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af8d60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9.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制定的
一项标准,用于指导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工作。
该规
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要求: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
依据、设计内容等。
其中包括了建筑用电负荷计算、电气
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电气线路布置等方面的要求。
2. 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了供电方式的选择、主变电站的选
址与布置、配电房的设计、主干线路和分支线路的设计等。
同时还规定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要求。
3. 照明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
照明负荷计算、照明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照明线路的布置等。
同时还对照明控制系统、照明保护与维护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规定。
4. 弱电系统设计:包括了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安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其中涉
及到了设备的选择与配置、线路布置、系统集成与联动等
方面的内容。
5. 特殊场所电气设计:针对特殊场所如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规定了电气设计的特殊要求。
例如,医院的电气
设计需要考虑到手术室、病房、诊疗室等不同区域的电气
设备配置与线路布置。
6. 安全与保护设计:规定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与
保护要求,包括接地系统的设计、过电压保护、漏电保护、雷电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一项详细而精确的标准,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完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005e9bbba1aa8114531d98d.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5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3.2.2 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2)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为250~40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500mA。
3)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大于400A 时,宜在总配电柜的出线回路上分别装设若干组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其剩余电流动作值按本款1)、2)项设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https://img.taocdn.com/s3/m/f5821025b7360b4c2e3f64b7.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39号根据建设部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6—92,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本标准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归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等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2.3代号3供电系统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3.3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3.4负荷计算3.5无功补偿4配变电所4.1一般规定4.2所址选择4.3配电变压器选择4.4主结线4.5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4.6高压配电装置4.7低压配电装置4.8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4.9移相电容器装置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5.1继电保护5.2电气测量5.3二次回路6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6.1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2自备应急燃气轮发电机组6.3不间断电源系统7室外线路7.1一般规定7.2架空线路7.3电缆线路8低压配电8.1一般规定8.2低压配电系统8.3超低压配电8.4导体的选择8.5低压电器的选择8.6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9室内布线9.1一般规定9.2瓷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9.3直敷布线9.4金属管布线9.5硬质塑料管布线9.6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布线9.7金属线槽布线9.8塑料线槽布线9.9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9.10电缆布线9.11电缆桥架布线9.12封闭式母线布线9.13竖井内布线10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1一般规定10.2电动机10.3传动运输系统10.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0.5稳压、整流设备10.6蓄电池10.7自动门10.8家用电器10.9舞台用电设备10.10医用放射线设备10.11体育馆设备11电气照明11.1一般规定11.2照明质量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18呼应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18.2呼应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19.1一般规定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25.5停车场计费管理系统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26.1一般规定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B.2交流稳压器类型特点B.3各种整流器的接线系数B.4整流器η,cosφ参考值B.5固定型铅蓄电池容量计算附录C电气照明C.1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使用方法C.2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C.3应急照明的设计规定C.4光源的混光比C.5灯具的分类C.6民用建筑照明负荷需要系数C.7紫外杀菌灯数量的确定C.8体育馆照明的测量方法附录D建筑物防雷D.1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D.2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3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D.4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D.5工频接地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附录E接地及安全E.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E.2澡盆和淋浴盆区域的划分E.3游泳池和涉水池区域的划分附录F共用天线电视系统F.1系统指标分配系数与分贝值的换算公式F.2天线接收信号场强的估算公式F.3接收天线输出端电平值的计算F.4我国广播电视频道的频率配置附录G闭路应用电视G.15级损伤标准评定G.2照度与摄像机选择的关系G.3摄像机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G.4使用无自动调整灵敏度功能的摄像机时对镜头的要求附录H声、像节目制作H.1《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的技术要求》H.2各类节目制作系统设备配置参考指标H.3各类节目制作系统用房面积参考指标H.4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附录K扩声与同声传译部分的有关计算公式附录L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L.1A和R确定探测器a、b的极限曲线L.2房间高度及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L.3按Q确定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附录M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1BA系统中央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2BA系统分站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3各类描述短语示例附录p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4c4fa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2 接地及安全12.1 一般规定12.1.1 本章适用于交流35kV 及以下用电设备及对地不能构成闭合回路的直流用电设备的接地及安全设计。
12.1.2 用电设备的接地,一般可区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
12.1.3 用电设备接地及安全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特点确定合理接地系统方案。
12.1.4 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等级用电设备的接地(包括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除另有规定者外,宜采用一个总的共用接地装置;对其他非电力设备(电讯及其他电子设备),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也可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设备最小值的要求。
12.1.5 在10kV及以下电力网中,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中性线。
12.1.6 等电位联结是安全保障的根本措施,每个建筑都应根据建筑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办法。
12.2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2.2.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有以下三种:1 TN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接地点连接。
按照中性线与保护线组合情况,又可分为三种型式:1)TN-S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见附录C.1图C.1-1。
2)TN-C 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见附录C.1图C.1-2。
3)TN-C-S 系统:系统中前一部分线路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见附录C.1 图C.1-3。
2 TT 系统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源端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4。
3 IT 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有一点经足够大的阻抗接地,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接地极,见附录C.1图C.1-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c499d023b3567ec102d8a64.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Code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JGJ 16-2008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1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城镇普通及康居住宅的电气设计,住宅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普通住宅套型按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分为一、二、三、四类。
康居住宅分为:基本型(1A)、提高型(2A)、先进型(3A)。
住宅电气设计应与国家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住宅电气设计一般包括:供配电系统;电力、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家庭智能控制器;线路敷设及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住宅楼的负荷等级应遵守本规范第3 章表常用用电负荷分级表的规定,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应符合消防电源的供电要求。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调系统的高级住宅、19 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一级负荷要求设计。
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的消防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设计。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住宅小区的10kV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2 住宅小区的220/380V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树干式、或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 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宜留有发展的备用回路。
4 住宅小区内重要的集中负荷宜由变电所设专线供电。
5 住宅供电系统的设计,应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6 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应具有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
剩余电流动作值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住宅的电源总进线断路器整定值不大于250A 时,断路器的剩余电流动作值宜为300mA。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gb51348_2019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gb51348_2019](https://img.taocdn.com/s3/m/6ec9441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4.png)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gb51348_2019
《民用电气设计规范GB51348_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实施。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物的电气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教育等建筑。
其目的在于规范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安全保障要求等方面,促进电气设备及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安全、可靠、节能使用。
规范内容主要包括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用电负荷计算、电气设备的选型与布置、电气系统的设计、电气安全保障等方面。
其中,强调了安全保障的重要性,规定了电气设备的安装、保护、接地等具体要求。
同时,对于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布置也做了详细说明,包括线路的布置、配电盘的设置、接地方式的选择等。
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保障电气设备及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节能减排,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将促进电气设备及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 1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3b3da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d.png)
某医院电气设计案例
总结词
高效、人性化
详细描述
该医院电气设计注重高效、人性化的原则,以满足医院特殊用电需求。设计充分考虑医疗设备的用电 负荷、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设计还注重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舒 适的环境。
某学校电气设计案例
总结词
节能、环保
VS
详细描述
该学校电气设计注重节能、环保的原则, 以满足学校教学和生活的用电需求。设计 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LED照 明、高效电机等,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时,设计还充分考虑了学校的特殊用电 需求,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
体育场馆的电气设计
体育场馆的电气设计应根据场 馆规模、功能和用途,确定合 理的供配电方案和设备配置。
体育场馆的电气设计应满足各 种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用电需求 ,提供安全、可靠、灵活和节
能的用电环境。
体育场馆的电气设计应注重节 能和环保,采用高效的用电设 备和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
体育场馆的电气设计应充分考 虑赛事和活动的特殊性,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用电设 备和人员的安全。
备用电源与应急供电系统
为建筑物提供电能,通常来自电力系 统或自备电源。
在主电源故障时,为重要负荷提供应 急供电,确保关键设施的正常运行。
供配电系统
负责电能的输送和分配,包括高低压 配电设备、电缆、电线等设施。
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照明设计
照明质量
确保足够的照度,减少眩光和 阴影,提供舒适的视觉环境。
教育建筑的电气设计
教育建筑的电气设计应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供安全、 可靠、舒适和节能的用电环境。
教育建筑的电气设计应注重节能和环保,推广使用节能 型用电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67976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6.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它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照明设计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规范。
以下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首先是电力系统的设计规范。
电力系统是指供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总和。
按照规范,电力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和供电条件,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同时,电力系统的设计还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电气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用电。
其次是电气设备的规范。
电气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
在设计时,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电气设备,并严格按照设备的额定参数进行选型和安装。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电气线路的设计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电气线路指的是电力系统中的电缆、导线等,并且还包括线路的布置和敷设方式。
在设计时,应根据用电负荷和线路的长度、功率损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线路的功率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照明设计也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照明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内的照明需求,并且考虑到节能和舒适性等因素。
根据规范,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照明标准,如照明亮度要求、照明色温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照明设备的电气安全和防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是电气安全防护的规范。
电气安全防护是指保护人和设备免受电气事故的影响。
根据规范,民用建筑应合理设置电气防护设备,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并且还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涉及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照明设计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规范,才能保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5853fd1998fcc22bcd10de7.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 供配电系统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8 条: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十页)3.3 电源及供配电系统3.3.2 条: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第11 页)4 配变电所4.3 配电变压器选择4.3.5 条: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 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第17-18 页)4.7 低压配电装置4.7.3 条: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大于6m时,屏后面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口。
当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第24 页)4.9 对土建专业的要求4.9.1 条: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 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第25 页)4.9.2 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负荷下列规定:1 变配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2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3 变配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4 变配电所位于地下一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5 变配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6 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第25 页)7 低压配电7.4 导体选择7.4.2 条: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3)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一相导体截面不应小于表7.4.2 的规定。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d9713face2f0066f53322b2.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设电气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39号根据建设部(87)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 16-92,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JGJ 16-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归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等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1 总则1.0.1 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1.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
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1.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1.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1.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7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1.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 术语2.1.1 照明(1)光环境——光(照度水平、照度分布、照明形式、光色等)和颜色(色调、饮和度、室内色彩分布、显色性能等)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消防)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消防)](https://img.taocdn.com/s3/m/4b89d162767f5acfa1c7cdc9.png)
电气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消防)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1.1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内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
24.1.2下列民用建筑需要设置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4.1.2.1高层建筑(1)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2)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
(3)与高层建筑直接相连且高度不超过24m的裙房。
24.1.2.2低层建筑(1)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单层及多层有关公共建筑。
(2)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有关公共建筑。
24.1.3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针对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
24.1.4民用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防火等级的分类,一般可按表24.1.4—1和24.1.4—2划分。
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2.1各类民用建筑的保护等级应根据建筑物防火等级的分类,按下列原则确定:(1)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特级保护对象,应采用全面保护方式。
(2)高层中的一类建筑为一级保护对象,应采用总体保护方式。
(3)高层中的二类和低层中的一类建筑为二级保护对象,应采用区域保护方式;重要的亦可采用总体保护方式。
(4)低层中的二类建筑为三级保护对象,应采用场所保护方式;重要的亦可采用区域保护方式。
24.2.2火灾探测器在建筑物中设置的部位,应与保护对象的等级相适应,须符合以下规定:24.2.2.1在超高层建筑物中,除不适合装设火灾探测器的部位外(如厕所、浴池),均应全面设置火灾探测器。
24.2.2.2一及二级保护对象,应分别在下述部位装设火灾探测器:(1)走道、大厅;(2)重要的办公室,会议室及贵宾休息室;(3)可燃物品库、空调机房、自备应急发电机房、配变电室、UPS室;(4)地下室、地下车库及多层建筑的底层汽车库(超过25台);(5)具有可燃物的技术夹层;(6)重要的资料、档案库;(7)前室(包括消防电梯、防排烟楼梯间、疏散楼梯间及合用的前室);(8)电子设备的机房(如电话站、广播站、广播电视机房、中控室等);(9)电缆隧道和高层建筑的垃圾井前室、电缆竖井;(10)净高超过0.8m具有可燃物的闷顶(但设有自动喷洒设施的可不装);(11)电子计算机房的主机室、控制室、磁带库;(12)商业和综合建筑的营业厅、可燃商品陈列室、周转库房;(13)展览楼的展览厅、报告厅、洽谈室;(14)博物馆的展厅、珍品储存室;(15)财贸金融楼的营业厅、票证库;(16)三级及以上旅馆的客房、公共活动用房和对外出租的写字楼内主要办公室;(17)电信和邮政楼的重要机房、电力室;(18)广播电视楼的演播室、录音室、播音室、道具和布景室、节目播出及其技术用房;(19)电力及防洪调度楼的微波机房、计算机房、调度室、微波室、控制机房;(20)医院的病历室、高级病房及贵重医疗设备的房间;(21)剧场的舞台、化妆室、声控和灯控室、服装、道具和布景室;(22)体育馆(场)的灯控、声控室和计时记分控制室;(23)铁路旅客站、码头和航空港的调度室、导控室、行包房、票据库、售票室、软席候车室等;(24)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消防功能要求需要设置火灾探测器的其他场所。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8c0bac52d380eb63946da1.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总则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单体及群体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装备水平,应与工程在国民经济和公共生活中的地位、规模、功能要求及建筑环境设计相适应。
认真考虑设备、材料的供应可能,以及施工安装和维护管理水平。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努力降低电能消耗;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合理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根据地区条件、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近期为主,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应积极采取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理论、努力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设计中应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定型产品及经过鉴定、检测的优良产品。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术语照明(1)光环境——光(照度水平、照度分布、照明形式、光色等)和颜色(色调、饮和度、室内色彩分布、显色性能等)与房间形状结合,在房间内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
(2)工作面——指在其上面进行工作的平面。
当没有特别指定工作位置时,一般把室内照明的工作面假设为距离地面高的水平面。
(3)照度——在一个面上的光通密度。
它是射入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4)维护照度——在必须更换光源或在预期清洗灯具和清扫房间周期终止前,或者同时进行上述维护工作的时刻所应保持的平均照度。
通常维护照度不应低于使用照度的80%。
5)使用照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照度变化曲线的中间值。
(6)初期照度——在新装照明设备初始时的照度。
(7)标量照度——位于某一点的微小平面上的平均照度。
标量照度又称平均球面照度。
JGJ/T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f89e6e1ed9ad51f01df2d2.png)
4
配变电所 ·················································································································································25 4.1 一般规定···········································································································································25 4.2 所址选择···········································································································································25 4.3 配电变压器选择·······························································································································26 4.4 主结线及电器选择···························································································································27 4.5 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29 4.6 10kV 及 35kV 配电装置····················································································································31 4.7 低压配电装置···································································································································34 4.8 电力电容器装置·······························································································································35 4.9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3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条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条](https://img.taocdn.com/s3/m/38d5a9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3.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强条
1.供电要求:建筑物的电力供应应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标准和规定。
供电方式可以是市电供应、分布式发电或者是通过太阳能等新能源供电。
2.照明系统:建筑物的照明系统应满足建筑物内各个区域的照明需求,并采用节能高效的照明设备。
照明设计应合理安排光源位置,以及照明装
置的布置,确保照明均匀、舒适。
3.插座和开关:建筑物内应设有足够的插座和开关,以满足居民的各
种用电需求。
插座的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局,以方便使用。
开关的
布置应符合使用习惯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5.火灾报警和安全系统:建筑物应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以确保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火灾报警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探测和报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报警。
安全监测系统可以包括入侵报警、可燃气
体泄漏报警等多种功能,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6.接地和防雷保护:建筑物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以保证电气设备的
安全运行。
防雷保护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确保建筑物免受雷击危害。
7.紧急备用电源:建筑物内应设有紧急备用电源,以保证关键设备和
设施在停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备用电源可以是柴油发电机或其他类型的
备用电源设备。
8.设计文件和验收:电气设计应编制详细的设计文件,记录电气系统
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电气系统符合设
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7ac64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c.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指导工程师和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时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楼等。
3. 设计原则3.1 安全可靠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安全规范,确保电气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并安全运行。
设备选择和线路布置应在满足建筑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预防火灾、电击和短路等风险。
3.2 高效节能电气系统应设计为高效节能的,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应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和照明系统,并合理规划用电负荷,避免过度供电或能耗过高。
3.3 灵活可扩展电气系统应具有灵活的设计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建筑用电需求的变化。
应合理规划电气回路和配电箱的布置,确保供电稳定且易于维护。
4. 设计流程4.1 电气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类型、用途和面积等因素,进行电气负荷计算,确定总负荷和各个分支回路的负荷。
4.2 配电系统设计根据负载需求,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包括主电源、配电箱、分支电路和电缆布置等。
4.3 照明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用途,进行照明设计。
应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光源和控制系统,以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并节能。
4.4 接地设计进行安全接地设计,确保电气系统的接地电阻符合国际标准,以提供良好的接地保护和防止电击风险。
4.5 保护与安全设计设计电气系统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漏电保护等装置,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设备选型与布置5.1 开关与插座选型应选择符合国家电气标准的开关和插座,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和安全性能。
5.2 线缆选型与敷设根据负荷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线缆,并注意线缆的敷设和保护,以减少电气故障的风险。
5.3 配电箱布置配电箱应布置在易于维护和操作的位置,避免暴露在直接阳光照射或高温潮湿环境下。
5.4 照明设备和光源选择根据照明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和光源,注意光源的光效和色温,以满足舒适的照明效果和节能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https://img.taocdn.com/s3/m/f5821025b7360b4c2e3f64b7.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39号根据建设部城科字第276号文的要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JGJ/T16—92,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同时废止。
本标准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归口管理,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等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2月26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2符号2.3代号3供电系统3.1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2电源及高压供配电系统3.3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3.4负荷计算3.5无功补偿4配变电所4.1一般规定4.2所址选择4.3配电变压器选择4.4主结线4.5配变电所型式和布置4.6高压配电装置4.7低压配电装置4.8控制方式及操作电源4.9移相电容器装置4.10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继电保护及电气测量5.1继电保护5.2电气测量5.3二次回路6自备电源及不间断电源6.1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2自备应急燃气轮发电机组6.3不间断电源系统7室外线路7.1一般规定7.2架空线路7.3电缆线路8低压配电8.1一般规定8.2低压配电系统8.3超低压配电8.4导体的选择8.5低压电器的选择8.6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9室内布线9.1一般规定9.2瓷线夹、鼓形绝缘子、针式绝缘子布线9.3直敷布线9.4金属管布线9.5硬质塑料管布线9.6半硬塑料管及混凝土板孔布线9.7金属线槽布线9.8塑料线槽布线9.9地面内暗装金属线槽布线9.10电缆布线9.11电缆桥架布线9.12封闭式母线布线9.13竖井内布线10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1一般规定10.2电动机10.3传动运输系统10.4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10.5稳压、整流设备10.6蓄电池10.7自动门10.8家用电器10.9舞台用电设备10.10医用放射线设备10.11体育馆设备11电气照明11.1一般规定11.2照明质量11.3照明方式与种类11.4照明光源与灯具11.5照度水平11.6照度计算11.7照明节能11.8照明供电11.9各类建筑照明设计要求12建筑物防雷12.1一般规定12.2建筑物的防雷分级12.3一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4二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5三级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12.6其他防雷保护措施12.7接闪器12.8引下线12.9接地装置13电力设备防雷13.1一般规定13.2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保护13.3配变电所及与架空线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保护13.4旋转电机的保护14接地及安全14.1一般规定1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和基本要求14.3低压配电系统的防触电保护14.4保护接地范围14.5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14.6接地装置14.7通用电力设备及电气设施接地14.8特殊装置或场所的安全保护15共用天线电视系统15.1一般规定15.2系统组成15.3按收天线15.4前端15.5传输与分配网络15.6线路及敷设15.7安装要求15.8供电、防雷与接地16闭路应用电视16.1一般规定16.2闭路应用电视系统16.3设备器件选择16.4传输及线路16.5供电、接地17声、像节目制作17.1适用范围及功能要求17.2系统的组成及技术要求17.3设备配置量及设备选择17.4技术用房及设备布置17.5线路敷设17.6电源及接地17.7对其他专业的要求18呼应信号及公共显示装置18.1一般规定18.2呼应信号的呼叫方式及系统组成18.3呼应信号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4公共显示装置设置原则18.5公共显示装置显示方案的选择18.6公共显示装置的控制18.7公共显示装置的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18.8时钟系统19电话19.1一般规定19.2对市内电话局的中继方式19.3电话站站址选择19.4电话站设备布置19.5会议电话、调度电话19.6电源、接地、照明19.7房屋建筑20通信线路20.1通信线路网络20.2电缆管道线路20.3直埋电缆线路20.4架空电缆20.5室外墙壁电缆20.6沿电力电缆沟敷设的托架电缆20.7架空线路20.8电缆充气维护20.9建筑物室内配线20.10接地保护21有线广播21.1有线广播的设置原则21.2有线广播网21.3设备的选择与设置21.4有线广播控制室21.5线路敷设21.6电源与接地22扩声与同声传译22.1扩声系统的确定22.2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22.3扩声设计与计算22.4扩声设备的选择22.5扩声控制室22.6扬声器的布置与安装22.7传声器布置与声反馈的抑制22.8扩声网络与线路敷设22.9同声传译22.10电源与接地23仪表自控23.1检测与控制仪表23.2仪表的电源与气源23.3仪表盘与仪表室23.4仪表管线敷设23.5空调自动控制23.6锅炉房热工测量与自动控制23.7冷库自动控制23.8给水排水自动控制23.9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24.1一般规定24.2保护等级与保护范围的确定24.3系统设计24.4火灾事故广播24.5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24.6消防联动控制24.7火灾应急照明24.8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24.9系统供电24.10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24.11消防专用通信24.12防盗报警24.13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报警24.14接地25公用建筑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25.1一般规定25.2宾馆、饭店经营管理系统25.3图档馆检索系统25.4商业经营管理系统25.5停车场计费管理系统25.6银行经营管理系统25.7铁路旅客站、航空港售票系统25.8办公自动化系统26建筑物自动化系统26.1一般规定26.2系统的服务功能与网络结构26.3监控总表的编制26.4BA系统硬件及其组态的规定26.5关于BA系统软件的原则规定26.6信号传输与数据通信26.7电源26.8线路敷设26.9监控中心附录A室外线路A.1典型气象区适用地区A.2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附录B常用设备电气装置B.1鼠笼型电动机降压起动方式的特点B.2交流稳压器类型特点B.3各种整流器的接线系数B.4整流器η,cosφ参考值B.5固定型铅蓄电池容量计算附录C电气照明C.1灯具亮度限制曲线及其使用方法C.2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C.3应急照明的设计规定C.4光源的混光比C.5灯具的分类C.6民用建筑照明负荷需要系数C.7紫外杀菌灯数量的确定C.8体育馆照明的测量方法附录D建筑物防雷D.1全国主要城镇雷暴日数D.2建筑物年计算雷击次数的经验公式D.3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D.4等电位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D.5工频接地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附录E接地及安全E.1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E.2澡盆和淋浴盆区域的划分E.3游泳池和涉水池区域的划分附录F共用天线电视系统F.1系统指标分配系数与分贝值的换算公式F.2天线接收信号场强的估算公式F.3接收天线输出端电平值的计算F.4我国广播电视频道的频率配置附录G闭路应用电视G.15级损伤标准评定G.2照度与摄像机选择的关系G.3摄像机镜头焦距的计算公式G.4使用无自动调整灵敏度功能的摄像机时对镜头的要求附录H声、像节目制作H.1《电视中心视频系统和脉冲系统的技术要求》H.2各类节目制作系统设备配置参考指标H.3各类节目制作系统用房面积参考指标H.4对相关专业的设计要求附录K扩声与同声传译部分的有关计算公式附录L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L.1A和R确定探测器a、b的极限曲线L.2房间高度及梁高对探测器设置的影响L.3按Q确定一只探测器能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附录M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1BA系统中央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2BA系统分站软件的功能与技术要求M.3各类描述短语示例附录p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1总则1.0.1为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并注意美观,制定本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cd01b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8.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各类民用用途的建筑。
2. 设计原则和标准2.1 安全原则•电气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电气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安全隔离,防止火灾和其他灾害事故的发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预防电击、触电和其他电气事故。
2.2 可靠性•电气设计要考虑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确保供电连续和稳定;•选择优质的设备和材料,确保其可靠性和寿命;•设置备用电源和应急保障措施,以备不时之需。
2.3 高效性•设计要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使用节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合理规划电气线路,避免电阻、电感等损耗;•采用恰当的自动化系统,提高电气设备的控制效率。
3. 设计阶段3.1 设计概要•确定电气需求及负荷分析,包括照明、动力、暖通空调等;•绘制电气平面布置图,明确电气设备的位置和布线;•编制电气系统单线图,标明电气线路、开关设备、电源及负荷等信息。
3.2 设计参数•确定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功率等关键参数;•根据负荷需求,确定电缆和线路的截面积、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考虑电路容量、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等设计要求。
3.3 设计计算•进行电线电缆的电压降、功率损耗和电流负载等计算;•根据电气负荷和相关参数,确定电缆的敷设方式和长度;•检查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的选择和设置是否合理。
3.4 设备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优先选择具有节能功能和高效性能的设备;•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保养的便捷性。
4. 设计方案4.1 配电系统•根据负荷需求,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结构,包括主配电室、次配电室和终端配电箱等;•确定配电系统的额定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设计并配置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装置,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性。
4.2 电气线路•根据设计概要和参数计算结果,规划电气线路走向;•选择合适的电缆和电线,确保线路安全可靠;•合理设置线路支线和分支箱,便于管理和维护。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676fa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c.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是指在民用建筑中进行电气设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范和标准。
该规范的制订是为了保障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也考虑到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和环保要求等因素。
本文将从规范主要内容、制订目的、规范应用范围和实践意义等方面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规范主要内容:1.电气装置的选择与布局:包括供电方式、用电负荷的估算和选取配电箱、电缆沟、设备配电柜等设备的布局。
2.电线电缆的敷设和保护:包括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位置、接地和绝缘的保护方法、电线电缆的固定安装等。
3.电气设备的接线及保护:包括接线箱、分配电箱等设备的接线安装和保护方法;配电设备的功能使用和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电气设备的不同保护要求等。
4.灯具的设计:包括灯具的选择、布局和灯具光束的设计等。
5.调光系统的设计:包括调光方式和调光器的设置等。
6.其他方面:包括防雷、接地保护、电气安全、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规范要求。
制订目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制订,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使所有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满足环保、能源节约和安全上的要求。
同时该规范还可提高电气工程施工和调试的效率,为后期维护及管理带来便利。
规范应用范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要适用于居民住宅、商业广场、办公楼、公共交通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电气设备需求和使用要求,各自对于电气设备的规范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该规范时,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
实践意义:实践中认真遵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电气安全性能,减少电气故障发生的概率。
规范能够起到指导作用,明确建筑物电气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流程,使运用者在使用过程中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合理的电气设计,还能够为建筑物节约能源,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尽量选择低碳节能的电气设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4463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d.png)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及施工,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 设计中应考虑电气系统的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措施,以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2 可靠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因电力故障造成的停电时间。
- 电气系统应具备备用供电和排除故障的手段,确保连续供电。
2.3 高效性原则 - 电气设计应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设计中应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高效照明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
3. 设计要求3.1 电气负荷计算 - 根据建筑用途和平均负荷需求计算电气负荷。
- 考虑到负荷稳定性和未来扩展需求,合理预留负荷余量。
3.2 电源配电系统 - 采用合适的电源配电系统,包括主干配电、支路配电和照明配电系统。
- 主干配电系统应具备双进线供电功能,确保无单点故障。
- 支路配电系统应根据负荷需求合理划分电路,并安装过载和短路保护设备。
- 照明配电系统应考虑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照明控制系统。
3.3 接地系统 - 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安全接地。
- 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3.4 防雷系统 - 根据建筑物高度和暴雷频率,配置适当的防雷系统。
- 防雷系统应包括避雷针、接闪器等设备,确保建筑物及内部设备免受雷击。
3.5 照明设计 - 合理规划照明布局,满足不同房间和活动场所的照明需求。
- 选择适当的照明设备和光源,提高照明效果和节能性。
3.6 系统监控与安全 - 采用合适的电气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
- 建立安全检测和报警机制,确保及时排除潜在故障和安全隐患。
4. 施工与验收4.1 施工要求 -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电气工程技术资质,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标准进行安装和接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 有关医疗场所电气安全的规定
11. 9. 6医院电气照明
11. 9. 6. 12每个手术室应有独立的电源控制箱。
手术室的电源宜设置漏电检测装置以及
接地端子
11. 9. 6. 16医院的下列场所和设施宜设有备用电源:
(1)急诊室的所有用房;
(2)监护病房,产房,婴儿室,血液病房的净化室,血液透析室,手
术部,CT扫描室,加速器机房和治疗室,配血室
(3)培养箱,冰箱,恒温箱以及必须持续供电的精密医疗装备
(4)消防和疏散设备
14. 3. 10下列设备的配电线路宜设置漏电电流动作保护:
(6)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医疗电气设备(但急救和手术用电设备除外)
14. 3. 11漏电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宜按下列数值选择 (3 )医疗电气设备为6 mA
14. 6. 7医疗电气设备接地
14. 7. 6. 1 医疗及诊断电气设备,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取保护接地,功能性接
地,等电位接地,或不接地等形式。
14. 7. 6. 2 使用插入体内接近心脏或直接插入心脏内的医疗电气设备的器械,应采
取防止微电击的措施。
防微电击措施宜采用等电位接地方式,并使用U类电气设备供电。
14. 7. 6. 3在电源突然中断后,有招致重大医疗危险的场所,应采用电力系统不接地(IT
系统)的供电方式。
14. 2. 8 IT系统必须装设绝缘监视及接地故障报警系统或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