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暴力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社交网络的时代下,网络暴力行为更加猖獗,已经成为了深刻困扰社会的一种负面现象。

那么,网络暴力到底是什么,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加以对策呢?一、网络暴力的定义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言语、行为的攻击、威胁、诽谤等行为,以及借助互联网进行的网络欺凌等现象。

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上平台,以各种形式对别人进行攻击甚至羞辱的恶劣行为。

网络暴力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人。

二、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1、个体情感的显露网上的互动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行为,而言辞的互动往往比较直接。

在网络上,个体感性、情感化、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经历、思想、情感和情绪,容易让人们的情绪进入高度敏感状态,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和互相攻击。

2、个体疏离和虚拟性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和疏离性,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意作出各种言行,尽管网络上的言行同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相比现实世界,人们在网络上展示的东西更多为自己擅长或偏爱的方面,对于其它方面显得充满偏见。

因此,网络上的交际渠道虽然丰富,并不能保证必然达到真正的交往效果。

3、社会变革的影响互联网的纵横带来了很多社会变革,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多的改善,然而,社会变革对人们的心理也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

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逐渐降低,在网络上进行的言行愈发不受控制。

三、对策1、严格立法针对网络暴力,国家会采取立法的方式进行惩罚。

早在2016年就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各类网络暴力行为的禁止,针对各类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判定,社会应当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公平。

2、建立正确的网络文化建立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从立法、教育和风气三个方面入手,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

网络暴力造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学生及其家长的成长和教育不足。

要从基础教育中开始改进。

同时倡导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文化,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准则,引导社会上更加健康的网络行为。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自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现象在国内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精神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成因分析1. 匿名性的影响网络暴力在社交自媒体上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匿名性。

在一些论坛、微博等社交自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意注册账号,使用虚假身份进行言论攻击,而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匿名性让一些人产生了对法律、道德的放任,导致他们在网络上进行言语暴力。

2. 信息过载导致焦虑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负面的新闻、言论。

这些负面信息容易导致人们的情绪低落,产生焦虑和不安,从而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网络暴力行为。

3. 角色转换的影响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身份进行社交。

有些人在现实中可能是优柔寡断、内向的人,但在网络上可能会变得言辞刻薄、冷酷无情。

这种角色转换让一些人产生了对网络行为后果的思考,从而导致了网络暴力现象的存在。

4.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网络暴力现象得到了一定的社会包容。

社会上对于网络暴力的谴责力度不够,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种正当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化环境的存在,让网络暴力现象在这些地区或国家得以滋生和蔓延。

二、对策研究1. 完善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法规,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严惩。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发布网络暴力内容的账号进行封禁处理,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2. 提高素质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对网络素质的教育,提倡网络道德,引导人们文明上网、文明发言。

加强舆论引导,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减少负面信息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缓解人们的焦虑和不安。

3. 加强社会监督和道德约束倡导公民自律,加强社会监督,对于网络暴力行为及时举报和揭露。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暴力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个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网络暴力在虚拟空间中肆意蔓延,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提供参考。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 匿名性互联网提供了匿名发表言论的环境,使得一些人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不受到实名认证的约束,肆意发表攻击性和侮辱性言论,致使网络暴力得以滋生。

2. 沉迷网络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沦为键盘侠,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这些人可能因为自身的不幸或挫折,转而通过网络暴力来释放情绪和压力。

3. 轻视法律网络暴力往往源于人们对法律的轻视和忽视。

有些人认为,在虚拟空间中,言论自由可以被无限扩张,而法律对网络暴力能够进行有效的制裁的可能性不大。

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网络暴力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的界定和处理程序,并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使得违法者付出相应的惩罚。

2. 强化网络素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推进网络素质教育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人们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使之不成为网络暴力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3.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政府和网络平台应当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控,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及时查处恶意言论和网络暴力行为,并对其进行严厉制裁,以达到震慑和防范效果。

4. 鼓励实名制发言互联网公司可以推行实名制发言机制,鼓励人们在网络上以真实身份发表言论,降低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减少匿名行为对网络空间的破坏。

5. 提高网络心理辅导服务针对网络暴力受害者,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引导网络暴力行为者正确处理情绪和行为。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复杂,制约因素多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法律保障、提升民众素养、规范网络舆论和加强心理辅导等都是关键的对策。

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也随之产生。

网络语言暴力,即以侮辱、恶言相向等方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攻击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研究来找寻有效的解决之道。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1.1 社交匿名性网络提供了一种相对匿名的社交环境,使得人们可以在不用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这种匿名性使得人们更容易放下尊重和责任感,给自己的言辞和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偏离。

1.2 对网络虚拟性的误解人们在网络中的言行不受到现实中的约束和限制,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言辞和行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只是在虚拟世界中的表现,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他们更容易冲动发言与人争吵。

1.3 没有直接后果的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不同,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往往不会直接导致身体伤害或经济损失,所以人们感受不到直接的负面后果。

这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冲动和过度反应。

1.4 社会焦虑与心理压力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广泛,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

当人们沉浸在网络中时,对于自己的不满和沮丧往往通过网络语言暴力来宣泄。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2.1 加强教育宣传教育是减少网络语言暴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礼仪培养,让人们意识到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网络言行也需要遵守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则。

2.2 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对网络语言暴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建立一套有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受害者站出来,对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网络言行行为进行举报。

2.3 提倡网络互助和友善氛围社交网络平台和网站应该积极推进友善的网络文化,搭建友善的交流平台。

鼓励用户分享正能量的内容,并对恶意言辞和攻击行为进行限制和处理。

2.4 引导和训练网络公民素养培养良好的网络公民素养是减少网络语言暴力的根本途径。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与此网络暴力问题也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的成因是复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 匿名性在网络空间中,许多人会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通过虚拟化的形式进行网络暴力行为。

这种隐藏身份的匿名性给予了网络暴民一种逃避责任的机会,让他们更加放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面对自己的言行,但在网络上,他们可以隐匿身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

2. 快速传播互联网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

网络暴力行为往往起初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但一旦被传播,就可能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而且,网络暴力内容会一次次被分享,扩大其影响范围,给被害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3. 匿名性和传播速度的相互作用网络暴力往往是一个人在匿名状态下发布的内容,然后被分享和传播,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一旦有人发起网络暴力行为,其他人群会蜂拥而至,跟风参与。

网络暴力言论在这种情况下会像传染病一样快速蔓延,给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对策1.加强网络监管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对于发布网络暴力言论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也是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2. 提倡网络文明通过提倡网络文明行为,提高全社会对网络暴力的认识,引导人们理性看待网络空间,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多举办网络公益活动,倡导网络道德规范,增强人们的网络法制意识。

3. 提高网络素养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要学会甄别真伪信息,理性对待网络言论,避免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传播者。

提高网络素养,对抗网络暴力。

4. 教育普及学校和家庭应在教育孩子时,重视网络暴力的教育,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网络素养和使用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网络行为,才能有效减少网络暴力行为。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交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心得、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也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不仅仅是言辞上的攻击,更是涉及到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的伤害。

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

一、成因分析1. 匿名性:社交自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使用虚假的账号进行发言,而不必承担实名制的责任。

这种匿名性让一些人产生了“隐身”的错觉,进而在网络上放肆言行。

2. 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互联网上的言论是相对自由的,这让一些人过度放纵,没有约束地发布攻击性言论,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3. 群体效应:在社交自媒体上,一旦有人发表攻击性言论,就会引发其他人跟风,形成一股攻击的风潮,这种群体效应让网络暴力愈演愈烈。

4. 心理因素:网络暴力者往往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感、攻击性倾向等,通过网络暴力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也是网络暴力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

二、对策研究1. 强化管理制度:社交自媒体平台要加强账号实名制管理,严格审核用户身份,杜绝匿名发言的情况。

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理。

2. 加强法律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提高网络素养:社会各界要加强网络素质教育,增强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人们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4. 发展网络正能量:社交自媒体平台要积极引导用户发布正能量内容,倡导阳光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5. 加强心理疏导:对于网络暴力受害者,社会应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导体系,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暴力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那么,网络暴力的成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呢?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 匿名性: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轻易地隐藏自己的身份,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攻击,这种匿名性给了人们更多的勇气和机会去进行网络暴力行为。

2. 信息泛滥:互联网的快速传播速度导致信息泛滥,不真实信息和恶意信息充斥在网络中,这种信息泛滥也为网络暴力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发生机会。

3. 社交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一些人利用社交媒体对他人进行攻击和诽谤,进而导致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

4. 社会心理因素: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可能存在着焦虑、不满、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上可能被放大,导致了更多的网络暴力行为。

5. 缺乏监管: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平台,但是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网络暴力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理。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当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法律,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惩罚力度。

2. 提升公民素质: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公民的网络素质教育,提升人们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和素养,引导人们自觉克制不良网络行为。

3. 加强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机制,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

4. 加强社会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暴力,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

5. 积极引导舆论:媒体和公众人物应当积极引导舆论,提升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关注度,促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对网络暴力的防范和打击中来。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有效地应对网络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参与到对网络暴力的防范和打击中来。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暴力现象愈发严重,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网络暴力既涉及到人与人的交互,也涉及到网络平台的管理与约束,其复杂性和影响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本文通过对网络暴力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网络暴力的成因1.网民个体心理问题个体心理问题是网络暴力的主要成因之一。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可以让人在网络上表现出真正情绪之外的各种情感,例如自尊心、羞耻心等负向情绪。

这些情绪在网络上尤为显著,导致人们对于《辟谷奇侠》渐渐失去了关注。

2.网民群体行为在网络中,不同的网民形成了不同的群体,而不同群体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的表现主要为攀比和嫉妒,从而导致了网络上的攻击和辱骂。

而这种攀比和嫉妒又往往源自于社会中的不公正和压迫。

3.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网络暴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负面信息渐渐多了起来,许多年轻人的消极心理被不断刺激,媒体的篇幅、报道往往由于其新颖性而呈现出负面信息为主。

这些负面信息不仅特别容易传开,而且会对一些心理脆弱的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变得极其脆弱。

对策1. 加强网络教育为了减少网络暴力,我们应该从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青少年和网民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和指导。

这样可以让人们在网络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2. 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社会应该加强网络平台的管理力度,加强网络监控,提高处理网民投诉的效率,对于行为不当的网民进行严厉的处罚,尤其是对于网络暴力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打击。

3. 增强个人心理的韧性针对网民个体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增强人们的内部心理韧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网络暴力,并从中走出来,不会对个人心理造成过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暴力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改变和解决,从教育和意识到网络平台管理等各方面大力加强。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论文

网络暴力论文

网络暴力论文
标题: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可能的对策,以促进网络社交环境的良好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暴力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暴力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他人进行诋毁、辱骂、威胁等行为。

这种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心理和社交的伤害,并且可能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对策,对于构建良好的网络社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
1.社会文化因素:社会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对网络暴力的出现起到重要影响。

2.心理因素:网络暴力可能与个体的心理问题有关,如自卑、愤怒、沮丧等。

3.匿名性和技术手段:互联网的匿名性和技术手段的发展为网络暴力提供了便利。

二、对策探讨:
1.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暴力的定义和处罚标准,加强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

2.教育宣传: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网络素
养和道德观念,培养正确认识网络暴力的能力。

3.平台机构监管: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监管,鼓励其积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4.心理辅导与支持:为受害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教育宣传的加强、平台机构的监管以及心理辅导与支持的提供,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促进网络社交环境的良好发展。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交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暴力现象愈发突出。

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不少人在言论和行为上表现出对他人的攻击和侮辱,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后果。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匿名性和虚拟性社交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种匿名性和虚拟性为网络暴力提供了土壤。

在网络上,人们往往更容易失去理性和同情心,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用承担责任和后果。

2. 情绪化和冲动性在社交自媒体上,人们往往在情绪波动和冲动的状态下发表言论或行为。

这时,他们更容易陷入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行为,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3. 意识形态和利益驱动一些人在网络上通过散布不实言论或故意挑起争端,以此来追求他们的政治立场或商业利益。

这种意识形态和利益驱动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攻击和侮辱他人。

4. 缺乏监管和道德束缚目前社交自媒体平台上的监管还存在不足,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往往可以随意传播。

一些人缺乏道德观念和自律,导致网络暴力现象屡禁不止。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和制度建设社交自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制度来规范用户的言论和行为。

应该建立完善的申诉机制,及时处理和制裁发表不当言论的用户。

2. 强化用户教育和道德建设社交自媒体平台应当加强用户教育,提升用户的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推送相关知识和宣传道德规范,以及加强用户社区的互动,来引导用户理性言论和行为。

3. 加强技术手段保障社交自媒体平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对言论和行为的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罚违规行为。

可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识别和预防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4. 提倡文明交流和合作共赢社交自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应该提倡相互尊重和善意沟通,避免过度攻击和侮辱他人。

应该加强用户之间的合作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网络暴力”也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等,对他人造成名誉、权益或精神上的损害。

这种现象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匿名性带来的责任缺失在网络环境中,用户往往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言论。

这种匿名性使得一些人觉得无需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发表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

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隐藏在虚拟的身份背后,逃避现实中的法律和道德约束。

2、信息传播的快速与失真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传遍网络。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可能被误读、夸大或歪曲,从而引发公众的愤怒和不满,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

3、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当一部分人的言论形成一种主流观点时,其他人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跟随。

在网络上,这种群体效应更为明显。

一些人可能原本没有明确的立场,但看到多数人的言论后,为了获得认同和归属感,加入到攻击的行列中,从而使网络暴力的规模不断扩大。

4、现实压力的宣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网络成为了一些人宣泄压力的渠道。

他们将现实中的不满和愤怒转移到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攻击,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释放。

5、法律监管的不足目前,针对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网络暴力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不够明确。

这使得一些实施网络暴力的人认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更加肆无忌惮。

6、媒体的不当引导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对一些事件进行过度炒作和片面报道,误导公众的判断和情绪,从而引发网络暴力。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网络暴力往往会使受害者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浅谈网络暴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浅谈网络暴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四、未来展望
结论: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为了减少和解决网络暴力行为,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技术 手段、宣传教育和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遏制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维护网络安 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应网络暴力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开展研究和探索, 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1、企业自身原因
(2)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 市场出现波动,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
2、金融机构原因
2、金融机构原因
(1)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中小企业的业务规模相 对较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导致审批周期长、审批 效率低下等问题。
浅谈网络暴力的原因及解决办 法
目录
01 一、网络暴力产生的 原因
02
二、网络暴力的负面 影响
03
三、解决网络暴力的 办法
04 四、未来展望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暴力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网络暴力 是指在互联网上发起或参与对他人的侮辱、恐吓、威胁、诽谤等行为,侵犯他人 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 减少网络暴力提供参考。
三、解决网络暴力的办法
4、建立举报机制: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网络 暴力行为。对于举报内容属实的用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提高用户参与的积 极性。
三、解决网络暴力的办法
5、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环境的监管力度,严格打 击网络犯罪行为,从严惩处网络暴力行为的实施者。
二、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保障人们在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健康。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 匿名性:互联网的匿名特性使得一些人可以在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情况下发表攻击性言论,从而增加了网络暴力的发生概率。

2. 社交平台的盲目放任:一些社交平台对于用户发布的言论管控不力,放任了大量含有攻击性、侮辱性言论的帖子,导致网络暴力问题愈加严重。

3. 情绪化的言论:互联网上的言论往往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左右,一些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会发布攻击性言论,从而引发网络暴力事件。

4. 缺乏监管:当前互联网空间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发布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为网络暴力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5. 虚假信息的传播: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是网络暴力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这些虚假信息会引发人们的愤怒情绪,从而诱发网络暴力事件。

1. 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网络暴力言论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护,严惩网络暴力行为。

2. 完善社交平台管理机制:社交平台应该完善言论管理机制,加强对于用户发布言论的审核,对于含有攻击性、侮辱性的言论给予删除和封禁,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3. 提高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广大网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交流行为和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网络暴力言论。

4. 鼓励积极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鼓励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加强社会正能量的引导,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5. 提高平台科技水平:提高社交平台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科技水平,加强对于网络暴力言论的自动检测和过滤技术研发,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暴力言论的传播。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暴力应对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头号困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内社交自媒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交自媒体的兴起,网络暴力现象也日益严重。

在社交自媒体平台上,经常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攻击性言论、发布不实信息、散布谣言、恶意谩骂他人等行为,这些行为给互联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有哪些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本文将从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探讨。

一、成因分析1. 匿名性引发网络暴力在社交自媒体上,一些用户受到匿名性的保护,导致他们可以肆意发表攻击性言论,而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在匿名状态下,一些用户的恶意心理得到了放大,导致他们更容易进行网络暴力行为。

社交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条消息可以在瞬间传遍全国。

一些不实信息、谣言在社交自媒体上扩散开来,造成恶劣影响。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这些信息,会情绪激动,产生攻击性言论,从而加剧了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

社交自媒体平台对用户发布的言论监管不力,一些侵害他人利益的言论可以长时间存在于社交自媒体上。

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了一些人可以不受约束地在网络上发布攻击性、恶意言论,进一步培养了网络暴力的现象。

4. 社会心态松弛引发网络暴力现代社会中,一些人的心态相对松弛,对于网络暴力行为的态度也较为淡漠。

一些网友认为在网络上的言论都是言论自由,不受道德、法律约束,因此很容易发表攻击性言论,导致网络暴力现象屡见不鲜。

二、对策探讨1. 提高社交自媒体用户素质社交自媒体平台可以加强对用户素质的要求,例如增加注册信息真实性审核,推行实名制,提高用户言论发布的门槛。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

2. 加强社交自媒体平台监管3. 加强网络暴力教育宣传社交自媒体平台可以加强网络暴力教育宣传,提高用户的网络素质和道德水平。

通过为用户提供网络暴力教育,使用户了解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增强自我约束,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

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行为的违法性质,对发布网络暴力言论的用户进行法律制裁,提高违法成本。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暴力现象逐渐增多,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

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针对他人进行辱骂、威胁、谩骂、攻击、诽谤等行为。

它的实质是一种暴力行为,对受害人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网络暴力的成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暴力的成因1.缺乏网络素质随着手机和电脑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许多人开始涉足网络世界,但是缺乏网络素质就成为网络暴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人常常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发表评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辱骂他人,这使得网上传播的负面信息日益增多,构成网络暴力。

2.情绪控制不良有些人在面对不愉快或者挫败时情绪控制能力非常不好,他们往往不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网上发泄来解决问题。

这种情绪发泄往往会影响他人,构成网络暴力。

3.信息来源不可靠在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一些人由于不了解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就会随意传播虚假信息,使得一些人被误解或者遭受侵害。

同时,网络暴力行为中,也有很多是基于虚假信息的。

1.大力普及网络素质教育对于网络暴力的治理,首先需要普及网络素质教育。

要告诫公众,让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规则,强化网络道德伦理,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提高网络文明素质和技能,从而减少网络暴力现象的发生。

2.严格打击网络暴力行为对于网络暴力行为,需要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打击,让那些有意向网络上散布谣言、恶意攻击他人、诽谤他人、利用网络骚扰他人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同时,在网络暴力事件的调查中,要确保公正、公正的调查和处理,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做出不公正的行为。

3.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在互联网社会中,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标准,建立有效的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政府和网络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安全技术和治理技术的发展,共同打造和维护互联网社会的和谐稳定。

《网络暴力现象研究》分析报告范本

《网络暴力现象研究》分析报告范本

《网络暴力现象研究》分析报告范本网络暴力现象研究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暴力现象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对网络暴力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对个人、社会和网络发展的影响。

一、定义和形式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平台上针对特定个体或群体进行粗暴、侮辱、威胁、侵犯隐私等言语或行为的现象。

其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霸凌、网络谩骂、网络人肉搜索等。

二、影响因素1. 网络匿名性: 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迅速产生及传播事实与言论,这使得网络暴力更加容易发生。

2. 社交媒体平台的冷漠态度: 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在管理网络暴力问题上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情况,导致网络暴力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3. 个人心理因素: 一些参与者存在攻击性、报复心理等心理因素,导致其在网络暴力中寻求心理满足。

三、对个人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 遭受网络暴力威胁的个人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

2. 社交障碍: 长期遭受网络暴力的个体往往对社交活动缺乏信心,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避开社交场合,并且对他人保持警惕态度。

3. 个人形象受损: 遭受网络暴力攻击的个体往往会在公众场合中丧失声誉和面临职场困境。

四、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秩序受损: 网络暴力的存在破坏了网络社区的和谐氛围,使得社会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2. 道德伦理沦丧: 网络暴力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道德伦理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3. 公众舆论扰乱: 网络暴力现象往往会影响社会公众的判断和决策,扰乱了公众舆论的正常发展。

五、对网络发展的影响1. 动态平衡受挑战: 网络暴力的存在对网络平台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需要平台方采取措施维护平衡。

2. 信息传播受限: 网络暴力现象使得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有损网络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3. 用户信任受损: 网络暴力现象对网络用户的信任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使得用户对网络平台的使用产生疑虑和不信任感。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与预防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与预防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与预防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但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暴力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探讨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一现象。

网络暴力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上遭受到各种形式的暴力,如网络欺凌、谩骂、人肉搜索等,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心理根源分析
1.匿名性
网络提供了一种相对匿名的环境,使一些青少年更容易在网络上展现出攻击性和暴力倾向,因为他们不用直接承担言行带来的后果。

2.社交压力
在虚拟世界中,社交压力也存在,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追求认可和群体认同而参与网络暴力行为,以获取短暂的虚拟优越感。

3.情绪管理不当
青少年处于成长期,情绪波动较大,一些无法有效管理情绪的青少年可能通过网络暴力来释放负面情绪,将压力转化为攻击。

预防措施
1.提升网络素养
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培养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了解网络言论的影响力,提高识别不良信息的能力。

2.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鼓励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寻求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建立尊重文化
倡导尊重、理解和宽容的网络文化,让青少年意识到网络暴力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培养良好的互联网行为习惯。

青少年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复杂多样,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教育、提升素养、关注心理健康和倡导尊重文化,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构建一个健康和和谐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暴力不仅是对个体的伤害,也是对
网络环境的破坏。

研究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网络暴力的成因多方面。

互联网的匿名性是导致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隐匿身份,以假名或匿名的方式发布带有攻击性的言论和行为,从而不需要承担
任何责任。

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迅速,可以很快引发热点话题或争议,进而引发网络暴力。

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使人们更加容易炫耀、攀比和侵犯他人隐私,这也为网络暴力提供了
温床。

人们的人身攻击和仇恨言论意识观念的改变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增加。

针对网络暴力问题,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监管是必要的。

相关部门需要加
强对互联网言论的监管力度,依法惩处网络暴力行为。

可以采取技术手段,过滤和屏蔽含
有攻击性、侮辱性言论的网站,减少网络暴力的传播。

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学校和家长应
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遵守网络规则。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规,提高网络暴力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

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社交媒体平台应
该建立严格的内容管理系统,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屏蔽和删除恶意攻击性言论,保护用
户权益。

个人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遇到网络暴力时,应及时举报和反击,并寻求
法律援助和心理帮助。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众多,但是只要我们加强监管、加强教育、加强平台责任,提高个人保护意识,网络暴力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逐渐显现出来。

网络语言暴力指的是人们在网络上使用言语或文字进行攻击、诽谤、侮辱、恐吓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网络语言暴力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痛苦,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心理压力大大学生作为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双重的群体,很容易因为各种压力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面对考试、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等问题,他们很容易将情绪转嫁到网上,甚至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从而言语暴力行为出现。

2.文化教育不足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认知和教育,对于网络世界的规范和礼仪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网络上只注重自己情绪的宣泄,而忽视了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伤害。

3.社交平台匿名性一些社交平台允许用户进行匿名发言,这种匿名性使得一些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甚至进行侮辱、辱骂等行为。

匿名性使得这些人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往往因为不留下真实信息,导致被攻击者难以追查凶者。

4.信息传播迅速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广泛,一条负面言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扩散开来,从而扩大了其对受害者的伤害。

因此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这种传播效应而滋生出更多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

二、对策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心理课程、心理咨询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因压力引起的情绪波动。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宣传网络礼仪和规范。

大学生应该明白在网络上言行的后果,以及尊重他人和自律的重要性。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监管,监督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

3.提高网络平台监管力度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言论的监管力度,严格打击网络暴力言论,合理设置言论规则和审核机制。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对他人进行侮辱、恐吓、造谣、人肉搜索等攻击性言论和行为。

网络暴力的存在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本文将分析网络暴力的原因,探讨解决措施,以期净化网络空间,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暴力原因1、匿名性: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隐蔽的环境,使得施暴者可以轻易隐藏身份,不承担责任,从而肆意发泄情绪,攻击他人。

2、缺乏监管:互联网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形成舆论导向,诱发网民情绪激动,引发网络暴力事件。

3、道德沦丧:一些网民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法治观念,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对网络暴力行为置之不理。

4、社会压力: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各种压力,无法有效释放情绪,往往在网络上寻找发泄途径,选择对他人“出气”。

二、网络暴力解决措施1、法律监管: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对网络暴力行为及时处罚,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

2、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对网民的道德建设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网络文明意识。

3、平台监管: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建立举报机制,对违规言论及时删除,预防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4、心理援助:加强对网络暴力受害者的心理援助和支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克服暴力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

5、舆论引导: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网络暴力问题,共同呵护网络环境。

狮子尾声:网络暴力是互联网发展中的一大顽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唯有形成广泛的共识,加强法治建设、道德教育、平台监管和心理援助,才能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的蔓延,营造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

希望每个网民都能自觉遵守法规,保持网络文明,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

愿我们的网络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击,还会抨击与自己对立的意见。互联网创立之初,其本意 时,心理上的缺失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需要大量的关注
是更好地共享资源,“去中心化”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 来弥补这种缺失和失衡,所以,在一些网络暴力事件中,我
的社会化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原本网络上的每个人都 们不难看到许多事件参与者以一种道德制高点的姿态对他人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 入施暴者行列,从最开始的线上谩骂,转变为线下“人肉搜
也开始出现许多问题,网络暴力就是网络生态环境被破 索”,跟风者在网络平台发布事件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及家庭
坏的典型代表。它扰乱了网络秩序,干扰网络空间的观点 住址等,并将大量恐吓、谩骂等不良信息发送至事件受害者
交流和意见表达。同时,网络暴力对社会公共管理的破坏力 手机,更有甚者会去受害者家里对受害者进行暴力攻击。网
逐渐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络暴力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对受害者的伤害波及范围更广。
一、网络暴力的特征Leabharlann (四)使受害者无法正常生活
不同于“拳脚相向”的物理暴力,网络暴力是对他人
遭受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在巨大的压力下会逐渐形
人格的侵犯。网络暴力是指部分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 成羞耻心理,开始自我否定,产生抑郁情绪,严重者甚至会
这些网民常用激烈的、情绪化的以及夸张的表达方式发表 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带有攻击性、挑衅性的言论,目的就是让网络暴力受害者
二、网络暴力的心理成因
受到心理上的伤害,让受害者觉得沮丧或者生气。
(一)网络暴力的主观心理成因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道德的重视程度 难以追究所有人的责任,许多网络暴力参与者正是抓住了“法
越来越低,许多触及道德底线的事情频繁发生,但这些事 不责众”的这一空子,在群体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渐走向失控。
情是在法律约束之外的,人们除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外,不
语,观点与言语尤为偏激。施暴者的理性化程度不高,往 论变得方便快捷,网络赋予每个人平等的发言权,同时,
往出口成“脏”,对群体和文化的包容性极低。
网络的虚拟性使每个人都能够随意在网络上塑造自己的“形
(二)攻击对立意见
象”,如为生存而艰苦活着的打工族在网络上可能是一位
在网络暴力中,施暴者不仅会对事件受害者进行人身攻 年薪百万的公司白领。人们在刻意塑造自己的“网络形象”
等,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心理成因。要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干净的网络环境迫在眉睫。
关键词:网络暴力;心理成因;自我意识过剩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8-0196-02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 不良言论后,不明真相的跟风者情绪被施暴者煽动,纷纷加
(一)言语极端,态度偏激
1.“前台”与“后台”的形象塑造
在网络暴力实践中,施暴者的语言往往十分极端,并
欧文·戈夫曼的拟剧论中提出“前台”“后台”的观
带有暴力性,常用谩骂、爆粗口、捏造事实、诋毁等方式 点。同样,网络世界的人也会塑造一个自己与现实世界不
对事件受害者进行言辞激烈的攻击,甚至会出现诅咒的言 同的形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言
们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是一直保持原有视角去看待
网络暴力对事件受害者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暴力施加会 世界。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认为自身是世界的中心和主体,
从线上转到线下,“人肉搜索”就是网络暴力从线上转到线 自己以外的人全是客体。这些人总是用自己的个人经验去观
下的典型代表。施暴者在网络上公开发表抨击事件受害者的 察、审视其他人,即自我意识过剩,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196·
总是要“纠正”与自己不一致的“错误”观点,并且沟通不 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使人们更加渴望群体。网络中的群
是为了说服他人,而是享受站在道德制高点所带来的满足感。 体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失,而群体中的成员为保持与群体
3. 情感宣泄的需求
的联系,就必须遵守这一群体的规范。这种为了不被排除出
网络的另一鲜明特征便是具有匿名性。在网络上,用户 群体之外的心理,给群体中的个体带来了一种心理压力,
第 39 卷 第 8 期 Vo1.39 No.8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8.086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当前网络暴力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9 年 8 月 20 日 Aug.20 2019
能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一个网民公平发声的地 进行审判,说着许多“何不食肉糜”的话,以博得他人关注。
方,但网络暴力施暴者会对与自己相悖的观点进行抨击、打压,
2. 自我意识过剩
企图通过谩骂等语言暴力手段消除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言论。
在一个平等的交流模式下,有些人会社会化不完整。他
(三)网络暴力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不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形象,不再顾忌自己的言行将会 迫使个体放弃与群体相悖的观点,从众心理由此产生。
带来什么后果,而是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绪。
2. 执法困难和法不责众的心理
(二)基于社会原因的心理成因
目前,网络暴力执法具有困难性。网络暴力是群体行为,
1.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泄愤心理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人数众多,人员分布较广,
收稿日期:2019-08-06
作者简介:孙伊柔(1996—),女,湖南岳阳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唐昌维(1962—),男,贵州遵义人,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管理工作。
孙伊柔 唐昌维
(1.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 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互联网。然而,网络暴力成为互联网生态被破坏最明显的表
现之一。部分网民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泄愤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话语权的缺失与逆反心理、法治意识的缺失与娱乐化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