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农林院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对策探讨
正确 择 业观 的 对 策 。 关 键 词 :农 林 院校 ; 大 学 生 ;择 业 心 态 ;分 析 ; 对 策探 讨
中图分类号 :G 5 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6 1 (0 9 1-190 0 813 2 0 ) 20 4 - 3
An L i nd Co n e m e s e f Cur e t s c lg n h Co r e o ayssa u t r a ur s o r n P y ho o y i t e u s f Em ply e t o g iu t a nd Fo e ty o m n f A rc lur l a r sr Un v r iisSt de t i e ste u n s
宋晓 慧 ,杨 小波 ,李 静。
0 10 ;2 7 0 1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 10 ) 7 0 1 ( .河北 农 业 大 学 商 学 院 ,河 北 保 定 1
摘要 :当前 不少农 林院校 大 学生在择业过程 中存 在着不 同程度 不 良心 态,直接 影响 着择 业的过程 和结果 ,甚 至 影响到 学校 和社会 的稳定。通过对农林 院校 大学生不 良择业心 态的分 析 ,有针 对性 地提 NG a — o Xio h i Xio b , LIJn ig
( . u ies S h o ,AgiutrlU ies y o b i B o ig 0 01 C ia . olg fIfr t n S in e a d 1 B s s c o l n r l a nv ri fHe e, adn 7 0 , hn ;2 C l e o nomai ce c n c u t 1 e o T c nlg eh ooy,AgiutrlU iest f b i adn 0 0 ,C ia r l a nv ri o e ,B o ig 7 c u y He 1 1 hn ) 0

浅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业大学生就 业教 育, 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 ;、 2 用政策鼓励农林类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 3 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 主体 的就业 市场, 为毕业生创造
良 的就业平 台; 、 好 4 政府部 门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 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制度。 【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大学生; 业问题 ; 策 就 对
中国高等教育出现 了新 的发展 时期 , 校在校 人数 也不断 攀升。20 该不该下基层的问题 , 高 03 而是一个如何创造条件 让他们发挥 作用的问题 , 年我 国迎来首次毕业生大潮 , 而此次大潮犹如后浪 推前浪 , 一浪 更比一 这个问题正是打通农业人才通往基层的一个 重要环节 。要使 农林专业 浪强 , 2 0 在 0 6年这个就业大军 团已 达到 了 4 0万 ,0 7年 为 4 5万 , 毕业生认识到 , 1 20 9 我国作为一个 农业大 国 , 农业 发展 的潜力 巨大 , 发展 前 20 年更是突破 了 50万大关 , 到5 9万 , 20 年增加 了6 08 0 达 5 比 07 4万 , 大 景可观 , 投身农业建设大有作为 。当代大学生 只有 认清形势 , 立起市 树 学 生就业将进入了此次浪 潮的高峰 期。与 此 同时 , 农林 类高 校每年 毕 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 , 真正把择业观念纳入 市场 引导 、 自主 就业 的轨 业人数也在大幅增加。但是 , 由于 农业的 周期性 、 季节 性等原 因 , 农业 道上来 , 选择适当的就业切入 点 , 认清 自身的 优势和 劣势 , 才能真 正在 的投资回报比较缓慢 , 行业 的利润空 间小 , 农业 投资农业 的企业增加 的 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少, 不能大量吸纳大 量农林类大 学毕业 生。这 就 造成 了农 林 高校毕业 2 用政 策鼓励农林类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 、 生就业更难的局面。 目前 , 大部分农林类 毕业生都选择 了在大 、 中型城 市和沿海地 区就

农业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L I L i a n g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B a o d i n g 0 7 1 0 0 0,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s t u d e n t s e mp l o y me n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w a s a n a l y z e d, b a s e d o n t h i s
c o n c l us i o n, s o me s u g g e s t i o n s we r e g i v e n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s f r o m s e v e r a l a s p e c t s o f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g o v e r n me n t a n d
致不 少农业 院校 毕业生 的人文 素养不 足 ,难 以适应 用
人 单位对综 合 能力 的要 求 ;此外 ,由于教 学经 费和教 育 理念等原 因 ,一些农 业 院校没能将 重心放 在培 养学 生 动手 能力 和解 决实 际 问题 能力上 ,导致 不少 毕业生 虽 然拥有 扎实 的理论 基础 校 扩招 的大背景 下 ,农 业类 高等 院校 的毕 业
生 “ 就 业 难 ” 是 一 个 较 为 普遍 的 问题 j 。探 究 就 业
单 位的实 际需 求 发 生 脱 节 j 。在 不 同 专 业 的 培 养 方 式 上也存 在 滞 后 ,不 能 与 社 会 需 求 结 合 ,培 养 学 生 的创造 性和适 应性 ,导致毕 业生 竞争力下 降 。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地方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 , 国家对“ 三农” 问题非 常重视并 出台 了一系 列惠农 政 策 , 使得 农业 获得 了持续发 展 。得
益 于此 , 学类 毕 业 生需 求 量 有所 增 加 , 业形 势 农 就 向好 。然 而纵 观全局 , 方农 业 院校农 学类 毕业 生 地 就 业 情 况仍 有 较 大 的改 善 空 间 。破解 地 方农 业 院 校 农 学 类毕 业 生 就业 的瓶 颈 问题 ,有 效 促 进毕 业 生 就 业 , 仅关 乎 高 等农 业 教 育 的发 展 , 且也 关 不 而
20 0 8年
20 0 9年 2 1 0 0拒

0 0

0 0

2 0

4 3

5 6

( ) 1

地 方 农 业 院 校 农 学 类 毕 业 生 就 业 现 状
表 2 082 1 2 0 ~ 0 0年 度就 业 率 区 间 分布 的专 科专 业数 量
年 就 业 率 最 低 区 间 为 6 % 一7 %, 最 高 区 间 是 5 0
2 0 年 08 20 年 09
2 0正 01
1 0




8 % ~8 %( 有两 个 专业 1 2 1 0 5 且仅 ; 00年就 业率 最 低
区 间则是 8 % 8 %,最 高 区间为 9 % 一9 %, 0 5 0 5 所 但是 , 如果对 农业 院校 , 特别 是地 方农 业 院校
[ 稿 1期 】 0 2 0 — 7 收 5 1 2 1 — 2 1
[ 基金项 目 ‘ 州市社 会科 学界联合 会社会 科学研 究项 目( 1ky2 1 l ) s 3 [ 作者简介 ] 余应坤( 9 4 , , 18 一)男 仲恺农业工程学 院办公室 ; 研究方 向: 高等教育管理 。

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农林院校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比较窄,面临的问题多。

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社会经济仍然受到不断地冲击,加之近年来,伴随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都远远超过了社会需求,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得问题,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更难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找到一份适宜自己的工作。

因此,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对于农林院校学生本人、学校及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

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目前,在当今一个物质生活盛行的时代,许多高校毕业生将自己的就业方向定于一个狭小的领域。

农科大学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成长环境及就业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这导致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择业认知方面的偏差。

如对自己缺乏客观全面认识,自我评价偏高;空想多于实践,脱离社会需求;盲目跟随他人,缺乏自身规划等。

从一些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许多农科院校的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不清楚”的状态。

对于是否选择一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学生也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许多人对于工作地点则都将其目光锁定在了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大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的困难[2]。

二、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一)学生自身因素1.传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农林院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跳出农门”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择业时希望“一次定终身”。

在教育产业化以前,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较少,相应的对收益的期望也就少,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待遇和地位都十分的优越。

而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又转为“双向选择”,加上教育成本的提高,大学生为了收回其教育成本,就业期望值也相应提高。

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及分析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涉农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模式,涉农高职在培养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面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就业问题一直是涉农高职毕业生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对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一、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要从就业率、工作地点、工资水平、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就业率方面,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1%。

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

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则是林业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就业率仅为58%。

就业地点方面,涉农高职毕业生就业地点比较分散,主要集中在农村一线和城市周边。

由于涉农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农业专业的培训,因此他们在农村一线的农业企业、收购站、合作社等农业相关企业中就业的比例较高;同时,由于涉农高职毕业生掌握了农业及其周边产业的专业技能,因此他们在城市周边的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养殖场等企业中也有着一定的就业机会。

工资水平方面,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为中等,根据调查,2019年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

其中,有些毕业生在农村一线企业中工作的月薪仅为2000元左右,而在城市周边的乡镇企业中,则有些毕业生的月薪可达到6000元以上。

工作稳定性方面,涉农高职毕业生在农业专业领域拥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由于农业行业的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工作稳定性相对较低。

同时,由于涉农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时对就业单位了解不够充分,有些毕业生选择了资金不足、成长前景不明朗的企业,或是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其他困难,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

职业发展方面,涉农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初期,大多数人从事技术工作,逐步掌握了农业及其周边产业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了工作经验,并逐步走向管理和经营层面。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形势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助力农科类本科生就业。

应该提高农科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农业领域,农科类本科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但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现代农业需要更多复合型、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高等农林院校应该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需要加强农科类本科生的职业培养。

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范围广泛,包括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农业机械等方面。

高等农林院校应该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培训。

可以通过开设与农业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业产业链,提升职业能力。

要加强企业与高等农林院校之间的合作。

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需要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只有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高等农林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也可以组织企业招聘会、就业洽谈会等活动,搭建学生与企业间的桥梁,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农科类本科生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等方式,激励农科类本科生在农业领域创业就业。

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农业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岗位机会和创业机会。

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提高农科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培训、加强企业合作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都是解决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对策。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农科类本科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本文旨在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对策。

分析当前就业现状,发现许多本科生面临就业困难,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

接着,明确存在的问题,包括就业渠道狭窄、就业匹配度低等。

然后,提出对策建议,如加强实践教育、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技能等。

对策实施方面,建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就业途径。

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

本文旨在为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关键词】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对策建议、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实施、效果评估、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高等农林院校的农科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人才。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农业人才的需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人才主要以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为主,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农科类本科生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对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关乎农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也关乎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农科类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和实施措施,可以为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其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深入研究其原因和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分析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可以帮助高等农林院校更好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15所重点农林高校本科生就业数据的分析

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15所重点农林高校本科生就业数据的分析

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㊁问题及对策基于15所重点农林高校本科生就业数据的分析①㊀杨兆强,何云峰,辛艳伟(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摘㊀要]农林类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生力量,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通过对15所重点农林高校编制发布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统计,并对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㊁就业单位性质㊁就业行业㊁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等进行了分析,了解到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维度提出有效解决对策.政府决策部门要立足区域并结合国家需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高校要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毕业生要不断增强就业主体意识以实现积极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关键词]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G 64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91173(2019)2006408㊀㊀农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㊁乡村振兴战略的相继实施,给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契机,这也将促使农林高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研究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能够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为 三农 培养更高质量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全面了解农林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并考虑到农林高校的地域分布㊁学校层次等因素,对东北农业大学㊁吉林农业大学㊁东北林业大学㊁中国农业大学㊁北京林业大学㊁河北农业大学㊁山东农业大学㊁浙江农林大学㊁南京农业大学㊁华中农业大学㊁华南农业大学㊁甘肃农业大学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㊁四川农业大学㊁云南农业大学等15所农林高校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相关就业数据均来自各学校编制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㊀㊀一㊁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㊀㊀(一)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表1㊀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学校名称2017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男生所占比例女生所占比例总体就业率(包括升学)升学率(不包括出国㊁出境)东北农业大学604544.04%55.96%95.77%22.70%吉林农业大学369646.35%53.65%96.51%24.57%东北林业大学462350.40%49.60%94.29%29.22%中国农业大学274240.48%59.52%96.79%41.06%北京林业大学328332.53%67.47%94.67%31.01%河北农业大学509041.49%58.51%89.76%23.50%南京农业大学441643.03%56.97%97.08%30.91%华中农业大学435046.18%53.82%94.30%36.62%华南农业大学899949.49%50.51%95.59%10.70%山东农业大学794845.37%54.63%96.69%32.75%浙江农林大学371042.88%57.12%97.92%12.1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36450.45%49.55%95.97%41.11%甘肃农业大学411558.86%41.14%93.75%18.57%四川农业大学821940.70%59.30%97.24%24.38%云南农业大学438758.00%42.00%96.67%10.92%㊀㊀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农林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最低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只有2742人,最高的是华南农业大学,达到8999人.这与农林高校办学定位相关,中国农业大学办学定位是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招生数量上有所减少,而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招生数量较多.在全国2017届毕业生人数逼近800万,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和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下,农林院校不断增强抗压能力,多措并举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绝大多数超过90%,南京农业大学㊁四川农业大学㊁浙江农林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达到97%以上.办学层次较高的农林院校毕业生多数会倾向于继续深造,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超过40%的毕业生会选择升学读研,大部分学校毕业生选择升学读研比例在20%~35%之间.其中,农科专业毕业生升学出国率往往高于签约就业率,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专业毕业生升学出国率50.36%,签约就业率45.2%,而南京农业大学农科专业毕业生升学出国率52.78%,签约就业率44.99%.通过对继续深造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升学读研的理由是想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个人发展和提升学术素养,毕业生选择升学读研趋于理性,盲目跟风现象有所缓解.(二)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根据数据显示,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性差异明显,毕业生在院校所处省份内就业人数较多.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地处广东省,有将近90%的本科毕业生在2019年第2期(第20卷总第148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2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8)65㊀第2期杨兆强,何云峰,辛艳伟: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㊁问题及对策㊀66㊀广东就业;山东农业大学地处山东省,有将近80%的本科毕业生在山东省就业.这与学校的生源结构㊁学校所处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㊁毕业生的求职成本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林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省外就业时,流向北京㊁广东的毕业生相对较多,流向其余省份的人数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京津冀㊁珠江三角洲㊁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就业待遇较好;另一方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㊁长江经济带㊁ 一带一路 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逐渐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和重要领域就业.(三)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通过对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数据分析,企业已经成为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了毕业生就业 容纳器 的作用.近年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及流程逐渐严格,竞争度较大,只有一小部分毕业生通过招考或者其它形式能够进入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并且毕业生中参与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的人数也较少.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自主创业学生人数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基数庞大的学生群体,自主创业学生只是占极小的一部分比例.然而,通过自主创业而就业并不是毕业生就业的 主流 ,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支流 .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较高,该校2017年毕业生创业人数为67人,还有部分毕业生正在创业筹备中.该校的办学目标是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在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四)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通过对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的分析,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㊁林㊁牧㊁渔业等是毕业生就业的四大主要行业.其中,涉农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行业仍然是农㊁林㊁牧㊁渔业,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毕业生选择到农㊁林㊁牧㊁渔业等涉农行业就业比例高达60.82%.农林院校在保持原有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增设一些诸如建筑工程类㊁软件信息类等专业.农业院校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涉农专业设置模式,都在顺应社会需求向多学科方向发展[1].此外,随着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趋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有部分毕业生开始流向教育㊁金融业㊁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就业行业也更加宽泛.(五)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分析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农林高校多数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高.其中,涉农专业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专业性比较强.大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发挥作用.在就业过程中,男生更看重的是企业发展远景㊁个人上升空间㊁岗位内容㊁价值实现等因素,而女生更看重的是工作环境㊁工作的稳定性等因素.根据以上统计的数据,也能够及时纠正社会中对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认识偏差,比如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出路不好㊁大部分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即转行等.此外,通过调查研究,从事工作岗位与专业不相关的毕业生有一部分是由于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机会太少等原因引起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由于个人兴趣原因不想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表2㊀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学校名称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学校名称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东北农业大学70.51%华南农业大学84.71%吉林农业大学71.90%山东农业大学94.52%东北林业大学71.46%浙江农林大学71.36%中国农业大学77.4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9.33%北京林业大学65.64%甘肃农业大学80.28%河北农业大学76.68%四川农业大学69.11%南京农业大学68.74%云南农业大学81.23%华中农业大学69.51%㊀㊀二㊁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㊀㊀(一)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就业流向结构性失衡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性明显,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会选择学校所处的省份就业.涉农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选择也往往是所在学校省份及周边的区域.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中,京津冀经济圈㊁长三角经济圈㊁珠三角经济圈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地,去东北地区㊁西北地区㊁西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少,主动在东北地区㊁西北地区㊁西南地区就业的主力军仍是该区域内的毕业生.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农林高校毕业生整体流向各类企业的人数超过50%,其中流向民营企业的毕业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参加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数较少,参加 三支一扶计划 特岗教师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等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人数少之又少.(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对于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创业服务 不满意 ,但是同样也有少部分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创业服务 非常满意 ,大部分毕业生对高校就业创业服务在 比较满意 和 一般满意 之间徘徊.客观地讲,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的地方: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指导力度不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性不强,创新创业资金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实训平台;学校精准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不够,精准性个性化分类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待提高.根据麦克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连续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上升幅度接近一倍,但是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不足5%,远远落后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平均水平20%.农林高校仍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改进和加强.(三)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就业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农林院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是高校举办的招聘会和发布的招聘信息,对高校的依赖性较强,毕业生通过主动参加校外各种招聘会的人数较少,个人就业的主动性不够,毕业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反馈意见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学习能力㊁创新能力㊁团队合作精神㊁抗挫折抗压能力㊁表达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当前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比如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不足㊁抗压性2019年第2期(第20卷总第148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2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8)67㊀第2期杨兆强,何云峰,辛艳伟: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㊁问题及对策㊀68㊀差㊁知识创新与转化能力弱㊁处理事情的灵活度不够等.此外,农科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多为慢热型,前期个人发展一般,中后期个人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多数毕业生认识不到专业特质和专业就业后存在着慢热型的特殊性.农业是一个投资回收较长的行业,农科毕业生就业信心不足[2].农林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引起多方面的担心,比如工作多年后能否晋升,害怕工作地点和环境不好会影响到自己组建家庭以及今后子女的教育等.农业院校中部分学生缺乏内在的从事农业行业的精气神[3].㊀㊀三㊁解决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路径思考㊀㊀(一)政府要立足区域并结合国家需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1.推进政校地企深度合作政府要增强对农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调控能力,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加深与学校㊁地方部门㊁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探索由政府牵头,高校和地方部门积极配合,企业参与的高校就业联盟,联盟内的高校成员在开展就业服务时可以实现企业资源共享㊁就业信息共享㊁人才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向的无缝对接,从而实现多方共赢.2.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政策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林院校培养出的 懂农业㊁爱农村㊁爱农民 的 三农 人才.政府决策部门可以在一些基层项目中专门划出一部分指标用于招录涉农专业毕业生,并在待遇上给予保障,使涉农毕业生 下得去㊁留得住㊁干得好㊁流得动 .为引导毕业生积极赴基层就业,政府可以联合学校共同加大对毕业生主动去基层就业的奖励力度,采取激励手段,促使毕业生赴基层 建功立业 .此外,在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中,政府部门应通过建设创客空间㊁提供创业场地㊁简化创业所需的手续流程㊁提供创业项目资金扶持等措施,不断优化毕业生创业环境.3.开拓增设一批涉农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为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4].政府应把握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在现代种业㊁农产品加工业㊁魅力小镇建设㊁乡村旅游业中开拓更多的涉农岗位,引导毕业生积极投身涉农岗位,服务国家新战略.此外,政府要加大在基层公共教育㊁农业技术㊁农村水利㊁扶贫开发㊁城乡社区建设等领域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的力度,开发更多的涉农岗位吸纳农科高校毕业生就业.4.探索面向贫困地区开展免费农科生培养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涉农专业免费教育.在全国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重任下,政府要给涉农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引导涉农高校在招生时要充分考虑所属省份内深度贫困地区的中学教育现状,指导涉农高校要拿出一定的招生指标单独适当降分面向深度贫困地区招生,鼓励涉农高校积极借鉴免费师范生和免费医学生招生政策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探索面向省内深度贫困地区招收免费定向农科生,毕业后将所学专业技能用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建设之中.(二)高校要多措并举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和质量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针对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结构性失衡现象,高校就业部门要加大对毕业生的教育与引导,结合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增强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意识,引导毕业生向重点地区㊁重大工程㊁重大项目㊁重要领域就业.加强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的政策宣讲,邀请在基层成长起来的优秀校友分享其经历与经验,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大有作为的浓厚氛围.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变,由知识本位 向 能力本位 转化.高校就业部门要根据毕业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在原有就业课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毕业生喜闻乐见㊁学有所获㊁终身受益的就业指导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启发式㊁讨论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并结合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 等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开发㊁知识传授㊁技能培养,唤醒毕业生就业意识,调动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传授毕业生就业技巧,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注重毕业生的个体需求.对个体需求的重视程度和满足程度,直接会影响到个体的潜能开发和发展状况.高校就业部门应将毕业生就业团体指导与毕业生就业个体指导相结合,共性问题采取团体辅导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个体指导要结合毕业生自身需求㊁就业心理变化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在就业创业服务活动中,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搜集不同毕业生面临的困惑,进行分类指导,打通解决毕业生个体需求的 最后一公里 .提高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高校就业部门要充分利用 互联网+就业 新模式,并结合即时通讯㊁新媒体㊁手机A P P客户端等方便快捷的优势,在就业管理系统中建立用人单位电子信息库,根据用人单位的所属行业㊁岗位设置和专业需求进行分类管理,结合毕业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意向,精准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的匹配度,增加毕业生求职成功率.2.突显实干精神,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的就业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高校可以组建就业市场开拓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亲自挂帅奔赴重点地区㊁重点行业开展毕业生推介,加强与地方人力资源部门的合作,邀请农林牧渔㊁制造业㊁建筑业㊁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优质企业来校进行选聘毕业生.通过组建就业创业基地群㊁企业招聘Q Q群,充分发挥基地和企业联盟吸纳毕业生的作用.不断强化 政府+学校+企业 合作模式,借助政府力量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邀请农业龙头企业董事长㊁区域经理等来校选聘优秀毕业生.探索区域内高校就业联盟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内招聘资源共享,开创高校㊁企业与毕业生三方共赢的局面.构建校园招聘大格局.校园招聘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活跃学校招聘氛围㊁唤醒学生就业意识的作用.高校要制定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就业考核及评价体系,科学施策,充分调动二级学院举办招聘会的积极性,在校院两级层面的重视之下,每周有企业来校招聘,每月有小型招聘会,每学期有中型招聘会,每学年有大型招聘会,初步构建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的校园招聘大格局.增强毕业生获得感.专业对口㊁收入理想㊁工作环境怡人等是毕业生就业的理想选择.但现实中农科毕业生从事的职业㊁岗位等前期发展速度慢,回报率低,属于 慢热型 .高校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㊁新媒体平台㊁就业实习基地和企业实践体验等途径使毕业生认清行业发展特点及职业远景,增强毕业生对所从事的职业认同感和行业归属感,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使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有更多的获得感.3.统筹创新创业,增强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先后经历启蒙教育㊁融合教育㊁实践教育㊁助推教育四个阶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在启蒙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阶段,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通识类的课程诸如 创新思维 创业基础知识 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2019年第2期(第20卷总第148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2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8)69㊀第2期杨兆强,何云峰,辛艳伟:当前农林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㊁问题及对策㊀70㊀创业意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想方设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资源.专业课教师应注重将专业技术和农业科技中蕴藏的商业价值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创业兴趣[6].在实践教育与助推教育阶段,可以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和汇编一些创业政策和校友创业典型案例,使有创业意愿和想法的学生掌握公司注册流程㊁财务管理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创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㊁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管理攻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种子基金.通过校外引资㊁校内筹资㊁校友捐赠等方式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种子基金,一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鼓励创新创业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㊁成果展示的途径解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问题.此外,高校还应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高规格的赛事㊁开放实验室和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等途径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指导专家信息库,并将创新创业导师分为创新培养类㊁政策宣讲类㊁创业指导类㊁典型带动类,提倡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精准化的分类式的教育指导,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可以在学生班级中实行 双班主任制度 ,校内遴选专业课教师担任 校内班主任 ,校外聘请品德高尚㊁素质过硬的企业经理人或董事长担任学生班级的 企业班主任 ,注重过程管理,强化监督与考核,使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采 与 利用.(三)毕业生要不断增强就业主体意识以实现积极充分和高质量就业1.转变就业观念,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㊁中小微企业就业.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毕业生到现代种业㊁农产品加工业㊁农村电子商务等基层领域就业创业将大有作为.高校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今后充满各种机遇的基层就业趋势,摆正心态,将国家战略与个人理想紧密结合,积极投身农业农村㊁中小微企业实现人生价值.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能力本位时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学习能力㊁创新能力㊁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急需人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在学校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㊁创新思维的训练㊁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交往沟通和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等.通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进而获得用人单位的肯定与认可.2.理性认识专业,调动自身就业积极性理性认识所学专业.农业院校半数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度.专业的存在性意味着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性和合理性.毕业生要充分认识本专业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性,了解专业发展的历程性,洞悉专业发展的前景性,理性㊁平和地认识所学专业,对专业领域未来的走向与发展保持十足的信心.调动就业的积极性.高校在开展就业服务过程中,多数毕业生往往都存在一种等 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求职心态,缺乏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要有意识的引导毕业生参加校外其他高校或者地方人力资源部门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充分利用国内大型的就业信息网站㊁就业意向单位官方网站发布的招聘通知㊁校友企业的便捷招聘等途径,促使毕业生 走出去 应聘合适岗位,调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3.练就过硬本领,强化就业的主体意识提升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毕业生能否。

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林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难获 得第 一份 工作 , 出现 了“ 有业 不 就 , 业 可 就 ” 无 的尴 尬
局面。
112 从 众就 业 , .. 忽视 自主择 业和 创 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近几 年 , 林 院 农
校学生 就业 首选京 沪 、 江浙 、 东 等经济 发 达地 区 , 数毕 广 多
业 生不愿 意 到 基 层 自主择 业 和 创 业 。 “ 要 大 城 市 一 张 宁
滞销 专业 , 给 与需求 的错 位在 一定程 度上 削 弱 了大学 生 供
就业竞 争力 , 加 了大 学生 就业难 度 。 增 1 4 缺乏 创 新 、 业 “ 创 型 ”能 力 的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 创 双 才 , 指具 有创 新性 思 维 , 任 何 工 作 岗 位上 都 能 够 创 造 是 在 性地 开展 工作 、 创造 性 地解 决 问题 、 拓 工作 新 局 面 的人 开 才 。对高 等教育 而 言 , 创新 精神 的一 个重要 转 化 成果 就是 落实 到创业 上来 , 创业 素质 应 该 成 为 大学 生 必 备 的 素 质 。
安 徽农 学通 报 , h i giSiB l 2 1 1 ( ) Anu r e. u1 0 0,6 3 A . .
15 7
农 林 院校 学 生就 业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钱 慧
( 徽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 , 徽合肥 安 安 2 03 ) 30 6

要: 在全球性金 融危机 冲击和 高等教育 大众 化 背景 下 , 学生就业 问题 已为全 社会 所关 注。农 林 院校 毕业 生 自 大
的浪 费 。
1 农 林 院校 学生就 业 难的原 因
11 学生 自身 因素 . 1 1 1 传 统思想 影响根 深 蒂 固 .. 农 林 院校 学 生多 数来 自

农林高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分析

农林高校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对策分析

量少 、规模小 ,导致社会提供 的就业 岗位有 限。特别是 目前国
家对 农 林 业 没 有 进 行 较 大 的 行 业倾 斜 ,农 林 行 业 部 门 的接 受 能 力 有 限 ,更 加 剧 了农 林 高校 毕 业 生 的就 业 压 力 。
出现 了 “ 有业不就 、无业可就 ”的现象。另一方 面是 毕业生择
业 论 坛 等 活 动 ; 四 是 成立 大 学 生创 业 基 金 ;五 是 成 立 大 学 生 创
参考文献 [ 周济. 1 ] 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就业 问题0. 0, ] 】073 2 (. 【桂世权. 2 】 关于大学生主要心理特 点的分析 与把握口. 0 , ) ] 0 64 2 ( 【谢志远. 3 ] 关于真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U 教育发展研究, 0 ,) 】 . 2 51 0 (
技含量低 ,以为学农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田、植树 ,对农林高


农林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 业形 势
校毕业生 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学生没有什么精深的 知识和技 能,不能胜任其他领域的工作,导致农林 高校毕业生
( 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政策决定了毕业生就
业 需 求 有 限 由于 处 于 转 型 发 展 的 市 场 经 济 、产 业 结构 调 整 、 国有 企 业 裁 员 增 效 、机 关 事 业 单 位 人 事 制度 改革 等 原 因 ,使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面 变 窄 。再 者 , 由于 社 会 各 部 门之 间 的发 展 不 平 衡 造 成 对 各 类 人 才 需 求 之 问 的 不 平 衡 , 专 业 的 设 置将 直 接 影 响到 毕 业 生 的
Wk& St与n 业 r ad 出ud 就 国yigAb o o r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讨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讨

高校扩招 后 , 出现了持续大学生就业高潮 , 全社 会 大学 生就业难 度增 加 , 每一 所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 场 的激烈竞争 , 农业 院校在这 次竞争 中所面临 的挑 战
更强 , 压力更大 。调查 显示 , 0 6 从2 0 年至今毕业生专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 困难
我国大部分农业院校建立于上世纪中期, 在当时
的社会背景下 , 各农业 院校 建校 初期专业设置都 以农
科类专业 为主 , 主要涉及植 物生产 、 动物生产 、 水产 、
业需求 占据前 十位 的专业分 别是地震工程 、 机械设计 与制造 、石油工程 、 息与 电子等专业 , 中没有一 信 其
动物 医学 、森林资源保护 、农林经济等专业 。经过半 个多世纪 的发展 , 很多农业 院校 在教育改革发展 的大
n pi et o re y t T i y teu iest ss e t h ud i rv i wnc mpe e sv u l S s a do t z ec u sss s m .hr l,h nv ri e td nss o l mp o etero o rh n ieq ai Oa mi h e d i u h y t
Oc . 2 l t 00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 困境 与对策探 讨
彭 可 为
(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 0 2) 1 18
摘 要:高校扩招后, 相较其他院校而言, 农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挑战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农业 经营模式 的制约 、农业 院校学生 自身的限制 以及学校教学 和就业指导没有 与市场紧密结合。为此 ,政府在大 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同时 ,要减轻乃至消除全社会对农业行业 的偏见和歧视 ,提升农业 、农 民、农业工作 者 以及农业 院校 的地位 ;农业 院校要 以市场需求为导 向,合 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 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 观 ;大学生要端正心态 ,努力提高 自身综合 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

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观察与思考 】
农林 院校艺术类学 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 究
刘 刚进 , 莹 丽 段
( 北 农 林科 技大 学 , 西 西 陕
西安
72 0 ) 1 10
摘要 : 随着高校 的不断扩招 , 艺术类学生的招生规模也 不断地扩 大, 高校 的责任 不再仅仅是 培养学生, 同时也
肩 负起 了向社 会 输 送 学 生 的责 任 , 就 是 学 生就 业 的 问题 。 也
能力 , 且对就业 的期望值过高 。随着 高校 的扩招 , 大学
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 的转变 ,就业期望值较
技术含量低 , 竞争力 弱 , 这在很大程度上 归咎于动漫专
业人 才 的严 重不 足 。
高, 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 生对 自己估 计过高 , 眼高手低 , 这山望着那 山高 ; 对薪水 、 利待遇 福
过高 ,学而优则仕 ”非要 去当官 , “ , 看重 国家机关 、 大单
投入是一个 显著特点 ,毕业 生期 待就业后高 回报也是 无 可厚非 的 , 如果一 心追求 高薪水 、 但 专业对 口、 高层
次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 。事实上 , 对艺术
位等 , 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 , 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
产业远 远落后 于韩 、 、 等 国 , 品数量 少 , 量 差 , 日 美 产 质
艺术教育前期投入较 大导致 的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
也导致了艺术类毕业生 陷入就业困境 。造成这种现状
的原 因主 要 有 以下几 点 : 1 生 就 业 心 态 不 积极 , 乏 正 确 的择 业 观 和 就 业 . 学 缺
二、 决农 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 的对 策 解 1 . 创建特色专业。 林院校 的艺术类专业应 当结合 农

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86GM 市场透视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

本文以就业市场机制为切入点,从就业观念、市场行为、信息传导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文/冯晓明一、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干扰了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就业选择。

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就业选择。

普通农林高校由于生源原因,加之学科的特点,使得这种影响更加突出。

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时普遍倾向“铁饭碗”;受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的影响,农民对子女的“进城”期望热切,因为就业动机的限制,大学生就业行为容易偏离市场规律,造成供需错位。

大学生在市场机制下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但规范的市场交易习惯和行为没有形成。

大学生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

诚信缺失导致信任危机。

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概念的重新界定,农林院校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一般能达到85%左右,这说明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率还是较高的。

然而由于对工作的性质和环境等期望偏高,毕业生违约、跳槽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产生高频率的“重复选择”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供需过程的信任危机,客观上提高了企业选人成本,从而出现了目前企业低薪招聘的普遍做法。

一面是低薪招聘的企业如履薄冰,一面是要求高待遇的毕业生上下求索。

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种非市场行为连续产生了系列的非市场反应,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交易。

能力单一造成劳动需求价格期望偏低。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应对策略郑雯高鹏(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应朦毕业生的敷蹙也与年剖增,给毕业生带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农林院校毕业生在这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更强。

本文分析了农林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林院校;大学生就妲;应对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嘲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2003年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监生人数麸2002年懿145万猛增至212万,朱就韭人数也苁37万猛增至52万;2004年应届大学毕韭生280万人,约69万人未就业;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338万人。

绚79万人来就业;2006年毕业生达到413万人.2007年则达到了413万人,约百万大学生未就受;2∞S年毕监震人数菱逢饿造了一令凝鳃离峰一-559万。

无论憝高校招生栽模年均增长率还是高校毕监生年均增长率均远远高于同期的G D P增长速度。

我国大学缴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有效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凝熬闻题。

农林貌校在这一场竞争审掰遇到载挑战雯强,感受到的压力也嚣大。

1当前农林院校婊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1.1社会环境1.1。

1我阂臻入W TO嚣,农堑受到极大懿狰赘,嚣睡蓑鞭来有的挑战。

我国的农业科技含量总体较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化、高科技的农业还不成气候,农业仍旧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吸纳农林大学生的能力十分有限。

l。

1。

2农接裹校柩生规模逐年璞瓣。

我逼裹等农爨教育战略目标是“十驻”期问,高等农林教育的总规模将按14%左右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占全阑总招生数的8%,到2005年,各类高等农林教育在校人数达到47。

7万左右.年增长率13.2%左宿。

2010年,褒态等教骞大众亿酶进纛孛继续扩大娩模,各类蒜等农林教育在校人数将达列73.6万宠右。

因此,就业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l。

1。

3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变得日益重要。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高等农林院校的农科类本科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随着国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一、农科类本科生就业现状1、就业难度大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农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农科类本科生就业市场的不平衡。

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缓慢,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减少,而农业发达地区的农业人才供大于求。

因此,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难度较大。

2、就业领域狭窄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但是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领域相对来说比较单一。

大部分农科类本科生会选择就业于国营农场、合作社、农业园区等农业企业单位,而其他的就业领域则非常有限。

这也使得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领域不太宽广。

3、薪资水平低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农科类本科生的薪资水平普遍偏低。

这也是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显著方面。

农业产业的低迷和萎缩,导致农业企业的薪资水平难以与其他行业相比拟。

而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本科生却面临着低薪的现实。

二、农科类本科生就业对策1、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随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建设,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对接实习企业,促进交流高等农林院校应该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为农科类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促进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

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等农林院校应该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市场发展,为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通过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一些困扰,主要表现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岗位选择有限、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提高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要加强对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提高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和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相关行业人士进行就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岗位的需求和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要注重培养农科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

农林院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践,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农科类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农科类本科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综合素质培训课程,如口才训练、团队合作训练等,帮助学生提升这些能力。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学生组织,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农业农村部门和农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和实践项目,促进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主要岗位,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要加强对农科类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面临就业的压力和困扰时,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应对就业挑战。

高等农林院校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以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来解决。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农科类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前景。

农林类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措施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

农林类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措施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

农技服务三农论坛2016.18期·第33卷农林类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措施探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为例刘 杰 任璐璐 王阳修 李 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 712100)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

近几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度提升,企业岗位趋于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农林院校存在偏见,用人单位、企业对农林院校毕业生期望和要求提高,再加上农林类院校的毕业生自身对就业的认识不足,都给相关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出了难题。

另一方面, 工业化高度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下,人们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味有巨大需求,又促使园林行业成为一个朝阳行业,对园林类专业人才需求增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新常态,为园林类毕业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

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为例,探究如何为大学生提供合适满意的工作平台。

1 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近年来大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对用人单位和招聘企业的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当前学生就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就业率保持稳定水平。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学院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根据近几年毕业生摸底情况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继续升学或出国深造的学生群体比例较往年增大。

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稳定。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园林、地产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来校招聘重点企业多数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北京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单位质量稳步上升。

举办行业招聘会中邀请了众多龙头企业,可以预见学院毕业生在行业龙头企业中的就业比例会持续增长,薪酬水平逐年提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趋升。

2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2.1专业学习与就业指导相分离人才培养方案与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
业 就 业率 均 高 于8 % 0 。再看 专 科 农林 牧 渔 大类 毕 业 生
急 需大 量专业 技 术人才 。高校作 为人 才培 养机构 ,如 若 能充 分利用 有 利政策 ,多方协 调得 当 ,这一领 域 毕 业生 就业 情况 仍可进 一 步得到 改善 。
表1 年度就业率区间分布 的专业数 量 ( 本科 )
关键 词:农 学 就业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6
现状
对 策
农 业 是第 一 产 业 , 支 撑 着 国 民经 济 的建 设 与发 展 。近 年 来 ,在 国家 调 控 下 , “ 农 ”优 惠政 策 不 三 断 出 台 ,农 业 持 续 发 展 ,得 益 于此 ,农 学类 毕业 生 需 求 量 有 所 增 加 ,就 业 形 势较 好 。然 纵 观 全 局 , 这


农学类学生就业现状及情况分析
看 ,涉 农行业 对 农学类 毕业 生 的吸 收并未 真正进 入饱 和状 态 ,相 反 ,国家正 积极 发展 现代 农业 ,涉农 行业
( )就 业现 状 一
根 据 教 育 部 公布 的 《 0 8 本 专 科 专 业 就 业状 20年 况 》 、 ( 09 本专 科专 业就 业状 况 》 、 (0 0 本 2 0年 ( 1年 2 专 科 专业 就 业 状 况 》 …来 看 , 学 类 专业 就 业 率 逐年 农 好 转 。先看 本科 毕业 生就 业情 况 ( 见表一 ),20 参 08 年毕业生就业率最低区间为6% 7% 5 一 O ,最 高 区 问 是 8% 5 ( 0 一8 % 且仅 有两 个专 业) 0 0 毕业 生就 业率 最 :2 1年 低 区 间则是 8% 8% 0一 5 ,最 高 区 间为9% 9% 0一 5 ,所 有专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而当今就业困难问题也成为了百姓、媒体、政府等群体居高不下的关注热点。

本文就以农科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等角度浅谈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从大学生自身择业和就业观、学校培养方式、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缓解的对策。

关键词:农科专业;就业难;成因;对策引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事物均有两面性,需要辩证对待,当下高教育水平也迎来了就业难的困境。

在当下普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情势之下,农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是颇为棘手。

一、农科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一)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大幅提升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增长或将大幅提升,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人数增量较大。

统计显示称,2020年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人数为874万,比2019年毕业生人数增加40万;202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共计909万,同比2020年的相关数据增长了35万之多;202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即将面对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或将达到1076万。

面对如此庞大的增量数据,可见当下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进入了历史高峰时期。

每年农科专业学生的毕业数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农业行业需求较稳定,且行业内本身的利润微薄,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质量也较为有限,投资农业的企业增量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量,无法吸引农科专业大学生积极投入对口行业,导致不少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也是当下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择业观与就业观正悄然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已逐渐挑起了国家的大梁,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年轻人的择业理想也逐渐推高,普遍都追求一份舒适稳定、待遇好的工作。

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科技行业、事业单位等是当代年轻人的首选行业,但这些行业每年可供给的岗位数量却是有限的。

从近年高等院校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和企业供给岗位来看,大部分农业及其相关企业供给的岗位都在乡镇或其他农村基层,而城市里的就业岗位较为稀缺,当代年轻毕业生富有拼劲和朝气,多数人更愿意选到大城市打拼挣取高额回报,而不愿到基层农业单位回馈社会,毕业之后也致使学生选择了专业不对口的其他行业,从根本上缺乏合理的就业定位,这也导致了一定就业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高校扩招实施,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批量学生同时涌入社会求职,且不具备有明显的优势,金融危机进一步加重了就业难度,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严峻。

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和行业的对口性,形成了产业、地域人才结构失衡的尴尬局面。

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的对策,以期能为提升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林类高等院校就业形势就业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1999年,高校扩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的国民素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高校扩招带来了严峻的就业问题。

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高等农林院校承担着服务于中国局部地区农林建设的艰巨任务。

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局限性以及社会因素,高等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
挑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农林特色鲜明,因此,笔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就业现状与困境为背景,提出了促进高等农林院校毕业
生就业的对策,以期能找到提升农林高等院校学生就业率的便捷途径。

一、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农林类高等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基本任务,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担负着大学生就业的责任。

但近年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农林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没有明显的优势,且严重受到专业学科的限制,对口专业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少。

二、学生初次就业不稳定。

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不敢贸然签工作;部分学生存在“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

三、学生求职心理不成熟。

大多数学生认为找工作是毕业时才需要做的事情,没有提前准备。

等找工作时,简历单薄,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不合理。

性别因素在农林类院校体现的比较明显,尤其针对理工科类学生,增大了农林院校理工科类女生的就业困难程度。

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够到基层就业,不符合学生的就业期望。

加之,部分用人单位的工作地点的特殊性,也会选择招聘生源地就近的学生。

二、影?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因素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自我认知存在模糊,学(职)业生涯规划迷茫;对专业认可度低,就业不主动;对自己定位不清晰,求职期望值过高等。

从学校层面来看,理论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不够深入,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满堂灌”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

从社会层面来看,产业、地域人才结构不平衡,供求出现错位;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部分用人单位招聘标准不合理等。

三、促进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学生层面
1、明确目标,提升能力
就业不是毕业前的事情,学生在入校后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学(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理性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比赛或活动,提升自己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等能力;参加跟自己求职意向相关的实习,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行情,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主动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部分学生不愿主动获取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狭窄,就业方式单一。

该部分学生应主动克服自身不足,化被动为主动,多方位,全面了解就业信息,丰富自己的求职经历。

此外,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能只追求高工资,只看中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
面向基层、农村、西部就业,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大胆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难题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

落实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优化就业精准服务,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

学生要充分抓住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利用所学专长,大胆创业。

(二)学校层面
1、更新课程设置,创新授课方式。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入市场所需的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高校务必应根据社会市场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应。

此外,各高校应根据当代学生特点,创新授课方式。

翻转课堂,PPT汇报,专业研讨课等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专业水平。

2、强化实践课程。

农林类院校要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农林实践相结合。

实践课程应体现系统性,多样性,实用性。

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平台,学生通过必修和选修等方式,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多数高校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不能实现学生一对一指导。

学校可以以就业指导中心为纽带,向内延伸至各院系班主任、辅导员、优秀党员等,向外延伸至对接企事业单位,全方位指导学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

此外,就业工作应该从低年级学生抓起,按年级制定培养方案,及早对就业做好准备。

就业指导中心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模拟面试,简历问诊,求职演讲比赛等各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活动或比赛,开阔学生的就业视野,协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社会层面
1、政府调控,保障学生权益。

政府不断调整就业政策,出台相应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逐步把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保障学生权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针对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完善市场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企业与学生是一个三方联动的整体,用人单位应当持续与高校保持联系,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

高等院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时反馈,不断调整学生的就业状态,此外,用人单位可以力所能及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不断提升实践经验。

只有企业与高等院校联手,学生的就业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

新形势下,农林类高等院校学生由于其专业的限制性和
对口专业特殊性,在就业方面,无论是从来自于自身、学校还是社会的,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与引导下,在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合培养下,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