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下册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解析版)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下册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解析版)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下册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易错题培优(难)

1.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放置质量为m=2kg小物块(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0.2

μ=),现让传送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4m/s2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

v=12m/s后,立即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传送带和小物块均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0

到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B.小物块0到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C.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长度为12m

D.整个过程中小物块和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80J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块和传送带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AB.由于物块的加速度

a1=μg=2m/s2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2=4 m/s2,所以前面阶段两者相对滑动,时间1

2

v

t

a

==3s,此时物块的速度v1=6 m/s,传送带的速度v2=12 m/s

物块的位移

x1=

1

2

a1t12=9m

传送带的位移

x2=

1

2

a2t12=18m

两者相对位移为

121

x x x

?=-=9m

此后传送带减速,但物块仍加速,B错误;

当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12- a2t2=6+ a1t2

解得t 2=1s

因此物块匀加速所用的时间为

t 1+ t 2=4s

两者相对位移为2x ?= 3m ,所以A 正确。 C .物块开始减速的速度为

v 3=6+ a 1t 2=8 m/s

物块减速至静止所用时间为

3

31

v t a =

=4s 传送带减速至静止所用时间为

3

42

v t a =

=2s 该过程物块的位移为

x 3=

1

2

a 1t 32=16m 传送带的位移为

x 2=

1

2

a 2t 42=8m 两者相对位移为

3x ?=8m

回滑不会增加划痕长度,所以划痕长为

12x x x ?=?+?=9m+3m=12m

C 正确;

D .全程相对路程为

L =123x x x ?+?+?=9m+3m+8m=20m

Q =μmgL =80J

D 正确; 故选ACD 。

2.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 ,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物体B 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 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环C 连接,小环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 位于位置R 时,绳与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 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 水平,位置R 和Q 关于S 对称。现让小环从R 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Q 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 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时,小环C 的机械能一定最大

C .小环C 从位置R 运动到位置Q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C 到达Q 点时,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2

θ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小环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所以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 错误;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所以小环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往下绳的拉力对小环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在S 时,小环的机械能最大,选项B 正确;

C .小环在R 、Q 处时弹簧均为拉伸状态,且弹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当环运动到S 处,物体A 的位置最低,但弹簧是否处于拉伸状态,不能确定,因此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

D .在Q 位置,环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此时速度最大,说明所受合力为零,则有

cos C T m g θ=

对A 、B 整体,根据平衡条件有

2A T m g =

2cos C A m m θ=

在Q 点将小环v 速度分解

可知

cos

A v v θ=

根据动能2

12

k E mv =

可知,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 221cos 2122

A A A

k kQ

C m v E E m v θ

== 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3.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为d 处.现将环从A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到达

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d /2

B .小环在B (322)gd -

C .环从A 到B ,环沿着杆下落的速度大小小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D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4d /3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几何关系有,环从A 下滑至

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2h d d =-,故A 错误;

B 、

C 、对B 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

的速度,有:v 环cos45°=v 物,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2112+222

mgd mgh mv mv -=

?环物,解得:环的速度(322)v gd -环B 正确.故C 错误.D 、设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0,此时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

2

H d d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222()mgH mg H d d =+,解得:4

3

H d =

,故D 正确.故选BD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系统机械能守恒,知道环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的等于重物的速度.

4.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O 点的转轴上,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 、套在粗糙固定直杆A 处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相连,直杆的倾角为30°,OA =OC ,B 为AC 的中点,OB 等于弹簧原长.小球从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初始加速度大小为a A ,第一次经过B 处的速度为v ,运动到C 处速度为0,后又以大小为a C 的初始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可以返回到出发点A 处

B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

2

mv

C .撤去弹簧,小球可以静止在直杆上任意位置

D .a A -a C =g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设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 W ,AB 间的竖直高度为h ,小球的质量

为m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p E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小球A 到B 的过程有: 21

2

p f mgh E mv W +=+

A 到C 的过程有:

22p f p mgh E W E +=+

解得:

212

f p W mgh E mv ==

, 小球从C 点向上运动时,假设能返回到A 点,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22p f p E W mgh E =++

该式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不能返回到出发点A 处.故A 错误,B 正确. C.设从A 运动到C 摩擦力的平均值为f ,AB =s ,由:

f W mgh =

得:

sin 30f s mgs =

解得:

sin 30f mg =

在B 点,摩擦力cos30f mg μ=,由于弹簧对小球有拉力(除B 点外),小球对杆的压

力大于cos30mg μ,所以:

cos30f mg μ>

可得:

sin 30cos30mg mg μ>

因此撤去弹簧,小球不能在直杆上处于静止.故C 错误. 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在A 点有:

cos30sin 30A F mg f ma +-=

在C 点有:

cos30sin 30C F f mg ma --=

两式相减得:

A C a a g -=

故D 正确.

5.如图所示,劲度数为k 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 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0x ,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 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0x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撤去F 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

B .撤去F 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

kx g m

μ- C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0

2

x g

μD .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0()mg

mg x k

μμ-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撤去F 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弹力先大于滑动摩擦力,后小于滑动摩擦力,则物体向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随着弹力的减小,合外力先减小后增大,则加速度先减小后

增大,故物体先做变加速运动,再做变减速运动,最后物体离开弹簧后做匀减速运动,A 错误;

B .刚开始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0kx mg ma μ-=

解得:0

kx a g m

μ=- B 正确;

C .由题意知,物体离开弹簧后通过的最大距离为3x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a g μ=

将此运动看成向右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

20112

3x a t =

联立解得:0

6x t g

μ=

,C 错误; D .当弹簧的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速度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则有

F mg kx μ==

解得mg

x k

μ=

,所以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f 00(mg W mg x x mg x k μμμ=?

?=- ??

?- D 正确。 故选BD 。

6.如图甲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37°的粗糙斜面底端A 处,上端连接质量5kg 的滑块(视为质点),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弹簧与斜面平行。将滑块沿斜面拉动到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的O 点,由静止释放到第一次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其加速度a 随位移x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滑块在下滑的过程中,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C .滑块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5

m/s D .滑块在最低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0.4J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滑块在下滑的过程中,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外,还有摩擦力做功,故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A 错误;

B .刚释放瞬间,弹簧的弹力为零,由图象可知此时加速度为a =5.2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0.1μ=,故B 正确;

C .当x =0.1m 时a =0,则速度最大,此时滑块受到的合力为零,则有

sin cos 0mg kx mg θμθ--=

解得260N /m k =,则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为

F kx =

当形变量为x =0.1m 时,弹簧弹力F =26N ,则滑块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为

11

2.60.1J 1.3J 22

W Fx =

=??= 从下滑到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

()2

m 1sin cos 2

mg mg x W mv θμθ--=

解得m 5

v =

m/s ,故C 正确; D .滑块滑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为25.2m/s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sin cos mg mg kx ma θμθ--'='

解得0.2m x '=,从下滑到最低点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p sin cos 00mg mg x E θμθ'--=-

解得E p =5.2J ,故D 错误。 故选BC 。

7.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最高点下落过程可简化为下物理模型:如图,运动员从O 点自由下落,其正下方放置一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长度。运动员下落到轻质弹簧上端a 位置开始与弹簧接触并开始向下压缩弹簧。运动员运动到b 处时,质弹簧对运动员的弹力与运动员的重力平衡。运动员运动到c 处时,到达最低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其机械能减少

B.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其机械能减少

C.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其动能增加

D.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其机械能减少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运动员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此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A错误;BC.运动员由a向b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加速度向下,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运动员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由于运动员向下加速运动,运动员的动能还是增大的,B正确,C错误;

D.运动员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弹簧继续被压缩,弹性势能继续增大,运动员的机械能继续减小,D正确。

故选BD。

8.如图,将一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杆上的A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点在A点正下方距离A为d处.现将环从A点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

2

B .环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43

d C .环到达B 处时,环与重物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22

D .环从A 到B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几何关系有,环从A 下滑至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2d?d ,故A 错误;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0,此时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2 h d d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222(?)mgh mg h d d =+-,解得:h=

43

d

d ,故B 正确.对B 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有:vcos45°=v

重物,所以

2v v 重物

=,故C 错误;环下滑过程中无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即满足环减小的机械能等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故D 正确;故选BD .

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启动,先保持加速度不变,达到额定功率后保持额定功率不变继续行驶。汽车所受阻力恒定,下列关于汽车运动全过程的速度、加速度、牵引力、功率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匀加速直线运动,在v t -图

像中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第二个阶段,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第三阶段,以最大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 正确;

B .汽车刚开始做匀加速,加速度恒定,当汽车匀加速到额定功率后,速度继续增大时,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继续增大,这一过程加速度减小,但加速度的变化是越来越慢,而不是变化越来越快,故B 错误;

C .0~t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不变,到t 2时以最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此时有牵引力等于阻力,而不是为零,故C 错误;

D .0~t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不变,由P Fv =可知

()()P ma f v ma f at =+=+

即P 与v 成正比,到t 1时刻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此后将保持这一额定功率运行,故D 正确。 故选AD 。

10.2016年6月18日神舟九号完成最后一次变轨,在与天宫一号对接之前神舟九号共完成了4次变轨。神舟九号某次变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A 点从椭圆轨道Ⅱ进入圆形轨道Ⅰ,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关于飞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的速度

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

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

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轨道Ⅱ上从A 到

B 万有引力做正功,即合外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所以A 的速度小于经过B 的速度,故A 项正确;

B .由于从轨道Ⅱ到轨道Ⅰ神舟九号要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所以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故B 正确;

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

2a k T

=,由图可知轨道Ⅱ的半长轴比轨道Ⅰ的半径更小,所以在

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故C 正确; D .根据

2

GmM

ma r =,由于神舟九号在轨道Ⅱ和轨道Ⅰ上离地球的距离相同即r 相同,所

以在轨道Ⅱ上经过A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的加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

11.如图1所示,遥控小车在平直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所受恒定阻力f=4N,经过A点时,小车受到的牵引力F A=2N,运动到B点时小车正好匀速,且速度v B=2m/s;图2是小车从A 点运动到B点牵引力F与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A到B,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

B.从A到B,牵引力的功率越来越小

C.小车在A点的速度为4m/s

D.从A到B,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遥控小车牵引力的功率P=Fv,而题目中,已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例,则可知F与v的乘积保持不变,即功率P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小车运动到B点时正好匀速,则牵引力等于阻力,且速度v B=2m/s,则小车的功率为

8W

B

P Fv fv

===

则在A点时速度

8

m/s4m/s

2

A

A

P

v

F

===

故C正确;

D.小车从A到B的过程中,因速度从4m/s减小到2m/s,在这一过程中,功率始终保持不变,故牵引力增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 f F

=-

可知,合外力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

F

a

m

=合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减小,所以从A到B,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故D正确。

故选ACD。

12.如图所示,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轻弹簧上端正上方h 高度处A点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让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在B点接触轻弹簧的上端,在C点时小球所受的弹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在D点时小球速度减为零,此后小球向

上运动返回到最初点,已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周期性运动。若轻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与其形变量x 间的关系为2

12

p E kx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D 点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B .小球从B 点到D 点的过程中,其速度和加速度均先增大后减小

C .从A 点到C 点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

D .小球在D (2)

mg mg mg kh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若小球从

B 点由静止释放,则最低点应该在D ′位置且满足B

C =C

D ′,由对称可知,在D ′点的加速度为向上的g ;若小球从A 点释放,则最低点的位置在D 点,则D 点应该在D ′点的下方,则在D 点时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大于在D ′点的加速度,即大于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选项A 正确;

B .小球从B 点到D 点的过程中,在B

C 段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向下且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变大;在C

D 段,重力小于弹力,加速度向上且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减小,即小球从B 点到D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选项B 错误; C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从A 点到C 点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小球动能的增加量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之和,选项C 错误; D .由能量关系可知从A 到D 满足

21()2

mg h x kx +=

解得小球在D 点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2)

mg mg mg kh x ++=

(另一值舍掉)选项D 正确。 故选AD 。

13.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2倍,在下落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

势能是动能的2倍,则h 等于 ( ) A .

9

H B .

29

H

C .

39

H

D .

49

H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小球上升至最高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

0102

mgH fH mv --=-

小球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时速度设为1v ,由动能定理得:

22101122

mgh fh mv mv --=

- 又由题有:2

11 22

mv mgh =

小球上升至最高点后又下降至离地高度h 处时速度设为2v ,此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

2011222

mgh f H h mv mv ---=

-() 又由题有:2

2122

mv mgh ?

=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49

H

h =,选项D 正确,ABC 错误. 【点睛】

在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灵活选择研究的过程,各个力做功的分析非常重要,本题中要注意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阻力始终做负功.

14.如图所示,长均为L 的两根轻绳,一端共同系住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也为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AB 为轴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v 时,两根绳的拉力恰好均为零,则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2v 时,球在最低点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

A B .

3

mg C .3mg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得最低时的速度,再结合向心力公式即可求出最低点每根绳的拉力。 【详解】

题中已知,在最高点速率为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

v mg m R

=

当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2v 时,设到最低点的速度为1v ,因两根绳的拉力的合力总是不做功,故这一过程满足机械能守恒,即

22111

(2)222

m v mg R mv +?= 解得

1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22

142c 448o 4s v v gR v mg m m m mg mg R R T R

θ+-===+=

得到

92cos mg

T θ

=

式中θ为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30θ?=

解得

9332cos30

mg

T =

=

故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机械能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结合。

15.一个小球从光滑固定的圆弧槽的A 点由静止释放后,经最低点B 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动能k E 与时间t 的图像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即

k E W

P t t

?==?? A 点与C 点处小球速度均为零,B 点处小球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所以A 、B 、C 三点处的重力做功功率为零,则小球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力做功功率(k E -t 的斜率)是先增大再减小至零,小球由B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功率(k E -t 的斜率)也是先增大再减小至零,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关键知道动能k E 与时间t 的图像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

物理高一下册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 ,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物体B 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 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环C 连接,小环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 位于位置R 时,绳与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 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 水平,位置R 和Q 关于S 对称。现让小环从R 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Q 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 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时,小环C 的机械能一定最大 C .小环C 从位置R 运动到位置Q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C 到达Q 点时,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2 θ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小环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所以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 错误;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所以小环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往下绳的拉力对小环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在S 时,小环的机械能最大,选项B 正确; C .小环在R 、Q 处时弹簧均为拉伸状态,且弹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当环运动到S 处,物体A 的位置最低,但弹簧是否处于拉伸状态,不能确定,因此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 D .在Q 位置,环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此时速度最大,说明所受合力为零,则有 cos C T m g θ= 对A 、B 整体,根据平衡条件有 2A T m g = 故 2cos C A m m θ=

从不同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

从不同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何卫国 前言: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解决某些力学问题时,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简便,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首先要对它的本质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下面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从守恒的角度理解 在所研究的过程中,任选两个不同的状态,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必定相等,即E E 21=。通常我们关心的是一个过程的首、末两状态,此式也可理解成首、末两状态机械能相等,但应注意的是,首、末两状态机械能相等,不能保证研究对象在所研究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只有在过程中任选一个状态,其机械能都保持恒定值时,研究对象的机械能才是守恒的。 例1. 质量为m 的物体沿光滑的轨道滑下,轨道的形状如图1所示,与斜轨道相接的半圆轨道半径为R ,要使物体沿半圆光滑轨道恰能通过最高点,物体应从离轨道最低处多高的地方由静止开始滑下? 图1 解析:物体在沿光滑的轨道滑动的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故物体机械能守恒,设物体应从离轨道最低点h 高的地方开始由静止滑下,取轨道的最低点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物体在运动到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速度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 mv mgR = +1 2 22 要使物体恰好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条件是 mg m v R =2 由以上两式得h R v g R =+=225 2 2 二、从转化的角度理解 在所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或系统)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反之,研究对象(或系统)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势能的增加量,即??E E k p =-。 例2. 如图2所示,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物体,B 物体的质量是A 物体质量的一半,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 物体自H 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且B 物体始终在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高三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文(含解析)

山东省郓城一中等学校高三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文(含解 析)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x|-2≤x≤3},函数f(x)=ln(1-x)的定义域为集合B,则A∩B=() A. [-2,1] B. [-2,1) C. [1,3] D. (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求出集合,再利用交集运算得解 【详解】由得:, 所以集合,又 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2.若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则()A. B. C. 1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利用已知求得,再利用复数的乘法、除法运算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复数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对称关系,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乘法运算,属于基础题。 3.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5项和为15,a6=6,则a2019=()

A. 2017 B. 2018 C. 2019 D. 20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得到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得解,再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求a2019. 【详解】由题得, 所以.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4.已知命题p:x∈R,x2>0,则是() A. x∈R,x2<0 B. x∈R,x2<0 C. x∈R,x2≤0 D. x∈R,x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解答. 【详解】因为命题p:x∈R,x2>0,所以:x∈R,x2≤0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否定,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5.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不规则多边形、各种人物、动物、建筑物等,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了国外,至今英国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还珍藏着一部《七巧新谱》.若用七巧板拼成一只雄鸡,在雄鸡平面图形上随机取一点,则恰好取自雄鸡鸡尾(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题(基础练习) 班别:姓名: 1.如图5-1-8所示,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用力F开始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10kg的物体,以大小为a=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头3s内力F做的功.(取g=10m/s2) 图5-1-8 2.汽车质量5t,额定功率为60kW,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 求:(1)汽车在此路面上行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图5-3-1 3.质量是2kg 的物体,受到24N 竖直向上的拉力,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5s ;求: ①5s 内拉力的平均功率 ②5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g 取10m/s 2) 4.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如图5-3-1,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图5-2-5

图5-4-4 5.如图5-3-2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 =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 =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 =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6. 如图5-4-4所示,两个底面积都是S 的圆桶, 用一根带阀门的很细的管子相连接,放在水平 地面上,两桶内装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 阀门关闭时两桶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 1和h 2,现将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在两桶液面变为相同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功? 图5-3-2

山东省郓城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郓城一中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分) 一. 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5分) 1. 直线sin 20x y α++=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0,)π B. 30,,44πππ????????????? C. 0,4π?????? D. 0,,42πππ????? ??????? 2. 已知点()2,3P -,点Q 是直线l :3430x y ++=上的动点,则||PQ 的最小值为( ) A. 2 B. 95 C. 85 D. 75 3. 斜率为-3,在x 轴上截距为-2的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 ) A. 360x y ++= B. 320x y -+= C. 360x y +-= D. 320x y --= 4. 已知空间向量(3,1,3)m =, (1,,1)n λ=--,且而//m n ,则实数λ=( ) A. 1 3- B. -3 C. 13 D. 6 5. 已知正四面体D ABC -的各棱长为1,点E 是AB 的中点,则· EC AD 的值为( ) A. 14 B. 14- C. 3 D. 3-6. 如图所示,三棱柱111ABC A B C -,所有棱长均相等,各侧棱与底面垂直,D ,E 分别为枝1111A B 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D 与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710 B. 35 C. 15 D. 35

7. 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之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已知ABC 的顶点()2,0A ,()0,4B ,且AC BC =,则ABC 的欧拉线的方程为( ) A. 230x y ++= B. 230x y ++= C. 230x y -+= D. 230x y -+= 8.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平面1A BD 与平面ABCD 夹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13 二. 多选题(共4小题,每题5分,选全得满分,不全得3分,错选0分)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过点()1,2P 且在x 、y 轴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为30x y +-= B. 直线32y x =-在y 轴上的截距为-2 C. 直线10x +=的倾斜角为60° D. 过点()5,4并且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方程为50x -= 10. 已知直线1l :0x ay a +-=和直线2l :()2310ax a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 始终过定点21,33?? ??? B. 若12//l l ,则1a =或-3 C. 若12l l ⊥,则0a =或2 D. 当0a >时,1l 始终不过第三象限 1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为直角梯形,//90AD BC BAD ? ∠=,,PA ⊥底面ABCD ,且2PA AD AB BC ===,M 、N 分别为PC 、PB 的中点. 则( )

机械能守恒定律高考专题复习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 考纲要求: 1.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一Ⅰ级 2.重力势能、重力做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一Ⅱ级 3.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知识达标: 1.重力做功的特点 与 无关.只取决于 2 重力势能;表达式 (l )具有相对性.与 的选取有关.但重力势能的改变与此 (2)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的关系.表达式 .重力做正功时. 重力势能 .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 . 3.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对 ,因而具有 . 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跟 有关 4.机械能.包括 、 、 . 5.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系统只 或 做功 6 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选取 确定研究过程 (2)明确运动过程中的 或 情况.判定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3)选取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经典题型: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有可能发生的是 A 、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 B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可变化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一定变化 D 若重力势能变化.则机械能变化 2.质量为m 的小球.从桌面上竖直抛出,桌面离地高为h .小球能到达的离地面高度为H , 若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气阻力 则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h ) 3.如图,一小球自A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 到B 点时与弹簧接触.到C 点时弹簧被压缩到最 短.若不计弹簧质量和空气阻力 在小球由A -B —C 的运动过程中 A 、小球和弹簧总机械能守恒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随时间均匀减少 C 、小球在B 点时动能最大 D 、到C 点时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4、如图,固定于小车上的支架上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线长为L .小车以速度V 0做匀 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碰到障障碍物而停止运动时.小球上升的高度的可能值是. A. 等于g v 202 B. 小于g v 202 C. 大于g v 202 D 等于2L A B C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CD ) A 、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B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吊车匀速提高物体) C 、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受到一对平衡力)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从地面开始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选C)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质量不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初始时刻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A ) A 、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手对物体的支持力也有做功,根据合外力做功为0) B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 、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 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 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选B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 并留在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BD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与木块和子弹的动能,还有热能)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子弹的合外力是阻力)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 力的k 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 H/k 。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 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砖码, 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9、物体以100 k E 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该物体经过斜面上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的机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高考物理押题试卷(6月份)(解析版)

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一中高考物理押题试卷(6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 1.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 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2.电池对用电器供电时,是其它形式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对充电电池充电时,可看做是 这一过程的逆过程。现用充电器为一手机锂电池充电,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充电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U,输出电流为I,手机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电器的输出电功率为 B.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 C.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功率为 D. 充电效率为 3.如图所示,物体A、B用足够长的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 A置于薄木板上,此时弹簧左侧细绳与木板平行,已知质量m A=3m B, 现将薄木板由倾角30°缓慢放平,物体A始终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 不计滑轮摩擦,物体A、B大小可忽略不计。() A. 弹簧伸长量逐渐变大 B. 连接A、B 的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不变 C.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先变小后变大 D.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4.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 在至内,甲相对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5.如图所示,一个绝缘圆环,当它的均匀带电且电荷量为+q时,圆心O处的电场强度 大小为E,现使半圆ABC均匀带电+2q,而另一半圆ADC均匀带电-2q,则圆心O处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为() A.方向由O指向D B.4E方向由O指向D C. 方向由O指向B D. 0 6.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细线拴着两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各自做圆周运动.某 一时刻小球1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低点,小球2恰好运动到自身轨道的最高 点,这两点高度相同,此时两小球速度大小相同.若两小球质量均为m,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刻两根线拉力大小相同 B.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2mg C. 运动过程中,两根线上拉力的差值最大为10mg D. 若相对同一零势能面,小球1在最高点的机械能大于小球2在最低点的机械能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7.0分) 7.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上的顶端O处, 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0.2kg的小球静止在A上。若滑块从静止向左匀加 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取g=10m/s2。)() A. 当时,线中拉力为 B. 当时,小球受的支持力为 C. 当时,经过1秒钟小球运动的水平位移是6m D. 系统相对稳定后,地面对A的支持力一定等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 8.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B用轻弹簧连接, 物体B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 与小环C连接,小环C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位于位置R时,绳与 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水平,位置R和Q关于 S对称,现让小环从R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 Q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小环C和物体A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小环C下落到位置S时,小环C的机械能一定最大 C. 小环C从位置R运动到位置Q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C到达Q点时,物体A与小环C的动能之比为 9.关于固体、液休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B. 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压强就越接近饱和气压 C. 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高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D.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0分) 10.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验证动能定理”和“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中 m1=50g、m2=150g,开始时保持装置静止,然后释放物块m2,m2可以带动m1拖着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只要对纸带上的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动能定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两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交流电频率为50Hz. (1)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在打点0~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 k=______J. (2)忽略一切阻力的情况下,某同学作出的-h图象如图3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m/s2. 11.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0V,0.3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 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了电源、开关、导线外,还有:

2020高三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习卷:机械能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及能量守恒定律 1.(2019·山西高三二模)2018年2月13日,平昌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U 形池项目中,我国选手刘佳宇荣获亚军。如图所示为U 形池模型,其中a 、c 为U 形池两侧边缘,在同一水平面,b 为U 形池最低点。刘佳宇从a 点上方h 高的O 点自由下落由左侧进入池中,从右侧飞出后上升至最高位置d 点相对c 点高度为h 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 .从O 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B .从a 到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从d 返回到c 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D .从d 返回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2. (2019·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多选)如图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倾角为θ=30°,物块B 固定在木箱A 的上方,一起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 点接触轻弹簧,又压缩至最低点c ,此时将B 迅速拿走,然后木箱A 又恰好被轻弹簧弹回到a 点。已知木箱A 的质量为m ,物块B 的质量为3m ,a 、c 间距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 上滑的过程中,与弹簧分离时A 的速度最大 B .弹簧被压缩至最低点c 时,其弹性势能为0.8mgL C .在木箱A 从斜面顶端a 下滑至再次回到a 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5mgL D .若物块B 没有被拿出,A 、B 能够上升的最高位置距离a 点为L 4 3. (2019·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多选)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两根足够长的细杆L 1、L 2,两杆分离不接触,且两杆间的距离忽略不计。两个小球a 、b (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 ,a 球套在竖直杆L 1上,b 球套在水平杆L 2上,a 、b 通过铰链用长度为L 的刚性轻杆连接。将a 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轻杆与L 2杆夹角为45°),不计一切摩擦,已知重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例题精析(附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某人用同样的水平力沿光滑水平面和粗糙水平面推动一辆相同的小车,都使它移动相同的距离。两种情况下推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小车最终获得的能量分别为E1和E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W1=W2,E1=E2 B、W1≠W2,E1≠E2 C、W1=W2,E1≠E2 D、W1≠W2,E1=E2 2.物体只在重力和一个不为零的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分别做了匀速上升、加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种运动.在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匀速上升机械能不变,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B.匀速上升和加速上升机械能增加,减速上升机械能减小 C.由于该拉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不明确,所以不能确定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D.三种情况中,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 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阻恒定.则对于小球的整个上升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球动能减少了mgH B.小球机械能减少了F阻H C.小球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小球处于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使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则小球在向右运动的整个过程中() A.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逐渐增加 C.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 D.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二、计算题 1.如图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AB段是倾角为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相切的一小段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A点从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物体,使它缓慢地由D点回到A点,设物体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A点到CD间的竖直高度为h,CD(或BD)间的距离为s,求推力对物体做的功W为多少 2.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拴在水平轴O上,另一端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绳位于 水平位置并且绷紧,如下图所示.给小球一个瞬间的作用,使它得到一定的向下的初速度. (1)这个初速度至少多大,才能使小球绕O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2)如果在轴O的正上方A点钉一个钉子,已知AO=2/3L,小球以上一问中的最小速度开始运动,当它运动到O点的正上方,细绳刚接触到钉子时,绳子的拉力多大 3.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1.8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例题解析

1.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 .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 .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 .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不会影响实验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即mgh =12 m v 2,其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测量重物质量,A 不正确。当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 正确,C 错误。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 错误。 答案:B 2.有4条用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A 、B 、C 、D ,其中一条是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打出的。为找出该纸带,某同学在每条纸带上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的4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个点间距离依次为s 1、s 2、s 3。请你根据下列s 1、s 2、s 3的测量结果确定该纸带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791 m/s 2)( ) A .61.0 mm 65.8 mm 70.7 mm B .41.2 mm 45.1 mm 53. 0mm C .49.6 mm 53.5 mm 57.3 mm D .60.5 mm 61.0 mm 60.6 mm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采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运动实现,所以相邻的0.02 s 内的位移增加量为Δs =gT 2=9.791×0.022 mm ≈3.9 mm ,只有C 符合要求。故选C 。 答案:C 3.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 0.05 s 闪光一次,图实-7-11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 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小球质量m =0.2 kg ,结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55。 (2)从t 2到t 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加量ΔE p =________J ,动能减小量ΔE k =________J 。 图实-7-11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p 与ΔE k 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316

2006年5月山东省郓城一中 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史记管宴列传》) 1.给未加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为下面句中加黑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①鲍叔遂进管仲() A.进献B.进言C.靠近D.举荐 ②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A.不像B.不才C.不孝敬D.不好 3.与句中加黑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及小白立为桓公() A.立土动及百尺B.今其智乃仅不能及 C.及至始皇D.战、守、迁皆不及施 ②天下人不多管仲之贤() A.尝与鲍叔贾,分钱财多自与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C.多见其不知量也D.是以古之人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B.而心目耳力俱穷 C.固将愁苦而终穷D.穷凶极恶 4.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B.吾从而师之

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复习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2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3~15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该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B.力很大,位移很大,这个力所做的功一定很多 C.机械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D.汽车以恒定功率上坡的时候,司机必须换挡,其目的是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一小石子从高为10 m 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经一段时间后小石子的动能恰等于它的重力势能 (以地面为参考平面),g=10 m/s 2,则该时刻小石子的速度大小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3.从空中以30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重10 N 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4 s 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400 W B.500 W C.300 W D.700 W 4.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 -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前3 s 内货物处于失重状态 B.最后2 s 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 C.前3 s 内与最后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 D.第3 s 末至第5 s 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 5.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 0抛出质量为m 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 比地面低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而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物体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B .从抛出到落至海平面,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1 2 mv 02 C .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mgh D .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 12 mv 02 6.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 、B 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 、B 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 下落、B 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

机械能守恒定律典型分类例题

一、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判断一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有两种方法:(1)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媒质阻力和摩擦阻力,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所涉及到的题型有四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1)阻力不计的抛体类 包括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上抛;斜下抛;平抛,只要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计。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就只受重力作用,也只有重力做功,通过重力做功,实现重力势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等量转换,因此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固定的光滑斜面类 在固定光滑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始终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固定的光滑圆弧类 在固定的光滑圆弧上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由于支持力始终沿圆弧的法线方向而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对运动物体不做功,故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4)悬点固定的摆动类 和固定的光滑圆弧类一样,小球在绕固定的悬点摆动时,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由于悬线的拉力自始至终都沿法线方向,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而对运动物体不做功。因此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作题方法: 一般选取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作为重力势能的零势参考点,把物体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和物体运动结束时的机械能分别写出来,并使之相等。 注意点:在固定的光滑圆弧类和悬点定的摆动类两种题目中,常和向心力的公式结合使用。这在计算中是要特别注意的。 习题: 1、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悬挂在三根长度不等的细线上,分别把悬线拉至水平位置后轻轻释放小球,已知线长L a L b L c,则悬线摆至竖直位置时,细线中张力大小的关系是() A T c T b T a B T a T b T c C T b T c T a D T a=T b=T c 4、一质量m = 2千克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高h = 3.5米高处由静止滑下斜面底端紧接着一个半径R = 1米的光滑圆环(如图)求: (1)小球滑至圆环顶点时对环的压力; (2)小球至少要从多高处静止滑下才能越过圆环最高点; (3)小球从h0 = 2米处静止滑下时将在何处脱离圆环(g =9.8米/秒2)。 二、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系统,其机械能是否守恒,要看两个方面 (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内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 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 1)刚体产生的弹力:比如轻绳的弹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等 2)弹簧产生的弹力:系统中包括有弹簧,弹簧的弹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弹性势能参与机械能的转换。 3)其它力做功:比如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力,摩擦力对系统对功等。 在前两种情况中,轻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做功,使机械能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进行等量的转移,系统的

2019-高校录取通知书-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高校录取通知书-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校录取通知书 大学录取通知书即普通高等院校给录取者发放的入学凭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从纸质、毛笔手写到二维码、APP,录取通知书越来越“潮范儿”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校录取通知书,欢迎大家参考。 201X年各地高考各批次录取工作相继展开,各批录取结束后,高考录取通 知书将陆续发布到学生手中。虽是“一纸”通知书,但由于不同寻常的意义, 备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期待。由于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和制作由各学校自主决定, 不少学校今年在录取通知书上“玩”出新花样。 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上费尽心思,除了设计各自的文本和背景外,不 少高校还将自身的专业特色“嵌入”录取通知书。 7月7日,北京161中学的周润达收到了北京语言大学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成为201X年北京首位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北京语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学校招生吉祥物“宝贝鱼”为主题,印有“宝贝鱼,报北语,跃龙门,闯天下”的招生宣传口号,清亮配色与几何元素相交融,让人眼前一亮。 7月5日下午,陕西省201X年首份高考录取通知书从西北工业大学发出。 通知书的主人为山东省郓城一中的孙明月同学,被西工大机电学院产品设计专 业录取。当天,在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通知书发放室内,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 将录取通知书、201X新生报到指南等材料装袋,递交到中国邮政EMS工作人员 手中。据悉,今年西工大录取通知书运用了最新防伪技术防伪纹。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批通知书7月7日寄出。录取通知书正面以“紫气东来门”为背景,镶嵌“交通大学”四个字的牌匾熠熠生辉,大门后方是以上海交 大创始人盛宣怀命名的“宣怀大道”,象征着巍巍百年学府张臂拥抱来自五湖 四海的莘莘学子。在录取通知书的反面,不仅有校训,校徽,还赫然写着“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大学将成为你放飞梦想、谱写绚烂华章的地方”。 江南大学201X年录取通知书以“水墨江南”为主题,装帧折叠方式由两折改为了三折。外页图形由清名桥、墨梅等元素拼合而成;内页采用了云纹、水纹、白描图书馆、莲花、墨山等元素。通知书打开的动作与清名桥在水中的倒影巧妙结合。背面“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指示着入校前的学生怀揣着“书 山有路勤为径”的赤子之心步入大学校园。

专题练习:连接体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连接体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例题精讲 例、(2017年重庆调研)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通过轻绳连接,A 、B 间轻绳长为L .C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用手托住A ,两段轻绳都伸直,A 距水平地面高也为L ,然 后将A 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物体A 、B 的质量均为m ,物体C 的质量为32m ,重力加速度 为g ,定滑轮光滑且质量不计,不计空气阻力,物体A 着地后不反弹.求: (1)刚释放A 时,A 、B 间绳的弹力大小F T ; (2)运动过程中,物体C 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 【答案】F T =67mg ; H =127L 同步练习 1.(多选)轻绳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块P 连接,另一端与套在光滑竖直杆上的圆环Q 连接,Q 从静止释放后,上升一定距离到达与定滑轮等高处,则在此过程中( ) A .任意时刻P 、Q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满足v P

动能E k 与离地高度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高度从h 1下降到h 2,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h 3对应图象的最高点,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小物体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 3时,弹簧形变量为0 B .小物体下落至高度h 5时,加速度为0 C .小物体从高度h 2下降到h 4,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2m 2g 2k D .小物体从高度h 1下降到h 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mg (h 1-h 5) 【答案】:C 3.如图所示,带有挡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30°.质量均为1 kg 的A 、B 两物体用轻弹簧拴在一起,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 N/cm ,质量为2 kg 的物体C 用细线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与物体B 连接.开始时A 、B 均静止在斜面上,A 紧靠在挡板处,用手托住C ,使细线刚好被拉直.现把手拿开,让C 由静止开始运动,从C 开始运动到A 刚要离开挡板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取g =10 m/s 2)( ) A .初状态弹簧的压缩量为1 cm B .末状态弹簧的伸长量为1 cm C .物体B 、C 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物体C 克服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0.2 J 【答案】:C 【解析】 4.(多选)(2017年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A 、B 两小球由绕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线相连,A 放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B 、C 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通过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C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关于摩擦力做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B. 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C.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做正功 D. 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可能不为0 2.一个人站在高出地面h 处,抛出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率为v ,不计空气阻力,则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 .mgh B .mgh /2 C . 2 1mv 2 D . 2 1mv 2 -mgh 3.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 ) ①运行的时间相等 ②加速度相同 ③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④落地时的动能相等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水平面上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它们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停下来.图7-1中的a 、b 分别表示甲、乙两物体的动能E 和位移s 的图象,则( ) 图7-1 ①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的质量较大 ②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乙的质量较大 ③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④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5.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 ) A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小 B .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增加 C .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 D .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6.自由下落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开始,到压缩弹簧有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少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 C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 .小球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7.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以a =2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 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易错题培优(难) 1.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放置质量为m=2kg小物块(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0.2 μ=),现让传送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a=4m/s2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 v=12m/s后,立即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传送带和小物块均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0 到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B.小物块0到3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C.物块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长度为12m D.整个过程中小物块和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80J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块和传送带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 AB.由于物块的加速度 a1=μg=2m/s2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2=4 m/s2,所以前面阶段两者相对滑动,时间1 2 v t a ==3s,此时物块的速度v1=6 m/s,传送带的速度v2=12 m/s 物块的位移 x1= 1 2 a1t12=9m 传送带的位移 x2= 1 2 a2t12=18m 两者相对位移为 121 x x x ?=-=9m 此后传送带减速,但物块仍加速,B错误; 当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 12- a2t2=6+ a1t2

解得t 2=1s 因此物块匀加速所用的时间为 t 1+ t 2=4s 两者相对位移为2x ?= 3m ,所以A 正确。 C .物块开始减速的速度为 v 3=6+ a 1t 2=8 m/s 物块减速至静止所用时间为 3 31 v t a = =4s 传送带减速至静止所用时间为 3 42 v t a = =2s 该过程物块的位移为 x 3= 1 2 a 1t 32=16m 传送带的位移为 x 2= 1 2 a 2t 42=8m 两者相对位移为 3x ?=8m 回滑不会增加划痕长度,所以划痕长为 12x x x ?=?+?=9m+3m=12m C 正确; D .全程相对路程为 L =123x x x ?+?+?=9m+3m+8m=20m Q =μmgL =80J D 正确; 故选ACD 。 2.如图所示,ABC 为一弹性轻绳,一端固定于A 点,一端连接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穿在竖直的杆上。轻杆OB 一端固定在墙上,一端为定滑轮。若绳自然长度等于AB ,初始时ABC 在一条水平线上,小球从C 点由静止释放滑到E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C 、E 两点间距离为h ,D 为CE 的中点,小球在C 点时弹性绳的拉力为 2 mg ,小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弹性绳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