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分析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

•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出现病情反复的可 能性,使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承受力。
• 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配合单位安排 好工作并做好家属的工作。
• 可与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 卧床休息及有关探视制度的目的。 • 让患者了解各种保护性医疗措施的 意义,消除苦闷心理
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的心理
• 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焦虑情绪,鼓励其 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帮助其共同 消除这种不良的情绪影响,使患者保 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一)紧张情绪
• 紧张情绪一个原因是发病者的突然 性,冠心病患者对诊断、治疗的方 式不是很了解,害怕或担心出现一 些不良的后果,比如手术安全性, 术中术后的疼痛、出血,从而精神 上处于紧张的状态。第二是发病后 到医院就诊,由于环境的改变病人 也会产生紧张情绪。
(二)恐惧和焦虑
(四)抑郁情绪
• 饱受病痛的折磨,心理、生理上都 对治疗失去了信心 • 有时病人还会出现自责,产生了罪 恶感和无价值感,觉得自己一无是 处。
(五)喜悦
• 经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
• 产生喜悦心理,欢乐之余忘记了医 生的嘱咐,导致病情复发
三、如何建立以患者为中 心的心理护理
• (一) 依患者疾病的不同时期护士 的角色应逐步演变
• (二) 护士应收集、分析患者明示、 暗示及未示意的需要
• (三) 启发患者认识和表达需要 • (四) 满足患者需要,常用的护理 手段:向患者转达病情消息;发挥 护理工作的主动性
四、干预方式与临床心理护理
•
(一)干预方式
• 1.心理支持
• 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也是最 基本的方法。它是建立在护士与患者相 互沟通的基础之上,其必要条件首先是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信的人际 关系。 • 直接的心理支持是护士在临床护理中最 常采用的方法
综合性心理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综合性心理护理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发挥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护理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17项(HAMA、HAMD-17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F-36总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性心理护理;冠心病;心理状况冠心病为心内科常见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
此疾病患者除具有胸痛、胸闷等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反应。
相关研究表明,负面心理反应不仅可导致患者病症加重,同时会对治疗及康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在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应有效疏导其负面心理。
综合性心理护理是指针对患者心理状况制定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将此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4例。
对照组20男例,女24例;年龄45~80岁,平均(62.02±7.04)岁;病程1~16年,平均(8.04±2.23)年。
干预组21男例,女23例;年龄44~81岁,平均(62.14±7.18)岁;病程1~15年,平均(8.05±2.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创设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口头讲解冠心病相关知识,给予用药指导等。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况调查护理对策论文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78-01心身疾病科冠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推崇的新技术,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少、不留疤痕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也是目前内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它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因其是一项创伤性治疗,费用昂贵,患者对手术效果会产生疑虑,导致焦虑、紧张、抑郁。
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此项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对108例冠脉介入治疗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共10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32例,年龄42-77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例,大专学历的42例,中专学历的15例,相当于小学文化毕业的44例。
测评出有焦虑心理的98例。
患者认为做心脏手术,风险肯定很大,不了解治疗目的、治疗过程、术中如何配合及手术效果等有76例;认为介入治疗费用昂贵,担心给家人及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的有18例;认为术后卧床制动时间长、感觉疲劳、全身酸痛不适、难以坚持、床上大小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有14例2 护理对策2.1 心理护理2.1.1 治疗前由主管护师向患者介绍本科开展此项手术的大概情况,重点介绍典型病例,让术后患者谈体会及卧床感受,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有针对性运用鼓励、安慰、祝愿的语言与患者谈心,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向患者讲清手术过程,指导患者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术中有可能有局部疼痛,导管行进过程中有轻微的不适,及时告之手术医师,以便及时处理,减轻痛苦及不适。
2.1.2 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冠脉介入治疗相关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写明介入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术前在床上练习大小便的重要性,或者将手术操作,血管通路制成通俗易懂的图片,使患者对手术的基本过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一目了然,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冠心病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心理社会因素是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调查。
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护士对健康知识需求的程度,重点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患者的健康需求程度高于护士,患者的需求重点明确,健康教育形式以预防保健为主。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社会因素知识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身障碍之一,已成为目前成年人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1975年报告,在美国50-59岁的男性人群中,每1000人中发病率为9.1%,从每10万人口中前10位疾病死亡统计来看,美国从1940年起已经是第1位。
近半个世纪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到1980年继续保持第1位。
中国的疾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1957年冠心病占第5位,1975年上升到第2位,1984年已经上升到第1位。
因此,从多学科研究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对保证人们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对冠心病作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的病因涉及众多因素,其中以人格特征、心理应激及生活方式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研究与方法1.1研究对象冠心病组110例,选取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女,40例,男,70例,年龄(60±10)岁,其中心绞痛51例,心肌梗死59例。
对照组60例,来自我院2001年9月门诊体检的健康个体。
1.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调查。
多年来许多研究报告认为,A型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有关。
A型行为类型,其特点是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和急躁与敌意,另一半为B型行为类型,其特点是与A型行为相反。
最初筛选时确定113例冠心病人,属于A型行为的年龄为39-49岁的组中占68.3%,年龄为50-59岁的组中占73.6%。
在全部预测性调查期间,有258人发生了冠心病,50人死亡。
冠心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与护理体会

冠心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与护理体会护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运用心理学知识护理病人,在生物护理过程中,探索病人心理变化规律,选用最佳护理措施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以调节病人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本文以我院自2010年以来,12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01例,女性19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心理特征明显者70例。
现将其心理分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冠心病心理分析与护理根据临床观察,将7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归纳以下三类:1.1焦虑恐惧心理:该型患者共34例,占48.6%。
此类病人由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自觉症状明显,如胸闷,心前区不适和心绞痛频频发作,或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或看到同类病人的死亡而感到预后严重。
由于上述种种情况,均可导致病人焦虑不安,病人焦虑心理的发展又可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自身体验阈值,从而夸大了对疾病的感受,使病人产生无惧心理。
其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人与物十分淡漠,对原来喜欢参加的文娱活动也索然不味。
针对本型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设法安定患者情绪,对患者高度同情、理解和帮助,态度诚恳和蔼,关心他的起居,对他的要求尽理给予满足,使他们感到护理人员随时都在关心他的健康,消除患者种种疑虑,并应用典型病例向病人说明冠心病的良好预后以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的态度应镇静自若,成熟教练,以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
例1:关**,男,69岁,患冠心病已27年,合并糖尿病和脑血栓后遗症。
由于久治不逾,再加上二次脑血栓,使其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同时也非常恐惧。
入院近一个月,病情未见好转,情绪变得异常急躁,医护人员的所作所为只要不顺他意,就发脾气,由于病情需要反复查尿糖,开始时还配合,后来索性拒查,当问到他时,他不耐烦地回答,查不查都一样,反正好不了。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随着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要求,使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变化趋势,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
[1]冠心病居于老年人易患疾病之首,由于需长期治疗,致使多数病人有不同的心理障碍,这些不良的心理及情绪反应可影响治疗,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合,不仅促进他们病体的康复,也更好地促进整体人的健康。
老年冠心病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孤独与寂寞、抑郁与焦虑、怀疑、悲观、绝望等类型[2],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述如下:1 原因1.1 孤独与寂寞心理:大多数老人,离开亲人来医院,陌生的环境无法适应,家属与子女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常来探视,所以患者产生孤独感,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病人常常易产生寂寞感,有些老年病人住院后体会到退休前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这些变化均可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这样的老年病人,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 焦虑心理: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时间变化无规律,患者对疾病能否治愈产生焦虑心理,尤其是当心律失常频繁发作时,患者焦躁的情绪影响睡眠和情绪,会加重病情;由于老年人住院后饮食、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陌生环境难适应,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病人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不佳、食欲减退,自感病重,整日为疾病的预后焦灼不安。
1.3 怀疑心理: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老年病人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疗效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所服药物是否对症,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怀疑辅助检查时结果不可靠,表现情绪低落、态度消极,多疑、烦躁、沉默少语、不思饮食。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和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
接着详细分析了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应用,包括具体措施和效果评价。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强调了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强调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重要性,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心理护理、合并、影响、作用、应用、措施、效果评价、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抑郁症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冠心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抑郁症的合并则会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作用和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希望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提升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综合护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1.2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较高,达到30%左右。
抑郁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生理症状,还会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
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措施,帮助患者正面应对疾病,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心理状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了解心理护理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冠心病患者如何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如何心理护理冠心病作为一种临床尤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偏高,约有75%的冠心病患者会存在高血压并发症,如果病人血压持续上升,则会导致动脉硬化,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人体毛细血管狭窄甚至发生闭塞,患者会出现冠状循环障碍,心肌氧气供需不平衡,引发心肌缺血或坏死。
冠心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容易引发心理疾病,然而引发冠心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多,比方说,社会心理应激、情绪波动大、精神高度紧张等,通过临床观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主要是忧虑、恐惧、焦虑、否认、角色紊乱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各种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与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因此,如何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内容。
一、焦虑的心理护理初次发生冠心病的患者大多会出现焦虑情绪,有可能会将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从而出现不良预后或并发症。
初次发生冠心病的患者时常因为疾病是否可以治愈的问题产生焦虑心理,再加上,很多冠心病患者具有心率失常的现象,当心率失常发生频率增加,患者会出现心神不宁、焦虑不安、难以入眠,导致患者的焦虑程度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针对此情况,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个性全方位了解,然后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个性,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冠心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深入了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另外,还要耐心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将情绪稳定,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再发性心肌梗死以及心衰反复出现时,相应的药物治疗效果下降,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总认为自己的身体出现不适,长时间如此,冠心病患者心理会呈现出抑郁、悲观等。
冠心病的夜间发作的几率比较高,而且冠心病症状会加重,导致患者每到晚上就会出现精神紧张,还有一些患者看到各种急救情况和抢救仪器会出现精神紧张的情绪,导致患者治疗配合度有所下降,降低冠心病治疗效果。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对策,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对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以便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更周到的护理服务。
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56名冠心病患者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反映了四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出。
结果: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再其次是心理恐惧和否认;而且这四个方面的心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结论:用正确的心理护理及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病情的发展,这将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早日康復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
标签:冠心病;心理反应;护理措施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程度的不同,其症状也有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为五类:①原发性心脏骤停。
②心绞痛。
③心肌梗死。
④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⑤心律失常。
国内外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冠心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116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56人中,用随机方法抽取116例,其中:男52例,女64例,40~50岁27人,51~60岁37人,61~75岁52人。
1.2方法用问卷方法进行调查。
根据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及医学心理学,此调查设计了20个问题反映冠心病患者常见焦虑、忧郁等4个方面的心理特征,用百分比统计。
表211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2结果从表2中可以显示出,心理焦虑是冠心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其次是心理忧郁、心理恐惧和否认。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

( 江仙 居 县 人 民 医院 . 江 仙 居 3 7 0 浙 浙 1 3 0)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心理 护 理 对 冠 心痛 患 者 焦虑 、 郁 的 影 响 。 方 法 将 6 抑 6例 冠 心 病 患 者 随机 分 为 心 理 护 理 和 对 照 组各 3 3例 . 用 自评 焦 虑 量表 采
医学信息 2 1 年 3 01 月第 2 卷第 3 M d a I o a o . a 2 1 . o 2 . o 4 期 e i ln r t n M r 0 1 V 1 4 N . c fm i . 3 板粘附聚集 , 形成血栓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 原因。因此 , 适
当的抗凝 , 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 而预防和减少糖尿病 从 性并发症尤其是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A ) 自评 抑 郁 量 表 (DS 分析 调 查 , SS、 S ) 两组 都 接 受 常规 治 疗 和 护 理 , 理 护 理 组 同 时接 受 心理 干 预 治 疗 , 价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的 S S S 心 评 A 、DS评 分
●
及 其 临床 疗 效 。 果 4周 后 评 定 两 组 S 、DS评 分 , 示 两 组有 明 显差 异 ( < . ) ・ 结 AS S 显 P O0 , 5 理护 理 能 明显 改善 冠 心病 患者 的 焦虑 和 抑 郁 症 状 。 结论
7 %。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为高胰岛素血症刺激血管 0
[】 . 2张钧 老年糖尿 病性脑 梗死 临床 分析 【- l 医学 ,19,33 :3— J综合 临床 J 971()23
2 6 3.
[】 , 3 梁旭 罗林杰 , 王新根 , 伴缺 血性 心脑血管病变 的高血 压患者血小板活化 等
分析临床中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护理

分析临床中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护理目的探究临床中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
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结果患者在心理分析干预后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标签:护理;心理表现;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血管腔的阻塞或狭窄造成心肌坏死、缺血或坏死,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冠心病还包括栓塞、炎症等。
冠心病主要分为5类:猝死、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和隐匿性冠心病。
在临床中常分为机械冠状动脉综合症和稳定性冠心病2种[1]。
冠心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威胁,而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院选取78例患者对其症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为(68.2±1.3)岁。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家庭环境、个性、职业和年龄不经相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这78例患者中,盲目乐观者4例,多疑敏感这12例,积极安定者14例,消极抑郁者22例,紧张焦虑着26例。
1.2方法对所选患者的心理表现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心理表现进行护理干预。
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
1.3数据处理输入SPSS18.0软件包,例数(n)、百分数(%)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数据有差异。
2 心理表现及对应护理2.1焦虑、紧张焦虑紧张心理状态多发生在初次发病患者身上,而且可能经由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不良预后和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实践论文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健康指导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
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
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1.2.2 环境干预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
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1.2.3 心理支持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
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1.2.4 音乐疗法干预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
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1.2.5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冠心病心理护理

冠心病心理护理
1.入院后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疾病恢复。
2.护士要耐心开导,多关心、体贴、安慰病人,以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
3.介入术前护理:冠心病患者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抑郁、恐
惧等。
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了解患者的诉求,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排忧解难。
护士应制定符合患者个性的心理指导计划,通过与患者的相互交流,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让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对于担心难以承担手术费用的患者,可告知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已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凡参保人员,均可享受医保政策,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患者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术晨保持心情愉悦,消除焦虑、恐惧的心情,坦然接受手术。
4.术后心理护理:护士应在患者介入治疗后第一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
导和心理护理,向家属及患者说明在介入手术后无并发症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活动。
说明术后坚持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由于血流缓慢、血液再灌注不足而造成新鲜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告知患者术后坚持按时服药,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的重要性。
5.做好家属思想工作,指导家属主动照顾和帮助病人,多给患者关怀,尽量满
足病人合理要求,从而达到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的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一病房 2016更新。
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孙海漪邢晓丹刘阳(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格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所以护理人员要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护理。
1.心理分析(1)焦虑心理大部分人在初发冠心病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比如出现失眠多梦、极度恐惧、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症状。
焦虑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突然发病,症状比较严重,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考虑自己的病能否治愈;会不会给家里造成经济压力;是否会遭受家人的嫌弃等。
(2)恐惧心理冠心病患者的恐惧心理常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是一看到抢救仪器就精神紧张,害怕跟自己有关;有的患者是一到晚上睡觉就开始紧张,害怕自己一觉不醒,一直处在恐惧紧张的情绪中也会使病情加重。
(3)忧虑心理忧虑心理一般多发生在恢复期当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患者。
主要是因为此类患者住院期间不重视药物作用和病理知识,一切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得知自己即将出院时,担心以后没有护理人员的照顾,病情复发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4)盲目乐观乐观是好事,但是盲目乐观却并非如此。
很多患者出院后盲目乐观,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了,每天胡吃海喝,不注意护理,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比以前更严重。
2.心理护理(1)对焦虑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鼓励患者坚持服药,通过播放录像或者个别讲座的方式宣传冠心病相关知识,让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病程及预后的情况,向家属介绍冠心病的病因、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
告知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式等,让患者充分地了解冠心病。
同时可组织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与他们进行沟通,增强患者自信心,克服紧张的情绪。
切忌在患者面前窃窃私语,让其误以为自己的病情加重了。
(2)对恐惧心理的护理在住进监护病房后,很多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以亲切热情的态度与患者接触,用专业的护理知识、稳重娴熟的操作手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向患者主动介绍监护室的基本情况,各种仪器设备的目的,使患者明白不是只有病危者才会住进监护病房,为了利用仪器更好地检测病情也会住进监护病房。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情绪调节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一旦发生冠心病,不仅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和情绪调节来帮助他们应对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问题:冠心病患者常常面临许多心理问题。
首先,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和恐惧。
这些负面情绪可能源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其次,患者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内心的痛苦。
这样做只会加重心理负担,对心脏病的康复没有帮助。
还有一些患者会感到失去了自信心和希望,对人生产生怀疑。
面对这些种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和情绪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患者需要接受心理教育,了解冠心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知识。
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增加对治疗的参与度,减少焦虑和恐惧情绪。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积极与他们进行沟通,给予情感支持。
只有当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时,他们才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此外,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情绪调节:冠心病患者的情绪调节也是关键。
首先,患者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来缓解负面情绪。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强心脏功能,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释放出内啡肽等物质,改善心情。
其次,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和调节注意力的方法,如冥想、深呼吸和瑜伽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
还有,社交支持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途径。
患者可以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他们的困扰和快乐,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冠心病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认知和行为方法来积极应对负面情绪。
比如,他们可以学会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其他积极的事物上,如家庭、工作、爱好等。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除了生理治疗外,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一、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恐惧当被诊断为冠心病后,患者往往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未来的生活充满担忧,从而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应激反应增强,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抑郁长期的疾病折磨、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使冠心病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严重的抑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信心。
3、孤独和无助感患病后,患者可能会因为活动受限、社交减少而感到孤独和无助。
尤其是老年患者,子女不在身边时,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1、改善心血管功能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血管功能。
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提高治疗依从性当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对治疗充满信心时,他们更愿意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促进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其应对疾病的能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三、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知识,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减轻恐惧和焦虑。
2、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安慰和鼓励。
同时,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

例数 6 6 6 6
焦虑 ( 分) 2 2 . 2 O± 4 . 7 O l 8 . 2 1 ± 3 . 4 0
1 0 . 2 2 7 <O . O 5
抑郁 ( 分) 2 0 . 7 1 ±3 . 8 7 1 5 . 5 4 ±3 . 2 3
1 3 . 0 9 2 <O . 0 5
为 了探 讨 冠 心病 患 者 焦 虑 和抑 郁 状 况 调查 情 况 及 心 理 护理 效 果,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6 6 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 关研究 和相 关分 析 :
1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本研 究 相关资 料和 相关 信息 主要来 源于 2 0 1 4 年 1 月至 2 0 1 5年 2月我 院收 治的冠 心病 患者 6 6例 ,主要 包括 男性 患 者3 6 例 ,女性患者 3 O 例 ,患者年龄在 4 3 — 7 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 4 7 . 6 ±7 . 8 )岁。6 6例患者都进行了临床专业疾病诊断 , 且都符合 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6 6例患者 自我意识都比较清晰 , 且可以很好 的配合 调查 研究 ,认 真作 答 问卷 ,也能 和调 查人 员进行 良好 的交流
提 出 的每个 问题 ,明 确患者 不 良情绪 产生 原 因 ,进 而采 取相 应有 效 的处 理方 法 。第 三 ,护理人 员还 要对 患者 进行 行 为护理 ,改 善患 者
3讨 论 随着 我 国医学模 式 的不断 转变 ,人们 的健 康 观念 和需求 也在 不
断改 变 ,要想 提高 医 院的 医疗 水平 ,提 高患 者康 复率 ,必 须加 强护 理质 量管 理 。近年 来 , 冠 心病 患者 发病率 越来 越高 , 对 于冠心 病患 者来说 ,在临床上往往会出现消极心理,主要包括焦虑心理和抑郁 心 理 】 。当患者 出现这 种不 良心理 之后 , 往 往会 导致 患者相 关免 疫 系 统 紊乱 ,最终 影 响患者 的 正常生 活和 临床 有效 治疗 。甚 至还会 降 低 患 者 的身体抵 抗能 力 , 导 致患 者病情 恶化 。因此 , 要想 促进 冠心 病 患 者病 情痊 愈 , 提升 患者 临床 治疗有 效率 , 必 须首 先采 取有 效措施 , 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加强对冠心病 患者的心理护理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心理 。 【 参 考 文献 l 『 1 】 黄健, 刘玲 . 冠心病 患者 焦虑 和抑郁状 况调 查及心理 护理 Ⅱ 1 - 护 士进 修 杂 志 , 2 0 0 9 , 2 4 ( 1 6 ) : 1 4 7 2 — 1 4 7 3 .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除了身体健康的管理外,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1. 心理健康在冠心病患者中的重要性冠心病患者不仅需要有效的医疗治疗,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理健康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
(1)减轻焦虑与抑郁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引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还会加重其它心脏问题的发作。
注重心理健康护理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治疗的效果。
(2)促进康复速度心理健康对于冠心病患者康复过程的平稳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冠心病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治疗过程和康复阶段的需求,加速康复速度。
2. 心理护理的方法为了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1)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问题,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关心。
医生、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以营造一个支持和鼓励的环境。
(2)教导应对技巧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应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技巧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焦虑感,提高心理抵抗力。
(3)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理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谈话和其他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处理冠心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和挑战。
(4)支持群体活动冠心病患者可以参加支持群体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感到自己不孤单,增强他们的信心和积极性。
(5)定期复查和随访心理护理需要包括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进程。
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共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并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参照随机分组中的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冠心病属于慢性心血管病,病死率较高,据报道,全球冠心病年总死亡人口数目达700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肥胖、心理因素等均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尤为重要,其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程、预后等均会造成影响[1]。
当前我国临床医护工作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认识及治疗仍然不够,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冠心病患者预后,能快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本文拟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项目开展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0月,选择我院共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并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参照随机分组中的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0、16人,平均年龄61.78±4.82岁。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17人,平均年龄62.33±4.62岁。
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患者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有严重并发症患者。
对比上述资料,未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

效果 3 0 % 。结论 : 心 理 治 疗 对 患 者 的 影
响非 常重要 。护士应该懂得心理 学, 提 高
心理护理质 量 , 做 患者 的知心 朋友 , 要了
临床 资料 2 0 0 8年 6月 一2 0 1 1 年 8月 我 院冠 心
患者的心理特点 : ①烦躁 、 焦虑心理 : 患者人院时多情绪烦躁 、 焦虑 、 紧张 , 通过 交谈 , 发现他们对 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
G Hf £ S£ C0M “Nf T y 00C T O掰 S
护理 沦蔷
冠心 病患者心理护 理治疗及 药物治疗观察
方 晓 华
冠状动脉 性心 脏病 简称 冠 心病 。指
时, 耐心说 明不厌 其烦地 为其 解释 , 态 度
4 7 6 6 0 0河 南永城市人 民医院 由于脂质代谢 正常 , 血液 中的脂质沉 着
病患者 6 1例 , 女2 6例 , 男3 5例 , 年龄在 5 0~8 5岁。随 机分 两 组 , 按 入 院顺 序单 号归人心 理护理 药物 治疗 组 3 l例 , 双 号
为单纯药物治疗对 照组 3 0例 。
结 果
和遗留后遗症 等 , 疑虑重 重 , 内心 充满 了
A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p s y —
所需要 的耗氧量增加 , 身体的这种正常变 化, 便是冠 心病诱 发因素。让患者知道心
理 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 使患者能 够更 好地 配合治疗 , 改善冠 心病 人 的不 良因素 , 使
身体加快康 复 , 其次, 一 旦发 现患 者有 过
度心理紧张 , 一定 要设法 制止 , 进 行心 理 疏导 、 解释 , 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07T11:15:46.00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林玉芬元菲菲秦诚玉王宁石宝序[导读] 开展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排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林玉芬元菲菲秦诚玉王宁石宝序(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山东日照2768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心理的因素,为心理护理提供措施。
方法:调查医院某时期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的因素。
结果:在冠心病患者发病诱因中,劳累占30%,心理因素占70%,10%焦虑心理是因为健康状态不佳、家庭不和谐、对疾病缺乏认识、人际关系紧张等造成的。
结论:影响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有:健康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与健康知识缺乏,与之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患者焦虑心理护理、个案护理与心理咨询。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心理护理冠心病的形成病因并不单一,它是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的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包含生活方式与习惯、性格、行为方式、心理应激等,生物学因素包含性别、年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脂、糖尿病、遗传倾向等。
虽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痉挛并非完全决定心肌梗死的发生,但却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发生冠心病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社会因素[1]。
如果出现精神应激,就会诱发患者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以及急性心悸梗塞与心绞痛的情况,在预防冠心病与改善患者预后中,患者的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冠心病的患者大都是步入老年的退休老人,随着近些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冠心病患者应该注重语言与非语言手段等高等护理手段的实施[2]。
根据冠心病患者的文化修养、职业、年龄差异等等的不同,其心理护理不尽相同。
文章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心理,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医院2006年-2008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64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7岁。
1.2方法通过调查表、咨询与观察等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查,了解冠心病患者基本状态、影响患者焦虑心理的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措施。
2.结果在冠心病患者发病诱因中,劳累占30%,心理因素占70%,10%的患者其焦虑心理是因为健康状态不佳、家庭不和谐、对疾病缺乏认识、人际关系紧张等造成的。
3.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分析焦虑是一种很普通的情绪,是机体对于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所产生的模糊不适、预感性与不安的情感体验,焦虑情绪不仅使得原有疾病加重,在情绪与疾病之间恶性循环。
3.1健康因素机体的健康状况与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健康的心理状况可以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而不健康的情绪与心理状况则会增加患者疾病负担,延缓或者加重病情。
对于心绞痛患者,其发作时间持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是它对于患者的焦虑心理却可以持续数天或者更久的时间。
当然患者在患病的过程,因为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的好坏,以及对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变等负担,而产出不良心理。
3.2环境因素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大部分患者已经步入老年,处于退休的年龄阶段。
退休阶段是患者退出原来惯有的生活、工作圈子,从新习惯一个新的社会阶段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与习惯上,患者的个人才能的发挥、自我实现的空间都发生了改变或者抑制,社会地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都发生变化,期间的落差可能非常巨大,失落感、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滋生。
3.3家庭因素家庭在对患有疾病的患者中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冠心病病人也不例外。
如果冠心病患者的家属及其朋友对患者给予关心,用乐观的态度支持患者,让患者增加信心,减轻心理负担,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
依靠外界的力量让患者感受到关爱,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希望,然后更加配合治疗,更加对生命的渴望。
再加之,冠心病患者多数处于退休阶段,生活环境已经从工作转移到家庭中,家属对于患者的支持与关爱就显得格外重要,让患者适应角色转变,以及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4缺乏健康知识患者在患病之前缺乏对该疾病的了解,从思想上冲击到患者,感到意外、不幸,随即就会有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而焦虑等不良情绪不仅使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加强血管与心脏收缩,增快心率、增加血压,进而造成心悸缺血缺氧加重,梗死面积扩张,增加并发症,预后更加糟糕。
所以,在冠心病护理措施中,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3]。
4.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分析4.1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冠心病患者怀揣着焦虑的心理来到医院就诊,目的为了治疗疾病,医院优良的环境与先进的设备以及医务工作人员热情、诚恳的帮助与接待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
在患者治疗期间,要时刻注意到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用无微不至的护理与关爱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与负面情绪要密切注视,帮助患者排解到心中的烦恼,给予患者心灵与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如果患者因为患病而觉得自己不幸,努力开导患者,让患者认识到生病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疾病状态是让患者今后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在及时治疗后更加珍惜健康。
对于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认真帮助患者分析诱因,找出避免接触诱因的方法。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与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
4.2个案护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文化背景等不同,其产生的心理也不同,焦虑表现不同,其相应的护理也不相同,所以根据患者自己的情况制订其相适应的护理措施。
经济相对拮据的患者,可以使用低廉却有效的药物,同时动员亲属团一起给予患者心理与物质的支持。
因疼痛而引起的焦虑患者,同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按时服药、及时治疗以及尊医嘱的重要性,让患者有对医务工作人员与医院的信任与安全感。
4.3心理咨询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自不同的群体,其民族、风俗、文化等各不相同,许多患者性格都趋于内向,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可以事先观察、沟通等了解患者的性格。
根据不同的性格或者个性其护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尽相同,加注重言辞与行为,积极寻找一些开阔的话题,多多沟通、耐心讲解,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4]。
开展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了排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参考文献[1]张新利,杨泰生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J].康复与疗养杂志,1996,03:34-35.[2]王玲霞,魏海英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01:179-180.[3]黄丽春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分析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26:4556.[4]朴梨花冠心病的心理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3650-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