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辛亥革命2018

合集下载

第13课 辛亥革命201804

第13课 辛亥革命201804
第15课
辛亥革命
【考纲要求】辛亥革命 重要度:★ ★ ★ ★ ★ 【考情分析】
考查点 三民主义
考查形式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试卷类型和时间 2013广东文综 15 2012高考文 综安徽卷36 2016· 浙江文综· 39 2017海南高考10 2014上海单科;2010年海南高考
2017上海高考15 2014、2013年广东卷,2010年高考全国Ⅰ 卷文综, 2016· 上海单科· 24 2015年浙江文综,2016· 北京文综· 17
C
构建体系
一、含义 二、背景
社会背景 经济阶级基础 组织准备 酝酿阶段 思想准备 军事准备
辛 亥 革 命
三、过程: (1894兴中 会成立—— 1912、4南 京临时政府 迁往北京)
爆发:武昌起义
高潮:民国成立、颁布约法、清帝退位
四、结局:成功?失败?
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
五、意义
【巩固提升】CCBB • 5.【答案】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 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 、“五权宪法”等主张; • 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 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 • 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 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 ;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 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结量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结合材料和图片,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新军成为革命的 慈 1901年 主要军事力量 禧 实行新政: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太 裁汰旧军,编练新军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 “新政”过程中,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成为抗击清廷的 清政府大量增 重要力量 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加捐税,加重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剥削人民。 评价一下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影响?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辛亥革命

2018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❶教学分析➷教学重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

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提示:2.教师讲述:讲述黄花岗起义概况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黄花岗起义4.展示材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5.教师提问: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图片展示:出示徐锡麟、秋瑾、黄兴等人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以及黄兴的绝命书思考: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提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1.图片展示:展示起义图片2.材料引入: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

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

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

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提示: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9课辛亥革命(共35张PPT)

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
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15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
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 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 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 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2.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3.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
为( D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9
4. 李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到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 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B )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 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 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12
过程
(1)爆发时间、地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
(2)主要力量: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概况:
新军工程营起义→夺取军械库→ 迎炮兵入城→进攻总督衙门→占 领全城 结果: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 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 元洪为都督。
事虽不成,而黄花 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 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 之造成矣。
——孙中山
10
二、武昌起义
条件: 1)军事: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组织: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3)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12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3
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14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黄花岗起义烈士
15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 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 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在一个 月内,就有13个省及其他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 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10
2、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11
3、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 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局限: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 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族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3
学习重点
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 与局限。
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4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5
观看《复兴之路》(32—42),了解辛亥革命 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 选择。
6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 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 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领。它的提出,对推动 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而积极的影响。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复习提纲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复习提纲

(封面)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
复习提纲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8课辛亥革命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同盟会:①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孙中山为总理
②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三民主义:是纲领的概括,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又称“辛亥革命”
革命军:武昌新军
结果: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地点、人物:1912年(即民国元年),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名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法律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辛亥革命(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

辛亥革命(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

辛亥革命(2018-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2013年1.(2023年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结合时代背景,此时正处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革命思潮不断传播的过程中,陈去病认为戏剧对宣传革命的作用比《革命军》等著作作用更大,故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戏剧的受众,且“开始”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戏剧与革命思想相结合下,更能发挥革命思想宣传的效用,主旨信息并非强调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年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

”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

据材料“1910 年” 具有“谘议局议长和士绅” “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模仿西方地方议会的谘议局在各省逐渐建立,士绅联合谘议局对朝政提出批评建议,引起专制守旧官员的不满,所以材料可以说明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推行过程中更激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强化清廷权威,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朝廷” “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可以得出谘议局并未架空了督抚权力,地方势力并未控制官场,排除B、C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请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

其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民不聊生,同时,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近代化思潮的传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他们渴望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最后,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护国运动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统治,彻底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使中国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此外,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培育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因此,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练习题二:请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起因和影响深远。

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中国被德国割让的山东地区转交给日本,引起全国范围内的愤慨和不满;其次,封建主义和旧文化的束缚使中国面临着思想的困境,大批知识分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腐朽和落后,迫切需要进行思想的更新和文化的革命;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与当时国内政局的动荡有关,各种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积累导致了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行动,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新文化、新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其次,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进步,推动了现代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外,五四运动也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革命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三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8版第三讲
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原因
没有提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思考: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
谢谢观看
————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讲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1
内容
目录
02
03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一部分
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一部分: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 清政府的苛捐杂税 政治变革的失利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革命牺牲论 历史进步论
划清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第二部分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封建帝制的覆灭: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成都血案
武昌起-湖北军政府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局限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打击了帝国主义
第三部分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第一部分: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第03讲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建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第03讲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国建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孙中山旨在( )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
B
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
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典例精练
(2021.6·浙江高考·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
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
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
核心知识点3——袁世凯复辟与北洋军阀统治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表现 (1)军阀混战: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等战争。 (2)“府院之争” ①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但与继 任总统的黎元洪存在重大利益分歧。 ②过程: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③结果:随后,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 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②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 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③结果:西南军阀利用完孙中山之后又把他排挤出政权。
D.利用本地实业救国的氛围
典例精练
(2022·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上期末·7)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
上书”中提出创办公共藏书楼的主张;至1897年维新派共建藏书楼
51所。1906年,出国考察宪政的大臣奏请清政府设立图书馆等公共
文化设施;之后,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大臣纷纷上书奏请设立图书馆
,以开民智。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政府兴办近代图书馆的热
典例精练
(2020全国Ⅲ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完整版)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视频
视频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 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青年运动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
孙中山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孙中山上书 李鸿章,提出“人能 尽其才,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货能畅 其流”的主张。
清政府派出考察团赴各国考察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改革官制 改革军制 改革教育 改革经济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的内容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废科举,设学堂,派留学 制定商法,奖励工商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仿行预备立宪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武装起义
1911 年 4 月 27 日 , 黄 兴 率 敢 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 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 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 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 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 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 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 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 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 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 革命形势的发展。
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 理论方面的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 妥协性与革命纲领的不彻底性。
报纸、刊物: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日报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大同日报 图南日报 广东日报

出版地 香港 上海 上海 上海 檀香山 长沙 香港 上海 旧金山 新加坡 香港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湖北学生 报 直说 浙江潮 江苏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制度革命: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1894年兴中会的建立到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这 一段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1894年兴中会建立到1911年10 月武昌起义爆发。 第二阶段: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到 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卸去大总统职务。 第三阶段:从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 大总统职务,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前。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VS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
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 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历时两年的一场大论战。
双方辩论的主要问题: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要不要推翻帝制, 实行共和?
要不要平均地权, 实行社会革命?
改革官制:设商部、学部、 巡警部 等中央行政机构
改革军制:裁撤绿营,编练 新军 改革教育:鼓励留学,废除 科举,颁布新学制 改革经济:颁布商法商律, 奖励工商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公开课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 公开课课件 (共27张PPT)
失 败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 第一 步 年2月12日,宣统溥仪宣布退
位,清朝覆灭;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 第二 步 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 步
0 0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 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0
0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发布 了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
第9 课 辛 亥 革 命 二、武昌起义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攻克武汉三镇,成立湖 (3)结果: 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 督。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 (4)发展: 布独立,支持革命。
第9 课 辛 亥 革 命
湖北军政府旧址
北京
0 0 0 0
清 朝 梳 辫 图
旗袍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 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成功
1.推翻清王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最大功绩)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
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 重要意义。
国旗:五色旗( 象征五族共和)
0
0
拓展延伸
民国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要加1911, 公元纪年换算成民国纪年要减1911。
小试身手
1949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哪一年。 1949-1911=38
0 0 0
是民国38年。

2018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公开课PPT课件

2018年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公开课PPT课件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 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 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 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 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 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 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 “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 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 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中华民国
湖北军政府旧址
武湖 昌北 起军 义政 纪府 念颁 章发 的
二、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武昌 经过: 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
民国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
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国号
孙中山 ; 一个中心人物——_________ 兴中会 创建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_ ; 中国同盟会 __; 创建一个革命政党——______ 武昌起义 ; 一次武装起义——__________ 中华民国 。 建立一个政权——__________
右图是1910年同盟 会广西支部编辑出 版的《南风报》第 一期上的插图。图 中的竹叶是由三民 主义中的某个主义 四字组成。你能看 出是什么主义吗? 民族主义
国都 国旗 纪元 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南 京 五 色 旗 公历 民国纪年 孙 中 山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南 京 临 时 参 议 院 成 立 大 会 议 员 合 影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 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介绍

自考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介绍
10/14/2018
(2)资产阶级革命派骨干力量的形成: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章太炎像
黄兴像
10/14/2018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 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 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 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 国救民的新道路。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 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 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 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 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 -1925)
? 时间: 1904、2--1905、9(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 ) ? 地点: 中国东北 ? 交战双方: 日本、俄国 ? 交战原因: 双方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 ? 性质: 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
对立的立场同时侵略中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 权的战争。 ? 结果: 日本获胜,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和约》,之后 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东三 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同盟会确认其政纲为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 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 发行《民报》作为机关刊物,《民报》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编下,由胡汉民、汪精 卫等执笔,与由康有为、梁启超执笔的主张保皇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成为 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10/14/2018
10/14/2018

2018最新中国风历史辛亥革命课件PPT模板

2018最新中国风历史辛亥革命课件PPT模板
弘扬辛亥精神 振兴中华名族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革命
汇报人:小辉哥
弘扬辛亥精神 振兴中华名族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次革命
汇报人:小辉哥
目录 CONTENTS
背景 1 过程 2
结果 3
4 意义 5 影响
6 总结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时代背景
1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社会基础
3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
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
序。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 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 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经济基础
5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时机
7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
4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
武器、中心、代表)
组织基础
6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
军事基础
8Hale Waihona Puke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的传播(条件、武器、
中心、代表)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 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

第3章_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版本

第3章__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18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 2. 3. 4.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遇难,声名鹊起
1894年初, 孙中山在 翠亨村草 拟了上直 隶总督李 鸿章书。 图为孙中 山的书房。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剪 掉 辫 子 后 不 久 的 孙 中 山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三) 清 末 “及 新其 破 政 产 ”
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 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 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 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 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 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 尖锐而分崩离析。
警钟日报
大同日报
1904—1905
1904—1912
上海
旧金山
湖北学生 报
直说
1903
1903
东京
东京
图南日报
广东日报
1904—1906
1904—1905
新加坡
香港
浙江潮
江苏
1903—1904
1903
东京
东京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1、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 革命宣传的主要内容
(1)抨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揭露清政府卖国投降行径 。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批判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的主张,宣传革命的必要性 和迫切性 。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教研室
(二)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辛亥革命2018

辛亥革命2018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 命任务,这个任务必须在 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 成。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1866年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 香山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
国父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 任临时大 总统后所 发表的大 总统誓词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主要活动
活动 时间 地点
美国
纲领(或誓言)
性质
创建兴中会 1894年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第一个资产
檀香山 日本
东京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
1911年10 月10日晚, 武昌新军第 八镇工程营 的革命士兵 在熊炳坤、 金兆龙率领 下,打响武 昌起义第一 枪。
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有人说:”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你怎么看?
袁世凯剪掉辫 子表示“革命”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 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 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 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
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
始的。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 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
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中国的“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中,革命理论占有很重要位 置。马克思还严格区分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 命”的不同。 其中,“政治革命”是夺权的革命,“社会革命” 是捍卫政权的革命。 对于告别革命的这一本质,李泽厚本人也直言不讳, 承认自己“基本舍弃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能否认为辛亥革命搞早了?搞糟了? 答案是“不能”
革命是不能创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 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列宁
革命形势成熟具备 两个条件
上层统治者不能照 旧统治下去
下层人民群众也不 愿照旧生活下去
替代理论:改革家的信条 改革家的动机:大多数抱有以社会改革 替代社会革命这样一种秘而不宣的动因。


(2)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入手,看辛亥 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告别革命论者强调“改良优于革命”,基于对戊戌 维新运动的肯定和对辛亥革命的否定 。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中国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 改造,至少不能很快改造”。 ——费正清 “自上而下的改造”——指改良。 与它对应的“自下而上的改造”——指革命。 既然改良有辱使命,革命必然登堂入室。 辛亥革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肃亲王善耆,是 中国现代警察制 度的建造者之一, 川岛芳子的亲生 父亲。
立宪政体的基础——国会——没 有成立——立宪的虚伪性 暴露假立宪、真专制的面目—— 立宪派离去
满汉官员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 卖国的本质。
无其实 △阁员 有其名 满族9人 △ 1911年5月 皇族5人 △ 裁撤军机处 △ 1908年 △ 设“责任内阁” 《钦定宪法大纲》 △ 黄花岗之役后被迫为之



明晰“改革”、“改良”、“革命”、“改良主义” 四个关键词。 (1)改良与改革有非常接近之处。 它们都以渐进的自上而下的斗争形式,促进旧观念 和旧事物向新观念和新事物转化,含义十分宽泛。 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完全可以把改革和改良等同或 混用。



(2)改良和改革,是与革命相对应的表述。 改良和改革多是温和的、自上而下的 革命则是自下而上的暴力变迁方式。 都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基本手段,都是政治力量的重 新组合和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其目的都是扫除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 态。

上层不能
下层不愿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施新 政。 内容:设立中央行政机构:商部、学部、巡警部 裁汰绿营,建立新军 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鼓励留学,颁布新学制,1906年起废除科举制
清末“预备立宪” 及破产
1905年12月五大臣出洋 考察政治
1906 年 9 月 1 日清政府 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君 上 大 全 十 四 条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 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 旧员,即与平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 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 议决。 八、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九、爵赏及恩赦之权。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专。 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 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 定为准,免涉分歧。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 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 法律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 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十四、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
后悔莫及像是一种反思,但 由此产生的“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表达的则 是奴颜和谀态。在她身上, 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 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西太后的心里变化 代表了一个王朝的 变化。
策略变化
保全主义
间 接 进 行 统 治
直 接 武 装 干 涉
当时革命形势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个: 一是义和团农民运动的冲击; 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兴起; 三是各地民众起义的此起彼伏。 1902-1911,各地较大规模的民变1300余起。
(2)“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 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 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 的暴力革命道路。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 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 告别革命论者:肯定的“改良”之一,是戊戌维新 运动。


(3)“辛亥革命是搞糟了,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 果: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 在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立宪派所主张 的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而一下 子痛快地把它搞掉,反而遭了,必然军阀混战。” 告别革命论者:赞成的“改良”之二——20世纪初 的清末预备立宪。



告别革命论的内涵和本质 1 告别革命论的内涵 (1)解决阶级矛盾可以是阶级调和,协商互让,进行 合作,即改良而非革命。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展望二十世纪中国》 告别革命论者:在社会变迁的手段上,肯定改良,而反 对革命。 这里的“改良”指什么? 这里的“革命”指什么?





“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所 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 革命道路。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 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 告别革命论者:反对的革命具体指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 他们认为:如果不是辛亥革命打断清末预备立宪的 进程,那么,清末预备立宪可以把中国带入政治现 代化。???


(3). 第三个分析角度,从清末预备立宪与辛亥革 命的关系入手,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清朝的确是已经腐朽的王朝,但是这个形式存在 仍有很大意义,宁可慢慢来,通过立宪派所主张的 改良来逼着它迈上现代化和救亡的道路。” 告别革命论者强调:如果没有辛亥革命,清末预备 立宪可以把中国带入现代化。


3 反对“告别革命论”的理念与路径 (1)从“方法论”角度看,反对“逆推理”。 历史研究所依据的,应该是发生学意义上的真实史 实。 历史研究不支持“逆推理”,逆推理不会得出理性 的结论,逆推理最终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






告别革命论者的基本逻辑: 前提:不承认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那么基于辛亥革命失败启示所做的选择也就无从谈 起。 相应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也就没 有必然性与合理性。


孙中山:从改良 革命 给李鸿章上书: 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改良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 甲午战败 改良者 革命者 戊戌变法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孙中山
“以一个新的、开明的、
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 改变为‘中华民国’”。
呜呼!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人之羁绊,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长存于20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 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替代理论
改革对于革命的作 用
(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 替代物)
催化理论 (社会改革是社会革命的 催化剂)



要践行替代理论, 也就是用改良阻止和替代革命,是有前提的。 前提有两个:


一是统治者能够实行相对开明的统治,不过分地激怒民 众,使社会要求变革的压力保持在临界点以下,这个时 候不会发生革命。 二是当革命形势成熟的时候,也就是出现列宁所说的 “上层统治者不同照旧统治下去”、“下层老百姓不能 照旧生活下去” 的时候,统治者能够做出适当的妥协 和让步,通过这种妥协和让步使民众日益增长的不满得 以消解,得以释怀。这个时候,也不会发生革命。

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是改良还是革命更有助于 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兼论辛亥革命是否可以告 别? 如何认识“告别革命论”。



1894-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的发动、胜利与失败 1912-1919年 ——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而奋斗




告别革命论者肯定的“改良” 一是戊戌维新运动。 二是清末预备立宪


(4)“我们所说的革命,是指以群众暴力等急遽 方式推翻现有制度和现有权威的激烈革命(不包括 反对侵略的所谓‘民族革命’)。”

告别革命论者:反对的革命,具体指“民主革命”, 而不包括“民族革命”。

民族革命是对外的,以反对外来侵略和实现民族独 立为宗旨。 民主革命是对内的,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实现人 民解放为己任。 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与反对封建主 义的民主革命的内在统一。

正因为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不通 中国历史和人民才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取得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