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对德育的重要性
坚持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文库 第03期210坚持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杨 娜就德育而言,劳动教育具有养成习惯、砥砺意志、锤炼品格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生建立崇尚劳动的价值共识和行动自觉,是德育的重要任务。
坚持劳动品格、强调劳动价值、弘扬劳动精神,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认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重要性,对培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托起者,培养有思想、有本领,能够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就指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爱”教育的提出,强调了“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因为“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2015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在会见中国少先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强调“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并对广大少年儿童提出了“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的殷切希望。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再一次强调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可见,加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把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培养成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
1 劳动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观点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石——劳动观。
劳动,马克思将其称之为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可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是劳动的终极指向,也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
渗透劳动教育,让小学德育工作“接地气”
渗透劳动教育,让小学德育工作“接地气”摘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以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建设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易经·彖传》中有:“蒙以养正,圣功也。
”这一流传深远的信条式箴言,意在强调启蒙教育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德育启蒙的黄金时期,我们应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学生群体的德育渗透与教化引领工作,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为德育工作注入无限活力。
作为一门基础类必修课程,小学劳动与技术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并加强儿童德育的有效载体和优质平台。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德育;教学策略引言目前阶段,小学生劳动教育是在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劳动技能指导以及劳动实践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共同完成劳动教育的工作。
劳动教育要给学生带来充满活力的劳动环境,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中所蕴含的品质之美。
小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学习知识,德育及思想教育也是重点,劳动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的有效渠道一、以生活链接为主线,在内外互动中丰富德育内涵劳动与技术、劳动与生活、技术与生活三者之间,在客观上存在一种深度融通、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尤其对于小学劳动学科来说,丰富多元的生活元素是普遍存在、触手可及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在小学劳动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接受生活元素的滋养,这既可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内化体悟和学用结合,又能在学科资源开发中不断深化德育内涵,让“劳德互动”更趋于常态化。
教师将德育融入小学劳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热爱劳动,鼓励学生借由劳动认知和感知世界,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这也是小学劳动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家用电器的使用”教学中,由于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很少会自己操作电器,如冰箱、微波炉、空调等,所以,在教学家用电器的内容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家用电器的意识,鼓励学生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完整版)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完整版)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忽视劳动教育的不良后果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孩子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劳动教育,他们可能会变得懒惰和无所事事。
这将导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难以立足,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此外,缺乏劳动教育的孩子可能会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二、劳动教育的作用劳动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勤劳精神和自立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身体和智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注重孩子的劳动教育,鼓励他们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义工活动。
学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资源和机会,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孩子们才能真正了解生活和社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
近年来,青少年的劳动能力和意识引起了广泛关注。
媒体报道显示,许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一些调查结果表明,从未洗过衬衫的学生占79%,不会煮白米饭的学生占84%,不会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学生占67%。
此外,一些家长也存在过度照顾孩子的现象,如给孩子整理书包、洗手绢、洗脚、穿衣服等,导致孩子缺乏劳动意识和能力。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偏差导致了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
有些孩子甚至不懂得感恩,比如一位孩子掉进便坑中,一个工友帮助她拿出眼镜,但她却没有表示感谢。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劳动教育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逐渐被纳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中。
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劳动的尊严和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劳动技能,积极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念。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集体劳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学生能够体会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培养起对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同时,劳动教育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社会分工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有份内的责任,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再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劳动实践是对学生知识的应用与转化,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劳动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劳动实践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
劳动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可以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摘要:劳动教育是培养优秀劳动者,是为当前国家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人才后备军的基础工程。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强化督导评价,增加教育投入等,从而使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学校的主阵地上落实落地,培养具备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班人。
本文就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实践研究,以为小学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德育活动;有机结合一、小学劳动教育在学校实施中的现实困境随着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小学的劳动教育已逐渐被淡化、弱化,学生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大有人在,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轻视、鄙视劳动的倾向。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一是思想认识重视不够。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广大农民的劳动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活中,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也愈来愈少。
通过访谈,有不少老师和家长认为,小学生没必要进行专门的劳动教育。
甚至认为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劳动教育课程在上级部门考核考评和升学招生中没有太多体现,抓了也是白抓;有的老师将校内劳动与体罚的界限混淆,认为主要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认真学习,取得优秀成绩考上大学才是人生大事,劳动教育以后再搞。
二是课程开设落实不力。
毫无疑问,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但是调查发现,不少小学在课程开设方面都存在落实不力的问题,并没有按教育部门的明确要求,开足劳动教育课时。
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学校本身师资不足,劳动技术这种“副课”往往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
还有一些小学并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他们把定期开展的学校大扫除等同于劳动教育,也有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假日在家中完成的。
有的农村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但往往由教职员工来打理或者干脆荒废,并没有让学生去亲历劳动过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务劳动中的德育意蕴
2023年第4期(总第370期)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hina理论研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务劳动中的德育意蕴关嘉琦摘要:家务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被频频提及,尤其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更是引发了社会热议。
那么家务劳动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德育意蕴呢?家务劳动作为日常性的家庭活动,不仅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也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机会。
这为德育的发生提供了环境和精神基础,促进了家庭内道德秩序的建立,为挖掘其中的德育意义提供了可能。
家务劳动的开展对于孩子个体品德、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家长应当妥善运用对话和传授、示范和引导、启发和研讨层进式教育方法实现家务劳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家务劳动道德教育家庭教育 家庭道德作者简介:关嘉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87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劳动教育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中也补充了“劳”的内容。
[1]家庭作为劳动实践的重要空间,家务劳动是其核心内容。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调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2021年10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六条六款中明确规定:“家长需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凸显了家务劳动的教育意义和地位,激发了学校、家长和研究者们的思考。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引起了社会大讨收稿日期:2023-03-14论,课程标准内共设置十个任务群的劳动课程内容,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劳动观念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劳动
劳动观念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劳动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的天性。
为了让孩子从小学会劳动并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观念教育在幼儿园、小学等教育环节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劳动观念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劳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部分:劳动观念教育的重要性劳动观念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劳动,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劳动观念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劳动观念教育的方法与途径1. 家庭劳动教育: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劳动的地方。
父母可以将家务劳动变成孩子参与的过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比如,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洗碗、打扫卫生等,从小让他们养成劳动习惯。
2. 学校劳动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劳动课程是培养孩子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设置劳动实践课程,让孩子亲身体验不同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3.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社区、社会公益等劳动中,感受到劳动的社会价值。
比如,组织义工活动、参观工厂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了解劳动的过程和意义。
第三部分:劳动观念教育的效果和评价劳动观念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通过劳动观念教育,孩子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知道劳动是为了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此外,他们还能培养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部分:结论劳动观念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劳动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共同努力,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劳动,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观念教育不仅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持,也是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社会的关键。
劳动教育拓宽德育的途径有头脑风暴,实践锻炼劳动创新训练
劳动教育拓宽德育的途径有头脑风暴,实践锻炼劳动创新训练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优秀的传统品德。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一直十分重视,并将“劳”列入党的教育方针。
就目前情况而言,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没有引起对劳动教育的重视。
劳动教育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多方的忽视,使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因劳动教育缺失而导致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现如今,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亟须改进的问题,如很多学生不热爱劳动、铺张浪费、鄙视劳动者、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花钱大手大脚等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连书包都不背,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这些缺乏劳动概念、没有自我劳动的意识,归根结底都是劳动教育的缺乏造成的。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劳动教育是我国青少年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应将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新一代青少年的劳动意识和观念越来越淡薄,甚至是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各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劳动教育的深化和加强。
劳动教育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追求。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往往能够获得知识的启迪和领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明均因劳动而推动。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劳动成果和价值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远大追求和上进心;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摆脱依赖性和脆弱性。
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体验劳动价值。
人们总是通过劳动来获取劳动价值,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从而体会劳动的意义。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明白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从而倡导学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劳动能够获得各种生存技能,提升人的综合品德素质。
劳动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可以作为文化知识的检验,学生在劳动中能够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同时获得脑力和体力的提升。
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
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引言"五育"融合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本文档旨在探讨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劳动教育的定义与内涵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
劳动教育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
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的作用1. 劳动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通过劳动,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勤奋努力等美德,从而提升德育水平。
2. 劳动教育与智育的融合劳动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智育水平。
3. 劳动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劳动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劳动活动往往需要付出体力和汗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 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自然美、艺术美等,同时通过劳动创作出美的成果,提升美育水平。
5. 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劳动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道德、锻炼身体、提高审美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劳动教育在"五育"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有机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以上文档内容为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和调整。
劳动教育推动学生人格发展
劳动教育推动学生人格发展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形式。
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下面将从培养劳动意识、提升自信心和塑造品格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劳动教育推动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一、培养劳动意识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明确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通过参与实际的劳动活动,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成果。
他们会逐渐理解劳动的意义,明白劳动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培养起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二、提升自信心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培养自我认知、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当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后,他们将感到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积极的体验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经历到困难和挑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他们能够积累经验并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
这种挑战与成长的过程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
三、塑造品格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和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遵守规则和纪律,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和自律意识的良好机会。
通过与同学一起劳动,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而在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结语劳动教育是推动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培养劳动意识、提升自信心和塑造品格,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增加劳动教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劳动与德育的融合
劳动与德育的融合
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但是这两者之间却经常被视为是相互独立的。
然而,实际上,劳动和德育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
首先,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劳动中,学生需要遵守规章制度,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积极负责,这些都是德育教育所强调的品德修养。
通过劳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在劳动中不断地磨炼和提高自己的品德水平。
其次,德育教育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劳动技能。
德育教育中的“德”与“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优秀的品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
此外,德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他们在工作中具备更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品质。
最后,劳动和德育的融合,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在劳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劳动项目,通过劳动的实践,逐渐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而德育教育则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从而增强自信心和价值观,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
综上所述,劳动和德育的融合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劳动技能,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强这两种教育
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劳动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
增城市新塘镇久裕小学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
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使人高尚,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
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
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网上有这么一个消息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
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
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
劳动教育论文:探析小学德育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论文:探析小学德育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德育和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德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对小学生性格品质的养成、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高效化推进德育工作,多角度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进而揭开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可谓一举多得。
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不断补充德育内容,把握合适的时机渗透劳动教育,给予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成熟化发展多重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体优化德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劳动教育的深入渗透,教师摒弃传统观念,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指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劳动技能,从而学好道德知识,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小学生热爱学习,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未来发展前景将一片大好。
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看法。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一)强化培养学生能力我国教育追求的是:以生为本,有的放矢,通过实施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干扰,部分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强化培养,许多学生因此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很难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有效消除弊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德育、劳动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必须改进相关制度,及时创新教学方法,高效化推进德育工作和劳动教育工作,强化培养小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的技能,实现身体素质、主体优势、认知水平、实践热情的稳步提升,学以致用,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
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性内容,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注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学习兴趣十足,也具备了发展信心,“高分低能”现象不复存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性发展以及成熟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极大,家庭内部的劳动氛围较差,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法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
劳动教育的德育价值
劳动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体力劳动或智力劳动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教育还具有德育价值。
首先,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劳动,必须按时完成任务。
这些要求都需要学生遵守规则,自觉承担责任,从而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影响。
同时,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其次,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勤奋精神和耐力。
劳动需要耐心、细致、持久的付出,这些都是勤奋精神的体现。
通过劳动,学生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耐力,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智力劳动,都需要学生付出较长时间和精力,这将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最后,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劳动中,学生不仅会体验到付出的艰辛,还会体验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他们会感悟到,有了团队的力量,劳动就变得更加高效,也更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劳动教育还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不是单独存在的,需要依靠社会和他人的支援。
通过感恩和团队合作,学生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因此,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 1 -。
劳动教育 德育活动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劳动教育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勤劳勇敢、团结合作、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教育德育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自律和坚韧的品质。
下文将重点介绍劳动教育德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实施方式和取得的效果。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社会,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它不仅是社会生产的基础,更是每个个体生活的必然要求。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价值,从而培养出不怕脏、不怕累、勇于拼搏的精神。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实践教学、劳动体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实践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劳动体验是通过参与农田耕作、校园清洁、环境整治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方面,劳动教育德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德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勇于挑战、勤奋刻苦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应充分重视劳动教育德育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为社会建设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社会也应共同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劳动教育德育活动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论劳动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劳动教育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五育”的提出,促使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同时也让人们引发对教育的思考。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热爱劳动的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让中学生感受到劳动对于自身和社会的意义。
但当代学校内中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令人担忧,特别是许多城区学校,轻视劳动教育、学生劳动技能的缺失,这类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我们应扭转重知识、轻劳动的旧教育观念,应肯定在教育中,劳动的独特功能,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把劳动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
本文通过对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谈谈劳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全面发展;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那些双手灵活、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慧的、热爱探究的智慧。
手所掌握的或正在学习的技能越高超,儿童就会越聪明。
儿童越聪明,那他对事实现象、因果关系和事与事之间的客观规律进行思辨和分析的能力就会变现得越显著。
劳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五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艰苦拼搏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当然,在学生具体劳动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德育教育融汇其中,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品质和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为学生更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劳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二、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以前,我们只是注重考试成绩,一味要求学生埋头苦学。
但是现在,我们不再把教育和劳动割裂开来,而是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而更加强调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或劳动中来。
当然,这里的劳动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谓的体力劳动,而是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或者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过这种活动是具备一定的社会有价值的。
以“劳”育“德”:基本内涵、时代意义与实现路径
以“劳”育“德”:基本内涵、时代意义与实现路径以“劳”育“德”:基本内涵、时代意义与实现路径一、前言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泉之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劳动价值被抹杀,劳动教育也逐渐弱化。
为了让社会重新重视劳动与德育的关联,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时代意义以及实现路径。
二、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劳动实践培养人们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
它不仅包括技能培训,更是一种道德教育。
所谓“劳动育德”,就是通过劳动来锻炼人的德性和品质。
具体来说,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2. 劳动习惯养成: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如准时出勤、认真负责、团队合作等。
3. 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进取、困难面前勇敢向前的劳动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 劳动价值观塑造:劳动教育要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三、劳动教育的时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愈发重要。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一种独特的道德教育方式。
以下是劳动教育在当代社会的时代意义:1. 培养创新能力:劳动教育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应对问题,并独立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充满社会责任感地投入到劳动中,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4.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明白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实现劳动教育的路径实现劳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参与。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德育
劳动教育是最好的德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凸显其重要!然⽽当下教育,差不多都是只有分数的教育,⼀切为了分数,⼀切努⼒都是为了获取分数。
为了分数,⽴德树⼈被忽视,“育分”不“育⼈”;为了分数,体育、美育可有可⽆,完全成了摆设。
为了分数,劳动教育更是被淡化,甚⾄是完全缺位。
很多家庭,家长包办⼀切家务,不让孩⼦参加家务劳动。
⼀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教育课,但是往往迫于应试的压⼒,⼀切为应试让路,劳动教育课要么被视为杂课,要么被叫着“⾖芽科”,要么被语⽂、数学所取代。
疫情的肆虐,学⽣们正在经历⼀个延长版的寒假,这也是⼀个特殊的寒假。
为了防疫抗疫,学⽣们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正是进⾏劳动教育的最好契机。
“停课不停学”,家长和⽼师完全可以适时引导孩⼦做些家务,让孩⼦参加⼒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是最好的学习,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如,让孩⼦拖拖地、擦擦桌⼦,让孩⼦给垃圾分类、整理⾃⼰的⾐橱、洗洗⾐服、淘淘菜,也可以让孩⼦在⽗母的帮助下学做简单的饭等等。
尽管按教育部规定的延期开学时间还未到,然⽽不少地⽅和学校,却把“不停学”,简单理解成课本知识的学习,不管条件具不具备,都⼀窝蜂地搞起了线上教学和⽹络授课。
学⽣难得有⼤⽚时间做做家务,参加劳动锻练锻练,学校和家长也难得有这样的⼀个加强对学⽣进⾏劳动教育的机会。
遗憾的是,⼀个可以让劳动教育⼤有可为的寒假,在不少地⽅和学校,就这样地被“不停学”剥夺和占有了。
⼀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的学⽣离劳动越来越远了。
不少学⽣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缺失,劳动技能缺乏。
长此以往,鄙视劳动的⼼理便悄然滋⽣。
⼀些学⽣不仅不喜欢劳动,⽽且轻视劳动,甚⾄还看不起劳动,更看不起劳动者。
⼀个不懂得劳动的⼈,既很难尊重劳动者,⼜很难体会到⽣活的艰⾟与来之不易。
《朱⼦家训》中有语:“⼀粥⼀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维艰。
”也难怪,在我们⾝边,浪费粮⾷,不热爱⽣活,不珍惜当下⽣活,甚⾄还糟蹋⽣活,践踏⽣命的现象,⽐⽐皆是。
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培养
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培养摘要:本文首先对小学生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关键意义进行了剖析,随后研究了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培养方案,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实际意义;培养方案引言:长期以来,劳动教育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劳动教育的效果会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仍有一定数量的小学生劳动意识不足、不愿劳动、不具备技能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这就说明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受到忽视。
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可以得知,这样的小学生根本无法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更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小学生实施家庭劳动教育的关键意义(一)对于加强学生的思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小学生实施家庭劳动教育并不是指让学生进行社会意义上的传统劳动,开设该课程的实际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使得学生更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建设是利用合理的计划来让学生参与各项劳动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锻炼,遇见问题也会进行自主思考和自我解决[1]。
同时,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实践和奋斗的重要性,对于外界困难的抵抗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建设不仅是锻炼学生体魄的过程,也是加强学生思维建设的重要阶段。
1.对于培养学生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在孩童年龄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
大量的社会实践表明,在孩童年龄阶段经常完成家务且喜爱劳动的儿童,相较于养尊处优、不爱劳动的儿童来说,更加吃苦耐劳,而且更加优秀,会对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具有很强的社交水平。
国际心理学者对当地了500多名孩童实施了长达20余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证明,相较于热爱家务劳动的孩童来说,不喜欢家务劳动的孩童更容易失业,而且有更大概率走上犯罪道路,热爱家务劳动的孩童走向社会之后会有更高的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劳动是人们改变物质对象,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劳动使人高尚,是我们生存于世界的最为神圣的活动,是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
一、忽视劳动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劳动“答卷”一直令人担忧。
各种传媒不断报道有关当代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的现象。
如近些年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
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 %,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据北京市家教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
看了三份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答卷”,使我们不得不忧虑,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素质,中华民族最为优良的品质正遭到某些因素的削弱与侵蚀。
结果,许多青少年即使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依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欠缺。
从种种调查报告和现实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到,青少年的劳动观念正日趋淡薄,对青少年的教育已陷入一些误区。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应在家长身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是由于家长思想上的偏差,忽视了劳动教育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可悲的是,忽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与劳动人民的感情上发生扭曲,不尊重劳动人民,甚至形成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坏思想。
某小学校的一个孩子课间不慎将眼镜掉入便坑中,急得没办法。
一位工友用手从便坑中帮她掏出来,还给了她。
没想到她转身就走了,连个谢字也没有。
同学问她,你怎么不好好谢谢人家?她居然说:“谢什么,她就是干这个的。
”
没有经历过劳动磨炼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他们不爱惜劳动成果,不知道这些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
目前,有不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爱护东西,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分析今天在丰盈的物质生活氛围中成长的一代,许多不良的道德、心理品质,大抵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缺少劳动教育中找到根源。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不可掉以轻心。
二、劳动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
劳动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实践证明,人的许多优秀品质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培养孩子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
劳动能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
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劳动能培养孩子自立、自理、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不愿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其实学习并不能排除孩子参加劳动。
因为劳动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环,促进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
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劳动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国自古就有心灵手巧的说法,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又带动手巧。
如湖南省湘潭清联小学的许卫东和张永义,在他们十一、二岁时早晨起来要帮家里烧饭,但又想利用烧饭的时间看书,有时读书入了迷,忘了熄火,饭就烧糊了。
为了解决看书和烧饭两不误这个难题,这两个孩子一起研制了一个饭熟报讯器。
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头是装了米和水的锅,一头是相当重量的沙罐。
当饭熟时气体蒸发,重量减轻,沙罐下垂接通电源,电铃便自动报警。
如果人在外面,听不到电铃的声音,报讯器还可以自动将炉门关闭。
这项成果,在湖南省举办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这是劳动能激发孩子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的生动一例。
劳动可使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
学会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是孩子学会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动手创造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于孩子的心灵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都自觉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可以增进家庭的团结、安定,使家庭气氛和谐。
每一位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做合格的家庭成员,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做父母的劳动强度,而且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
通过劳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即在外关心同学、
老师,在家关心父母、长辈,长大成家后才能关心妻子、丈夫。
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
三、学习发达国家家教经验,走出家庭劳动教育误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劳动之美德
据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美国为72分钟,韩国为42分钟,法国为36分钟,英国为30 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
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
6—10 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擦汽车和菜园里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另据报载,美国和加拿大有17个城市每年举办“铁孩子运动会”参赛者是7至14岁的少儿,比赛内容是连续进行长距离游泳、骑车、越野和长跑。
每年均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带着孩子前往报名参赛,角逐“铁孩子”的桂冠。
无独有偶,日本中学普遍设有一门锻炼课程,即在严冬组织学生身着短裤进行户外长跑,旨地培养孩子钢铁般的意志。
这些生活富裕的国家,竟有如此苛刻的教子法,令人大开眼界。
相比之下,我们身边的孩子未免被娇宠得过了头。
然而,眼下这些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大多过于娇嫩,吃不得苦耐不了劳,经受不了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这实在怨不得他人,从72分钟比12分钟的数字里,就不难得出,责任主要在父母身上。
该是父母警醒的时候了,做父母的应充分认识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素质,从小就应给其创造磨炼的机会。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不是个简单的习惯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大问题。
一代青年如果不爱劳动,将后患无穷。
古代巴比伦的消亡,与其民族好吃懒做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决不能说说重要,做做次要,过后全忘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圣贤们身体力行给劳动赋予了神圣无比的意义。
《抱朴子·广警》中说:“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宋代罗大维在《鹤林玉露》中说:“民劳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万恶生。
”中国古代的禅著《百丈丛林清规》的主要精神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认为人不可不参与劳作,每个人都有奉献的义务,才有资格吃饭。
制订该清规的百丈怀海禅师不仅是制度的建立者,也是实践者。
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是他到了90岁,弟子看到师父年老,不忍心让他再到田里工作,又不敢劝师父,只好把他的锄头藏起来,找不到锄头的百丈虽然不下田,但也不吃饭,他绝食三日,弟子劝他吃饭,他说:“我
不是规定过,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吗?”弟子只好把锄头还给他。
传说他活到96岁,工作到临终最后一天。
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美德,在当今孩子的身上出现了异化,做父母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是一种保姆式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能带来外观华美的花朵,但这样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曝晒,它只能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生长。
在为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倾注爱心时,父母们忽视了孩子不可能永远在“ 温室”里生存的事实。
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讲过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家强。
”这句话曾让许许多多关心中国革命的人睡不着觉。
孩子强不强,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下一个世纪的面貌与命运。
每一个父母都应对孩子负起培养的责任,多为孩子的社会属性和未来着想,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使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得以弘扬,使中华民族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