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能力目标: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演示、自学引导法、演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时长:1课时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光学显微镜、写有“e”字的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等实验用品2学生准备:提前完成练习册P18自主预习部分的内容。

六、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细胞)你想了解吗?可是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我们用什么仪器来观察细胞呢?2、导学新课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对显微镜的构造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师:介绍一下显微镜的发展史。

学生活动:先用2分钟时间对照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看谁记得准。

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显微镜的零部件名称,并介绍其功能。

师:介绍使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

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

生:同学以2人一组尝试各自使用一次显微镜。

师:简单点评同学们在使用显微镜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师生:师生共同总结出下面的结论:1、观察的材料必须透明,形成的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放大的倍数越高像就越大,看到的数目就少。

4、像偏向左方就向左移动玻片,像就被移到了中央。

七、课堂小结:强调实验的关键步骤。

同时出示歌诀记忆法: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一等奖“显微镜的使用”微课教学设计与反思(上传版)

一等奖“显微镜的使用”微课教学设计与反思(上传版)

微课程教学设计“显微镜的使用”微课程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微课设计背景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三章“细胞”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第一部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本节主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要了解细胞这样小的结构,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因此显微镜的使用就成了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

对比教材中显微镜图示介绍和我校实验室配发的显微镜的外观模样,发现要想让学生仅仅只通过教材来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室的显微镜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教材中的“老式”显微镜和实验室配发的“新式”显微镜在外观和使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仅靠教师上实验课口授是不够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来辅助完善,但在网络上和各资源库中搜索并未找到“新式”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故决定录制“新式”显微镜使用的微课视频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a.识别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并说出其各自的功能;b.概述使用显微镜的每一步骤的意义;c.应用“新式”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2)能力目标:a.模仿视频中显微镜的使用步骤;b.学会独立使用“新式”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体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乐趣;b.关注不同显微镜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缺点;c.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总结的习惯。

3.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观察学生第一单元的学习发现,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进入第二单元“细胞”的学习要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显微镜,这无疑是七年级的学生最渴望的。

但由于“细胞”这一微观概念是七年级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必须要实实在在的看到,才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细胞,所以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我校显微镜区别于教材中的显微镜,所以要让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就需要通过直观的视频来解决了。

4.教学创新与策略选择(1)教学创新点本微课通过教师本人实录的方式亲切地让学生展开学习,这样的创新方式让学生无需适应视频中声音等信号,让简单的微课视频更高效。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显微镜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调节技巧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细胞和微生物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2.显微镜的调节方法3.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PPT或板书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包括眼镜管、物镜、载物台、焦距调节等。

2.介绍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包括调节眼片间距、调节物镜和载物台的距离等。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2.学生观察任意细胞样本,如植物叶片、动物细胞等,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特点。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报告自己观察到的细胞特点和感想。

2.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巩固与延伸(10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一种细胞,并用显微镜照相并打印照片,下节课展示。

2.鼓励学生保持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显微镜的调节技巧和注意事项。

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细胞和微生物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学生在观察细胞样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细致性和耐心。

在总结和讨论环节,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显微镜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首先,我会讲解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如物镜、目镜、载物台、调焦装置等。接着,我会阐述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光学显微镜是如何放大物体的。然后,我会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等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如保护镜头、避免强光直射等。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与同学进行线上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并将讨论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老师。
5.阅读一篇关于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的拓展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并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字数不少于300字。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b.终结性评价:以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显微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放大镜下的蚂蚁图片,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如何观察更微小的生物结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使用显微镜”。接着,我会追问:“那你们知道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吗?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结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显微镜和生物玻片标本,让学生按照刚才讲解的方法,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在观察过程中,我会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此外,我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解答,如“你观察到了哪些生物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授课时间:课型:实验课课时:1核心素养生命观念: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

2.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能规范的使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象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和永久玻片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并能观察细胞结构。

探究实践:通过图片,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解决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态度责任:通过对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1.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正确对光,调焦,从而观察清晰的物象.3.教学准备课件、显微镜,标本,擦净纸,显微镜的使用视频。

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环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

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播放显微镜发展史介绍视频。

学生活动:自己浏览课本,了解显微镜发展史,以及常见的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数码液晶显微镜等。

活动意图:了解显微镜发展史,及显微镜的功能及作用环节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看教材P17,对照单目显微镜,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显微镜结构。

2.教师示范:光学显微镜操作方法:①取镜和安放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

②对光调光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目镜看到圆形明学生活动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

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

观察,模仿,记忆。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2.分步骤教学,循序渐进: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解为多个步骤,逐一进行讲解与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3.实践操作,注重个体差异:在实践操作环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与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操作中的困难。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心得,分享操作技巧,共同解决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要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5.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和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启发思考,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4.结合生物学知识,介绍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为学生观察生物细胞做好知识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使用一台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前,我会给出指导性问题,如:“你们能观察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吗?”、“这些生物细胞有哪些不同之处?”等。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我会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分析。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请同学们课后选取一种生物样本,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绘制细胞结构图。要求图像清晰,标注明确,能够反映出所观察生物细胞的主要结构。
2.分析作业: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所观察生物细胞的特点,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探讨该生物细胞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显微镜和观看视频,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通过学习视频,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清晰物像;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点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学会借助显微镜观察生物。

三、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

四、教学准备显微镜,显微镜使用相关视频,课件等。

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境导入[视频]在公园里,你可能见到过荷叶不沾水,如何揭开这一神秘面纱呢?上节课我们提到:观察可以借助工具,借助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更为微观的结构。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通过日常情境引出显微镜的重要性。

显微镜的发展史[讲述]使用放大镜能看到放大几倍的物像,如果把两个放大镜相隔一定距离放在一个硬壳纸筒中,可以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的物像,这是制作显微镜的一个基本原理。

显微镜的发展与生物学的进步息息相关:1665年,罗伯特・胡克第一次发现并命名“细胞”;19世纪30年代,人们利用光学显微观察细胞内部结构;一百多年后,电子显微镜等出现,观察到细胞更细微的结构。

[展示]课件展示在不同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结构。

学生倾听。

初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任务]认真观看视频,参考教材第17页的内容,尝试说出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讲述]详细介绍单目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功能,并注意区分:目镜和物镜:均可放大物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有螺纹。

反光镜:反射光线,强光环境下使用平面镜,弱光环境下使用凹面镜聚光。

[相关拓展]一个显微镜有三种镜,放大倍数是怎么计算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倍数[展示]课件展示100倍放大和400倍放大的细胞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野的变化。

[归纳]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细胞数量越少。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转换器:安放和转换物镜;遮光器:调节光圈大小,调节光线量;通光孔:光线通过。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2024年秋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过程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单目显微镜目镜物镜教师总结:目镜、物镜所标字样表示它们的放大倍数。

2.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展示)这是一台双目显微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结构:讲解①-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巩固。

实验探究: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2、使用显微镜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3、对光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使用显微镜时,在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有何特点?3.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低倍镜观察;④高倍镜观察;⑤复原。

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图: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板书设计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急于尝试使用显微镜,导致教师难以教会学生一步一步正确使用显微镜。

因此我先对几位组长进行训练,先让部分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组实验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本节课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知识点较多、考点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去讲,所以学生初学完后容易一知半解。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小学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小学

显微镜的使用教学设计小学显微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微小的物体,扩大视野,加深对事物结构的理解。

以下给出一个显微镜使用教学设计的例子: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3. 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所观察物体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盖玻片、容器、显微镜标本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分享观察过的有趣的显微镜图像,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体会,并提出对显微镜的疑问。

2. 概念讲解: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简单解释放大镜头和物镜的功能、调焦的方法以及目镜的作用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发放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操作显微镜。

a. 检查显微镜:学生首先检查显微镜的镜筒、架子和底座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污染。

b. 调节照明: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正确使用显微镜的照明功能,调节适合观察的光源亮度和角度。

c. 放置样本:学生利用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将想要观察的样本放在显微镜玻片上,并用盖玻片盖好。

d. 调节放大倍数:学生观察镜筒上的倍数标识,依次调整放大镜和物镜的倍数,以获得清晰的视野。

e. 调焦观察:学生利用显微镜焦调节装置,边转动来调焦,使图像清晰可见。

观察样本的细节并尽可能描述出来。

f. 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可用铅笔在显微镜玻片上标记所观察到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4. 教师指导:老师巡视各个小组,检查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是否正确,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结果分享:邀请学生向全班分享观察到的结果,讨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规律或现象。

6. 总结归纳: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显微镜的使用要点,并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显微镜观察不同材料的方法和技巧,并撰写观察报告。

2. 利用显微镜对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物质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物质结构的兴趣。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1.2.1 学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学习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构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科学理念。

2.科学思维:(1)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生物,感受微观世界的生命,从而形成保护生命的意识。

(2)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从而观察清晰的物像;学会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生物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在面对许多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物体时,我们便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50件事!”的视频设疑“关于显微镜你了解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PPT展示早期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口述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并认同显微镜的重要性。

接着图片展示“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认识到,从发现显微镜至今,显微镜在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

因此接着提出“那我们在实验室常用来观察的显微镜是哪一种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它呢?”问题引入“显微镜的构造”以及“显微镜的使用”两部分内容,利用图片、视频、以及教师演示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本节课可以采取直观演示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到知识,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50件事!”的视频设疑“关于显微镜你了解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2.2.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2.2.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低倍镜,从而观察清晰的物像;
2.高倍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展示一些单细胞生物,让学生们惊叹于微小生物的美丽和神奇,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展示一些多细胞生物,让同学们认同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是由微小的细胞构成的。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讲解】对光和观察两个步骤
(1)低倍镜——大光圈——明亮视野
(2)先升后降,先粗后细
(1)记录笔记
(2)自主归纳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探讨】查漏补缺,协助归纳
【提出问题】颠倒的只是物象的形状吗?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视野中污迹的位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总结出成像特点,进一步观察字母“b”发现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左右全颠倒的放大的倒像(旋转180°)
探究当物镜与目镜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看到的视野
【详解】
(1)显微镜中的重要原件——镜头的相关规律
(2)显微镜中的重要原件——遮光器的认识
(3)显微镜中的重要原件——准焦螺旋的使用技巧,总结出粗、细准焦螺旋在物象观察中的作用。
(1)取下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观察他们的异同点(长度、螺纹、倍数等),总结出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记录笔记
自主总结出显微镜成的像形状和位置都颠倒,进一步得出移中央的方法——同向法
记录笔记
通过在玻片上点污迹的方法,得出移动法判断污迹位置的方法
记录笔记
【难度升级】引导学生说出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1.2.1学习使用显微镜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显微镜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在小组中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践活动法: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对生命现象的初步认知,形成对生命科学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敏锐观察力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提供拓展资源:教师提供与显微镜相关的拓展资源,如生物学研究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宜城市雷河镇初级中学熊中庆学习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像。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用具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教材P36—P39,时间5分钟,完成:
.看P36图,结合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哪几步?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点拨
练习使用显微镜
你对显微镜的构造了解吗?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归位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调焦: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归位: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取下,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学生练习
学生分小组练习观察的过程。

四.课堂提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哪一台?为什么?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五.当堂练习
1、一物像处于显微镜视野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方向推玻片。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
2、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倍数X 物镜倍数
3、放大的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数目越()
六、课后作业
本课的基础训练
课后小结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对实验器材比较好奇,对显微镜的观察也比较详细。

让学生把显微镜的结构掌握好,必须让学生多花时间去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