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湖泊科学

合集下载

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

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

收稿日期:2004-07-16 修订日期:2004-10-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71045 )“干旱区土壤盐渍化中比例尺调查制图新法探索”;土壤学自治区重点学科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钟骏平(1934-),男,教授,主要从事干旱区土壤分类与地貌研究工作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钟骏平1, 邱宏烈1,2, 董新光1, 蒋平安1, 武红旗1, 杨鹏年1(1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2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 CA90032-8253)摘 要:罗布泊干涸时间过去被许多人认为是1972年,但美国近年公开的其第一代侦察卫星CORONA 影像显示,它1961年已干涸;另据1958航测1963出版的110∶万地形图,被称为大耳朵湖区的罗布泊,有面积超过5 000 km 2的水面。

据此认为罗布泊是1958-1961年间迅速干涸的。

但通过水量平衡计算、盐壳特征及影像分析,对1958年淹没区如此巨大提出置疑。

若置疑成立,那大耳朵湖区的盐壳及其在卫星影像上表现出的纹理,就可能不是在1958-1961年间由湖水的迅速干涸而形成。

它可能是在更早的时期,例如是全新世晚期以来,由当时作为一个盐湖的罗布泊,逐渐干缩(干缩过程有反复)而形成的。

关键词:湖泊; 卫星影像; 干涸时间; 罗布泊中图分类号:P9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060(2005)01-0006-04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是整个塔里木盆地集水集盐中心。

因自然和人为原因使上游来水量变化,罗布泊的大小及位置,曾在塔里木河(包括孔雀河)下游三角洲的前端“游动”,所以它曾被认为是一个“游移的湖”[1,2]。

新近研究表明,罗布泊不是游移湖[3~6]。

曾被当作是罗布泊的喀拉和顺的地面高程比大耳朵湖区要高8 m ,并有水道相通,因此它不是塔里木河的尾闾,尾闾应该是大耳朵湖区。

罗布泊逐渐干旱及干涸的分析

罗布泊逐渐干旱及干涸的分析

罗布泊逐渐干旱及干涸的分析摘要一块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一泊曾经碧波千顷的湖水,一片永垂千年的胡杨,一场文明的兴衰变迁。

烟波浩渺,罗布泊如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罗布泊的干涸问题略作论述。

关键词罗布泊;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干涸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人之湖”,它曾是塔里木盆地众多河流的汇集之地。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地处39~41°N,88~92°E 之间,湖盆面积达20000 k㎡。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是新疆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区域,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时期的急剧变化,使其成为干旱地区环境演变的一个缩影。

一、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要研究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首先要考虑它所位于的塔里木盆地的区域背景。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单式盆地叠置形成的复合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于第三纪的渐新世末,夹持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从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地层和有孔虫的研究表明,从晚白垩世到中新世,该区一直处在正常海湾和滨海泻湖相互交替的较稳定沉积环境中,直到中新世晚期,塔里木盆地才完全脱离古地中海海侵成为内陆盆地。

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以后,由于罗布泊地区距海遥远,由海洋夏季风输送到大陆的水汽,经长途跋涉和高山阻挡,到达塔里木上空已是强弩之末,干旱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的极端干旱气候面貌已基本形成。

这类的气候特征为降水稀少、变率大、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沙尘暴活动频繁。

该盆地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众多的构造样式,必然导致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化的复杂性和阶段性。

盆地演化的阶段性与罗布泊地区的环境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耦合作用。

从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化历史,可以勾画出一个轮廓,即在更新世期内罗布泊曾出现湖相大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后来的构造抬升,导致湖泊退缩,加之西风环流和冬季风的主导影响,致使在全新世以来一直处于干旱化和荒漠化的境地。

干涸已久的罗布泊,却再次出现湖泊,原因是什么?

干涸已久的罗布泊,却再次出现湖泊,原因是什么?

干涸已久的罗布泊,却再次出现湖泊,原因是什么?综述我国最具神秘色彩且最奥秘的位于新疆坐拥5.1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泊镇。

《汉书》曾记载“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曾经的罗布泊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公元3000年之前吐火罗人途径罗布泊看到罗布泊,被它的景象吸引,于是定居这片绿洲繁茂、河网纵横的土地。

公元前2000年他们开始开垦农田,饲养牛羊,大规模地开发他们的家园,然而就在这鼎盛之时,他们的故事戛然而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之后的1000年里销声匿迹。

公元前200年以前,这里出现了一个交通便利且为著名的“城廓之国”——丝绸之路的必经“咽喉”楼兰。

因为当时水源匮乏,故而只能自罗布泊及其他河流引流到楼兰,虽缓解了水资源的困境但只能解一时之急,该国最终还是因为断水而灭亡,民众难移,最终成为了楼兰遗迹。

西汉年间由张骞连接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的综合贸易之路“丝绸之路”自西安(今长安)出发,途径罗布泊。

“古丝绸之路”经过罗布泊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无人区,无人烟、无水电、无通讯,只有漫无边际的戈壁沙漠和峡谷,曾经世界第二大湖泊如今显现的只有百般的孤独和荒凉的无奈。

近代我国首颗原子弹在此爆炸之前,这里就充满诡异,传说这里遗留古代宝藏,但前去寻宝的人绝大部分也都渺无音讯,即便出来了也是变得极为异常,语无伦次,最终因为力竭而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曾经河网纵横的罗布泊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这里又为何迷雾重重?罗布泊干涸之谜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最东面。

从卫星上看,该地区地形酷似耳朵形状,可以清晰地看出耳轮、耳孔、耳垂,有观点认为是由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因此罗布泊也被称为“地球之耳”。

罗布泊干涸于上世界60年代,干涸之后,周围的环境受到影响,植物全部死亡,以每年3-5米的速度形成沙漠。

有不少人曾选择去沙漠探险,因为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干燥、缺水,即使设备周全也总是使人迷路,因此很多前去探险和“寻宝”的人大多都有去无回,所以该地也被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教案讲义学案与答案教学设计

罗布泊教案讲义学案与答案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

罗布泊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已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照片以来,“大耳朵”被认为是罗布泊东湖的干涸湖盆。

在已经结束的“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周围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缩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

罗布泊消亡原因之我见

罗布泊消亡原因之我见

罗布泊消亡原因之我见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于沙漠地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罗布泊也是个神奇地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地文明古国楼兰地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地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地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地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今日地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地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地湖底,布满盐层,有地地方坚硬地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地结晶体,高达厘米,直径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地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地钾盐、石膏、镁等矿物.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地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地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到万年前地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地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周昆书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地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地问题,也是地域性地问题,除了自然方面地原因,还有人为方面地因素.一、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地变化,即由末次冰期地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地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地阶段性变化,距今约年至年为升温期,距今约年至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地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地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地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地变化规划了人类地活动范围与方式.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楼兰古城地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地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地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地消亡.楼兰古城地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地大背景下发生地,它不是一个孤立地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地变化更显著罢了.二、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除了全球气候地变化之外,青藏高原地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地原因.在距今到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地气候具有决定性地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地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地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万年左右地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地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地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地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地罗布泊.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地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地滑坡事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地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地来水被断.现在地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地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三、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地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地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地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地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多万平方米地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在这期间,人类活动地加剧以及水系地变化和战争地破坏,使原本脆弱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号小河墓地上密植地“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地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地环境雪上加霜.问题主要出在近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处,建抽水泵站多处,有地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地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地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四、楼兰古城消失成为“旷世之憾”提起楼兰古城,人们都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年首次对外宣布楼兰古城地存在.年月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地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地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地木雕、织物、钱币.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地准备,在年月,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地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地荣誉.随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地路线图找到楼兰遗址地,他们地发掘工作更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是破坏和掠夺性地.这些工作成了以后楼兰探险地重要地理依据.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地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地重镇,废弃了年地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年地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地胡杨木架和少量地芦苇墙.从房子地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地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地大量做工精细地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地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地手艺和楼兰经济地繁荣.专家发现,像这样地民宅,留存下来地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地家园.家是一个温馨地字眼,是灵魂地栖息地,是幸福地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地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地双眼,是热切地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地家园.我衷心地希望:青山常青,绿水常流,愿美丽永存.王旭。

罗布泊

罗布泊

解放后,新疆垦区面积不断扩大,罗布泊上游的大量 水库和引水导致罗布泊干涸。然而水是循环运动的, 有时间性和平衡性。罗布泊流域上游被堵截的地面水 经过下渗变为地下水,再经过几十年的漫漫长征,终 于有望已经或即将涌出罗布泊。此次政府放水更是锦 上添花。不妨想象现在或将来的罗布泊:一往无边, 鱼欢鸟鸣,罗布人的胡杨独木舟又泛波唱晚……。 当我国科学家在哀鸣艾丁湖的即将消亡时,美国的卫 星已经发现艾丁湖复活,并火速派两名科学家从天而 降进入艾丁湖。难道还再一次让美国通知我们:“哈 啰,你家门口的罗布泊有水了,快去洗澡吧。”不! 7月16日,人类首次七月大规模探秘罗布泊中国旅游 团将奔赴罗布泊湖心。这一次,一定要让美国问我们: “您好!罗布泊的大耳朵里有水吗?
罗布泊地木河
塔克拉玛干 沙漠
罗布泊位于 新疆自治区若 羌县东北部、 塔里木盆地东 面.孔雀河从 北面注入.南 北长约140里, 东西宽约24里。 面积3006平方 公里,原是新 疆最大的湖泊, 也是中国最大 的内陆咸水湖。
死亡之湖--罗布泊现在怎样了?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 洲。 罗布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 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问题主要 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 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 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 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 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 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 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 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资料课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资料课件
困境。
仙湖消失的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历史因素
气候变化、干旱等自然灾害导致罗布 泊的水源逐渐枯竭,最终导致湖泊消 失。
罗布泊的形成和消失与历史上的丝绸 之路有关,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采矿、用水等人为活动加 速了湖泊的消失过程,对当地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仙湖消失后的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罗布泊的消失对周边地区的气候 产生了影响,如降雨量减少、气
温升高、风沙活动加剧等。
生态系统破坏
湖泊消失后,原有的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
物种濒临灭绝。
土地荒漠化
湖泊消失后,周边地区的土地逐 渐荒漠化,植被覆盖率降低,土
地质量下降。
04
保护与恢复罗布泊的措 施
生态恢复与保护的必要性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罗布泊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恢复和保护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湖泊面积急剧萎缩, 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罗布泊的 生态环境,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状况和民生具有紧迫性。
要影响。
罗布泊的地理环境独特,周围被 沙漠和戈壁所包围,气候干燥,
降雨量极少,蒸发量极大。
罗布泊的历史文化价值
罗布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驿站,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罗布泊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楼兰古国遗址、米兰古城等,对研究古代 文明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罗布泊在当地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被赋予神秘的色彩,被认为是“仙湖”或“神湖 ”,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ppt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志愿者服务
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 参与罗布泊地区的环保和旅游服务工作, 提高公众参与度。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罗布泊消逝仙湖现象反思
生态环境恶化
01
罗布泊的消逝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包括水资源匮
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人类活动影响
02
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等人类活动是导
水利工程与水资源管理
利用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改 进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 率。
科技创新与应用
通过科技创新和应用,研发新的技术和方法,为 解决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 手段。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生态环境变化, 利用生物技术治理土地沙漠化等。
WENKU DESIGN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依托罗布泊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 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绿色交通策略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徒步、自行车等,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效果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可持续利用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模式构建
地质构造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 一个构造性湖泊。地质构造的变 化可能导致湖泊水源的减少或中 断,进而导致湖泊消逝。
人为因素

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影响课件

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影响课件

人为原因:
(1)1921年国民政府执政期间,将塔里木河改道, 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加之塔克拉玛干的大片 沙漠地貌,流域内下渗严重,塔里木河甚至出现断流 的现象,致使罗布泊的补给水量大量的减少。 (2)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两岸及罗布泊湖区人口 剧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几十年里塔里木河流域 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 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人 类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 引水,盲目建水站抽水,人类制造出来的“吸水鬼” 使塔里木河逐渐干涸,断了水的罗布泊最终干涸,成 了一个死湖。
(1)对气候的影响:罗布泊区域仍受 塔里木盆地干旱气候的控制,失去湖水 的调节作用,当地小气候将变得更加干 旱。 (2)对土壤的影响:随着整个地区的 干旱化,地表水极端贫乏,地下水位升 高,湖区广布盐碱地;湖周围土壤进一 步荒漠化,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 向湖中推进。
(3)对地貌的影响:大量积盐的古湖盆由于 表层岩岩层的存在,湖底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而近代罗布泊湖地区会因强烈的风蚀出现雅 丹地貌。 (4)对生物的影响:水域活动的鸟类离开, 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植被覆盖率下降, 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 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连成一片,依靠植被 生存的荒漠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罗布泊从此 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为“死亡之海” 。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5
可编辑
(3)何文勤教授综合分析了近30年太阳黑子的活 动资料及塔里木河的实际水文观测资料,他的结论 是,塔里木盆地的气候近期没有变旱,塔里木河水 的总流量也没有减少。他认为:塔里木河干涸的主 要原因是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加上人口激增带来 的大量河水浪费问题,另外还有人为砍挖流域野生 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更加减少,湖 水补给严重匮乏,最终造成干涸。 何文勤教授说:“从本世纪30~90年代,塔里木河上 游主要汇人河流的水量呈上升趋势,若无人类活动 的影响,罗布泊只会随自然气候波动,湖面仅有扩 大和缩小的变化,而不致于干涸。”

2018年罗布泊干涸并非“气候危机”所致-文档资料

2018年罗布泊干涸并非“气候危机”所致-文档资料

罗布泊干涸并非“气候危机”所致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200万年前,罗布泊水域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

在我国古代历史典籍记载中,罗布泊最大水域达5000多平方千米,曾被误认为是黄河的源头。

本世纪以来,罗布泊水域两度盈亏,并最终于1972年彻底干涸、最后干涸的面积为450多平方千米。

罗布泊湖水的盈亏与消逝一直是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热点。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入之湖”,它曾是塔里木盆地众多河流的汇集之地,1921年以后,湖水主要由横穿盆地的塔里木河补给。

新疆水利学专家何文勤教授说:“从本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塔里木河上游主要汇入河流的水量呈上升趋势,若无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只会随自然气候波动,湖面仅有扩大和缩小的变化,而不致于干涸。

”何教授综合分析了近30年太阳黑子的活动资料及塔里木河的实际水文观测资料,他的结论是,塔里木盆地的气候近期没有变旱,塔里木河水的总流量也没有减少。

他认为,造成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在于: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引用部分河水,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人为砍挖流域野生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何教授的观点与著名科学家夏训诚的观点一致,夏说:“根据对罗布泊地区大范围实地考察,以及对我国2000多年的大量历史文献和这一地区出土的文物、干尸的分析,我们认为,罗布泊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化,并非气候变干所引起,而是人类经济活动影响水资源在地区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他介绍说,历史上罗布泊曾屡经沧桑变故,2000年前的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湖边的楼兰王国“水大波深必讯”,居民们把防御洪水作为大事:至公元4世纪,楼兰王国到了用法令限制用水的窘迫境地;300年前,罗布泊“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本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罗布泊面积又达到了2000多平方千米。

夏先生说:“1972年,罗布泊湖水完全干涸,许多植物相继衰竭枯死,飞禽走兽或死或逃,这里成了一片荒凉而干燥的土地。

2018届高三地理学科命题比赛决赛试题:06 含答案

2018届高三地理学科命题比赛决赛试题:06 含答案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和集流区,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但在1972年干涸。

20世纪90年代在罗布泊发现了大规模的卤水钾盐矿,为了规模化生产钾肥,人类“营造”了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千米的湖面,干涸的罗布泊再次复活。

图1示意罗布泊的面积变化,图2示意目前罗布泊附近的水系。

据此回答1-3题。

(年)1.造成罗布泊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湖面蒸发加剧B.塔里木河中上游不合理的用水C.沙地广布,湖水大量下渗D.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淤积2.罗布泊再次复活的主要水源是( )A.大气降水B.河水C.地下卤水D.高山冰川融水3.罗布泊的复活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盐碱化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昼夜温差增大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 1.B 2. C 3. B第1小题: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和集流区;结合图2可以推测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未曾断流时都注入罗布泊。

因此,湖泊面积的大小与河流的入湖水量直接相关,而塔里木河水量较大,是主要的入湖水源。

再联系题干的时间段,上个世纪40到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内地人口迁移到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生产与生活需水量剧增,造成该河严重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

因此,本题答案选B 。

而A 、C 两个选项是罗布泊干涸的次要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罗布泊的萎缩,且30到40年代湖泊面积还有所增加,因此排除这两个选项。

沙漠中的内流河水量越往下游越少,所以携带入湖的泥沙量很少,排除D 选项。

第2小题:罗布泊深居内陆,水汽稀少,大气降水缺乏,排除A 。

虽然上个世纪70年代罗布泊已经干涸,但是地底下却蕴藏着丰富的卤水钾盐矿,利用输卤泵站将富含钾盐的卤水(平方千米) 图1 图2从地下抽取上来,然后汇集起来形成湖面,利用水分的大量蒸发制作钾肥。

河水和高山冰川融水是淡水,且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使罗布泊复活,所以排除B 、D 选项。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 - 湖泊科学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 - 湖泊科学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

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近2000年来,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区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缩影。

罗布泊什么样?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分别从地理、地质、气候、历史、考古等不同专业角度在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开展考察、测绘和发掘,提出了种种见解和假设,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和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蒋平安带领的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

日前,在综合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并绘制出了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典型断面相对高程变化图。

课题组推断,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这比目前国内其他研究人员最近得出的干涸时间还向前推移了20年。

高程测量揭示“大耳朵”湖盆地形特征目前凭借遥感及空间定位技术,罗布泊位置与周边洼地的相邻关系都已十分明了,但罗布泊的地形特征仍然模糊。

由于罗布泊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于湖泊系统基本参数之一的湖盆地形特征现在仍缺少系统的研究。

为获取罗布泊“大耳朵”地区湖盆地形特征,2004年~2006年的每年9月,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实地高程测量工作。

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课题组分别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对研究区典型地段进行了高程测量,但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差,在3~4公里范围内,重复误差能达几倍。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业:
(1)请仿照例句用比喻写出你读了本文的 ) 感受。 感受。 这是一首含泪的挽歌, 例:这是一首含泪的挽歌,唱出了对仙湖消 逝的无限悲哀。 逝的无限悲哀。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 ) 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 最后一棵树 最后一 一朵小花, 一棵树, 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 滴水,最后一条小溪 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 滴水,最后一条小溪 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 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 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 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 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制造这些悲剧的刽子手是 ?(作者怎样说?)面对着这些悲剧 作者怎样说?)面对着这些悲剧, 谁?(作者怎样说?)面对着这些悲剧,面对着 悲剧的制造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悲剧的制造者,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又发出了 怎样的呼告, 怎样的呼告,你能用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吗? 。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
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 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 作者的强烈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作者的强烈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哪些语句或词语,体现了作者 哪些语句或词语, 对仙湖罗布泊的赞美向往, 对仙湖罗布泊的赞美向往,对 罗布泊消逝的痛惜, 罗布泊消逝的痛惜,对人们愚 昧无知行为的强烈谴责? 昧无知行为的强烈谴责?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 盲目”一词, 盲目 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 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 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 句式,大大强化了遗憾之情、 句式,大大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 情。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跟踪检测选修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某县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

下图为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 信息示意图。

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解析】 读图可看出,开发初期问题区域呈点状分布 ,开发12年后,问题区域扩大,呈面状分布。

该图为当 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材资源开发 ,破坏植被与表土 ;该区域 位于江西省某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加之问题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多 坡地,加剧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分布特点:以点状分布为主变为以面状分布为主。

成因 :①(露天)开采,破坏植被与表土 ;②该地区是低山丘陵区,多坡地;③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

2.(xx •昆明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 ,罗布泊人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族群 ,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 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新中国成立后 ,发起多次开垦浪潮,开展土地平整运动,致使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 ,水 的需求也增加。

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荒漠化严重,罗布泊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 年代末完全干涸。

简述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及该湖干涸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解析】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自然角度来看,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从人为角度来看,该地由于过度开垦,人口激增,用水量增加,塔里木河取水增加,导致湖泊来水量减 少,最终干涸。

该湖干涸会使水生生物死亡,周边环境恶化,荒漠化加剧。

答案: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人口激增,造成上游河段过度取水。

影响 :水生生物死亡;扎呗:榕兰;;t塔逋a玛吐:•::>:::::»::a 地•••古城・址Z干■簿庫—M周边植被成片死亡;风沙加剧,荒漠扩大。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拓展素材:罗布泊之谜

商务版地理八年级下册_拓展素材:罗布泊之谜

罗布泊之谜罗布泊罗布泊位于新疆若羌县境东北部,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但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

现在的罗布泊指的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片洼地。

游移之谜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

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原来分为南湖区和北湖区,由于一侧的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了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作用再次降低,湖水便再度回流,这个周期大约为1500年。

对这一学说存在质疑的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根据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大耳朵之谜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拍摄了罗布泊的照片,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这只地球之耳是怎么形成的呢?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刷而成,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

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

“大耳朵”卫星影像图诡异之谜为揭开罗布泊的真实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深入其中想一探究竟,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

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欧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比如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

罗布泊,这个谜一般的世界,千百年来,人们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出生命,我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航拍罗布泊。

干涸已久的 死亡之海 罗布泊 为何如今碧波荡漾 水是哪来的

干涸已久的 死亡之海 罗布泊 为何如今碧波荡漾 水是哪来的

干涸已久的死亡之海罗布泊为何如今碧波荡漾水是哪来的罗布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干涸了,干涸之后,周围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物全部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

但是近十几年来,这个干涸已久的罗布泊又重新出现了碧波荡漾的模样,是什么原因让干涸已久的罗布泊正在“复活”呢?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一、罗布泊为什么会干涸?提起罗布泊,估计很多人会想到被称为丝绸之路咽喉的楼兰古城,或者是科学家彭加木的失踪,又或者是核试验等等。

从罗布泊干涸之后,因为沙漠干燥缺水,植物,很难辨认方向,有不少的人会选择去沙漠探险,即使准备周全也很容易迷路,容易让人有去无回,罗布泊也被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曾是我国最大的盐湖,1921年的时候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直接注入了罗布泊,到1958年的时候罗布泊就成为了最大的盐湖,根据1958年测量,面积曾达到5350平方公里,是什么原因导致罗布泊干涸的呢?一是人为因素,从1950年之后,随着塔里木河两岸的人口迅速增加,用水量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用水、修建水库需要用水、开采矿藏同样也需要用水。

由于人们的用水量巨大,几十年的时间塔里木河流域就修建了130多座水库,导致塔里木河下游320公里河道和台特玛湖全部干涸。

二是自然因素,由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两岸不断增加的人口和生产需要,流向罗布泊的水源越来越少,加上罗布泊的气候非常干燥,年降水量20毫米,蒸发量大于3000毫米,水的流入一直小于支出,最终就造成罗布泊干涸。

二、干涸已久的罗布泊为什么有水,水从哪儿来的?为什么干涸已久的罗布泊突然有水了呢?这要钾盐开始说起了,钾盐是指含钾的矿物,钾盐矿主要用于制造钾肥,世界上95%的钾盐都用作生产肥料了,主要产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然少不了肥料的使用,但是中国已发现的钾盐资源不多,钾肥的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大部分还是靠进口。

中国从1998年开始,钾肥进口量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了,最高时钾肥进口量占世界的的23%。

湖泊变小了

湖泊变小了
丽的微山湖
被污染的微山湖
湖泊遭到破坏的症状及原因
开发旅游项目
湖泊中乱倒垃圾
水体富营养化
绿色冲浪
水体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
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 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 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进而使水体溶解 氧量下降.水质恶化,最终导致鱼类及其 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罗布泊是中国 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罗布泊曾有过许 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盐泽、 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牢兰海、 孔雀海。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在20世纪 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 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 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 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 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
6.湖泊变小了
生活在线 消失的罗布泊
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东北部. 在遥远的过去,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因 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 而著称于世. 时过境迁.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毁灭性 破坏,随着罗布泊的干涸,人类收获的是自己亲 手种下的恶果.现在的罗布泊是我国最干旱的 一角,酷热,干旱,风沙成为当地气候的主宰.极 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罗布泊成为”生命的 禁区”,被人们形象地成为”死亡之海”.
环保在行动
课本16页
下面两种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保护湖泊行动
保护家乡湖泊倡议书
设计我们的宣传标识
绿色延长线
举行保护湖泊签名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就已干涸。

这一震撼学界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科学通报》2008年第3期上。

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距今已有百万年的历史,作为整个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历史时期湖泊面积曾达2万平方公里,史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近2000年来,罗布泊所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剧烈,成为干旱区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缩影。

罗布泊什么样?它是如何消失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国内外探险家、科学家分别从地理、地质、气候、历史、考古等不同专业角度在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开展考察、测绘和发掘,提出了种种见解和假设,引发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学术争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保国和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蒋平安带领的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了5年的科学考察和实地测量。

日前,在综合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航测资料、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对近代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泊演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指出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并绘制出了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典型断面相对高程变化图。

课题组推断,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这比目前国内其他研究人员最近得出的干涸时间还向前推移了20年。

高程测量
揭示“大耳朵”湖盆地形特征
目前凭借遥感及空间定位技术,罗布泊位置与周边洼地的相邻关系都已十分明了,但罗布泊的地形特征仍然模糊。

由于罗布泊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于湖泊系统基本参数之一的湖盆地形特征现在仍缺少系统的研究。

为获取罗布泊“大耳朵”地区湖盆地形特征,2004年~2006年的每年9月,课题组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实地高程测量工作。

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课题组分别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对研究区典型地段进行了高程测量,但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差,在3~4公里范围内,重复误差能达几倍。

李保国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研究区地处极端干旱区,天气晴朗时气温上升较快,近地面2~3米内空气密度变化剧烈,影响光线的直线传播,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2006年,在总结前两年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第3次来到罗布泊,带来了高精度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其测量精度可达厘米。

此次考察的结果印证了那句老话——事不过三。

课题组在罗布泊“大耳朵”干盐湖区选取了3条典型断面,并应用DGPS进行了实地高精度高程测量,神秘的罗布泊终于向他们撩开了面纱,真实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测量结果表明,罗布泊“大耳朵”湖盆深约5.2米,形态不对称,西南陡,东北缓,为一偏心的浅水湖盆,湖盆的最低处位于湖心(90.455 N,40.186 E),从湖盆外缘到湖心,高程依次降低,并没有发现湖心高岛的存在。

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一个面积十分广阔但高差极其微小的浅碟形湖泊。

经与罗布泊干涸湖盆卫星遥感图像对照,课题组的测绘结果表明,“大耳朵”的“耳孔”部位所示白色区域原本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伸入湖中的半岛,但实际上应是湖心所处的位置,也就是湖泊的最低点。

这个结果也同样说明1963年地形图在罗布泊“大耳朵”湖区标注地物特征不正确。

1963年地形图是在没有开展实地高程测量的基础上,仅依据1958年航片进行解译的,估绘地物地貌,将“耳孔”的白色区域标注为出露水面的盐碱地,而其他区域均标注为水体,因此,长期以来,罗布泊湖心区域存在高岛的说法都源于这张地形图,且影响至今。

李保国告诉记者,由于这个结果整个颠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相关领域的专家起初都对此持怀疑态度。

但在课题组不断补充有力数据和资料后,他们的稿件最终通过了《科学通报》的审查。

揭密“耳纹”成因
1972年,我国科学家看到了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发回的影像,显示干涸后的罗布泊中心区域在空间形态上酷似一只“大耳朵”,这些环状分布的“耳轮线”所反映的地表特征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尚无定论,有湖岸堤说、盐壳环说等多种观点。

不过,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湖水在干涸、退缩过程中形成的消退韵律线。

李保国指出,在从湖泊演变为干盐湖的过程中,罗布泊水体的消退序列和演化方向是受湖盆地形影响的,因此,在了解了罗布泊“大耳朵”湖盆地形特征后,确定罗布泊不同时期湖水消退过程及水域范围,解释“耳纹”成因就有了基本依据。

而且,课题组另一项研究还表明,这些“耳轮线”与干盐湖表层的大地电导率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耳轮线”的形成与盐壳物质的组成特征有一定关系。

在罗布泊地形特征的考察过程中,课题组发现“大耳朵”湖盆“耳轮线”从湖盆外缘至湖心高程依次降低,且同一“耳轮线”高程值相等。

“耳轮线”的疏密和坡度变化存在统一的对应关系,“耳轮线”越密,坡降越陡;“耳轮线”越疏,坡降越缓。

这就为“耳轮线”是湖水干涸消退韵律线的推论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而且,不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范围,“耳轮线”疏密与地面高程变化存在惊人的一致关系。

这让他们认为,“耳轮线”的成因和湖泊的消退有着必然的联系。

李保国说:“在我看来,‘耳轮线’就是湖水退缩、干涸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特征线,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此地区的等高线。


关于湖泊干涸时间的全新结论
罗布泊干涸时间是近年来颇有争议的一个焦点,目前大多文献记述为1972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等认为罗布泊干涸于20世纪60年代初。

李保国告诉记者,他们关于罗布泊干涸时间的推断是基于我国早期地理学家陈宗器先生实地考察罗布泊的结果及DGPS实测湖盆高程数据得出的。

1930年末至1931年初,我国学者陈宗器、德国地质学家霍涅尔对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以
来在罗布泊新形成的水域范围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1931年完成了整个湖区的测量工作,绘制了孔河与罗布泊地图,由斯文·赫定整理,用瑞典文和英文公开发表。

这张地图对罗布泊地区湖泊、水系以及古河道都有很好标注,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实测工作,其中包括很多实测点(露营地)高程及经纬度信息,有很高的科学参考价值。

李保国课题组将陈宗器绘制的湖区地图与现在地形图及遥感影像进行了叠加分析,发现两者吻合度较好。

而且,陈宗器实测罗布泊水域面积、湖泊形态、空间分布特征与课题组在2006年使用DGPS实测湖盆地形也吻合。

李保国认为,陈宗器1931年实地考察罗布泊时见到的水域,已经是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最后有水的记录。

当时罗布泊覆水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米左右,如果按盐湖卤水蒸发速率,并兼顾可能有少量入湖来水计算,罗布泊“大耳朵”湖心区域干涸时间应在20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

“这个结果表明,罗布泊的干涸和建国后塔里木河流域的各种开发活动并没有必然联系。

”李保国笑道:“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农业以前,罗布泊早就干涸了。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李保国告诉记者,目前整个研究工作还在继续,相关资料和数据收集仍有待完善,课题组希望能够拿出更多的科学依据来证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来源:科学时报陈晨)
(《科学通报》,2008 53 (3): 327-334,李保国, 蒋平安, 武红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