 春节习俗4.2.2 端午习俗4.2.3 彝族火把节第五章:四川的经济发展5.1 农业发展5.2 工业发展5.3 服务业发展5.4 四川重点园区及企业第六章:四川重要历史人物6.1 古代人物6.1.2 落下闳6.2 近现代人物6.2.1 邓小平6.2.2 朱德6.2.3 陈毅6.3 当代人物6.3.1 李春城6.3.2 刘永好第七章:四川艺术与传统手工艺7.1 川剧7.1.1 川剧的起源与发展7.1.2 川剧表演艺术7.2 四川民间艺术7.2.1 四川剪纸7.2.2 四川年画7.3 四川传统手工艺7.3.1 蜀绣7.3.2 瓷都德阳的瓷器制作第八章:四川的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8.1 四川主要自然灾害8.1.1 地震8.1.3 干旱8.2 四川环境保护8.2.1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8.2.2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第九章:四川的教育与发展9.1 古代教育9.1.1 书院教育9.1.2 科举制在四川9.2 近现代教育9.2.1 四川近现代教育改革9.2.2 四川近现代知名学校9.3 当代教育9.3.1 四川当代教育体系9.3.2 四川高校介绍第十章:四川的现代社会生活10.1 城市发展10.1.1 成都现代化建设10.1.2 四川其他主要城市发展10.2 乡村生活10.2.1 四川农村面貌10.2.2 新农村建设10.3 社会福利与保障10.3.1 社会保障体系10.3.2 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四川历史文化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教案中的重点内容。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

四川地方史电子教案第一章:四川概述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历史文化名城1.3 四川小吃与旅游资源第二章:巴蜀文明2.1 古代巴蜀文明发展2.2 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2.3 巴蜀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三章:四川历史上的名人3.1 李白与四川3.2 杜甫与四川3.3 司马相如与四川第四章:四川战役与历史事件4.1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4.2 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川4.3 四川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第五章:四川的民间风俗与艺术5.1 四川剪纸与年画5.2 川剧与四川方言5.3 四川茶文化及其影响第六章:四川的宗教与信仰6.1 道教在四川的发展6.2 佛教四川名山与寺庙6.3 四川民间信仰与祭祀活动第七章:四川的教育与发展7.1 古代四川教育概况7.2 近现代四川教育的发展7.3 四川高等教育现状与展望第八章:四川的科技与环境8.1 四川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8.2 四川科技产业的发展8.3 四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四川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9.1 都江堰与青城山9.2 乐山大佛与峨眉山9.3 四川其他名胜古迹与文化遗产第十章:四川的未来发展10.1 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0.2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10.3 四川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对外开放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四川概述1.3 四川小吃与旅游资源: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关注四川的美食和旅游资源,因为这是学生了解四川文化的重要窗口。

可以详细介绍四川的火锅、麻辣烫、串串香等特色美食,以及成都、九寨沟、乐山大佛等著名旅游景点。

二、巴蜀文明2.2 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这两个遗址是了解巴蜀文明的关键,需要详细介绍它们的历史背景、发掘过程和重要发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巴蜀文明的发展。

三、四川历史上的名人3.1 李白与四川:李白曾在四川游历,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可以重点介绍李白在四川的经历和他的四川诗作,以激发学生对四川文化的兴趣。

四、四川战役与历史事件4.1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四川在抗日战争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许多重大战役都在四川发生。

巴蜀主题活动教案

巴蜀主题活动教案

巴蜀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巴蜀主题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巴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巴蜀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写作、表达和团队合作等。

教学内容:1. 巴蜀文化的概述:介绍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巴蜀文化的代表性元素:介绍巴蜀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巴蜀方言、巴蜀美食、巴蜀艺术等。

3. 巴蜀文化的传统节日:介绍巴蜀地区的传统节日,如巴蜀春节、巴蜀端午节等。

4. 巴蜀文化的传统手工艺:介绍巴蜀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如巴蜀剪纸、巴蜀刺绣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巴蜀地区的美景图片或播放巴蜀音乐,引起学生对巴蜀文化的兴趣。

2. 了解巴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通过PPT、视频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巴蜀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探索巴蜀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研究,让他们了解巴蜀方言、巴蜀美食、巴蜀艺术等代表性元素,并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了解巴蜀文化的传统节日:通过PPT、视频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巴蜀地区的传统节日,并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5. 学习巴蜀文化的传统手工艺:组织学生进行巴蜀剪纸或巴蜀刺绣等手工艺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让学生总结他们对巴蜀文化的了解和体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手工艺活动中的创造力和完成度。

3. 收集学生对巴蜀文化的总结和反思。

教学资源:1. 巴蜀地区的美景图片或巴蜀音乐。

2. PPT或视频介绍巴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3. 巴蜀方言、巴蜀美食、巴蜀艺术的相关资料。

4. 巴蜀地区的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

5. 巴蜀剪纸或巴蜀刺绣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巴蜀文化展览,展示他们对巴蜀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成果。

2. 邀请巴蜀地区的文化专家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巴蜀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文化
• 蜀字不仅见于殷虚甲骨文,也见于周元甲骨文。当时蜀已是一个方国 的名称,或一片地域之称。在这个地域中,其主体民族是蜀族。蜀族 本身也是一个多源的复合型国家。蜀族本是氐羌族的一支,早期活动 在岷江上游山谷中,逐渐发展到成都平原与陕南,长期以成都平原为 根据地。
• 川西的蜀族很早就进入了文明的大门,建立了古老的国家,有了蜀王。 古蜀王国的历史轮廓,杨雄的《蜀王本纪》又记载:
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地域内(包 括重庆),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 文化为主体,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文 化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 汇。
——谭洛飞《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5 期
《关于开展巴蜀文化研究的建议》
巴蜀文化特征
• 与中原文化的相似性
民俗
语言
日常生活习惯
• 消费文化
享 乐 性
消费品生产的高度发展, 消费品质量的优异
音乐歌舞等消闲性 娱乐活动十分广泛。
在饮食上,饱眼福、 重口欲,川菜百味。
蜀锦
文君酒
•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 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凡四千岁。
• 蚕丛氏:主要活动在岷山山地,今天的阿坝藏族自治州茂县境 • 鱼凫:成都平原,广汉三星堆既有可能就是当时的都城 • 蒲泽:杜宇氏,今郫县北边的杜鹃城 • 开明氏:开明九世从樊乡(今彭州、新繁境内)徙都到成都,时间大
• 1、巴为蛇称说 巴字在古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山海经》,而且是以地名与国名出现
的,“西南有巴国……后照是始为巴人” “巴蛇食象”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原文为:巴蛇食象,三岁
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 在犀牛西。 其译文为:有一种蛇名叫巴蛇,可以吃象。每吃完一头象,要过三年 才能将象骨吐出来。有大德的人若有幸吃到巴蛇肉,便可终生不生心 腹部疾病。巴蛇的皮为青、黄、赤、黑各色交杂,五彩斑斓。也有说 巴蛇身是黑色的,脑袋是青色的,一般生活在犀牛生活地的西边。
• 2、巴为草名说 三国蜀汉谯周认为,巴的含义是指一种草,即是所谓苴。《史记·张
仪列传》记载:“苴、蜀相攻击”,苴应是荆棘楚木一类植物,大概 在古代巴地普遍生长着苴这种植物,所以把这个地区称之为苴,也就 是所谓巴。
• 3、因水为名说 因水为名说认为巴的得名来源于河流走向,谯周、李吉甫等持此看
法。尽管巴地各族对巴的含义有不同的解说和传说,但巴作为一个地 区名称却是众所公认的,是分歧中的一致。
约距今2500年以前。 • 开明氏晚期,北边的秦国已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始迈开了统一的步伐。公元前316年,
秦军南下,本年之中,先灭成都之蜀,再攻江州(今重庆)之巴,巴 国与蜀国不复存在。在其旧地建立了巴郡与蜀郡。
巴蜀
• 巴和蜀,其概念的内涵都经历了发展,现在主要指地域名, 今天主要用作四川地区(重庆)的代称。大致上,川东称 巴,川西称蜀,巴与蜀之间,大致以涪江为界。蜀郡的设 置,从秦代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代以后,川西乃至整个四 川长期以蜀或者蜀中作为代称。清末时期,清王朝在四川 的统治被推翻后,重庆所成立的新政权仍叫“蜀军政府”。
巴 蜀 文 化
巴蜀文化的自然环境
封闭的盆地
巴蜀自然环境的 特点之一,就是四 周大山的怀抱。北 面是秦岭山脉和巴 山脉,东面是巫山 山脉,南面有大类 山,西面是横断山 脉,形成了一个封 闭的盆地区域。
百川汇流的沃野
• 巴蜀地区河流纵横,水力 资源极为丰富。
• 百川汇流 • 天府之国 • 沃野千里,号称陆海 • 促进着农业、手工业生产、
饮食文化的发展。
战略要地的巴蜀
• 巴蜀战略要地的作用,表现为地区的封闭性, 易于割据称王。
• 巴蜀作为战略要地更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巴蜀地区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各国联系的主要通道; •巴蜀地区也是南北少数民族流动迁徙的必经之地; •巴蜀地区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的交锋地区。
巴文化
最初的巴,应该是一个古老民族之名,其活动范围包 括今天的川东、川北、陕西、鄂西乃至洞庭湖一带的广大 地区,而鄂西应该是其中心。 • 巴族为主体,有的与周族关系密切,姬姓,即宗姬之巴 • 属于南方的濮人系统,癝君之巴 • 属于夏人后裔的,丹山之巴等等 • 所有在巴地繁衍生息的人们,后世统统称为巴人。 • 古代巴人是由多支族群所构成的来源多元化的亚民族集团, 其中的每一支系都是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 支系的来源不同,所以各个支系关于其自身来源的传说自 然也就不同。类似情况常见于古代民族,当是不足为异的。
• “巴蜀文化”这一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来的, 1940年3月,徐中舒老师在成都出版的《史学季刊》创刊 号上,发表了《古代四川之文化》一文,这是我国近代学 者第一次从文化的视角对四川的古代作出粗略的描述。随 着一系列重要考古的刺激下,学术空气的推动下,巴蜀文 化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继而出现了巴蜀史研究会 (1979),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也陆续出版 了相关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