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非常好详细实用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解析》《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贾谊的一篇著名政论文。
文章气势磅礴,论述了秦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过程,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学习这篇经典文言文,对于提升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一、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贾谊,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政论文风格犀利,言辞激切,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过秦论》是其代表作之一。
2. 文体特点《过秦论》是一篇史论。
史论是一种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评论对象,分析其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文体。
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兴起)(2)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3)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 一词多义(1)制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②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2)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②追亡逐北(逃亡的人)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3)利①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3. 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4.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2)名词作动词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3)动词使动用法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4)形容词作动词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三、特殊句式1. 判断句(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政论名篇,分上中下三篇。
这篇文章气势磅礴,论说有力,蕴含着丰富的文言文知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一、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2、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3、锄櫌棘矜“櫌”通“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致。
今义:导致(多指不好的结果)。
3、宽厚而爱人古义:爱护人民。
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义: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2、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追亡逐北(逃亡的人)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3、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4、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5、度内立法度(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6、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西、东、北: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瓮做、用绳子系)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尊贤而重士(贤:贤能的人)因利乘便(利、便:有利的形势、便利的条件)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逃亡的人、溃败的军队)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
第一章:引题
过秦论,故名。
第二章:背景介绍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秦国崛起,为一统天下。
第三章:儒法之争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等美德,主张通过德治来实现社会秩序。
而法家
则主张以法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第四章:法家兴盛
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实行法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破除封建阻力,推动统一。
第五章:字句解读
逐字逐句解读《过秦论》,详细分析文中每个词语的含义和妙用。
第六章:社会运作
论述秦国的社会运作方式,包括官僚体制、土地制度、税收政策等。
第七章:人心稳定
探讨秦国如何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统一,使人民的心思趋向稳定,
支持中央。
第八章:军事力量
分析秦国的军事制度和实力,包括兵役制度、军队编制、武器装备等。
第九章:外交政策
论述秦国的外交策略和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包括联盟、征战等方面。
第十章:过度统一
讨论秦国过度统一的影响,包括社会弊端、思想褪色等问题。
第十一章:对秦国治理的评价
从不同角度评价秦国的统治,探讨其利弊得失。
附件:
1.《过秦论》原文
2.《过秦论》英文翻译
3.《过秦论》相关研究资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德治:依靠德行和道德规范来管理社会的治理方式。
2.法制: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进行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方式。
《过秦论》注解及分析
百有余年矣;有:连词,又,在整数余数之间, 可不译。然后以六合为家,然:指示代词,这。 以,介词,把。为:当作。崤函为宫;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一夫:一个普通人,此处指陈涉。夫: 男人成人后的通称。作难:发兵起义。难:起事, 起义。此处指陈涉起义。七庙:天子的宗庙,古 代帝王的祖庙里奉祀七代祖先,故称七庙。七庙 隳: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身死人手,身死:指 子婴被项羽杀死。后省略介词“于”。为天下笑 者,为(wéi):介词,表被动,被。何也?何: 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也:语气助 词,相当于“ 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异:不同,此处指发生了变化。
然后践华为城,然:这样。践:登,踏,沿着,此可译 作“ 凭借”。华:华山。城:城墙。因河为池,因: 凭借,依靠。河:黄河。池:护城河。据亿丈之城,亿 丈之城:指华山。临不测之渊,下临不可测量的深渊。 不测之渊:指黄河。以为固。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代险固的防御工事。良将劲弩 守要害之处,良:优秀。驽(nǔ):用机械力来发箭 的弓。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诚实,可靠。陈: 陈列,摆开。谁何:呵问他是谁,缉查盘问。天下已定,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以为:认为。固:形作名, 险固的地势。金城千里,金城:金属筑成的城墙,比喻 牢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名词用作动词,称 帝称王。业:基业。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奋:发扬,发展。六世: 六代,即从孝公至庄襄王六代。烈:功业。振长策而
御宇内,振:举起,挥动。策:马鞭。而:修饰连词。 御:驾驭,统治。吞二周而亡诸侯,二周:在东周王朝 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 城,东周都于巩,史称东西二周。而:并列连词,并且。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至尊:登帝位。而:修饰连词。六 合:天地四方,译为“天下”。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敲 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鞭笞:鞭打。笞:古 时用竹板拷打犯人。天下:天下之人,即百姓。本句译 作“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振四海。南取百 越之地,南:名作状,向南。百越:其时越族散居于南 方,各部落各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以为桂林、 象郡;以为:以之为,把它划为。桂林、象郡:在现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百越之君,俯首系颈,俯首:即 愿意服从、投降。系颈,颈上捆着绳子。委命下吏。委: 托付,交。下吏:下级官吏。省略“于(介词,给)”。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及注释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及注释贾谊《过秦论》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贾谊《过秦论》翻译秦孝公凭据崤山和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关隘,又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固守疆土,暗中窥探东周王朝的虚实,怀有席卷天下、包举四方、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地的野心。
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对内建立法规制度,鼓励农民种田和织布,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武器装备;对外推行连横政策,使诸侯之间互相争斗。
于是,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祖上的事业,遵循既定的政策,向南兼并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在东面占据了肥沃的土地,割取了地势险要的州郡。
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在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过秦论》高效简洁全面实用
修辞手法——“互文”
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 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 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 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 手法。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主人下马客在船。
始皇:余威震于殊俗
灭亡 陈涉
出身→氓隶之人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数百疲敝 武器→斩木为兵
结果: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前期:奋余烈,履至尊, 取百越,却匈奴。 极 盛 后期:焚百家,杀豪杰, 弱人民,严控制。 据高城;临深渊; 设想: 守要害;传万世。
分 析 原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因 对 秦国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功业
延
会盟而谋弱秦 弱 弱国入朝 不若孀妻弱子
一词多义
策
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策略 -名词,鞭子
举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举国欢庆 杀人如不能举
收天下之兵 行军用兵之道 沛公兵十万
-动词,夺取 -动词,攻取 -形容词,全 -形容词,尽
-名词,兵器 -名词,战争 -名词,军队
兵
一词多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动词,吝惜 爱 吴广素爱人 -动词,爱护 爱莫能助 -动词,爱惜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
《贾谊论》苏轼
•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 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而 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 余而识不足也。 • 作文素材(静待时机)
崤<xiáo>函/膏腴<yú>/杜赫<hâ>/陈轸<zhěn> • 孙膑<bìn>/带佗<tuó>/倪<ní>良/赵奢 <shē>逡巡<qūn xún>/遗镞<zú>/漂橹<lǔ>/ 鞭笞<chī>蒙恬<tián>/藩篱<fānlí>/黔 <qián>首隳<huī>名城/锋镝<dí>/瓮牖 <wâng yǒu>绳枢<shãng shū>/氓<mãng>隶/ 迁徙<xǐ>/蹑<niâ>足阡陌<qiānmò>/景 <yǐng>从/锄櫌<yōu>/棘矜<qín>非铦 <xiān>/钩戟<jí>/长铩<shā>/谪戍<zhã shù>
过秦论注释超详细
过秦论注释超详细导言《过秦论注释超详细》是对杂家经典之一《过秦论》的全面解读和注释。
本文将从《过秦论》的背景及意义、文本解析、思想观点、修辞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部重要的文献作品。
背景及意义《过秦论》是韩非子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原名为《滑稽论》,意为戏剧性的讽刺。
全文由千余字组成,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局势。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战争年代,国内纷争不断,各国争霸,秦国崛起。
《过秦论》以揭示战国时期社会弊端、政治残暴为主题,通过对秦国兼并和统一中国的手段和结果进行评述,展示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过秦论》的意义在于其思想的深邃和启发作用。
韩非子在《过秦论》中阐述了“以法治国”的观点,认为统一国家需要以法律和制度来管理,而非仁义道德。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封建主义和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同时,《过秦论》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后世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
文本解析1. 文章结构《过秦论》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战国时期人心惶惶的氛围和国家分裂的情况;第二部分,论述了君主和臣民之间紧密的联系以及臣民应尽的义务;第三部分,说明了合理的君主统治对国家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总结了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的导致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2. 主要观点《过秦论》中存在多个重要的思想观点。
首先,韩非子提出“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观点,主张要实施统一的法律和制度,以确保各国之间的一致性。
同时,他认为君主应该依靠法律来管理国家,而不仅仅是依靠仁爱和道德。
其次,韩非子强调了君主的权威和统治的合法性。
他认为君主是由上天所赋予的责任,臣民应当无条件服从君主的统治,并且对国家的利益负有维护的责任。
最后,韩非子提出了“曲则全,枉则直”这一著名的法家原则。
他认为在治理国家时,要灵活应变,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准则,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过秦论》原文、注释、翻译
过秦论---贾谊《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有“西汉鸿文”之称,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创作背景: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
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
《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文章主旨:《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过秦论》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过秦论》《过秦论》正文翻译注释赏析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贾谊《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过秦论》原文: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人教版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教版过秦论原⽂及翻译《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从各个⽅⾯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组见解深刻⽽⼜极富艺术感染⼒的⽂章。
过秦论节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荒之⼼。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诸侯。
于是秦⼈拱⼿⽽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合从缔交,相与为⼀。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忠信,宽厚⽽爱⼈,尊贤⽽重⼠,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之众。
于是六国之⼠,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攻秦。
秦⼈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
秦⽆亡⽮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赂秦。
秦有余⼒⽽制其弊,追亡逐北,伏⼫百万,流⾎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
强国请服,弱国⼊朝。
延及孝⽂王、庄襄王,享国之⽇浅,国家⽆事。
及⾄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御宇内,吞⼆周⽽亡诸侯,履⾄尊⽽制六合,执敲扑⽽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
胡⼈不敢南下⽽牧马,⼠不敢弯⼸⽽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以愚黔⾸;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精卒陈利兵⽽谁何。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过秦论》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过秦论》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过秦论》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是汉朝时期的名士、学者韩非子,文章论述了秦始皇的一系列政治决策和统治方法,揭示了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和政治腐败,提出了“法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思想启示作用。
一、《过秦论》原文翻译《过秦论》分上下两篇,原文繁复而笼统,难以理解。
下面为读者节选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并配有翻译,方便理解。
篇一:秦王取天下,咸称其聪明,然所以取天下者何也?以其疏也。
不独鄙人知之,临川阮籍,楚之韩王信,皆知之;然而以夫差之病,霸气未成,而妄用兵,以亡其国,主不及此。
昔三王分治天下,功業所建,势力所彰,不过千馀里,以来有殷、周之盛,及秦所亡六合之旷,此其间势力之盛衰大小者异也。
秦人地方千里,而天下可并者,非别制而能服也,畜兵七十万,非百二十万而能制也。
When the King of Qin took over the world, everyone praised his intelligence, but why did he take over the world? Because ofhis carelessness. Not only do the common people know this, but also Luo Ji of Lincuan and Han Xin of Chu know i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sease of Fu Chai, the hegemonic style has notbeen formed, and he recklessly used his troops, causing his country to perish, but the king of Qin did not do that. In the past, the three kings divided the world, 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powers they established were only over a thousand miles. From the prosperity of Yin and Zhou to the vastness of the six kingdoms that Qin destroyed,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he intervening powers are different. The Qin people have an area of 1,000 miles, and the world can be conquered not by separate regulations but by raising 700,000 troops, not by 1.2 million.篇二:大夫惠子,其为人也,磊落寡合,而不失其所,猛烈有称,而文采溢散,可以为士者。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过秦论》前言过秦论是一篇历史文化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
本文以反思和分析秦始皇政策为主线,深入剖析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政权的弊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第一章:秦政权的崛起秦始皇的崛起和秦政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
本章主要介绍秦始皇的个人经历和他推行的一系列中央集权政策,如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以及这些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秦政权的统一本章详细描述了秦政权通过统一货币、权力集中、土地制度改革等手段,实现了对中国各个地区的统一,并且对统一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剖析。
第三章:秦政权的弊端本章对秦政权的暴政和残酷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如焚书坑儒、强征民夫、兴修战国墓等,揭示了秦政权的弊端和统治方式的局限性。
第四章:秦政权的垮台本章详细讲述了秦始皇死后,秦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过程。
包括秦朝政权内部腐败、民族矛盾、起义军的兴起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秦政权垮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结束语通过对《过秦论》的研究,可以看到秦政权的兴起和垮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这篇文章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对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政治制度改革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郡县制:秦朝推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和县,实行中央集权管理。
2.统一文字:秦始皇在统一全国文字方面的政策。
他以秦国的文字为标准,统一各地的文字,并加强文字标准的推广和普及。
3.度量衡:秦政权推行的一套统一的计量标准,以方便商贸和行政管理。
全文结束。
《过秦论》文言文原文阅读和翻译解析精品
《过秦论》文言文原文阅读和翻译解析精品讲解篇一《过秦论》在《史记》中为一篇,载于《秦始皇本纪》之后,《陈涉世家》后又引第一大段。
《文选》则分为上中下三篇,三篇实为一篇,分别评论始皇、二世、子婴三代的过失,总结秦亡的教训。
这里选录的是上篇。
文章不仅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而且也肯定了秦亡之前的成就。
贾谊认为,秦之过,在于“仁义不施”,不知“攻守之势异”。
贾谊写作此文,目的在于为汉文帝提供政治上的鉴戒。
文章使用了前后对照的手法,铺陈排比,有一泄千里之势。
在中国散文史上,《过秦论》首创了“史论”这一体裁,对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作者偏于注重文章豪迈的气势,文中列举的论据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
本文放笔极言秦朝兴盛的过程,以大量的事件和人物进行铺张和渲染,层层推进,直泻而下,大有一发而不可收的气势。
可是,待到高潮之际,忽而一转,勾出一群“俛起阡陌之中”的“罢弊之卒”,竟将“亡秦族矣”,令人感叹不已。
当读者犹在感叹之际,贾谊却仅以一短句作结,指出秦朝的过失在于“仁义不施”,从而点明写作意图,又将思考的余地留给了读者。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文言文阅读”的古文观止栏目。
中篇篇二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天下之士,斐然向风。
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过秦论》详细版
1、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2、动词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对内;对外。
3、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二、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
已经 通“殁”死 向南 继承 夺取 已有的基业 割取 沿袭 肥沃 前代的策略
• 【译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 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 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 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 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 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 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 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 位封君,都是聪明才智而又忠诚可靠,宽仁厚道而 又爱护人民,尊敬贤能而又重用士人的君主。他 们相约实行合纵政策,离散秦国的连横政策,集聚 了韩、魏、燕、赵、宋、卫、中山等国家的军队。
(3)于是六国之士„„( 在这时 )
) ) (5)秦人开关延敌 打开关隘
困乏
2、找出段中通假字。
约从离衡( “纵”; “横” 死 制其弊 ( “敝”:困乏、疲 ) 惫 孝公既没( “ 殁”: ) )
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发展
地盘扩大——南、西、东、北 人才云集 仰关攻秦 合纵之盟(约纵离横) 十倍之地 百万之师 争割地而赂秦 对比、 反衬 开关延敌 无亡矢遗镞之费 秦 天下诸侯已困矣 对比 请服、请朝
纵 散 约 败
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 1、找出段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 来招纳 ) (4)流血漂橹(盾牌 (6)制其弊( (2)不爱珍器 ( 吝惜 )
《过秦论》原文、注释、翻译
过秦论---贾谊《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有“西汉鸿文”之称,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写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王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王子婴的过失。
创作背景: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
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
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
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
《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文章主旨:《过秦论》是一篇史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
过秦论详细注释
《过秦论详细注释》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过秦论》的详细注释。
先来说说“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这句。
“据”就是占据的意思,“崤函之固”指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
秦孝公占据了这么好的地方,有了发展的基础。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里,“固守”是坚决守卫,“窥”是暗中察看、觊觎的意思。
他们怀着雄心壮志想要夺取天下。
再看“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没”是去世,“蒙”是继承,“因”是沿袭。
这几位君主继承前人的事业和策略,继续把秦国发展壮大。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就像接力赛一样,秦孝公跑完第一棒,后面的君主接过棒子继续往前跑。
“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举”是攻取,“割”是割取,“收”是收取。
秦国不断扩张领土,越来越强大。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爱”是吝惜,“致”是招致。
秦国不吝啬财宝土地,吸引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来帮忙。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合从”就是“合纵”,指联合抗秦,“相与”是互相。
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制”是控制,“弊”是弱点,“亡”“北”都指败逃的人。
秦国利用自己的优势打败了敌人。
同学们,这些注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秦论》。
大家多读多琢磨,就能明白这篇文章讲的历史故事和其中的道理啦。
想象一下,我们穿越到那个时代,亲眼看到秦国的崛起和兴衰,是不是很有意思?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过秦论》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呢?。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贾谊《过秦论》翻译与鉴赏(最新整理)
贾谊《过秦论》翻译与鉴赏一、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
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
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
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原有集,后散佚,今人辑有《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二、背景材料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五百多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三、补充注释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卬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卬,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卬而袭夺其军。
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首次合纵在前334年至前332年之间,苏秦说六国合纵,任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前318年,苏秦再次约六国攻秦,楚怀王任纵约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皆引兵而归。
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秦。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政论叙史只是一种概述方式,跟史书记载不尽相同.③伏尸百万这说的不是一次战役的死亡人数。
秦击六国杀伤人数皆有记载,如前293年击韩伊阙,斩首24万;前273年击魏华阳军,斩首13万(《年表》作15万);前260年,破赵长平军,杀卒45万(10万以下不计)。
④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句话是对陈涉起义的肯定.陈涉于起义后半年即被叛徒杀死,但作者认为他是成功的,功业极大。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含逐字逐句翻译)
《过秦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篇重要的政治议论文,作
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
下面是《过秦论》的逐字逐句翻译:千二百五十四年前,秦始皇嬴政篡夺了中国的天下。
他集中了
六国的权力,真正实现了统一。
他的政府制度彻底改变了中国古代
的政治形态,使国家变得强大。
秦地狭小,人口稀少,却能制霸天下。
皇帝和他的世家家族,
依靠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中国各国之间的关系。
他们通过战
争和政治手段,征服了世界。
秦朝的统治者具有强大的权力,他们使用暴力手段来镇压政治
敌手。
他们实行了严格的法制,并对百姓进行高压统治。
车同轨,
书同文,服制度,货币单位,以及其他各种制度,都成为了整个国
家的统一标准。
,秦朝的统治虽然有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皇帝的权力太
过集中,官僚制度太过庞大,政府的决策常常不符合实际情况。
秦
朝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态度也十分残忍,造成了社会不稳定。
《过秦论》通过讽刺和批评,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弊端。
它
提出了一种政治理念,即统治者应该注重君臣、父子、夫妇、长幼
之间的道义关系,并通过仁爱之心来统治国家。
《过秦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
它对中国古
代政治的批判和反思,对后来的政治学家和思想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秦孝公占据殽山,函谷关那样险固的地方,拥有雍
州一带那样辽阔的地方,(秦国的)国君臣子牢固据守来(窥 探)周王朝,有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 八方的野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
辅佐 在内 建立 法令制度 致力于
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
名 师 面 对 面 防守和作战
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 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 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 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
太中大夫,参与政事名,颇师受面倚重对。面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 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 怀“王 自太伤傅为。 傅梁 无怀 状王”G坠(U我A马身N为而G太死Z傅H,但O没他U有BOYAN 取得一点成绩而感到伤悲),一年后也 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 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 贾”。
• 同名,时,内实刑杀罚人苛”重(,名《民资不师治聊面通生鉴。对》汉面卷文十帝五“)外,有表轻面刑上之
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己。 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 化。而汉文帝周G围UA一N些GZ权H贵O却UB对O此YA视N而不见,麻木 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 为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 朝兴亡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 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秦王朝推行暴政
• 推行郡县制,横征暴敛 • 大行封禅之典、大兴土木,
营造阿房宫和陵墓 • 文化实行专制,焚书坑儒
• 缴获民间兵器,铸成名12铜师人面 对 面
• 北筑万里长城,广修驰道, 南开灵渠
• 大 闽越动干戈,北抵匈G奴U,AN南G击ZHOUBOYAN • 动辄征夫百万,杀人如麻
•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 代的所谓“盛世”,即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名 师 面贾谊对怀面才不遇,空有
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 GUAN屈G原ZH赋O》UB。OY梁A王N 落马而死
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 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 而终呢?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是指哪个事件?
商鞅讨伐魏国,魏派公子卬 [áng ] 率五万兵救西河,商鞅去见卬,愿 意结好罢兵,后商虏卬袭夺其军。 10年间,魏都败于秦,魏王恐,割 河西地献秦以和。
概述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秦迅 速强大表现。
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
一、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像……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2.动词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 3.形容词作动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二、通假字 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横”)
•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名调师更是面无对可面伦比。谈至深
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 民生,穷究的却是鬼神。 • 解 的析遭:遇这,是抒一 写G首 诗UA托 人N古 怀GZ讽 才HO时 不U诗 遇BO, 的Y意 感AN在慨借。贾揭谊露 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 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膏腴<yú>/杜赫<hè>/陈轸<zhěn> 孙膑<bìn>/带佗<tuó>/倪<ní>良/赵奢<shē> 逡巡<qūn xún>/遗镞<zú>/漂橹<lǔ>/
过秦论
过:动词,指出过失 贾 谊
名师面对面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 国的过失。
•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
• 是《论 过秦断论事》理是,名史它论包师,括面名论对为政面“,过论秦史”等,文实字。
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 亡论及 点其:原“因仁G义,U不鲜AN施明GZ而地HO攻提U守出BO之了YA势本N 异文也的中。心” 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 借鉴。
名 师 面旧治对史”家的面艳前称 期的 。“ 这文 时景 ,之 由
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 GUANGZHO活U得B到OY相A对N 安定,社会 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 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权贵豪门大量 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卖田宅,鬻 子孙”(晁错《论贵粟疏》),以至“易子而咬其 骨”(贾谊《论积贮疏》)。
器械
对外 使动用法,使…争斗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
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平安。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 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GU力ANGZH黄O河UB以O西YAN
【译文】:在这时,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 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来使 诸侯各国相斗。于是秦国人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 土地。
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秦王朝势力的崛起
地利——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政治雄心—— 窥周名室师,有面席卷对天面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人和—— 君臣固G守UANGZHOUBOYAN 政通——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商鞅变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等的优势。
首战告捷——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名师面对面
GUANG崤Z<HxOiáUoB>函OYAN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占据 形作名,险要的地势
拥有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牢固地守卫 表目的名 师窥视面 对并面吞 并吞
“席、包、囊”名作状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并吞 八方荒远之GU地A。NG宇Z内H、OU四B海OY、A八N荒均指天下
创
作
背
名师面对面
景 G UA N G Z H O U B OYA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怎样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秦始皇灭六国时间表
• 公元前230年灭韩; • 公元前228年,攻邯郸,
6年后灭赵;
• 公元前225年,决河名水师灌 面 对 面
大梁城,灭魏; • 公元前223年,派王翦率
军60万灭楚; GUANGZHOUBOYAN • 公元前222年,灭燕; • 公元前221年,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