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编写简单的段落。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生字词。
2.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方式,撰写简单的段落。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表达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引入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学习新课1.跟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词义和使用方法。
2.分段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表达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寓意和人物性格。
2.让学生自由发挥,改编故事情节或编写故事结局。
3.分组演讲,展示学生自己编写的段落或故事。
4. 总结反思1.审视学生的表现并点评,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分享成功经验。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一个有趣经历。
3.默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词,以检验记忆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但在自由表达和写作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写信,掌握写信的格式和要点;
2.能够根据情景进行写信;
3.学会在写信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写信的格式和要点;
2.学会在写信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难点
1.学生在写信中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生如何根据情景恰当地写信。
三、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教师准备案例信件;
3.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用带有情景的例子引入写信的话题,唤起学生对写信的兴趣。
2. 学习写信的格式
讲解写信的格式,包括日期、称呼、正文、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3. 案例分析
教师给学生展示案例信件,让学生分析识别信件的格式和要点,引导学生理解
写信的意图和目的。
4. 练习写信
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情景,自行动手写信,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感
受和观点。
5. 互相交流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写的信件,学习互相欣赏和提出建议,帮助彼此进步。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写信的格式和要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最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一组有关环保的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大熊猫》、《鸟儿的家》。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地球资源的珍惜,也有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还有对鸟类栖息地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环保的概念,但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环保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的行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环保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环保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护地球呢?引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关注环境保护。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资源的有限。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讨论课文中的环保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总结出课文的环保观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包括了两篇课文《麻雀》和《月光曲》,以及语文园地中的词语盘点、口语交际和习作。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动物故事,又有音乐故事,都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适当的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复习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进行适当的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并进行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小结,强调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原因及其意义,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举例:讲解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目睹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民众疾苦,从而立下宏伟志向的经过。
(2)词汇与句子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成语、典型句子,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分析“崛起”、“奋发图强”等词语的意义,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表达自己的志向。
(3)写作方法: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举例:讲解课文如何通过周恩来与老师、同学的对话,展现其立志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意义和精神。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文的热情和兴趣。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回顾,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读书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二十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三首古诗:《夜书所见》、《示儿》和《题临安邸》。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内容丰富,意蕴深刻。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古诗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的学习,对古诗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诗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深入到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寓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三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材:准备《夜书所见》、《示儿》和《题临安邸》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的原文,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够回顾第七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能够通过复习巩固能够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七单元所学课文内容。
•重点强化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三、教学内容1.回顾第七单元课文《我的猫咪》内容,进行互动问答。
2.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如“小姐”、“跑动的小狗”、“奶奶”等。
3.分组让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检查语音语调。
4.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口头复述,培养他们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通过观看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词语梳理:让学生分组,通过合作梳理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搭配使用进行造句练习。
3.句型强化:教师强化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作文练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作业布置:布置口头朗读课文和写作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要点•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
•强化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复习课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第七单元的课文内容,提高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系统的复习与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为本次复习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在复习第七单元课文时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提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语言表达、文本分析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简单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2.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文本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神话故事素材,用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神话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神话故事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出示其他神话故事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话故事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它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和词汇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2.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向大家介绍这个节日的起源、习俗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诗句和意象。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方面仍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
3.教学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写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写信》一. 教材分析《写信》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一篇指导孩子们如何写信的文章,让孩子们了解书信的格式,掌握写信的基本技巧。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适合孩子们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书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书信的格式和写信技巧还不够熟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提高写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信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书信,乐于交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书信的基本格式,写信的基本技巧。
2.难点:如何将写信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信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写信。
2.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写信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写信》的PPT或黑板报。
2.信纸、信封等写信工具。
3.相关书信样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如之前学习的文章、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写信》,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信格式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实例,尝试自己写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交换信件,互相评价,教师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信件进行讲评,巩固学生对书信格式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写信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给朋友、家人写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信格式和写信技巧的重要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明月”一词一直代表思乡。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怎能不思乡?
(2)“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说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还没有回家。
(3)一个“长”字道出了时间之久。
(4)在老师的指导下齐读诗句。
2.(1)有感情地朗读3、4句诗,借助注释理解征人们渴望的是李广那样的良将来平定战争,渴望和平,渴望回家……
3.同桌互相背诵,互相检查。
1.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乡之苦。
2.找出共同点时,可引导学生从题材方面入手。
3.小组背诵时,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四、指导书写,朗读延伸(用时:8分钟)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杰、亦、雄、项。
2.示范书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引导学生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
4.解题并介绍王翰。
5.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6.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7.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8.引导学生交流获得的新感受。
9.引导学生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两首诗。
10.指导背诵古诗。
3.同桌之间互认互考,开火车读词语。借助工具书重点理解:“若有所思、疑惑不解”等词语。
1.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不要为解词而解词,要适当结合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
(2)朗读诗句,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凉州词》》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课后作业含答案和知识点汇总
【参考答案】
(一)、1.√ 2. √ 3.× (二)、
1.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 壮山河。 2.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凉州词》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 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 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
(五)、课外延伸: 1、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珍惜幸福生活。 2、学生试背课文。 3、小练笔: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并默写古诗。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 凉州词 》 生活的美好 战争的残酷 不畏惧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凉州词 》。
《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 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 苦。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 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 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 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
3.练习写作。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仿照例文的格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一封信。
4.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顺口溜:称呼顶格写,后面用冒号。问候空两格,谦虚有礼貌。正文空两格,内容最重要。结尾另起段,祝福不可少。署名右下方,不要太潦草。日期写精确,标于右下角。
②内容方面:书信的目的是互通消息、交流感情,那么内容就应该是告知收信人自己的消息,询问收信人的相关情况,传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感情,所有自己想知道的或想让对方知道的都可以写在信中。
3.再读范文,教师点拨重点。
过渡:书信的正确格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它的正文部分才是我们的写作重点。那么书信的正文部分该怎么写呢?可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吗?还是说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大家再读一读范文,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处理书信正文的。
(1)引导学生说清楚主要内容。
明确:这封信的正文部分有三段,第一段是回复收信人寄书的消息,第二段是告知自己搬进新的校园,最后一段是询问收信人过年是否回来。从内容上可以看出,第二段写得最为详细,这也是该信的重点内容。作者先讲述好消息是什么,再描述新校园设施齐全、先进,最后写大家的感受,内容具体,情感真挚。而每一段的内容都饱含着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体会到了小作者与叔叔之间浓厚的亲情。
二、研读范例,交流方法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书信范文,分组讨论。
思考:(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交代了什么内容?
(2)信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区别?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明确:(1)这封信是小杰写给自己的叔叔的,他告诉叔叔自己搬进了新校园,很开心,同时传达了家人对叔叔的问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并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3.能够认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运用;4.能够初步了解和理解作文的要求,初步培养自己的书写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2.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正确书写生字;2.难点: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初步了解作文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课文学习: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小红的烦恼》,培养学生的语感。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能够正确运用。
3. 教学准备•课文PPT、课本、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初步导入:观看课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3.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掌握词义。
4.情感抒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展开课文主题讨论。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文的结构和要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难点:初步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和结构。
3. 教学准备•作文纸、笔、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教学步骤1.引入作文: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作文结构:讲解作文的开头、主题、结尾等部分构成。
3.写作指导:提供写作要点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作文展示: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展示,互相评价。
5. 课后作业•完成作文练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和作文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一、单元整体概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
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
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
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
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
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
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
但效果不好。
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
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
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
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2.本单元重难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
《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主旨,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古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诗词体会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识字与词语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异乡”、“明月”、“客愁”等。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应能够初步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诗歌朗诵技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语调、语速等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模仿示范、分角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化知识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或简短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讲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速适当。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通过讨论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古诗的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3.能够掌握诗歌《小锄头》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能够进行短文朗读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语文表达水平。
3.能够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审美情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激发学生体验诗歌的美和力量。
3.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小锄头》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朗读诗歌《小锄头》。
教学难点1.短文朗读的表达能力提高。
2.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情感营造介绍诗歌《小锄头》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思考勤劳劳作的重要性并展开讨论。
2. 学习诗歌呈现诗歌《小锄头》,逐句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展示表现。
4.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内容包括课文填空、诗歌朗读等。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诗歌领悟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诗歌意境的引导和讨论。
下一堂课计划增加联系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为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1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第一课时出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图画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感悟。
课型:新授课教具学具: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材包括了对本单元生字词的复习、课文的回顾、以及本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以及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生字词和语文知识,但在书写、发音、理解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复习课上,需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书写和发音本单元的生字词。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发音。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本单元的生字词卡片。
2.准备课文的PPT或黑板。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和拼写,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课文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法,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利用本单元的知识,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如写作、口语表达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
唐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
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
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这时候,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