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学习对小学语文课堂变革的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验式学习对小学语文课堂变革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及“体验”,也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体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本文试从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实施策略与具体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方面来阐述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并结合教学实际肯定体验式学习对语文课堂变革的促进作用。

标签:语文教学;课堂变革;体验式学习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種固有模式,即便当下教育改革的呼声愈发强烈,先进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努力尝试各种突破,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形态依然被大部分教师延用。我们也许无法在短期内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较为彻底的变革,不过,我们却可以利用一些具有突破性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或学习方式,以其为抓手,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体验式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种。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如“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等。体验是一种具有内发性、亲历性和独特性的体会和经历,它是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获得认知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体验式学习”,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并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意识,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同伴的合作。那么,体验式学习应该如何实施呢?它又会产生何种效果呢?

二、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1.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施体验式学习,首先得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目前,大多数老师依然被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所影响,认为课堂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决定性和权威性作用,学生必须牵着老师的手,跟着老师走。的确,这样的角色定位是比较保险的,学生的思维被老师牢牢抓在手中,不会偏颇,不会误入歧途。但在安全系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逐渐僵化了,习惯性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而不会自主思考;一味相信老师和教科书,而不敢质疑,这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对他们的体验结果不要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进行评价,而应该及时地启发与点拨,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探索。给学生多一点信心,多一点自由,孩子们才能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

2.将“体验”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孜孜以求,全情投入,有时甚至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成就。因此,体验式学习的实施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手。教师在设计体验式学习环节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确立不同的关注点,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发现,并要考虑到相应的趣味性,让学生真正感兴趣去参加体验活动。这样,学生既在兴致盎然的体验中获得了知

识与技能,又对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产生了改观,进而也会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其学习的动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体验式学习需要教师把学习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语文体验性学习中,我们应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去寻找课文的疑点、可问点进行提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的过程是思维在感知、比较、综合后的结果,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实践与体验思维的过程。②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发现问题后,接下来就是让他们自己思考、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与同伴共同解决问题,也可以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探究。探究是思维深入体验的过程。③让学生自由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语言,让学生说出来,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才能多向反复交流、反馈。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自由漫谈”的小环节,学习了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整篇文章,让学生自由发言,无拘无束,充分迸发思维的火花。表达是体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表达中进一步体验。

三、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具体方法

1.创设虚拟情境,激发体验热情。情境是学生自我感悟与自我体验的纽带,是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内容之间的桥梁。课堂上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虚拟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走进文本,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感悟。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是最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的。而一年级上册的拼音教学尤其适用这一点。

2.表演文中角色,增强体验内涵。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生动的场景,学生通过朗读,已在脑中留下了初步印象,若进一步组织学生表演,静态的文字就会化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文化情境”,既有声,又有情。此时,声情并茂,内容会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体验也就愈发深刻,进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三年级有一篇题为《恐龙》的说明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孩子们已经对各类恐龙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它们外形、习性方面的一些特点。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并能自己组织语言表达出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扮演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恐龙,上台做自我介绍。这下,孩子们都兴奋起来了,班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孩子们介绍时表现出来的自信、热情,都大大超过了我的预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非常适合学生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体验是语文活动的桥梁,是语文素养的基石。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对学习对象产生碰撞而形成的对问题的新认识,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映。这种学习方式对语文课堂的变革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2003.

[2]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吕茜琳.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初探[J].云南教育,2008.

[4]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