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公众精神需求_谈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功能与规范_范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地带0的编创人员秉持全新的思路,从性别、社会阶层、情感矛盾的属性入手,对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进行分割定位,打造出相当整齐的情感栏目群落,彰显了卫视频道的最大特色。

/情感地带0从2004年初正式以统一/旗号0对外开播,成绩不俗,1-8月份全国收视率比去年同期提升174%,收视率位居全国同时段自办节目第一名。

(作者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频道策划部副主任邮编: 210008)
社会转型与公众精神需求)))谈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功能与规范
u范愉
一、公众精神需求与情感类电视节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公众都会有一定的精神需求,也存在着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可能性。

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相对疏远,而大众传媒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承担着满足公众精神及情感需求的功能。

电视媒体一经产生,就始终把社会主体的精神与情感生活作为自己的表现内容,并将公众的此类需求作为一种市场增长点不断加以开发。

情感类节目可以说就是在这一需求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¹
社会主体的精神需求是多元化的,作为普通民众,既有关注名人生活乃至隐私的兴趣,也有从公共知情权角度了解公众人物生平、行为及观点的要求;既有从他人的生活经历中获得经验、激励斗志的需要,也有抒发自己情感、参与公共生活的愿望。

而成功人士、政治家和社会名人,也有通过传媒了解普通人的心理和民生,获取社会生活信息的需求。

社会公众既是大众传媒关注和报道的对象,也是接受其信息的受众,通过各种情感类节目,他们从交流和传播中能够获得信息和满足,也能够参与和表达。

通过大众媒体的渠道,这个平台既可能成为公共舆论的晴雨表,以可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培植公共道德和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情感类节目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节目形态,而是对其表现内容、体裁、角度以及表现方式进行的一种概括性界定。

但是在这种概括中,我们依然可以总结出情感类节目的许多共性、制作规律和原则。

可以说,情感类节目的共同特点是立足于人的情感世界,包括普通人和社会名人,弱势群体和成功人士,关注人的命运、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通过主人公或当事人表达、参与、交流、互动等方式,辅之于媒体的技术手段,创造一个体现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的平台,满足受众的一种精神需求。

在风格上,注重纪实性、真实性、平民性和参与性,并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态,如人物访谈、纪实采访调查、现场讨论或辩论、寻找亲友、真实人物情景剧、慈善募捐、益智娱乐等等,能够唤起公众的共鸣、感动和参与的兴趣。

当代世界各国的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无不将情感类节目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愈发多元化,而情感类的节目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某些类型甚至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然而,由于道德本身的多元化特点,以及各社会阶层基本利益与价值观的不同,情感类节目本身也必然呈现一种多元化状态,作为非主流媒体,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同类节目挑战公共道德,起到标新立异乃至惊世骇俗的革命或颠覆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价值标准、宽容程度和承受力。

二、社会转型期的公众精神需求与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功能
如果说在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从来就呈现一种多元化态势的话,那么,在一个转型社会这种多元化特点尤为明显。

更多的利益和价值冲突、更多的命运突变、更多的风险、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困惑、更多的孤独无助、更多的失落,更低的心理和实际承受力,更大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平等,更多的不满与抗争,更多的犯罪等等。

传统的社会调整机制在这种转型中常常显得应对不暇,纠纷多发、诉讼激增、社会冲突容易激化就成为转型期的基本特征。

º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具有所有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尤以社会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和道德失范表现得最为明显,加之传统上缺少法治和宗教信仰的依托,民主基础较差,所以公众的整体心理显得格外脆弱,冲突和矛盾容易激化,因此,国家不得不把社会的稳定作为第一位,同时又必须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现行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媒体承担着多重社会功能,例如舆论监督、政治与社会事务参与、社会动员等等。

从电视媒体的内容和节目类型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角度构成了一种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格局。

在这些节目类型中,情感类节目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且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魅力。

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因此,舆论监督和法制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相比之下,情感类节目似乎并没有这样显赫的地位和轰动的效果,但是它却是不可或缺的,恰好是政治题材、新闻类、法制类节目的一种最好补充。

»它从另一方面满足社会转型期公众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受众的欢迎,并具有更为长久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

例如,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百姓故事0,以及第十套节目的/讲述0栏目,从开办以来已经赢得了广大的收视群体;而江苏电视台新近全力打造的贯通全周的情感特色频道,也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¼实际上,情感类节目与舆论监督和法制节目虽然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殊途同归,是我国精神
个案研究江苏卫视的/情感特色0定位
82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年第6期(总第131期)
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情感类节目区别于那些宏大政治话语和时事新闻类节目,关注的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故事和平常情感,但却以小见大,可以折射出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不同生活状态、心态和一些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通过媒体所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段和技术,能够发挥多元化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首先,道德弘扬功能。

在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和社会凝聚力下降是最为深刻的社会问题,情感失落和诚信危机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媒体往往急功近利地迎合社会上一些过激的或极端的时尚潮流,热衷于炒作同性恋、变性人、婚外情等现象,过分夸大情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或矛盾,甚至故意模糊道德的界限,认为并不存在基本的道德标准,道德教化的意义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真正的有品位的道德弘扬并不会失去观众,5读者6现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在矢志不移地坚持以积极向上的真善美作为杂志的主题与宗旨的同时,该杂志获得了公众的高度肯定和欢迎,发行量高居全国杂志发行量榜首。

这说明在社会转型期道德弘扬并非已经过时,只是更需要一种传播的艺术和理念。

作为人类最高尚的精神需求,关于爱、诚信、忠实、友善、宽容和责任等主题永远不会过时,无论社会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甚至阴暗面,真善美的价值都是永存的。

关键在于媒体能否用一种积极、平和与循循善诱的方式将这些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受众。

情感类节目应在把握好题材与尺度的前提下,坚持并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主流公共道德,同时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人文关怀、心灵抚慰和励志作用。

公众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需要的不是武器,而是需要以宽容的心态、妥善的方法、理智的态度应对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使生活和秩序能够以一种正常的方式持续。

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公众的精神需求更为复杂,而心理承受力则相对比较脆弱。

人们一方面更需要来自外界的抚慰、排遣、疏导,另一方面,自身的表达、宣泄、交流的愿望也更为迫切。

在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的同时,他们更需要看到希望,期待主流的价值观能够延续。

那些历经磨难最终成功的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乃至于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往往都体现着一种对真善美的认同,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会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安定感。

作为节目主人公的当事人,往往会向主持人和观众倾诉,而倾听的过程及给当事人带来的抚慰,也会使倾听者产生共鸣。

他人曲折的命运和成功之路,往往会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的人在了解乃至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使得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满足,增加自身与命运抗争的信心,或至少可以缓解自己的精神痛苦和忧虑。

这也就是情感类节目尽管有些煽情,并时常重复着一些老生常谈,却仍然能够打动观众的原因。

当然,这类需求本身与受众的年龄、身份、职业、乃至性别等因素直接相关,但是一个人的命运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一群人。

第三、社会援助功能。

在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特别需要高度关注和实际帮助,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保障是远远不足的。

因此,广泛的社会慈善事业是渡过转型期的一道桥梁。

情感类节目借助广泛的传播途径和技术手段,关注普通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动员社会力量提供慈善帮助,解决部分实际困难,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

尽管它并不能彻底解决和消除所有的不平等和社会问题,但是这种动员民众参与的方式却比一般的揭露、呼吁显得更加真诚和可贵,其目的并不是掩盖矛盾和减轻政府的责任,而是立足于现实,给予需要救助者以最直接的帮助,同时也对唤醒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措施有一定作用,可以适度缓解社会保障和政府的压力,提倡公民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困难面前形成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力量。

第四,揭示社会问题、信息传播、交流、参与的功能。

尽管情感类节目并不将重点放在舆论监督和批判现实方面,但是作为一种媒介,它所展示的当事人、事件及过程都是在真实的社会空间中发生的,只要媒体恪守客观性,这些节目就必然会真实地揭示出社会的某些问题、某类人的生存状况,客观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信息,也可以成为了解民生民情和特殊群体的窗口。

在一些观众参与性较强的节目中,当事人、专家、社会公众(观众)实际上能够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参与从社会公共事务到个人问题的讨论。

第五、娱乐功能。

在竞争激烈、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媒体的娱乐功能也成为受众的需求。

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真人演绎的各种生活故事往往比纯文学艺术节目更具有戏剧性和真实性,不加雕琢的真情实感也更容易使人感动,这也是情感类节目市场的卖点。

三、情感类节目的问题与规范
由于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基本素材,因此,情感类节目的制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难题,像任何媒体手段和形式一样,如果不加节制,就可能向着相反的方向逆转。

以往此类教训并不鲜见。

情感类节目最大的禁忌就是恶意炒作、媚俗与格调低下,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害,对未成年人和犯罪受害人的二次伤害,在介入当事人冲突时扩大或激化矛盾、制造轰动效果,对第三人的伤害等等。

因此,情感类节目的制作者应该严守职业道德,扬长避短、克服自身的局限性与弊端。

至少应该恪守以下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业内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节制原则。

媒体应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定位和能力限度,也应对媒体手段可能存在的危害和不足有清醒认识,避免越权介入不应介入的领域、超越自身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底线,减少对当事人和社会的伤害和破坏。

法制原则与社会公益原则。

情感类节目在报道人物、事件及过程时,决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规定,并应遵守有关政策,不能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隐私权、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等等。

即使在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也必须考虑到对公众的价值导向,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原则。

对于那些虽然具有可视性和卖点,但不利于当事人纠纷的解决、对社会公众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或对某些社会群体可能带来感情上的伤害的节目,宁可放弃。

尊重当事人与善意原则。

媒体应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在采访和节目策划中不仅应获得当事人的同意,而且应对当事人充分告知和解释节目的目的、当事人的权利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在涉及家庭关系、邻里关江苏卫视的/情感特色0定位个案研究
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年第6期(总第131期)83
系、劳动关系和未成年人时,尤其需要尊重当事人的特殊情感和利益,不要轻易介入,绝不应为了制造轰动效果,牺牲当事人心中最美好的情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客观中立原则。

对对立的当事人双方应一视同仁,让双方有平等陈述自己意见的机会。

尽量避免以媒体的主观判断先入为主地得出结论和意见。

总之,今后情感类节目将继续在我国电视媒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期待媒体认真研究受众和社会需求,以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开发其功能与价值,为公众提供更丰富和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注释:
¹所谓情感类节目显然并不是一种以电视节目形态划分的节目类型,毋宁说是一种概念或根据节目内容和侧重点或视角对某类节目的共同性作出的概括。

笔者并非传播学方面的专家,而是以一个普通受众和法学、社会学研究者的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的。

因此,笔者倾向于采用一种概括式的界定,将以社会主体精神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和内容的节目统称为情感类节目。

这必然会出现节目类型之间的交错,例如,一些称为道德与法的电视栏目必然会不断穿行跨越于法律与道德之间,而同一种纪实性的技术手段或风格也可以表现各种内容,从新闻报道到人物故事和情感。

º 当两极分化过大、濒临社会矛盾爆发的临界点时,社会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不仅国家和政府必须进行政策法律上的调整,而且其他社会调整机制都必须协同应对,否则社会就随时可能陷入动乱,造成发展的停滞。

»缺乏社会道德支持的法制必然缺少正当性,真正的法治本身是吸收了德治内涵的法治。

因此,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作为法治基础的关于公正、诚信、责任的公共道德意识。

¼江苏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情感特色频道首先显示了他们在追求原创节目中的一种创新意识,制作者的精心策划则显示出他们对大众媒体功能、受众需求的一种敏感把握。

该频道由七个栏目组成,分别有不同的定位,如/服务先锋0定位/情与德0,以纪实加访谈方式讲述困难人群自强不息的故事,同时呼唤社会公众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帮助。

/超级调解0定位/情与理0,以现场对话的方式展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并积极进行调解,凸显真情和理解与宽容的价值,提倡和谐双赢的纠纷解决理念。

此外,名人、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娱乐性和戏剧性要素等都分别在不同栏目中得以突出,本身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格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邮编:100872)
情感突破)))江苏卫视的创新策略
u徐舫州蒋陈光
现象
省级卫视的乏善可陈似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

频道定位模糊、缺乏原创的节目一直是其/软肋0。

此外,当一方面人们为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呼唤更多的电视节目的时候,另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却是原创性电视节目的大量萎缩。

/2002年中国电视观众平均每人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是179分钟,其中有52分钟是在看电视剧,看电视剧的时间占全部看电视时间的30%0¹。

电视剧成为观众收视份额最高的节目类型。

于是,蔓延在各个省级卫视的一个现象是增加电视剧,压缩节目。

电视剧的一枝独放是以牺牲其他节目为代价的。

对省级卫视来说,原创性电视节目的萎缩,一方面使得各个卫视面临着频道品牌丧失的危险,趋同性愈发显著;另一方面,对原创和创新的打压也不利于频道今后的发展。

在上述情况下,省级卫视的突破又在哪里?
突破
江苏卫视把自己定位在/以资讯为核心,以情感为特色0的中国情感特色频道,它的优势在于既突破了以往频道专业化/全0而不/专0的尴尬,同时,也是在现行电视体制下对省级卫视出路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11情感策略
通常,把情感作为节目的一个元素、段落,甚至是某种主题都是非常多见的方式,然而,像江苏卫视这样,集中的表现一个情感主题,以这样日播、通栏节目的形式进行编排、整合在省级卫视中还是不多见的。

江苏卫视的策略是一周七天,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安排和主题/情感0相关的节目。

尽管每天的节目样式都会有所不同,但都围绕一个主题。

这样的一种编排,把/情和真0、/情和德0、/情和爱0、/情和理0、/情和义0、/情和志0与/情和乐0结合起来,首先扩大了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们最常提到的一个词。

在5现代汉语词典6中,对/情感0的解释为:(1)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2)感情。

把情感作为一个频道的主题来进行推广的时候,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既让自己在频道林立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又避免过于纠缠在概念中,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江苏卫视的策略是用情感作为自己的主要诉求点,但又不单纯的局限在情感的狭小概念中。

按照这样的策略,可以试着对/情感频道0做如下的理解:第一,情感是节目的一个元素;第二,情感是节目的一种风格,或者是一种追求;第三,情感是节目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节目表现的是人最本质、最朴实的感情方面的问题。

显然,上述的理解很好地贯彻到了具体的节目中。

首先,从节目的安排上,七个节目由七个主题来构成,可以适应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观众的要求。

具体观察节目可以发现:周一的5女人百分百6是侧重名人访谈、关注女性个体的情感世界,用名人作为节目的兴趣点;周二的5服务先锋6重点在服务,关注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方面,让人们去注意他们的
个案研究江苏卫视的/情感特色0定位
84现代传播双月刊2004年第6期(总第13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