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年代地层单位的字母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的字母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代号(mark of chronostratigraphic units)是用一定的符号、数字表示地质时期中形成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的名称代号。
根据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规定:国际性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等代号,用英文大、小写正体字母并配合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显生宇(宙)PH,新生界(代)Cz,中生界(代)Mz,古生界(代)Pz,新元古界(代)Pt3,古太古界(代)Ar1,侏罗系J,中石炭统C2等。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年代地层单位——阶(期)的代号,是在统的符号右上角注以该阶在统内所处序列位置,用阿拉伯数字顺序号表示,如:上寒武统凤山阶—C33;但阶的符号国内的传统用法是在统的符号后加阶名汉字词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中寒武统的张夏阶—C2z。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中奥陶世
736
O1γ
下奥陶世
737
∈3γ
上寒武世
738
∈2γ
中寒武世
739
∈1γ
下寒武世
740
Z2γ
上震旦世
741
Z1γ
下震旦世
上青白口
742
Qb2γ
世
下青白口
743
Qb1γ
世
744
Jx2γ
上蓟县世
745
Jx1γ
下蓟县世
746
Ch2γ
上长城世
747
Ch1γ
下长城世
509
符号
∈2 ∈1 Z2 Z1
Qn2 Qn1 Jx2
名称
中寒武 世
下寒武 世
上震旦 世
下震旦 世
青白口 纪 上世 下世
蓟县纪 上世
Jx1
下世
长城纪
Ch2
上世
Ch1
下世
期的符号
马斯特
K2m
里赫特
期
K2kf
坎潘期
K2sd
三冬期
K2k
K2t K2s K1ar K1a K1bl
康尼亚 克期 土仑期 赛诺曼期 阿尔比期 阿普第期 巴列姆期
S
志留纪
O
奥陶纪
∈
寒武纪
Z
震旦纪
青白口 Qn
纪
Jx
蓟县纪
Ch
长城纪
世的符号
Qh Q4
符号
全新世
名称
T1s T1n T1g P2c P2l P1m P1q
斯帕斯期 那马尔期 哥里斯巴赫期 长兴期 龙潭期 茅口期 栖霞期
C2m C2d C2h C1dw C1d C1y
地质年代划分单位
地质年代划分单位地质年代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反映了地球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化历程。
为了方便研究和描述,人们根据地质事件的时间和特征,将地质年代划分为不同的单位。
以下是常见的地质年代划分单位:1.宙(eon)地质年代的最大单位,代表地球发展史上的两大时期:冥古宙(Hadean Eon)和太古宙(Archean Eon)。
2.代(epoch)代是比宙更小的单位,通常与地球上某些重大地质事件相关,如古生代(Palaeozoic Epoch)和新生代(Cenozoic Epoch)。
3.纪(period)纪是比代更小的单位,通常用于描述一段特定的地质时期,如侏罗纪(Jurassic Period)和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
4.世(epoch)世是表示一个较长时间段的地质单位,通常为一个纪中的一段时间,如古生代寒武世(Cambrian Epoch)。
5.期(age)期是表示一个较短时间段落的地质单位,通常为一个纪或世中的一段时间,如中生代侏罗纪中期(Middle Jurassic Age)。
6.纪(series)在古生代和新生代中,纪的划分更加细致,每个纪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系列(series)。
7.阶(stage)阶是比纪更小的单位,通常为一个纪中更短的时间段落。
阶的划分依据是化石组合的变化。
8.世(series)在古生代和新生代中,世的划分更加细致,每个世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系列(series)。
9.纪(seriation)纪是一种较不常用的地质单位,通常用于描述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地层或事件。
10.群(group)群是一种较大的地质单位,通常由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地层组成。
群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层(bed)。
11.组(formation)组是一种较大的地质单位,通常由一组性质相近的地层组成。
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段(member)。
12.段(member)段是组内的一个较小的地质单位,通常表示一组性质相近的沉积层或火成岩。
地质年代字母、
地质年代字母、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年代字母已经成为了地质时代的划分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在地质时代的划分中,每个地质时期都由一个地质字母来表示,它们是从古元古代到现代,并且是利用一个符号来区分不同地质时期的重要工具。
质字母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字母,它们包括K、C、O、Q、T、P、J和X。
K是古元古代的符号,C是古生代的符号,O是中生代的符号,Q是中新生代的符号,T是新生代的符号,P是晚古生代的符号,J是中古生代的符号,X是古第三纪的符号。
同时,地质字母还可以用来表示更多的地质时期,如Y、M、N、S、R和U。
Y表示新第三纪,M表示新第四纪,N表示新第五纪,S表示更新世,R表示末更新世,而U代表了现今的地质时期。
在地学研究中,地质年代字母是一种重要的编码手段,它可以把地质时期划分成具体的年代类别,从而更好地描述地壳演化和古生物演变的过程。
例如,在古元古代,可以把地质时期划分为1750,1700,1600和1400年,每个地质时期都由一个地质字母来表示,如K1、K2、K3和K4。
从此,地质年代字母成为了地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用于描述深厚的地质史和精确的地质学征象。
当然,地质字母也可以用来研究出地球的运动轨迹。
地质学家可以利用地质字母和其他相关研究,比如地球论、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来探讨地球运动的历史和动力学,从而得出地球运动轨迹及其未来可能的走势的结论。
此外,地质字母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构造。
地质学家们利用地质字母和地质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特点,来探索地球结构和构造的演变规律,并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和古地磁学等地质现象。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为地质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地质年代字母对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用来描述地质时期的划分,研究地球的运动轨迹,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构造,以及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层代号
2 地层符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
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
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
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
例如:Pz2表示上古生界、Pz1表示下古生界、Pt3表示新元古界等。
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
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 表示老第三系。
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数字1、2、3、4,如Q4表示全新统、Q3表示上更新统、Q2表示中更新统、Q1表示下更新统等。
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
例如∈3f上寒武统凤山阶、∈3c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例如:Pt1ht滹沱群、∈2sh水口群。
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 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
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
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
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表示,例如: Pt1hta滹沱群下亚群。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古生代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又称均值及单位代码,是用来表示地质年代中不同层次和时期的符号和代码,根据《国际历史地层时代表(IUGS)》的规定,以便各种古生代层次和时期的考古学研究以及地层学新发现的确认。
古生代的时期和符号主要有:奥陶纪O、志留纪S、早石炭纪C、中石炭纪M、晚石炭纪P、早侏罗统J、中侏罗统K、晚侏罗统T、白垩纪E和第三纪Q;其它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另有它以表示,如下:
早期奥陶纪O:符号为O,代码为“541”;
晚石炭纪P:符号为P,代码为“730”;
中侏罗统K:符号为K,代码为“823”;
以上就是古生代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的基本知识,它们在辨认古生代层次和时期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是考古学研究和地层学发展的关键不可或缺的资料。
地质年代表的符号
地质年代的符号表示是一种用来表示地质时期的符号系统,它由国际
地质学联合会(IUGS)制定。
符号表示的地质时期从最古老的原始时
期开始,一直到最新的现代时期。
地质年代的符号表示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地质时期的符号,另一个
是地质纪的符号。
地质时期的符号由大写字母表示,如C代表白垩纪,M代表第三纪,P代表第四纪,K代表第五纪,T代表第六纪,Q代表第七纪,N代表第八纪,G代表第九纪,H代表第十纪,J代表第十一纪,L代表第十二纪,X代表第十三纪,Y代表第十四纪,Z代表第十
五纪。
地质纪的符号由小写字母表示,如a代表第一纪,b代表第二纪,c代
表第三纪,d代表第四纪,e代表第五纪,f代表第六纪,g代表第七纪,h代表第八纪,i代表第九纪,j代表第十纪,k代表第十一纪,l
代表第十二纪,m代表第十三纪,n代表第十四纪,o代表第十五纪。
例如,Cenozoic代表白垩纪,而Cenozoic的符号表示为C,而Cenozoic的第一纪的符号表示为Ca。
地层代号
2地层符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
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
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
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
例如:Pz2表示上古生界、Pz1表示下古生界、Pt3表示新元古界等。
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
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表示老第三系。
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数字1、2、3、4,如Q4表示全新统、Q3表示上更新统、Q2表示中更新统、Q1表示下更新统等。
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
例如∈3f上寒武统凤山阶、∈3c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例如:Pt1ht滹沱群、∈2sh水口群。
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
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
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
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 表示,例如:Pt1hta滹沱群下亚群。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地质年代表是地质学家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它包括各个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其中,XXX是最大的时间单位,代表着数十亿年的时间。
纪是宙代下的时间单位,通常代表着数千万年的时间。
第四纪是地质年代表中最新的地质时代,代号为Q。
它开始于约2-3百万年前,至今仍在进行中。
第四纪被划分为新生代,代号为Kz。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一个地层单位,代号为Q4/Qh。
它开始于约1.64-2.48万年前,至今仍在进行中。
同位素年龄是一种用于测定岩石或化石年龄的方法,其中0.012表示的是距今约年前的时间。
地球历史上的各个时间间距距今的年龄都有所不同。
例如,13.2亿年前是元古代,而36.5亿年前是XXX。
这些时间间距的存在,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地球历史的演化不仅包括构造阶段和大阶段阶段,还包括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和人类的出现,标志着生物演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地球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生物种类繁盛,植物也有着不同的生长状态。
在中国,冰川广布和黄土生成是地质和生物现象的两个主要特征。
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渐新世和古新世都是与这些现象相关的地层单位。
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也与地球的构造和地质现象有关。
例如,喜马拉雅阶段和新阿尔卑斯阶段都与地球的造山作用有关。
在这些阶段,火成岩活动和矿产生成都非常活跃。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一个地质时代,代号为K。
它开始于约1.35-1.4亿年前,结束于约6,500万年前。
在白垩纪,恐龙是地球上的主要动物种类。
总的来说,地质年代表是地球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地球历史的不同阶段和时间间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During the Phanerozoic era。
which lasted from 542 n years ago to the present day。
many significant events took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HD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裸蕨植物出现中(中)志留世(统)S2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PT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和解析汇报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文案大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文案大全地史单位表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文案大全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生物出现越来越高级)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晚第三纪)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早第三)-------------------------------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文案大全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生物大爆发)-----------------------------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 Wt 2500文案大全-----------------------------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年代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
(百万年)
构造运动
生物界开始繁殖的年代
生物空前繁殖的时代
宇
(宙)
界
(代)
系
(纪)
统
(世)
发生年代
阶段
植物
动物
新生界Kz
第四系Q
全新统Q4
0.01
喜马拉雅山阶段
被子植物
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
哺乳动物
更新统Q1、Q2、Q3
2.0-3.0
第三系R
晚第三系N
上新统N2
10.0
中新统N1
25.0
哺乳动物
早第三系E
渐新统E3
40.0
始新统E2
60.0
古新统E1
70.0
中生界Mz
白垩纪K
晚白垩统K2ຫໍສະໝຸດ 140.0燕山阶段早白垩统K1
侏罗纪J
晚侏罗统J3
195.0
中侏罗统J2
早侏罗统J1
三叠纪T
晚三叠统T3
裸子植物
中三叠统T2
早三叠统T1
二叠纪P
晚二叠统P2
晚二叠统P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世(统)
地层代号
2 地层符号地质年代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这些国际性标准。
例如:Kz表示新生界、Mz表示中生界、Pz表示古生界、PT表示元古宇等。
界还可以分为亚界,而太古宇又有新、古亚界之分,即新太古界和古太古界;元古宇又可分为新元古界、中元古界和古元古界。
中生界、新生界习惯于不分亚界。
例如:Pz2表示上古生界、Pz1表示下古生界、Pt3表示新元古界等。
系的附号一般用字母表示:例如Q表示第四系、R表示第三系、K表示白垩系[3]、J表示侏罗系、T表示三叠系、P表示二叠系、C表示石炭系、S表示志留系、O表示奥陶系、∈表示寒武系、Z表示震旦系。
亚系的符号一般不分,第三系例外,如N表示新第三系、E 表示老第三系。
统的符号是在字母的右下角加上阿拉伯数字1、2、3、4,如Q4表示全新统、Q3表示上更新统、Q2表示中更新统、Q1表示下更新统等。
而属于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使用范围的地层单位“阶”的符号是在统的符号后面加上阶名汉语拼音头一个正体小写字母,如同一统内阶名第一个字母重复时,则年代较老的阶用一个字母,较新的阶在头一个字母之后再加最近的一个正体小写字母。
例如∈3f上寒武统凤山阶、∈3c上寒武统长山阶等等。
岩石地层单位符号包括:群的符号、组的符号和段的符号等。
(1)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是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例如:Pt1ht滹沱群、∈2sh水口群。
在Autocad制图中可将ht、sh选中,点菜单格式里的文本风格,找出字体名称为:“T Dutch801 Rm BT”的字体,点击新的文本,设一个新层就OK了。
同时,还可将正体字改为斜体字,方法为:先点属性菜单,然后点要更改的字按鼠标右键出现一个更改文本对话框点击风格栏里选“STYLE1”就“OK”了。
将正体字设成斜体小写字母,这样就可形成比较标准的格式了。
另外亚群的符号考虑在群的符号之右上角注以小写正体字母如:a、b、c、d表示,例如: Pt1hta滹沱群下亚群。
国际地质年代表
绝对年龄(Ma)
生物开始出现时间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代号
植物
动物
显
生
宙
(宇)
PH
新
生
代
(届)
C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现代人
更新世(统)Qp
1.8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中新世(统)N1
23.0
古猿人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65.5
古
生
代
二叠纪(系)P
乐平世(统)P3
瓜德鲁普世(统)P2
乌拉尔世(统)P1
299.0石炭纪(Fra bibliotek)C宾夕法尼亚亚纪(亚统)C2
爬行类
密西西比亚纪(亚统)C1
359.2
裸子植物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中泥盆世D2
两栖类
早(下)泥盆世(统)D1
416.0
蕨类植物
早
古
生
代
志留纪(系)S
普里道利世(统)S4
中
生
代
(界)
Mz
白垩纪(系)K
晚(上)白垩世(统)K2
早(上)白垩世(统)K1
145.5
被子植物
侏罗纪(系)K
晚(上)侏罗世(统)J3
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199.6
哺乳类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251.0
古
地质年代字母
1. ml--人工填土
2. pd--植物层
3. al--冲积层
4. pl--洪积层
5. dl--坡积层
6. el--残积层
7. eol--风积层8. l--湖积层9. h--沼泽沉积层10. m--海相沉积层11. mc--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12. gl--冰积层13. fgl--冰水沉积层14. b--火山堆积层15. col--崩积层16. del--滑坡堆积层17. set--泥石流堆积层
18. o--生物堆积19. ch--化学堆积物20. pr--成因不明沉积
2. 注:上述每类符号前加Q,并以上标符号的形式显示,表示完整的地层符号。
在右下角加上3、4,表示地层年代为更新世、全新世。
3. 两种成因混合的沉(堆)积层,可用混合符号。
例如:冲积与洪积混合层,可用Qal+pl表示。
地层与成因的符号合起来使用。
例如:由冲积形成的第四系上更新统,可用Q3al表示。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时间间距距今年龄 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Phanerozoic显生宙 (PH)新 生 代 (Kz) Cenozoic第 四 纪 (Q) Quaternary全新世(Q 4/Q h )Holocene约2-30.012联合 古 陆 解 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 类 出 现无 脊 椎 动物继 续 演 化 发 展被 子植 物 繁 盛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第三纪 (R) Tertiary晚第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哺 乳 动 物 繁 盛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 1Miocene1823.3早 第 三 纪 (E)渐新世(E 3Oligocene13.2 36.5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 1p alaeocene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 生 代 (Mz)Mesozoic白垩纪(K) Cretaceous晚白垩世(K 2) 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 山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侏罗纪(J) Jurassic晚侏罗世(J 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晚三叠世(T 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形 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 1)Palaeozoic古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二叠纪(P) Permian晚二叠世(P 2) 40290海 西 阶 段两栖动物 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石炭纪(C) 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 3) 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晚泥盆世(D 3) 47409鱼类 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志留纪(S) Silurian晚志留世(S 3)30439加里 东 阶 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ecambrian 元古宙 (PT)Proterozoic元古代 (Pt)新元 古代(Pt 3) 震旦纪(Z/Sn)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 200 1000地 台 形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400 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7002500 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Archaean太古宙 (AR)Archaeozoic太古代 (Ar)新太古代(Ar 2) 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 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冥古宙(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洛期
311
S
志留纪
427
S3
上志留世
517
J2bt
巴通期
312
O
奥陶纪
428S2中志源自世518J2b巴柔期
313
∈
寒武纪
429
S1
下志留世
519
J1t
托尔期
314
Z
震旦纪
430
O4
钱塘江世
520
J1p
普林斯巴期
315
Qn
青白口纪
431
O3
上奥陶世
521
J1x
辛涅缪尔期
316
Jx
蓟县纪
艾家山世
644
Jγ
侏罗纪
739
∈1γ
下寒武世
564
O1l
两河口期
645
Tγ
三叠纪
740
Z2γ
上震旦世
565
∈3f
凤山期
646
Pγ
二叠纪
741
Z1γ
下震旦世
566
∈3c
长山期
647
Cγ
石炭纪
742
Qb2γ
上青白口世
567
∈3g
固山期
648
Dγ
泥盆纪
743
Qb1γ
下青白口世
568
∈2z
张夏期
649
Sγ
志留纪
744
541
C1y
岩关期
613
γ41
早期
717
J3γ
上侏罗世
614
γ3
加里东期
718
J2γ
中侏罗世
543
D3x
锡矿山期
615
γ33
晚期
719
J1γ
下侏罗世
534
D3y
佘田桥期
616
γ32
中期
720
T3γ
上三叠世
545
D2d
东岗岭期
617
γ31
早期
721
T2γ
中三叠世
546
D2y
应堂期
618
γ1+2
前寒武纪
T3
上三叠世
504
K2k
康尼亚克期
417
T2
中三叠世
505
K2t
土仑期
纪的符号
418
T1
下三叠世
506
K2s
赛诺曼期
301
Q
第四纪
419
P2
上二叠世
507
K1ar
阿尔比期
302
R
第三纪
420
P1
下二叠世
508
K1a
阿普第期
303
N
上第三纪
421
C3
上石炭世
509
K1bl
巴列姆期
304
E
下第三纪
422
临湘期
侵入体按纪或代表示,以花岗岩为例
734
O3γ
上奥陶世
559
O3b
宝塔期
640
Qγ
第四纪
735
O2γ
中奥陶世
560
O3m
庙坡期
641
Nγ
晚第三纪
736
O1γ
下奥陶世
561
O2g
牯牛潭期
642
Eγ
早第三纪
737
∈3γ
上寒武世
562
O2d
大湾期
643
Kγ
白垩纪
738
∈2γ
中寒武世
563
O1h
红花园期
Ar3γ
晚太古代
575
Z2dy
灯影峡期
656
Ar2γ
中太古代
576
Z2d
陡山沱期
657
Ar1γ
早太古代
577
Z1n
南沱期
578
Z1l
莲沱期
607
γ53
晚期
711
N1γ
中新世
536
C2m
马平期
608
γ52
早期
712
E3γ
渐新世
537
C2d
达拉期
609
γ51
印支期
713
E2γ
始新世
538
C2h
滑石板期
610
γ4
华力西期
714
E1γ
古新世
539
C1dw
德坞期
611
γ43
晚期
715
K2γ
上白垩世
540
C1d
大塘期
612
γ42
中期
716
K1γ
下白垩世
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代码
符号
名称
代码
符号
名称
代码
符号
名称
宙
402
Qp
更新世
435
∈2
中寒武世
101
PN
显生宙
403
Q3
上更新世
436
∈1
下寒武世
102
PT
元古宙
404
Q2
中更新世
437
Z2
上震旦世
103
AR
太古宙
405
Q1
下更新世
438
Z1
下震旦世
104
HD
冥古宙
青白口纪
代
439
Qn2
上世
201
Kz
新生代
上第三纪
440
Qn1
下世
202
Mz
中生代
406
N2
上新世
蓟县纪
203
Pz
古生代
407
N1
中新世
441
Jx2
上世
204
Pz2
上古生代
下第三系
442
Jx1
下世
205
Pz1
下古生代
408
E3
渐新世
长城纪
206
Pt3
上元古代
409
E2
始新世
443
Ch2
上世
207
Pt2
中元古代
410
E1
古新世
444
522
J1h
赫塘期
317
Ch
长城纪
432
O2
中奥陶世
523
T3r
瑞替期
杨子世
524
T3n
诺利期
433
O1
下奥陶世
525
T3k
卡尼期
世的符号
宜昌世
526
T2l
拉丁期
401
Qh Q4
全新世
434
∈3
上寒武世
527
T2a
安尼期
代码
符号
名称
代码
符号
名称
代码
符号
名称
528
T1s
斯帕斯期
侵入岩构造旋回分期,以花岗岩为例
侵入体按世表示,以花岗岩为例
529
T1n
那马尔期
601
γ6
喜马拉雅期
全新世
530
T1g
哥里斯巴赫期
602
γ64
第四纪
更新世
531
P2c
长兴期
603
γ63
晚期
上更新世
532
P2l
龙潭期
604
γ62
中期
中更新世
533
P1m
茅口期
605
γ61
早期
下更新世
534
P1q
栖霞期
606
γ5
燕山期
710
N2γ
上新世
722
T1γ
下三叠世
547
D1s
四排期
619
γ2
元古代
723
P2γ
上二叠世
548
D1y
郁江期
620
γ23
晚元古代
724
P1γ
下二叠世
549
D1n
那高岭期
621
γ22
中元古代
725
C3γ
上石炭世
550
D1l
莲花山期
622
γ21
早元古代
726
C2γ
中石炭世
551
S3m
妙高期
623
γ1
太古代
727
C1γ
下石炭世
Jx2γ
上蓟县世
569
∈2x
徐庄期
650
Oγ
奥陶纪
745
Jx1γ
下蓟县世
570
∈2m
毛庄期
651
∈γ
寒武纪
746
Ch2γ
上长城世
571
∈1l
龙王庙期
652
Pt3γ
晚元古代
747
Ch1γ
下长城世
572
∈1cl
沧浪铺期
653
Pt2γ
中元古代
573
∈1c
筇竹寺期
654
Pt1γ
早元古代
574
∈1m
梅树村期
655
C2
中石炭世
510
K1o
欧特里期
305
K
白垩纪
壶天世
511
K1f
凡兰吟期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