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语文课教改的几点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许多先进经验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
在改革中,我采取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进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一、教学理念的更新1、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
近一年的改革,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
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照目标。
目标的展示,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则侧重于知识的落实。
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我对转变教育观念的几点思考:1.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3.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优化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下是我对优化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实践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教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加强课程建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以下是我对加强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1. 确定课程目标。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合理确定课程目标,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优化课程内容。
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减和拓展,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几点尝试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摘要:在新课改的实行下,各位教师都在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一堂好课不仅仅需要吸引性,更需要高效性,高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
那么,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为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注重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反思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循序渐进。
因此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就成为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关键词:新教改;高效课堂;问题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虽已进行了新教改,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未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这门课程。
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实现语文课堂的和谐,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效率呢?一、什么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为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也就是要建立高效课堂。
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二、高中语文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语文是一门教育人进行沟通的课程,是人们主要的交际用具,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要进行社会交际,就一定要学会如何使用文字,如何组织语言。
语文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使用的工具,是人们在信息、思想、感悟、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都离不开的表达用具。
尤其是现在,语文的交际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代,语文教学更应该得到重视,但现在,语文教学却面临着较多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
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
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
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
语文教育改革的反思及方略
新课改理念与语文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八年了,在这八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在不断地探索、奋斗着,大家都在努力实践着新的教育思想,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
在这里,笔者就语文新课改情况,肤浅地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难解的困惑“如何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
尽管早已有众多权威专家与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的弊端在多种媒体上发表了不少有独特见解的开拓性文章,其目的都想及早改变语文教学所面监的窘况。
但随着时光的流失,人们翘首以得的愿景,似乎永远是一个奇特的梦境,永远有难以实现的一天。
回首来路,从反对填鸭式的教学到启发式教学的推广;从素质教育的全面铺设,到新课改的倡导和实施,每走一步,都有障碍,且越走越令人心灰意懒而望洋兴叹。
结果,不但达不到改革预期的效果,相应出现了这样的怪圉:每次教改在虎头蛇尾之后,总会大张旗鼓地提出一种新的教改理念,得到的回报却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
导致如此后果的问题实质,显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衍生的。
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背后,就是功利的驱动,引发出日常的教学目标不是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本,而是以单纯的分数为生命线,紧盯着考什么的风向,实施了教什么的内容。
引申出的必定是题海战术、猜题、押题,把辩证的、丰富的、智能化强的教材,不加分析地归纳为几条框框。
这样,不仅打乱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而且助长了侥幸投机的心理,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当然是一种高强度的腐蚀剂。
为追求唯一的高分,使学生在大同小异,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里日夜奋战,没有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没有心理上的及时调整,没有生理上的有效调养,也没有全方位的节假日,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师生们成了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错误的思想指导,离奇的脱轨行为,使得语文教学长期误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也还是常常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零碎的“考点”,使之成为应试教育的一块敲门砖。
要创新,更要务实——对语文教学改革的浅见
时代 在不 断进步 。 们的观念 和处事 方式方 法都在 改变。 人 作为
语文 教师 。 我们 的教法也 不能一 成不 变。
课给人 看 , 为了能 给人 看而 过度 备课 、 反复 试教 , 而远离 日常教 从 学 的真 实。单 元整组课 堂教学研 究无 非是在教 师 日常 工作的基 础
先谈 真实 。 很简 单 . 文教师平 时常规性 的工作就 是语文 的课 语 堂教学 , 不管是优 秀 的还 是一般 的 、 能上敢 上公开课 的还 是不 能上 不敢 上公开课 的教 师 , 平时 的课 总是要 上的。 而常规课 单元 整组教 学的研 究着眼 的就是这样 的课 堂教学 , 教师平 时上的课 . 实的 是 真
3 扎 实 .
在教学 中。 师要灵 活运用教 材 中的例 题和 习题 。 自己创 造 教 用 性的 “ ” 教 来诱发 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 创新思 维能 力。 在方 法上 , 注 应 重 引导 、 点拨 、 启发智能 , 养与提高 学生 的思维 品质。 培 在语文教 学
中我们 尝试着做 到以下 几点 :
上增加 一些学 术研究 的含量 。同时通过 一些集约 化 的技 术手段 和
如我市 一职 校在《 士塔》 文 的教学 过程 中采 用编 写“ 本 道 一 课 剧” 的方法展 开教学 。在学生们 认真到位 的表演 里 , 同学和老 师们
仿佛 亲见 了敦煌 文物流 失 的过程 , 禁愤恨 不 已 , 后诗 歌《 好 不 而 我
() 设情境 , 1 创 激发学 生思 维的动 机。 爱因斯 坦 曾经说过 :教 “
育应该使提 供的 东西 , 让学 生作 为一 种礼物 来享受 , 而不是 作 为一
语文教 学的 目的 , 主要是 培养和 提高学 生的读 、 听 、 写、 说等 能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教改探索
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完整而言 ,语 文课 文教学的特殊性很 难 保证 给 学 生 一 次课 一 个 完 整 的话 题 ,这从 认 知 心 理 学 角 度 讲学生很难把一节课 的内容同化到 自己的知识 中去 ,于是语 文课很容易给学生一个松散的印象。机械教学又不符合语文
出人文特征的学科 的特点。语文之所 以成 为学科 , 就是语文学 科 自身存在着 区别于其 它学科 的知识 , 字、 、 、 语 、 即 词 句 篇、
结合< 标准>联 系语文性质 、 , 语文课程内容 、 课程实施、 语文课
程 学 习方式及 语 文课 程 的 评价 谈 点 粗 浅 的看 法。
一
、
关 于语 文 性质
< 标准> 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 的交 际工具 , “ 是人类文 化 的 重要 组成 部 分 。工 具 性与 人 文 性 的统 一 , 语 文 课 程 的基 是 本特 点。” 这一规定使 2 O世纪 9 O年代 以来争论不休的“ 工具 性” 人文性 ” 与“ 的论战告一段落。这一规定符合语文这门有突
经过 反 复 论证 的 , 理 论 上 有着 高屋 建 领 的高 度 , 以 每 一 个 在 所
提倡整体把握 , 重视情感体验和感悟 。让学生得到丰富的人文 精神 的浸润 , 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但语文知识 本来就存在 , 所
以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可能不讲解 , 只是根据< 标准 > 的要求 ,
摘 语文课 程改革意味着语 文观 念革新时代 的到来, 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 , 采用适合 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的语 文教 材, 改进教 学方法, 改变学生学习语丈方式从 而帮助学生提 高语 文紊养。
课程 改 革 是一 项 复 杂 的 系统 工 程 ,它 广 泛 涉 及 到 教 学 以
对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
对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一点体会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我校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革,语文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教改初期,仍然走了不少弯路。
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甚微,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分散了的注意力。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
在语文课改已经深入的今天,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民主和谐的气氛得以形成,互动探究的形式不断丰富。
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1.学生观。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
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
(1)信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改
对 州
新课程标准下 的语文课改
杨艳 玲
河 北 省 保 定 市 清 苑 县 闫庄 中学 河 北 清 苑 0 7 1 1 0 0
摘要 : 新课 程改革在语 文教 学 中已提 倡 多年 , 其重要性 已 ( 4 ) 教 材要 现 代 化 。 得到 了广泛共识 。《 语 文新课程 标准》 指 出语 文的“ 工具性 ” 与 2 . 教师 要引导学 生认识 学 习的必要性 , 促使学 生产 生强 “ 人 文性 ” ,即以培养 学生 的语文社会 实践运 用与提 高学生个 烈 的 求 知 欲 。 人 语 文 素 养 为 目的 。 按 照 新 课 程 标 准 对 教 育模 式 与教 育 理 念 3 . 教师在讲解 分析中 , 要讲究提 问的艺术 。 的 改革 还需要很 长的路要 走本 文将结合 自身教 学研 究经验 , ( 1 ) 在无疑处生疑 、 有疑处设疑 。 时下的 小学语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热衷新花样 、过 分追求形 ( 2 ) 把我文道统一 , 选 择最佳的提问角度。 式, 背离语文 学习规律 的问题 。 笔者以《 语 文新课程标 准》 为线 ( 3 ) 提 问注 意 启 发 性 。 索, 分 析 指 出 了 当前 契机 下 语 文 课 改 中所 存 在 的 问 题 , 并 尝 试 ( 4 ) 提 问要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发 散 思 维 和 集 中思 维 能 力 。 性 地提 出 了对 策 方 法 ,笔 者在 本 文 中就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谈 几 ( 5 ) 根据学生 的质疑 , 抓住 重点难点 , 精心设计问题 。
题:
分, 语文教师只有切实把我好二者关系 , 并 在教学过程 中实现 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 ,才能培养 出能够正确理解和 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 的人 。 在语 文教学中 ,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统 是互补 的、 动态的 , 而不是对立 的。要真正 实现语文工具性 和人文性 的和谐统一 , 在教学 中应该 杜绝两种倾 向 : 一种是顾 此失彼 ,即过分强调 了语文的工具性 ,把语文课 上成 了语法 课、 语 言技 巧课 , 或过分突 出人文性 , 把语 文课上成政治课 , 科 技课。 另一种是折 中处理两者的关系。 不管是对 以语言精美见 长的课文 , 还是 以思想深刻见长 的课文 , 一律都讲工具 性和人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No 6 .
De .. 0 6 c 20
新 课 改 背 景 下 语 文 教 学 论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赵 年 秀
( 湖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中文 系 ,湖南 娄底 470 ) 10 0
摘 要 :语 文教 学论》 《 课程是 一 门为基 础教 育培养 合格 师资的 重要 课程 。在基 础教 育语 文新课 程 大改革的背景 下 , 们 较 早 地 对 《 文教 学论 》 程进 行 了对 接 研 究 , 建 了网状 多 向的 课 程 内容 体 系 , 新 并 灵 活 运 用 了 多种 教 学 课 我 语 课 刨 创 型, 构建 了“ + ” 程教 学方法体 系, 高 了所培 养师资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 改的适 应能力。 l 5课 提 关 键 词 : 文教 学论 ;教 学 改 革 ;对 接 语 中 图 分 类 号 :6 2 0 G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3— 7 2 2 0 )6— 17— 3 A 17 0 1 ( 06 0 0 3 0
ZHA0 a x u Nin.i
( hns D pr e t H n nIs tto m nts SineadT cnl y L u/ 4 0 , hn ) C iee eat n, u a ntue f m i Hu aie , cec ehoo , od, 0 0 C i i n g 1 7 a
教学改革 。 1 1 基 础 性 向 度 .
l 创建网状多向的《 语文教学论》 课程教学 内容体系
Hale Waihona Puke 包括下列课程内容 : ①本 国语文 教育简史 。②英 、 、 美 法、 、 德 俄罗斯及 日本 当前 的语 文教 育改 革动 态。③ 当代
农村高中语文新课改探索
环球 市场信 息 导报
农村高中语文新课改探索
王德虎 ( 永和 高中语文组 河 南固始 4 50 ) 6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 新课程改革 已在全 国推进 ,这 次基础教 育新课程 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体 系和课 程价值观的重 大调整。新课程提 出的一 些新的理念对指导语 文教 学具有重要 意义。但在 高考 制度 的背景 下 ,尤其是在农村 高中应试教 育仍 然浓厚 的氛围中,怎样 充分发 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 ,培养健 全健 康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实现新 的教 学理念 ,成就 实效 高效 的课 堂,还 需要语 文教 师不断提 高自 身素养 , 索新的教 育教 学模 式。 探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 ;农村 高中; 师素养 ; 识理 论素养 ; 学艺术 ;道德素养 ;实效 高效课 堂 教 知 教 1 .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人生厌 ,使语 文教学显得苍 白无力。 当今语文教改如火如荼 ,各种语文教学实验流派纷呈 ,但实 其次 , 教育教学的艺术。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语音艺术。因此, 际语文教学收效甚微 。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量是最 重最辛苦 ,可 语文教 师应具备超强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对千姿百态的自然界 , 是 语 文 却得 不 到 学 生 的重 视 ,课 外 时 间 几乎 全 被 数理 化 挤 占 ,甚 复杂万象的社会及其神秘的本质拥有一种 强烈 的艺术情感。只有 至语文课 堂上他们还在偷偷演算数理化习题 ,这是语文老师非常 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边 的现象 ,用艺术的语意表达对其感触 ,才 伤 心和悲哀 的事。语 文教学要从 目前 的困境 中走出来,必须解决 能给学生展现 出文学无 穷的魅力。正如 “ 心中无激情 ,血脉 岂澎 好语文教育 的定位问题 ,必须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语文课 湃” 所言, 作为语 文教师若无艺术情感 , 文课就无法体现其神力。 语 与别的课程 不同,别的课程 ,如数、理、化和外语 ,学生不好好 语文教师应有超强的表达能力,丰富的词汇量和幽默感。语 学就不懂 ,学得好和差在 分数上有明显的差距 ,俗称拉 分科 :语 文教师只有超强 的表达 能力和丰富的词汇量 ,才能在学生面前体 文课则不同 ,学 的认真与否在分数上没有明显 的反映 ,那么如果 现 出母语的优雅性 ,从而使学生树立珍惜母语 ,热爱母语 ,学好 语 文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吸引学生 ,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老 母语的思想和精神 , 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形成幽默、 情趣 的氛围 , 能 师对课文的讲解 不能让学生感到茅塞顿开 ,有收获 的喜悦 ,学生 体 现语文课 的吸 引力和 艺术性 ,能使学生达到时而哭 ,时而笑 的 当然就会对语文课采取冷淡 的态度 ,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教 师作 精神环境,从而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为课堂教学 的主导者 , 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程 的核 心理念, 让 语 文教学要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 学生 的创造 力 ,把调 学生喜欢语文 ,喜欢阅读和写作 ,案 头是文学名著与精 品,笔下 动 学生主动学 习的积 极性作为课 堂教 学的核心 ,构 建主体 性教 是人间真情与理 想,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趣 ,并由此带 育 的新体 系。利 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 学生学 习的积 极性 ,启发 来成绩 的提高 ,而重视语 文学 习,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提高 自身 学生 自主、主动 、创造性地学 习。改变以往课堂教学 死气 沉沉 , 的素养。 学生缺 乏积极主 动思维的状态 ,构 建师生互动 的教 学情景 ,激 2 .语文教师的素养 活学生 的思 维。中学生好奇好胜 ,求知欲望强 烈 ,语文教 师要 素养 :“ ,向来、平 目:“ ,修养。因而 《 素” 养” 现代汉语词 从学生 的心理特 点 出发 ,采用 多种方法调动学 生的 内动 力,使 典》 视之为 “ 日的修养” 而 “ 平 。 修养”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二 : 他们 乐学 、善学。中学语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 ,文质兼美 、情 指 “ 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 的一定水平” ;一指养成 趣并茂 ,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特 点 ,唤起学 生的情感共鸣 。有 时 “ 正确的待人 处世 的态度 。 ”因此 ,语文教 师的素养应包括知识理 用 幽默 的语 言 ,有时用严谨 的辩论 :有时用抑 扬的语调 ,有时 论的水平、教育教学的艺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 用饱满 的激 情 :有时似小溪流水 ,有时如江河 呜咽 ,让学 生的 首先 ,教 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 心潮随着教 师的感情激荡澎湃 ,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 望和 主动 学 先要有源源不断的一河水。现在 中学语 文教师的阅读量大大减少 , 习的情绪 。 主要由于教学工作的牵制 , 大多数教师的时间主要花在备课上 , 而 同时 ,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灵活运用图片、 备课是抄写现成的教案 ,上课 、批改作业 、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 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与具体形 及其他 杂务上 , 这种 “ 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 书”的状况很普遍。它 象思维交替进行 ,深入浅 出,寓教于乐 ,创造 良好的语 文课堂学 至少有两个消极 的后果,间接影Ⅱ 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一是 习环境 。 向 影响 自己的业务水平 ,无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是作为榜样 , 第三 ,道德修养。热爱语 文 :作 为一名语 文教 师,理 所当 教 师自己不努 力阅读 ,自然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语 然 要热爱语 文 ,热爱言语 创造 ,热爱言语 生命。语文教 师不应 文教师要博 闻强志,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胸藏万 该 只把教学视 为谋生 的手段 ,而要把语 文教学看作 实现人生价 汇凭吞吐 ,笔有行均任歙张。 ”语文教师的学 习应当是广涉博览 , 值和 享受人生乐趣 的方式 ,教 出语文 之趣 ,这应该也说 是一种 是一个 “ 杂家” ,人文历史、自然社会无所不及 ,而在语文知识 、 教 学境 界。热爱语 文即热爱生活——热爱 生活 了,对学 生就有 教材分析 ,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 “ 专家” 。语文教师的学 关爱之心 ,对作 品则 有欣赏之愿 ,对 工作 就有热忱 之情 ,对 同 习内容除 了语 文教材及相 关资料 ,还应包括语 文教学方法,教育 事就有亲和之力。一个 语文老师 的生 活态度 因热爱语 文而应 当 理论和相关哲学著作。河南建业实验 中学校长李胜利先生就为他 积 极、乐观、 向上 、热 情。无论这一节课 是否成功 ,无论这一 自己构建了一个金字塔的学 习结构 : 届 学生的成绩是否理 想 ,无论这一年 是否得到荣誉 ,只要懂得 哲学 珍惜 ,学会善待 ,尽职 尽责 ,充满爱 心地完成 自己的工作 ,其 教育 理 论 生活就 会因此而 充实快 乐。 语文教学方法 语 文教师要和蔼可亲 ,调动情绪 的感染力。情绪是影响课堂 他这样告诫语文教学 同仁 :“ 读一点哲学吧,它会让我们从一 教学效果的重要 心理 因素,教师本身的情绪状 态,易于使学生产 个更高的层面来 审视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学的一切。读 一点教育 生情感共鸣。作 为一名语 文教师 ,踏上讲 台,面对学生 ,就要把 理 论 吧 ,它 会诠 释 大 师们 所 做 过 一切 , 它会 幻 化 出无 尽 的教 学 设 个人及 家庭的一切烦恼、痛苦置于课堂之外。如果老师将 自己个 想。 ”学习的层次不同,则教学的境界不同。如果你只关注某些教 人因烦恼、痛苦而产生的不满、沮丧甚至消极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 学方法那你可能仍在教学的最低境界,当你学习了某种教育理论 将会给学生的学 习以至心灵造成负面的影响。语文教 师要善于控 并实践它时 ,你便达到了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 ,当你在某种哲学 制 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约束自己的情感冲动。如果教 师上课和颜 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时,则意味着你的教学境界就 已经很高 悦色,学生感到可亲可敬 ,感情融洽 ,他们就会亲其 师而信其道 , 了。因此 ,语文教 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提高 自己的知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要做 到 识素养和业务技 能,学会 自我设计、 自我实现、 自我超越 ,不能 三点 :一是把微笑引入课 堂,微笑是一种 美,既能给学生以美的 满足于现在的知识 ,要不停地给 自己注入新鲜 的 “ 血液” 注 意知 享受 ,又能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能给语文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愉快 , 识的更新 ;教学上要不停探索,精益求精。否则 ,我们就会知识 的心理环境 ;二是倾注爱心,教师只有�
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
语文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近几年来,新课改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在各科教学中也日趋常态化。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外出赛讲观摩,我发现教师们都基本能遵循新课改“三环节”(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的模式、“十要求”的原则(自学有要求、初学有成果、过程有指导、成果能展示、问题会讨论、内容善拓展、讲解有选择、知识能归纳、当堂能消化、全体都参与)进行教学,乍一看,学生们又是自学,又是讨论,又是发言,热热闹闹,似乎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细一想,学生短时间完成自学及学案肤浅粗糙,观点见解惊人的类似,探讨始终停在表面问题上,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现就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下看法,具体如下:一、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预习目标不明确教师只说预习,却不强调预习的要求和方法,结果学生的预习就是泛读一遍课文,到了课堂自主学习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2.学案草草完成学案是自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旨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可是许多学生本末倒置,拿出来就急于完成,根本顾不上细读课文,结果断章取义、答非所问,使初学效果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的不成功,只盲目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含义,正确把握引导者的角色,科学地引导学生“会学”,如:预习时提出明确的要求,自学时及时强调学习的方法,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等,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这才是自主学习的目的所在。
如:在学习小兵张嘎夺枪记一课时,自学生字不仅要求学生自学会认字、会写字,还要强调本课中多音字“挑”,“降”等的运用;在自学新词环节不仅要理解指定重点词如:“东张西望”、“目不转睛”等的含义,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等去理解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课文方面,更是要把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作为重点去分析。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 ] 王 鹏 伟 .中 学 语 文 教 育 学 与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 ] 2 M .长 春
东 北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 9 9 19.
( 接 4 页) 上 5
四 、 励 的 书 面 评 语 激 励 学 生 前 进 鼓
在 批 改 作 文 时 , 喜 欢 用 对 话 式 评 语 , “ 师 越 我 如 老
三 、 情 的 书 面 评 语 拉 近 师 生 的 距 离 真
书 面 评 价 不 仅 输 出 知 识 信 息 , 输 出情 感 信 息 。 还
通 过对学 生学习行 为 、 性 、 感 进行 评价 和 引导 , 个 情
能使 学 生 感 受 到 老 师 的 亲 切 与 信 任 。 师 生 之 间感 情
【 中图分类号 】 G 2 . 62 0
重 庆基 础教 育 课 程 改 革 已经 实 施 几 年 了 . 们 广 我 大 语 文 教 师在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中也 进 行 了 积 极 的 探 索 。 过 努 力 , 文 课 改 取 得 了 一 定 的效 果 。 而 在 教 经 语 然
的 语 言实 践 ,这是 老 师 的讲 授 甚 至 是 精讲 所 代 替 不 了
的 。当 然 , 素质 教 育是 一 个 全新 的系 统 工程 。 寻 求一 要
个 最优 化 的 教学 模 式 .还 有 待 广 大语 文 界 同仁 的共 同
努力 。日 【 考文献 】 参
[ ] 熊 生 贵.理 想 的 语 文课 : 文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纵 横 论 [ 1 语 M]
知识 ; 不仅 要 钻 研 新 的 理 论 、 想 , 要” 分层 次 教 学原 则 。 对 不 同层 面 的 针
的学 生 . 订 不 同 的教 学 目标 、 制 教学 方 法 、 堂 结 构 、 课 教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此外,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
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生活化,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
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5篇语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篇1新课程改革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教师和学生中,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我们的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可喜变化下,语文老师的困惑也越来越多,认真反思我的教学,才能寻找困惑的突破口,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成长起来。
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就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鉴定的新课改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一、学习新课标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倾向,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和应用的领地,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作为人师,要注重师范教育树立知识形象,外在美形象,人格形象,基本功形象,勤奋学习形象,干事创业形象,公道正派形象,热情服务形象,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排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学, 也就是要建立高效课 堂。那么 ,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 新 教材去教新课程 , 而并未真正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 。
以最小 的教学 和学 习投入获得最大学 习效益 的课堂 , 基本 特征是 4 . 多媒体教学 的滥用
教师才能够恰 当地切人 以解惑。通过这样 的方式 , 既激 发了学 与素质的标准之一 , 是传承知识 的桥梁 , 不是短时 间内就能收到 致 ,
成效的。 2 . 教学形式仍然生硬 、 死板 在现在 的语文 教学 中, 即使实行 了教改 , 并 采用了许多新颖
题, 不 断地 发 现 问 题 , 改进 不 足 。
语文是一 门教育人进行 沟通 的课程 ,是 人们主要 的交 际用
1 . 对教师进行新教改培训 , 使其充分认识什么是教改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较 高要求 ,由于教师对新
具, 是人类文化 的结晶 。 要进行社会交际 , 就一定要 学会如何使用
课 改 研 究
2 0 1 3年 3月 2 8日
新 课 改 下 高中
摘
效课 堂 的 几 点尝试
要: 在新课 改的实行下 , 各位教 师都在尝试采用新 的教 学方法, 目的就在 于激发 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从 而提 高学生的学 习效
率 。所 以一堂好课不仅仅 需要吸引性 , 更 需要高效性, 高 中语文课 堂也是如此。那 么, 在高 中语文实际教 学中, 为打造高效课 堂, 就 必须 注重教 学反思 , 结合教学 内容 , 结合学生思维的发展 , 通过反思得失 , 总结经验教 训, 不断 改进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因此如何提高语文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知识教学探索目前,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应试教育,过度地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致使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局面。
学生从小被灌输了卷纸上没有成绩,考不上学,就没有前途的思想,这样拿高分成了唯一的目标。
.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校围着各级考试转,分数成了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的环境下,最能引导学生思想的语文教育尤其失败,有些学生卷面上是高分,在下面却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由而造成了学生只会死读书,忽视了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语文教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后走向社会能提笔成文,说话顺理成章。
现在呢我们的学生怕写作,甚至到了大学都没有一篇文章文从字顺。
如此结果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却不是教育模式推卸责任的借口。
应付考试每天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就是要掌握一些死知识。
没有了课外生活,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哪里还有写作的灵感,哪里还有写作的素材。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逻辑思维能力弱,对课文学习、能力训练、课外活动比较容易接受,甚至还感兴趣,要是不能将学生的内在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就会对语文知识不大喜欢,反而造成学生的厌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现在语文教学模式提倡的是标准答案,学生们自己没有了思考的空间。
就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会得到赞扬和评分。
这样往往只会打击学生开发大脑的兴趣,死知识反而成了真理。
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反而是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为了空虚荣誉,为了顺应潮流,为了一时的报酬,造成了不良的不成文的规矩。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
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语文新课程教好。
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语文课教改的几点探索
发表时间:2010-11-18T15:03:00.503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张明善
[导读] 其次教师要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
张明善(城固县第三中学陕西城固7232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倡导和弘扬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关注教育主体创造性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主题。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研究的深入,做为一线教师,一年多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教学困境,对初、高中语文教材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针对一堂课中,教师怎样调动学生主体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既体现教师在独立个体辛勤工作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又能体观在教师引导下全体学生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思辩、吸纳中形成较高技能、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教法和学法探索,现对有关探索归纳如下:
1.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新课程语文课改中起关键作用
实例:我校高一和初一新生在新一轮教改中开展了许多活动和专题探讨,但在县调研考试评估中,其中骨干教师所教学科成绩有所下降。
剖析:在课堂教学探索中,大家怀着满腔热情,花费了很多精力,在课堂上组织了许多“活动”,课堂显得热闹非常,花样翻新,却不注重效果;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先进经验的模式生搬硬套、机械仿效,忘记了教师主体的再创性,忘记了自己的风格:用了功夫去研究教法,却对学法指导重视不够。
课堂上组织的活动,首先着眼的应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不是让学生配合,而是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先进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应成为模式,不能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神形兼备,重教法更应注重学法,只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才能达到教材是个例子,用这些例子让学生学会许多东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其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共长的。
主导正确有力,主体性才会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如果只在方法的层面上考虑问题,那就只能围绕着“多提几个问题”、 “多让学生发言”、多组织几次讨论打转转;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挥主体性。
归根结底,应该是教师在从备课到上课到信息反馈中具有洞悉教材重点、难点,洞悉学生学习难处,采用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风格,并被全体学生所喜爱的一种合作、探究、归纳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课改中起关键作用的教师:
1、必须具备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具有驾驭教材能力和洞悉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
3、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准备。
4、在课堂教学主阵地上具有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反思总结,走自我创造的教改思维能力。
5、语言优美,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课堂教学活动中,怎样充分激活学生的“学”的主体积极性
实例:在初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在进行《黄河颂》一文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从怎样朗读本文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诗歌的章节……共设计了30多个问题进行对话式教学;另一位教师则播放了歌曲,从朗读重情趣、抓关键词语进行教学,课堂中充满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剖析:实事求是的说,两堂课气氛都很活跃,都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但两位教师中第一位教师所缺失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这一重要环节的缺失说明课堂教学前,教师在学生学法备课上不充分,在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会学习的这一环节存在问题;只重认知目标,全力搞了“知识点”教学,这样的教学是不完备的。
苏轼先生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首先——篇教材,学生可学的东西很多,老师可教的东西也很多,学生身入万重山,怎知各类篇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完成上,要考虑到绝非一节课能解决所有问题.一节课完成所有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其次教师要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的关系。
按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能力的形成,人格的墙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一堂课中吃透教材的同时,批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科学地处理教材。
再次教师要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有取有舍,巧妙地设计教学结构,审慎地选择好教法和学法指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提供的问题才能具有吸引力,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反思,迁移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思维的延伸思考,进而对学生的人格起到主导作用。
3.教学民主,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实例:在语文教研组研讨会上,大家谈到《中青报》2001年2月9日报载《美国作业难倒中国老爸》和2001年4月2日报载《我以性命担保她行》两文,感慨颇深。
端木先生是位学识颇深的学者,在女儿斯蒂芬高三赴美学习期间,女儿给父亲寄回的题目难倒了端木先生,端木面对留学美国女儿的高中作业感到的是震惊。
女儿上大学时四封推荐信中,大家谈到老师的评语里:法语老师的评价亲切,自然中体现了老师的细致观察;数学老师的激励用语,文采飞扬:指导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品质:最让人感到荡气回肠的是英语老师评价中的几句话: “斯蒂芬对学习感到兴奋,是在探索智慧,她不怕在解决困难时碰壁,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
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生命担保她行,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剖析:以上实例首先体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做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
其次,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并运用教师的期待关怀学生,引导他们纠正错误。
不要忘了,爱迪生因脑子笨而被老师令其家长领回家。
童第周曾经也是后进生,郭沫若初中时曾经语文考试不及格。
再次,体现在对学生应有爱心,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适合自身条件的教育,都有张扬、发展其个性的机会。
不能造成学生人格上的不平等,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课堂教学中还应体现在鼓励学生个体之间融恰合作和有序竞争,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4.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绐学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应注意哪些方面
实例: (一)日本的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形苹果,教师询问说: “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
呢?”学生答: “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捧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1”教师鼓励说: “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
(二)美国读书的斯蒂芬在一学期中的作文题目是;1.本性独白。
2.未解开的疑惑——写一件发生在你或你周围人身上的事,要求是一件让人不敢信或无法解答的真事,不能是你做梦。
3、书信论文,要求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一件事,必须是4——5封一组信件。
4、给校长的一封信,可以反映你对学校的不满或肯定,校长会读每一封信,然后到班里和你们讨论。
5、本性独白,全文通过—件事,用心理描写。
6、诗歌创作,写十种不同形式的诗。
(三)在我校的一堂作文讲评课中,一位教师对作文题“我的幻想”中一名学生幻想制造一种人工合成高纯度食物,可以吃一次饭管一个月的作文在课堂中的评定是:天方夜谈,根本不可能实现,想法错误……
剖析:列举以上三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的出格想法,提倡思维无禁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勇于尝试、探索的精神,提倡学生的标新立异,甚而至于耸人听闻的大胆设想。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能够想前人所不敢想,说自己想说之言,尝试自己想做的事,从而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随着学生从幼稚到成熟,学生才能具有敢于尝试、性格开朗、人格健全、童真仍存的天性,并在今后成长中逐步消灭错误,走向成熟。
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给学生以思维空间,教师只有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这种变革,实现自身角色和作用的根本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到知识构建的促进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创新思维的启迪者,从文化知识的代言人到意义的对话者,从领导者到平等者中的首席,才能完成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构建和意义创造的过程。
课堂教学怎样改革,是一个大的话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涉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作为我们身处农村中学这样的环境,与同事们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方面期盼在课改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振荡整合思想,转变观念,把课教出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期盼勤能补拙,摸索一条适合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路子。
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机会,发表个人见解,接纳广泛的意见,使自己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人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