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声与听觉知识要点(教师)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初二声音知识点
初二声音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都与声音密切相关。
初二阶段是学生开始深入学习声音的时间。
本文将介绍初二声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性质和特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使我们的听觉器官感知到的机械波。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以下条件:1. 振动:物体必须能够振动,如琴弦、声带等。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一系列压缩和膨胀的波动,形成声波。
2. 媒质:声音需要通过某种媒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媒质中,声波会引起媒质分子的振动,进而传递声音。
3. 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传播介质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而在水中,传播速度则更快。
二、声音的特性除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外,声音还具有一些特性,初二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的振动次数。
频率越高,声音就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沉。
2. 声音的振幅:声音的振幅是指声波的振动幅度,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强度或音量。
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就越低弱。
3. 声音的波长: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波长。
波长与声音的频率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
三、声音的利用和保护声音不仅是我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还具有许多实际的应用。
初二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声音的常见应用,并学习如何保护听力。
1.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通信、娱乐、音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手机、电视、广播等设备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音乐和电影则通过声音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2. 听力保护:由于现代生活中噪音污染的增加,初二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护听力。
避免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装置,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等都是保护听力的有效措施。
四、声音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声音是一个跨学科的主题,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1. 物理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振动和波动的物理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
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在于各种场合和环境中。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八年级关于声音的知识点。
一、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所引起的听觉感受。
声音在物理学中被定义为一种机械波,是一种由振动引起的长波传播。
声音的特点是能够在空气、水、固体等介质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二、声音的性质(一)振动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当物体振动时,就会在周围介质中产生一种波动。
例如,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空气中震荡的声波,这种声波通过耳朵被人类听到。
(二)频率声音是由频率不同的振动引起,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高频率的声波被称为高音,低频率的声波被称为低音。
人类可以听到20Hz-20K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
(三)强度声音的强度指的是声波的能量,量化单位是分贝(dB)。
声音强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通常,强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四)速度声音的速度取决于传播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约330m/s,而在水中,声音的速度为约1,480m/s。
三、声音与人类声音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情感,在各种场合下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声音与人类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一)听觉耳朵是我们感知声音的主要器官。
人类耳朵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声波通过外耳到达中耳,然后通过内耳传入大脑。
在内耳中,耳蜗是负责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语言语言是由声音和符号组成的符号系统。
它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在社交、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音乐也是由声音组成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音乐风格有着不同的音调、节奏和音色。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还可以带给我们情感、文化和社会的归属感。
四、声音的应用声音在人类社会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一)通讯声音在通讯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华师大版科学八下《声与听觉》ppt课件1
(2)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结构是 [ 7 ] 半规管 和 [ 8 ] 前庭 。 (3)对声波敏感的细胞在 [9] 耳蜗 内。
(4)小儿咽喉感染比成人更易引 起中耳炎的原因,是因为图中的 [10 ] 咽鼓管 比成人相对地短、 宽,而且倾斜度小。
(5)“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 2 ] 外耳道 易将图中的[ 和 [ 3 ]鼓膜 损伤。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道 传到鼓膜,鼓膜 外界的声波经过
的 振动 通过听小骨传到 内耳 ,刺激 了 耳蜗 内对声波敏感的 感觉细胞 ,这些 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
听觉神经 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
产生了听觉.
1.上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问题:(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 界声波经过[1] 耳郭 收集,再 通过[2] 外耳道 传到 [3] 鼓膜 。
(6)由听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 动是通过 听觉神经 传到 大脑皮层 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
讨论
耳的哪些结构损伤可能导致耳聋?
噪声对听觉的影响
四、其他感觉
• 1、嗅觉——鼻
• 2、味觉——舌 • 3、冷、温、痛、触觉——皮肤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细
本文档是对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详细总结,旨在帮助理解和掌握该章节的重要概念和技巧。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使人耳接收到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和固体等。
-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343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
- 音强:声音的大小,由声源振幅决定。
- 音速:声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与介质有关。
- 音色: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构成。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 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声音可以被人耳接
收到。
- 声音在不同材质的物体上反射的程度不同,而金属材质比较
容易反射声音。
- 声音遇到软、多孔的物体时会发生吸收,吸收后的声音减弱。
4. 声音的共鸣
- 非常高的声音或非常低的声音时,人耳难以听到,这是因为
耳膜只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敏感。
- 当发出的声音频率与接收的声音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容易引
起共鸣现象。
5. 声波和光波的比较
- 声波是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光波是电磁波,不需要介质
传播。
- 声波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光波传播速度非常快。
- 声波传播时会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光波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以上是对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超详细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1.1《对声音的认识》课件(华师大版八下)
► 听小骨: 运动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 咽鼓管: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听力
的作用
► 半规管: 旋转感觉 ► 前庭: 位置、速度感觉 ►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位觉感受器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 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上 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到脑 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第一章 声与听觉
——对声音的认识
想一想:学校里的声音
内容 时间 声源的位置 声音的大小 听起来感觉 1 2 3 4 5
比一比:哪个声音比较大? 耳朵 声强计
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 耳廓: 收集声波
C、听觉中枢
D、鼓膜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Hale Waihona Puke 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
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诺德外汇 / 诺德外汇 gty683zsv
► 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 ►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
较至中度或以下。 ► 在噪音环境中,要用手掩着耳朵或戴上护耳用具。
1.耳的结果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B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三节声信息课件华东师大
八年级科学教研组
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
乐音
响度 音调弱.是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 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 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2、音调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乐音的一 个特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频率:振动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符号是Hz,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
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哪些因素有关?
弦的
粗细 松紧 长短
音音 调调 越越 低高
3、音色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72022/1/172022/1/171/17/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72022/1/17January 17,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72022/1/172022/1/172022/1/17
华师大科学八年级(下)期末复习第一二章声和听觉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初中科学八年级(下)期末复习姓名第一章声与听觉一、对声音的认识1.耳是人体的一个感觉器官,由、和组成。
2.声音在耳中传导的途径:(1)耳廓一一鼓膜一一耳蜗一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2)听觉的形成:耳蜗内的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由听神经将之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
3.辨别声音的方位需要通过人的。
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传播时间长的声音到达耳时听起来显得一些。
的共同作用能分辨千分之几的声音大小差异,从而可以判断声音是从什么方位传来的。
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
2.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
在相同温度时,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中传播速度最小。
4.声音的传播形成了,声波具有。
5.回声: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回来,传回到耳朵的现象。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加强原声。
三、声信息1.称为响度,单位是,符号为。
响度跟声源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有关,越远,听见的声音。
2.正常说话的声音大约 dB,汽车喇叭的声音大约 dB。
3.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单位是,符号为Hz。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发出声音的频率大约是从 Hz到 Hz,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是Hz。
4.不同乐器有不同的。
5.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
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次声波。
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可以用仪器检测到它们的存在。
四、噪声的污染及其防治1.听力损伤分为和两种。
2.减小噪声一般可以通过三个途径:(1) ;(2) ;(3) 。
第二章 光与视觉一、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有一部分光 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反射角 入射角。
八年级下科学声现象相关知识点
声现象复习课堂重点注意点重点知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途径声音的特性有几种什么是噪声学生注意点: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传播减小噪声的三种方法。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振动的物体能产生声音。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有一些动物活动时常常会竖起耳朵,并且还不时地转动着方向,这是为了()。
A. 向其他动物示威B. 赶小虫C. 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D. 寻找异性动物声音的产生P2.上现象:(1)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具有能量。
P2下现象:手碰到音叉会感受到振动感;水花飞溅;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听到声音变弱;以上现象都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没有了。
(2).声音的传播在教室里能听到老师上课,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P4上现象: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塑料固体)。
P4下现象: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P5现象:没抽气前能听到;抽气过程中声音变小;抽光听不到声音;空气回到瓶中又会听到声音。
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于在月球上没有空气,人及人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只有通过无线电传播和转换后才能进行交流。
2.下列四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A. 在起大风暴的罗布泊沙漠里B. 在潜水员遨游的海底C. 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顶D. 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3).声音的能量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
能量随着振动的传递而传递。
例子:石头打击水面引起振动并形成水波,能量就向外传播开了;人敲击音叉,人给音叉能量,音叉作为声源振动起来,并带动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形成声波。
这样能量就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了;对较远的人喊话时,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旁,使声能集中在的锥角范围内向前传播。
声速20℃时,空气的传播速度为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复习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初中学科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八年级科学课的学习中,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对八年级全册中的重要物理知识点进行复习,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备战期末考试。
第一章声音与听觉1.声音的产生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这些振动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形成一系列的纵波,这种纵波就是声音。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产生振动,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40米。
2.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即音高、音量和音色。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音量是声音强弱的程度,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区别程度。
3.听觉声音在到达人的耳朵时,会引起人的耳膜、鼓膜等部位的振动,进而刺激听觉神经,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人耳对声音的最佳接受范围为20-20000赫兹。
第二章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传播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0000公里每秒,光的传播具有顺直性和速度不变性。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是一个基本定理。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恒定的比例关系。
第三章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分子间距、相对运动情况和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固体的特性固体具有形状和体积的固定性,分子间距较小,相对运动缓慢。
3.液体的特性液体具有体积不变、形状可变的特性,分子间距较大,相对运动较快。
4.气体的特性气体具有形状和体积随意变化的特性,分子间距较大,相对运动非常快。
第四章压力与浮力1.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受到的力量,计量单位为帕斯卡(Pa)。
2.浮力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浸液体的重量。
3.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是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所排放液体的重量”。
八年级下册第23讲声和听觉.doc
第23讲声和听觉专题复习要点和热点1、对声音的认识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我们一般用耳来辨别各种声音。
运用测量声音大小的工具(例如:声强计)要比耳对声音的感觉准确。
2、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人听到声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二是通过骨传导。
听觉在人脑形成。
3、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有声音必定有声源,但有声源却不一定有声音。
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它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声音在空气(15°C)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回声是声音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入人耳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时0.1秒。
4、声波的应用声波具有能量,在医学、军事、工农业生产中超声波有广泛的应用。
5、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音色由发声体的频率组成和振幅决定;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等都能够影响音色,根据音色我们可变不同的乐器及不同人的说话声等。
6、噪声科学中把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环保学中把影响他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声音叫噪声。
减弱噪项的途径有:①将光源加屏蔽隔离;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二、拓展与提高声波是如何形成的?如右图所示,用木棒敲击音叉,两个叉股就来 || •,演、留回往复振动。
当叉股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空气,使这二..翼斗部分空气变密些,压强大些;当叉股向内侧运动时,又使Y 明这部分空气变疏些,压强小些。
八年级声音知识点
八年级声音知识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他们对于声音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声音知识对于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会有帮助。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的几个声音知识点。
1.声音的来源声音的来源有很多种,比如说乐器、人的声音、风、动物的声音等等。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学会分辨这些声音的来源。
比如说,他们应该能够分辨出来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或者辨别出来狗的声音和猫的声音。
2.频率和音高频率和音高是声音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频率指的是声音波形内出现的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
音高指的是频率的大小,频率越高的声音就会越高。
学生们应该了解到不同频率和音高的声音对应着不同的乐器和音符。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水或者固体等介质进行传递的。
其中,空气是最常见的声音传播介质。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到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有限的,而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4.共振和和波共振是机械振动中常见的现象,可以通过共振扩大声音的幅度。
而和波则是我们熟知的一种波动现象,常见于以弦和气为基础的乐器中。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理解共振和和波对声音的重要性,这样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乐器的原理以及声音设计。
5.声音的应用声音的应用涵盖了很多方面,比如说电话通讯、音乐产生、医学等等。
八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声音应用的知识,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了解声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还可以拓展他们对声音和科学的认识。
华师大八年级下期中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声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0.1秒以上才能分辨出来。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发声物体越短音调越高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
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挑选完好的陶瓷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等)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二章:光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科学:第一章声与听觉复习(华师大版八下)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
火车速度为72千米/时,声音在空气 中的速度为340米/秒,司机在鸣笛 后2秒听到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 道的距离为多少?
用塑料直尺你能做几个声 学实验?
4.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应用
超声波导航、声呐、B超等 次声预报海啸、测核爆
过关题
TV歌手大赛,有一题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 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察歌手对 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C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声音“震耳欲聋”是指(A ) A.响度大 B.频率高 C.振幅小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摆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8.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是340米/秒,一个人面对高山 喊一声,4秒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B )
法判断
1.人耳可以听见的声音 响度(分贝)
声音的三要素 频率(赫兹) 音色
5.运动会上100米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则(A)
A.成绩要比实际的好
B.成绩要比实际的差
C.成绩与实际的相符
D.无法判断
6.在一根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 能够听到几次声音( C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7.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钟的敲击后,大钟余 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B )
4.声音传播的快慢
1.在同一种物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2.在同一温度下,V固>V液> V气 3.20℃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
5.回声——声音的反射
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都会 出现回声现象。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完整版)八年级声学知识点精华
【八年级】声学知识点精华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初二物理--教科--第三章_声知识点2019.10.6
【第三章声】--基础知识汇总10.6第一节认识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____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以____的形式向外传播。
3.【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在真空罩内放入正在发声的小闹钟,当向外抽气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变___,向内重新通气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变___。
【推理】若真空罩内是真空,则听不到小闹钟的发声,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研究方法】____________法。
4.影响声速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____v液____v固。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m/s。
5.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________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________传递信号→________产生听觉。
6.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________、颌骨→鼓膜振动→____________→大脑骨传导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7.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1.乐音的三个特征:、、。
2.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________。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到。
超声波是高于____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____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______听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________波。
火山地震时会发出________波。
3.【实验】利用钢尺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应:控制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声与听觉
知识要点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
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
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
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97m/s )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
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4、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5、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
1、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
如超声波诊断仪等。
2、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如火山爆发、地震、龙卷风、雷电、台风及核爆炸等都会发出次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