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a44af7fab069dc502201d2.png)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作者:邓春芝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开启征程,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其铸魂,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保驾护航,这三者统一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9-0014-04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阐发。
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在出访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以及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场合又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开启征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两重意蕴: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8bf0bd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0.png)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第一篇: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一、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
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并将中国梦细化为以下四点: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中国梦的意义第一,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
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大学生处于做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
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三、中国梦的实现第一,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在实现进程中需要制定长远目标、中期计划、当下任务,把最高纲领和行动方案结合起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现阶段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中国梦的实践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cb3910300912a2161479296e.png)
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她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
同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需要一个梦想,引领他们走的更远,飞的更高!众所周知,简单而言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她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
历史在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国家的命运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前途。
国破,又哪来的家!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我想说,中国梦的实现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梦的实现可以总结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首先,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中国道路!在经济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道路!把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的基本手段,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坚持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同时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上,要加强公平与效率并重!通过再分配来对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缩小收入值的大小!早日达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等等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的经验!在政治上,要在原来三大制度上,不断完善发律法规!同时随利益的分化,要加强反腐力度,提高官员整体的素质,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让政策不断的透明化!不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真正做到官民一体!当然实现中国梦还需要注入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指生发于中华文明传统、积蕴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特别是在近些年中国的快速崛起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国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显示。
中国精神与今日全球时代中国应有的国家利益、国家责任以及国家荣誉相匹配,并有益于且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人类发展的健康方向。
它包括刚柔相济、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及中国精神的两大核心价值:和谐与中道和持续不断的生成、创新与转化精神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应有之义。
应当说,这些年来,中国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国家及国民精神状态,以及充分发挥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整合与凝聚精神,对于提升综合国力及文化软实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下了宝贵的国家精神建设经验。
中国梦实现的路径选择
![中国梦实现的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3418b83ddccda38366baf43.png)
中国梦实现的路径选择作者:张丽霞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2期张丽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论述的中国梦,引起中国乃至全世界高度关注,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热议和共鸣。
这些论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精神旗帜。
一、中国梦提出的时代意义梦想有多远,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中国梦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坚守,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彰显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近代以来,从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心中民族振兴的理想,并付诸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并继续向前跃升的特殊时期提出中国梦,回应了中国如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时代课题。
中国梦是在清醒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面临的新任务和更高目标基础上,承接历史、深入思考现实和未来提出来的。
所以,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现实的诉求和对未来的向往,能够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夙愿。
第一,改革开放30 多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曙光在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
中国梦必将唤起人们美好的憧憬,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越是接近目标的关键时刻,前进的道路往往越艰辛,而真正能够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唯有中国梦。
第三,只有中国梦才真正能把全国人民更好地凝结成“利益共同体”。
追求个人成功和追求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休戚与共。
浅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浅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7a1b3360e518964bce847c23.png)
浅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作者:郑阳宁杨扬罗中华来源:《祖国》2016年第20期摘要:中国梦饱含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一致性,饱含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梦想的统一,蕴含着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成为现实的根本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关键词:中国梦途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指出的,其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为了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寻找出正确的途径。
随后习近平又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能够摸索出这条道路,是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伟大的实践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的反复探寻,,是在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历史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积累了中国名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他同时强调了“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因此,只有认真了解群众的需求,了解广大群众最需要什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想要实现真正的“中国梦”,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群众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和谐幸福生活才是“中国梦”真正实现的一种体现。
时时刻刻为人民群众着想,把“中国梦”的落实在一件件、一桩桩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实事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所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成为现实的必经道路中国梦要想成为现实,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根本道路。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探究
![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090e90c02020740be1e9bc5.png)
在 十八 大 召 开之 前 , “ 中 国梦 ” 这个 词 已经 出现 多年 , 而 由经 习 近平 从 参 观复 兴 之 路 时 的 阐释 和 之 后正 式 场 合 的多 次 提及 后 , 在 国 内外 卷 起 一 股研 究
的宏大系统工程 , 需要在各方合力的基础上循序渐
进, 最终 抵 达 理想 状 态 。 中 国梦 的实 现 离 不 开 正确 的路 径 、 坚强 的领 导 、 民 主 的空 间 以及 现 实 的机 制 保障。
一
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 人民幸福 , 唯有提升道路
自信 , 坚定地沿着 中国道路的指引 , 才 能归正 中国
来说 , 精神力量可以在追寻中国梦的过程 中凝聚人 心、 引导价值选择 、 提升整体境界 ; 从微 观上看 , 精 神力量能点燃个体追逐梦想的激情 , 也能在每个人
确 立梦 想 过程 中为 其构 建 意义 世 界 、 激 发 实 现 自我 的无 限可能性 。以爱 国主 义为核 心 的 民族 精 神凝 结 着 中华 民族 的意 志 和信 念 , 鼓 舞 着 中华 民族 在 前赴 后 继 的追 梦 之 途 中力 挽 狂 澜 、 永不言弃 , 而 以改 革
众 的需求与期待 , 它是在对近代 以来中国人追梦历 程 的深刻总结中走 出来 的, 是在对浩荡而悠久的中 华文明的传承中创新出来 的, 是在历经风雨与炮火 的革命洗礼中闯荡 出来 的, 是在改革开放 的探索与
实 践 中铺 展 开 来 的 。 中 国道 路 是 中 国人 自己 的道 路, 同时 也 为广 大 发展 中 国家 提 供 了启 迪 意 义 。要
试论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试论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caf56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f.png)
试论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前言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梦想。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梦想。
本文将探讨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中国梦的内涵国家富强国家的富强是中国梦的第一内涵。
富强是繁荣,是强大,是保障民众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国家富强是一个国家实现外交自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竞争中赢得胜利的基础。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中国梦的第二内涵。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传承。
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发展、保障人民幸福的基础。
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第三内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动力。
人民幸福是国家安定、和谐、稳定的保证。
人民幸福包括经济生活富裕、人权、生态环境、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实现人民的基本生活、文化和社会福利等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现代科技依次代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科技也是创新的基础。
中国要实现富强,关键在于实现创新发展,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支持创新型企业等。
古今文明融合中国自古就有“和合”文化,和合文化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
古今文明融合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条路径。
在文明互鉴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文化,接纳外来文化,合理继承、发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并将其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又一条路径。
在法治的基础上,人民的自由、权利得以保障,市场环境得以稳定,企业发展得以有序,国内稳定得以保障。
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等。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中国梦的含义及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含义及实现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acf99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f.png)
中国梦的含义及实现途径首先,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以来的种种历史沉浮中,中国遭受了许多屈辱和不幸。
中国梦的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的大国,让世界上所有的华人华侨都为之骄傲。
其次,中国梦是个人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论年龄、性别、职业,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
每个人的不同梦想都是构成中国梦的一部分,只要每个人都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能实现中国梦。
最后,中国梦是社会的梦想。
中国梦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幸福,更注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仅依赖于国家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和参与。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中国梦要求我们从跟随者转变为创新者,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中国梦需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
只有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国梦所追求的和谐稳定的社会。
再次,推进开放。
开放是中国梦的基础和保证。
中国梦要求我们进行全面的,解放思想,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发展,构建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
只有通过加强司法、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有效运作,通过完善法治体系和行使权力的规范化,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总之,中国梦代表着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探究实现“中国梦”之路径
![探究实现“中国梦”之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7defe01fad6195f312ba643.png)
283百家论坛探究实现“中国梦”之路径王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前行,中国正以着崭新的面貌崛起。
“中国梦”也被中国人民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近年来不断奋斗的目标和最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国情,为了中国人民,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标准,高度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梦”的实现,是我们当下最紧迫也最需求的实现,本文将着力研究,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实现“中国梦”;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一、把握“中国梦”内涵中国梦具有历史渊源。
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历史发展所提出的,近代,我国经历了残酷的剥削压榨,我国的国土、权利、人民尊严都在不断丧失,但是中国人民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为了中国独立的梦想,中国人民流血、流汗,用血肉的付出实现了中国独立的梦想。
这就是中国梦最初的雏形。
现如今,“中国梦”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独立的基础上,成功的立于世界的东方,所以“中国梦”具有历史性。
中国梦具有时代变化。
“中国梦.”的提出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它符合我国的社会现实,是与时代相呼应的。
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走具有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现阶段的中国梦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发展而提出的,是具有时代性的中国梦。
中国梦具有发展基础。
“中国梦”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摸索出了符合自己发展要求的发展道路,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财富,为中国梦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中国梦”拥有强大的人民群众基础,中国人民希望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也代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小康梦。
二、如何实现“中国梦”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要道路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条道路是我们历经挫折,不断探索出来的道路,它积累了我们中国近代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总结,符合我国的中国国情,具有时代意义。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782db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a.png)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首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
在坚持这条道路的同时,我们要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不断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忧患意识、感恩意识。
二、推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还需推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要加快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还需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改革。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教育体制改革也是关键,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还需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https://img.taocdn.com/s3/m/be0de9e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77.png)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事实证明,建立在中国精神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梦具有正确的实现途径。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古代精神,使中国道路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170多年民族发展历程凝成中国近现代精神,使中国道路具有明确的民族奋斗目标。
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一个伟大民族、伟大国家的进取之梦;中国梦,是4亿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幸福之梦;中国梦,是13亿中国平民百姓同享民族复兴红利的人生之梦。
可以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凝聚中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去奋斗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富强、民族振兴、幸福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自信就是凝聚力,自信就是精气神。
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觉,有了坚定的自信才有自强,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大团结的力量。
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是与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
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现途径探究
![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现途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6dc472caaedd3383c4d3f9.png)
C A N G S A N G
高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实现途径探究
李 新军
摘 要 “ 中国梦” 的提 出在 当前具有重要价值 ,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涵 , 为 中国人 民描绘 了 美 好 的愿景 , 增 强 了民族 自信 。 大 学生是“ 中国梦” 的实践 主体 , 要通 过课 堂教 学 、 网络 、 校 园文 化建 设 等 途径, 加 强对 大 学生理 想信念 的教 育 。 关键 词 大学 生 中 国梦教 育 途径 探 究
的重要 性 ,强调 要 通过 后 天 的学 习 ,提 高这 方 面 的认 而激发出爱情主义热情 , 培养 民族 自 豪感 。 通过党团课 识。 孔子 说 : “ 我非 生而 知之 者 , 好古 , 敏 以求 之 者也 。 ” 嘲 也可 以使 青年 大学 生 了解 到 党 的发展 历史 、党 在各 个 孟子说 : “ 人之有道也 , 饱食 、 暖衣、 逸居而无教 , 则近于 历史 阶段 的方 针路 线 以及 经 验和 教训 。认 识到 中国共
禽兽。 ” [ 9 J 认 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 , 只 产 党领 导 中 国人 民取 得 革命 的成 功是 历 史 的 选择 , 只 知道吃饱 、 穿暖 、 住好 , 则相 当于禽兽 , 人必须知礼节 , 有共 产党 才 能救 中 国 ,只有共 产 党才 能带 领 中 国去 实 讲荣辱 。由此可见加强对人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教育 现伟大的“ 中国梦” 。 的重要 性 。 在 当代 , 我们 要通 过 以下几 个方 面加 强对 大 3 . 形势 与政 策课 。现 在高 校开设 了形 势 与政策课 , 学 生思 想政 治 和道德 理想 的教 育 。 这对 加强 大学 生 了解 国情 , 掌 握 时政 , 大有 好处 。年 轻 ( 一) 课 堂教 学 大 学生 的成 长 和发 展 必 须 与时 代 紧密 结 合 在 一起 , 明 社 会 的需要 , 从 而 树立 正确 的人 生 观和 课 堂 教 学 是 实 现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主要 阵 地 之 白时代 的需要 , 对 学生 人生 观 和世界 观有 着深 刻 的影 响 。 课 堂教 学 价值观 , 确立 自己努力方向和 目标 , 把个人梦想融入到 主要包 括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 党 团课 和形 势与 政策课 等 。 时代需求 中。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一般都是社会热点 1 . 思想 政 治理 论 课 。思 想 政治 理论 课 能 够使 得 学 问题 , 也是大学生最关 心的问题 , 如腐败 问题 、 大学生 生 在 较 短 时 间 内系 统 掌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的 基 本 知识 , 就业 、 中日 关系 、 中美关系问题等等。这样使学生容易 帮助 大学 生尽 快树 立正 确 的人 生观 和世 界 观 ,其重 要 产生 共 鸣 , 并 引发 思考 。 性 是不 言 而喻 的 。要使 得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避免 枯燥 和 ( 二) 加 强 学生 党 团组 织建设 乏味 , 取得较为显著 的效果 , 我们要认真做好几点 : 第 加强 党 团组 织建 设要 做 到 以下几 点 : 第一 , 要进 一 是课堂讲授要抓住重点 、 关 注热点 , 很 自然地将 “ 中 步加强对学生党团员 的教育 , 教育他们吃苦在先 , 享受 国梦 ” 的理论融人其 中 , 不要单纯乏味地说教 , 下面 以 在后 , 无私奉献 , 在学生 中树立 良好的表率 , 提 高在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作一举例 。《 中国近现代名纲要》 生中的威信。对党团组织 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要加 课 所 涉及 的历 史 时段 正是 中 国割地 赔 款 、丧权 辱 国时 以表 彰 , 树 立典 型 , 起 到 以点 带 面 的作用 , 从 而树 立 良 期, 毛泽东称 : “ 帝 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 在一方面使 中 好的风气 ; 第二 , 要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成员与普通学 国封建社会解体 , 促使 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 因素 , 把一 生 之间 的联 系 , 关 心 积极 要求 进步 的大学 生 , 鼓 励他 们 个 封建 社会 变 成 了一个 半 封建 的社 会 ;但 是在 另一 方 树立 远大 的理想 信念 ,把 学 生 中的优 秀分 子 吸收 到党 面, 它 们 又残酷 地 统治 了中 国 , 把一 个 独立 的 中 国变成 团组织中来 ; 第三 , 党 团组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 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的中国。” 口 0 1 面对灾难沉重的 动 , 搭建更多的平台 ,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 三 ) 加 强校 园文化 活动 祖国, 无数志士仁人 为追求 国家富强 , 民族振兴 , 人 民 幸福做 出了异常艰辛的探索。太平天 国运动 、洋务运 高校 的校 园文化 活 动包 括社 团活 动 、青年 志愿 者 动、 戊戌变法 、 义和团运动 、 辛亥革命等等 , 一波接着一 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 大学生科研活动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具体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具体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1b9ad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5.png)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路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一、引言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以来,中国各界纷纷响应,积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
为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认为,这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 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建立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 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国家支持的重点产业。
3. 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推动形成开放、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教育改革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为推动教育改革,我们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城乡和地区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增强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
3. 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为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 加强基础研究: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和选拔一批有潜力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大学与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政治主观题沿着复兴路实现中国梦
![政治主观题沿着复兴路实现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0e8e8b8f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4.png)
•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
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能够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提供 有力的精神滋养。
• 答案: 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又要加强宏观调控。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 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③加强宏观调 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 性质决定的。因此,政府必须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宏 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 【典型例题三】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是中国发展的唯一出 路。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改革”为主题收集到以下信息出一期 黑板报,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应问题。
• 信息一 市场经济体制 打造坚固国力基础
•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 神动力。
• (4)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 力,在“中国梦”的实践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 核心作用。
• (5)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各民主党派保持密切联系, 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共同致力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 弘扬中国精神。
• 答案:
如何用创新思维实现中 国梦
![如何用创新思维实现中 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c3fb8b4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05.png)
如何用创新思维实现中国梦《如何用创新思维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新思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创新思维来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呢?创新思维意味着打破常规,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束缚。
长期以来,我们在某些领域习惯于遵循旧有的经验和做法,这种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摒弃这种思维定式,鼓励人们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不能总是依赖国外的技术引进,而要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敢于挑战前沿科技难题,探索未知领域。
培养创新思维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实现中国梦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
同时,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想法,鼓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创新的火花。
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摇篮。
当前的教育体制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改变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模式,增加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通过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创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创新思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只有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才能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政府应当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
创新思维还要求我们善于整合资源。
实现中国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也包括政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35312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5.png)
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路径中国梦是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一个历史性的使命和期许,是由亿万人民共同酝酿、期望和实现的。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这条道路可以总结为“中国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实践的道路,是一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纲领,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构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要求,要坚持自主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之一,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五、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推行科学合理公正高效的法治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法律、爱护法律、遵守法律的好氛围。
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个和平和安全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保障这一目标的基础。
要适应战争样式的改变,夯实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基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七、坚持发展道路开放发展中国梦要实现,必须受益于开放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球资源整合,坚持发展道路开放发展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条件。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增强对世界开放的自信,谋求更广泛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当中,提高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实现中国梦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国家建设和国际合作,并且重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相互关系的统筹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更好地实现中国梦的目标。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8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2框 共圆中国梦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4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8课 中国人 中国梦 第2框 共圆中国梦](https://img.taocdn.com/s3/m/bb4c57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4.png)
第二框共圆中国梦一、政治认同1.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3.认清新时代中国青年承担的历史责任,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二、道德修养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三、责任意识1.能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以实际行动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材料展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奋斗铸就辉煌,实干赢得未来。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教师导入:历史是由中国人民书写的,伟大发展成就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党和政府以及中国人民应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共圆中国梦》。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圆梦大舞台(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3~115内容,思考:如何实现中国梦?小结: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探究作者:邓春芝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9期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开启征程,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其铸魂,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保驾护航,这三者统一于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9-0014-04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对“中国梦”进行了系统阐发。
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在出访俄罗斯、非洲等国家以及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场合又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开启征程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含两重意蕴: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
本质要求是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价值目标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16认清基本国情是前提。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立足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价值目标,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道路确立的历史映现了“中国梦”的追求轨迹。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3]因此,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而不断探索的历史成果。
我们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内涵,但不是要追求历史上如“康乾盛世”、“同治中兴”的辉煌,不是沉迷“天地之间有一国”即中国,其他国家都是藩属国,都需要来朝觐的迷梦,因为这种迷梦早就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中惊醒了。
近代以来,为了涤净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带来的屈辱,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怀揣民族复兴之梦,开始了探索国家发展之路的历程。
从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经一次次失败,但民族复兴之梦从未泯灭。
党的十五大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他们的特殊贡献恰恰在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实现民族复兴之路的不断探索。
从“三民主义”道路到新民主主义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位伟人都是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而发展创新、实现历史性飞跃的。
三位伟人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孙中山试图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共和,走宪政道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历史证明这条路在中国这个资本主义先天发育不良的国家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道路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过渡,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
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道路的确立和完善内在地要求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有梦就有目标,目标的实现依赖一定的道路,道路的选择很重要。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12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脉,关乎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的结果。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实现了13亿人口的总体小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表现,等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们公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国经济持续发展30多年,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和改善,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面向“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第二个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目标,关键是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既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生态文明等;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又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能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为“中国梦”的实现开启征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梦”铸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13-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发展为主题,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
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
要解决的是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全球化浪潮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东方大国如何发展的问题,系统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基本问题。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追求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为动力源泉,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改造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实践问题,因此,具有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总结,并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形成的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理论整体,因此具有理论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论的基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充分考虑了国情的特殊和民族的特性,使用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因此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不断结合新的实践,作出符合时代的理论发展,让理论引领时代发展,因此具有时代特色。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自身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为“中国梦”的实现铸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为“中国梦”的实现铸魂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使“中国梦”逐渐清晰。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了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的伤害,但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纠正党内在思想上的错误,并逐渐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在革命战争年代,结合不同的斗争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复兴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圆了当家作主的梦想,如何实现国富民强成为“中国梦”的主旋律。
全国各族人民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是对中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翻开了新的一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4]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指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让“中国梦”有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三个代表”思想正是回答“建设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让“中国梦”的引领者能以更强的执政能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