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诗词评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鉴赏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创作背景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
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赏析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关于《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关于《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关于《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二首 其一》解析及释义

凉州词二首·其一》解析及释义
《凉州词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意思是: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同时也表达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通过对黄河、孤城、万仞山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
后两句则通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话,表达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的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绘了黄河奔流不息,直上云霄,一座孤城坐落在万仞高山之间的景象。
通过对黄河和孤城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雄浑气势。
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描绘了在这片荒凉的边塞之地,羌笛声声,似乎在埋怨杨柳不绿,而春风也无法吹到玉门关的景象。
通过对羌笛和春风的描绘,表达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戍边士兵的孤独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疆地区的关注。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王之涣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对戍边士兵的同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王翰《凉州词》古诗翻译赏析

王翰《凉州词》古诗翻译赏析《凉州词(其一)》赏析窦凤才【原文】凉州词(其一)——[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夜光杯:能于夜间发光的杯子。
这里指精致的酒杯。
催:催促快快饮酒。
卧:躺。
沙场:战场。
【翻译】用葡萄酿制的美酒,筛在白玉琢成的夜光杯里。
军中将士正想饮酒的时候,马背上忽然发出琵琶的声音,催促将士们快快把北中的美酒喝干。
即使喝醉了,躺在沙场上,大家也不要笑我,自古以来在外作战的人,有几个能够安然回来呢!【赏析】王翰,字子羽,晋陽(今山西太原市)人。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曾任秘书正字。
王翰盛行豪放不羁,在文坛深受后人尊重。
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凉州词”即凉州歌的唱词,凉州歌具有浓郁的西北民族特色*。
王翰的《凉州词》共有两首,本篇是第一首。
本诗一号房的情调描写了军旅生活。
正想喝酒,军中便奏乐设宴,那就喝个够吧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战士,能有几人活着回来。
这首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别致的夜光酒杯,斟满殷红甘醇的葡萄美酒。
“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能在夜里发光的玉石雕琢成的酒杯。
诗人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壮美的军中场面,并富有西域边疆的特色*,因为那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
“欲饮琵琶马上催”,将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从马背上忽然又传来了祝酒兴的铮铮琮琮的琵琶声。
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是用它来渲染边塞军中将士们饮酒时的热烈场面。
“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促饮酒,以祝酒兴,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
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倾向于以催饮为宜。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酒至半酣时的劝酒之词,意思很明了,就是相互劝对方,喝吧,就是喝醉躺在沙场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请大家不要见笑,古往今来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其一》古诗_作者王翰_古诗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注解译文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注释凉州词:乐府曲名。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凉州词二首》王翰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凉州词二首》王翰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凉州词二首》王翰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作品注释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9、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阑:尽。
11、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12、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13、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14、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作品译文【其一】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其二】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凉州词古诗王翰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翰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原文凉州词二首⑴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⑵,欲饮琵琶马上催⑶。
醉卧沙场君莫笑⑷,古来征战几人回⑸。
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⑹,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⑺,教人意气忆长安⑻。
注释⑴凉州词:唐乐府名。
《乐苑》:“凉州宫词曲,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
”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⑵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⑶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⑷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⑸征战:打仗。
⑹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阑:尽。
⑺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⑻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1-2]白话译文其一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其二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创作背景这是一组边塞诗,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凉州词》是乐府歌词,是按凉州(今甘肃武威)地方乐调歌唱的。
古诗文《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

古诗文《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凉州词二首·其一唐朝: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二首·其一注解及译文【注释凉州词:乐府曲名。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译文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凉州词二首·其一鉴赏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伤感、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
“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之涣《凉州词其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原文(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介绍】: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
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是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的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还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
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二首·其一》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唐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赏析】王翰的《凉州词》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深处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绝唱。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最末两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顺着前两句的诗意来看应当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这样理解的话,全诗无论是在诗意还是诗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会贯通了,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诗词鉴赏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诗词鉴赏导读:本文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鉴赏诗人以饱蘸*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解析00005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翰)

小学语文古诗词解析00005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编辑:崔学峰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拼音版注音】pútáo měi jiǔyèguāng bēi ,葡萄美酒夜光杯,yùyǐn pípámǎshàng cuī。
欲饮琵琶马上催。
zuìwòshāchǎng jūn mòxiào ,醉卧沙场君莫笑,gǔlái zhēng zhàn jǐrén huí?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
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
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
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
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
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题目解析】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咏边寒情景的名作,具有浓郁的军旅特色,诗人成功的描绘了一副塞上军旅饮宴图。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
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主题】凉州词(二首●其一)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赏析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前两句是用比喻修辞手法,来为后边两句做好铺垫,然后后边两句再用反问修辞手法,已达到诗人想要的意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将士们战前劝酒的场面。
将士们那种不惧战争,酒醉心没醉。
将士们面对战争,仍然你斟我酌,畅怀痛饮,有的想放下酒杯,但是,有的却高喊: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又何妨?有的在告诉他人,不要小看自己,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三、四两句是在描写劝酒场面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境。
唐诗凉州词二首其一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及注释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鉴赏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凉州词二首》王翰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凉州词二首》王翰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
第二首诗抓住边塞风光景物的特点,抒写边关将士们夜闻笳声而触动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华美,节奏明快,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原文: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其二】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作品注释: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9、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阑:尽。
11、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
12、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13、意气:情意。
一作“气尽”。
14、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作品译文:【其一】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其二】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边塞诗: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创作背景《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
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
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赏析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凉州词其一王翰赏析

凉州词其一王翰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所作,描绘了边塞军人的豪迈与离愁。
本文将对《凉州词其一》进行赏析,深入探讨其意境、手法和艺术价值。
凉州词其一王翰赏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意境分析
《凉州词其一》以边塞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孤城、万仞山等景象,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画卷。
诗中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奔腾向远的壮阔景象,与“白云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边塞的辽阔与雄浑。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表达了边塞孤城的孤立无援和边防士兵的艰辛。
二、手法分析
1.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与“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对比,展现了边塞的壮阔与孤独。
同时,“羌笛何须怨杨柳”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对比,表现了边塞士兵的豁达与坚韧。
2.比喻手法:诗中“一片孤城万仞山”用“孤城”比喻边塞,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孤独与危险。
3.拟人手法: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将羌笛拟人化,使其具有情感,表达了边塞士兵对故乡的思念。
三、艺术价值
《凉州词其一》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诗人
王翰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士兵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边塞诗的题材特点。
其次,诗中运用丰富的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后,这首诗以豪迈、悲壮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士兵的英勇与坚韧,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总之,《凉州词其一》是王翰边塞诗的佳作,其意境壮美、手法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赏析: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
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
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
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
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
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
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王之涣的诗词《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

【导语】《凉州词⼆⾸》是唐代诗⼈王之涣的组诗作品,本诗是第⼀⾸。
诗以⼀种特殊的视⾓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悲壮苍凉,流落出⼀股慷慨之⽓。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王之涣的诗词《凉州词⼆⾸》(其⼀),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赏析】 这是⼀⾸描写戍卒思乡的佳作。
诗境苍凉悲壮,情感豁达豪迈。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两句写景,是作者远眺所见,描绘出⼀幅⽓势宏伟浩⼤的图画。
⾸句由近及远,描写了黄河奔腾飞去的壮阔景象:在辽阔的⾼原上,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
作者着意渲染黄河⼀泻千⾥的⽓派,表现的是它的动态美。
次句写塞上的孤城,是静态描写:在⾼⼭⼤河的环抱下,⼀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在远川⾼⼭的反衬下,此城地势愈加险要,处境愈显孤危。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
它往往与离⼈愁绪联结在⼀起,为下两句进⼀步刻划征夫的⼼理作好了准备。
这两句描写了边地⼴漠⽽壮阔的风光,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卒的荒凉境遇,写得神思飞跃,⽓象开阔。
扩展阅读:王之涣的⽂学成就 王之涣是盛唐的诗⼈,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为传颂。
其诗⽤词⼗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裹⾝诗中,回味⽆穷。
为盛唐边塞诗⼈之⼀。
“黄河远上⽩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河景⾊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辑⼊《全唐诗》中。
虽然王之涣今仅存六⾸诗,但是他有两⾸诗极负盛名。
⼀⾸是《登鹳雀楼》:⽩⽇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此诗意境雄浑壮阔,⽓势昂扬。
其中“欲穷千⾥⽬,更上⼀层楼。
”更是千百年来,⼈⼈皆知的名⾔警句。
这⾸《登鹳鹊楼》在中国就连三岁的孩⼦都能背诵。
全诗四句⼆⼗个字,⽆⼀字⽣僻,⽆⼀句难懂,但给读者展现出⼀幅⼀泻千⾥、⽓势磅礴的画⾯,这不能不说是才⼦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诗词评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鉴赏
诗人以饱蘸*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
下这开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
人们的眼前体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
这景
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
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
正在大家“欲饮”未得
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
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
这句诗改变了
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
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
有人解释为:催即使催,饮还是照饮。
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
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
“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
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
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
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
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
“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清代施
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岘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
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
不保的哀叹。
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
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
微了。
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