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通用11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圆柱的概念和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提问、探究的能力,并通过数学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的概念和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呈现一个圆柱体,引发学生对圆柱体的认知,引导学生讨
论圆柱体的特征和体积的概念。
2. 操场实验(15分钟)
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形和一个圆柱体,让
学生测量圆形的半径和圆柱体的高。
然后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计
算圆柱的体积。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计算方法(2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计算步骤,详细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首先,解释圆柱体积的概念;其次,通过公式V = π * r^2 * h,讲解
如何计算圆柱体积,其中V表示体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
讲解完毕后,进行课堂练习。
4. 合作探究(30分钟)
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同学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
求计算圆柱的体积。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组织每组同学展示结果,并进行总结,让学生发现计算圆柱
体积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圆柱的概念以及计算圆柱的体积公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思维训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定义以及计算其体积的公式。
2. 教学难点: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场景相结合,理解和运用公式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科书、白板、黑板、粉笔、量具、计算器等。
2. 材料准备:实物圆柱模型、练习题、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圆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知道圆柱是什么形状的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哪些圆柱体?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与展示(25分钟)a. 定义:通过对圆柱形状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概念。
板书:“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底面以及这两个底面之间的曲面所围成的立体。
”b. 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解释公式V=πr²h,并解读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
强调半径r和高度h在计算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与练习(30分钟)a. 实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例如一个水壶,将其形状简化为圆柱体,提问学生:根据我们刚才所学,你能计算出水壶的体积吗?b. 练习:分发练习题并进行解答。
设计一些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c.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圆柱桶中的液体容量、圆柱柱体的表面积等。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其深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1. 教学总结: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应用。
2. 教学反思: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出准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1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1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我初步拟定以下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3、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我把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为了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和知识迁移法。
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六、说教学过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上课伊始先出示一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问:你会计算那些图形的体积?提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从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圆柱的体积。
(二)观察、质疑、大胆猜想师出示两组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圆柱大,由此引到圆柱也有体积。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说明理由。
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极力想办法,找出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
怎样证明圆柱的大小呢?圆柱的体积可能怎样计算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自然的想到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底面积和高有关,从而大胆的猜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什么是圆柱,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圆柱的定义及体积公式的理解;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关联;
•解决学生一般解答不清楚圆柱问题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探究法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提出对圆柱的定义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猜想,然后在小组内让学生一起探究和讨论最终的结论。
2. 讨论课
在课堂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讨论和提问,深化对圆柱的理解,感受圆柱的特征,巩固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体积是什么吗?(留出时间等待学生的回答)体积是指三维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圆柱的体积,大家知道圆柱是什么吗?。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说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2.知道并能记住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数学规律的来龙去脉,知道长方体与圆柱体底面和高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说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圆柱体。
说教学过程:一、说复习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结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圆,我们把它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我们还可以往下继续分割,无限分割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可以用πR表示,长方形的宽就当于圆的半径,用R表示。
所以用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所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
3.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我们把圆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猜想一下圆柱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呢?二、探索体验1.学生猜想可以把圆柱转化成什么图形?2.课件演示: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①是怎样拼成的?②观察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③演示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长方体,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说板书。
3.借鉴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试着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课件出示要求:①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学生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试着推导。
4.交流展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六年级圆柱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到10页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是《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着"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这四维目标,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经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二、探索新知,操作验证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①欣赏故宫的图片【使用图片导入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接着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从而回到课本情境图,发现柱子是圆柱,又粗又大。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六班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1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在教学时,先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圆面积的转化,由此推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同学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教具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弄懂可以将圆柱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近似),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得到圆柱的体积也应当是它的底面积乘高。
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同学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预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教学设想:利用教具演示将圆柱进行切割拼凑的方法,让同学理解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教学让同学进一步把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同学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老师连续引导同学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同学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外表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二、导入新课老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先让同学回忆,同桌的互相说说。
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紧抓住“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发学生从旧知探究新知的兴趣,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新知,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归纳、推理,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逐步归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一、展示导学提示,明确教学目的。
杨老师通过展示导学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带目的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详细,可操作、可检测。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杨老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教具进展转化,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体进展推导,但杨老师觉得还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推导过程重新回忆一遍,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这样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教学难点。
三、巧设疑问,表达两“主”。
杨老师通过设疑,指明探究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气氛。
通过学习指南单,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进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圆柱底面积、高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学生体亲历转化的的过程,在小组交流中真正的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来。
杨老师的“导”、“放”、“扶”层次清楚,充分表达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抽象概括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浸透。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首先通过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尝试用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出圆柱的积。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柱的体积》部分例7的内容。
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探索并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的体会,从而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同时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面学习的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探究过程也是转化思想的运用。
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圆柱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强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圆柱,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注重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可采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课件学生: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转化思想。
2.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运用。
让学生回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说出计算公式,从而引出课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说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说教学难点: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说教学设想:《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2)讨论后汇报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2、创设问题情境。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和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柱的体积计算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学生学习圆柱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但是,圆柱的体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圆柱是一种曲面几何体,将其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说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说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说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3、电脑演示操作(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和圆周率的知识,并且掌握了计算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数学与空间思维的结合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积。
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动画和实例来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环节一、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和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然后我会出示一个圆柱体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通过讨论,我将引出计算圆柱体积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二、讲解和示范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计算体积的公式。
然后通过实例向学生示范具体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n volume of cylinder《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章2:圆柱的体积的说课稿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对转化的思想方法和“等积变形”已有所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旧知停靠点;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
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猜想、类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就情感的角度而言,通过学生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由此,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使学生能总结和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4、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用到等积变形、对应、以及逻辑推理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圆柱体体积说课稿1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圆柱体的体积。
因为这是首次学习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的体积,不管是考虑方法,还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上,都更加深化了一步,难度也加大了。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
难点是: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及相关的推论。
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抽象和概括才能及综合运用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浸透一些关于极限的辨证唯物思想。
学习本节课应具备的旧知识是: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中就是要运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有目的的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
2、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比拟,从而发现规律,找出体积公式。
3、适当采用“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推导公式的合理方法。
4、利用多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内涵。
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拟,归纳概括出体积公式。
通过直观实验,吸引学生主动、认真观察图形的拼接过程,积极答复观察结果,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在老师的启发下,进展归纳概括。
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及概括才能。
本节课所需教具为: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具及事先写好习题的小黑板。
教学一开场,首先复习。
目的是:一是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好准备;二是引出新课。
一开场先复习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练习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是这些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所以适当的时侯老师要加以启发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二小节第一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该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3)知道知识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
8厘米。
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
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
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
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
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