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

合集下载

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第一朵杏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第一朵杏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3、板书《第一朵杏花》。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学情况。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观察记录。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物生长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植物生长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情感体会: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观察描绘:教会学生观察自然,学会用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化认知:理解杏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
2.教学难点
-词汇运用:学生往往能理解词汇的意思,但在实际运用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如何将“绽放”运用到句子中,需要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课文中的生动描绘,感受自然美的魅力,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精确的词汇和形象的句子,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3.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绽放”和“孕育”这两个重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图片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杏花选择在春天开放?”。

苏教版小语新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教案

苏教版小语新四年级下册《2.第一朵杏花》教案

精心整理2.第一朵杏花【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诵,经过推测人物内心,表现人物特色。

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 个字只识不写。

联系生活、联合语境或经过查工具书理解生字构成的新词及要点词语,如:泛出、瞬间间、郑重、精准、大体、推测、预计等。

3.经过品读人物对话,感觉人物质量(要点),从竺可桢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在科学研究中谨小慎微、谨慎的科学研究态度,感觉他察看、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

(难点)4.认为第二段人物对话加入适合的提示语为训练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加入自己想象的学习方法;适合浸透抓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色的写作方法。

【学情剖析】这篇文章,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朵杏花”象征着竺爷爷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也反应了文中那孩子留意察看的好习惯,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法马上理解得这样到位的。

竺可桢爷爷谨慎仔细的科学精神应当是这篇课文的“道”之所在,文道如何联合?我想,两次对话是重难点打破的切进口。

所以,我想本课教课将把对话品析作为一个训练点。

【教课要点】经过品读人物对话,感觉人物质量(要点),从竺可桢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在科学研究中谨小慎微、谨慎的科学研究态度,感觉他察看、记录、不耻下问的科学习惯。

(难点)【教课难点】认为第二段人物对话加入适合的提示语为训练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时加入自己想象的学习方法;适合浸透抓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特色的写作方法。

【教课时间安排】两课时【教课过程预设】第一课时分课时目标1.解决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给课文分段,理解本文准时间先后次序分段的特色。

教课过程一、讲话、图片导入1.同学们,有一幅对联写得很美,我出上联你们来对下联,好吗?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2.这是我们上学期的学习内容,你们真棒!是啊,春季快到了,花儿们都绽开出绚烂的笑容,今日漂亮的杏花也到达我们四( 5)做客了,你们瞧3.出示杏花图:谁愿意用一个词语来描绘它的模样?4.这么美的杏花吸引了我们,也吸引了竺可桢爷爷的眼光,要知道竺可桢爷爷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我们的科学课代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竺可桢爷爷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PPT课件(3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PPT课件(3篇)
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
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 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程度 绽开 泛出 补充 柳梢 立即 郑重 精确 估计 推断 规律 大概 掌握 明媚 吹皱 竺可桢 仰起脸 顷刻间 兴冲冲 花瓣儿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 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 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 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 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 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二(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 时间。 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 第一段“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 了什么?
“期弯物下候腰观来测”的说日明子竺里爷养爷成平了易主近动人探和索蔼,可实亲事。求“是习的惯科奇地学怪问精”神说和明态竺度可。桢在坚持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朵杏花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10年赴美 国留学。1913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地学系博士学位。同年 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 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 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 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 委。我国第一个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骨干之一。 他开创了我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研究领域,在 东南大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主动探索 实事求是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 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 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 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

苏教国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朵杏花一、教学目标1.了解杏花的特点、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2.了解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感受杏花的美丽,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3.通过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加深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5.提高学生对诗歌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朵杏花》课文的理解和欣赏;2.杏花的基本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3.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如杏花的文化内涵、杏花节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杏花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规律;2.理解杏花与中国人的文化联系;3.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前阅读、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杏花的基本特点,并针对杏花的美丽、含义等方面开展启发式讨论。

2.课文欣赏(10分钟)请学生收听或诵读《第一朵杏花》课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篇课文所描绘的杏花的特点和意义。

3.基础知识介绍(20分钟)利用PPT等多媒体方式,介绍杏花的外形特点、生长环境和生长规律,并引导学生感受杏花花香的魅力。

4.探究杏花的文化内涵(25分钟)通过小组活动、小组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探究杏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杏花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作用等。

5.合作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利用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杏花的生长规律,通过记录、展示等方式,总结杏花生长规律并向其他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6.诗歌欣赏(20分钟)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与杏花相关的诗歌(如《春日》、《题杏花》等),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结课(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1.复习杏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思在小组合作中的不足之处;2.观察周围的杏花,在观察记录本上记录杏花的生长情况,感受自然的魅力;3.默写一首有关杏花的诗歌或自己创作一首杏花的诗歌,以加深对杏花的感悟和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第一朵杏花》教案(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2、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1) 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 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

(3)出示:“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比一比,两句话有何不同,从“弯下腰来”“习惯地”你体会到什么?(4)小组合作练读第1——5段。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 指名练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15自然段)(1)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齐读(3) 读7——14自然段,想想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重点词汇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泛出、仰起、吹皱三、课前预习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四、课文梳理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什么事情啊?”——奇怪“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什么时候?”——激动“刚才。

”——自豪“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课件

“爷爷,您又 来看花啦?”那孩子 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 弯下腰来 爷 ,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 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
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了。”说着,竺爷爷弯下 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 吗?”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第二次
给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语,读一读。
• 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急切的)的声音: “竺爷爷!竺爷爷!” • 竺爷爷(奇怪 )地问:“什么事情啊?” 高兴 • 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 竺爷爷( 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自豪)地说:“刚才。” • 孩子( 半信半疑 )地问:“是第一 朵吗?” • 竺爷爷( 肯定)地说:“是。” • 孩子(
第一段(1-5) 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 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 第二段(6-15)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 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 第三段(16) 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 的规律。
第一次
院墙旁的一株 杏树泛出一片淡淡 的粉红。竺可桢爷 爷从外面回来,看 到杏花开了,便走 数了数 近杏树数了数,已 四朵花不同程 经有四朵花不同程 度地 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说一说:这里的“郑重” 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 记下”又体会到了什么?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 时间。搞科学研究,不 能使用‘大概’‘也许’ 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 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
(自由读一读竺爷爷的话,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 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结合前文说说,从哪儿 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很强调 精确?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第一朵杏花教案苏教版

《第一朵杏花》【教材分析】《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二科,继续承接自然环境的命题,从小小的杏花开始讲述了一个奇妙、美好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通过观察第一朵杏花的开花,来确定清明节时间的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文按时间的顺序铺叙延展,先写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答不上来,竺可桢叮嘱孩子一定要留心观察接着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最后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故事依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描写细致不失韵味,首先通过竺可桢和小女孩的两次对话和他们巧妙的心理、神态描写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故事内涵,有些句子和内容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细细品味的,其次,对杏花的描绘,特别是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故事费了很多笔墨,也赋予了深层含义,这需要老师和同学进一步探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进入四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科学文化积累,对科学文化知识也有着“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的疑问,所以,课文中涉及的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充分展现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的基础,教师要在这个起点上适当引导,挖掘故事的深刻内涵。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这一课是传统的时间顺序的故事,所以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沿着“学习生字,了解人物——展示材料,揭示课题——熟悉课文,了解故事”的学习路线,通过基础知识材料的学习和熟悉故事,为深入理解故事内涵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采用“讲读故事,深入理解——分析句子,深化认识——重点研读,深入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故事本身和关键句子出发,深入理解课文,品味竺可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和相关知识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3最新-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

2023最新-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

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这篇课文选取了竺可桢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叙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次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了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苏教四语下:《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景物描写很美,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这段文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开始,学生们比较茫然,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教学第六自然段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指名读)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生: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生: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生: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

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找准训练的切合点,我根据教材实际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对话的体态、语态,进而体会人物的感情,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word文档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word文档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1、范读课文出示分段提示:(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五、布置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一)导入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苏教版小学语文4下教案2.第一朵杏花

苏教版小学语文4下教案2.第一朵杏花

第2课第一朵杏花教案1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动 自豪 半信半疑 肯定
课文学习
• 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课文中是怎么描 写竺爷爷高兴的?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 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 第15小节,“郑重地记下”说明了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
第一朵杏花
课文学习
• 课文朗读 • 课文分析 • 生字新词 • 知识拓展
课文朗读
课文学习
• 为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
一(1—5)竺可桢要知道第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三(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 第一段“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 么?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 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 从第8小节到第14小节是一段对话。帮他加个提示语。并 奇怪 想想每一句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高兴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 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 原因了没有?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 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即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课文学习
• “杏花哪天开放”,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 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
竺可桢简介
• •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创始人之 一。字藕舫,浙江绍兴人。1910年考取我国第二批赴美留学公费生。1918年 获美国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从事气象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1949年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 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有“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之美誉。 竺可桢长期大范围地依据复杂的古代资料,应用现代的理论和方法,作出了 古代气候变化定量分析的重大研究成果。——《中国5000年气候变迁研究》。 这项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 推崇。 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 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 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 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3月12日,北海冰融。”“3月29日,山桃始 花。”“4月4日,杏树始花。”“4月15日,紫丁香始花。”“4月20日,燕 始见。”“5月1日,柳絮飞。”“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
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 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 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 通读全文,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 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 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