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2011级本科班

学号: 2

姓名:许鹏飞

指导教师:徐进

成绩:

完成时间: 2013 年 9 月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许鹏飞

【摘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 0 岁或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成为人口老龄化),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能满足更多不同的老年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出台社会保障法,征收社会养老保险税;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探索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退休年龄,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关键字】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员;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的现状

1、中国老龄化人口结构急速加剧,老年人基数庞大。

60岁以上老人数量及占比:2011年,1.78亿,13.3%;2015年,2.21亿,16%;2020年,2.48亿,17.2%。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少养多”,中青年人压力大。

“4+2+1”---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要靠夫妇2人支撑。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中国80后家庭的主要构成方式,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负愈发不堪。

3、庞大的市场需求,贫瘠的养老机构。

据《2009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公布数据,我国现有养老机构230万余张,实际入住率150万左右,实际入住率65%左右。面对我国1.5-1.6亿老龄人口严峻的形势,机构床位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4、传统观念导致家庭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方式。

传统、观念、舆论都使得老人与子女排斥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老人有被遗弃的感觉,家庭会被社会舆论非议。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家庭不会选择将老人送去养老院。

5、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并且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机构养老被视

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1﹞

6、我国社会养老的机制类型﹝2﹞

(1)老年社会福利院。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主要接纳“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机构通常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设施。

(2)养老院或者老人院。是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3)老年公寓。专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4)护老院。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5)护养院。又称之为“护理养老机构”,或“护理院”,专为接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介护老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6)敬老院。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村组设置的供养“三无”、“五保”老人、残疾人员和接待社会寄养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二)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在第25届社会保障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到202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将达到2:1,因此,社会保障政策必须作调整”﹝3﹞。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导致老年人“入住难”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快,不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大病老人和智障老人急需进入专业养老场所,目前在很多大城市,进养老院需要“排队”好几年。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数量不足,养老床位“缺口很大”。

第二,部分地区养老机构面临养老床位空闲的“尴尬”局面。一是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社会覆盖面很小。机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生活的需要。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境况是老人们只要在家里还能维持,就不愿去住养老机构。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之我国人浓厚的亲情牵挂和“孝文化”氛围,在我国农村千百年来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住进敬老院,其子女则会受到道德方面的压力并被指责为不孝,所以只要家庭有条件承担,子女就不会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

第三,机构养老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多在75岁以上,属于是高危人群。此外,养老服务业又是一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没有严格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必然增加养老机构投资与经营风险。制度建设表现为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一是在法律层面,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老年公寓引发的纠纷也屡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