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稻草人》教案教学设计
《稻草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稻草人的来历、形象特点以及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稻草人的情感共鸣。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关注农民劳动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懂得感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分析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体验稻草人的情感。
3.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联系自身生活实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场景图片。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稻草人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稻草人的认识。
引入课文《稻草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稻草人的形象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稻草人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稻草人的形象描写,分析稻草人的性格特点。
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稻草人的情感。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稻草人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交流成果。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中所蕴含哲理的理解。
学生分享感悟,教师总结。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小狗包弟,完整教案
小狗包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狗包弟》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冰心以及她的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2)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狗包弟》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小狗包弟,引起学生兴趣。
(2)简介作者冰心以及她的作品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课后的生字词表,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思路。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小狗包弟的细节描写。
(2)学生举例分析,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宠物的故事,感受关爱动物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厚感情。
6.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四、课后作业:1. 根据生字词表,巩固所学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狗包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
如有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课文《小狗包弟》的深入学习。
课文《跳 水》教案
课文《跳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跳水》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跳水》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跳水》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5. 朗读练习:(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紧张气氛。
(2)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和积极解决问题。
七、情感教育: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爱,如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对父亲的关心等。
《狐假虎威》教案
《狐假虎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故事《狐假虎威》。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的主题思想。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续编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3)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故事《狐假虎威》。
(2)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概括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学会续编故事,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以故事《狐假虎威》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故事《狐假虎威》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生字词卡片、故事角色头饰等。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故事《狐假虎威》,了解故事内容,熟读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狐假虎威》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人物。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故事内容(1)学生齐读故事《狐假虎威》,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思想。
(3)学生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看法。
小学语文《小兵张嘎》教案
小学语文《小兵张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兵张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正直、聪明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人性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人性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感。
4. 案例教学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小兵张嘎》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兵张嘎》的作者和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人性。
4. 情感教育: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和平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课内外结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草莽英雄》、《敌后武工队》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莫泊桑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理解亲情、人性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菲利普夫妇对待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莫泊桑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菲利普夫妇对待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5.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细节,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人际关系和亲情,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分析菲利普夫妇对待叔叔于勒态度变化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3.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细节,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细节,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和性格。
三年级上册统编语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文本式教案(含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寓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以提问、讨论、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故事情节,增强课堂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品悟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中寓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实践演练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创作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短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人物:胡萝卜先生、鸟太太、小男孩等情节:胡萝卜先生长胡子助人、鸟太太用胡子做风筝线、小男孩用胡子当跳绳寓意: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珍惜友谊六、教学准备1. 教材:《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文本2. 课件:故事情节相关图片、动画等3. 教学资源:相关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故事素材4. 课堂练习册七、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故事中寓意。
《叶公好龙》教案范文
《叶公好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叶公好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认识事物的本质。
(3)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叶公好龙》。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叶公好龙》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细节描写:(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
(2)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尝试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给家长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并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一个熟悉的人的性格特点,短文不少于200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背诵、讨论、表达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生字词抄写、回家讲故事、短文写作。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够正确评价人物,认识事物本质。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
小学语文教案-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3)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才华;(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2. 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3.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2. 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才华;3. 勇于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习兴趣;4. 案例教学法:分析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爱因斯坦小时候》;2. 教学多媒体:图片、视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照片;(2)教师简要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事迹;(3)引导学生关注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特点和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爱因斯坦小时候的生活和性格特点;(3)学生标注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5.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朋友;(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3)教师点评并指导。
《少年闰土》小学语文课教案
《少年闰土》小学语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少年闰土》。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闰土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少年闰土》。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例分析法:以闰土的事例为例,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闰土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农村生活和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少年闰土》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图片和音乐素材4.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农村风光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农村的美好景色。
(2)展示闰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闰土的外貌特征。
(3)简要介绍闰土的人物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闰土的形象特点。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闰土的两个特点,与同桌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闰土的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全班交流:闰土勇敢、聪明、善良的品质如何体现?4.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语文教案《争吵》
语文教案《争吵》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争吵展现的人性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争吵,学会化解矛盾。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 通过对争吵事件的描写,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插图。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三、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课文内容(15分钟)1.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讨论:作者通过争吵展现了什么样的人性特点?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正确面对争吵的短文。
2. 课外阅读: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争吵》这篇课文。
《包公审驴》教案
《包公审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想象力,描绘故事中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学习他的品质。
(2)学会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3)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 人物性格特点的描绘与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文本《包公审驴》。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包公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包公的兴趣。
(2)展示《包公审驴》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生字词卡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细节描写(1)学生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进行细节描写。
(2)学生互相展示描写成果,进行评价。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包公的公正无私,学习他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
(3)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给家长听。
(2)学生书写课后日记,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关于包公的故事,如《包公断案》、《包公审鬼》等。
(2)学生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故事中包公的形象和特点。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叔叔于勒的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叔叔于勒的形象。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叔叔于勒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叔叔于勒的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感悟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词义。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叔叔于勒的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叔叔于勒的形象特点。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叔叔于勒的性格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指导。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关爱身边的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叔叔于勒的小练笔。
3. 思考如何关爱身边的亲人,并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创作。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范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分析人物性格。
(2)如何理解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人性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2)概述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主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在课堂上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善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分析。
2.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细节描写,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巩固对主人公性格特点的分析。
2.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背影》语文教案
《背影》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全文;(2)掌握文中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背影》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3)掌握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2)如何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生平背景、作品主题思想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4. 情感教育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影》,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要求学生划出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技巧;(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分析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2)重点分析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理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5. 情感教育:(1)创设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背影》;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自拟;3. 完成课后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智取生辰纲》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能够分析课文中表现出的古代战争策略和智谋。
(3)能够领悟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文中提炼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文中人物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友谊、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智取生辰纲》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智谋,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2)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初步认识主要人物。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战争策略和智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情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智慧。
(2)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友谊、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教学目标。
(2)强调重点、难点,为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智取生辰纲》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并描绘一位你认为最具特点的人物形象。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友谊、忠诚和信任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宋定伯捉鬼》教案
《宋定伯捉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评价宋定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能够理解文中所涉及的古代风俗习惯和迷信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对比分析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勇敢、智慧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宋定伯性格特点的分析。
3. 古代风俗习惯和迷信观念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3. 故事主题的拓展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定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4. 情景教学法:模拟古代风俗习惯,增强学生体验。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宋定伯捉鬼》。
2. 相关背景资料:古代风俗习惯、迷信观念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
4. 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定伯捉鬼》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宋定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5. 案例分析:分析宋定伯捉鬼的过程,探讨其中的智慧与勇敢。
6. 情感体验:模拟古代风俗习惯,让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宋定伯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并进行相关拓展阅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小学语文《我的老师》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形象。
(2)让学生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讲解课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5. 练习巩固:(1)让学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老师。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所学描写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老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词,并能够运用所学描写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六、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1)详细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多文本阅读教案初中
多文本阅读教案初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的词语,理解其含义。
理解父亲的行为,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爱如山。
情感与价值: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理解与支持。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体会父爱如山。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春》等。
2. 提问:课文题目为“背影”,那么父亲有哪些背影呢?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其含义。
2.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讲解生字词。
三、合作探究1. 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成果。
2. 教师总结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5):作者交代父亲的性格特点及家中境况。
第二部分(6-18):父亲送作者去北京读书,多次变换背影。
第三部分(19-24):作者收到父亲的来信,泪如泉涌。
四、深入分析1. 提问:课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成果。
2. 教师总结:背影是父爱的象征,贯穿全文,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理解与支持。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背影,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的作文,题目为“父母的背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父爱如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但在词语讲解方面,可以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于课文穷人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穷人》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的情感。
(2)领悟到勤劳、善良、无私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穷人》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2. 领悟到勤劳、善良、无私等美好品质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穷人》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掌握生字词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穷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写一篇关于《穷人》的读后感,表达对主人公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穷人》课文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穷人生活的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等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穷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激发学生对穷人的关注和同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文章主题的重要性。
2.梳理情节线索,展示情节作用。
3. 感受小说所体现的人间温情,领会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帮助,不轻易向命运屈服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四次吃阳春面的情节入手,通过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分析,品味小说中的精彩细节。
2.难点:理解小说的主旨。
三、讲课类型:课内自读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五、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我们的单元训练模式,在讲读课中整体把握,进行讲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在自读课中进行实践,学生自己理解课文,使学生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钻研,提高他们的语文自学能力,同时利用小说的可读性,进一步引导他们读书的兴趣,并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课前学生预先阅读课文,根据老师给出的预习题进行思考,并质疑。
六、教学预习准备: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四人一个小组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请以指定人物的口吻(四个大组分别为:母亲、兄弟俩、老板夫妇、顾客),讲述文中母子三人的经历故事;②请为你的人物从文中找出使你感动的依据;③请为感动你的这位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吃过阳春面吗?这是怎样的一种面呢?一碗清汤、一把面条,撒上一小撮葱花,浇上几滴麻油,就是这么一种非常普通的面食。
吃阳春面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如果在大年夜,一家人特地赶到面馆,只要那么“一碗”阳春面时,就不由得不让人引起强烈的关注了。
日本的北海亭面馆就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夜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日本作家栗良平为我们捧出的《一碗阳春面》。
(二)根据课前三个预习题,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老师加以点评。
(详细附上其中四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潘笑煜小组(母亲)1.课文概述:我的丈夫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许多债,我倾尽全力还债却依旧不够,只得分期偿还,但我有两个乖巧的儿子,在还债的几年中,我与他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希望,坚持奋斗,大儿卖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因此我努力工作,并且每个大年夜都带他们到北海亭面馆吃阳春面,那店里的老板夫妇人都很好,在第一次吃那里的阳春面后我们得到了鼓励,三人同心协力,一起度过了艰难岁月。
经过十几年的奋斗,我们不仅还清了父亲欠下的债务,走出逆境,我的两个儿子也已有了些许成就,我们以全新的形象去那家餐馆,特意去表示感谢,并再次品尝那个给我们鼓励的阳春面,这一次,老板夫妇在看到久别十年的我们时,感动落泪,我们赢得了大家真心的掌声与欢呼。
2.感动之处:①从第三十七小节到第四十八小节,母亲为了让自己两个孩子吃饱而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并且“怯生生”的询问老板娘不适合的碗数可以看出母亲的勇气。
②很明显的一点,在第十八节我们可以了解到父亲的去世以及母亲为了抚养孩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不易。
试想,我们现在生活如此安逸还要给父母带来这么多麻烦更何况当时失去丈夫家境贫困的母亲呢。
③从文中的第59节,老板夫妇的泪光可以深深地看出其感动与母亲付出之多。
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这贯穿文章的细节,让我们深深感到了母爱的伟大与人在困境下毅力之强的震撼。
3.颁奖词:她是一位勇敢的母亲,更是一个顽强的战士。
她在完美诠释自己高尚人格同时,也将不屈之花传承给二子,描绘出不同于过去的未来。
她是承受者,是挑战者,是创造者,是严寒高峰的生命奇迹!【教师点评】:①能够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并加以概括的做法很是不错。
②能够由课文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③颁奖词在简洁的同时若能体现出母亲“勇敢、顽强”的具体事例,相信会更好。
▲另外一个关于“母亲”分析的小组进行补充,具体成果略,附上该组(连迎州小组)颁奖词:她是为人之母,含辛茹苦地带着两个孩子。
她身负巨债,拼命工作,偿还债务,并坚持在大年夜的夜晚与孩子们共进阳春面。
她面对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履行着自己作为母亲,作为妻子的职责。
母爱就像阳春三月里的一阵凉风,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亦如阳春面里的阵阵清香。
她用十年的汗水,换回没有压力的生活,换来孩子们的巨大的成就十年之间,孩子们长大了。
而她却变老了,而她却并不遗憾,因她的汗水造就了孩子的成长。
但她的事迹却久久的留存在我们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点评:能够点出事例很好,只是作为颁奖词显得过长了。
)◆常清宁小组(兄弟俩)1.课文概述:爸爸在我们兄弟俩很早的时候去世了,就剩妈妈一个人还债把我们养大,我们勤俭节约努力还钱,原本新年不打算过,可是妈妈坚持,于是我们来到了北海亭面馆,那一年,母亲为我们换上了崭新的衣服,而母亲自己却穿着就大衣。
虽然我们只点了一碗,但那里的叔叔阿姨依旧很欢迎我们,整顿面我们吃得很香,为了让妈妈安心工作,哥哥帮着打工,我帮着烧饭,就这样过了下去,我们依旧新年到北海亭吃阳春面,但待母亲和我们还完债,我们便搬去了母亲的亲家去,便再也吃不到面了。
14年过去了我们俩都有了工作,便又回到了这,决定在生平第一次的奢侈行动,为了感谢这阳春面对我们的鼓励,我们就来了这,点了三碗阳春面,度过新年。
2.感动之处:①弟弟写了朴实而又感动的作文②哥哥每天打工,弟弟每天要上学却又要帮妈妈烧菜③哥哥在帮弟弟开家长会时说了一句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④在吃阳春面时,弟弟夹了一筷子面送到妈妈口中⑤在母亲还完债后,弟弟依旧说烧饭的事情他包了,哥哥也说继续送报⑥弟弟为了不让母亲不想公司请假来开他的家长会,因为他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所以把信藏了起来,年纪小小的他竟明白了人情世故,将可以得到家人赞扬的机会压在了心中。
总结:在孩子好动爱玩的年纪,他们能收下心帮母亲,并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3.颁奖词他们具有努力改变困境的勇气,他们爱他们的母亲,他们勤劳刻苦,在孩子好动爱玩的年纪,他们能收下心帮母亲,并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我想作为还年少的他们是特别不容易的。
在这里我们应该要为他们在内心由衷的鼓掌!【教师点评】:感动之处若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后,用简洁的语句加以分析概括,会更好。
不过好在最后总结部分做了一定的弥补。
▲另外一个关于“兄弟俩”分析的小组进行补充,具体成果略,附上该组(丁雨翾小组)颁奖词:当他们还是幼雏,是他们的母亲用一碗阳春面喂饱了嗷嗷待哺的两兄弟;而今,从前的嫩雏已成雄鹰振翅翱翔,他们归巢之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了母亲的恩情,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点评:划线部分表述不是很恰当,且只能体现出母亲对儿子单方面的付出)◆向圆小组(老板夫妇)1.课文概述:那天大年夜,我们夫妻俩开的面馆甚是忙碌,约莫十点快打烊的时候来了母子三人。
那母亲衣着略显寒酸,但孩子的衣服却是崭新的。
她们三人要了一碗阳春面,孩子他爹特意多放了些面。
那母子三人吃罢便谢过离开。
我们祝福她们过个好年。
之后的大年夜,那母子三人依旧来吃面,我们才知道母子三人的种种遭遇。
女人失去了丈夫,带着两个孩子还债。
这俩孩子也很孝顺,为母亲承担了不少。
于是每年大年夜为他们留下二号桌等他们到来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这既是对我们的激励,也是对母子三人的期待。
我们一直等着他们出现,而阳春面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直到今年的大年夜,我们等来了那久别的母子三人,他们度过艰难日子回来吃面,看着那两个孩子都各有成就,我们欣慰得落泪。
那年大年夜很温暖很温暖。
2.感动之处:第9段: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
老板抓了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进锅里。
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第22段-第25段老板夫妇对话感动:老板夫妇给母子三人加面是一种关怀和帮助,没有给他们三碗面,是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自尊的维护。
第32段-第42段“立刻”“笑着”“若无其事”对于老板夫妇的细节描写第67段: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地向他们祝福着,目送着他们远去……第91段-第96段老板夫妇听着兄弟俩的话感动落泪。
感动:老板夫妇有着两颗火热的善心,用他们一声声的祝福,细心地关怀,撑起了一个家庭的自尊。
3.颁奖词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妇,可是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了不凡的光彩。
他们用火热的善心,温暖的祝福和细致的关怀给予了那母子三人鼓舞与动力。
他们的善良,他们的美好,他们的淳朴。
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人性的美好,是人性的光辉!【教师点评】:①寻找感动之处,既有来自课文的依据,又有自己的归纳总结,这样的做法很好。
②简洁的颁奖词中既有具体事例的呈现,又由个人的性格上升到整个“人性的美好”,很不错。
▲另外一个关于“老板夫妇”分析的小组进行补充,具体成果略,附上该组(赵志铮小组)颁奖词:他们——一对普通的小老板,经营着一家普普通通的店面,却用一碗阳春面温暖了母子三人。
大爱无声,他们用实际的行动温暖了人间。
◆孙竹君小组(顾客)1.课文概述:在北海亭面馆的老板夫妇那里,我们听到了母子三人“一碗阳春面”的故事。
母亲为了还债省吃俭用,在大年夜的晚上只能和儿子们同点一碗阳春面。
两个儿子也非常理解母亲的不易。
他们从合吃一碗面到合吃两碗面,生活渐渐地好转。
可之后的一年又一年,他们都没有出现。
而他们所坐过的二号桌也成了我心中“幸福的桌子”。
终于他们再一次在大年夜的晚上到来,老板夫妇和我都感到惊讶。
他们告诉我们现在生活情况并感谢老板夫妇当初的关爱。
2.感动之处:顾客将从老板夫妇那里听来的故事到处传颂,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
使二号桌变成了代表“幸福的桌子”。
希望更多的人被母子三人的故事,更是被他们之间的相互体谅,不被艰苦环境打倒的精神所感动,让他们能感到幸福。
并且,他们还在每年大年夜的晚上都自觉地来到北海亭面馆,让出二号桌等待着母子三人,即使一年又一年,母子三人未曾到来,但是他们从未放弃过。
他们对于母子三人的同情,对老板夫妇的支持,相信幸福存在,坚持执着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
3.颁奖词他们是社会中最普遍的存在,却是最不可或缺的。
他们富有同情心,容易被感动。
他们希望将幸福扩散,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人性的美好。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社会才能充满着爱。
(四)教师点拨(在学生按组分析时穿插进行)1.母亲要阳春面时为什么语气会是“怯生生的”?母亲的这份勇气是从何而来的呢?【提示】深夜光顾,三人只要一碗面;而且又是极其便宜的阳春面,给店家带来了麻烦。
母亲的确为在大年夜三人合买一碗阳春面而难为情,但为了能让孩子感受到新年的气氛,能让孩子吃到一碗由面馆做出的热气腾腾、香味可口的阳春面,她只好也必须硬着头皮“怯生生”地提出只买一碗阳春面的要求2.带领学生关注有关店主夫妇的诸多细节(例如:道具)【提示】①关于二号桌;②关于面的份量;③关于面的价格;④关于老板夫妇的态度和情感店主夫妇不仅仅天性善良、对身处逆境的人充满同情和关注,更是对他们的人格发自内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