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结构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使其拥有地磁场,这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重要作用。
1.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呈现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四季交替。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角度、速度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具有重要影响。
1.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利用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研究的新兴学科。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和环境变化。
第二章:地球与人类生活2.1 人类居住与生活人类的居住选择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气候恶劣、资源匮乏等原因,不适合人类居住;而一些地区则因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成为人类生活的理想地方。
2.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污染等。
这些影响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很大的危害。
2.3 地球村与全球化地球村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发达,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地球村”的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
第三章:地球自然环境的保护3.1 自然环境的价值及保护意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价值,包括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需要从根本上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3.2 自然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生活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3.3 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地球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也是有限的。
为了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需要进行资源评估、开发规划和节约利用等工作。
第四章:气候与气候区划4.1 气候与气象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4.2 气候区划的依据和原则气候区划是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气候区。
初中地理知识结构大纲图
地理知识结构图,帮你系统条理掌握地理知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章天气和气候陆 和 海大洲 和 大洋 地球?水球? 海陆面积比例海陆分布状况七大洲和四大洋概念:大陆、岛屿、大洲、海、海峡、大洋 大洲、大洋的名称、分布相对位置重要的洲界线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发现过程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解释海的变化山脉的形成 火山地震第四章居民和聚落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天气气温变化规律日变化年变化 分布规律 降水季节变化 分布规律降水量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的气候(11种) 影响因素 纬度、海陆、地形等人类活动天气预报 居和 聚人口增长分布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影响 因素自然、社会等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合理的人口增长人种三大人种的划分 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及主要分布地区聚落类型城市差异聚落与环境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聚落增长的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人口 密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发与 合国家和地区概念:国家、领土国家的区别面积大小 人口的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 和 发展种中国家划分依据主要分布地区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经济差异的表现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措施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重要的国际组织亚洲自然环境世界第一大洲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人文环境人口最多的大洲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多样的地域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日 本 岛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多火山、地震加工贸易为 主的经济主要工业区(五大工业区)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原因对外依赖严重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半球位置东南亚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海陆位置“十字路口”(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范围中南半岛山河分布大势: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城市分布特点利?弊?马来群岛华人华侨集中分布区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主要邻地形: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多水旱灾害农业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发展中的工业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工业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带来的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俄罗斯相对位置(主要邻国)自然环境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的东西(南北)差地形:平原、高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能自给(主要矿产及产地)经济发达的工业工业特点: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发达的交通部门齐全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密集亚洲部分稀疏原因自然、人文主要城市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产油国主要输油路线文化差异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旱三洲五海之地欧西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区域性国家组织:欧盟主要成员国及首都经济发达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世界著名的工业密集地带草场广布地形平原为主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度大陆西岸繁荣的旅游业撒哈拉南的非黑种人的故乡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多旱灾地形: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高一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
高一上册地理全册知识点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 地球的结构:核、地幔、地壳经度和纬度-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 纬度:表示南北方向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地图的使用与制作- 地图投影方式- 地图的图例与比例尺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气圈与水圈- 大气圈的组成与功能- 水圈的分布与作用陆地与海洋资源- 陆地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 - 海洋资源: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与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征-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口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人口迁移城市与城市问题- 城市的发展与特征- 城市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城市污染第四章:农业与工业农业- 农业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全球农业问题工业- 工业的类型与区域分布- 全球工业问题第五章:交通与通信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的方式- 交通网络的建设信息通信- 信息通信的手段- 信息通信的发展第六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原因与影响 - 区域的协调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 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与解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总结本册地理知识点包括了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增强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详细实用)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得形状与大小地一、地球得形状:地球就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得不规则得球体。
球得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3、麦哲伦得环球旅行证明地球就是一个球体。
与4、现在从太空瞧地球得确就是一个球体。
大1、赤道半径:6378千米小2、极半径:6357千米三、地球得大小3、平均半径:6371千米4、赤道长:4万千米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第二节经纬网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地球模型2、地轴:假想得地球旋转轴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得交点,指向北极星得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得大圆圈1、定义:与赤道平行得圆(1)形状:有得纬线都就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经2、特点(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3、纬度得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与90°N。
低纬度:0°~30°4、高纬度得划分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得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得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得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3、经度得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得180°为东经,代号E,以西得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4、经线圈:所有得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得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中地理6年级(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结构梳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6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1、天圆地方。
二、认识过程2、根据太阳、月亮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三、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3、海岸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4、站得高,看得远。
5、月食现象。
1、平均半径:6371千米四、地球的大小2、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的长度)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五、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人们假想的)2、基本结构南极点(S)北极点(N)经线、纬线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1)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可称为纬线圈(2)长度:不等长。
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2、特点(3)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4)纬线与纬线之间是平行的(5)纬线的数量: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别:(重在理解)将赤道作为纬度的起始纬线,即0°纬线,从赤道开始纬度分别向南、向北增大至90°。
此时会出现无数对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怎么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若一些纬度是向北越来越大,则这些纬度都叫北纬,在度数后标注字母N,例如30°N,若一些纬度是向南越来越大,则这些纬度都叫南纬,在度数后标注字母S,例如30°S。
4、南北纬也可这样判别: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5、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即: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南北半球就很好判断了,后面不再赘述。
低纬度地区:纬度0°~30°的地区6、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中纬度地区:纬度30°~60°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纬度60°~90°的地区7、特殊纬线:(1)赤道——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最长的纬线、这样度数的纬线只有1条(2)30°纬线、60°纬线(其意义见第4点)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湘教版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千米,极半径千米,平均半径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e)20°w以东到°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24年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总结____年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下面将为你总结____年地理上册七年级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状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3. 地图的类型:地图可以分为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人口密度地图等不同类型,用于表示地球上的各种不同信息。
4.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经纬网,经线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纬线用来表示南北方向。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包括地球)、卫星、小行星带等组成的一个巨大的星际系统。
2. 地球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约1.5亿公里,被称为“蓝色星球”。
3.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它绕地球公转并与地球保持着恒定的距离。
4. 星座:星座是由恒星按照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组成的星群,人们根据恒星的位置和形状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星座。
第三章:地球的气候1.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平均气象条件,而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期内(数天至数周)的气象状况。
2. 气候带:地球表面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来划分成不同的气候带,常见的有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3. 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地形、海洋、气候系统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 气候变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
第四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 自然地理环境: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的国家,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草原等不同地形和地貌。
2. 气候与资源:中国的气候类型五花八门,不同气候条件下孕育了各种资源,包括水、森林、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等。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节 地图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地球和地图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图一、地球和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麦哲伦万千米,赤道半径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5.1③地球表面积4 6378千米,极半径千米。
千米,平均半径6357 6371 .纬线和经线2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是最大的纬线圈。
不等长的,赤道纬线是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的。
经线是等长3.纬度和经度90 度,在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0°纬线)向南、北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 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绕什么转方向①地球运动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约24小时自西向东昼夜交替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年公转太阳形成四季(春——秋;夏——冬)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寒带(66.5 °N--90 °N)、北温带(23.5°N--66.5 °N)、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热带(23.5 °N--23.5°S)、南温带(23.5°S--66.5 °S)、南寒带(66.5°S--90 °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顺时针方向转。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归纳: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外形与尺度:地球的外形为近似椭球体,但由于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使地球呈赤道部分略胖、两极部分略扁的外形;地球的尺度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造成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上的时区: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差,将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4. 地球的经度与纬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两个经线之间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5.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地图的制作需要留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投影方法;地图的使用可以通过图例、比例尺和方位角等要素来帮助理解。
其次章自然地理环境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地球大气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和风的分布规律;气象是指地球大气的瞬时状态,包括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地势凹凸的分布状况,可以通过等高线图来表示;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地势特征的总体形态。
3. 水文地理与水资源:水文地理争辩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运动;水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种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和冰雪等。
4. 生物地理:生物地理争辩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包括生物区系和生物群落等内容。
5. 土壤与农业: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经过长时间风化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对农业有重要影响。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肯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总数,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和人口流淌等问题。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富强、社会生活多样的集中居住地区,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 纬线和经线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 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 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 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 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 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 °N-- 90°N、北温带(23.5 °N-- 66.5°N、热带(23.5 °N-- 23.5°S、南温带(23.5 °S-- 66.5°S、南寒带(66.5 °S- - 90°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 ° -- 30°; 中纬:30 ° -- 60°;高纬:60 ° -- 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Fra bibliotek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