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司的物联网端到端参考架构
物联网的一种参考架构
物联网的一种参考架构[字体:大中小]来源:InfoQ作者:Daniel Karzel,Hannelore Marginean,Tuan-Si Tran本文是两篇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我们在将这一系列文章中首先从一个抽象的角度了解IoT的参考架构,然后分析具体的架构与所选择的用例的实现。
第一篇文章将涵盖更具体与完整的架构中的各种定义,而第二篇文章将通过实际的用例应用这种架构。
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互联世界的入口,处于“物联网”(IoT)或者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之中的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型的网络,让我们在每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可以实现互通。
IoT实现了“物”(Thing)的互联,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为用户完成各种任务。
各种新颖的思想将逐渐变为现实,例如让家里的冰箱不仅能够与你的智能手机通信,甚至还能够与生产者的服务器场或是能源发电厂进行通信。
在背后推动这次新技术与通信变革的公司来自于各行各业,不仅像Google、微软或Apple这样的大数据软件巨头正走在这条道路上,此外还有保险公司巨头、外围设备厂家乃至汽车制造商也纷纷投入IoT的怀抱。
在各种不同的“Thing”之间实现通信的关键在于实现标准化。
标准化在研究环境中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实现却是相当困难的。
参考架构对于实现标准化能够带来很大的帮助,在对于IoT系统实现进行计划工作时,可以参考由这些架构所定义的指南。
为了实现标准化,必须创建高层次的参考架构,正如IoT-A所完成的工作一样。
不过,由于高层次的参考架构过于抽象,因而造成了难以理解的现状。
如果你正在从事咨询顾问工作就会发现,要为行业中的实际客户展示这种高层次的参考架构是不可能的。
我们希望做到更进一步,通过我们提供的指南,使你了解如何从IoT-A参考架构中生成一个更为具体的架构。
我们的想法是为这个抽象的IoT-A参考架构创建一个较低层次的架构,你甚至可以将它写到“管理总结”中,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主体。
物联网协同框架IoTivity简介(部分)
物联网协同框架IoTivity简介(部分)物联网协同框架IoTivity简介为了实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无缝连接和协同,物联网协同框架是至关重要的。
物联网协同框架是一种软件架构,旨在支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互。
在众多物联网协同框架中,IoTivity 是备受关注和广泛应用的一种。
一、IoTivity的概述IoTivity是一个开源的物联网协同框架,由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OCF)开发和维护。
OCF是一个由各种有关物联网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研究机构组成的联盟。
IoTivity的目标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二、IoTivity的特点1. 互操作性:IoTivity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标准,使不同制造商的物联网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
借助IoTivity,用户可以方便地构建跨厂商和跨平台的物联网系统。
2. 安全性:在物联网应用中,数据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IoTivity 采用了先进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加密和访问控制等,以确保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
3. 灵活性:IoTivity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架构,可以适应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定义配置,从而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4. 低功耗:考虑到物联网设备通常是依靠电池供电,IoTivity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了低功耗的通信方式,延长了设备的续航时间。
三、IoTivity的架构IoTivity的架构采用了分层的设计,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以下是IoTivity的主要层次结构:1. 物理层:物理层是IoTivity的最底层,负责设备的物理连接和底层通信。
这一层次提供了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包括Wi-Fi、蓝牙、以太网等。
2.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这一层次上,IoTivity采用了UDP和CoAP等通信协议,实现了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基于英特尔架构构建智慧物联网平台
Carrier M2M Services
M2M Service Platform Core and Access Networks
Carrier M2M Services Managed Data Pipe to/from Devices Subscription Plans, Data & Message Transport Capabilities, Device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uthorisation, Data Security, QOS, “Pipe” Management and Diagnostics
Retailer (Consumer)
Innovator / Solution Provider / Service Creator
Compute + Comms Radio Module OEMs + Device OEMs Services Application / OS MNO / SP Air Connectivity
M2M Device Coms Stack
M2M Gateways. Wan interface for sensor and control networks
M2M Area
Real World Interfaces
ZigBee, Zwave, Wifi , BlueTooth, Modbus , Fieldbus, WirlessHart, RS 232, RS 485, Etc….
Intel® WiFi Module (802.11 a/b/g/n) 8
基于英特尔凌动处理器的物联网参考平台
端到端系统级参考模型
M2M Applications M2M Reference Model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技术分析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技术分析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指的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事物互联,是由智能化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数据存储与处理中心等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感知层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感知节点将物理世界的信息采集并进行初步处理,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网络传输层。
感知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嵌入式芯片、数据采集设备等。
网络传输层网络传输层是指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或有线传输技术传输到云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通信。
网络传输层的主要组成包括局域网、无线传感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
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是指对传入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存储和处理,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服务,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数据处理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云计算平台、数据存储系统、大数据分析软件和人工智能算法等。
应用层应用层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访问和使用的界面,完成对物联网的各项功能的使用和管理。
应用层的主要组成包括各种智能终端、软件应用程序和管理系统等。
物联网的技术分析物联网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物理信号、声音、光线、温度、湿度等各种变化的采集。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强大的商业市场,大量的厂商在骨感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开发工作。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的沟通桥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无线传感网络和蓝牙等技术,长距离通信技术有WiFi、LTE和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 (NB-IoT)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链接与通信需求,方便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将成为物联网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架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与产业链分析
【关键字】架构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与产业链分析一、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分析目前,业界流行的、典型的物联网架构是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如下图所示:图1:ITU提出的物联网架构上图说明了物联网的整体架构,为了更好探索有利于软件行业及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路子,我们将上图所示内容进行了细化,突出了对物联网信息的管理、计算、存储、分析和挖掘。
由于物联网底层的感知层是由各类异构网络组成,还需要中间件完成协同,物联网所要完成的智能处理功能,也需要平台的支撑,由此物联网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一)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根底层,主要用于物品标识和信息的智能采集,该层的核心技术包括电子射频技术、新兴传感器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涉及的核心产品包括传感器、电子标签、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等。
图2:物联网结构图(二)传输层传输层主要完成接入和传输功能,是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数据通路,包括接入网与传输网两种。
传输网由公网和专网组成,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固网、移动网)、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专用网(数字集群)。
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接入方式。
(三)应用层应用层由应用支撑子层和面向具体的应用组成,应用支撑子层由业务支撑平台(中间件平台)、网络管理平台(例如M 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信息安全平台、服务支撑平台等组成,完成协同、管理、计算、存储、分析、挖掘以及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用户的服务等功能,典型技术包括中间件技术、虚拟技术、高可信技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服务模式将在物联网中被广泛采用。
在应用支撑子层上我们进行各种应用。
尽管物联网在智能工业、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管理、智能家庭等领域的应用特点千差万别,但是每个应用的基本架构都包括感知、传输和处理三个层次。
二、物联网的产业链分析物联网的产业链非常完整,从元器件到设备、从软件产品到信息服务,物联网每个功能层都包含了硬件设备、软件产品、系统方案及行业应用系统的运营维护服务。
从端至端,英特尔推动物联网发展
从端至端,英特尔推动物联网发展关键字:英特尔英特尔IDF物联网智能设备IDF 2014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为企业开发新设备、系统和服务,提高运营和生产效率,改善实时决策,解决关键问题或提供全新消费体验,带来了新机遇。
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的一项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里,互联设备的数量增长了300%,并预计到2025年,各种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规模可能会超过10万亿美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彼此相连,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如碎片化、互操作性。
同时我们也看到,现有部署的系统85%并不相连,彼此之间或与云之间并不分享数据。
这是亟待改变的现实。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将各种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小至简单的计步器,大到复杂的CT扫描仪彼此相连,并与云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
要将数以十亿计的设备相连,并与传统既有的更庞大的IT系统互联,的确绝非易事。
英特尔认为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同属战略新兴产业,它们之间本应就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英特尔正在全面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和部署,推动物联网变革时代的到来。
从端到端构建完整物联网解决方案英特尔基于从设备到数据中心全面的技术专长,致力于通过可扩展的软硬件产品路线图,开发智能设备、网关,促进传统系统与云的连接,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从大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为物联网注入计算智能。
1. 在“物”的层面上,扩展低功耗产品路线图物联网时代是一个计算无处不在的新时代,每个设备、每个物体都将具备计算能力,这意味着集成的计算解决方案必将向尺寸更小、运行速度更快、功能更灵活、产量更大的方向演化。
半年多来,英特尔为网络边缘设备推出了可扩展的产品路线图,包括专为物联网智能系统而设计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E3800产品系列,以及低能耗、小内核的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X1000,帮助提高设备的智能,可靠地在本地过滤和管理数据,使其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
2. 在平台层面上,推出智能网关和通信解决方案为实现设备和云之间的无缝通信,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系列的智能网关解决方案,在既有系统与新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通用接口,以确保设备和现有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在云端安全共享、用于分析目的。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计算能力,使各种物体能够相互连接并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物联网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物体之间的智能交互和远程控制。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一、物联网的基本架构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云端层和应用层。
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起点,它包括各种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智能设备等。
感知层负责将物体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传输层进行处理和传送。
2. 传输层传输层将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并通过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常见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蓝牙、WiFi等。
传输层的作用是将感知层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层进行存储和处理。
3. 云端层云端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
云计算平台可以对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提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大数据处理平台则负责对云端层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4.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上层,它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各种领域的应用服务。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家电连接到一起,并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电的开关、温度调节等功能,实现智能化的居家体验。
2. 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联网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感知交通状况和智能信号灯的调度,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指标,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决策依据。
开放式架构物联网驱动智慧城市长效发展
6Commun icatio ns World Weekly行业融合大唐电信大唐电信智慧城市的整体解决方案包含了“三层智能化+开放式架构+弹性应用环境”的完整系统设计。
开放式架构物联网驱动智慧城市长效发展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城市数量急剧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最显著的经济特征之一。
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造成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等。
如何应对众多的挑战,成为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城市化发展遭遇问题城市化的推进与信息行业的发展相互支撑,协同发展。
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困惑,要求我们有精确的管理与提前预警的措施和手段,用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支撑。
而城市的管理现在是以职务管理为基础、条块分割的制度。
面向未来强调的是协同管理与协同服务,城市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都在发生变更。
在此之前的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者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一次性投资效应,缺少长期投入计划,缺少管理维护支撑,难以实现长效应用;其次是各个部门的系统都是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相互兼容,缺乏整合考虑;第三是规划设计完整性差,缺少前瞻可实施目标设定,缺少管理和运营设计考虑,难以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第四是各部门之间基本没有协同与标准化,也没有可实施的端到端的标准参考架构;第五是没有考虑运营的可持续性,体系架构必须是方便运营和管理的;最后,目前的政府采取垂直式的城市管理模式,横向为众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关心。
种种问题都必须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
物联网驱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是一个持续升温的焦点,被看成是信息产业发展历程的第三次革命。
物联网将信息交换延伸到物与物的范畴,价值信息极大丰富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处理将成为城市管理者解决目前困境的手段,而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物联网未来发展的热点应用领域。
物联网各种主控芯片架构简介
物联网各种主控芯片架构简介物联网五种主控芯片架构简介人工智能芯片中兴事件引起了全球的轰动,大家的目光聚集在服务器、计算机、存储底层芯片技术缺乏之上。
紫光等国产芯片供应商股票应声上涨。
此次事件反应出了我国在芯片及其产业链上较为薄弱;毕竟PC时代,我们起步时间太晚。
不过在随即到来的物联网(芯片)时代,我们还是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的。
物联网芯片作为万物互联的重要部分之一,包含安全芯片、移动支付芯片、通讯射频芯片和身份识别类芯片等芯片产业,预计2020年我国物联网规模将达1.5万亿。
接下来就随着蓝牙模块厂家云里物里一起来看下物联网主控芯片的几种架构。
国内外巨头纷纷布局物联网芯片物联网光明的市场前景和尚未定型的IoT主控芯片架构市场,引得国内外巨头纷纷发力,抢占制高点。
国外方面,英特尔早在2014年便发布基于x86的名为爱迪生(Edison)芯片,紧接着2015年推出基于x86的居里(Curie)芯片;高通自然也不甘停滞于移动领域,于2016年首发基于自己Krait300架构骁龙600E和410E物联网芯片,Krait300架构是基于ARM V7指令集的,性能介于ARM设计的A9、A15架构之间;三星也于2015年便发布Artik1、5、10三款物联网芯片,均基于ARM架构。
此外,谷歌、AMD、英伟达等巨头也纷纷研发物联网芯片。
国内市场,联发科在2015年便推出基于ARM v7架构物联网芯片MT2503,已广泛用于共享单车领域,并于今年与微软达成协议,合作推出首款AzureSphere芯片MT3620;华为海思于2016年9月推出首款正式商用物联网芯片,其Boudica120、150芯片也于2017年下半年大规模出货,均基于ARM架构;此外,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台积电、展讯、华润微、联芯科技等厂商也纷纷布局物联网芯片市场。
物联网芯片架构万物互联的前提是智能终端设备与传感器的连接,其应用场景和特性使得物联网芯片偏向低功耗和高整合度,低功耗使得开发人员能够为功耗受限设备增添功能,同时保持芯片尺寸,扩大应用可能性。
INTER架构
英特尔架构目录[隐藏]一、P5与P6架构二、NetBurst架构三、Core微架构四:Nehalem微架构英特尔架构的发展步调英特尔微处理器架构自1989年起英特尔就一直有条不紊地遵循着其称为“Tick-Tock模式”的新产品创新节奏,即每隔一年交替推出新一代的先进制程技术和处理器微体系架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看到了这二者在处理器整体性能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处理器主频和缓存技术。
先进的制成技术为处理器性能的变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优秀的核心架构则能够弥补处理器主频的不足,更能简化缓存设计而降低成本,这二者结合才是优秀处理器的根基。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处理器架构,至于制成技术大家可以查阅“32纳米”词条)然而对于处理器厂商而言,更换核心架构是极其艰难的举动,因为这将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更冒着性能不佳的风险。
回顾历代处理器,我们不难发现英特尔在决大部分时间内都保持业界的领先地位,无论是早期的P5/P6微架构,还是造就辉煌的Co re微架构以及即将全面铺向市场的Nehalem微架构处理器,都已经或者即将促使整个产业的变革。
[编辑本段]一、P5与P6架构奔腾采用P5架构,这被证明是伟大的创举。
在英特尔的发展历史中,第一代奔腾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这一品牌甚至沿用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尽管第一代奔腾60的综合表现很一般,甚至不比486DX66强多少,但是当主频优势体现出来之后,此时所表现出来的威力令人震惊。
奔腾75、奔腾100以及奔腾133,经典的产品一度称雄业界。
在奔腾时代,虽然英特尔在处理器微架构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但是英特尔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于是在发布奔腾的下一代产品奔腾II时,英特尔采用了专利保护的P6架构。
P6架构与奔腾的P5架构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集成在主板上的二级缓存被移植到了处理器内,从而大大地加快了数据读取和命中率,提高了性能。
[编辑本段]二、NetBurst架构Netburst微架构是P6微架构的后继者,第一个使用这架构的是Willamette核心,于2000年推出。
207035_英特尔如何在云端和物联网布局?
55构基础上,因为英特尔能降低40%成本,并提高90%效率,能够使得大数据的解决方案真正成为可能。
此外,除了自身推出大数据处理的Hadoop发行版,英特尔还和cloudera有稳固的合作关系,英特尔上周已经宣布对该公司投资7.4亿美元,并获得后者18%的股份。
英特尔对Cloudera的投资估值为41亿美元,并且放弃自己的Hadoop版本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英特尔将从自己定制的Hadoop版本中逐渐转移到Cloudera版本,这样可以提供全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用户抓住500亿的市场机遇。
数据中心除了对计算能力和伸缩性的巨大要求以外,随着云计算技术、理念与网络的逐步结合,通用芯片计算能力的极大提升和业务需求走向多样化,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正在成为整个业界的趋势,而对于处理器厂商出身的英特尔来说,这个市场也是它发挥自己优势强力进入的新疆界。
“尽管整个市场价值160亿美元,但是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大概是在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的增长是有非常大的潜力。
” 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非常重要的新业务转型时期,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兴起重构了整个产业的格局,因应行业变局,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将新增长的三大动力定义为:云、大数据、高性能计算。
在这场变迁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交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IT 已经从一个业务支持功能变成业务本身,英特尔将之称为数字服务经济,如果说IT 是沟通服务业务和消费者需求的一个工具,那么云计算已经是交付这些服务的基础架构了。
英特尔如何在云端和物联网布局?文 | 碧云涛业界对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更好的部署基于云端的服务以及相应的应用,这在公有云领域有一些案例,像阿里巴巴、腾讯等都在应用这方面的技术,而且这种架构是非常动态的,也就是说随着不断有新用户加入,系统也可以得到扩展。
而英特尔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单个的云服务提供商所运用的技术进行整合,变成一种主流的技术,这样可以针对更多的顾客使用需求,都会通过动态的基于云端的服务架构和环境得到满足。
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浅析
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浅析
英特尔物联网网关对于解决这一固有的复杂性来说至为关键。
通过提供预集成、预验证的硬件和软件模块,网关加快了传统和新系统的连接部署,实现边缘设备和云之间无缝且安全的数据流动。
此外,英特尔网关能够在边缘提供重要的分析和信息,这样可以只将重要的数据发送到云,数据传输和存储成本也能得到更好的管理。
没有任何一个人、公司或技术可以单独实现物联网。
网关的互操作性和生态系统的合作也是物联网的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收集了英特尔与强大的生态系统合作的四个案例。
这些合作提供了关键的互操作性,让你可以选择想要的开发环境并得到出色的物联网创新产品。
在英特尔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上运行OracleJava
为M2M和移动环境提供服务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如今,Java运行环境是物联网网关解决方案的最重要的应用开发组件之一。
通过对英特尔物联网网管的OracleJava互操作性的了解,可以看出,这一集成需要分析、安全性以及高性能以实时处理大量的事件。
利用AmazonKinesis来扩展物联网数据移动
收集、缓存和分发来自英特尔物联网网关的高吞吐量、低延迟的机器数据,以进行实时处理。
过去,收集、存储和分析高吞吐量的信息需要复杂的软件和大量昂贵且稀有的调配和管理的基础架构。
如今,建立高容量的管道对企业来说将越发容。
英特尔公司的物联网端到端参考架构
方案,让物联网对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更
加
2021/4/9
3d模型h ttp:///res-models.html
2
触手可及。”戴维斯称,物联网是一个快 速增长的市场,但面临着可扩展性方面的 障碍,通过简化开发流程并使其更易部署, 英特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021/4/9
7
在本次发布会上,英特尔还推出了一个集 成硬件与软件的产品路线图,以支持英特尔
2021/4/9
5
物联网平台的各项功能,从边缘设备一直到云, 该路线图包含API管理与服务创建软件、边缘 到云的连接与分析技术、智能网关,以及一系 列可扩展的IA处理器。
2021/4/9
6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为了简化物联网部署并统一连接性和 安全性,美国英特尔公司9日宣布正式推 出物联网端到端参考架构——英特尔物联 网平台,以及基于这一全新平台的集成硬 件与软件等产品。
2021/4/9
1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物联网事业部总经
理道格·戴维斯表示:“通过该平台,我们
正在继续跨出传统芯片的界限,扩充我们的
物联网产品系列,不断改进预先集成的解决
3
据悉,通过构建可重复利用的基础模块,
英特尔本次推出的新平台及相关产品可帮助
解决方案提供商突破信息孤岛困局,更加轻
松地实现物联网的规模部署。这些模块可针
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自定义,实现更加快速
2021/4/9
su下载http://www.sheencity.cபைடு நூலகம்m/res-su.html
4
的数据分析,揭示智慧生活和商业转型所需 的关键信息和价值。
Quark打通端到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专访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
Quark打通端到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专访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
李健
【期刊名称】《电子产品世界》
【年(卷),期】2014(21)6
【摘要】过去的一两年,英特尔除了在智能手机方面加大投入之外,最大的企业变化就是全面向物联网方向拓展,先是整合之前的嵌入式系统部门和其他资源成立全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随后又推出了完全不同于之前产品的Quark处理器,瞄准全新的市场应用,并向竞争对手ARM的产品发起挑战。
我们特别专访了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探讨英特尔这家半导体巨头的物联网战略布局。
【总页数】2页(P1-2)
【作者】李健
【作者单位】《电子产品世界》编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芯片开启产业物联网的产业升级——访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J], 迎九
2.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零售解决方案部门亚洲市场总监金哲也英特尔:智能物联绽放“视”界 [J], 郑昱
3.实现智能端到端2018英特尔物联网峰会及成都InfoComm China纪实 [J], 张
祖强(文/图)[1]
4.安富利在思科新一代智能物联网大会上展示端到端LoRaWAN物联网解决方案[J],
5.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零售解决方案部门移动与安全支付总监Michelle Tinsley 英特尔:让数据思维走进零售业务 [J], 郑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提供商突破信息孤岛困局,更 Nhomakorabea轻松地实现物联网的规模部署。这些模块可针 对多种解决方案进行自定义,实现更加快速
su下载/res-su.html
的数据分析,揭示智慧生活和商业转型所需 的关键信息和价值。 在本次发布会上,英特尔还推出了一个集 成硬件与软件的产品路线图,以支持英特尔
方案,让物联网对于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更 加
3d模型h ttp:///res-models.html
触手可及。”戴维斯称,物联网是一个快 速增长的市场,但面临着可扩展性方面的
障碍,通过简化开发流程并使其更易部署,
英特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据悉,通过构建可重复利用的基础模块, 英特尔本次推出的新平台及相关产品可帮助
物联网平台的各项功能,从边缘设备一直到云,
该路线图包含API管理与服务创建软件、边缘 到云的连接与分析技术、智能网关,以及一系 列可扩展的IA处理器。
为了简化物联网部署并统一连接性和
安全性,美国英特尔公司9日宣布正式推 出物联网端到端参考架构——英特尔物联 网平台,以及基于这一全新平台的集成硬
件与软件等产品。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物联网事业部总经
理道格· 戴维斯表示:“通过该平台,我们 正在继续跨出传统芯片的界限,扩充我们的
物联网产品系列,不断改进预先集成的解决