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水的组成》教案A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ab2b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47fd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b.png)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根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活力……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根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p 、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p ,进一步得出结论。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d0141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8.png)
《水的组成》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方法和证据推理的过程,引领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学会一般的探究物质组成的过程。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维的教育。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的概念。
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种类不变。
学情分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是怎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水学生还是陌生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历史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通过氢气的性质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描述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的组成,并学会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掌握水分解的特征,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推断水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提升实验素养;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保持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具有积极的认识,保持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水的组成、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板书设计课题2水的组成一、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1.氢气的性质与验纯。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932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4.png)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相关推荐《水的组成》化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化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3e7a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d.png)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2. 知道水的组成。
3. 掌握制备水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水的组成。
2. 制备水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导电计、电极。
2. 实验药品:NaCl、HCl、MgSO4。
四、教学过程
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
当学生了解到水的分子式是H2O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并且把水的组成部分列在黑板上。
2. 水的组成
介绍水的组成,包括元素和结构,其中结构可适当用图示进行讲解。
教师还可以介绍水的各种性质、用途和种类。
3. 制备水的方法
实验制备水,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制备过程。
实验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NaCl、HCl或MgSO4,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搅拌。
2) 将导电计的电极浸入烧杯中,调整电极间距,启动导电计。
3) 在导电计上观察电极的振荡和颜色变化,当振荡停止和反应结束时,用量筒测定制得的水的体积。
4) 当实验结束时,用药材清洗试管和实验台。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水的化学式和分子式,还深入
了解了水的组成,掌握了制备水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思考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9b2804e87101f69e3195e7.png)
课题1水的组成【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性目标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制定依据】课标考纲:1、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2、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3、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自然界的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题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意境。
本课题的主体知识为水的组成,大家都熟悉水,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界的水是非常熟悉的,都能认识水的一些性质,比如: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密度为1g/cm3,沸点是在1标准大气压下为100℃,熔点为0℃,以及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洗碗、洗菜、运输业等等。
当然也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物,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如水的组成等,学生是陌生的和不习惯的。
难点预估:1、通过电解水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助学预案:从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dd2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2.png)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七年级科学下册 1.5 水的组成教案 华东师大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 1.5 水的组成教案 华东师大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a45f912e3f5727a4e9626a.png)
浙江省慈溪市七年级科学下册1.5 水的组成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慈溪市七年级科学下册1.5 水的组成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慈溪市七年级科学下册1.5 水的组成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第5节水的组成课题第5节水的组成施教时间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从水的电解示意图解释水分子的构成。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准备电解水装置,学生电源,火柴教学方法实验归纳法学教合作: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反馈【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
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
电极上产生的现象: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3.实验结论讨论: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水分子的构成1。
画出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的模型。
读图P9: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2。
水由______构成,水分子由______构成。
氧气由_____构成,氧分子由______构成。
分子可以构成____,原子不但能构成____,还能直接构成 .3.水由___组成,水的汽化是______变化,水分子的运动导致分子之间的______变_____,水分子本身__________(发生了/没有发生)变化, __________(有/没有)变成新的分子.4.思考:水电解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水通电生成了______和_______,体积比_______。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539b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2.png)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31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e.png)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5《水的组成》教案1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5《水的组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7475ec6ee06eff9aff80777.png)
?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
2、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气。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体积等方面比拟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的异同。
2、能用正确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完成电解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完成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水的电解实验。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新课讲解:一、水中通电1、活动从问题开场,提出“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导入本活动。
学生可以思考并答复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水中通直流电,水会分解成两种气体,即氧气和氢气。
二、电解水实验1、水的导电性。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参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2、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观察、比拟两个玻璃管的现象。
教师为各组准备电源、水管、酒精灯等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展实验,电解水生成的产物,从颜色、气味、体积等几个方面观察,然后再比拟两极产生的气体,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会电解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气体,它们均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三、气体的检验1、气体检验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电解水产物的探究活动。
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
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假设。
2、研究电极两端的气体。
教学应从电解水实验开场,实验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电极两端产生气体,水管中的水被排出。
分别用试管收集两个水管中的气体。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五节 水的组成》_0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水 第五节 水的组成》_0](https://img.taocdn.com/s3/m/6f60c62aa45177232f60a28a.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学生在以前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了解到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来源于水,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视频:“烧”氢气的环保汽车】,介绍一种利用氢气作燃料的环保汽车。
且启发学生,氢气既然可以作燃料,说明氢气可以燃烧,那么可以随意点燃吗?观看视频,学生情绪瞬间高涨,对氢气作燃料,产生很大兴趣。
但又对氢气燃烧时,有可能产生爆炸担忧。
教师引导学生,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点燃,有可能引起爆炸。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验纯氢气的方法学生产生疑问,该如何对氢气进行验纯呢?学生认真观察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问题1】氢气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呢?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答案有:水,双氧水,甚至有猜二氧化碳的。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5《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1.5《水的组成》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06c71b998fcc22bdd10d10.png)
第五节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水的组成和构成。
2、知道物质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难点:水的组成和构成教学过程:引入: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支玻璃管里聚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拟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终究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局部,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
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生: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局部,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
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板书:水氢气(H2)十氧气(O2)讲述:实验说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响属什么类型。
(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
)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生乙:这种反响属于分解反响。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响。
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投影:练习: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1.5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1.5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f8344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1.png)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不仅掌握水的组成知识,更能够培养科学的核心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电解水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电解水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组成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电解水的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电解水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水的组成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水的组成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氢气的产生
-氧气的产生
3.水的性质
重点知识点:水的密度、凝固点、沸点、溶解性、表面张力。
词句:密度、凝固点、沸点、溶解性、表面张力。
板书设计:
-水的性质
-密度
-凝固点
-沸点
-溶解性
-表面张力
课堂
在课堂上,我将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1.提问: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与水组成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3.对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解水实验,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生成,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电解水的原理。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074d25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一)、设计指导思想: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初步形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结合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来构思和组织学习活动。
水的组成的学习以实验为出发点,尽量以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逐步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构成,力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在拓展部分——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让学生得到一些水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感知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虽然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不冲淡本课题的主体知识──水的组成,作为引入的史实很简短,但在课题之后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用作对这段引入的呼应,供师生教学中灵活选用。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述。
(三)、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二单元水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在对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如何根据水电解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的组成和探讨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1.5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5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303587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e.png)
7. 水的组成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水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用途,知道水是许多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的必需品。
8. 水的组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9. 水的组成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水的质量浓度、电导率等测量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1.5节“水的组成”的相关内容。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我将对实验操作进行更加详细的安全讲解,并监督每位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2. 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会通过设置更多互动环节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完善教学评价:我将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而不仅仅是结果。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
2. 水的微观组成:通过分子模型和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 1.5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1.5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fb569aaea998fcc220efb.png)
水的组成1教学构思《水的组成》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水》的第五节。
研究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展开的,该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学生观察是否认真仔细,将直接关系到本课教学的成败。
因此,教师认真做好该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观察后自然地得出结论。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氢气和氧气),并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知道氢气燃烧后生成水。
3、了解可燃性气体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燃烧前要检验纯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学习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2、在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与合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品质。
2、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态度。
3重点难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
通过本章前几节内容的学习请谈一谈你对水的认识。
生:对水的一些物理性质进行描述。
师: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认识水的!展示史实:《国语》中的《郑语》里明确地提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成分。
知识链接:100多种元素组成了2000多万种物质。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师:既然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那么他们认为水可以继续分解吗?你也认为水不可以分解吗?水可不可以继续分解呢?让我们从科学实验中寻找答案!二、实验演示,探求新知师:我们通过电解水实验来观察水中通直流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演示:电解水实验(教师在简单介绍实验仪器后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在演示时,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从两个电极通电前后的现象,到左右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变化,再到两电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以及验证这两种气体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意图:在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要注意观察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了实验观察的有效性)。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66b0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1.png)
新华师版科学七年下课时教学设计
水氧气+氢气
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每2个水分子通电以后分解成为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它们又重新组合成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
下面的式子可以表示电解水的反应。
水氧气+氢气
其中,水是反应物。
通电是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是生成物。
读法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表示“生成”
+表示“和”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产物之一氢气。
通过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氢气的化学性质:
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
氧气+氢气水
由这个实验事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氢气燃烧生成了水,证明水含有氢元素、氧元素。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视频:氢气的燃烧
从微观上看,每2个氢分子点燃后与一个氧分子结合,形成两个水分子。
A.氢气
B.空气
C.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4.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水在常温下很稳定
D.纯水几乎不导电,电解时应加入少量硫酸或
氢氧化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掌握水的组成。
2、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氧气和氢气。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体积等方面比较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的异同。
2、能用正确的方法证明水电解后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完成电解水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完成实验方案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
水的电解实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实验。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
新课讲解:
一、水中通电
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如果在水中通直流电,它将发生什么变化?”的问题导入本活动。
学生可以思考并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水中通直流电,水会分解成两种气体,即氧气和氢气。
二、电解水实验
1、水的导电性。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
2、电解水实验过程中,观察、比较两个玻璃管的现象。
教师为各组准备电源、水管、酒精灯等所需的实验器材,实验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电解水生成的产物,从颜色、气味、体积等几个方面观察,然后再比较两极产生的气体,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会电解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完全不相同的两种气体,它们均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
三、气体的检验
1、气体检验的实验是进一步证明电解水产物的探究活动。
这一研究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
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经独立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假设。
2、研究电极两端的气体。
教学应从电解水实验开始,实验中应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电极两端产生气体,水管中的水被排出。
分别用试管收集两个水管中的气体。
3、组织学生对两个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提出自己的假设,并对假设正确与否进行预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预测,并讨论。
4、学生提出假设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学生可依托教师提供的材料想自己的办法。
5、实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的结论。
6、实验后,应组织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为填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虽然文字量少,但内容和格式一定要规范。
7、对实验结果或现象的解释和交流过程,是探究学习的重要过程。
但本课不做重点训练,如教学时间允许可做简单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