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概要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47fd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0.png)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656d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医古文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古代医学文献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医学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智慧,通过研读古代医学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医学。
下面是一些医古文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医学文献的分类古代医学文献可以分为医书、医方和医案三大类。
医书是古代医学家总结和归纳医学知识的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等;医方是古代医学家记录的治疗方法和方剂,如《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案是古代医生治疗病例的记录,如《玉函秘笈》、《金匮要略》等。
二、古代医学文献的特点1. 丰富的内容:古代医学文献中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涉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精湛的医学技术:古代医学家在没有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观察,研究出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方剂,这些经验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语言的繁复:古代医学文献使用的是古代汉语,语言繁复,有时候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习古代医学文献时,需要对古代汉字和语法有一定的了解。
三、古代医学文献的价值1. 历史价值:古代医学文献是了解古代医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家的思想和医学理论的演变过程。
2. 学术价值:古代医学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智慧,通过学习古代医学文献,可以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应用价值:古代医学文献中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可以发掘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四、如何学习古代医学文献1. 阅读原文:学习古代医学文献,首先要学会阅读原文,理解古代汉字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可以通过学习古汉语和古代文献阅读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学习注释:古代医学文献中的注释对于理解原文非常重要。
医古文答案2
![医古文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c75c536561252d380eb6efd.png)
五十三一、断句(略)二、摘引原文扼要填空。
本案正确的诊断是伏暑证,作者分析其病机是伏暑淫邪朦蔽清阳,三焦气化失宣,前医误诊为伤寒热结阳明,后医误诊为出斑。
作者效法叶天士,用香薷、豆蔻、厚朴等开达膜原,葛根升提阳明方法治疗。
三、简答:1、本案“一死两命”是因丈夫被误治而死,妻子客居外地生活无着,绝望自尽。
2、作者撰写本案的目的:一是指出大便秘结并不都是伤寒阳明腑实证,尚有各种不同的证型,须仔细分辨。
二是告戒医生应精究医理,切悟草菅人命。
五十四一、断句(略)二、简答:1、张氏据以辨证的依据是:素体劳倦伤脾、脾胃阳虚;误用寒凉药物使病情加重。
2、作者与时名者对本案病机判断的不同之处是:作者认为脾胃阳虚,不能摄血;时名者认为火盛迫血妄行。
3、本案辨治的重要经验是:注意病人体质与病史。
五十七一、断句(略)二、简答:1.此案属气虚脱证。
辩证的主要依据是忽失声仆地,痰潮如锯,眼合遗尿,六脉洪大。
治疗效法河间、东垣,泻肝火,温补脾。
2、、作者认为地域对体质有影响。
一般来说,北人气实,南人气虚,但北人居南日久,亦会致气虚。
3、撰写本案的目的是说明卒中证重在辨明虚实真假,是脱证还是闭证。
六一、断句(略)二、据文意扼要填空:何梦瑶早年以诗文显名,继而以善政著称,曾于义宁。
阳朔。
岑溪。
思恩、辽阳等地任县令、州牧之职。
因治辽阳民王洪风病事,医名渐渐显于世。
三、简答:1、“夫易……气耳”一段说明不能用《易》经之理死套医理,人体阴阳二气无尊卑善恶之分,不可偏颇。
2、“牵东补西”是批评用损阴的方法来扶阳。
3、“西池之医之著于天下也所系固不少矣”,目的是强调《医碥》刊行面世的必要。
4、文中“医言阴阳俱气耳……距邪闲正吾能已乎”一段体现了何氏的学术思想。
何氏主张阴阳平调,亦即“正虚无论阴阳均当扶,邪胜无论寒热均当抑”;补泻也没有一定之规,凡能达到平衡阴阳的方法就是补,亦即“补泻初无定名,盖视病之寒热以为去留”。
反对不问何证,概用温补。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doc
![医古文课后习题解答.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33dd9f25c52cc58ad6be40.png)
扁鹊传1.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五藏痼结,特以诊肌舄名耳” 逼畿句言舌?因舄作者#1以理解扁鹊以肌测病的高超酱技,便以扁鹊具有“视垣一方人”的特具功能来加以解释。
2.扁鹊言忍舄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富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檬的酱孥能使疾病好^舆痊愈,而不能起死回生。
逼是唯物的W«o3.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骨沙内容是什么?它拳寸彳爰世有何影警?“六不治”的具醴内容是:“瞒恣不^於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it”,藏对定”,“形羸不能服桑”,“信巫不信酱”。
其中尤其是“信巫不信酱”反映酱孥科孥摆脱巫彳标迷信的束缚而得到才蜀立,由朝着理昇革,奠定中理^基碟的《素冏》、《九卷》(即《霰柩》),就是在酱巫分道榻镰的前提下,各息结了先秦以的^践经经舆研究成果而诞生的。
4.怎檬理解扁鹊行酱“随俗舄燮” ?扁鹊i®用全面的酱廉技彳标,根摞各地的民俗,改燮行酱的科别,盈心盈力地舄平民解除病痛。
华佗传1.“兼通敷籍'舆“合潺不遏I■妪重”的“I■攵”在表意上有何不同?前者意舄“多部”,表示多;彳爰者意舄“畿”,表示少。
2.怎檬理解“然本作士人,以WMIt,意常自悔” ?束溪日寺期儒舆酱的地位有高下之不同,加上他是者儒出身,“兼通t■攵经”;革佗生性淡泊,又“恃能厩食事”, 更不H 曹操。
3.本文彳楚哪畿彳固方面^明革佗是“人命所杲系”的人?一是革佗酱彳标全面而高超,彳能傅文所载多则酱案可二是曹操所患5MM,每次ft作,革佗针刺即愈,而革佗被般彳爰,曹操“豆JM未除”;三是曹操爱子念舒病危,而革佗已被般,遂至死於非命。
4.革佗因何原因被曹操般害?因革佗家乡郎在安徽亳杲系,而到河南言午昌“暮视” 曹操,“久递家思屋帚”,便告假回家探视,# “置辛以妻病,I■攵乞期不反”,任懑曹操“累害呼,又敕郡杲系ft遣”,革佗“才酋不上道”。
彳爰被曹操查出“虚诈”,遂被般害。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0e7639c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c.png)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D )A.天亮B.天黑C.太阳落山D.太阳西斜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D )A.东面B.北面C.屏风D.矮墙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B )A.洲中坟墓B.水中高地C.上古典籍D.山崖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B )A.担忧B.使用C.庸俗D.庸医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A )A.研究原理B.研究整理C.经典理论D.经过整理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B )B.久远C.高深D.犹且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C )A.远远地B.希望C.远远地看见D.想起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C )A.结打草绳B.捆扎草木C.报恩D.报仇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D )A.愿望B.愿意C.请求D.希望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A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B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B )B.沈括C.王世贞D.宋濂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D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D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C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 B C D E )A.之B.于C.其D.言E.云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B C D )A.马B.上C.末D.亦E.寒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D. 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 B D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 B C E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 C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四、词语解释题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3eeb82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5.png)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免费医古文,即医学古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学科,它涵盖了古代医学理论、诊疗方法、药物学等多方面内容。
学习医古文对于理解中医的发展历程和深化医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医古文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著作被誉为“医家之圣”,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2.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A. 四季养生B. 五脏六腑C. 经络学说D. 病因病机答案:A3.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风、寒、暑、湿、燥D. 酸、苦、甘、辛、咸答案:A4.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神农本草经》答案:A5. 以下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焦、中焦、下焦7.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______。
答案:切8. “五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
答案:咸9. 中医认为,人体的基本体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痰湿。
答案:气虚、阳虚、阴虚、湿热10.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表里、寒热、虚实、______。
答案:阴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思想。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它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预防医学理念。
12. 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61de3844769eae109ede0.png)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本资料整合中医班提供资料和网络资源而成,部分加点字词与课本上不同,请大家结合全文翻译加以理解!——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5班整理一扁鹊传P5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
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
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龟,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
太子遂得复生。
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
”鹊辞曰。
予非能生死人也。
特使夫当生者活耳。
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
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诗曰。
多将熇熇。
不可救药。
甚之之辞也。
【全文翻译】扁鹊路过赵国,赵太子得了疾病突然死亡。
扁鹊到宫门前问:“听说国内有丧事,该不会是突发的急病啊?”一个喜欢医学的中庶子(官员)回答说:是这样的,王太子突发重病死了。
”扁鹊说:“进去告诉赵王,郑国医生秦越郡人扁鹊能救活太子。
”中庶子诘问扁鹊说:“我听说上古的名医叫苗父,他行医的时候把菅草编成席子(铺在地上),用草编成狗,面向北面念咒语,仅仅数十句咒语,被搀扶而来的,被抬着来的,都痊愈和以往一样。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51fada8a76e58fafbb00398.png)
医古文及答案一、1.“ 邯,人,即下医”中,“ ”的意思是:(A 高B 尊重C 尊D 富B)2.“舍客桑君,扁独奇之”中的“奇”,可: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D ⋯⋯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C)D4.“扁乃使弟子砥石”中,“ ”的意思是:(A 研磨B 利C 害D 灸A)5.“太祖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号B 年号C 号D 号(C)6.“佗舍去,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C 很快D 一点儿(B)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重的病8.“得,班班可”中,“ ”的意思是:(B)A 念B 通“ ”C 回D9.“昔仲尼没而微言”中的“没” :(C)A .没有B.沉没C.死亡 D .没10.“今其要,以篇籍”中“ ”的是:(D)A .去B .减C.整D.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A .一向B.从前C.向 D .才12.“省病疾,在口”中的“口”意思是:A .才能出众B.明敏C.解高明(D)D.口才敏捷13.“ 百年之寿命,持至之重器”中的“ ”意思是:(B)A .奉献B.拿着C. D .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 使木材弯曲B 揉搓C 使方木D 柔15 “ 于先生郭子堂”中“ 堂”指(B)A 堂B 房C 卧房D 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 接B 属于C 种D 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羸劣以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 衣食粗劣之人B 品劣之人C 体弱多病之人D 境之人18 “幸遇真,式”中的“式”的意思是(A)A 用B 通“ ”C 法式D 形式19.“去圣寖,其学精”中“寖”的意思是A 浸B 久C 逐D 已(C)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 表副B 大德C 洪大(DD 句首气助)21.“后世有子云其余而之斤正焉”中“”的意是 A .金属之一 B.通“ ” C.帮助(D .B)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A .主宰B .治疗C.治理 D .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B)A .见识浅陋B .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 D .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C)A .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 D .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 .鄙人B.苍生C.平民 D .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A .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A “向隅而泣”的缩写B 面向窗口C 面向大家D 面向医生28“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 原谅B 确实C 诚实D 正直29“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 戴面具C 戴方巾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A“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A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医古文课后综合练习
![医古文课后综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b6570670b4c2e3f572763c9.png)
课后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中,“上池之水”之义为A.天池之水B.上面的池水C.未沾地面的水D.倒入池中的水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A.听随B.任从C.遵从D.盲从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A.条理B.条目C.分条D、分条列出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A、衣服狭小B、心胸狭小C、心胸不正D、偏心眼儿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差B、起C、閒D、甦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A.介词,在B.介词,对于C.介词,被D.介词,比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A、阐发说明B、创造C、明显D、解释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A、伪劣B、凭借C、假冒D、使用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A.动词,刺B.量词,灸的次数C.名词,艾灸名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A、天资之聪明B、知识之完备C、方法之得当D、训诂之重要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A、稍微B、逐渐C、缓慢D、大略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B、本、外、毛C、末、外、毛D、本、内、皮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A.刚会笑的婴儿B、咳嗽的婴儿C、男孩和女孩D、会咳嗽的女孩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A、开头B、防备C、原因D、道理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骄傲的样子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A、士兵B、军队C、武器D、战争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A、趣味B、旨趣C、兴趣D、趋向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A、常规和变化B、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义偏于“权”,权变19、以下喻废物利用的典故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断流之水可以鉴形C、壁影螢光,能资志士D、竹头木屑,曾利兵家20、“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中,“逆”之义为A、迎面B、背面C、转身D、不顺2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中,“没”之义+为A、没有B、埋没C、去世D、停止22、“姓秦氏,名越人。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6fa6c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2.png)
医古文课后答案[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医古文课后答案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
为曹公所怒。
荀文若请曰。
佗术实工。
人命系焉。
宜议能以宥①。
曹公曰。
忧天下无此鼠辈邪②。
遂考竟佗。
至仓舒病且③死。
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
嗟乎。
以操之明略见几。
然犹轻杀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犹不能返其恚。
执柄者之恚。
真可畏诸。
亦可慎诸。
原④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贤者之谕⑤。
而惩暴者之轻杀。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
后之惑者。
复用是为口实⑥。
悲哉。
夫贤能不能无过。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请。
彼壬人⑦皆曰。
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叹。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
方痛生之不可再⑧也。
可不谓大哀乎。
【加点号的词语】:工:高明。
①宥:宽舒。
②邪:同“耶”,语气助词,吗。
③且:副词,将要。
生:试活命。
④原:推究的本意。
⑤谕:劝戒;告诫。
轻:轻率。
⑥口实:借口;凭据。
苟:如果。
⑦壬人:奸佞之人。
曾:竟然。
⑧再:重复,第二次。
【加横线的句子】:唉!以曹操的聪明大略、能够洞察入微的才干,尚且如此轻率地杀戮能士;以荀彧(文若)的智慧、地位和声望,又用实在的道理进行规劝,尚且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有所缓和而宽恕华佗,那么执掌大权之人的愤怒,就真的是令人畏惧啊!也是令人必须慎重对待的啊!《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
學者以易心求之,宜其茫若望洋,淡如嚼臘。
遂直以爲古書不宜於今,厭而棄之,相率以爲《局方》之學。
閒有讀者,又以濟其方技,漫不之省。
醫道隱晦,職此之由。
可歎也!震亨三十歲時,因母之患脾疼,衆工束手,由是有志於醫。
遂取素問讀之,三年似有所得。
又二年,母氏之疾以藥而安。
因追念先子之內傷,伯考之瞀悶,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積痰,一皆歿於藥之誤也。
心膽摧裂,痛不可追,然猶慮學之未明。
医古文课外阅读
![医古文课外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d8ed5dfab069dc51220158.png)
医古文课外阅读答案解析《华佗传》課外閱讀1.断句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
為曹公所怒。
荀文若請曰。
佗術實工。
人命系焉。
宜議能以宥。
曹公曰。
憂天下無此鼠輩邪。
遂考竟佗。
至倉舒病且死。
見醫不能生。
始有悔之之歎。
嗟乎。
以操之明略見幾。
然猶轻殺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猶不能返其恚。
執柄者之恚。
真可畏諸。
亦可慎諸。
原夫史氏之書於册也。
是使後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賢者之論。
而懲暴者之轻殺。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
後之惑者。
後用是焉口實。
悲哉。
夫腎能不能無過。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請。
彼壬人皆曰。
憂天下無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歎。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
2.词語注释①工:高明。
②宥:宽恕。
③生:使活命。
④原:推求。
⑤轻:轻率。
⑥口實:藉口。
⑦苟:如果。
⑧壬人:佞人,巧言諂媚的人。
⑨曾:竟然。
⑩再:第二次。
3.句子今譯嗟乎。
以操之明略見機。
然猶轻殺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猶不能返其恚。
執柄者之恚。
真可畏諸。
亦可慎諸。
唉!憑着曹操的高明智谋和從事物的细微燮化中洞見先兆的能力,卻還像這樣轻率地殺害有才能之人;憑着荀文若智谋能力和地位名望,用明明白白的道理勸說曹操,卻還不能使曹操的愤怒消除。
掌權者的愤怒,真是可怕啊!也應當謹慎防止啊!4.文意理解①“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的意思是什么?其用意何在?意為從“佗恃能壓食事”到“太祖歎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疆死也…全部记载在史書上。
其用意是讓後來的掌權者宽恕才能之士的刑罰,採纳賢德之人的勸告,懲罰残暴之徒轻率殺害才士的恶行。
②作者認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如曹操之於倉舒之死一樣。
《伤寒论》序课外阅读1.断句夫傷於寒。
有即病者焉。
有不即病者焉。
即病者骚於所感之時。
不即病者遇時而發於春夏也。
即病招之伤寒。
不即病谓之温舆暑。
夫伤寒温暑。
其类雎殊。
其所受之原则不殊也。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08d9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4.png)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医古文,即古代医学文献,是研究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文献资源。
通过对医古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以下是一些医古文的课后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习题一:请解释以下医古文中的术语:1. 脉象2. 五味3. 四气答案:1. 脉象:指的是通过触摸脉搏来诊断病情的方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每种味道对应不同的身体功能和治疗作用。
3. 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用于描述药物的性质,指导临床用药。
习题二:《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实际例子说明。
答案:“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就进行预防和干预。
例如,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绪等方法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习题三:简述《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答案:《伤寒杂病论》中“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细致的诊断,然后根据诊断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个体差异和疾病变化,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个性化和动态性。
习题四:请列举三种古代常用的医疗器具,并简述其用途。
答案:1. 针灸针:用于针灸治疗,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2. 火罐:通过在皮肤上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用于治疗肌肉疼痛、风湿等病症。
3. 药碾:用于将药材研磨成粉末,便于煎煮或制成药丸,提高药效。
习题五:解释“阴阳五行”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阴阳代表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种基本力量和属性,五行则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在中医中,阴阳五行用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古文的相关知识,为深入研究古代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概要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cf64dc7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a.png)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概要医古文课后练习题及部分课外练习题答案一、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漢·劉向《說苑·辨物》)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讚揚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義是什麼?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與“犬馬”指什麼?反映古人稱謂上的什麼現象?③“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與全文是什麼關係?参考答案:1.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曰:“不能。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35a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1.png)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学古文作为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下面是一些医学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试题一:阅读下面这段医学古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十二经脉者,盖诸精气之枢。
”请简要解释这段话的含义。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黄帝内经》,其中描绘了人体的十二经脉是精气运行的关键部位。
经脉是人体内部的网络系统,精气通过经脉的运行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十二经脉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重要通道,精气通过这些经脉来调节身体的机能。
考试题二:请根据下面的古文,简要概括其内容。
《伤寒论》曰:“寒热熟而烦躁者,是阳明也。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这段文字出自《伤寒论》,它提到了一种“寒热熟而烦躁”的症状,指出这是阳明经出现问题的表现。
阳明经是人体脉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当这条经脉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人们出现寒热交替以及情绪烦躁的症状。
考试题三:请根据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帝内经》曰:“身有十二节,脾为之使。
”请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并简要说明脾的作用。
答案: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它描述了人体身体的结构由十二个节构成,其中脾脏起到调节这些节的作用。
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脾脏的作用包括转化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调节体液的代谢,以及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等。
考试题四: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分别是什么?答案: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五脏对应五行的关系如下:1. 心对应火元素;2. 肺对应金元素;3. 肝对应木元素;4. 脾对应土元素;5. 肾对应水元素。
考试题五:请简要说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
答案: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中的两种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力量。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无论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还是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的相互作用。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黄帝内经·素问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黄帝内经·素问](https://img.taocdn.com/s3/m/47c539f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4b.png)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黄帝内经·素问答案: 1.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
灵枢九卷。
素问九卷。
乃其数焉。
世所奉行。
唯素问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皇甫谧次而为甲乙。
诸家之说。
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
未可为后世法。
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
咳逆者。
哕也。
谨按灵枢经曰。
新谷气入于胃。
与故寒气相争。
故曰哕。
举而并之。
则理可断矣。
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
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
世或以为流注。
谨按灵枢经曰。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
神气者。
正气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
流注也。
井荥输经合者。
本输也。
举而并之。
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
但恨灵枢不传久矣。
世莫能究。
夫为医者。
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
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
又非世业。
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
为人子而不读医书。
犹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
自髫迄壮。
潜心斯道。
颇涉其理。
辄不自揣。
参对诸书。
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
共八十一篇。
增修音释。
附于卷末。
勒为二十四卷。
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
了无差别。
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
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
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
令崧专访名医。
更乞参详。
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
功实有自。
宋绍兴乙亥仲夏望日。
锦官史崧题。
(《灵枢》南宋·史崧序)2、①次:编次。
②得失:义偏在“失”。
③法:规范。
④标指:指明。
⑤游行:运行。
⑥不啻:不异于。
⑦恨:遗憾。
⑧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⑨梃刃:棍棒刀剑。
⑩自:起始。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我本平庸昏昧,自童年到壮年,潜心钻研医学,稍微懂得其中的道理,就不估量自己的浅陋,参合核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在卷末,汇总为二十四卷。
或许能使爱好养生的人们打开书卷容易明白,全无差错。
4.文意理解①作者为何反复强调“读医书”? ②作者校释《灵枢》的严谨学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①为医者,在读医书耳。
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医古文辅导料答案B(全)
![医古文辅导料答案B(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a3f33dfe4733687f21aa2b.png)
《医古文B》辅导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在“使妓戏狎,或引其衣”中,“狎”的意义是:EA.戏弄 B.引诱 C.挑逗 D.猥亵地开玩笑 E.亲昵而不庄重2.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A.一日 B.五日 C.七日 D.十日 E.十五日3.在“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A.束缚 B.软化 C.拘泥 D.凝滞 E.污染4.在“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中,“翌日”的意义是:DA.前日B.昨日C.今日D.次日E.过了几日5.在“王注固非,《校正》谓是殃字,义亦未安”中,“安”的意义是:DA.安定B.安全C.安分D.妥贴E.安生6.在“此说甚戾”中,“戾”的意义是:DA.暴戾B.罪过C.安定D.违背E.扭转7.在“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CA.徒有虚名B.偶然成功C.应验迅速D.反应迟钝E.声音相应8.在“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的意义是:BA.担忧B.恐惧C.警惕D.郁结E.凄怆9.在“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中,“勒”的意义是:DA.统勒B.合并C.刊登D.编写E.补充10.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的意义是:DA.自由自在B.骄傲自大C.斤斤计较D.胡作妄为E.暴露无遗11.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BA. 因此B.通“已”,已经C.因而D.而且E.以至于12.在“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DA.商量B.谋划C.探讨D.合E.联系13.在“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A.浓厚B.深沉C.浸润D.沉没E.澄清14.在“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A.固定的寿限B.一定的比例C.限定的分量D.固定的年分E.确定的比分15.在“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CA.持论B.偏执之言C.固执之言D. 提出的意见E.所说的话16.在“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EA.通“韧”B.通“刃”C.险恶D.周制七尺E.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17.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EA.尽B.负担C.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18.在“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BA.取用B.选择C.简朴D.简易E.简化19.在“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C A.不全 B.不正 C.独 D.仅 E.止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CA.厥身已斃,神明消灭B.精神不能止邪气C.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D.意多忧者,慰安云伪E.性好吉者,危言见非21.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CA.一日B.五日C.七日D.十日E.十五日22.在“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A.束缚B.软化C.拘泥D.凝滞E.污染23.在“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中,“比”的意义是:EA.比较B.比拟C.并列D.同等E.类24.在“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以深,噬脐无及”中,“噬脐”比喻:EA.痛恨不已B.忧郁不快C.怒气冲天D.惶恐不安E.后悔不及25.在“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中,“系铃解铃”比喻:EA.自找麻烦B.自作主张C.自以为是D.自讨苦吃E.谁做的事有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26.“跋前踬后”比喻:DA.顾此失彼B.前后矛盾C.本末倒置D.进退两难E.反复思考27.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之义为:BA .试 B.用 C .尝 D 方 E.当28.在“夫喜于遂,畏于难,惧于祸”中,“遂”的意义是:BA.通畅B.顺心C.成就D.于是E.随便29.在“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中,“沴”之义为:CA.不流B.通“诊”C.不和D.通“利” E.泛滥30.在“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BA.急B.频繁C.极D.多次E.反复31.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DA.已B.起C.閒D.甦 E.差32.在“呻吟无赖”中,“无赖”之义为:AA.无奈 B.不好C.无靠 D.无聊 E.无知33.在“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中,“考”之义为:AA.长寿B. 考问 C .寿命 D.一生 E.羸弱34.在“忘躯徇物,危若冰谷”中,“冰谷”喻义为:CA.喻寒冷B.喻深渊C.喻险境D. 喻困苦E.喻艰难35.在“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中,“稔”之义为:DA.谷熟 B. 谷物名称 C.黏 D.年 E.月36.在“驹隙百年,谁保无恙”中,“驹隙百年”之喻为:DA. 喻时光迅快B. 喻时光缓慢C.喻人生漫长D. 喻人生短暂E.喻路途遥远37.在“疾之中人,变态莫测,明能烛幽,二竖遁矣”中,“二竖”之义为:CA. 两个小儿B. 病名C.病魔D. 鬼怪E.两个童仆38.在“好学之士,咸知向方”中,“向方”之义为:CA.方向正确B.趋向某方C.趋向正道D.有了方向E.趋之若骛39.在“嗜学不厌,研理务精”中,“厌”之义为:AA.满足B.厌弃C.讨嫌D.通“魇E.通“压”40.在“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中,“梓”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B.委婉C.借代D.互文E.割裂41.在“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的意义是:DA. 自由自在B.骄傲自大C.斤斤计较D.胡作非为E.暴露无遗42.在“剽窃医绪,倡为诡异”中,“绪”的意义是:EA.心绪B.开端C.事业D.头绪E.残余43.在“人之所病,病病多”中,“病病多”译为:CA.疾病多B.患病多C.担忧疾病多D.担忧患病多E.重病多44.在“六气之中,君相两火无论已”中,“已”的意义是:DA.已经B.说尽C.通“以”D.通“矣”E.停止45.在“藏诸笥者久之”中,“诸”的意义是:CA.之B.之乎C.之于D.许多E.于46.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AA. 正当B. 钟鼓 C .时钟 D. 钟情 E.刚刚47.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之义为:EA.土地和天空B.领地的上空C.领土和领空D. 领地上的人民E.领地48.在“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之义为:DA.恶劣B.瘦弱C.贫民D. 体弱多病者E.顽劣49.“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DA.自谦B.自卑C.佩服D.敬意 E.赞赏50.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货”之义为:BA.钱财B.卖C.买D.货物E.制作51.在“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中,“妍蚩”之义为:AA.美丑B.善恶C.男女D.好坏E.老少52.在“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中,“亭育”之义为:AA .养育 B. 立貌 C .停止 D. 享受 E.生育53.在“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忒”之义为:CA. 特别B. 虚假C. 差错D. 过分E.模糊54.在“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EA.尽B.负担C.禁止D.战胜E.经受得住55.在“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中,“亡如”之义为:AA.无奈B.不如C.不像D.不要E.徒然56.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尚”之义为:EA.崇尚B.高尚C.重视D.宝贵E.久远57.在“处判针药,无得参差”中,“参差”之义为:BA .不齐 B.差错 C .交互 D.混乱 E.错综58.在“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中,“措”之义为:DA. 措施B. 错C. 借D. 搁置E.混乱59.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DA.常规和变化B. 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 义偏于“权”,变化E. 义偏于“权”,谋略60.“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AA.《周易》B. 《论语》C.《孟子》D.《史记》E.《老子》61.在“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中,“闵”的意义是:BA.忧伤B.忧虑C.悲痛D.怜惜E.昏昧62.在“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CA.徒有虚名B.偶然成功C.应验迅速D.反应迟钝E.声音相应63.在“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中,“生生”的正确译法是:EA.世世代代B.保养生命C.孳息不绝D.安于自然E.使生命长生64.在“梁陶弘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中,“雅”的意义是:EA.雅正B.高尚C.非常D.时常E.平素65.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的意义是:BA.牵挂B.传布C.保存D.相隔E.公开66.以下哪个不含有“百姓”义:AA.二竖 B.蒸人 C.含灵 D.苍生 E.黔首67.以下哪一个不能表示“时间长久”义:CA.尚 B.淹C.曾 D.久 E.邈68.在“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BA. 因此B. 通“已”,已经C. 而且D. 因而E. 以至于69.在“是以君子知形恃神而立,神须形以存”中,“须”的意义是:DA. 需要B. 必须C. 等待D. 依靠E. 应当70.在“今执途之人而问之”中,“今”的意义是:DA. 今天B. 现在C. 马上D. 如果E. 发语词71.在“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的意义是:EA. 多少B. 顶多C. 最多D. 过多E. 只是72.在“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中,“传”的意义是:EA. 传扬B. 记载C. 流传D. 传诵E. 为……作传73.在“闻子敬时愦闷动作”中,“动作”的意义是:EA. 活动 B .行为 C. 发生 D. 发现 E. 发作74.在“徐之粪壤,皆可以封大社”中,“封”的意义是:BA. 泥塑B. 建筑C. 同“邦”D. 坚固E. 分地75.在“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中,“殷”的意义是:AA.深B.大C.富D.强E.极76.在“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中,“诬”的意义是:AA.轻视B.虚假C.荒诞D.欺骗E.诬蔑77.在“然其补,非今之所谓补也,文具于《补论》条下”中,“具”的意义是:B A.具备 B. 陈述 C. 排列 D. 写作 E. 全部78.在“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中,“当”的意义是:CA.在B.挡C. 担当D. 应当E. 当然79.在“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中,“却”的意义是:CA.再B.转C. 退D. 反E. 又在“不肖体素丰,多火善渴”中,“善”的意义是:DA. 好B. 爱C. 易D. 多E. 耐81.“子之所慎,斋战疾”中,“子”指的是:A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E.荀子82.“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中,“而”的意义是:BA.尚且B.如果C.然而D.而且E.并且83.“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中,“是”的意义是:DA.这样B.这些C.是这样D.正确E.认为正确84.“其于医也则不可,谓人己气血之难符”中,“谓”的意义是:EA.认为B.所说的C.叫做D.以为E.通“为”,因为85.在“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中,“顾”意为:AA.回视B. 顾惜C. 斜视D.左右看E. 只是86在“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而勿谖者亦以言”中,“矢”的意义是:CA. 箭B. 逝C. 誓D. 屎E.失87.在“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中,“可”的意义是:AA. 大约B. 可以C. 可能D. 可要E. 或许88.在“摭陶氏之乖违,辨俗用之纰紊”中,“摭”的意义是:BA. 通“庶”B. 摘取C. 批判D. 遮掩E.指责89.在“徽音累属”中,“累属”属于:EA.叠音词B.重言C. 联绵词 D .偏义复词 E.同义复词90.在“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通”中,“王”的意义是:CA.兴旺B.成为帝王C. 成就王业D. 做大王 E .霸主91.在“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此乎”中,“加”的意义是:BA .增加B .超过 C. 覆盖 D.强加 E.变大92.在“而下士闻道若张景岳之徒”中,“下士”的意义是:DA.穷人B.地位低的人 C .愚蠢的人 D.水平差的人 E .不讲道理的人93.在“徐之粪壤,皆可以封大社”中,“封”的意义是:BA.泥塑B.建筑C. 同“邦”D.坚固E.分封94.在“未信宿辄谢去”中,“信宿”的意义是:BA.投宿 B. 两个晚上 C .可靠 D. 确信 E.任意住宿95.在“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中,“一切”的意义是:CA. 所有B.全部C.普通 D .寻常 E.正常96.在“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中,“丝竹”属于:BA .比喻B .借代 C. 割裂 D .委婉 E .互备97.在“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而其中又有辨焉”中,“辨”的意义是:BA.辨别 B.分别 C.办法 D.议论 E .差误98.在“天下之人,皆可以无死,斯言妄也。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9d3b7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b.png)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医古文”是指: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2. 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医家之祖”?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答案:A3. “医古文”中“医”的含义是:A. 医学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4. “医古文”中“古文”的含义是:A. 古代文献B. 古代文体C. 古代语言D. 古代文化答案:B5. “医古文”的研究对象是:A. 古代医学文献B. 古代医学论文C. 古代医学经典D.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D6.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医古文”的研究目的不包括:A.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B.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C. 创新现代医学理论D. 研究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和文体答案:C8. “医古文”中“医”字的本义是:A. 治病B. 医生C. 医术D. 医药答案:A9.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指的是: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10.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现代医学文献的翻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医古文”的研究意义包括:A. 传承古代医学知识B. 理解古代医学文献C. 促进现代医学发展D. 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答案:ABCD12. “医古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 古代医学文献的语言特点B.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体特点C. 古代医学文献的文化内涵D. 古代医学文献的翻译技巧答案:ABC13. “医古文”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 文本分析B. 历史研究C. 语言分析D. 数学建模答案:D14. “医古文”中“医”字的引申义包括:A. 医生B. 医术C. 医药D. 医疗答案:ABCD15. “医古文”中“古文”的“古”字的含义包括:A. 古代B. 古代文献C. 古代文体D. 古代语言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7ff57f524ccbff02184d4.png)
医古文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医古文基础知识答案】本章内容要点1 .简答①什么是工具书?工具书的作用是什么?所谓工具书,是指按一定的排检次序将有关知识、资料或事实加以汇编,专供检索查考的书籍。
它具有解释疑难、辅助自学、指示门径、提供线索、搜集资料的作用②使用部首检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了解各种字(词)典的部首差异;分析字形结构,找出哪一个偏旁是形符;熟悉部首的变体;有些字本身就是部首,不要拆开查找;不容易看出部首的难查字,可以查找“难查字表”或“检字表”。
③以《康熙字典》为例,说明汗字部首的位置。
汉字绝大多数为合体字,合体字中表示意义的部分称为写形符。
《康熙字典》以形符为部首。
其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药、芹、岑、宫,部首在上;然、焚、惫、裳,部首在下;涨、衫、辅、挞,部首在左;放、形、歉、割,部首在右;问、圑、舆、向,部首在内;固、围、闾、阎,部首在外。
④工具书的编排方法最常见的有哪几种?最常见的有部首编排法、笔划编排法、音序编排法、主题事类编排法。
⑤下列各字分别在《康熙字典》、新《辞海》、新《辞源》、《汗语大字典》的哪一部首?闻:《康熙字典》、新《辞源》在耳部,新《辞海》、《汉语大字典》在门部:衢:《康熙字典》、新《辞源》在行部,新《辞海》、《汉语大字典》在彳部;瓣:《康熙字典》、新《辞源》在瓜部,新《辞海》、《汉语大字典》在辛部;衷:《康熙字典》、新《辞源》、《汉语大字典》在衣部,新《辞海》在亠部;慕:《康熙字典》、新《辞源》、《汉语大字典》在心部,新《辞海》在艹部;肥:《康熙字典》、新《辞源》在肉部,新《辞海》、《汉语大字典》在月部;肓:《康熙字典》、新《辞源》在肉部,新《辞海》在亡部,《汉语大字典》在月部;近:《康熙字典》、新《辞源》、《汉语大字典》在辵部,新《辞海》在辶部:陡:《康熙字典》、新《辞源》、《汉语大字典》在阜部,新《辞海》在“阝(左)”部;苗:《康熙字典》、新《辞源》、《漠语大字典》在艹部,新《辞海》在艹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课后练习题及部分课外练习题答案一、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漢·劉向《說苑·辨物》)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讚揚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義是什麼?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與“犬馬”指什麼?反映古人稱謂上的什麼現象?③“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與全文是什麼關係?参考答案:1.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曰:“不能。
”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
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 ”扁鵲曰:“不然。
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
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
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濕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報趙王。
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
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灶,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禱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遊矯摩,太子遂得復。
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
”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甚之之辭也。
2.①造:到②卒:通“猝”。
突然。
③得無:莫不是;該不是。
④肓莫:膏肓與橫隔膜。
莫,通“膜”。
⑤昧揥:暗中拋出。
⑥跣:赤腳;光著腳。
⑦趨:急行;奔跑。
⑧反神:恢復精神。
⑨息:子息,兒子。
⑩將:就要。
3.①中庶子責問他說:“我聽說上古有個做醫生的叫苗父,苗父行醫,用菅草編成席子,用芻草紮成狗,面向北方祝禱,不過念十句咒語,那些被扶著來的,抬著來的,都康復如故。
您的治病方法能像這樣嗎?”②中庶子說:“您的治病方法是如此不行,好比用竹管看天,用鐵錐刺地,被看的事物很大,見到的東西很少。
像您的方法,怎麼能嚇唬小孩呢?”4.①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複爲生人,故曰俞柎。
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是自謙之詞,猶“賤臣之子”的意思。
“犬馬”是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亦用爲卑幼者對尊長的自謙之稱。
反映了古人稱謂上的自謙現象。
③這句話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發的感慨,也是作者把上面的故事昇華到一個理性的概括。
二、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爲曹公所怒荀文若請曰佗術實工人命系焉宜議能以宥曹公曰憂天下無此鼠輩邪遂考竟佗至倉舒病且死見醫不能生始有悔之之歎嗟乎以操之明略見幾然猶輕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猶不能返其恚執柄者之恚真可畏諸亦可慎諸原夫史氏之書於冊也是使後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後之惑者復用是爲口實悲哉夫賢能不能無過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曾不知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歎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謂大哀乎(唐·劉禹錫《劉賓客文集·華佗論》)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的意思是什麼?其用意何在?②作者認爲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参考答案:1.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爲曹公所怒,荀文若請曰:“佗術實工,人命系焉,宜議能以宥。
”曹公曰:“憂天下無此鼠輩邪?”遂考竟佗。
至倉舒病且死,見醫不能生,始有悔之之歎,嗟乎!以操之明略見幾,然猶輕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猶不能返其恚,執柄者之恚,真可畏諸!亦可慎諸!原夫史氏之書於冊也,是使後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
後之惑者,復用是爲口實,悲哉!夫賢能不能無過,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曾不知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歎,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謂大哀乎?2.①工:精良。
②宥:寬恕。
③原:原來。
④輕:輕率。
⑤口實:話柄。
⑥苟:如果。
⑦壬入:佞人。
花言巧語獻媚之人。
⑧曾:竟然。
⑨再:第二次活3.啊!憑著曹操的聰明才略,能夠看見事物的徵兆,仍然還是像這樣殺害有才能的人;憑著荀文若的智能地位名望,甩言之有據的道理來說服曹操,然而還是不能使曹操的憤怒平息,掌握權柄的人的憤怒,真是可怕啊!也是值得謹慎小心啊! 4.①意思是作者感歎憑藉曹操的聰明和大略,能夠觀察到事物不明顯的情況,但卻輕易地殺害了像華佗這樣的人才。
像荀文若這樣具有很高名望的謀士,仍然不能勸說曹操,改變他的憤怒。
可見,掌權人的憤怒是多麼的可怕啊!也要慎重地對待這樣的人。
其用意在於告誠後人要寬恕那些有一技之長而有不足的人,要傾聽像荀文若那樣的賢能人的規勸,而懲罰那些輕率殺戮無辜的殘暴者。
②作者認爲最大的悲哀是:“夫賢能不能無過,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歎,彼壬人皆日:‘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謂大哀乎?”三、按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比按倉公傳其學皆出於素問論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覽也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選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複錯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皆淺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爲十二卷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況物理乎事類相從聚之義也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通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本論其文有理雖不切於近事不甚刪也若必精要俟其閒暇當撰覈以爲教經云爾(晉·皇甫謐《甲乙經·序》)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皇甫謐爲什麼要編寫《甲乙經》②《甲乙經》是由哪三部書整理、歸納而成的?参考答案:1.按《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
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
亦有所亡失,其論遐遠,然稱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編次。
比按《倉公傳》,其學皆出於《素聞》,論病精微。
《九卷》是原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覽也。
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選事也。
三部同歸,文多重複,錯互非一。
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百日方治,要皆淺近,乃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
刪其浮辭,除其重複,論其精要,至爲十二卷。
《易》曰:“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見矣。
”況物理乎?事類相從,聚之義也。
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通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
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
由此言之,焉可忽乎?其本論,其文有理,雖不切於近事,不甚刪也。
若必精要,俟其閒暇,當撰核以爲教經云爾。
2.①遐遠:深遠,廣博。
②有:通“又”。
③錯互:交錯、互見。
④要:大致。
⑤浮辭:空泛不實的言辭。
⑥先人:指亡故的父母。
⑦八尺:指身長。
⑧赤子:本指初生的嬰兒,這裡泛指老百姓。
⑨焉:怎麼。
⑩俟:等待3.①等到考查《倉公傳》,他的學問都出自於《素問》,《素問》論病精深,《九卷》是以經脈爲論述根本,它的義理深奧,不易閱讀。
②於是編撰收集三部書籍,使內容類別別排列好,刪除其中空泛不實之辭,除去重複的言論,選擇精闢重要的部分,成爲十二卷。
4.①皇甫謐認爲他所見到的《內經》已經不完全了,有所遺失,而且它的論述已經很久遠了,其中的內容敘述多而聯繫臨床的少,又不能編排。
《素問》論病精細,《靈樞》含義深奧,不易閱讀,《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也是黃帝、岐伯的書,三部書籍主旨相同,文字多有重複,銷雜交互不止一處。
爲了使這三部書籍類別統一,刪去無用的詞句,除掉重複的地方,論述精闢的地方,所以皇甫謐決心編寫《甲乙經》。
②《甲乙經》是由《針經》、《素問》、《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書整理歸納而成。
四、頃余之舊契讀孟堅漢書藝文志載五苦六辛之說而顏師古輩皆無注解渠特以問余余顧其內經諸書中亦不見其文既相別矣乘蹇且十里外颯然而悟欲復回以告予之舊契已歸且遠乃令載之以示來者夫五者五臟也臟者裏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裏者屬陰分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泄之病在表者屬陽分宜以辛溫之劑發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顏師古不注蓋闕其疑也乃知學不博而欲爲醫難矣余又徐思五積六聚其用藥亦不外於是夫五積在臟有常形屬裏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泄之六聚在腑無常形屬表宜以辛溫之藥發之汗之與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熱而可用柴胡之涼者猶宜熱而行之裏寒而可用薑附之熱者猶宜寒而行之余恐來者不明內經發表攻裏之旨故並以孟堅五苦六辛之說附於卷末(金·張從正《儒門事親·攻裏發表寒熱殊途箋》)要求:1.給上文斷句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張從正寫這篇短文的原因是什麼?②“五苦六辛”之說有幾種解釋,各是什麼?参考答案:1.頃。
余之舊契讀孟堅漢書藝文志載五苦六辛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